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清单(简洁全面)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必备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必备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必备一、诗歌常见意象寓意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

从全诗来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大自然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用来寄托诗人的感情。

所以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如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中“梅花”的形象,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竹”的形象。

另外,鉴赏物象应熟记特定物象(即意象)的寓意。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诗歌常见物象及其寓意如下:一、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思念之情)1.杨柳源于《诗经·小雅·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此句将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古代路旁建有亭子,以供行人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之用。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酒除了能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不胜枚举,如王维《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离别之情。

5.芳草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比喻离恨。

如《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

高考古诗词如何鉴赏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相知相思别恨离愁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

(常有松、竹、梅等意象)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

(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一、字眼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模式三步走:第一步:指出诗眼(词眼、字眼)或解释该字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从字的活用、或修辞角度结合诗句分析其表层意和深层意第三步:点出该字作用: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结构上有何作用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

高考诗词鉴赏知识点高考诗词鉴赏是中国语文高考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要求考生对古代诗词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鉴赏。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考诗词鉴赏的知识点,供考生们参考。

1. 古诗词的分类:古代诗词可以分为五言诗、七言诗、绝句、律诗、辞章等。

五言诗和七言诗是最常见的两种形式,五言诗一般为四句或者八句,每句五个字;七言诗一般为八句或者十六句,每句七个字。

2. 诗词的格律特点:古代诗词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

五言诗要求每句五个字,平仄相间;七言诗要求每句七个字,平仄相对。

3. 诗词的韵律特点:古代诗词有着丰富的韵律,包括平韵、仄韵、押韵等。

通过韵律的运用,可以增加诗词的音乐性和韵味。

4. 诗词的意象和意境: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描写和独特的意境构建,在语言中表达出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考生需要通过鉴赏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诗人的表达和情感。

5. 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代诗词中广泛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这些手法能够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也能够加深诗词的表达力。

6. 诗词的文化内涵:古代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考生在鉴赏诗词时,需要理解其中的文化背景、历史典故等,从而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

7. 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在高考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诗人的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以便更好地鉴赏和理解诗词。

以上是高考诗词鉴赏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考生们能够在高考中更好地应对相关题目。

希望考生们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多进行诵读和鉴赏练习,提高自己的诗词鉴赏水平。

祝愿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绩!。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XXX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1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平(朴实)、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寄义:表层寄义+深层寄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2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归纳综合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伎俩+抒发什么情感+评判(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知识点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知识点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知识点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知识点一、抓诗眼、抓意向、明意境1. 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 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 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必备知识点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知识点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查内容。

熟悉并理解诗词鉴赏的知识点,对于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都有很大帮助。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语文诗词鉴赏的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什么是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指对古代或现代诗词作品进行理解、分析和评价的活动。

通过鉴赏,可以了解作品的主题、意境、修辞手法等,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二、常见的诗词鉴赏要素1. 诗歌体裁: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体裁,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

同时,还要了解现代诗歌的形式特点。

2. 诗歌格律:掌握古代诗歌的韵脚、平仄、押韵方式等基本要素,了解不同格律对于诗歌的影响。

3. 诗歌题材:深入了解不同题材的诗歌,如山水田园、爱情婉约、抒发思乡等,以及诗人创作的背景和意图。

4. 诗歌意象与象征:注意诗歌中的意象,了解意象的来源和象征的意义,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5. 诗歌修辞手法:熟悉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分析手法对于诗歌表达的作用。

6. 诗歌韵律:注意诗歌中的节奏、音律等方面的特点,感知音乐感和韵律感。

7. 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和审美体验。

三、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步骤1. 全篇把握:阅读全文,了解诗词的整体结构和主题,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2. 理解词意:逐句理解,理解每个词语的意义和修辞手法,注意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 领会情感:通过词语和修辞手法,感知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4. 分析技巧:针对诗词中的韵律、修辞手法、意象等要素进行分析,分析手法对于情感表达的作用。

5. 总结评价:对于整篇诗词进行总结评价,分析诗词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果。

四、诗词鉴赏的实战技巧1.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练习,培养对于诗词的敏感和理解能力。

2. 拓宽知识面:了解不同朝代、不同题材、不同流派的诗词作品,增加对于诗词的理解广度。

3. 集中精力:在考试中,要集中精力,仔细阅读,理解诗词作品的细节和意义。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整理)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整理)高中语文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 “青天”)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

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

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

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

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3、常用的表达技巧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见附表4:4、常见的情感、主旨(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更多的常见术语归类见下表:(2)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②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③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④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⑤此外还有“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等等词语5、常见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具体解说: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诗鉴赏知识清单
(简洁全面)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古诗鉴赏知识清单梳理
按内容分类:
1.怀古诗:
形式标志:古迹、古人、古事、“怀古”
写法特点: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对比
内容特点:
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志向,或壮志难酬。

2)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3)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大前途命运。

4)抒发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

2.咏物诗
形式特点:物象为题、“咏”
写作特点:托物言志、托物抒情
3.山水田园诗
形式特点:景物描写
写作特点: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烘托渲染、白描
内容特点;
1)热爱自然美景
2)喜欢田园生活恬淡闲适、悠然自得、隐居为乐
3)渴望归隐,厌弃官场,对现实不满
4)仕途失意的寂寞
4.战争诗
形式特点:“塞”、“征”、“军”、“战”
写法特点:典故使用
内容特点: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2)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
3)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战争的惨烈
4)报国无门的怨愤,归家无望的痛苦
5)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百姓流离失所的同情
5.行旅诗(羁旅漂泊诗)
形式特点:特殊意象(“月”“雁”“芳草”“船”“马”等)
写法特点:借景抒情、对写法、想象、联想
内容特点:
1)旅途的艰辛、寂寞、飘零之感
2)思乡怀人
3)怀才不遇,落魄潦倒
6.闺怨诗
1)妇女对征战在外或求取功名的丈夫的思念,孤独寂寞,盼望其归来2)希望丈夫建功立业
3)对战争的厌恶
7.送别思念诗
形式特点:“赠”、“送”、“别”、“思”
写法特点: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想象
内容特点:
1)依依不舍
2)慰勉、告或祝愿
3)想象别后情景
4)想象对方场景
答题方法
一、鉴赏人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1)本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答题步骤:性格特征+身份
(2)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有的要求简要分析,要求分析的要结合诗句内容)
答题步骤:特点(概括要全面准确)+分析
注意:以上两种题型属于同体异构,答题模式注意区别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
9. 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

如王昌龄的《闺怨》
10. 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

如苏轼。

二、鉴赏事物形象型
提问方式:
1)描绘了这一事物怎样的形象这一事物有怎样的特点(有的要求简要分析,要求分析的要结合诗句内容)
答题步骤:参考人物形象分析步骤,要注意外在特点加上内在品质,分析要全面准确具体。

2)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形象?
答题步骤:事物特点+手法(往往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寄托的志向或情感
三、鉴赏意境型(或景物形象)
提问方式:
1)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
3)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
面。

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优美简洁通顺。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
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
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记住常用意境词:雄浑壮丽、清幽明净、沉郁孤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浑莽苍、空寂幽静、静谧清幽、朦胧缥缈、萧条荒凉、冷寂萧瑟、清新淡雅
四、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炼字型
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哪个字为什么
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比另外某字)好在哪里?
3)结合诗句评析某字的艺术效果。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表明看法:某字传神或某字更好
②、指出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③、如果有修辞手法,要点明
④析其作用:这个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现事物或人物怎样的特点,或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应关注词语的不同词性)
公式:含义+(手法)+作用
2.鉴赏关键词型(一字或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
1)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本诗是围绕哪个字或词写的本诗是如何围绕某字或某词写的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点名看法:是围绕某字或某词写的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内容要围绕这个关键字或词
③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领全诗、过渡)
④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有什么作用(表达某种情感)
公式:点明看法+分析内容+分析作用
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设问方式:
1).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答题步骤: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整首诗的语言特色)+举例证(结合诗中语句、内容具体分析)+析情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记住常用的语言特点术语:
含蓄委婉、幽默风趣、简洁洗练、平实质朴、典雅华丽、自然清新、朴素自然、雄浑厚重、婉约细腻、豪迈奔放、慷慨悲凉、沉郁顿挫、准确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等。

其中有些词可以作为诗歌整体风格特点的概括。

五、鉴赏表达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艺术手法、修辞)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何效果
3)作者是怎样描写某物某事的?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明手法:准确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技巧;
②析内容: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③析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A:突出事物什么特点
B:营造怎样的意境
C:起到怎样的效果(如形象生动、含蓄委婉、拓展了意境、鲜明)
D: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

公式:明手法+析内容+析效果
记住常见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烘托、渲染、比兴、象征、想象、白描、直说与用典、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乐衬哀、以声衬静、托物言志、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细节描写、欲扬先抑、借古抒怀、借古讽今、即事抒怀
记住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借代、夸张、反复、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双关等。

六、分析诗歌的情感态度
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某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题步骤与要点:
①概括情感:要全面准确具体,有几点答几点,用词要准确,内容要具体,如答“忧愁”就很笼统,要回答为什么而忧愁,如“仕途失意的忧愁”“思乡怀人的忧愁”
②结合内容分析(没有要求分析的可不分析)
③点明手法:如果明显地运用了某种表现手法,要点明,如常见的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

公式:概括情感+具体分析+点明手法
情感的内容:参照诗歌内容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