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八上13.唐诗五首赏析背诵要领及记忆提纲(部编本)

八上13.唐诗五首赏析背诵要领及记忆提纲(部编本)
八上唐诗五首赏析背诵要领及记忆提纲(部编本) 一、野望 常识:王绩,初唐诗人。体裁,五律。 主题:描画一幅寥廓萧瑟恬静闲逸“山野秋晚牧归图“,显露了作者孤寂无依, 落寞惆怅的隐者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望“字点题,领起中间两联;”东皋“”薄暮“点明时地。”徙倚欲何依 “化用曹操诗句,表现诗人政治上不得志的迷茫失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写望中所见,远景静态描画,融情于景。漫山遍野,树叶枯黄,夕阳西下,层 林尽染,一片萧瑟衰败的景象,烘托了诗人惆怅落寞的情怀。“树树、山山” 叠词,写出山峦重叠、山林层层一片枯黄衰败中流露羁縻出安详开阔美丽; “皆、唯”副词,流露羁縻了”夕阳无限好,秋色无限美,只是近黄昏,只是 将枯落“的落寞与惆怅。
随尽 入流 化静为动 空间流动 壮阔磅礴 万丈豪情 颈联 俯视 比喻 水月如镜 明净明亮 开心陶醉
仰视 想象 云蒸霞蔚 神秘瑰丽 新奇喜悦 尾联 点题 拟人 乡水似母 万里送行 迷恋思乡
情感:热爱赞美 畅快豪迈 迷恋思乡
五、钱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现实主义诗人 “诗魔” 体裁:七律 主题:写西湖早春明艳的春色、浓浓春意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对西湖春色赞 美爱好之情。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交代游湖起点孤山寺北贾亭西,写春水漫涨,云水相接,大处着笔,勾画轮廓, 境域开阔。脚字,拟人,好像濯足湖中,传神。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日景,用叠词“历历、萋萋“写晴日朗照下的汉阳晴川、鹦鹉洲山川朗朗、 草木繁盛空明悠远的画面,让游子顿生他乡虽美,惜非故乡之感,以乐写哀, 反衬浓浓乡思。 描述画面:凭栏远眺,朗日高照,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 草郁郁葱葱,好一派山川朗朗,繁华昌盛的景象啊。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晚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雾霭笼罩,烟波浩渺,乡关何处,渲染一种 朦胧充满飘忽的氛围,望着烟波远处故乡方向,怎能不引发挥之不去的浓浓 乡愁啊。 “乡关何处,使人愁“直抒胸臆,一语道破,余味无穷,直抒漂泊异乡的浓 浓思乡之情。

古诗词解读讲义完整

古诗词解读讲义完整

古诗词鉴赏专题时间:姓名:第一讲:梳理鉴赏诗词必备知识考纲陈述:(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第一步】准确解读文本:在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特点的基础上,抓关键点:(1)上看:看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某一词语),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再看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2)下看:看注解提示,了解诗歌的背景,寻找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线索;(3)中看:看全诗主体,每句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特别注意诗歌中的表现情感的形容词和副词(如:孤独自寂)。

后部分一般运用议论、抒情手法,是诗的主旨。

(即我们平时讲的五读: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读命题。

)→【第二步】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

小口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采用的写作手法:常见写作手法(技巧)见后面所附。

(2)手法揭示的内容: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写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么特点,或抒发(突出了)什么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种写法在内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内容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形式的作用:前后照应,虚实结合,先总后分,一问一答。

→【第三步】诗歌鉴赏简答题: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答题方法。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月亮(思乡或团圆),双鲤、尺素(远方来信),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芭蕉(离情别绪);▼阳关曲(送别的歌声),南浦(送别之地),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

(完整word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docx

(完整word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docx

(完整word版)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docx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 字以上)、中调( 59-90 字)、小令( 58 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 ,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

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初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解析【总提纲】

初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解析【总提纲】

初高中语文诗词鉴赏解析【总提纲】一、考查对诗意的理解对诗词大意理解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

我们回顾初中阶段所学古诗词,就诗歌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②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二、考查对语言的品味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

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

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河南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语言品味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重点字词的精妙。

从遣词用语、修辞方法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

高三古诗文鉴赏教学提纲

高三古诗文鉴赏教学提纲

一般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构思立意技巧。

四,常说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技巧)一)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议论 1.抒情技巧(手法、方式)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即景(触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衬哀情间接抒情叙事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用典抒情托物言情(志)1.抒情技巧(手法)(1)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即景抒情(触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情因景生)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乐景衬哀情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叙事抒情: 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6) 咏史抒怀是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诗人情感的手法.借古讽今,或抨击、或劝谏、或警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如: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用典抒情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的《短歌行》)“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古诗词鉴赏,不仅可以提升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与情感。

本文将归纳总结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学科内容。

一、古诗词的分类古诗词按题材和形式可以分为多个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楚辞、唐诗等。

每一类古诗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了解其分类有助于更好地鉴赏和理解。

二、古诗词的体裁古诗词的体裁分为诗和词两大类。

诗又可分为诗经、楚辞、汉赋、骈文等。

词可以分为宋词、元曲等。

不同体裁的古诗词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各具特色。

三、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古诗词作为文学形式,有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

比如,古诗词注重音韵的把握和节奏的呼应,追求意境上的意蕴和形式上的美感。

同时,还常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四、古诗词的韵律结构古诗词的韵律结构是其独特之处。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都有其特定的韵律模式和押韵方式。

韵律结构的掌握不仅能够体现作者的才情,还能增强作品的美感和节奏感。

五、古诗词的背景与意境古诗词往往描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通过理解古诗词创作的背景,可以更好地把握其语言表达和意境。

同时,古诗词的意境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六、古诗词的名句欣赏古诗词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它们凝练而含蓄地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学习古诗词鉴赏,要重点欣赏和理解其中的名句,掌握其深层含义和表达方式。

七、古诗词与时代文化古代的诗词作品往往承载着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

学习古诗词鉴赏,需要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把握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意义。

八、古诗词的比兴手法比兴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将不同事物进行类比,增强表达的效果和意境。

了解古诗词中常见的比兴手法,如夸张、拟人、象征等,能够更好地解读并欣赏其中所表达的意义。

《诗词赏析》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诗词赏析》古诗词知识点归纳

《诗词赏析》古诗词知识点归纳《诗词赏析》古诗词知识点归纳【考查要点】课标和教材关于诗词欣赏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点:①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②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③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④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⑤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知识疏理】古今诗词欣赏的知识点主要有:诗词曲的形象、诗词曲的情感倾向、诗词曲的思想内容、诗词曲的语言品味、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诗词曲的阅读体验、诗词曲名句的课外积累、诗词曲中的民俗知识、诗词曲的体裁知识等。

【试题特点】201X年全国各地中考诗词欣赏题的题型主要有:问答题、填写题、填空题、选择题、简述题等,以问答题为主。

【解题导引】例1.(201X年甘肃省)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乙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此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第(1)题考查对诗歌的诵读。

诵读是欣赏古诗的前提。

只有读清节奏,方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

B项错在“离别”和“宦游”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在这里它们起修饰作用。

第(2)题考查对常识和内容、情感的把握。

诗词鉴赏基本知识点

诗词鉴赏基本知识点

诗词鉴赏基本知识点
1. 语言特点:包括含蓄、幽默、风趣、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2. 表现技巧:包括动静结合(衬托、化动为静、以动衬静)、虚实结合(虚的3类:神仙思性世界和梦境、已逝去之景、设想未来之景之境)以及对比等。

3. 形象与意境: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意境则是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氛围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4. 情感与主题:情感是诗歌的核心,包括喜怒哀乐等,主题则是诗人通过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或观点。

5. 风格与流派:风格包括豪放、婉约等,流派则是指同一时期的诗人或诗风相近的诗人组成的团体或流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知识点归纳一、诗词体裁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②近体诗(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七律,七绝,五律,五绝)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④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二、诗歌题材、情感分类诗歌的题材可分为:1.写景抒情: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2.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6.羁旅诗: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7.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8.山水田园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9.讽喻诗: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直人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如《硕鼠》《伐檀》、罗隐的《蜂》。

10.闺怨诗:描写闺中妇女的情思,表现离情思念、感时伤怀或有所寄托11.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12.游仙诗:通过描写游仙访道来表现诗人的人生追求或人生境遇。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13.饮酒诗:通过描写饮酒歌吟来表现诗人的人生乐趣和感慨。

如李白的《将进酒》《月下独酌四首》。

14.其他:题画诗、无题诗、悼亡诗等三、诗歌形象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一)、人物形象1.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泼、伶俐俏皮;《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2.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偏重抒情的诗歌)(二)、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情和景1.景色: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主观感情,这些景和物已被人们赋予特定的含义而成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也就是渗透诗人主观感情的形象,即“意象”。

是山川草木等整体意象2.事物:咏物诗一般借某个具体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二为一。

是某个具体意象。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手法技巧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有人称之为表达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结构手法等四个方面入手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怀、用典抒情)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排比、设问、反问、顶针、互文、隐语(谐音)、双关、回环(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又用下句的末尾作上句的开头,这两个句子或词组,后者是前者的倒文;后一句或几句是按前一句或几句倒着念回来。

这种运用词序回环往复、表现两种事物或事理的相互关系的修辞方法,叫做回环,又叫回文)3.描写手法:烘托手法: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衬托:①正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②反衬: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

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

白描工笔粗笔勾勒虚实结合法动静、远近、高低、上下结合细节描写正/侧面描写气氛渲染色彩渲染4.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重章叠句、伏笔铺垫、照应、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五、常见诗歌题型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四大类4.答题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4.答题步骤: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四种模式: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情感、主旨型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①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②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③抒发什么情感第六种模式: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①认真审题②深入阅读理解诗词③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第七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①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③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