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那么,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复习,有哪些对应的复习策略?<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一要求的具体内涵:“初步”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

基于这样理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重点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课本内容,打实基础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

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

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

《长歌行》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1、按音律形式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

少儿古诗词鉴赏课程设计

少儿古诗词鉴赏课程设计

少儿古诗词鉴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背诵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对仗、平仄等。

2. 学生能掌握至少三首经典古诗词的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3. 学生能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2. 学生通过创作古诗词,培养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独立分析并欣赏其他古诗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尊重、勤奋、爱国等。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本课程针对少儿学生特点,结合古诗词学科性质,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技能,又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具体可衡量的课程目标,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古诗词基础知识:- 诗词的韵律、对仗、平仄等基本概念。

- 古诗词的分类及特点。

2. 经典古诗词鉴赏:- 选取《静夜思》、《春晓》、《咏柳》等三首经典诗词进行深入分析。

- 了解诗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 分析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创作与实践:-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培养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 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古诗词基础知识学习,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第二课时:鉴赏《静夜思》,分析其意象和表达技巧。

第三课时:鉴赏《春晓》,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分析诗词内容。

第四课时:鉴赏《咏柳》,深入探讨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第五课时:古诗词创作与实践,学生尝试创作诗词,展示交流。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语文课教案:古诗文鉴赏引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通过对古诗文的鉴赏,让学生领略古人的诗意境界,启发学生的文学情怀。

一、古诗文的意境表达1. 古代诗人通过婉约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赞美。

请学生欣赏并默读《登鹳雀楼》。

2. 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细节,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表达。

3. 打开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进行个人的情感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二、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分析1. 介绍古代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 通过学习《静夜思》,请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不同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背景文化解读1. 介绍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如《春江花月夜》背后的唐代盛世和文化繁荣。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登鹳雀楼》的解读,了解南京的历史背景,并对古代朝廷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 鼓励学生从当代的视角来思考古代诗人的作品,以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古诗文。

四、古诗文的个人创作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写下自己的古诗文。

2.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分享学生的个人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评价以及互相学习。

结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韵味与美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体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特征,古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参考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了解诗歌手法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形式和特点,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简单诗作。

2. 第二课时:讲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习《江雪》、《春晓》等诗作,分析其韵律美。

3. 第三课时:探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学习《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诗作,体会其意境美。

4. 第四课时:解析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高》等诗作,理解其情感美。

5. 第五课时:介绍古代文学流派,学习《孟子·告子下》、《庄子·逍遥游》等散文作品,了解其思想内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境。

2. 分析古诗词的方法: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3. 鉴赏古诗词的技巧: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品味韵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和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并分析经典案例。

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分析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体会鉴赏方法的应用。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鉴赏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案例1. 李白《静夜思》分析:这首诗具有明显的韵律美,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通过品味关键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杜甫《春望》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遭受战乱的忧虑。

通过分析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张金艳-潍坊羊口中学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张金艳-潍坊羊口中学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张金艳-潍坊羊口中学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古诗词鉴赏的一般知识。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了解古诗词丰厚的内涵,深入体会诗人独特的感受,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搜集自己所喜欢的诗人的生平与创作经历,并对印记中喜欢的古诗词自选角度说说喜欢的原因。

2、回顾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想一想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联接在一起出现怎样一个境界?你能感悟天涯游子怎样的情怀?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畅所欲言1、学生吟诵印记中喜欢的古诗词,并自选角度说说喜欢的原因。

(学生针对自己熟悉的古诗词进行品析,然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2、品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感知意象、意境、情感,并能感悟这三者的关系。

教师小结:同学们大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所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下面我们着重从古诗词的意象、意境、情感这几个方面进行鉴赏。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教师出示题目例一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此题目是对诗的意境的赏析。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

意,指作者的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

所谓意境,它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由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而成。

解答意境题,需要梳理组成意境的部件——意象。

如果把意境比作是一个建筑物,那么意象便是构成建筑物的沙石砖瓦等)(通过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可以看出该诗写出了山村宁静幽深、自然惬意的特点。

)例二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 能够运用古诗词的鉴赏技巧进行欣赏和赏析;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读懂一些经典的古诗词;4. 能够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前置知识梳理通过对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初步了解,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古诗词有什么独特魅力?2)你觉得古诗词的词汇和语言方式有何不同?3)你曾经读过哪些古诗词?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首?2. 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鉴赏的意义和重要性,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古诗词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3)古诗词鉴赏是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3. 实践操作针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结构鉴赏、语言鉴赏、文化鉴赏等;2)使用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所学鉴赏技巧进行诗词赏析。

4.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并进行以下评价:1)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2)对学生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的评价,包括对于古诗词文化的积累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 个案分析法: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古诗词中的文化内含,锻炼学生分析和批判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前期准备通过课前探究调研,搜集一些古诗词的鉴赏案例,并选择一些经典名篇,准备一些教学名句和解析,为后期课堂使用做准备。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意图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意图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意图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将古诗词鉴赏纳入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设计意图的角度,探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通过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词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审美特点。

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作为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古诗词以其深情和婉约的表达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其思考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二、教学形式的组织1. 理论讲解与实践结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理论讲解与实践应结合起来。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堂实践演练,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

2. 课外拓展与校内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外拓展和校内实践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展览、参加古诗词比赛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精选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以及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鉴赏活动。

2. 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例如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将古诗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 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与兴趣,可以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式。

例如,针对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对于对古诗词鉴赏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激发他们对古诗词鉴赏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析诗歌语言,揣摩诗歌中的词语,体会诗歌炼字炼词的妙处,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景的特点,扩写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阐明诗歌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即体会诗歌主旨,明白作者情感、态度等。

教学难点:诗词的写作技法鉴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会写,甚至有人在作文中还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信手拈来。

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赏析指导
(一)品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问:“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
“风正”,。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二)说画面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问: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检意象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问:“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四)读情感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1.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2.徙(xǐ)倚(yǐ):徘徊。

3.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读情感(点评思想内容)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读情感(点评观点态度)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五)谈技巧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谈收获
学生总结本课收获,归纳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四,应考策略
1.读题目
2.读作者(知人论世)
3.读题材
4.读意境
5.读语言
6.读手法
五、实战演练,布置作业(完成P63第五、六题。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7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