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
大学古诗词鉴赏方法

大学古诗词鉴赏方法古诗词鉴赏一直是我们语文中的一个知识点,那么鉴赏古诗词有哪一些方法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方法(一)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饮酒(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采菊”这一动作有何深刻含义?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一个“采菊”的动作则包含了诗人脱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诗人与南山如老友相见般的亲切,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而“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向远看,把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3、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深刻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清新的笔法。
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一、古诗词赏析方法1、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2、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要害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
(曹操、李白、韩愈、)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古诗词鉴赏怎么写

古诗词鉴赏怎么写
古诗词鉴赏的写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了解作者和背景:鉴赏古诗词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历史背景以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
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诗词的内涵。
2. 分析诗题和诗眼:诗题往往能揭示诗词的主旨,而诗眼则是诗词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或主题的关键词或短语。
通过分析诗题和诗眼,可以初步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3. 解读意象和意境:意象是诗词中用来表达情感或主题的具体形象,而意境则是通过意象所营造出的氛围或情境。
分析意象和意境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4. 鉴赏语言和手法: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音韵节奏等,有助于欣赏诗词的艺术魅力,理解作者的创作技巧。
5. 感悟和评价: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主题和思想进行感悟和评价。
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也可以引用其他评论家或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述。
6. 结构和条理:在写鉴赏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条理。
可以按照引言、分析、评价和结论的顺序进行组织,确保文章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7. 练习和修改:鉴赏古诗词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积累。
在阅读和分析大量古诗词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写作鉴赏文章,并进行反复修改
和完善。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逐步提高古诗词鉴赏的写作水平,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鉴赏的六个步骤

中国古代诗 人为 了炼字 、炼 意 的需 要 常常 改变 “云峰 ”、“山径”、“泉水 ”、“危石 ”、“Et色 ”、“青 松 ”等
了诗词 中某些 词语 的词性 ,这 些地方 往往就 是一 首 意象 ,这些 意象 的共 同特点是 萧瑟 暗淡 、幽 冷阒寂 ,
诗 的诗眼。考查 《过香积寺 》的命题 点就是炼 字。根 很好 地扣 合 了古 寺身 份 ,给 人 以远 离世 间 尘嚣 之
诵读 中体会 作者 的情感 ,把握 作 品的意境 。具 体地 物 。赏析诗歌 ,关 键要抓住诗 歌的意象 ,要从 “象”人
说应注意 以下几点 。
手 ,赏 出“意”来 。古 诗优美 的意境 ,离 不开真实 、鲜
1.把握词性 的改变 ,体 会炼字 的意 蕴。
明 、生动的意象 。《过香积 寺》中作者选取 了“古木 ”、
其倒 装结 构就难 以准确 把握 诗句 的意思 。《过香 积 感情 。故答 案可整理 为 :诗 眼分别是 “咽”、“冷”。山中
寺 》中“泉声 咽危石 ”就 是一个倒 装句 ,应调 整为 “危 流泉 由于岩石 的 阻拦 ,发 出低 吟 ,仿佛 呜咽之 声 ,照
石 咽泉 声”,意思 是高 大的石 头 ,使泉 水发 出 了呜咽 在青松 上 的月色 ,由于山林 的幽暗 ,似 乎显得 阴冷 ,
词用 作使 动 ,鉴赏时要 认 真揣摩 诗句 中活用 词的 妙
六 、审题 干
处 。
通过 上述各 环节把 诗读懂 后 ,接 下来就 是要 审
2.品味诗 句中的修 辞 ,领会其 艺术效果 。
清 题干 。审题 主要是 审清题 中 的显 性信 息 、隐性信
修 辞 的运 用 往往 会 使 诗歌 语言 表 意更 加 生 动 息 和问题涉及 的范围。通过认真分 析《过 香积寺》所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步骤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步骤炼字【方法引路】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1.叠词。
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2. 拟声词。
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3.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步骤】1.揭示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特点。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格式示例】“×”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真题演练】1.(2020黔东南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次北固山下》2.(2020襄阳)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
古诗词鉴赏步骤与方法-PPT精选文档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 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 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 突破口。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 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诗、 格律诗;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 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 咏史诗等。而词按风格,又可分为豪放 派、婉约派等。
二、 鉴赏、评价 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象征性意象 (二)比喻性意象 (三)描述性意象 (四)通感性意象
2. 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 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 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 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 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 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 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 都有一定的联系。
(4)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 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 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 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
(5)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古典诗词人们一般能注意到其中的形象思维, 并对此加以充分的分析,而忽视了对作品进行 必要的逻辑思维的分析理解,从而在某些时候 不能全面客观地鉴赏出作品的真正意蕴。形象 思维不能排斥逻辑思维,而且必须以逻辑思维 为基础。
《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曾为 汉乐府民歌、建安诗人、杜甫、白居易直 至宋元明清的一代又一代诗人所发扬光大。 特征: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 民的愿望。 《楚辞》开创了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为 李白、李贺、苏轼、辛弃疾、陆游、龚自 珍等优秀诗人继承并发扬光大。 特征:善用丰富的想象、夸张、象征 等手法,重在抒发主观感情。
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古代诗词浩如烟海,题材、体裁多种多样,考生确会产生复习时无从着手,考试时找不到头绪的困惑,但据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古代诗词鉴赏还是有较强的规律可循,有一定的范模可套的。
具体可按如下步骤和方法进行。
一、推敲词句,读懂大意古诗词鉴赏题解答较难,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考生没能读懂诗意不知诗句何云,当然也就无从品味情志和赏析技巧了。
读懂一首诗的大意首先必须:1、调整词序、语序。
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把具有特殊词序、句序的古诗句调整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白话诗句。
有人说古诗词只不过是短而又短的特殊的文言文而已,这话说得极恰当。
古代诗歌由于在音律、平仄、对偶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更多的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使得诗句常常以不规范的特殊的词序、语序出现,或前置或后置,以产生一种错位的美。
阅读的时候就应该做适当的相应调整,否则往往会误解诗意。
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就应据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因果大致调整成:在淮南一个秋天的雨夜,“我”于高斋闻雁来,引发了“我”故园远在何处的伤痛及悠哉的归思。
作了这一番的调整后相信学生都能较好地理解诗意。
2、补出省略的内容。
古代诗歌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诗歌本身凝炼性和跳跃性的特点而存在大量的省略现象,这需要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以及作者生平、诗作背景等,借助联想、想象,填补出省略的内容,从而获得较确切的理解。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就应根据语境读出该诗前后写了两个场景:去年的艳遇和今年美人的离去。
需要合理地想象出去年踏春遇艳时以及今年重访不遇人去楼空时的情景和人物心情。
3、掌握常用典故的意义。
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
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时很多时候要从诗歌所用典故的意义入手。
例如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花好避秦,桃花又见一年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从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
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
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
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
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
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
了解这些手法便可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四)、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回答什么答什么(五)、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风格流派: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1、评价主旨: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侧面描写等。
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恰当运用鉴赏术语,使表达更准确,更符合鉴赏诗歌的要求,提高答题质量。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绝非朝夕之功,必须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反复涵咏、咀嚼体味、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主题;必须弄清与诗词有关的一些术语,必须反复历练,准确简洁地答题,规范答题语言,就会有较大的收获。
(一)、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总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将~~~~~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
具体说来: 1修辞:比如修辞就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你要找准,没找准后面也难得得分,实在找不到就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虚实动静也比较常考。
2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把该句用信达雅的句子翻译一遍~3再说特点——一般就是生动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几个概括的词4效果:通常就是描绘了怎样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氛围等5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与题材归类a怀古诗。
此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杜牧的《赤壁》b送别诗。
这类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态,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c行旅诗此类诗多抒发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或久戍边关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
d闺怨诗。
这类诗重在抒发女子对在外丈夫的思念。
如《望江南》。
e战争诗(边塞诗)。
这类诗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生活的艰辛和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渔家傲》。
f写景咏物诗。
这类诗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钟情山水,厌弃官场;或描绘山川,热爱河山。
感悟诗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词术语。
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直抒胸臆等。
(三)、品诗。
品关键词句,可以从画面、形象、思想感情、哲理和语言表达、锤炼词句、修辞等方面进行品析。
(四)、平时学生要多读多理解性地背诵,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既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运用,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的技巧点拨概括全诗或诗句内容,对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志向、观点、哲理等主旨进行揭示。
解答这类题目时,分清体裁、题材和表达方式后,就可以按照相对固定的语言格式概括其内容。
如:①叙事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叙述了……,塑造了……,反映了……的社会现实。
②抒情言志诗的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抒发了……的情感。
③哲理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揭示了……的哲理。
不仅概括的形式相对固定,而且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主旨也相对固定,只是叙写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三、诗词曲常见意象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
①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②松——坚贞高洁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④莲——表达爱情或高洁志趣。
⑤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⑦鹧鸪鸟——离愁别绪。
⑧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⑨柳——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⑩明月——寄托相思。
古诗词曲中的常用意象还很多,要在阅读鉴赏中逐渐积累这些表意抒情的符号技巧点拨,解答信息提取题目,遵循以下四步:1.读懂提干,明确要求。
2.读懂文本,包括题目、诗前小序、相关注解3.准确筛选4.准确表述{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题材、情感和主旨}四、诗词鉴赏的基本流程第一步:明确作者和背景资料。
这样可以确保鉴赏不盲目,但中考阅读的诗歌大多与作者背景没有密切的关系,除非有相应的注解,否则,可以忽略第二步:读懂全诗,整体感知,明确题材、体裁、写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这一步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要明确体裁,可以关注标题,如题目中有赠、送、别等字眼,一般为送别诗;如题目中有登、题、咏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诗或怀古诗,如次等等,当然判定的最终依据是诗的内容。
然后感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明确意向、意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志向或诗句中的关键字眼,要善于发现诗眼第三步:分析诗歌是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其关键是理清内容与情感哲理的关系,分清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看意向有无明显的对比,有无古今、动静或虚实的变化等等。
第四步:赏析语言,反观全诗。
看那些词语使用比较精妙传神,一般要多注动词、形容词,注意描绘色彩或情感的词语,看看有无叠词或连绵词,进而品析诗句中的修辞格,可以尝试从表意、结构和音韵三个方面分析某些词语或修辞格的表达效果(2015·江苏宿迁市)六、诗歌鉴赏〔5分)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5分)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19.(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1分)(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分)解析(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2015·江苏常州市)(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5——6题。
(3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答: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2分)答: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
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一、【2015·贵州毕节】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第⑴题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诗中的“烽火”原指古代战争中的信号源,后引指战争;“三月”极言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家书的珍贵难得。
此联反应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导致音信隔绝。
故C项不正确。
第⑵题是开放性题目,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句表达的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再根据此情此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合情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