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教案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教案【篇一: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一、理解诗词大意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
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还要了解诗词的语言、相应的表现手法以及与之有关的典故、成语等。
课前可让学生搜集这方面的信息。
课上采用学生汇报信息和教师补充介绍的方式,让全体学生对作者的身世、写作风格及时代背景等有总体的了解,为理解古诗词内容作好铺垫。
2.高声朗读,理解大意。
初读诗歌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由朗读古诗词,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直至将整首诗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读出诗词合仄押韵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感悟诗词情境1.在诵读中感悟诗词情境。
古代诗歌具有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语句简练、朗朗上口、意境优美等特点,最适合诵读。
这时的诵读要求高于初读课文时的朗读。
教师要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得朗朗上口,读得如痴如醉。
在读中去理解诗词的含义,在读中去品味诗词的意境,在读中去体验诗词的美,感受诗词的音律美、形象美、意境美。
2.在歌唱中感受诗词情境。
我们都知道,诗歌起源于劳动,最早的诗歌都是可以唱的。
《诗经》305篇,经过孔子“弦歌之”,诗乐合一,每篇皆可入乐歌唱。
用今曲来唱古诗词,把当今乐坛、影视剧中流行的音乐,经过精心选择后,套进古诗词中,反复教唱,可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教学时,对已有曲调的,像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岳飞的《满江红》、杨慎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王维的《阳关三叠》……可直接播放歌曲录音。
对未有曲调的诗词,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学生根据对诗的意境、格调的把握,调动自己的音乐素养,选择与之基本相配的曲调,用民歌、通俗歌曲、影视歌曲、儿童歌曲来套曲。
每组选定曲调之后便试唱,试唱成功后,展开诗词歌唱比赛,评出最佳者,让全班学生学唱。
如,有的学生用《我们的田野》的曲谱唱《登金陵凤凰台》,用《上海滩》的曲谱唱《秋浦歌》等。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

初中语文课文诗词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静夜思》。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了解作者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面意义和意境的把握。
(2)朗读和背诵诗歌。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的理解。
(2)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李白画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李白。
(2)简介李白的生平背景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5.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齐读诗歌,增强语感。
(2)鼓励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静夜思》。
2. 结合课后注释,深入了解诗歌的字面意义。
3. 撰写一篇关于《静夜思》的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语文课教案:古诗文鉴赏引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通过对古诗文的鉴赏,让学生领略古人的诗意境界,启发学生的文学情怀。
一、古诗文的意境表达1. 古代诗人通过婉约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赞美。
请学生欣赏并默读《登鹳雀楼》。
2. 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细节,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表达。
3. 打开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进行个人的情感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二、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分析1. 介绍古代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 通过学习《静夜思》,请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不同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背景文化解读1. 介绍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如《春江花月夜》背后的唐代盛世和文化繁荣。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登鹳雀楼》的解读,了解南京的历史背景,并对古代朝廷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 鼓励学生从当代的视角来思考古代诗人的作品,以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古诗文。
四、古诗文的个人创作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写下自己的古诗文。
2.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分享学生的个人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评价以及互相学习。
结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韵味与美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案【篇一:《_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教案一、课前“热身”,背诵古诗词。
二、导入。
同学们,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过目成诵,脍炙人口,美不胜收。
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更为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我们中考的一道必考题。
并且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分值为6分。
从历次考试的得分来看,我们同学的分数都较低。
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1、答非所问;2、审题不当,任意发挥;3生搬硬套术语;4、不能迁移,弄错诗意;5、漏掉答题要点,答题不完整;6、答题不规范,表达不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三考点归纳(5点)①鉴赏语言②鉴赏表达技巧③点评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④点评作者观点态度⑤鉴赏形象(意象)四近几年中考诗词鉴赏试题回顾:10年中考(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名句赏析)1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2)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09年中考(内容、名句赏析)12.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⑴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
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2)1、这句话的本意是:诗人在山路上行走时,当认为无路可走时,却惊喜地在转角那柳暗花明外发现了一个村落。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张金艳-潍坊羊口中学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张金艳-潍坊羊口中学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古诗词鉴赏的一般知识。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了解古诗词丰厚的内涵,深入体会诗人独特的感受,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课前准备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搜集自己所喜欢的诗人的生平与创作经历,并对印记中喜欢的古诗词自选角度说说喜欢的原因。
2、回顾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想一想诗歌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联接在一起出现怎样一个境界?你能感悟天涯游子怎样的情怀?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畅所欲言1、学生吟诵印记中喜欢的古诗词,并自选角度说说喜欢的原因。
(学生针对自己熟悉的古诗词进行品析,然后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2、品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感知意象、意境、情感,并能感悟这三者的关系。
教师小结:同学们大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对自己所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下面我们着重从古诗词的意象、意境、情感这几个方面进行鉴赏。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教师出示题目例一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此题目是对诗的意境的赏析。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
意,指作者的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
所谓意境,它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由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而成。
解答意境题,需要梳理组成意境的部件——意象。
如果把意境比作是一个建筑物,那么意象便是构成建筑物的沙石砖瓦等)(通过分析诗中出现的意象,可以看出该诗写出了山村宁静幽深、自然惬意的特点。
)例二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 能够运用古诗词的鉴赏技巧进行欣赏和赏析;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读懂一些经典的古诗词;4. 能够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前置知识梳理通过对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初步了解,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古诗词有什么独特魅力?2)你觉得古诗词的词汇和语言方式有何不同?3)你曾经读过哪些古诗词?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首?2. 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鉴赏的意义和重要性,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古诗词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3)古诗词鉴赏是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3. 实践操作针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结构鉴赏、语言鉴赏、文化鉴赏等;2)使用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所学鉴赏技巧进行诗词赏析。
4.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并进行以下评价:1)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2)对学生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的评价,包括对于古诗词文化的积累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 个案分析法: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古诗词中的文化内含,锻炼学生分析和批判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前期准备通过课前探究调研,搜集一些古诗词的鉴赏案例,并选择一些经典名篇,准备一些教学名句和解析,为后期课堂使用做准备。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意图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意图引言: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将古诗词鉴赏纳入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设计意图的角度,探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设计的目的1.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通过古诗词鉴赏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古诗词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审美特点。
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古诗词作为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写作水平。
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古诗词以其深情和婉约的表达方式,能够引发学生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
通过鉴赏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升其思考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
二、教学形式的组织1. 理论讲解与实践结合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理论讲解与实践应结合起来。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课堂实践演练,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背景、意境和艺术特点。
2. 课外拓展与校内实践相结合除了课堂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外拓展和校内实践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古诗词展览、参加古诗词比赛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策略的运用1. 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精选优秀的古诗词作品,以及生动有趣的课堂讲解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鉴赏活动。
2. 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例如通过音乐、绘画等形式,将古诗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 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与兴趣,可以采取个性化教学的方式。
例如,针对对古诗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对于对古诗词鉴赏不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激发他们对古诗词鉴赏的兴趣。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析诗歌语言,揣摩诗歌中的词语,体会诗歌炼字炼词的妙处,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景的特点,扩写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阐明诗歌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即体会诗歌主旨,明白作者情感、态度等。
教学难点:诗词的写作技法鉴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
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会写,甚至有人在作文中还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信手拈来。
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赏析指导
(一)品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问:“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
“风正”,。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二)说画面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问: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检意象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问:“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
(四)读情感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1.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2.徙(xǐ)倚(yǐ):徘徊。
3.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读情感(点评思想内容)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问:“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读情感(点评观点态度)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问: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么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五)谈技巧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
三,谈收获
学生总结本课收获,归纳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四,应考策略
1.读题目
2.读作者(知人论世)
3.读题材
4.读意境
5.读语言
6.读手法
五、实战演练,布置作业(完成P63第五、六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