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

“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那么,作为一个重要的考点,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有效地复习,有哪些对应的复习策略?<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首先,我们应该弄清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一要求的具体内涵:“初步”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一般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进行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比较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

基于这样理解,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重点注意以下三方面。

一、掌握课本内容,打实基础要培养起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首先必须学好课内的古诗词。

与过去的古诗词学习相比,我们不仅要能多读成诵,准确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有关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绝对是形成鉴赏能力的基础,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定要做到重点把握。

比方类似下面的这些古诗词,就很值得我们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认真记录、积累相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

《长歌行》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1、按音律形式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

语文课的教案标题古诗文鉴赏语文课教案:古诗文鉴赏引言:古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通过对古诗文的鉴赏,让学生领略古人的诗意境界,启发学生的文学情怀。

一、古诗文的意境表达1. 古代诗人通过婉约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赞美。

请学生欣赏并默读《登鹳雀楼》。

2. 引导学生通过描绘细节,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表达。

3. 打开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进行个人的情感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文的意境。

二、古诗文的修辞手法分析1. 介绍古代诗人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 通过学习《静夜思》,请学生找出其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析不同古诗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古诗文的背景文化解读1. 介绍古诗文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如《春江花月夜》背后的唐代盛世和文化繁荣。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登鹳雀楼》的解读,了解南京的历史背景,并对古代朝廷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3. 鼓励学生从当代的视角来思考古代诗人的作品,以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古诗文。

四、古诗文的个人创作1.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技巧,写下自己的古诗文。

2. 引导学生在创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3. 分享学生的个人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评价以及互相学习。

结语: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文的韵味与美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同时,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诗、词、赋、散文等体裁,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学会欣赏古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古诗词的阅读与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深层含义和审美特征,古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

2. 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词教材、参考资料、PPT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阅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了解诗歌手法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和文学流派,分析诗歌手法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形式和特点,学习《静夜思》、《登鹳雀楼》等简单诗作。

2. 第二课时:讲解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学习《江雪》、《春晓》等诗作,分析其韵律美。

3. 第三课时:探讨古诗词的意象和意境,学习《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诗作,体会其意境美。

4. 第四课时:解析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学习《赋得古原草送别》、《登高》等诗作,理解其情感美。

5. 第五课时:介绍古代文学流派,学习《孟子·告子下》、《庄子·逍遥游》等散文作品,了解其思想内涵。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基本特点:韵律、对仗、意境。

2. 分析古诗词的方法: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3. 鉴赏古诗词的技巧:抓关键词、分析意象、品味韵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案例和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古诗词,了解作者和背景。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介古诗词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并分析经典案例。

3. 实践:让学生尝试分析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体会鉴赏方法的应用。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鉴赏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鉴赏方法,布置课后作业。

七、教学案例1. 李白《静夜思》分析:这首诗具有明显的韵律美,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通过品味关键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2. 杜甫《春望》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遭受战乱的忧虑。

通过分析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分类,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学会分析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2、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词中含蓄深沉的情感表达。

对古诗词中的意象和典故进行准确解读。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鉴赏方法和技巧,为学生的鉴赏活动奠定基础。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词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比较法:将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古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展示几幅精美的古代诗词书法作品,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古典文化氛围。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印象中,古诗词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古诗词的初步感受。

2、知识讲解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韵律、对仗、意境等。

讲解古诗词的分类,如边塞诗、田园诗、送别诗、思乡诗等,并举例说明。

讲授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知人论世、把握意象、品味语言、分析手法等。

3、作品赏析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山居秋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对古诗词进行赏析。

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然后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赏析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赏析进行点评和总结,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4、拓展延伸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用自己的语言将其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中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5、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强调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和意义。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鉴赏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 能够运用古诗词的鉴赏技巧进行欣赏和赏析;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读懂一些经典的古诗词;4. 能够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1. 前置知识梳理通过对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初步了解,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1)你认为古诗词有什么独特魅力?2)你觉得古诗词的词汇和语言方式有何不同?3)你曾经读过哪些古诗词?印象最深刻的是哪首?2. 理论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古诗词鉴赏的意义和重要性,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古诗词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3)古诗词鉴赏是提高人文素养和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3. 实践操作针对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包括结构鉴赏、语言鉴赏、文化鉴赏等;2)使用个案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运用所学鉴赏技巧进行诗词赏析。

4. 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学生实践操作的情况,并进行以下评价:1)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综合评价,包括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2)对学生诗词鉴赏的兴趣和能力的评价,包括对于古诗词文化的积累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和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鉴赏方法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促进学生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交流,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3. 个案分析法: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能够深入分析古诗词中的文化内含,锻炼学生分析和批判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前期准备通过课前探究调研,搜集一些古诗词的鉴赏案例,并选择一些经典名篇,准备一些教学名句和解析,为后期课堂使用做准备。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把握情感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把握情感复习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把握情感复习教学设计1.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着力提升诗词鉴赏的综合能力。

2.精选典型题目,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学会体会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古诗词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体会感悟诗人思想感情的方法和技巧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1.出示去年的中考真题和模拟题。

(2022河北中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责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找,天下无寒人。

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怀。

(2022. 石家庄一模)试比较《雁门太守行》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2022. 28中一模)“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与前面的豪壮格调形成巨大反差,这样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大家从这些试题中不难发现中考中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所以我们本节课的任务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找到判断诗词中所蕴含情感的突破口。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触摸文人墨客们的喜怒哀乐吧!二、情感密码。

诗人的思想感情是一首诗的灵魂,它就像一个百宝箱,珍藏着诗人的喜怒哀乐。

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打开这个宝箱的密码:(一)情感密码一:“语”短情长——觅情语,抓关键。

诗词是诗人 “缘情而发”的产物,如果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或句子,便找到了把握诗人情感主旨的钥匙。

如:思、念、愁、喜、独、悔……如:“我寄愁心与明月”。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诗词赏析讲评课(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节课以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的古诗词为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诗词的知识和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智慧,弘扬中华文化。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格律、意象等,了解古人创作古诗词的背景及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并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思想。

3. 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古诗词,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比如,针对情感类的诗词,可以用情感化的方式去讲解,引导学生深入体悟诗词中的情感;针对抒情类的诗词,可以借助音乐、绘画等对应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词意境,提高对其鉴赏能力。

4. 教学流程设计(1)导入:让学生看一幅古代诗词画,有音乐伴奏,先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感官。

(2)讲授:针对苏教版九年级必修的古诗词进行逐一讲解,侧重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形式特点,艺术内涵等方面。

(3)感悟: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谈谈自己对这些诗词的理解、感受等。

(4)解读:学生自选一首感兴趣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分享给大家。

(5)小结: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回答问题,发表自己对古诗词创作的看法。

5.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策略比较多样,灵活性较高,从情感化、视觉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不同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诗词的美,从而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讲授时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和讨论,使整堂课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流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_教学设计
一、导入: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想知道我心底的幸福吗?我心底的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那种温馨,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那种惬意,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那种豪放,也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那种感应,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淡。

可是,幸福从哪儿来呢?习总书记给出了答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那现在我想知道在你心里有哪些古诗词一直激励着你不断奋进!
学生展示
从大家刚才的展示来看,几位同学都涉及到了这几首诗,看来大家对这些诗歌都有所了解。

可是在我们即将面临的中考中不是了解就能解决问题的,所以我们这节课来研究一下古诗词鉴赏,掌握一些鉴赏方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先来看看中考诗词鉴赏考点要求:
1、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
2、理解常用表现手法及作用
3、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词语的锤炼
针对要求,我们确定一下这节课的复习目标:1、熟悉常考题型2、掌握答题技巧。

有哪些常考题型呢?咱们来看一下历年中考题!
幻灯片1 概括意象意境(内容概括、画面)
幻灯片2 把握思想情感
幻灯片3 炼字
幻灯片4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
了解了常考题型,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又怎么组织答案呢?
1
咱们来研究一下李白的这首《行路难》。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李震,你给大家读读吧!请同学们仔细听。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大家的掌声里可以知道李震读的很好,对不对?
的确读得很有味道!咱们来看题目:
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3分)
同学们先自己考虑一下答案,然后小组内交流谈论一下你们的想法,最后总结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

首先声明:待会你不能只告诉我答案,还要告诉我答题思路。

1.诗人以行路难来描述人生的坎坷,抒发了自己政治上的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2.(3分)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1分)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
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分)
看来大家都是鉴赏诗歌的行家里手,我把刚才大家的说法归纳在一起就是“五看”!
体味情感五看法:
看题目看意象看背景看作者看关键句
2
(词)联系内容(诗歌体裁、方法突破:诗歌或作者背景)抓
关键句
得出感情。

路途行进虽然艰难,但是李白仍然坚信自己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们也该如此。

在通往中考的道路上,虽有重重困难,但是别忘了当初你为何出发。

我觉得我们该像习主席所说的那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不是?
好,那我们继续前进,来看例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的上阕中“卷”字用的很妙,请加以赏析。

析词义(文中的意思和本义)-----找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方法)----表达效果
2、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找出景物----分析意象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解析:1、“卷”字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以及出猎场面的壮观,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和抖擞的精神。

2、以“千骑卷平岗”和“射虎”描绘出了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答题格式:1、×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表达了......(效果)。

2、该诗(词)描写了......(意象),构成了......的画面。

3
表现不错!我们了解了李白为实现政治理想而奋勇前行、苏轼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砥砺前行,国难当头时,又会有怎样的诗篇出现呢?让我们来看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大家齐读!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2、“人生自古谁无死”一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1、诗人将“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的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3、诗人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自己愿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答题格式:这首诗(词)采用了......(抒情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技法,写了......(意象、表现了......思想感情、起到了......作用。


刚才咱们掌握了中考古诗文鉴赏的一些题型和答题技巧,枪擦亮了,快不快呢?我来检验一下!
练一练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解析: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意思对即可)
古往今来这么多仁人志士,他们或是为了展现政治抱负,或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不断奋斗,不断前行。

今天,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领袖给我们指引方向,带领着我们国家我们的民族走在奔向胜利的路上。

大家请看视频!
看完之后什么感觉?组织一下语言,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谈感受)
虽然这节课我们涉及的题量不多,但希望大家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希望通过这节课能为大家揭开古诗鉴赏的神秘面纱,等到六月来临,我们走进考场大家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将来的你会感谢现在奋斗的你!中考,我相信你们能行!
我提议用我们誓师大会上的誓言结束这节课,请起立!
请大家举起右手!
我宣誓:
我将唤醒所有的潜能
我将凝聚全部的力量
用拼搏换取理想
凭奋斗铸就希望
我将把骄傲奉献给父母和师长我将把捷报传给学校和四方5
我会努力做到:
奋斗八十天,让汗水哺育非凡奋斗八十天,用智慧丰富内涵奋斗八十天,靠实力独占鳌头奋斗八十天,凭激情创造灿烂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