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2单极性不归零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截图完整)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截图完整)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专业班级完成时间数字基带信号1、实验名称数字基带信号2、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3、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4、基本原理(简写)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HDB3编译码模块。

1、数字信源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终端,模块内部只使用+5V电压,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1-3所示(见附录)。

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

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

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实验电路中数据码用红色发光二极管指示,帧同步码及无定义位用绿色发光二极管指示。

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2个)∙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NRZ-OUT(AK) NRZ信号(绝对码)输出点/测试点(4个)图1-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分频器U2:计数器74161;U3:计数器74193;U4:计数器40160 ∙并行码产生器K1、K2、K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据1、数据2相对应;发光二极管:左起分别与一帧中的24位代码相对应∙八选一U5、U6、U7:8位数据选择器4512∙三选一U8:8位数据选择器4512∙倒相器U20:非门74HC04∙抽样U9:D触发器74HC742. HDB3编译码原理框图如图1-6所示。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中南大学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字通信原理实验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实验一数字基带信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掌握从HDB3码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方法。

4、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5、了解HDB3(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传号交替反转码(AMI)、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HDB3)、整流后的AMI码及整流后的HDB3码。

2、用示波器观察从HDB3码中和从AMI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的电路中有关波形。

3、用示波器观察HDB3、AMI译码输出波形。

三、实验步骤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

1、熟悉数字信源单元和HDB3编译码单元的工作原理。

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

2、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单元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用信源单元的FS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示波器探头的地端接在实验板任何位置的GND点均可,进行下列观察:(1)示波器的两个通道探头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BS-OUT,对照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状态,判断数字信源单元是否已正常工作(1码对应的发光管亮,0码对应的发光管熄);(2)用开关K1产生代码×1110010(×为任意代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 码特点。

3、用示波器观察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仍用信源单元的FS信号作为示波器的外同步信号。

(1)示波器的两个探头CH1和CH2分别接信源单元的NRZ-OUT和HDB3单元的AMI-HDB3,将信源单元的K1、K2、K3每一位都置1,观察全1码对应的AMI码(开关K4置于左方AMI 端)波形和HDB3码(开关K4置于右方HDB3端)波形。

实验一 数字信号源实验(1)

实验一 数字信号源实验(1)

实验一数字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的帧结构特点。

3、掌握数字信号源电路组成原理。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单极性非归零码(NRZ)、帧同步信号(FS)、位同步时钟(BS)。

2、用示波器观察NRZ、FS、BS三信号的对应关系。

3、学习电路原理图。

三、基本原理本模块是实验系统中数字信号源,即发送端,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

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

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

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

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CLK-OUT 时钟信号测试点,输出信号频率为4.433619MHz ∙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频率为170.5KHz ∙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频率为7.1KHz∙ NRZ-OUT NRZ信号输出点/测试点图1-3为数字信源模块的电原理图。

图1-1中各单元与图1-3中的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04∙分频器US2:计数器74161;US3:计数器74193;US4:计数器40160∙并行码产生器KS1、KS2、KS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据1、数据2相对应;发光二极管左起分别与一帧中的24位代码相对应∙八选一US5、US6、US7:8位数据选择器4512∙三选一US8:8位数据选择器4512∙倒相器US10:非门74HC04∙抽样US9:D触发器74HC74图1-1 数字信源方框图图1-2 帧结构下面对分频器,八选一及三选一等单元作进一步说明。

(1)分频器74161进行13分频,输出信号频率为341kHz。

通信原理 码型变换 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  码型变换  实验报告

学校代码: 10128学号: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实验名称:_______码型变换实验______实验类型: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室名称:格物楼B座通信实验室102班级:电子09-1班学号:姓名:组别:同组人:成绩:实验日期: 2012/5/30预习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

2.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二、实验内容1.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的波形。

2.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波形。

3.观察HDB3码、AMI码、BNRZ码正、负极性波形。

4.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三、实验器材1.信号源模块2.码型变换模块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4.频率计(可选)一台5.连接线若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5.了解几种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

6.掌握常用数字基带传输码型的编码规则。

二、实验内容3.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的波形。

4.观察全0码或全1码时各码型波形。

7.观察HDB3码、AMI码、BNRZ码正、负极性波形。

8.观察NRZ码、RZ码、BRZ码、BNRZ码、AMI码、CMI码、HDB3码、BPH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输出波形。

三、实验器材6.信号源模块7.码型变换模块8.20M双踪示波器一台9.频率计(可选)一台10.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1.编码规则①NRZ码NRZ码的全称是单极性不归零码,在这种二元码中用高电平和低电平(这里为零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信息“1”和“0”,在整个码元期间电平保持不变。

例如:②RZ码RZ码的全称是单极性归零码,与NRZ码不同的是,发送“1”时在整个码元期间高电平只持续一段时间,在码元的其余时间内则返回到零电平。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无线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无线通信实验报告无线通信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10级1班学生姓名:学号:授课教师:杨静2013 年 10 月 24 日实验一qpsk信号的误码率仿真1. 实验分析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

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27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个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

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

2. 源代码:close all;clc;clear all;snr_db=[0:1:12];sum=10000;data= randsrc(sum,2,[0 1]);[a1,b1]=find(data(:,1)==0&data(:,2)==0);message(a1)=-1-j;[a2,b2]=find(data(:,1)==0&data(:,2)==1);message(a2)=-1+j;[a3,b3]=find(data(:,1)==1&data(:,2)==0);message(a3)=1-j;[a4,b4]=find(data(:,1)==1&data(:,2)==1);message(a4)=1+j;a=1;tb=1;eb=a*a*tb;p_signal=eb/tb;no=eb./(10.^(snr_db/10));p_noise=p_signal*no;sigma=sqrt(p_noise);for eb_no_id=1:length(sigma)noise1=sigma(eb_no_id)*randn(1,sum);noise2=sigma(eb_no_id)*randn(1,sum);receive=message+noise1+noise2*j;resum=0;total=0;m1=find(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1)=1+j;redata(m1,1)=1;redata(m1,2)=1;m2= 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pi);remessage(1,m2)=-1+j;redata(m2,1)=0;redata(m2,2)=1;m3=find( angle(receive)>-pi&angle(receive)<=-pi/2);remessage(1,m3)=-1-j;redata(m3,1)=0;redata(m3,2)=0;m4=find( angle(receive)>-pi/2&angle(receive)<=0);remessage(1,m4)=1-j;redata(m4,1)=1;redata(m4,2)=0;[resum,ratio1]=symerr(data,redata);pbit(eb_no_id)=resum/(sum*2);[total,ratio2]=symerr(message,remessage);pe(eb_no_id)=total/sum;endsemilogy(snr_db,pe,:s,snr_db,pbit,-o);legend(qpsk仿真误码率,qpsk仿真误比特率);xlabel(信噪比/db);ylabel(概率p);grid on;3. 仿真结果实验二am调幅波的仿真1. 实验分析 am调制方式,属于基带调制,原理是使高频载波的频率随信号幅度改变而改变的调制,我们使用的载波的是正弦波,将信号作为振幅加到载波上,即可实现。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实验报告课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名称:通信系统原理设计性实验课任老师:张奕专业:通信工程年级:2013级学生姓名:余佩学号:2013141443050一、实验目的● 理解信源编码和解码的原理、步骤以及方法 ● 复习并更加熟练地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 ● 学习在EMC 开发工具下编程 ● 学习使用EM78P259N 微控制器 ●通过观测示波器了解编码二、编码实验1、双极性不归零码 (1)实验原理"1"码和"0"码都有电流,但是"1"码是正电流,"0"码是负电流,正和负的幅度相等,极性相反,故称为双极性码。

此时的判决门限为零电平,接收端使用零判决器或正负判决器,接收信号的值若在零电平以上为正,判为"1"码;若在零电平以下为负,判为"0"码。

(2)实验流程图开始将Byte2和Byte1暂存于Data_temp2和Data_temp1中并设置编码计数值Data_temp2,7=1? Y 输出正电平输出负电平 输出零电平输出零电平结束Data_temp2和Data_temp1分别左移 编码计数值不为0? NYN(3)实验思路需要在单极性不归零码的基础上,在程序的开始和结束时添加调用零电平的程序即可(4)实验程序/*****************************双极性不归零码子程序****************************/Coding_Bi_NRZ: MOV A,Byte2MOV Data_temp2,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2中MOV A,Byte1MOV Data_temp1,A ;将Byte2中的数据暂存于Data_temp1中MOV A,@16MOV temp,A ;Byte2,Byte1中的信息共计16位需要编码输出call pulse_zero;=====输出16位编码=======Bi_NRZ_LOOP:JBS Data_temp2,7CALL Pulse_negative ;Data_temp2.7=0,调用负脉冲子程序JBC Data_temp2,7CALL Pulse_positive ;Data_temp2.7=1,调用正脉冲子程序;信息左移1位:RLC Data_temp1 ; R(n) -> R(n+1), R(7) -> C=Data_temp1.7RLC Data_temp2 ; C=Data_temp1.7 -> R(0),R(n) -> R(n+1), R(7) -> CDJZ temp ; temp-1=0?JMP Bi_NRZ_LOOP ; NO,继续编码输出call pulse_zero;=======================RET ; NRZ编码输出完毕/*****************************************************************************/(5)实验结果图一图二(6)调试分析如图一所示,输入十六进制码3456(相应的二进制为0011 0100 0101 0110),再打开示波器,波形如图二所示。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通过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旨在加深对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的理解,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掌握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产生、传输、接收和处理等关键技术,提高分析和解决通信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_____通信原理软件,运行在_____操作系统上。

实验所需的硬件设备包括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1、数字基带信号的产生与传输生成了单极性归零码、双极性不归零码、曼彻斯特码等常见的数字基带信号。

观察了不同码型的时域波形和频谱特性。

研究了码间串扰对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的影响。

2、模拟调制与解调实现了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

分析了调制指数、载波频率等参数对调制信号的影响。

完成了相应的解调过程,并对比了解调前后信号的变化。

3、数字调制与解调进行了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二进制频移键控(2FSK)和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的调制与解调。

探讨了噪声对数字调制系统性能的影响。

计算了不同调制方式下的误码率,并绘制了误码率曲线。

4、信道编码与译码对线性分组码(如汉明码)进行了编码和译码操作。

研究了编码增益与纠错能力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步骤1、数字基带信号的产生与传输实验打开通信原理软件,进入数字基带信号产生与传输模块。

设置码型参数,如码元宽度、脉冲幅度等,生成相应的数字基带信号。

利用示波器观察时域波形,使用频谱分析仪分析频谱特性。

加入不同程度的码间串扰,观察对传输信号的影响。

2、模拟调制与解调实验在软件中选择模拟调制模块,设置调制参数,如调制指数、载波频率等。

生成调制信号后,通过解调器进行解调。

使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观察调制和解调前后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变化。

3、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进入数字调制与解调模块,选择所需的调制方式(2ASK、2FSK、2PSK)。

设定相关参数,如码元速率、载波频率等,产生调制信号。

实验二数字的调制实验

实验二数字的调制实验

实验二数字调制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绝对码、相对码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编译码规则。

2.掌握用键控法产生2ASK、2FSK、2PSK、2DPSK信号的方法。

3.掌握相对码与2DPSK、绝对码与2PSK信号波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4.了解2ASK、2FSK、2PSK、2DPSK信号的频谱与数字基带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绝对码波形、相对码波形。

2.用示波器观察2ASK、2FSK、2PSK、2DPSK信号波形。

3.用频谱仪观察数字基带信号频谱及2ASK、2FSK、2DPSK信号的频谱。

三、基本原理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模块和数字调制模块。

1.数字信源本模块是整个实验系统的发送端,其原理方框图如图1-1所示。

本单元产生NRZ信号,信号码速率约为170.5KB,帧结构如图1-2所示。

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

此NRZ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

发光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码,熄状态表示0码。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CLK 晶振信号测试点∙ BS-OUT 信源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FS 信源帧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NRZ-OUT NRZ信号输出点/测试点图1-3为数字信源模块的电原理图,图1-1中各单元与图1-3中的元器件对应关系如下:∙晶振CRY:晶体;U1:反相器74LS04∙分频器U2:计数器74LS161;U3:计数器74LS193;U4:计数器74LS160∙并行码产生器K1、K2、K3:8位手动开关,从左到右依次与帧同步码、数据1、数据2相对应;发光二极管左起分别与一帧中的24位代码相对应∙八选一U5、U6、U7:8位数据选择器74LS151∙三选一U8:8位数据选择器74S151∙倒相器U20:非门74LS04∙抽样U9:D触发器74HC74图1-1 数字信源方框图图1-2 帧结构下面对分频器,八选一及三选一等单元作进一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TLAB简单仿真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会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简单的仿真。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编程能力,为日后从事通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内容:
(1)绘制函数y=xe-x在0≤x≤1时的曲线。

(2)将输入的一段二进制代码编成单极性不归零码。

(3)学习使用simulink进行仿真建模
三、仿真和实验结果:
(1)
x=0:0.1:1 %定义自变量的采样点取值数组
y=x.*exp(-x) %利用数组运算计算各自变量采样点上的函数值
plot(x,y),xlabel('x'),ylabel('y'),title('y=x*exp(-x)') %绘图
(2)
%单极性不归零
clf;
clear all;
x=[1 0 0 1 0 1 0 1 0];
t0=100;
t=0:1/t0:length(x);
for i=1:length(x);
if x(i)==1; %若信息位为1
for j=1:t0;
y((i-1)*t0+j)=1; %该码元对应点取值1
end
else
for j=1:t0;
y((i-1)*t0+j)=0; %否则码元对应点取0
end
end
end
y=[y,x(i)]; %为了画图,要将y序列加上最后一位
plot(t,y);
title('1 0 0 1 0 1 0');
axis([0 i -0.1 1.1]);
(3)
a)在MATLAB的命令窗运行指令simulink,或点击命令窗中的图标
,便打开如图所示的SIMULINK模型库浏览器(simulink Library Browser)。

b)在库浏览器中直接点击左侧分类目录中的Source子库,便可以看
到各种信源模块,如图所示。

c)点击工具条上的图标,打开一个名为untitled的空白模型窗口。

d)将鼠标点中所需的模块(如正弦波信源模块Sine Wave)后,直接
将它拖拉到untitled窗。

e)类似地,将信宿Sinks中的示波器Scope拖拉到上述模型窗。

f)用鼠标指向信源右侧的输出端,当鼠标变成十字符时,按住鼠标
任一键,移向示波器的输入端,松开鼠标按键,就完成了两个模块间的信号线连接。

一个简单的模型就建成了。

g)为进行仿真,双击示波器模块,打开示波器显示屏,调整显示屏
窗口,使之与模型窗互不交叠,以便观察。

h)点击模型窗中“仿真启动”图标,或选择菜单simulink→start,
仿真开始。

在示波器显示屏上,可以看到正弦波形。

再点击显示屏上的“自动刻度”按钮,使得波形充满整个坐标框。

四、实验结果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