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R T K技术 为井 上大面积地形 图测量 、 尾 矿库变形监 测 、 工程施 工 G P S 卫星发射 的信 号 . 基 准站所获得 的观测值与 已知位置信息进行 比 放样等工作带来 了极大 的便利 。 较, 得到 G P S 差分改正值 。 然后将这个改正值通过无线电数据链 电台 及时传递 给共 视卫星的流动站精化其 G P S 观测值 . 从 而得到经差分 1 R T K技 术 构 成 改正后 流动站 较准确的实时位置精密 G P S 定 位均采 用相对技术 无 R T K ) , 还是从基 准站将改正值 R T K测量 系统 主要由 G P S 接 收设 备 、数据传输系统和软件 系统 论是在 几点间进行 同步观测 的后处 理f 传输给 流动站( D G P S ) . 这些都称为相对技 术 , 以采用值 的类 型为依据 构成 。1 ) G P S 接收设备在基准站和用户站上 . 分别设置双频 G P S 接收 可分为 4 类: 机 。由于双频观测值不仅精度高 . 而且有利于快速准确地解算整周未 ( 1 ) 实时差分 G P S . 其精度为 1 m ~ 3 m: 知数。 当基准站为多用户服务时 . 其接收机的采样率应与用户接收机 ( 2 ) 广域实时差分 G P S , 其精度为 1 m ~ 2 m : 采用率最高的相一致。 2 ) 数据传输设备 。 数据传输设备也称数据链 . 由 ( 3 ) 精密时差分 G P S , 其精度为 l c m ~ 5 c m : 基准站 的无线 电发射 台与用户站的接收机组成 . 其频率和功率 的选择 ( 4 ) 实时精密时差 分 G P S . 其精度为 1 c m ~ 3 c m 。 主要取决于用户站与基准站的距离 、 环境质量 、 数据的传输速度。 3 ) 软 差分的数据类 型有伪距 差分 、 坐标差分和相位差分三类 前两类 件系统 。支持实时动态测量的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功能 , 对于保 障实 时 定位误差的相关性 . 会 随基准站 与流动站 的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迅速降 动态测量的可行性 、 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 性 , 具 有决定 性意义。 这 低。故 R T K采用第 三类方法 。 种软件系统突 出的功能是能够快 速解算整周 未知数 .能选 择快速静 R T K 技 术在 新 城 矿 山测 量 中的 运 用 态、 准动态 、 和实时动态等作业模式 . 实 时完成对解算 结果的质量分析 4 和评价 4 . 1 大面积地形 图的测量 可完善坑 内外对 照图 . 及 时 了解周边区域地形 因素 . 采用 R T K技 2 R T K技 术 特 点 术( 广域 实时差分 G P S ) 对周围做了大面积地形测图工作 . 其 中包含各 1 ) 传 统测量技术稳 定性差 , 外业容 易受到地形 、 气候 、 季节等诸多 土地使用类 型及 区域分割 、 区域道路分布 、 区域电力通讯 设施 、 区域建 因素 的影 响 , 使 测量精度 、 作业 速度都受 到很大 限制 , 尤 其在能 见度 筑物 、 村界分割 区划等 低。 通视条件差 的情况下 . 有些测量作业甚至无法进 行。而 G P S — R T K 4 . 2 工程施工放样 技术不受 季节 、 气候 和成像等 的影 响, 可全天候进行野外测 量工 作 : 两 为改善深 部通风环境 . 新 建一条主 回风 井 . 其设计位置确定后 由 点之 间不要求满 足光学通视 , 只要求满足 “ 电磁波通视” 。 因此 . 和传统 运营管理部与项 目部合作完成其现场实地放样工作 鉴于其周边没有 的测量 方法相 比较 , R T K技术受通视 、 能 见度等 因素的影响和 限制 较 布设控制点 . 决定采用 R T K技术进行 施工放样 首先将设计区域边界 小. 在传统测 量不 易进行 的复杂地 区. 只要能满足 R T K测量 的基本条 点 的坐标信息输入 到 R T K工作 手簿中进行现场放样 .放样结束后再 件. 它都能够轻松地进行快速 的测量和放样 经过精确测 量其实 际面积为 9 . 9 8 亩未超 出征地上限面积 ( 1 0亩) . 且 2 ) 测量定位精度高 , 数据安全可靠 , 测站 间无需通视 , 误差 相互 独 最大化 的提高征地 区域 经现场测算 、 上图比对研究发 现其 井筒中心 立、 不积 累、 不传递 。 在没有 已知基准点或基准点被破 坏而造成的控制 位置可 以适 当西移 以减少井下通风巷道施 工量 . 最终按 照现 场位置与 点不足 的地 区和 由于地形复杂 、 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通视 困难地 区能快 设计位置敲定 了我矿主回风井地面位置 .此项改动仅在一 6 3 0中段便 速 的、 高精度定位 。只要能满足 R T K测 量的基本要求 . 在规定 的作业 可减少通风巷道 4 0 余米 . 总体工程 可节约建设成本 1 0 0 余万元 半径范 围内. R T K测量的精度能达到厘米级 传 统的作业方法 在进行 项 目实施情况总结 : 测量和放 样时需要逐 级进行设站 , 造成误差传 递 、 累积 、 采用 R T K进 1 ) R T K减少了设 站次数 与所需 控制 点数量 . 作业效率高 在一般 行测量 . 由于精度 比较均匀 . 因此其误差相互独立 . 不会积 累也不存 在 的地形地势下 . 高质量的 R T K设站一次即可测完 4 k n半径 的测 区. i 大 传递。 大减少 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设 置仪器 的“ 搬站” 次数 3 ) 综合测绘 能力 强 。 集成化 、 自动化程度 高 、 数据处理 能力强 , 易 2 ) R T K仅需一人操作 . 在 一般的电磁波环境下几秒钟即得一点坐 实现 自动化。基准站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多项信息输出 . 流动站利用 标 , 作业速度快 , 劳动强度低 . 节省了外业 费用 . 提高 了劳动效率。 内置软件控制 系统 . 在作业 时. 无需 人工干 预便 可进行整 周未知数 的 3 ) R T K定位精度高 ,数据安 全可靠 .没有误差 积累。只要满足 动态初始化解算 . 使 辅助测量工作极 大减少 . 作业 精度也 自动控制和 R T K的基本 工作条 件 , 在一 定 的作业半 径范 围内( 一 般为 4 k m ) . R T K 记录 , 从而使 自动化作业指挥系统的建立成 为可能 由于 R T K系统 内 的平面精 度和高程精度 都能达到厘米级 集成了强大的测 量和放 样功能 ,工作 十分方便 . 观测 过程 中卫星数 . 4 ) 降低了作业条件要求。R T K技术不要求两点间满足光学通视 . P D O P ( 点位精度衰减 因子 ) 值, 模糊值 固定状况 . 点 位精度情况等均可 只要求满足 “ 电磁 波通 视” , 因此和传统测量 相 比. R T K技术受通视条 在手簿 上显示 出来 , 一 目了然 ; 测量坐标 、 高程 等随时 可 以调 出来使 件 、 能见度 、 气候 、 季节 等因素 的影 响和限制较小 , 在传 统测量看来 由 用; 数据输人 、 存储、 处理、 转换 和输 出能力强 、 能方便地 与计算机连接 于地形 复杂 . 地物障碍而造成的难通视地 区. 只要满足 R T K的基本工 和通讯。此外 , 手簿 内还集成 了一些测量小工具 . 使用起来较 为方便 。 作 条件 . 它也 能轻松地进行快速 的测量 4 ) 携 带方便 , 操作 简单 , 对作业条件要求不高 , 数据传输 、 处理 、 存 5 总结 储 能力强 。 与计算机 、 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通信方便 5 ) 作业人员少 , 节 约人力 , 定位速度快 , 缩短周期 , 工作效 率高 , 综 R T K技术 以其 定位精度高且均匀 、 观测时间短 、 可 实时提供三维 合 效益高 。R T K流动站测量工作 .大多数情况下 只需要一人 进行操 坐标 、 操作 简便 、 可以全 天候作业等特点 . 在测量工作 中大大提高 了工 作, 而且几秒钟 即可完成一个点的测量工作 . 作业速度快 . 大大节省 了 作效率 , 减轻 了劳动强度 , 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运用 G P S R T K技 工作时 间和生产费用 . 提高工作效率 术测量��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绘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绘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绘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技术领域的研究创新能力与水平逐渐提高。

GPS-RTK作为一项测量技术被开发与广泛应用时表现出其技术优势与特点。

在进行矿山的回测问题上,GPS-RTK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应当对其原理与测量方面进行深刻的认识与研究。

以此,促进相关工程建设的发展。

文章针对GPS-RTK技術在矿山测绘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标签:GPS-RTK;矿山测绘;应用在进行矿区的测绘工作进行中,平原地区由于地形相对平缓开阔,其测量条件较好,容易开展测绘工作。

其测绘工具的选择也只需要采取更加简单的常规测量仪器就能完成相应工作。

然而,当在进行具体的测绘工作中,一旦面临地形环境特征相对复杂,外部环境恶劣的情况时,传统意义上的测绘工具无法达到测绘的需要,在这个时候,应当寻求一种能够进行复杂测绘工作的高效技术或者手段。

1 GPS-RTK技术的运作原理1.1 GPS-RTK的技术优势1.1.1 GPS-RTK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地形测绘技术,其在进行具体的测量工作中具有传统技术无法做到的诸多功能。

其中包含该技术的实时性优势,且其在进行测绘的过程中,精准度也相对较高,能够达到厘米水平。

1.1.2 运用GPS-RTK技术在地理信息测绘方面,能够有效的提升技术测绘效率。

该设备作为一种技术性能精度都较高的精密仪器,其具备常规设备所不具备的高效率工作能力。

1.1.3 GPS-RTK技术在进行测绘的过程中面对山区地形时,其测绘数据为实时数据,而工作人员也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实时的比较与校正。

1.1.4 GPS-RTK技术在进行测绘的过程中其相较于传统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进行工作时,并不需要实地测绘,而是运用卫星系统就能够满足相应的任务需要。

1.1.5 GPS-RTK技术的操作十分简单,即单人就能完成全部工作需要,通过GPS-RTK技术的操作系统,进行流动基站的设置就能达到这种效果。

浅谈RTK技术在露天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RTK技术在露天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RTK技术在露天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摘要:RTK技术在露天矿山测量中具有实时性、精度高、可靠性强、工作范围大、精度分布均匀等特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RTK技术在露天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RTK技术露天矿山测量应用近年来随着CORS基站的相继建立并成为重要的地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此技术中的RTK因其高效性和经济性成为测绘技术中的新宠。

本人就RTK的工作原理及在露天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情况简单介绍:一、 RTK的工作原理实时动态RTK(Real Time Kinematic),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它是GP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

RTK测量的基本工作模式是:在基准站上安置1台接收机为参考站,对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和测站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数据,然后根据相对定位的原理,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即基准站和流动站坐标差△X、△Y、△H,加上基准坐标得到的每个点的WGS-84坐标,通过坐标转换参数得出流动站每个点的平面坐标X、Y和海拔高H)。

二、RTK在露天矿山测量中的应用露天矿山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土石方量计算测量等。

一般测绘技术路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从已知点起算,逐步测量,求得所需数据;二是利用GNSS接收机,采用单基站模式,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利用地面已知点校正来求取待定点坐标。

其弊端是每次测量基准站必须设立一基站点向流动站发布信号,制约了流动站作业范围,且精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大。

采用RTK只需与CORS系统联系,便可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1、工作效率下面我以2016年5月份本人利用RTK测量技术在云南永昌硅业股份有限公司龙陵县象达乡白石头山硅石矿开采现状图举例说明:开采现状图是公司对该矿山近年来开采充份了解实地的一个原始依据。

结合实践深入探讨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结合实践深入探讨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 1按照操作规范, 把流动站各个 附件连接好。 () 据 工 程 项 目, 定 工 程名 称 。 2根 设 () 3 根据测区位置, 准确 的输入 当地 已知坐标转换参数 。流动站的数 据采样率一般 设置为 l2 , ~ s高度截止角通常设定为 1o 0。 () 施 工 程 放 样 前 , 先 要 把 每 个 需 要 放 样 的 工 程 坐 标 准 确 无 误 4实 事 的输入手簿中, 以便在野外实时、 准确的放样 , 节省 了作业时间。
4 R K技术在 矿 山测量 中的应 用 T
矿区地形地籍图 中的矿区地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 矿区储量管理和 开采监 督、 矿区土地复垦 开发和生态环境整 治、 区规划建设等 都离不 矿 开测绘工作 。 由于社会发展快、 区地表变化 日新月异, 矿 为了能给矿 区领 导及 时提供准确 的信息 , 方便 其他工作正常运作 , 山测量工作 者必须 矿 不断地对矿区地形图进行补测和修测 , 了 G S R K技术 , 有 P—T 就能实现这 目标 。 下 面 结 合 R K技 术 特 点 和 实 际应 用 体会 , 明其 在 测 量 工 作 中 的便 T 说 利。 () 少 了 人 员投 入 。 T 1减 R K测 图只 需 3 4人 便 可 完 成 , 作业 效 率和 ~ 且
内得 到 高 精 度 位置 信 息 的技 术 。
3 流动 站的 配 置 . 2
在 实施 野 外 测 量 前 , 做好 以下 准 备 工 作 : 应
21 T . R K的 工 作原 理
R 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 T 另一台或几台接收 机置于载体 ( 为流动站) , 准站和 流动 站同时接 收同一时间的 G S 称 上 基 P 卫星发射的信号 ,基准站所获得 的观测值与 已知位置信息进行 比较 , 得 到 G S差分改正值 。 P 然后通过无线 电方式或 G R P S网络实时传递给共视 卫星 的流动站 , 流动站 不仅 通过数据链接收来 自基准站 的数据 , 还要采 集 G S观测数据 , P 并在系统 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 实时处理, 从而得到 经差分 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 , 整个定位过程大约需几秒钟 。

浅谈RTK技术在金属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RTK技术在金属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浅谈RTK技术在金属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摘要:当前,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日益普遍,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

本文就对RTK技术在金属矿山测量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希望对矿山测量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RTK技术;金属矿山测量;应用;随着环境的日益复杂,传统测量技术存在较大局限性,矿山开采存在较大难度。

RTK技术的出现为矿山测量工作带来了更多发展空间,提高了测量的精确度,为矿山作业提供了更多帮助。

1 RTK技术及其工作原理RTK技术是将GPS技术与数传技术融合起来形成的一种新型测量技术,其主要利用了GPS实时载波相位差分的技术原理,开展测量工作,并自动对测量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和测算。

该技术可以在2秒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测量数据处理,展现较为精确的位置信息。

在测量工作开展前,需要进行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设定,而使用RTK技术后,在基准站和流动站上分别要设置一台接收机,这样不同站的接收机可以同时接收到同一台GPS卫星的发射信号,然后经过各自系统的处理得出不同的信息。

基准站将得出的信息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差分改正值。

该差分值通过无线电或GPRS网络实时传递给流动站,且流动站还接收来自GPS的观测数值,然后利用自身系统测算处理所接收到的信息,将差分改正值进一步精确化,得到最终的位置信息值。

整个定位过程仅需几秒钟,可见RTK技术的效率之高。

2 RTK技术的优点2.1作业难度低,工作效率高传统的测量工作需要借助较多的设备和人力方能实现,但是使用RTK技术后,只要是在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就可以通过该技术设备一次性的完成对地形、地势等数据的测量工作,且技术操作简单,一人即可独自完成。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不需要进行设备移动或者站点搬运,降低了测量工作的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2.2定位准确,数据安全性高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围内(一般为4km),RTK技术的测量精度和准确度能达到毫米级,例如平面精准度是10mm+2×10-6m,高程精准度是20mm+2×10-6m。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GPS(RT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链将其 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
l 前言
站, 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 收来 自基准站的数
可保煤矿 16 年建矿至今 , 90 经过 5 年的开 据 , 要采 集 G S观测 数 据 , 在 系统 内组 成 差 O 还 P 并
采, 露天采场 的垂直 “ 高差 已达 10 , 2 米 随着矿 山 分观测值进行 实时处理 。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
由于受采场开采现状 ( 高差大) 及生产环境( 灰尘 并达到厘米级精度。 . R K的使用及要求 2 大、 能见度低) 的影响 , 传统的矿山测量手段( 经纬 2 T 仪、全站仪测量)已不能满足我矿测量工作的需 ( 基准站的架设。基准站的架设方式分架设 1 )
要, 随着 R K技术( T 华测 X 1 在 我矿 的应用 , 在 已知点和未知点两种 , 9 型) 我矿采用架设在未知点 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性能 ,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 的方式。基准站应架设 在便于安置接受设备、 视 而且缓解 了多年来我矿测量技术人员 的严重不 野开阔、 远离大功率无线 电发射源和高压输 电线 足, 使矿山测量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位差分技术 , 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 电源线连接电瓶( 正负级必须连接正确) 。
量的差分方法 。载波相位差分方法分为两种 : (启动基准站。仪器架好后 , 2 ) 先打开电台, 然
①修正法 , 即将基准站的载波相位修正值 直 后打开基准站主机 ,等到基准站主机面板上第 3
表明流动主机与手薄已连接成功 , 以进行流动 候 、 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等客观因数的影响 , 造成 了工作效率低 、
站 设置 。
劳动强度大。随着 R K技术在我矿的实践应用 , T 其技术优势 已显现出来 , 在每个月的采剥场验收

RTK技术在金属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RTK技术在金属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RTK技术在金属矿山测量中的应用研究李 鹏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提高了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此背景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金属矿的探测与开采进行优化,从而迅速地查明其储量,提高矿山的开发利用效率。

目前国内常用的方法是RTK法和GPS法,RTK法具有较高的自动化和较好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等特点。

因此,在金属矿山的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卫星信号会对RTK技术的测量精度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制约了RTK技术的推广。

本文对RTK技术在金属矿山的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提高金属矿山的检测效率,提高矿山的检测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论文重点对RTK技术在金属矿山的应用和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RTK技术;金属矿山;测量;优势;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加速,对金属的需求与日俱增。

冶金工业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采矿的效率,在采矿之前要对矿石进行精确的测量,以便能够迅速地找到矿石的存放地点。

要使矿山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就必须对已有的矿产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分类,以利于今后的统一开发。

在此过程中,必须提高金属矿山的测量精度,以保证测量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为今后的金属矿山开发提供便利。

金属矿山的测量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它的工作周期很长,需要在野外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工作。

采用先进的卫星定位技术,对矿床的实际位置进行了精确地测量和定位,从而得到了精确的金属矿山分布。

在进行金属矿物测量时,由于测量程序比较复杂,其影响因素很多,如操作人员、仪器、技术以及周围环境等,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提高金属矿物计量技术,推动我国冶金工业发展。

1 RTK技术简述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对金属矿山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冶金工业的发展也日益迫切。

在金属矿山测量中,主要采用测绘技术,对金属矿山的地形、地貌进行测绘,方便以后的采矿计划,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采矿计划;提高采矿的利用率,使采矿技术成为矿业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简述GPS—RTK在矿山中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GPS—RTK在矿山中的原理及应用

简述GPS—RTK在矿山中的原理及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测量仪器也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GPS-RTK的出现,更使测量效率大大提高,GPS-RTK在测量领域中很多方面有所体现,本文就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原理及优点和应用做简单阐述。

标签GPS-RTK;原理;优点;应用概念:RTK是GPS定位发展到现在的最新技术,实时处理能达到cm级精度(1.2cm± 2ppm·D),完全满足矿山勘测定界点坐标对邻近图根点位中误差及界址线与邻近地物或邻近界线的距离中误差不超过10cm的精度要求。

通过同时接收卫星信息与基准站发送的改正信息,经过解码,自动给出且有厘米级精度的定位数据。

然后,利用微机通过Trimmap软件传送到TDCI电子手簿供实地勘测定界放样。

利用RTK放样是坐标直接放样。

一、RTK工作原理RTK的基本原理是实时动态(Real Time Kinematic)测量技术。

RTK测量技术是载波相位差分的技术,就是实时处理两个测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将一台GPS接收机安装在已知点上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将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调制到基准站电台的载波上,通过基准站电台发射出去;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并采集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同时,通过流动站电台接受基准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经过调节得到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流动站的GPS接收机再利用OTF技术,根据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和流动站的载波相位观测量来求解整周模糊度,最后求出厘米级精度流动站的位置。

二、RTK技术的优点(1)作业效率高。

一般的地形地势下,高质量的RTK设站一次即可测完5千米半径的测区,大大的减少了传统测量所需的控制点数量和测量仪器的“搬站”次数,仅需一个人操作,工作速度快,劳动强度低,节省了外业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2)综合测绘能力强,作业集成度高,易实现自动化。

能够胜任各种测量内、外业工作。

基准站能为不同用户提供多项信息输出,流动站利用内置软件控制的系统,在作业时无需人工干预便可进行整周未知数的动态初始化解算,使辅助测量工作尽可能的减少,作业精度也自动控制和记录,从而使自动化作业指挥系统的建立成为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分实时动态测量 R T K。R T K技术的出现不仅使野外测量不再 受通 视距 离的限制 , 而且 比传 统 的测 量速度快 、 精度 高 , 生产效
( 5 ) 操作简便, 容易使用 , 数据处理能力强 。只要在设站 时进
就可 以边走边获得测量结果或放样 。 受一般光 学仪器所要求的通视的限制 ,测量 的基线 长度也不再 行简单 的设置 ,
在实施野外测量前 , 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 ① 按照操作规范 ,
把流动站各个附件连接好。 ②根据工程项目, 设定工程名称。 ③根
据测 区位置 , 准确 的输入 当地 已知坐标转换参数。流动 站的数据
1 . 1 R T K 的工作原 理
~ 2 s , 高度截止 角通 常设定为 1 0  ̄ 。④ 实施工 R T 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 台接 收机 置于基准站上 ,另一 台或 采样率一般设置 为 1
( 2 ) 定位 精度高 , 数据 安全可靠 , 没有误差 积累 。只要满 足 数都处于 O F F状态 。 R T K的基本工作条件 , 在一定的作业半径范 围内( 一般为 4 k m ) ,
3 . 2 准确地求解坐标转换参数
G P S采用 的坐标为 WG S 8 4坐标系统,而 测量 时使用的坐标
地 质 勘 测
建材发展导向 2 0 1 3 年 6月
论R T K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马 用 强
( 安 徽 省 地 质矿 产勘 查局 3 2 1 地质 队 安徽 铜陵 2 4 4 0 3 3 )
摘 要 : 矿 山测量是一 门具有很 强实践性 的技 术科 学。它是集地质、 测绘 、 采矿等众 多学科 交叉形成 的边缘 性学科 , 其 主要特 点表现是 学科的综合性、 应 用技术性和 实地操作性。本文主要 阐述 了RT K技术在矿 山测 量中的应 用及 优势 , 并对 RT K技术在矿 山测量 中遇到的问题提 出了一 些处理方法 , 供 同行参考 。 关键词 : 矿区测量 ; RT K技术 ; 工作 原理 ; 问题分析 ;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 : P 2 2 8 . 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1 6 7 5 ( 2 0 1 3 ) 1 1 - 0 2 5 4 — 0 2
精度, 传 统测量 方式 是办 不到 的, 而实 时动 态测 量 R T K( R e d~ 是测 区中央地区 。 ③ 为防止 多路径效应和数据链的丢失 , 基准站 T i m e — K i n e m a t i c ) 测量技术则能解决这类 问题。 2 0 0 m 范围内应无高压 电线、无线电发射 台等干扰源 ,周围应无
l R T K概 述
的简称 。 这是一种将 G P S与数传技 术相 结合 , 实时解算 并进行数 据处理, 在 1 ~ 2 s 内得到高精度位置信息的技术。
G P s信号反射源 。
R T K( R e a l — T i m e — K i n e ma t i c ) 技 术是 G P S实时载波 相位差分 2 . 2 流 动 站的 配置
2 R T K技术在矿 山测量 中的作业流程
率也得到 了大幅度的提高。G P S在测绘工作 中的应用 , R T K技术 2 . 1 基 准站 的安 置 是G P S测量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新突破,在测量领域 中已得到广 基准 站的安置应满足下列条件: ①基准站可设立在精确 坐标 泛 的应用 , 尤其在矿 山测量 中非常适用 。假 如勘探钻孔放样 、 沉 的已知点上, 也可设立在条件较好的未知点上。②基准站安置应 降观 测 、 地质 点、 地形 测量 、 矿 山测量 需实 时知道测量 结果及其 选择在地势较高、 通视无遮挡、 电台有 良好覆盖区域的地方, 首选
3 操作 注意事项

方式或 G P R S网络实时传递给共视卫星 的流动站 , 流动站不仅通 3 . 1 正确 地设 置参 数 过数据链接 收来 自基准站 的数据 , 还要采集 G P S观测数据 , 并在 开始测量之前 , 要在 T S C1 控制手 簿 中新建一个 项 目, 根 据
系统 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 实时处理 ,从 而得到经差分改 正后 操作手册 设置与测 区相应的投影参数和椭球参数 , 建立 对应的坐 流动站较准确 的实时位置 , 整个 定位过程大约需几秒钟 。 标系统。以某地 ( 5 4坐标系及 3 7  ̄ 带) 为例 , 在投影菜单 中输 入 以
1 . 2 R T K技 术 的优 点
下参数: ①类型: 横轴墨卡托投影; ②坐标北移: 0 . 0 m ; ③坐标东
( 1 ) 作业效率高。在一般 的地形地势下, 只要在 R T K信 号覆 移: 5 0 0 0 0 0 . 0 m ; ④原点纬度: O N : ⑤中央子午线: 1 1 I E ; ⑥ 比例因 盖范围 内, 仅需 1 人, 就可 以一次性的完成任务, 不需搬站 。 子: I . O ; ⑦长半轴: 6 3 7 8 2 4 5 ; ⑧扁率: 2 9 8 - 3 。 设置完成以后, 要使参


胜任各种测绘 内、 外业 。 流动站利用内装式软件控制系统 , 无 需人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的发 展,测量方式上也 发生着实质 工干预便可 自动实现多种测绘功能 ,使辅助测量工作极 大减少 , 保证 了作业精度。 性变革 , 从静态和快 速静态 , 发展到动态差分 D G P S和载波相位 减少人为误差 ,
事先要把每个需要放样的工程坐标准确无误 的输 入手 几台接收机 置于载体 ( 称 为流动站) 上, 基 准站和流 动站 同时接 程放样前 , 以便在野 外实时、 准确的放样 , 节省了作业时间。 收同一时间的 G P S卫星发射的信号 ,基准站所获得 的观测值 与 簿中, 已知位置信息进行 比较 , 得到G P S差分改正值。 然后通过无 线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