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假期自主学习竞赛语文试卷缺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届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届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已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被贴上了一个恐怖标签——“类SARS”病毒。

尽管它与SARS(非典型性肺炎)病毒属同一家族,但世卫组织发言人明确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SARS,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区别。

”世卫组织在声明中称,自从2012年发现这种新病毒后,很多感染者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肺炎症状,在临床上大都呈现急性严重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和呼吸困难,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迅速衰竭和死亡。

未知的是这种新型病毒是怎么出现,未来会不会变化,它的传播半径已经有多大等问题。

瑞士科学家的报告指出:“日前,在多国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更易于侵入人体,其复制能力高于曾造成极大恐慌的SARS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能够轻易穿过肺部通道并侵入免疫系统,其复制能力两天内就可达到顶峰,而SARS病毒需要4天。

但是复制速度并不能说明其实际传播感染能力。

“目前多个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应急技术中心主任谭文杰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只是近年来由动物传染给人类的诸多病毒中的一个,“迄今为止,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发和突发传染病,均为动物源性的病毒性传染病,而且,这一比例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这些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毒,往往稳定存在于其宿主细胞内,且不引起宿主出现临床症状,而一旦突破物种屏障传染给人类,由于人类对其缺乏免疫力,往往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2009年引起全球流感大流行的甲型H1N1病毒,以及这次高致死率的新型冠状病毒,无一例外都是动物宿主体内的病毒突破物种屏障感染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冠状病毒虽然与2003年报告发现的SARS冠状病毒同属一个病毒家族,都能够引起严重疾病,且呈现出高病死率,但SARS冠状病毒更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似乎不太容易发生人际间传播。

【化学】江苏省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假期自主学习竞赛试卷

【化学】江苏省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假期自主学习竞赛试卷

江苏省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假期自主学
习竞赛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N 14 O 16 Na 23 Cl 35.5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 下列化合物依次属于氧化物、碱、盐的一组是()
A. Na2CO3、KOH、CaO
B. CO、NaOH、KCl
C. H2O、H2SO4、NaCl
D. CuO、Cu2(OH)2CO3、CaCO3
2.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B. 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
C. 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D. 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3.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乙烯的结构式:CH2CH2
B. CO2的球棍模型:
C. 氯化镁的电子式:
D. K+的结构示意图:
4. 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甲:石油分馏
B. 图乙:配制150 mL 0.1 mol·L-1盐酸
C. 图丙:烧瓶内溶液变蓝色
D. 图丁: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中学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中学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中学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下列诗句中,与下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各绣种发展出的地域特色突出的分支层出不穷,或如摄影作品般写实,或如西方油画般立体,或工笔描摹而写意挥洒,或新创针法而与众不同,或人物正反面和谐自然,或动物双面全异,了无针迹,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将女红针黹薪火相传,为刺绣艺术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B.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C.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D.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B.这些作品不仅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C.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感受到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D.不仅这些作品带给人艺术的享受,而且给后人展示了刺绣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中有创新,发展中有循古B.传承中有创新,循古中有发展C.创新中有传承,循古中有发展D.创新中有传承,发展中有循古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借鉴外来的表现手法拓展了中国文学的可能性,但只有借鉴并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学。

还有一个问题是,强调注重内心世界、侧重于人的感觉范畴的表达、高度抽象化的人物形象对丰富复杂的现实而言是非常不够的。

人们可以从这样的描写中进入人物或社会的某一个层面,但仍难以总体性地进入现实生活。

从审美接受的层面来看,中国的读者对这种情节发展不清晰、人物形象较模糊、叙述相对薄弱的表现手法还不够适应,难以把握其核心。

从表达效果来看,主观视角非常严重地局限了作品对更丰富的现实生活的描写,如小说的叙述视角,现代派手法可能更重视个人的感受,这无疑使作品表现社会生活的能力与社会生活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出现断裂,个人视角的独特性当然会使个性化得到强化,却也会使小说表现生活的领域受到局限。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保有把现实生活表现得更丰富、深广与真实的可能性。

但这种对现实主义的呼唤并不等于对其他表现手法的排斥。

莫言在谈创作时说到,他曾积极地向现代派小说学习,但最终回归了传统。

当然这种回归,不是一成不变的回归,回归后创作的小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又借鉴了西方小说技术的混合文本。

这一表述强调的是对当下文学审美建构的一种比较成熟的追求,具有典型性。

那就是,一种既继承传统又借鉴他人,既保有文学的本体性又兼具文学开放性的努力。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对现实主义手法的继承,以及在此基础上适应时代审美要求的新变。

(摘编自杜学文《现实主义:文学审美构建的内在需求》)材料二:中国网络文学似乎天然地与现实主义绝缘。

现实主义真的过时了吗?离开了现实主义的网络文学,长期以来遵循着消费文化的基本逻辑,似乎市场的好坏成了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

这是文学该有的模样吗?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这个家园理应承载着我们对于一个更合理、更美好的世界的期许,理应给予我们战胜艰险、挑战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为我们所遭遇着的现实提供一些可能的路径或可能的逻辑。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语文注意: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礼记》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与▲ 的人交往,经常是清且淡;如同作画▲ 淡雅,才能耐看。

但写文章,却要▲ ,一波三折;正如人们游览名山,多爱它的嵯峨多姿,变化莫测。

A.情投意合清澈跌宕起伏B.情投意合清新此起彼伏C.志趣相投清新跌宕起伏D.志趣相投清澈此起彼伏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经典经得起重复。

▲ ,▲ ,▲ ,▲ ,▲ 。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

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

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

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①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③不但文字的经典是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④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⑤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A.①⑤③②④B.①⑤③④②C.②①⑤④③D.②①⑤③④3.下列对偶佳句的内容与所属类别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②驿寄梅花,鱼传尺素③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④挥毫列锦绣,落纸如云烟A.①风流人物②风月情浓③君子之交④腹有诗书B.①风月情浓②君子之交③腹有诗书④风流人物C.①风流人物②君子之交③风月情浓④腹有诗书D.①君子之交②腹有诗书③风月情浓④风流人物4.下面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匮乏的情况下,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就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达至繁荣。

2021届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级中学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2021届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级中学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三)

2020届江苏省苏州市汾湖高级中学高考模拟语文试题(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当我每次看到那摩天大厦或___________相连的房顶时,总有些心惊胆战。

两三座水塔,两三座钉有广告牌的钢架,一两座高入云霄的尖塔,___________的沥青屋顶,形成了一些四方形的、垂直矗立的轮廓。

俯视街道,所见的是一排灰色或已退色的红砖墙,墙壁上开着成列的、___________的阴暗小窗,窗门半开着,一半掩着阴影。

A.一望无际鳞次栉比如出一辙B.鳞次栉比一望无际如出一辙C.鳞次栉比一望无际千篇一律D.一望无际鳞次栉比千篇一律2.下列诗句中描写对象不是女子的一项是()A.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B.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C.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所以自从迁到杭州来住后,对于住所的问题,更觉得切身地感到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四面若有邻舍的高墙,当然要种些爬山虎以掩去墙头,若系旷地,只须植一道矮矮的木栅,用黑色一涂就可以将就。

①但是图书室、浴室、猫狗小舍、儿童游嬉之处、灶房,却不得不备。

②此外是四周的树木和院子里的草地了,草地中间的走路,总要用白沙来铺才好。

③房子不必太讲究,只须有一处可以登高望远的高楼,三间平屋就对。

④地皮不必太大,只教有半亩之宫、一亩之隙,就可以满足。

⑤房子的内部,更需要亮一点的光线。

⑥房子的四周,一定要有阔一点的回廊;A.③⑥⑤④①②B.③①⑥⑤④②C.④③⑤⑥①②D.④③①⑥⑤②4.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A.白发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B.白发镊不尽,根在愁肠中。

2020-2021学年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骒骒莫泊桑吕加斯家的院子被附近一帮的人称为“庄园”。

院子里有能容纳三十匹马的马厩。

厩肥堆放得整整齐齐,护院狗有自己的狗窝,一大群鸡在深草棵里逛来逛去。

每天中午,主人、雇工和女仆十五个人围坐在厨房里的大桌子边,桌上一个蓝花大陶钵,菜汤热气腾腾。

马、牛、猪、羊全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个个膘肥体壮、干干净净。

吕加斯这个“庄园”主人,身材高大,腆着肚子,每天亲自巡视三次,监督着每个人,处理着每件事。

马厩的一个单独马栏里,养着一匹很老的白马。

仁慈的女主人,想一直把它养到死为止,因为它是她亲手喂养大的,她愿看到它,它能使她回忆起过去的生活。

负责照料这个残废老马的是个十五岁的小马倌儿,名叫依奇多·居瓦,简称奇多。

冬天,他给它吃一份燕麦和饲草。

夏天,他把老马牵到草地上拴在木橛上放牧,为了让它总能吃到青草,每天需要挪动两三次地方,这么一来,他一天就要往草地上多跑几趟。

这匹瘦弱的老马膝头肿大,马蹄以上,也都发肿,腿脚迈不开步。

它那没有梳理过的蓬乱的白毛,令人想起白发。

它那过长的睫毛使它的眼睛增添了一种忧郁的神色。

每当奇多把马牵到牧场吃草时,总要用绳子使劲拽它,因为它走得实在太慢了。

小马倌儿躬着腰使劲往前拽,累得气喘吁吁,嘴里直骂,心想:养这种马有什么用?他觉得肚子里总憋着一股火气。

院子里的雇工们看见小马倌儿那么痛恨骒骒,就拿这事来开心。

为了逗他生气,他们没事就谈论这匹马。

大伙还跟他逗着玩,戏称老马为“奇多踝骒。

”奇多气得不行,逐渐滋生了拿马撒气的念头。

他经常违背主人吕加斯的吩咐,悄悄留下部分马饲料,只给它喂半份燕麦,连给它铺垫的麦草也要少给。

夏季又到了,他又该到牧场去给这匹老马四处“打木橛子”了。

路途很远,小马倌儿迈着晃晃悠悠的步子穿过庄稼地时,心中的火气越来越大了。

江苏省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阶段性教学反馈训练试题

江苏省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阶段性教学反馈训练试题

江苏省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阶段性教学反馈训练试题试卷分值: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

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稳健人文素养的国家。

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

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

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

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 2015 年 4 月30 日《人民日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材料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

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 99% ,提升到 99.9%、再提升到99.9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