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三)(含解析)
陕西省宝鸡市2015年下学期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

2015年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三)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往来的重要通道,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引人高度关注。
在我国,谈到海上丝绸之路,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扬州、泉州等举世闻名的出海港口所在地,或是德化窑、龙泉窑、越窑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古代瓷器生产地。
这些地方在国家的支持下,都相继建立了博物馆,使当地居民和中外游客可以在那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畅想当时的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然而,海上丝绸之路并不仅仅是出发港口和到达港口,还理所当然地包括航路以及海路上停靠港口。
海南岛附近的海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海上丝绸之路交通中曾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位于海南万宁市境内近海的大洲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便是在海南岛以东海域航行船只的避风港。
如今,在大洲岛周围的海底,沉睡着多条古船,它们是海南岛曾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流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历史见证,向人们诉说着大洲岛乃至古代海南岛民众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与往来这里的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的故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海南岛,除位于海口的海南省博物馆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与文化有关的公立博物馆,更没有一处与海上丝绸之路甚至与海洋文化有关的博物馆。
2024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解析版)

2024年宝鸡市高考模拟检测(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
2.考生一律将答案涂写、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1.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求赙”。
西周以来“天子不求私财”的传统从此打破,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相反,天子却要向诸侯进行聘问。
这说明当时()A. 分封制已经彻底崩溃B. 政治格局发生变化C. 周天子已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 宗法制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周时期(中国)。
根据题意可知,东周时期,周王被迫向诸侯祈求已逝周王的随葬品,打破了之前的礼仪制度,这体现了周王室的衰落,说明传统秩序遭到破坏,原有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此时分封制并未彻底崩溃,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此时周天子仍然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周王室的衰落,说明宗法制遭到了破坏,排除D项。
故选B项。
2. 公元723年,唐玄宗将中书省与门下省的职权合二为一、称之为“中书门下”,成为中央的最高权力机构,中书令是大权独揽的宰相。
门下省完全失去了原本的审核封驳之权。
这一变化()A. 扩大了宰相参政议政的职权B. 进一步减少了中央决策失误C. 实现君主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提高了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723年唐玄宗时期(中国)。
题干主要表明唐玄宗调整中央权力机构,将中书省与门下省进行职权合并,中书门下成为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原中书省长官中书令职权扩大,成为独揽大权的宰相,而门下省及官员权力减弱,相权由分散走向集中,有利于提高了中枢机构的行政效率,D项正确。
陕西宝鸡中学2019高三上第三次抽考-历史

陕西宝鸡中学2019高三上第三次抽考-历史24.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佘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
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南方粮食种植比北方发达,且早于北方②我国的原始农业种植,南北地域特色明显③南北地域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是世界古代农业种植的发祥地之一A.①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25.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请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现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26.“军机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
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值者食宿。
其大臣惟尚书、侍郎被宠眷尤异者,始得入,然必重以宰辅。
”从这段材料可以表明军机处A.由皇帝的亲信组成B.侵夺了南书房的权力C.军机大臣掌握实权D.其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27.《新唐书》列传一百七“(卢商)早孤,家窭㈣贫_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
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材料准确的反映了A.科举选官制度为卢商人身轨迹的改变提供了可能B.卢商自学成才,被政府征召,官至宰相C.唐朝士人的人生轨迹就是读书、佐幕、入朝,官至宰相D.唐朝选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血缘、门第的限制28.20世纪以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织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从而导致①下院实际权力的下降②上院实际权力的上升③内阁的作用越来越大④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9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30.北洋军阀将领吴佩孚(1874—1939)曾经填词(满江红•登蓬莱阁>:“北望满洲,勘海中,风浪大作。
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 试 题

宝鸡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第42、43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考生一律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1 40分)24、下表中所列是明朝皇帝系列表(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关系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哪家思想的主张()A.儒家B.法家C.阴阳家D.道家25、观察右图中的书法艺术作品,其出现的时代最早可能是()A.夏商时期B.秦汉时期C.唐宋时期D.民国初期26、《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下列所述现象在北宋都城街市上不可能出现的是()A.大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还有国外客商,商品琳琅满目B.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C.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D.买卖昼夜不绝。
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
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27、观察下面战争形势图,下列对该战争影响理解正确的是()A.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B.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D.为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28、历史学家陈旭麓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一....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A.阶级斗争分析法B.必须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历史事物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29、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唱红歌成为各地人民新的娱乐方式。
下列红歌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红日照遍了东方,中华儿女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②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
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

陕西省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6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 . 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 . 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 . 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 . 封邦建国、郡县制度2. (2分) (2017高二上·安徽期中) 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
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A . 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B . 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C . “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D . 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3. (2分)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A . 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B . 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C . 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D . 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4. (2分) (2018高三上·大连期末) 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措办,不准另行设局”。
这一措施()A . 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B . 有效抵制西方对华经济侵略C . 保证了民用工业的快速发展D . 限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5. (2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期中)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
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
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 . 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 . 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 . 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 . 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6. (2分) (2018高二上·蒙山月考)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2022-2023学年陕西省宝鸡市汉中市部分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宝鸡中学等2020级高三11月月考试题历史说明:1.本试题分Ⅰ、Ⅱ两卷,第Ⅰ卷的答案要按照要求涂到答题卡上,第Ⅰ卷不交;2.全卷共二个大题43小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
第Ⅰ卷(共6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60.0分)1.《史记·夏本纪》曰:“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
”《战国策·燕策一》也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以上关于启继位的不同记载。
主要说明了A.历史文献不能全信B.历史记载错漏明显C.对历史事件所持立场不同D.对启夺权方式理解有异议2.战国中后期,秦国都城的宫殿面积大幅扩张,压倒了宗庙与市,与东方六国都城遵循周礼的城市布局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此可推知,当时秦国A.坊市制度趋向瓦解B.宗法观念遭到摒弃C.城市功能发生变化D.社会转型领先六国3.尚书最初是皇帝的秘书,东汉时发展成为尚书台,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之名始于汉武帝,初由宦者担任,魏文帝始设中书省,专司诏令;门下诸官历来都是皇帝的待从,西晋时定名为门下省。
材料反映了三省A.在魏晋时期已经成为定制B.是皇权不断侵夺相权的产物C.有效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D.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的结果4.唐代安史之乱前,君主或宰相直接任命许多临时派遣官执行各种使命,如节度使、盐铁使等。
安史之乱以后,这种使职差遣迅速发展,而原来的主管官员和机构的职权反而被逐渐剥夺。
这一做法A.破坏了中央集权的原则B.标志着官僚制度的成熟C.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D.调整了中枢的运行机制5.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
这从侧面反映出A.中央集权的加强B.君主专制得以强化C.分封制日渐衰落D.宗室诸王地位提高6.《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空间”。
2022届陕西省宝鸡市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陕西省宝鸡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墨子·尚同》中说:“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进而选择贤者仁人为三公、诸侯国君、里长乡长等。
于是“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
(天子)“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由此可知,墨子A.提倡原始直接民主B.主张建立专制集权政体C.认同儒家仁义观念D.强调人才选拔的重要性2.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并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
这表明,秦朝A.通过严刑峻法管理官员B.形式主义降低行政效率C.利用文书推行行政管理D.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3.北宋张载主张:政府将地主私有土地划分为“井”,每900亩分800亩给佃户,剩余100亩由获地佃户共同耕种,收获物全归地主;同时,政府任命地主为田官,管理原有佃户。
这一构想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根除土地兼并C.促进社会公平D.复兴孔孟儒学4.明中叶,李开先、唐顺之等文人名士认为:《水浒》“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不应诟病其宣扬“奸盗诈伪”之事,而是看到其“序事之法”与“史学之妙”。
这反映出A.知识分子审美趣味的世俗化B.民间有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水浒》真实再现宋代历史D.反封建统治的进步思想产生5.清政府租用英商怡和公司商船高升号向朝鲜运送士兵,李鸿章认为“日敢无故击沉,英人必不答应”。
丰岛海战后,他又照会各国公使,声明“日先开战”,请求列强根据“万国公例”谴责日本,帮助调停。
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已深谙国际法和外交制度B.对战争爆发缺乏足够准备C.灵活利用列强间利益冲突D.仍有天朝上国观念的残余6.1927年初,湖北省总工会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在刘少奇的建议下通过决议,强调工会组织必须要执行严明的纪律,对严重脱离实际的经济要求和随意罢工游行、封闭企业,武力拘捕厂主店主等行为做了限制。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页,其中第43,44题为地理选考题,第45 ,46题为历史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考生一律将答案涂写、书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140分)24.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选官用人的基本原则从“亲亲”、“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转变为“尚贤”、“从平民中选拔”。
这表明A.百家思想斗争激烈,法家脱颖而出B.传统秩序面临解体,社会逐渐转型C.贵族政治完全衰落,官僚政治兴起D.选官制度臻于完善,实现平民政治25.下表是西汉到北宋时期我国人口情况通过上表现象可以看出A.北宋时期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B.南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逐渐增强C.中国南北方的经济发展差异扩大D.中国的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趋于一致26.朱熹编注《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学通过四书而深人人心。
他的著作中对社会群体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都做了细致的规定,这反映了A.朱熹重视理学的普及化、世俗化B.朱熹学说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理学的主张“存天理、去人欲”D.朱熹理学强化等级与秩序27.明末清初,东南各省“烟户稠密,需用食米甚多”,依靠长沙、洞庭湖等地所产的“客米接济,三五日内客贩不到,米价即昂”。
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受到洲际间物种交流影响B.粮食与烟草种植比例失衡‘:C.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D.交通运输条件持续性改善28.下表为19世纪中期一20世纪初中国译著类别及其来源概况简表据此,()A.中国加强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成果B.此时期学习的群体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C.科技译著推动社会进步的效果不如社科译著D.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是影响变化的重要因素29.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下令废止民间自制的婚帖,要求购买官方统一的婚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宝鸡市2018届高三历史质量检测试题(三)(含解斩)1.1.太子母申仪侯女,而为后。
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白,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曰:“周亡矣。
”周太史发出上述感叹的主要原因是周幽王A. 过分宠爱褒姒B. 破坏了分封制C. 破坏了宗法制D. 实行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并去太子宜白,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体现出幽王没有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立太子,破坏力宗法制,C正确;A不是主要原因;B是分封制不符合材料主旨;专制统治不是西周后期特点,D错误。
2.2.欧阳修指出: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同用主牛而出已力者、用已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其余皆出产租而侨居者曰浮客。
上述现象的出现A. 与土地政策的调整有关B. 使小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 是经济严重衰退的结果D. 说明劳动力商品化普遍【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及“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其同用主牛而出已力者、用已牛而事主田以分利者,不过十余户”主要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A正确;小农经济此时并没有破坏,B 错误;经济并不是衰退,C错误;D中普遍说法绝对,排除。
3.3.“臣谨案《春秋》谓元之意:一者,万物之所从始也;元者,辞之所谓大也;谓一为元者,视大始而欲正本也。
”董仲舒说这段话的主要动机是A. 巩固中央集权B. 树立皇帝权威C. 消灭异端学说D. 繁荣学术文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论述的是大一统思想,主要是服务于汉武帝加强皇帝权威思想,B正确;A属于中央管理地方措施;C属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意义;D属于文学,不符合主旨。
4.4.有学者指出: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
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A. 实业思潮付诸实践B. 教育救国成果丰硕C. 科技进步推动工业发展D. 工业发展促进教育进步【答案】D【解析】材料“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说明张謇创办实业促进了教育的发展,D正确;A属于经济思想;教育救国不符合张謇思想特点,B错误;C中工业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
5.5.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曾写道: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小,购而用之。
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俾斯麦上述言论的根本意图在于A. 揭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B. 比较中日旅欧的差异性C. 肯定明治维新的进步性D. 宣扬维新变法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信息说明梁启超认为日本学习欧洲的管制导致强大,中国学习西方的器物导致失败,显然要学习西方制度,主要是宣扬维新变法的合理性,D正确;A属于材料中部分信息;B只是材料中比喻现象;C中进步性不符合材料主旨。
6.6.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人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 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实践B. 是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真实反映C. 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体现D. 是对国民党最后垂死挣扎有力打击【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可以看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是对列强在中国的领海、领土等特权的否定,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体现,故C项正确;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中国还没有建立新中国,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和B项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解放战争.需要掌握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反帝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的分析理解.7.7.下表为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的统计表(单位:%),下列表述对该表格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A. 改革开放前择偶标准的政治色彩浓厚B. 新时期人们在择偶时更注重文化水平C. 婚姻观念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D. 社会关系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择偶标准【答案】C【解析】表格显示建国初期以本人成分、政治面貌为主,文革时期家庭出身河社会关系为主,改革开放主要是学历,体现出知识重要性,说明婚姻观念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C正确;A、B和D都不能全面体现出表格信息。
8.8.倪学勇在《雅典民主的多元解读》中说:“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这意在说明雅典民主制具有A. 鲜明的专制色彩B. 深厚的群众基础C. 维护真理的作用D. 充分的民主思想【答案】A【解析】“这种专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度,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说明专制在雅典民主政治和社会中的作用,A正确;群众基础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和D都是不材料体现出主要信息,排除。
9.9.古罗马法中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此规定体现了罗马法遵循A. 重视证据的原则B. 公平与程序的原则C. 公开审判的原则D. 理性与自由的原则【答案】B【解析】“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
”说明罗马法在审判和程序方面具有公正的原则,B正确;重视证据不符合材料主旨,A错误;公开审判的原则和理性与自由的原则也不是材料体现的信息,C和D排除。
10.10.唐晋在《大国崛起》中说:“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使荷兰受制于人,这是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
”以下有关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A. 英国崛起挤占了荷兰海外市场B. 荷兰缺乏自由宽松政策支持C. 经济基础脆弱与中央集权缺失D.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影响小【答案】C【解析】“过度依赖外界的经济和各行其是的地方政权使荷兰受制于人,这是荷兰走向衰败的原因。
”说明荷兰失败的原因是经济基础薄弱以及中央集权力量缺失,C正确;英国并没有挤占荷兰的海外市场,A错误;自由宽松属于荷兰经济政策,B错误;D中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影响。
11.11.1932年胡佛在竞选总统的演说中说:“我国今后一百年往哪里走,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
联邦政府不能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参加者。
”这里的“传统”指的是A. 重商主义B. 自由主义C. 凯恩斯主义D. 孤立主义【答案】B【解析】经济危机之时胡佛政府仍然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关键在于恪守美国传统,而不是乱搞什么新花样“正是这一思想体现,B正确;A是前工业革命时期经济政策;C是罗斯福时期奉行政策;D是一战时期奉行政治理念。
12.12.学者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二战后的英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
这些文学流派A. 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B. 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C. 弥漫着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D. 体现二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答案】C【解析】‘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属于现代文学体现,这一理念主要是反传统,不符合常规,C正确;A和B均是浪漫主义思想体现;D中二战后不符合材料时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13.13.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延伸到西亚乃至欧洲。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贸易达到“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
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上丝绸之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60个以上。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
”这基本勾勒了中国在对外交往工作中的重心与要务,即:开展全球性合作、优化大国间关系、稳固夯实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三大主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古代海外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现代中国如何践行对外工作的三大主轴?【答案】(1)特点:交通发达;范围广泛(或远及亚、欧、非洲);政策开放;政府主导,有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较大。
评价: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耕文明时代世界彼此隔绝的状态。
(2)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倡议全球治理;参与国际反恐活动;2.建立新型的中美中俄关系;3.倡议“一带一路”;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构建国与国合作新模式。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延伸到西亚乃至欧洲”“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丝绸之路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开展全球性合作、优化大国间关系、稳固夯实周边外交是中国外交的三大主轴”并结合所学从新时期外交活动、大国关系以及议“一带一路”、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以及倡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角度思考回答。
14.14.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中西方历史大事记历史大事隐含着很多历史信息,根据上述材料,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信息:工业文明下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说明:18世纪晚期,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后欧洲国家相继开展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基本确立。
当英国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后,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交锋下,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开始了近代化,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政新篇为近代化提供了方案,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兴起,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