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抗清名将李定国 南明最坚定捍卫者 宁死不降清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抗清名将李定国与郑成功相比有什么长处

历史趣谈:抗清名将李定国与郑成功相比有什么长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清名将李定国与郑成功相比有什么长处
导语:明朝时期可谓是出来了很多有能力的文官和武将,提及武将就不得不说两位抗清名将李定国和郑成功了,在当时可谓是非常有名的,这样的两位武将
明朝时期可谓是出来了很多有能力的文官和武将,提及武将就不得不说两位抗清名将李定国和郑成功了,在当时可谓是非常有名的,这样的两位武将都出生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以很多的人就都会不自觉的拿过来相比较,看看谁到底更胜一筹,更加懂谋略胜战。

后世从战绩和谋略上面分析,李定国在打仗上面还是略胜一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李定国的战略眼光和指挥作战都是要比郑成功强很多,历史记载在多次主动出击进攻当时清军所占领的土地,就不难看出这点。

但缺点是他还是受到义父张献忠和李自成的影响,仅仅是占领地区而往往因为缺防守,也使得他吃了不少亏。

虽然郑成功在谋略上面逊色了点,但郑成功这这方面就要比李定国做的好很多,更加懂得应该如何防守防御。

郑成功生于明朝1624年8月,死于清朝1662年6月是明末清初有为的军事将领,也是一代名族英雄,现在的福建泉州南安人士,本来郑成功不姓郑,也不叫成功,本命为森福松,之所以后来改为郑成功,是因为他的赫赫战绩受到隆武帝恩宠,所以赐姓“郑”,并且一并封为忠孝伯,被世称为“国姓爷”、“郑国姓”等称呼。

李定国生于明朝1621年,辞逝于清朝1662年,出生在现在的陕西榆林,家境贫寒,1630年因为张献忠发动当时的陕北起义之时,将李顶国首位养子,从年幼事情就随着养父南征北战,也为李定国后期勇敢善终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被张献忠特别钟爱,为当时的南明立下赫赫功劳。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最后的高潮 李定国两蹶名王再败吴三桂

历史趣谈:最后的高潮 李定国两蹶名王再败吴三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最后的高潮李定国两蹶名王再败吴三桂导语:李定国两蹶名王是指南明时期民族英雄李定国在西南地区进行抗清斗争的过程中先后大败两名清朝王爷,一名是定南王孔有德,另一名是敬谨亲王尼李定国两蹶名王是指南明时期民族英雄李定国在西南地区进行抗清斗争的过程中先后大败两名清朝王爷,一名是定南王孔有德,另一名是敬谨亲王尼堪。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国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祯三年),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起义,将少年李定国收为养子,改姓张。

从此,他跟随张献忠转战南北。

公元1652年(清顺治九年、明永历六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昌)进攻川南。

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抗清基地的包围。

面对紧迫局势,李定国给孙可望写信,要求出兵湖广,粉碎清兵围剿。

孙可望表示同意,决定大西军兵分两路出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

孙可望则统率“驾前军”留守滇黔,大西军从此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三月,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

临行前订约法五条:不杀人、不奸淫、不抢财货、不宰耕牛、不放火,有力地保证了军纪和部队战斗力。

五月,北路军连克沅(湖南芷江)、靖(湖南靖县)、武岗诸州。

镇守宝庆(湖南邵阳)的清将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从桂林分兵救援。

李定国抢在援敌之前,从枫木岭渡江直取宝庆,消灭清军五千。

六月,李定国出兵祁阳,准备夺取广西的门户全州,消灭桂林孔有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大厦将倾 独木难支:苦撑永历朝的大将李定国

历史趣谈:大厦将倾 独木难支:苦撑永历朝的大将李定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厦将倾独木难支:苦撑永历朝的大将李定国导语:李定国(1621~1662) 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陕西绥德人,家世务农。

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李定国(1621~1662) 明末清初大西农民军领袖之一,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

陕西绥德人,家世务农。

崇祯三年(1630),年方十岁的李定国就参加了张献忠起义军,受到张献忠的喜爱。

同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一起,被养为义子。

后数年,李定国随张献忠起义军转战于秦、晋、豫、楚,临敌陷阵以勇猛称,又喜读兵法、《资治通鉴》诸书,在军中以宽慈著。

他智勇兼备文武双全,每次临阵必披坚执锐,逐北不置屡立战功。

二十岁,单枪匹马射杀明军上将“神弩王”张令。

二十一岁,带二十六骑兵奇袭襄阳,擒明朝亲藩襄王。

二十四岁,张献忠称制,以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为义子,封定国为安西将军,地位仅次于孙可望。

后李闯攻陷北京,清兵乘机入关。

江山狞沦,张献忠转而抗清,顺治三年,失利而死。

定国随孙可望领余部转战滇、黔,以昆明为中心建立新政权,孙可望被推为国主,定国称安西王。

可望本与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地位相当,入滇后虽称国主,但定国、文秀等手握重兵,尤其定国性情倔强,遇事常生争执,故有隙。

顺治五年,可望借故缚定国于演武场,杖责过百;后又相抱持而哭,命定国取沙定洲以赎罪。

定国心中愤懑,但为了大西军内部团结,忍下屈辱,历时三月,平定作乱的沙定州,稳住了云南的形势。

南明抗清节节败退,岌岌可危,孙可望着眼全国大局,为挽回颓势,决定联合南明,领兵出滇,赴前线抗清。

同时,为名正言顺的统辖李定国、刘文秀,可望上表朝廷,请封秦王。

李定国直朴,初遣使请封生活常识分享。

南明英烈传:明末十大抗清英雄,个个都让清兵头疼

南明英烈传:明末十大抗清英雄,个个都让清兵头疼

南明英烈传:明末十大抗清英雄,个个都让清兵头疼李定国,南明三大柱石之首,支撑南明王朝的最后一根孤木。

本为大西反贼,后弃暗投明,对大明朝忠心不二,率领大西余部坚持抗清二十年,两蹶名王,复地三千里,打的清军闻风丧胆,收复江南半壁江山。

可惜清军势大,孙可望和郑成功多次拆台,李定国独木难支,最后败退缅甸。

永历帝被害后,李定国听闻后,呕血数升,泣血而亡。

郑成功,明末大海盗郑芝龙之子,南明三大柱石之一。

为抗清与父亲决裂,率领部下独自抗清,纵横东南,数败清军,南京之战打的清军闻风丧胆,可惜因骄傲自满功败垂成,被迫退往东南,收复宝岛台湾,以台湾为基地坚持抗清,成为大明的最后一面旗帜。

张煌言,南明三大柱石之一。

本为一介书生,面对国家危亡,弃笔从戎,高举义旗,聚众十数万,三次率兵北伐,可惜无力回天,被俘后誓死不降,慷慨就义。

沐天波,大明最后一位黔国公,世受国恩,多次婉拒永历帝的加封,只愿与大明共存亡,追随永历帝生死不弃,为救永历帝战死缅甸。

阎应元。

1645年,清兵大举南犯,危难之际,17岁的阎应元聚集十万义民,独抗20余万清兵,坚守江阴81天,连折清军三王十八将,由于寡不敌众,阎应元和十余万义军全部战死。

何腾蛟。

湖广总督何腾蛟,收拢溃散明军,与李自成残军合作,坚持抗清,被俘后宁死不降,英勇就义。

张名振。

宋有岳鹏举刺字抗金,明有张名振刺字抗清。

张名振原台州石浦游击,清兵南下后起兵抗清,曾联合郑成功三上长江,于金山遥祭孝陵,终因国恨家仇,郁积于心,病死在舟山军中。

秦良玉。

巾帼不让须眉,率八千子弟兵血战辽东,重创敌酋。

1648年重病在身的秦良玉接到永历诏书,瞿然而起,拜伏受诏,感泣道:”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帝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不过秦良玉虽有报国之心,可惜重病在身,奉诏没几天因病而亡。

黄得功。

南明抗清名将,虽拥兵自立,割据一方,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毫不含糊。

清军南下后,弘光帝朱由菘逃入芜湖黄得功营中,黄得功为保弘光帝,率部抗击清军,战死沙场。

将相故事-“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

将相故事-“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简介 他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

将相故事-“明末第一名将”李定国简介他是怎么死的?是个怎样的人?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灭亡是由崇祯帝的自杀为标志的。

然而在明朝灭亡清朝开始主宰沉浮的时候,还有一个朝代在苦苦挣扎,那就是退居南方的南明朝廷。

这个朝廷,抗击清廷近20多年,让现在的学者多了一个研究的课题。

而能让这个孱弱至极的朝廷在史书上留下笔墨的,便是一个在西南,一个在东南,遥相呼应,抗击清朝的李定国和郑成功。

然而功绩同样之多的两位大将,郑成功被历史学家反复研究,声名传于民间被众人所知。

而李定国这个人,他有着什么样的功绩却鲜为人知。

这位被历史和后人忽视的名将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怎么死的呢?明末著名抗清将领,被称为“明末第一名将”的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

他农民家庭出生,曾是陕北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养子。

就是在追随张献忠的这个时间段,李定国学会了行军打仗,军事谋略。

自幼随张献忠转战南北的李定国,成年后自然不输于人,他骁勇善战,谋略无双,多次为张献忠称赞。

张献忠死后,率部归顺南明,永历六年也就是清顺治九年,李定国出兵八万先攻打湖南,后攻桂林,大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

他有勇有谋,并不一位前进,在得知清军有援军赶来时,进行战略性撤退,在清军追来时,设伏大溃清军。

此战,清军主将被斩,清军全军覆没。

两次大战的胜利,给予了清廷严重的挫击,为南明打开了一个新局面。

后来,归顺清廷的吴三桂俘虏永历帝缢杀,南明灭亡。

闻得此讯的李定国,悲愤成疾,后来又抗击清廷17年之后,因病逝世,死时才42岁。

当时云南仍以明人自居,不承认清政府的义士,皆以李定国为榜样,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军事家,与郑成功一起被誉为明清之际的“绝代双骄”。

黄宗羲曾赞李定国:“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这是当时人,对李定国最高的评价和肯定。

李定国有勇有谋,在明朝亡后,以极高的志气,既不自立,也不降清。

与郑成功共同担起扶助孱弱的南明,抗击拥有雄师铁骑的清军,为南明征战近20年,是汉人的楷模。

南明时期的抗清斗争

南明时期的抗清斗争

南明时期的抗清斗争南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的一个时期。

它的诞生,标志着明朝江山的覆灭。

但是,即使是在国家走向崩溃的时刻,南明人民怀揣着对国家前途的信念,也在努力地进行着抗清斗争。

一、南明的形成南明的形成,是由明朝的亡国灭种而来的。

在明朝末年,随着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入京”,明朝的局势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李自成死后,他的部下张献忠开始收编兵力,在满清的“三藩之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进入南明时期,南明就处于极度的劣势中。

不仅是江南之后几乎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政权也存在着内忧外患的问题。

但是,南明政权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依旧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抗清斗争。

二、抗清斗争的进行南明政权展开的抗清斗争,可谓是非常勇毅和坚定。

在南明抗清的战争中,面对强大的敌人,南明人民没有退缩,而是不懈地战斗。

他们在南明时期的许多战役中,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勇气和毅力。

南明时期的抗清斗争中,有很多的英雄和战争,例如南明郑成功成功收复台湾、给满族人民造成了很严重的打击;后金女真族贵族的降书,也是南明民族自尊心的一次例证。

南明皇族朱聿键也曾经率军抗清,被誉为“抗清第一烈士”,成为南明反清英雄之一。

这些人,他们不仅是南明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成为了抗清斗争的代表人物。

在南明政权的抗清斗争中,南明政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起了大规模的军队,展开了反扑。

在岳阳楼的战斗中,南明军队曾经与满清和清军进行过多次的交锋,也在这个时候展现了其强大的战斗力。

三、抗清斗争的失败尽管南明时期的抗清斗争蓄势待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主要是这个时期的国情变得十分复杂,各种不同的因素使抗清斗争变得不可避免。

首先,南明在反清的战斗中,一直为自己所处的困境所限制。

当时南明地区广大的农村地区,主要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这样的经济情况,非常难以支持起抗清的战斗。

同时,周边亲清势力的威胁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南明在抗清斗争中,还遇到了对外侵略的威胁。

历史故事-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

历史故事-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

历史故事-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 李定国(1621年—1662年),字宁宇(或云字⼀⼈,初名如靖),南明永历政权抗清名将,陕西榆林(或作延安)⼈。

下⾯⼩编给⼤家带来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的历史故事。

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 在近期的电视剧(龙珠传奇)中,把南明时的抗清英雄拍成⼀个剃发的“陈近南”,⽽且饰演李定国的同⼀个演员还在剧中饰演了⼀个太监(李定国的弟弟)。

丝毫没了那种誓死守⼭河的豪迈,今天我们说说历史上真实的晋王李定国。

在毗邻中国云南的缅甸北部⼭区有⼀个民族叫果敢族,他们其实属于我们正宗的汉民族,现在这个地⽅早已经被缅甸政府单独划为了⼀个县,名字就叫果敢县。

⾯积近三千平⽅公⾥,⼈⼝约⼗五万。

他们是300多年前是的南明后裔,明永历⼗⼆年(1658年),明永历帝朱由榔出逃缅甸。

1662年,吴三桂率10万清兵进⼊缅甸,迫使缅⼈交出朱由榔。

之后,朱由榔的绝⼤部分官兵百姓留在了缅北。

⽽后他们在此⽣衍了300多年。

⾃明朝灭亡后,朱⽒宗族的藩王们在原明朝⼤⾂将领等的扶持下曾经在南⽅建⽴了好⼏个明室⼩朝廷,先后有福王朱由崧建⽴的“弘光政权”;唐王朱⾀键建⽴的“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建⽴的“鲁王政权”;还有朱⾀键之弟朱⾀鐭建⽴的“绍武政权”;以及桂王朱由榔建⽴的“永历政权”。

这些明朝的残余政权⼤多在满清⼤军的倾⼒打击之下,如昙花⼀现稍纵即逝,时间最短的政权仅存在四⼗⼀天。

但唯独“永历政权”政权硬是苦苦⽀撑了近⼆⼗年。

“永历政权”因何能够在满清铁蹄⽇益坚硬之下苟延残喘如此之久?关键原因就是这个残明⼩政权能够和李⾃成、张献忠这两⽀失势的起义军在最危难的时候捐弃前嫌暂时联合,共同对付外敌。

⾃从李⾃成、张献忠战死之后,张召忠的义⼦孙可望、李定国、刘⽂秀、艾能奇等⼈率领的⼤西军残部,投靠南明永历政权,随后李定国出兵⼋万攻湖南。

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阳)、靖州(今湖南邵阳),继攻⼴西桂林,⼤败清军,逼得清军主帅、定南王孔有德⾃杀。

抗清名将李定国(九):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民族英雄

抗清名将李定国(九):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民族英雄

抗清名将李定国(九):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抗清民族英雄
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之一,作为农民义军领袖,他在民族危难之际,毅然捐弃前嫌,与南明朝廷合作,并且矢志不渝;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他顾全大局,多方避让;他曾经”两蹶名王,天下震动”,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几已令吴三桂全军覆灭。

明清之际各方面人物当中,李定国是明末是反抗压迫的民族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

李定国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

而且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时人记载”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

或传定国兵当以夜至,比晓则已过尽矣。

故所至有功”。

连清朝也不得不承认李定国有五伯之大仁大义、谦恭下士。

其人与百姓息息相通,在镇守云贵之时,爱民如子,当下云南人仍然视定国为滇中的脊梁!(云南人最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国--郭影秋语)定国的忠义节烈知道近现代依然被人们称赞不绝,晚清革命党人起义,蔡锷等仍以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称赞道:“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杰出的农民领袖和抗清英雄,他宁死不屈的气节,联合西南各兄弟民族共同反抗民族压迫的动人事迹,三百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清名将李定国南明最坚定捍卫者宁死不降清
导语: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

4月,原明朝总兵吴三桂引领清军入关。

南方的南明政权腐朽不堪,根本抵挡不
1644年3月,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

4月,原明朝总兵吴三桂引领清军入关。

南方的南明政权腐朽不堪,根本抵挡不住清军的猛烈攻势,江南等地迅速陷落。

在关键时刻,一位农民军将领扛起了抗清复明的大旗,他曾是反抗明朝的“流寇”,却成为南明最坚定的捍卫者!此人就是南明著名将领李定国!
李定国,出生于1621年,陕西延安人。

明朝末年,兵荒马乱,陕西又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为了活命,9岁的李定国参加了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并被张收为养子。

历经军旅生涯的磨砺,成年后李定国作战善战,深得张献忠的欣赏,是张献忠麾下四大猛将之一,人称“小尉迟”、“万人敌”。

1646年8月,张献忠率大西军准备抵抗清军,不料在西充凤凰山被清军射死。

李定国与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四位将军收集残部,转战贵州,随后又占领云南,平定了沙定洲之乱,打开了抗清新局面。

1646年11月,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李定国表示归顺南明政权,支持抗清复明大业。

1652年,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湖南南部、广西一带。

李定国善于用兵,连战皆捷,收复许多城市。

在桂林之战,李定国大破清军,击杀清朝的定南王、平南大将军孔有德(原明朝将领,后投降清朝),并收复广西全境,取得抗清以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战果。

李定国连续攻克湖南、广西州县的消息传到北京,顺治帝大为震惊,他急忙派敬谨亲王尼堪(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的儿子)为定远大将军,统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