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八年级_工业化和城市化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课件-工业化和城市化2 最新

初中历史课件-工业化和城市化2 最新

口耳相传 贵族教育
普及教育
材料:19世纪后半期,欧美国家纷纷调整教育政策,工 业文明发达的英国、法国等,率先实行了小学义务教育 制,人们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大批的合格、 高素质的劳动者。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 活也越来越丰富。同时,休闲娱乐活动也 越来越大众化,交谊舞现在已经成为大家喜 闻乐见的一种娱乐与交友方式。
是手工劳动,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2、 什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什么推动了国家工业化、 城市化的进程?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是什么?
工业化 城市化
工业革命
城市
3、 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出现了哪些问题? 工业污染、交通堵塞、人口膨胀、环境恶化…… 4、 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具体变化是:
改变生活、妇女地位、教育、休闲娱乐等
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报纸、杂志等大众传媒;参 生活趣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活动等 追求健康、合理的饮食结构; 生活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究生活质量等
物质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延长
工业化与改善妇女社会地位和普及教 育方面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工业化需要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妇女的 社会地位大大提高。 工业化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教育的普及成为必然。
上述说明了…
工业革命推动了妇女地 位提高和教育的普及
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
教育的变化: 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2.农业 手工业 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 3.大大降低 城市的工厂 城市 4.工业化 城市化 交通运输 污染严重 疾病蔓延 5.物质生活 饮食结构 6.霍乱 伤寒 平均寿命 7.争取平等权利 每年3月8日 8.小学义务教育制 9.大众传媒 10.服饰 简朴 实用

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工业化与城市化教案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班级:姓名:学号()【课程标准】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理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相关概念和关系。

2.通过阅读材料和图表,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进程。

3.掌握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方法,并能将其运用于其他案例。

【学习过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课前完成)1.城市化(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内涵: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经济结构的变化。

(3)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衡量指标:城市人口/总人口。

2.读图,填空:(1)衡量是否工业化指标:①②③(2)从指标看,我国已完成工业化,但从指标看,我国的工业化之路刚刚走了一半左右。

(填序号)3、根据书中65页内容,在下面空白处,绘制1870年-1970年美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条形统计图或折线图。

二、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材料1:珠江三角洲位置图阅读材料2: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部分)1、从境外运入特区和从特区运往境外以及在区内流转的货物,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2、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及其维修用零配件,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3、加工企业生产出口产品,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免征出口关税和出口增值税。

…… 材料3:思考:同时期的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也具备一定的区位优势,但为何不能像珠江三角洲一样,凭借外资企业得以迅速发展呢? [活动总结]材料1: 20世纪80年代与2002年珠三角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分布图思考:1、珠江三角洲的人口密度 。

2、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进程:① ② ③ 材料2: 1983年与2002年珠三角主要城市的工业构成思考:1、图中能表示珠三角工业产值的变化吗?2、1983年珠江三角洲工业构成以 、 型工业为主,2002年珠江三角洲工业构成以 型工业为主。

浙江省八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工业化和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

浙江省八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工业化和城市化》教案 人教版

《工业化和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

【过程与方法】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理解工业革命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客观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二、重点难点重点:从现实出发,通过列举身边熟悉的人和事的变化,感受工业革命对人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如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难点:“工业化、城市化”等抽象、专业内容的理解;感受、理解现实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

三、教学方法:学生活动和教师启发相结合,信息资源整合法。

四、教学设计:一、问题导入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的发明?它对人类的生活有影响吗?你能举哪些例子来说明?(蒸汽机、汽车、发电机、电灯、电报、电话、飞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如我们出行离不开火车、汽车和轮船,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都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成果,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文明,影响人类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工业革命对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一)工业化和三大产业。

1、社会小调查:家庭成员的职业及工作情况。

(对家庭成员职业的调查简便易行,注意调查对象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从曾祖父辈到父辈。

可将学生的调查进行大致统计,从中可看到中国百姓在工业化前后职业变化,从而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变化。

对家庭成员工作情况的了解可以进一步说明其它一些问题,如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工人越来越多;工业发展也促进农业的巨大变革,农业生产机械化等。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国家不同,工业化程度不同。

)2、提问:你是否知道三大产业是怎样划分的?手工业归属于哪一产业,为什么?“城市,因为人口、资本、享乐和需求的大聚集,必然对住房、水、电、热、交通、文化、教育、通讯和享乐设施产生大需求。

大批的第三产业因此应运而生。

”(全国政协常委任玉岭)3、思考:工业生产部门中哪些工厂分别满足了我们穿衣、饮食、住房、交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运输、生活日用品等方面的需求?衣:纺织厂、服装厂、化纤厂等。

工业化与城市化PPT

工业化与城市化PPT
工业化与城市化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与关系 •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 城市化对工业化的影响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定义与关系
工业化的定义与特点
工业化的定义
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农业 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的过程,其中 工业生产活动成为主导经济力量。
生产方式机械化
人口集中
城市化过程中,人口从分散的乡村地 区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 大。
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基础设施不 断完善,包括交通、住房、医疗、教 育等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化过程中,产业结构从农业为主 向服务业和工业为主转变。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工业化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促进了城市化的发 展。同时,工业化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就业机会。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为工业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城市化促进了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降低了工业 生产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城市化促进工业技术创新与扩散
城市化聚集了大量的人才和资 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活 动的开展,推动工业技术进步。
城市化通过促进不同产业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了技 术扩散和应用,提高了工业
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城市化的发展为工业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 有利于工业生产的扩大和升级。城市化还为工业化提供了大 量的劳动力和消费者,进一步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02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影响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进程
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集聚加速了人口向城市迁移,推动了城市化进 程。
工业化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

《工业化和城市化》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4-1列举历史上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2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城市病的具体表现及其成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以及对图片、文字等资料的对比分析,认识工业化、城市化的内涵;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了解城市病及其解决措施;通过造句游戏进行课堂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关心社会的主体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工业革命带来了工业化、城市化、城市病难点:理解工业、工业化的内涵四、教学过程1.用时事热点导入新课上海世博会在今年5月1日开幕,这届世博会的主题是什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作为城市居民,你觉得城市美在何处?是什么促使城市大量形成?如何让城市更美?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2.师生互动(1)工业化【活动一:自主阅读归纳】阅读课文“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变化”,思考回答:什么是工业?什么是工业化?(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课文的自主阅读,初步理解工业、工业化及其成因,同时锻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活动二:猜猜看】课件中展示的图片哪些属于工业 ?(设计意图:通过对图片的比较辨析,认识三大产业,加深对工业的理解,并意识到机器对工业的作用)【活动三:身边的工业化】阅读下列材料,你发现宝安区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1:宝安区统计局发布的该区1-6月农业生产情况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区农业生产总值同比下降10.3%。

农林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农业生产的规模逐步缩小。

材料2:(设计意图:用身边的变化作为案例,使“工业化”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工业化的含义。

)活动小结:工业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要地位,工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人的数量逐渐超过农民,这种变化就是工业化。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 第二十课 工业化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下历史与社会 第二十课 工业化

第二十课工业化的推进【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了以基础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建设计划。

2、认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内,发展钢铁和石油工业是发展工业的主导思想。

3、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决定发展自己的核工业和航天工业,分析其重大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第33课时:工业体系的建立、钢铁和石油工业【教学重点和难点】钢铁和石油工业的发展【板书设计】一、工业体系的建立1、目标2、实施重工业:以生产生产资料为主的轻工业:以生产生活资料为主的二、钢铁和石油工业1、钢铁工业2、石油工业【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略。

(新课教授)类比:如果说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那么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说美国是一个工业大家,那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家(介绍)世界上关于对“工业国家”界定的一些指标(对比中国)略。

1949年:工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17%城市人口/总人口10%左右——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问)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提出了什么“目标”?(生答)略。

(学生阅读、看图)(学生活动)结合“读与思”进行分析重工业和轻工业之间的比重,回答书本上的思考题。

(生答)略。

(书写)“洋钉”“洋油”“洋伞”“洋袜”……(问)你有何感想?——中国的工业落后(问)怎么办?——发展自己的工业,尤其是石油工业和钢铁工业。

(看地图册)寻找新中国钢铁和石油工业主要基地(阅读课文)了解有关背景知识(资料补充介绍)1、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李四光青年时代怀着“科学救国”的雄心,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地质学,开始了他的地质生涯。

——三十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探讨地壳表面各种痕迹的规律,李四光不畏艰险,几次横渡大江,跨越秦岭、南岭,亲自勘探测量,实地观察地层构造。

——1953年,李四光提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

”1954年,他亲自组织队伍,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展石油普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接着,李四光与其它地质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我国很快找到了钨、铬、铀、金刚石、煤及稀有金属矿藏,并在开发地热、地下水,研究第四纪冰川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四课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第一课时:工业化和城市化课程标准4-1 列举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科技发明,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历史前进的。

4-3 列举近代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

2、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理解工业革命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分化,了解工人阶级的生产生活状况,感悟工人阶级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所进行的不懈斗争。

2、通过对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内涵的比较理解,掌握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与主要思想,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原因、过程、人物及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全面了解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客观分析其积极和消极的影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成果。

培养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心。

难点:“工业化、城市化”等抽象、专业内容的理解;感受、理解现实工业革命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等。

教学重点了解城市化和工业化密不可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很多问题。

教学方法学生活动和教师启发相结合,信息资源整合法。

教学设计:一、问题导入工业革命有哪些主要的发明?它对人类的生活有影响吗?你能举哪些例子来说明?二、教学探究案例1:工业化和三大产业。

1、社会小调查:家庭成员的职业及工作情况。

(对家庭成员职业的调查简便易行,注意调查对象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从曾祖父辈到父辈。

可将学生的调查进行大致统计,从中可看到中国百姓在工业化前后职业变化,从而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变化。

对家庭成员工作情况的了解可以进一步说明其它一些问题,如工厂规模越来越大,工人越来越多;工业发展也促进农业的巨大变革,农业生产机械化等。

人教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课件PPTppt文档

人教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七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课件PPTppt文档

10.00%
5.00%
0.00%
农业
工业
商业运输业
英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的变化
80%
75%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696年
30% 1831年
农业 人口
历史小知识
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其他行过农业,占据 主要地位;
人口数量(单位:万人) 420 706 779 897 1075 1257 1755
(摘自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编纂《北 京统计年鉴2010》,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资料3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纽约 伦敦 东京 悉尼
1800年 6.4 95.9 80 0.8
1850年 69.1 268.1
2
1880年 191.2 476.7 105 22.5
1900年 343.7 658.1 160 48.2
u 分的析增19上长世面 趋纪表 势中格 有中什后的么期数共,据性,?城看市看人这口几个增城长市加人口快。 现u 象这说:明工了业城化市化推进动程了中的城什市么化现发象?展。
讨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利弊
结合资料1和资料2,请列举几个你熟悉的城 市化进程的案例。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初建时,人口只有60多万 1990年普查登记人口166万人
现在人口规模是1200万,户籍人口约400万
深圳
深圳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 0.2∶52.4∶47.4
北京城市化进程
年份 1949 1959 1969 1979 1989 1999 2009
探究: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结:
农业文明时代
(工业革命后) 工业文明时代 工业化(工厂数量和规模不断过大,工人
超过了农民,工业城市兴起,工业取代农业 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
城市化(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导 致
城市生活方式取代农村的生活方式,城市成 为工业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城市病”
②煤炭开采 ①
法 律 服 务
④花卉种植

家 电 维 修
⑥葡萄酒酿制 ⑤葡萄种植
⑦酒店服务
⑨图书出版
⑧水产养殖
产业 序 号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⑩ ④花卉种植 ②煤炭开采 ①法律服务 银 ⑤葡萄种植 ⑥葡萄酿制 ③家电维修 行 ⑧水产养殖 ⑨图书出版 ⑦酒店服务 业 ⑩银行业
•分组选择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或就某一问题分组进行探究): 1、如何解决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居住条件 差的问题? 2、如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3、如何改善城市环境(水、大气、噪音、 固体废弃物等)?
和扶植。
(2)工业革命后,机器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
并且一些新技术也应用到工业生产当中,促 进了工厂规模的扩大.
(3)工业革命后机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
这就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解放了农村 的劳动力,使得农民有机会摆脱土地的束缚, 也有可能进入工厂谋生.
工业化和城市化
20130329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市发布的《2010 海宁市人口发展报告》显示,全市现住人口为80.7万人, 其中外来人口有29.6万人。全市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为 39.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49.2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40.9万人,占50.72%。主城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十年 前,常住人口64万人,外来人口8万人。居住在城镇的有 20万人。主城区面积34平方公里。) 2012年海宁GDP(单位:亿元) GDP总量 第一产业 575.62 24.43 第二产业 339.58 第三产业 211.61
一方面: 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产品更 加丰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的文明不断 的进步. 另一方面: 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带来了犯罪率上升和交通堵 塞,人口膨胀以及环境恶化等“城市病”.
水 污 染
人们应该怎样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
我们应理性、科学地对待工业化与 城市化,顺应其发展,同时要具有环境 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美化我们的 城市,改善我们的生活。
谢谢! 再见!
QQ:
材料:
英国一个名为利夏—勒诺亚的纺织工厂,1810年 就雇佣了12822名工人,该厂甚至还拥有自己的棉花 种植场。许多大的工厂,开始谋求原料供应、生产加 工、产品销售的连锁、规模经营。
结合材料探讨:
为什么当时工厂的规模会如此迅速的扩大?
(1)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国家政策的引导
十年前GDP100亿
以下这些关键词之间有什么逻辑关联呢?
②工业化 ①城市人
口增加 进程
④农业机
②工业化 ④农业机
进程 械的应用
③农民进 ⑥农业生产
入工厂 效率提高
械的应用 ⑤城市化 加速
⑤城市化 加速 ①城市人
⑥农业生产 效率提高 ③农民进入
口增加
工厂
对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许 多人说好,也有人说不好。让我们来 说说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