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的开题报告
终身体育理念下中职体育教学实践研究

体育教育学终身体育理念下中职体育教学实践研究王莹 郑州市国防科技学校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的越发重视,各个职业院校贯彻国家政策执行扩招以来,为了其稳步的发展与奠定良好的基础,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对其课程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但是,针对中职院校当中的体育课程的教学而言,其中存在着相对较多的问题与缺陷,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无法得到基本的满足,更不要说对学生的进行终身的体育教育了。
本文立足于终身体育的理念下,对中职体育教学实践进行相关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借鉴。
关键词:终身体育理念;中职;体育教学;教学实践一、终身体育的内涵终身教育这一理念是德国教育家保罗•朗格让(paul lengrand)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教育理念。
近些年,随着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终身体育的思想也对我国的体育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弓弦。
终身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将其身体的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之下,使之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无疑为我国的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育难免以应试为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是体育的本质有一定程度的扭曲,极为不利于体育的发展,更不利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渗透,因此,进一步发挥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作用,深化中职体育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中职院校终身体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传统的体育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终身教育的理念与体育发展的需要,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掣肘了终身体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体育终身教育意识薄弱的问题。
中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的教育形式,其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因此,在中职院校当中普遍都存在着对专科课程以及技术实践操作极为重视,而轻视其他课程尤其是不太重要的体育课程的问题,这在教师和学生身上都普标存在。
一方面是由于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中职院校的体育教学都是其他课程的调剂品,安排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剂其他课程的学习,并没有将教学的重心放到培养学生的素质方面;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本身就不愿意或者基于教师的不重视对体育课程也形成疏懒的心理,因此在课上往往出现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的态度。
找准研读点,提升教学质量

找准研读点,提升教学质量
王莹
【期刊名称】《小学教学参考》
【年(卷),期】2018(000)016
【摘要】找准研读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抓住文本的重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和文本的内在意蕴等方面,引领学生研读文本,理解、感悟文本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艺术,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总页数】1页(P38)
【作者】王莹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市滨州实验学校 256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运用六点研读法开展教材研读
2.找准两点找对一点落实一点——语文教学的“四点”做法
3.深入研读文本,找准教学的合适切入口——以《妈妈,我不让你死》一文为例
4.抓住根本点、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推进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5.抓住根本点、找准切入点、把握关键点推进国企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如何搞好声乐教学

谈如何搞好声乐教学
王莹
【期刊名称】《成才之路》
【年(卷),期】2009(000)008
【摘要】@@ 一、如何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rn1.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rn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总页数】1页(P61)
【作者】王莹
【作者单位】辽阳市辽化职业中专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影响高师声乐教学的几个外部因素——谈生源质量对高师声乐教学的影响
2.声乐教学中的"搭桥""添剂"——谈声乐教学中情绪的调节
3.从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谈声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4.由当前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现状谈声乐教学改革
5.与时俱进,为传统声乐教学注入新活力——谈现代技术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立足课标研究课例王莹

• 指导自主学习的策略:
• • • • • 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学习动机并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组织讨论 教师重点讲解 练习巩固和课堂小结
• 合作探究学习中如何对待学生的提问?
• 例8:初一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 学生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大致可分为 三种类型: • 第一类是疑惑性的 • 第二类是质疑性的 • 第三类是拓展性的
• 必要的讲述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 一般从教学方法上可大致分两种类型:接 受学习(又可分为被动的和有意义的)、 研究学习(又可分为主动的和指导下的), 这四种方法除第一种是灌输式的,其余都 是有意义的,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指导 下的研究学习是学生学习的常态模式,而 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实践能力
•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 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鼓励学生积极 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 对历史进行有意义、有创建的阐释。
◇专业知识之学科教学知识: 30.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 31.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
方法与策略。
32.了解中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 33.掌握进行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专业能力之教学设计: 38.科学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39.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
40.引导和帮助中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专业能力之教学实施: 4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与保护中学生的 学习兴趣。 42.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 ,有效实施教学。 43.有效调控教学过程,合理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44.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
老舍小说中人物悲剧命运探因开题报告

佳木斯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老舍小说中人物悲剧命运探因
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学生姓名:王莹学号:080110281015
指导教师:戴玉竹职称:讲师
2012年2月9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文档标准格式打印或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3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如“2007年9月26日”或“2007-09-26”。
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临床检验基础》中的运用

第38卷第1期2020年1月CHINESE HEALTH CARE中华养生保健·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虽然高职院校生源众多,但质量却在不断地下滑。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对学习普遍不感兴趣。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个高职院校老师面对的难题。
情景模拟教学法指的是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类似真实的测试项目,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情况,该模拟方法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等首先提出的[1]。
因此,笔者尝试在高职高专院校《临床检验基础》教学过程中,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现总结如下:1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1.1教学对象河南护理职业学院临床检验技术专业17大专检验二年级学生。
1.2教学目标通过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得学生掌握《临床检验基础》这一课程。
2方法设计情景:教师设置两名患者,其中一位为有头晕、头痛、恶心等脑膜炎刺激症状的男性成年患者,另一位是皮肤发黄、易头晕体乏的女性成年患者,教学内容为请学生按照医院诊断流程,分别记录病情、病史等,并请学生思考如果你是一名诊断医生,两名患者应进一步做的检查项目(学生已经学习过《临床医学概要》,具有一定诊断水平)。
学生会分别开出脑脊液检查和血常规检查的项目。
情景模拟训练前准备:按照医院采集静脉血化验血常规场景进行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准备齐全。
情景模拟训练具体方法:学生通过采取肘部静脉血液样本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开机、预热、自检后,首先进行质控标本测定,所有结果均在控时,将采集的血液样本放入机器试管架内,按仪器操作说明处理,点击计数按钮,等待机器检测,完成检测结果。
最后机器清洗、关机。
脑脊液标本由教师提前备好,学生按照医院检验流程,分别进行微生物检测、生化检测和理学显微镜检查,报出结果。
学生根据两份化验结果,结合病例临床症状,给出诊断意见。
王莹

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How to teach children English王莹专业名称英语申请学士学位英语语言文学所属学科2011年06 月How to teach children EnglishAbstractChildren are the special group in learning English. Teaching children English is out of ordinary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adult teaching. In consideration of children’s natural instincts,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be closely related to our everyday life. This report contents four parts: the role of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harmonizing interests with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games; teaching in the way closely related to our daily life and the multi-layered extracurricular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There present several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 to teach the children English.Keywords:interest;teaching related to daily life; multi-layer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environment for English learning摘要儿童是独特的英语学习群体,儿童英语教学不同于成人英语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发布时间:2021-07-13T15:24:21.870Z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8期作者:王莹[导读] 历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在学习过程中,王莹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广东省湛江市 524200摘要:历史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有效地理解整个历史概念。
最终导致一些学生无法找到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并逐渐对学习历史失去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灌输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必须改进历史教学方式方法。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改进历史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历史资料知识,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同时,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并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知识;运用策略历史资料是表达历史知识的另一种方式,但与教材上的知识相比,它们可能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能够学会合理使用历史资料,在教科书中充分展示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积极探索历史史料中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兴趣,使学生找到学习历史的技巧和方法。
这足以说明了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史料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
一、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的重要性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历史知识多而复杂,因此许多学生对学习历史产生困惑感,无所适从。
由于没有学习历史的方向,历史已成为学生不欢迎或不喜欢的学科,并逐渐失去了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绩效逐渐下降。
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能够充分利用历史资料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可以通过历史资料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历史形成整体感知,并形成感性的印象,从而培养良好的历史感并增强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老师应该改变这种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并使用历史材料,例如运用与教科书历史内容相关的图像和视频,向学生展示更精彩的故事,并使用历史材料打开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思考历史对人类的影响,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思考历史个体的命运,认知总结历史的特征和事件,生成学习历史和记住历史的愿望,并对历史产生极大的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研究工具
3.1师生关系量表
该量表是北京师范大学张磊在参考Pianta(1994)问卷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基础上编制的。该问卷共22个条目,包括四个维度:冲突性、依恋性、亲密性和回避性。冲突性是指师生之间在情感或行为上的不和谐不一致,题目如“教师背后议论学生”(具体参见附录师生关系问卷的第4、5、6、7、14、15、16、17、18题)依恋性是指学生非常关注和倾慕教师的态度和行为,题目如“总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具体参见附录师生关系问卷的第3、9、10、19、21题);亲密性是指学生与教师亲密相处,在态度和行为上能相互接纳,题目如“所有教我的教师我都喜欢”(具体参见附录师生关系问卷的第1、2、11、12题);回避性是指学生在态度或行为上回避与教师的沟通、交往,题目如“不愿与教师接触”(具体参见附录师生关系问卷的第8、13、20、22题)。问卷采用5点记分,从“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原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因素的总解释率为49.499%。四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4、0.64、0.66、0.58,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为0.83,分半信度为0.82。分数越高,代表师生关系的亲密性越多、依恋性越多、冲突性越多、回避性越多。
生态学中的适应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1979)提出了人类发展生态学模型,他认为个体发展的社会环境是由相互联系的四个系统组成的,即微系统、中间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
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智力的本质是一种适应,这种适应是一种过程,一种动作或活动,有机体是在不断运动变化中与环境取得平衡的,它可以概括为两种相反相成的作用:同化和顺应。适应状态则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相对平衡的结果。这种平衡不是绝对静的,某一个水平的平衡会成为另一个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如果机体与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就是适应,也是儿童智慧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情绪适应主要测量与同伴关系有关的孤独感、社交焦虑等。学校背景下的孤独感通常是人际关系和学业不良的结果变量。是学生基于对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社交地位和学业水平的知觉而产生的孤单、寂寞、失落、无助和不满的主观情感体验(邹汉,1998)。孤独感的测量主要采用自我报告法。邹泄(1998)修订了孤独问卷,按孤独感(纯情感体验)、对白己社交能力的评价(积极),对目前同伴关系状况的评价(消极)和对重要关系需要未满足程度的知觉4个维度重新编制了问卷,共计21题。儿童社交焦虑问卷多采用马弘翻译、周宗奎(2002)修订的儿童社交焦虑问卷。问卷包含两大因子,即害怕否定评价、社交回避及苦恼,共有10个项目在上述两问卷中,被试的孤独分数和焦虑分数越高,表明情绪适应越差,反之,则情绪适应越好。
研究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一般状况和年级、性别的差异情况,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年级、性别的差异情况,中小学师生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研究方案:(以下内容都要详细说明)。
1被试
本研究选取长银川市两所小学五、六两个年级,两所中学初一、初二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施测,共发放问卷200份。
2研究方法
2.1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是广泛、全面地搜集分析理论和已有相关研究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以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文献资料的搜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一是在广泛搜购己经出版的相关图书。二是厂一泛查阅、复印各种相关的报刊资料。三是在互联网上搜集相关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1.1师生关系的研究综述
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国外研究者大多比较关注儿童采用教师报告的形式,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Pianta等在依恋理论和师生互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师生关系的三个主要因素:亲密性、依赖性和冲突性,并据此编制了“师生关系量表”。后来大多数研究都以此为依据探讨幼儿园和学龄期儿童的师生关系,例如:Murray等的研究就发现了师生关系对学生报告的学校喜好性,以及老师对于学生学校喜好性的评分,都有着显著的贡献率[1]。师生关系的早期研究,关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作为学习和交往主体的能动性。对师生关系类型的划分也往往是侧重于教师权威或关怀行为对学生形成的单向影响。如Lippit和white从教师权威的发挥程度将师生关系划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自由放任型,其中民主型是积极的师生关系类型。而弗莱斯曼和哈瑞奇较前者相比在划分类型时加入了关怀因素,按照权威与关怀在师生关系中的不同构成形成了高领导高关怀、高领导低关怀、高关怀低领导、低领导低关怀四种关系类型。此外,Rebecca Pang通过问卷测量将初中生师生关系划分为满意(Satisfaction)、帮助作用(instrumental help)、冲突(Conflict)。[2]
许多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行为的影响比其对于学业成绩的影响更具有直接性。Hyman和snook的研究表明,学生体验到的歧视、拒绝、压制和其他一切容易使他们产生恐惧、自卑的惩罚行为都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学生会出现诸如神经质、羞怯、退缩、自卑、焦虑情绪、抱怨和极端行为。这些行为表现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持续整个一生,这些消极影响对低年级的学生更加严重和持久。
研究意义:
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在学校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各方面及适应整个学校生活都有重要影响,由于进入中学后学生认知和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师生关系比小学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再加上中学阶段面临升学和考试的压力,教师的态度和过高的期望等等可能间接给学生造成压力,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特点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建构和谐师生关系,以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适应能力,为促进学生进入中学后的学业适应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人际适应的指标与测量儿童在学校背景下的人际关系土要是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它们既是学校适应的一个指标又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师生关系作为儿童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它反映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影响儿童的学业成绩、学校行为。同伴接纳和友谊是同伴关系中的两个重要层面(邹浅,1998),代表两种不同的经验,在儿童发展中具有不同的功能。同伴接纳(受欢迎)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项结构,反映的是群体成员对个体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友谊关系则是一种以个体为指向的双向结构,反映的是两个个体间的情感联系(Bukowski&Hoza,1989)。关于同伴接纳的测量已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也略有不同,但基本是采用传统的社会测量法(Moren,1934)的变式。主要区别是采用同伴评定法或是提名法。同伴评定法是单维法,通常是提供给被试一份同班同性别同学的名单,请他们在5点量表上表明自己对每个同学的喜欢程度。积极和消极提名法又称两维法,通常请被试写出自己在班里最喜欢的三位同学(积极提名)和最不喜欢的三位同学(消极提名)。以班级为单位对每个被试所得的提名频次标准化。目前,我国学者也越来越关注学校适应中师生关系的研究,对于师生关系的类型、特点研究大多是依据依恋理论进行的,
基本内容: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成几个小问题简要说明)
师生关系是师生间建立的一种多层次、立体结构的交往模式,是师生在互动交往中所形成的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师生关系作为中小学生人际关系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学校行为。
学生在中学阶段良好适应也将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对中学生自信心与自尊感的树立,友好师生对能否良好的适应学校生活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1.1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到学习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Moos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环境包含着诸多因素,而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因素。一些早期的研究发现,师生关系在学生学习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业成就的高低变化均可以从师生关系的视角找到原因。
1.1.2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中小学师生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
选题方向
学生姓名
王莹
专业
应用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班级
08级心理{师范}
一、选题的来源、目的、意义、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案
研究目的:
第一,考察中小学生师生关系的一般状况和年级、性别的差异情况。
第二,考察中小学生学校适应的年级、性别的差异情况。
第三,考察中小学师生关系对学校适应的影响,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学生学校适应不良的教育干预建议。
1.2.2学校适应
1.2.2.1学校适应的界定
国外关于学校适应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得出了许多有价值可供参考的结论。学校适应是一个多维的广义概念。Ladd的定义被大多数研究者所采纳。他认为,学校适应就是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1]。Birch认为学校适应不仅指学生的学校表现,而且包括学生对学校的情感或态度及其参与学校活动的程度。(CorsiniRaymondJ,1994)认为学校适应是在学校背景下运用技能和能满足自己需要的程度,儿童可被描述为适应良好和适应不良。(Hamre,2001)认为学校适应良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其成年后的社会适应,关系到个体一生的发展[7]。
1.2学校适应综述
1.2.1适应
适应(adaPt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adaPtatuS,原意是调整、改变。它作为一个物学命题指生物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包含两方面涵义:①生物的结构大都适合于一的功能。②生物的结构与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殖。人类的存在与发展受到自然选择的进化力量的响,人类复杂的生理、心理机制都是进化选择的结果,进化过程最重要最基本的产物就是适应适应是可遗传可变化发展的特征,它们通过自然选择而存在,并有助于解决进化过程中的生存和生殖问题(Buss&Kenriek,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