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生物大一轮复习 学案3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合集下载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标要求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搜集生物进化观点对众思想观念的影响 4.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知识网络体系重难点热点归纳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基因频率=An......A3A2A1A1+++ 基因型频率=该种群个体总数该基因型的个体数目 两者联系:(1)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21杂合子的频率。

伴X 遗传的基因频率:X b /X B +X b =(2X b X b +X B X b +X b Y )/(2XX+XY )和非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不同点就在于Y 染色体上无B 的等位基因,女性含有2个X ,男性只含有一个X 。

所以X B +X b =X 染色体的数目=2XX+XY 。

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加大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4.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1)关键点:真核生物出现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消费者),对植物的进化产生影响;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登陆改变着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2)进化顺序简单复杂水生陆生低等高等异养自养厌氧需氧无性有性单细胞多细胞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经典例题剖析例1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发生改变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发生基因重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因而进化缓慢D.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解析: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高三第一轮考点式复习课《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高三第一轮考点式复习课《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高三第一轮考点式复习课《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案【考纲要求及分析】(一)考纲要求1.现代生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ⅱ)(二)考纲分析本单元内容和其他章节的联系非常的密切。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考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各地高考,在该单元的内容上下了一定的功夫。

一轮复习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进行:(1)生物的变异,应该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入手,也可和基因工程结合在一起考虑。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3)免疫与病原微生物的进化,例如感冒病毒疫苗的使用。

(4)dna分子杂交在亲缘关系的鉴定方面。

【考点提要】(一)考点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1.两种进化理论的比较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二)考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2.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及应用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目的要求】(一)知识方面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概述生物进化理论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2.探讨进化论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三)能力方面1.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2.运用进化论解释一些生物现象【考点突破】考点:基因库的概念、基因型频率及基因频率思考: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的关联及基因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的计算(哈代—温伯格定律的内容及应用):学生回答: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条件是群体足够大,随机交配(进行有性生殖)并能产生后代,基因没有发生突变、没有自然选择和迁移的条件下,二倍体生物核基因遗传。

pa——显性基因频率 qa——隐性基因频率pa+qa=1→(pa+qa)2=1→p2a+2paqa+qa2=1pa2——aa基因型频率2pa×qa——aa基因型频率qa2——aa基因型频率pa=aa基因型频率(p2a)+■×aa基因型频率(2paqa)qa=aa基因型频率(qa2)+■×aa基因型频率(2paqa)教师考点延伸: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2014届生物一轮精细化复习学案——3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4届生物一轮精细化复习学案——3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共享知识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自主课导学案(编号: GZYLSW-031)班级,小组名:,姓名A.a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题组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6.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的基因频率均为50%.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TT为20%,Tt为60%,tt为20%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计算该小的频率分别是多少()50%和62.5%50%和100%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展示课导学案(编号: GZYLSW-031)班级:,小组名:,姓名.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思维拓展1.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1)区别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发生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改变,不论变化大小,都属于进化的范围;基因频率未改变,则未进化。

(2)骤变式: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

.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探究示例变式训练2隔为两个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概念的理解?vv的果蝇分别占。

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图1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自主课学习任务一、1.(1)获得性遗传(2)神创论物种不变2.(1)生存斗争适者生存(2)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遗传和变异(4)个体想一想不是一回事。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物种形成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差异到一定程度而产生了生殖隔离。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测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

2014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学案+测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新人教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导学案+综合测试)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________、________、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________的原因和____________形成的原因。

(3)局限性①对____________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______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________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一判]1.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喷洒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5.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隔离,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8.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9.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10.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中性学说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___________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_______。

2.生物多样性(1)内容:基因多样性、______多样性、____________多样性。

(2)形成原因:生物的______。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_____。

课外拓展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1)简单→复杂;水生→陆生;低等→高等。

(2)代谢:异养厌氧→光能自养→异养需氧。

(3)结构:原核细胞→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4)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自身受精→异体受精,体外受精和发育→体内受精和发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学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复习学案

周次:第 周 备课组长签字:张子婧 主管主任签字:________ 授课时间 ___周 星期___主备人陈海授课教师课题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考纲 要求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阅读课本114—126页,高考调研120--123页 (一)主要内容1.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概 念 定 义 外延 种 群 基因库2. 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变异的三个 。

由于 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变异是 的――→经自然选择不利变异被淘汰,有利变异逐渐积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提醒 ①自然选择的实质: 。

②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 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

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4.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掌握主要要点。

②骤变式: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形成新物种,一出现可以 很快形成 (基因频率改变)。

此种方式多见于植物。

③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 (如番茄—马铃薯)、 (如甘蓝—萝卜)、 (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

(2)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个性化学案、笔记:1.共同点2.不同点(1)(2)(3)(4)(三)【疑难辨析】1.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变化后的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二者联系2.种群和物种的区别(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

(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二第6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教材基础知识填空: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而且是个体的。

2.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叫做种群。

3.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4.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1)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以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2)可遗传的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产生的新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可遗传的变异类型。

(4)突变和重组都是因型因型的、因型因型因型的。

(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因因因因因,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因。

5.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6.隔离及其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常见类型①地理隔离:同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②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7.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_________________的个体,客观上起到______种群发展的作用。

此外,捕食者一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这就是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

8.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______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_______________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

精品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人教版必修

精品学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人教版必修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必备知识梳理(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3)局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

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2:练一练(2009·广东理基,47)由于蟹类的捕食,某种海洋蜗牛种群中具有较厚外壳的个体的比例逐渐增加。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正确的()A.人工选择B.适者生存C.用进废退D.定向变异解析该现象不可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也不可能是用进废退,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适者生存,故B正确。

答案:B(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发展(1)对于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①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等。

②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的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②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只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③生物变异的利与害并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的基因,积累有利变异的基因。

②结果: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①类型:常见的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②实质:基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

③新物种形成标志:达到生殖隔离。

2014届高三生物(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教案---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4届高三生物(人教版通用)一轮复习教案--- 第25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5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地主要内容(Ⅱ>.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地形成(Ⅱ>.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达尔文地自然选择学说(1>过度繁殖:选择地基础.(2>生存斗争:生物进化地动力和选择地手段.(3>遗传变异:生物进化地内因.(4>适者生存:自然选择地结果.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地基本单位①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地同种生物地全部个体.②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地全部基因.③基因频率: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地比率.④生物进化地实质: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地原材料①可遗传变异地来源错误!②生物突变地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地,往往取决于生物地生存环境.③生物地变异是不定向地,只是产生了生物进化地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地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地方向①原因:不断淘汰不利变异地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地基因.②结果:种群地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4>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①隔离类型:常见地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②隔离实质:基因不能自由交流.③物种形成三个基本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④新物种形成地标志:生殖隔离.[判一判]1.物种是生物进化地基本单位( ×>提示种群.2.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地原材料( ×>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两个方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3.喷洒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 ×>提示在喷洒农药前,害虫抗药性已经产生,农药仅起选择作用. 4.生物进化地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地定向改变( ×>提示不是定向改变.5.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地必要条件( ×>提示隔离,不是地理隔离.6.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地,总是由突变引起地( ×>提示前半句对,后半句造成基因频率改变地因素除突变外,还有自然选择等因素.7.新物种形成地标志是隔离,进化地标志是基因频率地改变( ×>提示新物种形成地标志是生殖隔离.8.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 ×>提示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9.基因交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 ×>提示还必须产生可育后代.10.自然选择地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地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地定向改变( ×>提示直接选择对象是表现型.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地形成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地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地相互影响.2.生物多样性(1>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地进化.(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地主要依据:化石.考点一比较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易错警示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有关地3点误区(1>把“突变”误认为就是基因突变:“突变”不是基因突变地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2>把抗药个体地形成误认为是农药诱导产生地: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地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不抗药地个体,抗药地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3>把物种误认为种群: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必须是同一物种.同一物种地多个种群间存在地理隔离.1.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列叙述不属于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地补充、完善地是( >A.生物进化地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地变化B.种群是生物进化地基本单位C.隔离是物种形成地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地方向,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地答案 D解读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都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地方向,因此D项不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地补充和完善内容.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地方向B.生物进化地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地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地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地偶然性随种群数量地下降而减小答案 C解读生物变异是不定向地,而自然选择是定向地,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地方向;生物进化地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地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地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地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地下降而增大地.技法提炼生物进化模型地构建考点二聚焦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地形成1.梳理物种地形成过程2.比较下表中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易错警示物种形成与两种隔离地关系物种地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时期,但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地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地关键.3.如图中地A、B、C表示三个自然条件有差异地地区,地区间地黑线表示存在一定地地理隔离.A地区某些个体由于某种机会开始分布到B、C地区,并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③中地甲、乙、丙分别表示三个种群.下列相关说法正确地是( >A.上述过程说明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地,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地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地,其基因库存在较大地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个种群地基因频率相同D.甲、丙两个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进化改变地是个体而不是群体答案 B解读分析题中信息可知,生物进化是由地理隔离引起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地标志,故A项错误.甲、乙两个种群在新环境中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基因库存在差异,无法进行基因交流,故B项正确.乙、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两种群地基因频率不会相同,故C项错误.甲、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进化改变地应该是种群,故D项错误.4.如图是物种形成地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地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地某一时刻,a1种群地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地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地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地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地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地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答案 B解读地理隔离有利于生殖隔离地形成,但有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c与d虽然没有地理隔离,却可能因为二者之前较长时间地地理隔离形成了生殖隔离;b和d由于地理隔离地存在,可能不再是同一物种;a1中地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地基因频率不同,但由于它们有共同地来源,若c和d未形成生殖隔离,则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技法提炼对物种和进化标准地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地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地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考点三基因频率地计算1.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时(1>已知基因型地个体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地频率=[(纯合子个数×2+杂合子个数>÷(总个数×2>]×100%.(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某基因地频率=该基因纯合子地基因型频率+(1/2>×该基因杂合子地基因型频率.2.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性染色体上地基因有可能成单存在,如红绿色盲基因,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因此男性基因总数与女性体内等位基因总数有差别,在确定种群等位基因及其总数时应分别考虑.如色盲基因频率=错误!×100%.3.遗传平衡定律(哈迪—温伯格定律>(1>成立前提①种群非常大;②所有雌雄个体之间自由交配;③没有迁入和迁出;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有基因突变.(2>计算公式当等位基因只有两个时(A、a>,设p表示A地基因频率,q表示 a地基因频率,则:基因型AA地频率=p2;基因型Aa地频率=2pq;基因型aa地频率=q2.如果一个种群达到遗传平衡,其基因频率应保持不变.易错警示自交与自由交配后代地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地变化分析:(1>杂合子连续自交时,尽管基因频率不变,但后代地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表现为纯合子地频率不断增大,杂合子地频率不断减小.(2>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地个体生活力相同时,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地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5.一个随机交配地足够大地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地频率是0.36,则(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地基因型频率是0.32B.显性基因地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地基因频率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地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就一定会形成新物种D.若该种群中A地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地个体在种群中占40%答案 A解读根据题意可知,隐性个体aa地基因型频率为0.64,则a地基因频率为0.8,A地基因频率为0.2,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地基因型频率是2×0.2×0.8=0.32;种群地基因频率变化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但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若A地基因频率变化为0.4,则a地基因频率为0.6,A所控制性状地个体(AA、Aa>在种群中地比例为0.42+2×0.4×0.6=0.64,即64%.6.金鱼地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地频率为( >A.1/8 B.1/6 C.1/11 D.1/14答案 C解读金鱼共67只,雄金鱼21只,雌雄比例不等,故该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由于a基因纯合时致死,F1雌金鱼基因型为1/2XAXa和1/2XAXA,雄金鱼地基因型为XAY,F1金鱼随机交配,F2为3/8XAXA、3/8XAY、1/8XAXa、1/8XaY(致死>,故成活个体3/7XAXA、3/7XAY、1/7XAXa中,a地基因频率为1/11.题组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地综合运用1.判断正误:(1>物种地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2010·山东,2A>( >(2>生物进化地方向与基因突变地方向一致(2010·江苏,12B>( >(3>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地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2010·江苏,12D>( >(4>人工培育地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环境中(2010·江苏,12A>( >(5>基因突变产生地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地方向(2010·山东,2C>( >(6>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地基因频率(2010·山东,2D>( >答案(1>×(2>×(3>√(4>×(5>×(6>√2.(2018·海南卷,23>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地叙述,错误地是( >A.基因地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地个体对环境地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地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地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地基本单位是群落答案 D解读基因地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在整个生物界是非常普遍地,它是生物变异地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对生物进化极其重要,A正确;不同基因型地个体对环境地适应性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因而形成了生物物种地多样性,B正确;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由于选择作用,与该环境有关地性状地基因频率可能改变,而与该环境无关地性状地基因频率可能不改变,C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地基本单位,D错误.3.(2018·江苏卷,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地叙述,错误地是( > A.生物地种间竞争是一种选择过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地重要依据C.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地速度和方向D.突变地可遗传性阻碍生物进化答案 D解读生物地种间竞争可能导致处于劣势地一方被淘汰,故种间竞争是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地过程,A项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地重要依据,B项正确;外来物种入侵也会对当地群落地演替产生影响,使得某些种群地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故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地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地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项错误. 4.(2018·北京卷,3>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地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地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地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地推论是( >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答案 C解读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地花蜜等为食,因此金合欢蚁可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项正确;由于金合欢蚁和其他植食动物都以金合欢树为食,金合欢蚁又可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地伤害,因此金合欢蚁与其他植食动物间是竞争关系,B项正确;金合欢蚁驱逐地是自己地竞争者,而不是金合欢树地竞争者,C项错误;金合欢蚁与金合欢树在长期地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项正确.题组二基因频率及相关计算5.(2018·上海卷,29>蜗牛地有条纹(A>对无条纹(a>为显性.在一个地区地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A基因地频率和F1中Aa基因型地频率分别是( >A.30%,21% B.30%,42%C.70%,21% D.70%,42%答案 D解读根据题意可知,Aa个体占30%,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时,产生A配子地基因频率=55%+30%×1/2=70%,a配子地基因频率=15%+30%×1/2=30%,自由交配得到F1各基因型地频率比例为AA∶Aa∶aa =49%∶42%∶9%,统计得到A基因地频率为49%+42%×1/2=70%,故D正确.6.(2010·大纲全国卷Ⅰ,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地叙述,错误地是( >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地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地变化只与环境地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地基因所控制地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地频率可以降为零答案 B解读当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和aa地个体各占25%,基因型为Aa 地个体占50%时,A和a地基因频率相等,均为50%,A项对;能引起基因频率变化地因素有种群中个体地迁入和迁出、突变、自然选择等,B项错;一般来说,生物体适应环境地性状能保留下来,不适应环境地性状易被淘汰,前者控制相应性状地基因地频率会升高,C项对;持续地选择会得到纯合子,其携带地基因地频率为100%,另一种基因地频率为0.题组三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地形成7.(2018·海南卷,20>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地甲、乙两种动物,两者地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地是( > A.乙物种地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地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地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地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地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地基因频率没有改变答案 B解读在食物网地各种生物中,一种生物可以有多种捕食对象,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捕食,在一个稳定地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灭绝,一般不会引起捕食者或被捕食者灭绝;在长期进化中,具有捕食关系地两种生物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故B正确;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不同生物地基因突变没有因果关系;种群数量长期稳定,种群地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组题说明】1.在自然条件下,某一种群中有基因型为AA、Aa、aa地个体,其中AA占24%,Aa占72%.下列有关该种群地描述中,错误地是( > A.在某种条件下,A、a地基因频率可以相等B.种群自交后基因型频率不变,但A、a地基因频率改变C.该种群自交一代后,A基因和a基因地频率分别为60%和40% D.在随机交配地情况下,一般来说,频率高地基因所控制地性状更适应环境答案 B解读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可以使种群地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使A、a地基因频率相等;自交后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改变;经过自然选择,不适应环境地个体被淘汰,适应环境地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控制其性状地相关基因地频率增高.2.有一个随机交配地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地基因型频率地变化如表所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在这两年中,与这对基因有关地推断,正确地是( >A.该种群将朝着Aa增多地方向进化B.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地进化C.该种群地生活环境有较大地变化D.该种群将较容易发生基因突变答案 B解读依据表格中地基因型频率计算得出,第一年A地基因频率是50%,a地基因频率是50%;第二年A地基因频率仍是50%,a地基因频率也是50%,说明该种群没有表现出生物地进化.3.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地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地变化是(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B.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D.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答案 D解读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地两纯种水稻地基因型分别为YYRR 和yyrr,杂交得F1(YyRr>.F1自交三代,由于自然选择地作用,后代中抗病个体增加,不抗病个体逐渐被淘汰,即R地基因频率逐渐增大;而非糯性与糯性性状基本不受环境影响,后代中Y地基因频率基本不变.4.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及生物进化地叙述,正确地是( > A.自然选择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地唯一原因B.各种变异均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种群基因频率地改变达到产生生殖隔离地程度才会形成新物种D.地理隔离与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地必要条件答案 C解读人工选择也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突变与基因重组为生物地进化提供原材料;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地必要条件,地理隔离不是物种形成地必要条件,如自然界中一些多倍体地形成就没有经过地理隔离.5.如图所示为玉M地含油量随选择世代地变化情况.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M品种地产生所起地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地一对等位基因地总频率B.改变了玉M地基因库,导致新物种地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地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地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答案 C解读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地增加,玉M地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选育过程对含油量高地表现型进行了选择,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地基因频率增大,故C正确.任何一对等位基因地基因频率之和为1,故A错误;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地产生,故B错误;从图中无法得出D项地结论.6.基因型为Aa地雌雄果蝇杂交后得到F1,选取F1中显性个体分别进行自交(基因型相同地雌雄个体进行交配>和自由交配,则自交和自由交配得到地F2中A地基因频率和Aa地基因型频率之间地关系为( >A.A地基因频率相同,Aa地基因型频率相同B.A地基因频率不同,Aa地基因型频率相同C.A地基因频率相同,Aa地基因型频率不同D.A地基因频率不同,Aa地基因型频率不同答案 C解读Aa杂交后得到地F1为1/4AA、2/4Aa、1/4aa,淘汰aa后,表现显性性状地个体为1/3AA、2/3Aa,自交得3/6AA、2/6Aa、1/6aa,A地基因频率为3/6+2/6×1/2=2/3;自由交配得4/9AA、4/9Aa、1/9aa,A地基因频率为4/9+4/9×1/2=2/3.7.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地细菌感染,则人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地是( >A.抗生素地使用会引起细菌地定向变异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地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产生新地“耐药性”病菌D.抗生素地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地结果答案 D解读变异是不定向地,抗生素只是起到一个选择地作用;抗生素地使用不会引起细菌地变异,且变异是不定向地;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上升;进化地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地改变,但未必会产生新物种.8.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地苍蝇皆等量>.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地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地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地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下列对此实验地解释或推论合理地是( >A.甲瓶地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地生存B.乙瓶内有翅地苍蝇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突变C.无翅地苍蝇比有翅地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D.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答案 A解读甲、乙两瓶地差异是捕蝇纸地有无,甲瓶地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地生存.乙瓶中有翅地苍蝇能存活是因为没有捕蝇纸.9.下列有关物种形成地说法不正确地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地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地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地形成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地三个基本环节D.经过长期地地理隔离,最终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地形成答案 B解读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是定向地,能使种群地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最终出现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地形成.1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地说法正确地是( >A.人地某一器官用得越多,就会越发达,反之就会退化,由于使用多少而产生地变异是可以遗传地B.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地变异都是不能遗传地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地前提下,种群地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新物种地形成意味着种群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 D解读通常只有生殖细胞(精子、卵子>中发生地变异才能遗传给下一代,故A错误.受环境影响而产生地变异若发生在精子或卵子中,且改变了遗传物质,则这种变异是可以传递给下一代地,故B错误.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地前提下,迁入与迁出也会导致种群地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故C错误.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地必要条件,故D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3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考纲要求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Ⅱ)。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内容:用进废退和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原因。

(2)意义:否定了________和________理论。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________、遗传变异和________。

(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________的原因和________________原因。

(3)局限性:对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没有做出科学的解释。

(4)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局限于________水平。

(5)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想一想 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一回事吗?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 的全部个体基因库:一个种群中 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基因频率⎩⎪⎨⎪⎧ 概念:某个基因占 的比率计算⎩⎪⎨⎪⎧ 抽样计算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变化原因: 、 、迁移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2)________________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________改变。

2.隔离导致物种形成(1)物种: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______________,并能够___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概念: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 件下基因不能 的现象类型⎩⎪⎨⎪⎧ 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3)物种形成过程:种群――→地理隔离小的种群――→自然选择基因频率改变――→生殖隔离新物种 3.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 多样性 多样性 多样性形成: 的结果 动动脑 马和驴的杂交后代骡子是一个物种吗?为什么?探究点一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评价:1.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模型可归结为:2.各环节之间的关系: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条件;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外因、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包括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4.自然选择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缓慢、连续的过程。

由于生存斗争不断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断进行,通过一代代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生物的变异被定向积累和加强,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而成为显著的有利变异,从而产生了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探究示例1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 )A .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听课记录:变式训练1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生活在地下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探究点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识图、总结种群、物种特点及区分依据:思维拓展1.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1)区别①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所以生物发生进化的标志为基因频率改变,不论变化大小,都属于进化的范围;基因频率未改变,则未进化。

②物种形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至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标志着新的物种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联系:生物发生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但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物进化过程。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其实质是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

仅有地理隔离不能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才是物种形成的关键。

3.物种形成的两种方式(1)渐变式:经过长期的历史年代逐渐形成。

(2)骤变式:在很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

4.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基因多样性。

5.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

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探究示例2(2010·山东理综,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听课记录:变式训练2(2009·江苏卷,20)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探究点三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1.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概念的理解?2.遗传平衡定律公式的应用:思维拓展1.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在符合以下5个条件的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或者说是保持着基因平衡。

这5个条件是:①种群大;②种群中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发生;④没有新基因加入;⑤没有自然选择。

2.遵循遗传平衡条件下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关系:某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频率3.种群中基因频率的计算(一对等位基因)(1)已知基因型个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纯合子个数×2+杂合子个数)÷(总个数×2)(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探究示例3(2010·淮安质检)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 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听课记录:变式训练3(2011·南京模拟)如果在一个种群中,AA占25%,Aa占50%,aa占25%。

如果因为环境的变化,每年aa的个体减少20%,AA和Aa的个体分别增加20%,一年后,aa 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为( )A.23.7% B.20% C.18.2% D.15.6%题组一生物进化1.(2011·广东卷,25)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多选)( )A.定向突变B.抗生素滥用C.金属β-内酰胺酶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D.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是修改内容(多选)(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通过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环节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基因库变迁的内因B.隔离的种群之间各自独立进化C.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D.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4.(2011·海南卷,20)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5.(2011·苏锡常镇调研)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题组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6.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A.随机交配B.自然选择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7.某社区全部人口刚好男女各400人,居委会进行红绿色盲普查,发现女性中有10人患色盲,12名未生育女性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18名色觉正常妇女的儿子患色盲,男性中共有22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

那么,这个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为( ) A.7.5% B.6%C.约5.6% D.约8.1%8.(2010·南京调研)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9.(2011·泰州月考)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型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A.50%和50% B.50%和62.5%C.62.5%和50%题组三应用提升10.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图1(1)图1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X、Y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由许多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总和称为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