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的大鼠脊髓半离断损伤模型

合集下载

大鼠脊髓半离断模型制备新方法

大鼠脊髓半离断模型制备新方法

大鼠脊髓半离断模型制备新方法武庚;赵富生;潘秀丽【期刊名称】《牡丹江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8(029)002【摘要】目的:采用一种自行设计的新方法,制作脊髓半离断动物模型,观察术后大鼠的运动功能和病理变化.方法:取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为A组10只,40 只为手术组(其中20只,暴露T8-12,用11号手术尖刀片,做T10半离断制成 hSCI模型为B组;另20只,暴露T8-12,用自制弯针,划断脊髓,制成 hSCI 模型为c组).术后不同时间观察脊髓组织学变化,记录脊髓神经功能综合评分(CBS).结果:术后CBS评分两个比较q检验发现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有显著意义(P<0.01),但B组与C组CB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假手术组术后大鼠1周能里站立行走,脊髓结构正常;而手术组术后7周患侧后肢拖着行走,脊髓结构半离断.结论:用弯针划断和11号刀片离断制成hSCI模型具有相同的效果,而弯针划断制备的模型感染少,安全简便易行.【总页数】3页(P5-7)【作者】武庚;赵富生;潘秀丽【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8【相关文献】1.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的制备 [J], 曹中伟;刘树辉;马云胜;郑德宇;秦书俭2.电针治疗对大鼠脊髓半离断损伤的影响 [J], 宋彬彬;郝鑫3.自制弯针制备大鼠脊髓半离断模型 [J], 董琦;张春军;董凯4.大鼠两种脊髓半切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良及比较 [J], 赵富生;张晓莉;武庚;陈斌;李月珍;金秀东;张际绯5.一种新的大鼠脊髓半离断损伤模型 [J], 齐超;李夏青;张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脊髓横断及半横断模型的制备

大鼠脊髓横断及半横断模型的制备

大鼠脊髓横断及半横断模型的复制动物脊髓损伤模型既可用来研究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又可用来筛选有助于脊髓损伤恢复的治疗措施。

损伤模型包括以下几类:①机械损伤;②电损伤;③激光损伤;④缺血性脊髓损伤以及化学损伤。

复制机械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关键点,是如何使脊髓损伤客观化、定量化,并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脊髓横断或半横断模型最常见,方法较为简便。

1、实验准备(1)动物:SD大鼠,体重180~220g。

(2)器械:大鼠固定木板1块医用酒精棉球若干5ml一次性注射器1支弯头手术剪1把(14#,备皮用)双面保险刀片1片尖端圆钝的细钢丝钩形探针1根(可用回形针自己制作,尖端尽量磨圆)手术显微镜1架(条件允许时)直尺1把缝线及缝针(3)试剂:3%戊巴比妥钠(30mg/kg),冰冻生理盐水,温热生理盐水2、实验步骤(1)观察大鼠在脊髓损伤前的行走行为,并用针刺其后肢脚趾,观察反应情况。

(2)选择体重180~220g的雌性大白鼠,经腹腔注射3%异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后,腹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除胸腰断背部毛发,于T5~T13中线切开皮肤,钝性分离浅筋膜,剪开棘突两侧筋膜及肌肉,于T8~T9进行椎板切除术。

暴露脊髓,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伤口。

(3)脊髓横断:将双面保险刀片打磨成适当的形状,尖端呈锐角,便于切断脊髓。

将一尖端圆钝的细钢丝钩形探针,沿硬脊膜外由椎管的一侧导致另一侧,轻轻提起脊髓,运用刀片往返运动(如锯木头般)切断脊髓。

此时,如脊髓完全横断,则探针可由脊髓断端取出。

用冰冻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止血。

(4)脊髓半横断:将打磨好的尖端锐利的保险刀片沿脊髓中线(尽量避开脊髓中央动脉)垂直插入至椎管底,并向椎管一侧划开脊髓,重复一次,保证一侧脊髓完全横断。

用冰冻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5)手术效果观察: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和脊髓断端损伤程度。

断端回缩,测量断端间隙,检查脊髓横断或半横断是否完全。

(1)脊髓损伤手术完成后,用细缝线缝合深层肌肉,逐层缝合伤口。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及评价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及评价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及评价[摘要] 脊髓损伤的治疗作为临床上的一大难题,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该项疾病的研究至关重要。

脊髓损伤的修复与再生成为研究重点,只有建立标准的、可重复性高的动物模型才能进行治疗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本文旨在介绍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并对常用方法进行评价。

[关键词] 脊髓损伤模型建立引言脊髓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多发且致残率较高疾病,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1]。

脊髓作为人体低级反射中枢,其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

为此许多学者投入到了关于脊髓损伤的研究中,研究发现中枢神经损伤后仍具备一定的再生能力。

为了找寻更好的治疗方法,标准的、可重复性高的动物模型建立尤为重要。

近年来在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面已有很大进展,在此回顾常用的脊髓损伤模型建立方法并进行相应评价。

Allen’s造模法早在1911年,Allen应用重物下落敲击的方法制备出脊髓损伤动物模型[2]。

实验过程中,可分别通过对重物重量、重物下落高度及损伤截断的调整而制作出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损伤模型,由于该种方法具有最大限度的模拟现实损伤情况,不破坏硬脊膜以防止外源性物质进入脊髓内部形成干扰,避免手术过程中脊髓外露和脑脊液渗出等诸多优点[3],一直被沿用至今,但因该方法对于损伤程度、损伤位置等具有不定性,脊髓模型的严格标准性无法达到而存在着相应的不足。

随着研究的推进,相继出现了一些Allen’s造模法的改良方法。

1 将打击头置于硬膜上,打击头与重物连接,并用重锤线调节引导玻管后进行敲击[4]。

敲击过程中,由于引导玻管及重锤线的调节大大增加了中午落下时位置的准确度。

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

首先打击头提前置于硬膜上,会造成脊髓实验预想之外的充血损伤;再者,打击头与重物相连接,之间的连接线会影响重物落于打击头的位置,从而出现偏差,易造成不同角度偏瘫;除此之外,此装置在敲击完成时不易做到迅速挪走重物,从而造成脊髓的进一步压迫性损伤。

脊髓损伤模型制作及方法

脊髓损伤模型制作及方法

脊髓损伤模型制作及方法1.化学损伤模型化学损伤模型是通过定位注射或者鞘内给药的方法损伤脊髓组织细胞。

其损伤的病理变化以神经元溃变为主,完整性不受破坏,类似于脊髓灰质炎的病变,适用于神经细胞移植的研究。

例如,通过微纤维植入谷氨酸、天冬氨酸、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或红藻氨酸盐,可建立兴奋性毒性脊髓损伤模型,引起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死亡及诱发电位传导阻滞。

而于鞘内注射红藻氨酸盐也可引起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死亡。

在脊髓背侧局部使用红藻氨酸盐或NMDA导致兴奋性中毒,而显微注射到灰质,可以导致脊髓灰质变性。

注射磷脂酶A2到大鼠胸部脊髓腹外侧白质可产生出血,炎细胞浸润,脱髓鞘及灰质、白质的病变和运动神经传导障碍。

2.光化学损伤模型光化学损伤模型,一般采用光增敏剂二碘曙红(孟加拉玫红)或四碘荧光素二钠(藻红B)进行静脉注射,然后分别以氩离子灯或氙弧灯产生的514.5nm激光或560nm绿光照射拟损伤的脊髓部位,光与光增敏剂发生反应,使局部自由基大量堆积,损伤脊髓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引发血栓,导致缺血性的损伤和水肿。

该法能保持硬脊膜的完整性,甚至不必切开皮肤。

激光足以穿透脊背表面,但应注意防止光的热效能对脊髓的直接灼伤。

3.脊髓震荡型损伤模型脊髓震荡型损伤模型采用闭合性液压装置损伤脊髓,其原理是通过向密闭的腔隙内快速注入定量的生理盐水,造成组织变形和移位,使组织损伤。

该装置在致伤的关键步骤上均定量化、客观化,操作简单、方便,不受人为因素干扰。

液体冲击硬膜后,在密闭的椎管内产生压力传导,接近人体闭合性脊髓损伤。

该模型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好,致伤能量可以客观、定量测定,损伤情况可以分级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颅脑损伤的研究。

但是,由于液体流变学特点不仅取决于液体本身,同时还受接触物体的影响,因此很难对该装置进行生物力学分析。

制造动物模型的目的是模拟人类脊髓损伤并将动物模型上的重大发现用于临床。

上述的动物模型都有其优缺点,完全理想化的模型是不存在的,各种损伤模型仅能反映临床上该类型脊髓损伤。

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神经功能评价

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神经功能评价

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神经功能评价黄鹏;余瑛;王永堂;鲁秀敏;曾琳;伍亚民【期刊名称】《实用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27)006【摘要】Objective To set up and identify a practical and reliable animal model of spinal cord injury. Methods Sprague 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normal control groups, sham operation and T10 hemisected spinal cord injury groups. The function of hind limb was observed with Basso Beatlie Bresnahan (BBB) score and footprint assay at different times and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SEP), record N1 and P1 delays. 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erence of potential period and voltage of SEP-N1 and MEP-P1 between hemisected spinal cord injury groups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s, or sham operation groups (P < 0.01 ), as well as BBB score (P < 0.01 ) and footprint assay (P < 0.01 ). Conclusion Successful establishment hemisec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ury in rats, aud lay a good foundation of nedical treatment and the nechanism of SCI clinical application.%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的脊髓半横切损伤动物模型,并对其神经功能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组和T10段脊髓半切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及足迹法检测其脊髓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其运动诱发电位(MEP) 和体感诱发电位(SEP),记录N1及P1波潜伏期.结果:损伤组BBB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及假手术组(P <0.01),且足迹法检测结果也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1).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表明,SEP和MEP潜伏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成功制备了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动物模型,为研究脊髓损伤相关机制及药物治疗奠定了基础.【总页数】3页(P954-956)【作者】黄鹏;余瑛;王永堂;鲁秀敏;曾琳;伍亚民【作者单位】400050,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400050,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400042,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50,重庆理工大学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400042,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及神经功能评价 [J], 徐帆;陈建敏;张晓2.大鼠牵张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J], 刘雷;裴福兴;杨效宁;李起鸿3.改良钳夹型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神经功能评价 [J], 秦慧慧;崔银洁;张安仁;王文春;葛杜鹃;庞日朝;李蓓;袁青;柯晓华;刘素贞;刘建成4.大鼠T7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饲养护理 [J], 林斌珍;刘文革5.改良脊髓半横断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J], 孙德日;胡慧媛;朱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方法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方法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构建脊髓损伤 ( spinal cord injury,SCI) 是一种致残率高、后果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性损伤,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是开展脊髓损伤相关研究的首要问题。

国内外已经建立了脊髓挫伤、压迫损伤、横断损伤、缺血损伤、牵张损伤和化学损伤等多种脊髓损伤动物模型。

目前常采用小型动物(大鼠、小鼠),这是由于其大多遗传背景明确,体内微生物可控制,其性状显著稳定,质量和规格也可任意选择,并且价格低廉,易于获得,便于管理。

Allen 于 1911 年采用重物坠落撞击动物脊髓背侧,复制出脊髓损伤模型,开创了脊髓损伤的标准化实验研究。

此后很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改进。

皮质撞击装置、空气撞击装置等能精确控制撞击力度,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但是费用很好,限制了推广应用范围。

采用重物自由下落打击在放置于大鼠脊髓表面的垫片上, 从而造出损伤模型。

模型的特点是:①模拟人类脊髓受损的过程, 临床相似度高。

②可以人为调整致伤的部位和范围。

③硬膜具有完整性, 保证无外源性成分侵入, 防止脑脊液外漏。

麻醉后,将大鼠背部至腰部的毛剔除干净。

将大鼠俯卧固定在手术板上。

用手从大鼠的肋骨向脊柱摸动,确定第十三胸椎(与第十三肋骨连接)的位置。

再沿脊柱棘突向前,确定第十胸椎的位置。

用碘伏消毒液对背部进行消毒。

以第十胸椎为中点,纵向切一道2-3cm的切口,切开皮肤,即可看到脊椎。

再次确定第十胸椎,用剪刀沿棘突将左右两侧的肌肉与棘突分离,直到看到椎板为止。

用缝针穿过分别左右两侧肌肉往两侧牵拉,暴露棘突和椎板。

用剪刀剪去棘突与棘突之间的肌肉,将第十棘突从第九和第十一棘突间游离出来。

可以明显看到脊柱的连接处,从连接处的小口将剪刀轻轻伸入,先向大鼠右侧方向,沿椎板向内深入,剪断椎板,相同操作剪断左侧椎板。

若是能顺利剪断椎板,则用镊子提住棘突稍一用力即可将棘突处的椎骨完整取下,暴露脊髓。

该过程是操作中最麻烦也最重要的过程,伸入剪刀时,千万不能伤到脊髓。

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运动功能评估

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运动功能评估

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运动功能评估发表时间:2016-11-30T15:35:56.2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2期作者:孙丹华徐纪伟陈旭东[导读] 制作一种简易、稳定的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测试动物的运动功能,为临床研究提供适宜的模型。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漯河 462002)【摘要】目的:制作一种简易、稳定的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通过行为学测试动物的运动功能,为临床研究提供适宜的模型。

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取SD大鼠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半切损伤组,于手术后第1、7、14、21、28d这五个时间点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和斜板试验标准进行大鼠肢体功能检测,同时采用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结构变化。

结果:通过尼氏染色发现脊髓内部的灰质和白质已经出现变性坏死。

术后半切损伤组的BBB运动功能评分及斜板试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该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并且术后各项功能稳定、可靠,可以广泛应用于脊髓损伤相关机制研究及药物治疗。

【关键词】脊髓;半切;损伤;模型;大鼠【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220-02脊髓损伤会导致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目前脊髓损伤在临床尚无有效方法解决,为了推动脊髓损伤的医学研究及临床治疗,需要建立一种临床相似、稳定及简便容易操作的动物模型[1]。

这里我们制作一种简易、稳定、可靠的脊髓半切损伤模型,术后开展行为学测试,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取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75只,体质量200~250g,恒冷箱冰冻切片机、DM2500显微镜。

1.2 方法1.2.1动物分组按每组2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半切损伤组。

1.2.2实验模型乌拉坦(10mg/kg)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将其呈俯卧位固定在手术台上,在第九胸椎附近去毛消毒,并纵向切开约3cm 的背部皮肤,重点剥离第九、十胸椎右侧椎板及横突的组织肌肉,固定周围的组织肌肉,从第九胸椎右侧椎间隙进入,剪断黄韧带,采用外科持针器咬除棘突椎板至右侧关节突,冲洗伤口及压迫止血,露出脊髓后正中沟,于后正中沟位置垂直插入15号手术刀片,刀尖向一侧横切脊髓,达到中央导水管,一侧下肢出现痉挛抽搐,然后瘫痪,缝合创口,再肌注1万单位青霉素预防感染,连续治疗3d;在假手术组只去除右侧椎板,而不损伤脊髓组织;在对照组只麻醉大鼠,而不开展手术。

GM1对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GM1对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作用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GM1对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作用的研究的开
题报告
I. 研究背景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常常导致永久性的身体残疾。

虽然临床上已经发展出一些治疗手段,但是对于严重的脊髓损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寻找新的治疗手段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话题。

神经鞘糖脂GM1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已被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GM1能够促进神经元生长,增强神经元细胞的代谢活力,有助于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

因此,GM1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脊髓损伤的治疗药物。

本研究将探究GM1对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作用,并为后续研究提
供理论基础。

II. 研究目的
探究GM1在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修复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探究GM1在脊髓损伤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治疗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III. 研究方法
1. 动物试验
选用5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组给予GM1。

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通过T10-T11椎体进行,术后给予相应处理。

每组10只大鼠,治疗7天,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2. 神经功能评估
选用脊髓电生理学、步态分析、行为学评估等方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3. 免疫组化检测
使用免疫组化检测法检测大鼠脊髓中各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分布情况。

同时,还将检测GM1对大鼠脊髓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IV.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寻找新的脊髓损伤治疗方法、探究GM1在神经系统中治疗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也为大规模临床应用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 Co n c l u s i o n: T h e s p i n a l i n j u r e mo d e l ma d e b y s e l f - ma d e mo d i f i e d n e e d l e i n s e r t i o n i n t o S D r a t s l u mb a r s p i n a l
验基 础 。
【 关 键词 】 S D大 鼠; 脊髓 损伤 ; 脊髓 半 离断术
Ne w Mo d e l f o r L a t e r a l L u mb a r S p i n a l C o r d I n j u r y i n R a t s / QI C h a o 。L I X l a - q l n g .Z HA N G Ho n g 。 “
基础研 究 J i c h u y a n j i u 《 中 国 医 学 创 新》 第1 2 卷 第7 期( 总 第3 2 5 期) 2 0 1 5 年3 月

种新 的大 鼠脊髓半离 断损伤模 型水
【 摘要 】 目的:探讨一种对机体影响较小、复制性 良好的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为后期药物及干细胞干预脊
mo d i f i e d s e l f - ma d e n e e d l e w a s u s e d t o i n s e r t i n t o l u mb a r s p i n a l c o r d o f S D r a t s w i t h o u t o p e n i n g t h e c a v u m me d u l l a r e ,t h e
Me d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o f Ch i n a .2 0 1 5. 1 2( 0 7) : 0 1 4 — 0 1 7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a l a t e r a l s p i n a l c o r d i n j u r y m o d e l w i t h l e s s t r a u m a a n d b e t t e r r e p l i c a t i o n .
l a t e r a l s p i n a l c o r d i n j u r y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 T h e g r a s p i n g a b i l i t y( mo v e me n t f u n c t i o n) a n d s e n s o y r f u n c t i o n b y t e mp r a t u r e o f
w a s s u c c e s s i f d l y . Re s u l t :I t s h o w e d t h a t l a t e r a l s p i n a l c o r d i n j u y r mo d e l o f r a t s a p p e a r e d o b v i o u s l a t e r a l p a r a l y s i s。b u t
wi t h o u t i n c o n t i n e n c e o f u r i n e a n d d e f e c a t i o n . Al s o n o n e o f t h e m h a d i n f e e t i o n l o c a l l y o r s y s t e mi c a l l y . T h e mo d e 1 wa s
T h e m o d e l w o u l d b e u s e i f d l 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 v a r i o u s n e w m e d i c i n e s o r s t e m c e l l c o r d i n j u r y . Me t h o d : A
齐超① 李夏青① 张宏①
髓损伤后修复提供条件。方法:采用改 良注射针头连接注射器作为损伤工具 ,在不打开脊髓腔的前提下沿脊椎
棘突左侧垂直插人脊髓,造成大鼠腰髓一侧离断性损伤。除观察动物的一半行为学改变外 ,并对脊髓损伤后对
大 鼠 的感 觉功 能 ( 热 痛反 应 ) 、运 动 功能 ( 抓 力 测试 )变化 进 行定 时 观测 ,以确定 模 型 复制 成 功。 结果 :大 鼠
h i n d — l i m b s w e r e m e a s u r e d a n d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c o n t r a l a t e r a l s i d e a t d i f f e r e n t t i m e p o i n t s a f t e r i n j u y r f o r i n s u r e t h e m o d e l
麻醉苏醒后即刻Ⅲ现一侧后肢瘫痪 、拖地行走 ,但无排尿及排便失禁,动物一般状态良好 ,后期未见合并感染 . 表明动物模型复制成功。结论 :用 自制 的注射器针头造成的脊髓损伤模型操作简便 、损伤较小 、重复好 。并且 因与其折射相连 ,可在造模同时局部给予药物或试剂进行干预,为探索脊髓损伤再生困难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