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思品七上《正确认识自己》word学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政治上册 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政治上册 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第一站角色与责任。

本课内容主要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现象以及认知能力而设计的。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客观地认识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自我形象。

能力目标: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知道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途径。

【学情分析】七年级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提升品德修养,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负责任的公民。

而正确认识自己的不同角色和责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交往”。

【重点难点】掌握认识自己的技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

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习过程】一、你了解自己吗?引导学生阅读第30-31页刘晓的例子,并分组讨论后面的两个问题。

提问:你了解你自己吗?我想请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归纳出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

这些归纳到底全不全面呢?我们要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呢?教师找几名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了解一些学生对自我的错误或不当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

在这一环节中,先不要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提出任何指导意见,留下悬念,让同学对学习接下来的课程更有兴趣。

提问: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呢?教师给学生讲述小孩抓糖的故事:一个小孩跟他爸爸去邻居家玩,邻居很喜欢这个小家伙,就拿出糖罐说:“来,抓一把。

”小孩两眼看着糖罐,手却一动不动,邻居催促了几次,小孩就是不伸手。

最后,邻居只好自己动手,抓了一大把糖果塞到小孩的衣袋里。

在回家的路上,小孩的爸爸问他:“平时你最爱吃糖果了,今天为什么自己不伸手?”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怎样回答?是因为害羞吗?不是。

故事中的小孩是这样告诉他爸爸的:“我的手小,抓一把抓得太少。

他的手大得多,还是让他抓好一些。

”提问:这个小孩的聪明之处在哪里?(知道自己的短处并巧妙地避开,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好处。

七上道德与法治-3.1 认识自己 学案

七上道德与法治-3.1 认识自己 学案

第三课发现自己3.1 认识自己一、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认识自我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形成正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初步学会认识自我的方法,能正确认识自我。

3.了解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及正确认识自我的途径。

二、自主预习1.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1)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认识到自己的禀赋和独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

(2)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自己离不开他人和社会,从而更好地理解、宽容和善待他人,与他人积极互动。

2.认识自己包含的内容(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认识自己)(1)生理:从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如自己的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2)心理:从个性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如性格、气质等(3)社会:从在群体中的关系来认识自己,如自己在家庭或班级中的角色等3.认识自己的途径(1)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认识自己。

(2)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有助于我们形成对自己客观、完整、清晰的认识。

三、合作探究“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

”(1)请你谈谈这句话中蕴含着什么道理?(2)你将通过哪些科学方法来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四、随堂演练1.儿子:“爸爸,你说我长大后能有出息吗?”爸爸:“为什么这么问?”儿子:“因为我在学校学习不算好啊……”爸爸的回答最恰当的是()A.“你需要学会自立” B.“你需要正确认识自己”C.“你需要学会发泄情绪” D.“你需要拒绝不良诱惑”2.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曾指出,你要认识你自己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更为重要,更为深刻。

这是因为正确认识自己()①能够使我们有足够去面对困难的力量②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③能彻底解答“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④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善待他人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下列对自己的认识属于社会方面的有()A.我是七年级(3)班对班级工作充满激情的班长B.我是一个喜欢体育活动,特别是足球活动的人C.我是一个身体健康的小伙子D.我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4.在自我推荐优秀学生班会活动中,学习成绩优秀、乐于助人的小英,谈到自己还有不少缺点,比如性格不够开朗,遇事容易急躁。

初中初一政治上册《正确认识自己》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政治上册《正确认识自己》教案、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克服自我认知的偏差,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
2.如何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自我反思的能力。
3.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动的故事、案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1.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容易受到外界评价的影响,对自己的认识不够全面、准确。
2.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优缺点认识不足,缺乏自信心,影响了个人的学习和生活。
3.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与他们缺乏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他人有关。
4.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待提高,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开展自我观察、自我反思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经验,促进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4.实践体验: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自我认知的过程,提高自我认知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信自强的品质,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
2.自我认知的方法:介绍自我观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自我认知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全面认识自己:引导学生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角度来认识自己,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初中初一政治上册《正确认识自己》教案、教学设计

正确认识自己教案

正确认识自己教案

正确认识自己1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并且愿意积极的探索自己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2.在活动中探索和进一步了解自己3.在活动中了解别人对自己的评价4.学习并掌握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并且对自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较为全面且客观的评价。

2学情分析初中生尚处于成长阶段,在成长中外貌、能力、学识和行为习惯都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一些性格、人格是相对稳定。

初中生通过对自己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的全面认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扬长避短,顺应自己特点,发展的更顺利。

正确的认识自己包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自己的优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和培养兴趣,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帮助学生进步和成长。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和了解自己。

教学难点:如何能够给自己一个全面且客观地评价。

4教学方法1.故事法2.活动法(自主探究)3.讨论与合作学习4.讲授法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小故事助我成长故事:曾经有三个小男孩,它们都非常喜爱画画。

尽管他们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会画出什么,但是他们很喜欢在白纸上涂出各种各样的色彩,别人根本看不懂的“杰作”,他们却自得其乐。

有一天,三位母亲都发现了儿子的这种爱好。

于是第一位母亲给孩子准备了一面墙,不管儿子画出什么,都贴在墙上,每当家里来了客人时,客人们都会对这些画儿啧啧称赞,因此,第一个男孩收获了许多赞扬。

第二位母亲则给儿子准备了一个纸篓,告诉儿子,所有完成的画都扔在纸篓里,以免破坏房间整洁,因此,第二个小男孩面前永远只有一幅幅未完成的作品。

第三位母亲则给儿子请了一名老师,来指点儿子画画,因此,第三个男孩就在老师的褒贬声中继续作画。

六年后,第一个小男孩成功地举办了一个画展,第二个小男孩早已放弃了作画,第三个小男孩虽然也在继续作画,但仍默默无闻。

又过了十年,一名新兴画家横空出世,震惊了画坛,他就是第三个小男孩,而第一个小男孩却早已被人遗忘,因为在这个小男孩身上,人们没有看到他与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相适应的艺术增进,人们因为对其逐渐失去兴趣而不再去关注他了。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3课第2站认识自己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3课第2站认识自己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思品(上)学案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第二站认识自己第一课时班级某某教师寄语: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

人贵有自知之明。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1.明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2.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通过看书和交流活动,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的意义和方法;引用典型事例,明确认识自己的途径。

典例精析: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

可以明得失”这告诉我们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就要()A通过集体认识自己B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C经常自我反省认识自己D他能够过他人了解自己解析:本题开衩的事认识自己的途径。

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多种多样,ABCD四项都是认识自我的途径。

但要注意分析题干的要求。

“以人为镜”告诉我们的就是要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所以这道题应选D项。

答案:D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很棒的!)知识网络:1.一个人能否(),对学习和生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认识自己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

3.“当局者迷,()”,他人就是一面镜子,通过()的眼睛,我们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

4.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和(),在于他人惊醒比较时,既不应(),也不应(),我们应该()、(),共同进步。

5、(),是认识自己的重要途径。

6、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正确认识自己的途径有()、()、()、()。

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参与)1.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2.李彤在校100米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认识到自己的短跑优势;肖何在竞选班长落选时认识到自己处理问题的经验不足。

这反映了认识自己的那一种途径?谈谈对你自己影响较大的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在体验成功或失败时,你是如何认识自己的?成功时有没有特自信?失败时有没有特自卑?(前面三个问题不需要写出答案)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这些成功和失败?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反映了认识自己的那一条途径?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4.课本中《孔雀和朱娜》的故事告诉我们应如何认识自己?谈谈你的认识。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你自己》这一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并懂得如何改进自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自我认知的意义、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以及如何克服自卑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往往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着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与同学相处等问题。

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自我认识的重要性,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培养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懂得如何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

3.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情绪,树立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2.难点: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情绪,树立自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感悟,共同成长。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我认知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讨论话题。

2.设计教学课件和板书。

3.准备时间:2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趣味测试或心理小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自我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克服自卑情绪。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独特之处,并懂得如何改进自己。

4.巩固(5分钟)总结讨论成果,让学生复述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检查学生对正确评价自己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政治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政治上册3.2《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

《认识你自己》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课的教学设计为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正确认识自己》第一站角色与责任。

本课内容主要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现象以及认知能力而设计的。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客观地认识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自我形象。

能力目标:掌握认识自己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认识自己的重要性。

知道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途径。

【学情分析】七年级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提升品德修养,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负责任的公民。

而正确认识自己的不同角色和责任,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交往”。

【重点难点】掌握认识自己的技能,正确审视自己,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或骄傲。

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学习过程】一、你了解自己吗?引导学生阅读第30-31页刘晓的例子,并分组讨论后面的两个问题。

提问:你了解你自己吗?我想请一名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并归纳出自己的外貌、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等。

这些归纳到底全不全面呢?我们要如何全面、深刻地认识自己呢?教师找几名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了解一些学生对自我的错误或不当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

在这一环节中,先不要对学生做出的评价提出任何指导意见,留下悬念,让同学对学习接下来的课程更有兴趣。

提问:认识自己,对我们到底有多重要呢?教师给学生讲述小孩抓糖的故事:一个小孩跟他爸爸去邻居家玩,邻居很喜欢这个小家伙,就拿出糖罐说:“来,抓一把。

”小孩两眼看着糖罐,手却一动不动,邻居催促了几次,小孩就是不伸手。

最后,邻居只好自己动手,抓了一大把糖果塞到小孩的衣袋里。

在回家的路上,小孩的爸爸问他:“平时你最爱吃糖果了,今天为什么自己不伸手?”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怎样回答?是因为害羞吗?不是。

故事中的小孩是这样告诉他爸爸的:“我的手小,抓一把抓得太少。

他的手大得多,还是让他抓好一些。

”提问:这个小孩的聪明之处在哪里?(知道自己的短处并巧妙地避开,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好处。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课 正确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课  正确认识自我教学设计

第二课《正确认识自己》教学设计科目道德与法治年级七年级上册题目《正确认识自己》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册的第二课,在前一课对进入中学进行相关讲解后,进入第二个学生认知层面“成长中的我”进行讲解。

本课共分为“认识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两目话题。

第一目主要讲解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以及认识途径进行讲解,第二目在第一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讲解学会做更好的自己的途径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处于一个重要的身份转换期,即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身心发展都经历着重要的变化。

进入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会不断提出一些与自身相关的、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如何?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别人如何看待我?因而,认识自我是他们极感兴趣又需要恰当引导的问题。

本课从正确认识自己谈起以接纳自己、完善自己为最终的落脚点。

初中学生十分注重自我形象,往往过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本课引导学生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去面对他人的评价,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形成更积极的自我形象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接纳自己,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掌握改正缺点、激发潜能的方法。

(2)责任意识:要以积极地态度接纳自己、欣赏自己;通过不同途径认识自我,正确对待他人评价,树立理性客观的意识,能够对个人成长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3)健全人格:明确做更好的自己的具体要求,落实于具体行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关心社会事务的能力,提高公共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怎样正确认识自己(途径)?教学难点:如何做更好的自己?教学过程——主要思路设计意图(一)森林“大”比武➢思考:在这个寓言故事中,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青蛙的结局?结论:盲目攀比,不根据实际情况,没有正确认识自己与其他动物的区别,过于关注他人评价(二)书写认识自我小卡片➢说一说:参与这个活动,对自己与他人有什么意义?【笔记落实归纳】1.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意义)?P10A A.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思品(上)学案第3课正确认识自己
第一站角色与责任
主备:晓戈审阅:岳军杰备课时间:月日班级:姓名:教师寄语: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你就可以征服一切。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
1 认识到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了解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关系。

2 正确认识我们在生活中每种角色所担负的责任。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从自己的成长变化开始谈起:社会角色变化了——面对新的任务;新任务要求我们学会负责任——“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要求(自己做;“三思而后行”;)典例精析:1 你现在主要的社会角色是(),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是()。

A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是自己全面发展
B 初中学生接受并认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C 成年人承担全部法律和道德责任
解析:A项没有分清大、中、小学生,他们的社会定位和社会责任是不一样的。

B项定位准确,责任相符。

C项不符合七年级学生的社会定位。

答案:B
2 初一学生王英的爸爸是公交车司机,王英的哥哥是警察。

星期天爸爸带她和哥
哥去郊游。

在回家途中,经过一片丛林时,听见一个女人的呼救声,王英请求爸爸停车救人,哥哥说:少管闲事。

爸爸加大油门快速回家了。

第二天报纸上报道了一件抢劫杀人案,案发地就是他们途经的小树林那块。

问:如果有人告发,他们三人将受到什么处分?为什么处分各不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角色与责任关系。

认识到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所以答案为:王英不受任何处分,应给予表扬;爸爸应受到道德谴责;哥哥应受到法律的处罚。

因为他们的社会角色不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相同。

王英在案发地提出救人请求,作为未成年中学生不必承担责任。

爸爸作为普通公民,见死不救,要负道德责任;哥哥是警察,属于为履行职责的违法行为。

课前热身:(试一试,你一定很棒的!)
1 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痕迹,使我们的()和()逐渐发生
变化。

2 在不同阶段和环境里,我们担当这不同的()。

3 成长,意味着我们要学会负责任。

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负责,对自
己的()负责,对自己的()负责,对自己的()负责,还要
对自己的()负责,
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我自信,我参与)
1、判断
●我现在在初中,学习就是我的角色。

()
●我的角色只有中学生一个。

()
●我们还小,不需要承担任何法律和道德责任。

()
●我们要敢于同违法行为做斗争。

()
2、选择
1要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认识我们的()和()在逐渐发生变化
A权利义务B道德法律C生理心理D社会角色社会责任
2有位同学欣赏这样一句格言:我是我自己的,除了自我之外,我不扮演任何角色.对于这句话评价正确的是()
A这句话很有道理,体现了人的独立和自尊
B这是以“自我”为借口,否定和拒绝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
C持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人与社会和他人都无补,最终被社会淘汰
D只要搞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3小红在放学的路上,不小心碰到了一名老太太,但她没有推卸责任,快速扶起老奶奶并送她回家。

这说明小红承担的是()
A法律责任B道德责任C亲情责任D家庭责任
4近年来,有不少演艺界,体育界的明星选择了从政之路:濮存昕—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熊倪—湖南省体育局副局长,邓亚萍—北京团委副书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们有的工作出色、政绩卓著,有的却碌碌无为。

对此,以下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从政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B明星应正确地认识自己,扮演适合自己的社会角色
C明星从政后,其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发生了变化
D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基础篇.我能行
1 步入中学,我们的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也开始承担一定的()和()责任。

A 权利义务
B 道德法律
C 保护环境赡养父母
2 陈东是七年级一班的班长,他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上课别人说话不行自己说话就可以;和别人讨论问题时根本不容别人分辩,认为自己万无一失。

一学期下来,他的成绩退步了,班长的职务也被撤消了。

他失败的原因在于()
A 对工作不负责任
B 没有正确认识自己,又自傲自负心理
C 不团结同学,自私自利
3 要正确认识自己,首先要正确认识我们的()和()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A 生理心理
B 权利义务
C 社会角色社会责任
4 对“角色转换”的错误解读是()
A 中学生已经成为成年人了,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B 中学阶段意味着新的成长阶段的到来,需要承担新的责任
C 学习上,要有被老师“牵着走”变为自己“主动走”
D 公益活动中,要积极主动参与组织和奉献
5 王晓是一名初中生,他家在村头开了一家杂货店一次星期天,王晓帮父母看
店。

一个外地人到店里买了一些土特产之后就匆匆离去了。

王晓发现多收了顾客4元钱,便关上店门跑了一公里追上顾客,把多收的钱退了回去。

他的诚实得到了顾客的称赞,他自己心里也感到无比轻松。

(1)你如何评价王晓的行为?
(2)你身边有哪些不负责任的现象,请举两例。

二、合作研讨:(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完成的又好又快)
能力篇·我真行
探究题6 我们经常听家长老师说我们升入初中后就是“小大人”了。

这说明
了什么?说明了我们要面对新的人生阶段,要面对新的角色,承担新的责任了。

那么,我们究竟扮演者什么角色,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在家里,我们是()承担的责任是()。

在学校,我们是()承担的责任是()。

在商场,我们是()承担的责任是()。

在社会上,我们是()承担的责任是()。

7 学了角色与责任后,小岗说:我们七年级学生属于未成年人,在各方面都还需要依赖大人,所以我们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中学生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三、展示讲解:(抓住机会,亮出风采!)
巩固提升:你用才智和学识取得今天的收获,又将以明智和果敢接受明天的挑战。

愿你永葆一往无前精神。

四、课堂小结:
假如:
警察负法律责任(依法处罚)遇见小偷偷窃不闻不问
普通公民负道德责任(道德谴责)说明: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的社会责任是各不相同的,不承担社会责任是要受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的。

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