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再燃燃烧器喷口流动特性冷态实验研究
燃烧技术的研究方法以及喷嘴数值模拟的步骤及其功能的数值计算

燃烧技术的研究方法以及喷嘴数值模拟的步骤及其功能的数值计算1、喷嘴燃烧技术的研究方法为了研究开发出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燃烧装置和技术,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物理模拟(或称模拟试验)、工程应用和计算机数值模拟等。
1)物理模拟也就是通常采用的模型试验研究,一般包括缩型的总体模化、局部模化和分过程模化。
其中缩型模化如将大型锅炉的燃烧器和炉膛设计成小型试验件,进行冷态和热态试验,姒此结果推广到大型设备上。
如将整台航空燃气轮机置于高空舱里模拟高空状态,录测其性能,则需要庞大、复杂的没备,整个试验耗资巨大。
另外,也可采用局部模化,又可分为局部设备的模化,如单个燃烧器模化、单个喷嘴的模化;以及燃烧过程中的子过程模化,如着火过程、冷却结构物性、水流显影和冷吹风的流动特性试验等。
物理模拟总是希望以小尺寸、低工作参数(压力、流量、温度等)的模型,最经济地获取有关数据和性能。
要使模型和原型中极其复杂的湍流有反应两相流动完全相似,需要维持几个相似准则相等,实际上是难以办到的,只可保留少数假设为重要准则,使实验模型只能定性上与原型相似,甚至产生失真。
例如,水流模拟试验主要应满足雷诺相等;喷嘴模化试验应满足喷雾锥角和燃油分布与真实状态相同或相近,另外燃料相同,雾化质量相同等,往往在喷嘴结构上要进行修改,也难于真实模拟。
除了上述物理模拟弊端外,加之现代燃烧室(特别是高性能航空燃气轮机上的)加工费和试验费用十分昂贵,多方案的试验模拟耗资尤其巨大。
但是人们还在发挥它的作用,仍被采用。
2)工程应用的研究方法燃烧技术的研究更多的是现场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设计。
这种方法简易且经济,但是当改造和设计方案出现失误时,将会花费更多投入,因此必须在一定技术储备或有所借鉴条件下进行,才稳妥可靠。
3)喷嘴数值模拟电子数字计算机的出现,使得科学研究和]:程设计计算中的复杂问题有了求解的可能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数值模拟研究方法是现代数字计算机、数值分析学、汁算流体力(CFD)数值传热学(NH)、计算燃烧学(CCD)摄新发展和相互结合的结果。
喷管中气体流动基本特性实验报告

喷管中气体流动基本特性实验报告喷管中气体流动基本特性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验证并进一步对喷管中气流基本规律的理解。
牢固树立临界压力、临界流速和最大流量等喷管临界参数的概念。
2. 掌握喷管实验装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步骤,比较熟练地用热工仪表测量压力(负压)、压差及流量。
3. 测量并绘制喷管内的压力分布曲线及流量曲线,做出定性的解释。
二、实验原理喷管是一些热工设备的重要部件,这些设备的工作过程和喷管中气体的流动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实验观察气流完全膨胀时沿喷管各界面的压力变化,测定流量曲线和临界压力比,可以帮助了解喷管中气体流动现象的基本特性,并且通过观察渐缩渐扩喷管中膨胀不足和膨胀过度的现象,还可进一步了解工作条件对喷管中流动过程的影响。
气体在喷管的流动过程中,气体的状态参数P 、V ,流速C 和喷管截面积f 之间的基本关系可用下面三个方程表示:cdc f df v dvf df c dc vdp cdc M )1(02-==-+-= (4-1)式中:M 为马赫数,是表示气体流动特性的一个重要特性值。
M<1时,表明气体流速小于当地音速,M>1时,气体流速大于当地音速,气体作超音速流动。
方程指出:气体流经喷管时,压力降低,流速增大,喷管的截面积亦随之变化,而喷管的截面变化情况则取决于M值.1) 当气流流速小于音速(即M<1)时,欲使流速增大,喷管截面应该是收缩的; 2) 当气流流速大于音速(即M>1)时,喷管截面应该是扩放的;3)当流速等于音速时,喷管截面最小,此处正是气流流速由亚音速过渡到超音速,喷管由收缩形过渡到扩放形的转折点。
这点的参数称为喷管的临界参数,用脚码C 表示,如临界压力P C 、临界流速C C 等等。
1.渐缩喷管气体流经喷管的膨胀程度可以用喷管的背压P 2与进口压力P 1之比β表示。
PP12=β称为压力比。
而气体在渐缩喷管中膨胀所能达到的最低压力,是使喷管出口的气流速度达到当地音速的压力,即临界压力P C 。
某重型燃气轮机燃料喷嘴工作特性试验研究

影响。喷射出的粗大雾滴在火焰筒中能穿过燃气到
达 火焰 筒 内壁 ,引 起 壁 面 过 热 和 积 焦 ; 滴 平 均 直 液
径越大 , 点火就越困难 ; 雾滴粗 细不均匀 , 会造成燃 烧室出口温度场不均匀 : 喷雾锥角过大 , 油滴打到火
焰 筒 内壁 , 会造 成 头 部 烧蚀 , 喷雾 锥 角 过 小 , 多 而 更
摘要 : 对某重型燃 气轮机燃料 喷嘴的工作特 性进行 了试验研究。主要测定 了该燃机喷嘴组在 1 0 a 力下 . MP 压 工作时每个喷嘴 的流量特 性, 通过数码照相和计算机 图像处理测定各 喷嘴 的喷雾锥 角 , 用相位 多普勒粒子 利 分析仪( D A) P P 和激光 多普勒测速仪 ( D 测量雾化粒度 S L V) MD。分析试验结果 , 出 了一些有重要价 值 的数 得 据和结论 , 为燃机 喷嘴的研制和改进提供 了重要依据。
A src:Tee e m n lne i t no e p rt nl hrc rtsf ul ze o ay a ri a pr bta t h pr et vsg i x i a i t a o f e i a aat ii fe n lfr h v g s ub e s e- o ao c e sc o o ae t nw
ZHAIW e i—k o,ZHANG o—c e u Ba h ng,LI Ka ,MA n U i Ho g—a n
( ol eo i rfP w r n n r nier g S e yn ntue C l g f r at o e dE eg E g ei , h na gIstt e Ac a y n n i o eo at a E g er g S e yn 0 6 C ia f rn ui l ni ei ,h na g 1 3 , hn ) A c n n 1 0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中炉膛内流场的冷态模拟及实验

收稿日期:2005-01-13高增丽(1973~ ),硕士;255049 山东省淄博市。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中炉膛内流场的冷态模拟及实验高增丽(山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邢桂菊(鞍山科技大学)摘 要 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是一种新型燃烧技术,因为其成功实现了节能和低NO x 排放,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着重介绍了回流对于高温空气燃烧中的高效热回收率、温度场均匀以及低NO x 排放所起的作用,并参考一加热炉对流场进行冷态模拟,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同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
关键词 高温空气燃烧 回流 蓄热炉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fluent f ield under normal condition and experiment in burner in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technologyG ao Zengli(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terial Academy )Xing Guiju(Ans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technology is a new combust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for its accom plishment not only in energy saving but also low nitric oxide e 2mission.The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at circumfluence makes contribution to high heat recovery rate and even temperature field and low NO x emission ,and simulates flowing field by using air under normal condition.Besides ,the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o ptimize construction of regenerator and the result was compared with corres ponding experiment.K eyw ords 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 circumfluence regenerator1 前言高温空气燃烧技术源于蓄热燃烧技术,1856年法国WillamSiemens 兄弟发明了蓄热室,使炉膛内烟气和冷空气交替通过蓄热室,以获得1000~1200℃的高温,该技术1861年应用于大型的高温玻璃熔炼炉,1862年英国的British G as 公司和Hotwork 公司携手合作开发出蓄热燃烧器,此称为第一代蓄热燃烧技术。
测试燃烧器放喷流动及燃烧特性数值模拟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and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Testing Burner
程欣,杨元明,于铁峰,等.测试燃烧器放喷流动及燃烧特性数值模拟.石油机械,2020, 48 (3): 66-71.
摘要:针对气井测试大流量放喷时燃烧产生的高热辐射和噪声对人员及设备造成的危害问题, 采用RSM湍流模型、简化的甲烷-氧气2步反应组分输运模型、离散坐标法辐射传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宽频 噪声及F-W-H噪声模型对页岩气测试燃烧器大流量放喷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考察了大流 量放喷时放喷流场及噪声传播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测试燃烧器放喷为扩散燃烧方式,燃烧效率 较低,燃烧不完全易冒黑烟,同时扩散燃烧形成上浮火焰形态,火焰根部距离套筒出口较近,形 成的高温热辐射使燃烧器本体受热变形而失效;燃烧器内放喷头径向喷孔流速过高导致高射流噪 声,进而产生高燃烧噪声,严重威胁人员和设备安全;采用提高燃气和空气混合效果的预混燃烧 方式,并合理设计喷孔流速可以抑制现有燃烧器缺陷。所得结果可为大流量测试放喷燃烧器结构 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Cheng Xin1 Yang Yuanming1 Yu Tiefeng1 Huang Shengsong1 Wang Jiangyun2,3 (1. Testing Company of CNPC Great Wall Drilling Company \ 2.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at Karamay^ 3.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Process Fluid Filtration and Separ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To address the hazards caused by high thermal radiation and noise generated by high-volume gas combustion to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during gas well testing, a RSM turbulence model, a simplified methane and oxygen 2-step component transport model, and a discrete coordinate method for radiant heat transfer model, wide band noise and F-W-H noise model are used to numerically simulate the large-flow discharge combustion process of the shale gas testing burner. The discharge flow field and noise propagation law during large-flow discharge are investigat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sting burner is diffused combustion, which has low combustion ef ficiency and incomplete combustion that is easy to emit black smoke・ The diffused combustion forms a floating flame shape. The flame root is closer to the outlet of the sleeve. The burner body is prone to failure due to thermal deformation caused by high temperature thermal radiation. The excessively high radial velocity of the radial nozzle of the nozzles in the burner results in high jet noise, which in turn generates high combustion noise that seriously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personnel and equipment・ A premixed combustion method that improves the gas and air mixing effect and reasonable design of the nozzle flow rate can suppress the current burner defects. The study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large-flow testing burner・ Keywords: testing burner; numerical simulation; broadband noise; flow field analysis; combustion charac teristics ;discharge noise
前后墙对冲LNASB旋流燃烧器冷态特性试验研究

第 5期
孙 浩, 等: 前后墙对冲 LNASB 旋流燃烧器冷态特性试验研究
7
1) 当其他条件相同时, 二次风挡板关, 二次 风速明显降低, 工况 2与 8 相比, 二次 风速由约 17. 525 m / s降到约 12. 25 m / s左右。说明二次风 挡板全关对二次风速影响是很大的, 风速大约要 降低 1 /3。
0. 4 0. 5 0. 4 3. 1 1. 1 15. 5 19. 1 16. 3 21. 7 18. 2 13. 1 11. 5 9. 6 7. 5 10. 4 5. 6 /1. 1 11. 7 /4. 3 4. 4 /2 17. 7 /4. 1 9. 8 /2. 9
最内
13. 6 11. 2 10. 7 13. 5 12. 3 33. 7 33. 4 33. 1 30. 5 32. 7 3. 4
回流区的大小, 从工况 1、2可看出: 工况 1是中心 风挡板开, 燃烧器喷口中心区域有一个很明显的 回流区, 沿燃烧器轴向中心线长度约 1 080 mm, 径向宽度约为 280mm ~ 350 mm, 而工况 2中心风 挡板关, 燃烧器喷口中心区域的回流区则变小, 长 度约 840 mm, 径向宽度约为 280 mm ~ 350 mm; 两 个工况整个喷口气流外边界位置相差不大。
最外
20. 7 15. 3 18. 2 19. 1 18. 3 35. 3 31. 7 33. 2 31. 1 32. 8 0. 8
0 1. 4 2. 1 1. 1 28. 9 / 23. 6 26 / 22. 8 25. 9 / 22. 3 26. 2 / 19. 8 26. 8 / 22. 2
喷气再燃降低NO_x排放炉内混合状况冷态模拟实验

喷气再燃降低NO_x排放炉内混合状况冷态模拟实验
李友荣;吴双应;卢啸风;詹跃航;郑强
【期刊名称】《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1(24)3
【摘要】分析了采用喷气 (天然气 )再燃技术降低燃煤锅炉NOx排放的基本原理 ,根据冷态模化原理建立并完善了冷态模拟实验台 ,用热空气代替天然气喷入炉膛 ,进行了炉内混合状况的冷态模拟实验研究。
根据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的相似性 ,提出了通过测试炉内温度场的均匀性来反映炉内混合状况的方法 ,并在不同工况下对炉内温度进行了测试 ,计算出了不同工况下不同截面温度场的均方差 ,分析了喷射流量和喷嘴位置对炉内混合状况的影响。
【总页数】4页(P117-119)
【关键词】NOx排放;气体再燃;混合状况;实验;氮氧化物;燃煤锅炉
【作者】李友荣;吴双应;卢啸风;詹跃航;郑强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K224.1;X701.7
【相关文献】
1.采用喷气再燃降低NOX排放时单喷嘴射流的冷态分析 [J], 吴双应;李友荣;卢啸风;刘泽筠;郑军
2.生物质再燃烧降低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 [J], 程中杰;王永征;韩奎华;路春美;冯
春;王沛法
3.干化污泥再燃降低NO_x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J], 王志强;田华;邹金生
4.天然气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实验研究 [J], 仇中柱;潘卫国;任建兴;李芃;孙坚荣;王文欢
5.再燃降低NO_x排放及煤粉燃尽特性研究 [J], 苏胜;向军;孙路石;胡松;邱建荣;汪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通道低NOx燃烧器冷态模拟与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通道低NOx燃烧器冷态模拟与试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汽车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排放的NOx成为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因此,开发低NOx燃烧器成为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环保问题。
四通道低NOx燃烧器具有运行稳定、NOx排放低等优点,但其设计与优化需要依赖计算机模拟和试验研究。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本文将采用计算机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四通道低NOx燃烧器进行冷态模拟与试验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基于CFD计算方法进行四通道燃烧器的冷态模拟,探究燃料喷射参数对其燃烧效果的影响;2. 建立四通道低NOx燃烧器的试验平台,进行实际的试验研究,探究不同工况下燃烧器的NOx排放和燃烧效率;3. 通过对模拟和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得出改进设计方案的建议,提高燃烧器的效率和降低NOx排放。
通过以上研究,旨在实现对四通道低NOx燃烧器的深入理解和优化设计,为环保和工业生产做出贡献。
三、研究方法1. 建立四通道低NOx燃烧器的三维CFD模型,对其进行冷态模拟分析,研究不同燃料喷射参数下的燃烧效果;2. 构建四通道低NOx燃烧器的试验平台,进行不同工况的试验研究,测试其NOx排放和燃烧效率;3. 通过对模拟和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提出改进设计方案,通过模拟验证和试验实验验证方案的有效性,优化四通道低NOx燃烧器的设计,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NOx排放。
四、研究意义1. 探究四通道低NOx燃烧器的燃烧机理,为其后续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2. 通过对四通道低NOx燃烧器的设计优化,提高其燃烧效率和降低NOx排放,实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标;3. 推动燃烧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加可靠、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 文献调研与资料收集:调研已有的四通道低NOx燃烧器研究成果,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和论文文献;2. 建立四通道低NOx燃烧器的CFD模型,并对其进行冷态模拟分析,评估其燃烧效果;3. 构建四通道低NOx燃烧器的试验平台,进行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研究,测试其NOx排放和燃烧效率;4. 通过对模拟和试验结果的分析比较,提出改进设计方案,验证其有效性,为燃烧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章 编 号 :0 7—6 3 (0 7 0 10 7 5 2 0 )2—0 3 —0 17 5
气 体 再 燃 燃 烧 器 喷 口流 动特 性 冷 态 实验 研 究
周 托 , 张忠孝 , 乌晓 江, 陶晓华 , 陈 龙 , 朱 明
( 上海理 T大学 动力工程 学院 , 上海 20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 0 3
ere erb migg f es h xs f e ra a dcn t i it ecne f h oaigg al r h e u n a of t tea io t tem, a ’ r ot t o ertt a i t s s j s n p n h e r t n s
arv lct a eifu n e n t ea ra y a i il Th we h p e frb m ig g .h i e ie h v l e c do h ei d n o i s n l m cf d. el rt es e d o e u n a i t e e o s s
维普资讯
第2卷 9
第 2期
J u v t o sag af c ne n e nl y . e y f rnhiD si c d c o g h r e a T h o
上 海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V 1 9 o2 07 o 2 N . 20 .
g s—e u ni u ne a — b r ng b r r r
Z O u , Z A GZog i , WUXa-ag T OXa- a C E n, Z UMi H UTo H N hn-a xo i jn, A i h , HNL g H n oi ou o g
( oee fP we gneig, iesyo h nh i o c ne n e nl y,h nh i 0 03, hn ) C lg o r l o En ie n Unvri r t fS a g a frSi c dTc oo S a ga 0 9 C ia e a h g 2
摘 要 :以某 3 0MW 锅 炉为原 型 建立 冷 态模 拟 试验 台, 究 气体 再燃 技 术 中再 燃 气体 和 炉 内旋 转 5 研 气流 的混合 程度及 气体再 燃 条件 下 实验 炉 内的空 气动 力 场 , 并采 用标 准 忌 湍 流模 型对 其进 行 了 {
数值模 拟 . 结果表 明 , 同的 再燃 风速 度 对 炉 内的 空 气动 力 场有影 响 . 燃风 速度 过 小 时 , 不 再 再燃 风偏 离射流 轴线 较早 , 能射入 炉膛 旋转 气流 的 中心部 位 ; 当再 燃 风速 度 过 大时 , 致再 燃 风射 穿 炉 不 而 导
Ab ta t sr c :Ac o dn ot ep o oy e f o 5 W olr , n tn r p rin l l o ee p r c r igt r t tp so me3 0 M h s b i s c sa t o o t a c dm d x e — e o p o o i e t e c se tb i e dm ia it frb m igara dr tt gg h r a e s an m n a b n h wa a l h d a x b l yo e u n i n oa i a i t efn c i — l s s n i n s n u wa m l t de . ea ra y a cf l ao u u a ewa t de emso a— e u ig a d n — ysu id Th eil n mi i di a l g efr c ssu id i tr f s rb m n . u d e nn n n g n meia i uain Wa a ewi t d r rl s c m lt s m d t sa a d忌_ u b ln emo e. er ut o dfee t e u ig o h n et r ue c d 1Th e lss w i rn b m n s h f r
内旋转气流. 以上 两种情况均不能对炉 内气流起到很好的覆盖效果 , 进而影响着再燃气体和炉内气
体的 混合程 度 .
关键词 : 炉 ;气体再 燃 ;空气 动力 场 ;数值模 拟 锅 中 图分 类号 : K 6 T 1 文 献标 识码 : A
S u y o l w ha a t r s i s o o z e i t d n fo c r c e i tc f n z l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