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有多少棵》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树有多少棵》公开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树有多少棵》公开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树有多少棵》公开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说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树有多少棵》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教学难点: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2.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具演示等。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老师演示一个小动物们在森林里栽树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看到了什么?小树是怎么排列的?”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小树排成了很长一排,一共有多少棵小树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小树有多少棵。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观察情境图,发现规律老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小兔和小鸡分别排成了几行?它们的排列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小兔和小鸡的排列方式叫做‘一一间隔排列’,那么在图中,一一间隔排列的小树有多少棵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小兔和小鸡是一一间隔排列的,那么它们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并回答后,老师板书:小兔的只数 = 小鸡的只数 + 1,小兔的只数 = 小树的棵数 - 1,小鸡的只数 = 小树的棵数 - 1。

(2)合作交流,验证规律老师出示两个问题:“根据公式算出小兔和小鸡的数量后,可以验证这个规律吗?除了计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这个规律?”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掌握如下内容:1.认识并理解加法的概念;2.掌握加法的运算方法;3.发现、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法问题;4.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法的概念、运算方法、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1.通过呈现一张图片:“小树林”,请学生用简笔画或口述的方式描述一下这幅图。

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小树有多少棵”,并请学生估算一下。

3.通过一张图表,呈现每颗小树的名称和编号。

活动二:知识输入1.请学生仔细观察每颗小树,计数,并写出每颗树的编号。

2.通过口试和写式练习,让学生掌握以下运算方法:5+3、5+1、3+2、7+1、2+1、6+1、4+2、8+1、3+1、6+2。

活动三:新知呈现1.通过一段故事:“小松鼠的收获”,引导学生再一次思考问题:“小树有多少棵”。

2.学生可自由组成小组,根据自己的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学校校园里的每一棵树,并计算得出数量。

活动四:巩固练习1.通过PPT呈现加法填空题(如下所示),请学生自主完成。

5+3=___ 5+1=___ 3+2=___ 7+1=___2+1=___ 6+1=___ 4+2=___ 8+1=___3+1=___ 6+2=___2.对于填空题做表扬,将训练的习题输出在黑板上,并请同学们上去检查。

活动五:拓展应用1.通过口试,教给学生一个新的加法运算公式:4+3,通过两两组合练习。

2.老师引导学生举例描述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小计算加法的应用场景,并根据自己对加法的掌握情况,自行设计下一个阶段或学期中的数学形式主义。

活动六:巩固练习1.通过口试,让学生自己设计小桥流水场景的问题和计算模式,每个学生自己都要解决。

2.对于巩固练习的完成情况与质量,表扬最佳答案。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过程,学生们对于小树的数量和加法计算有了更加全面的掌握。

但是,现在还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于数字的认识还需要加强,需要加大数字认识的度;2.设计更多合适的实际问题应用模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实际应用。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树有多少棵》公开课说课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树有多少棵》公开课说课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树有多少棵》公开课说课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呈现一节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公开课——《小树有多少棵》。

本节课将通过情境创设、探究活动、巩固应用等多个环节,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情境创设首先,我们将通过一段视频短片导入本课。

这段短片描述了一个美丽的森林,其中有各种不同树种的小树,数量众多。

接着,老师将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树,并提问:“这片森林里总共有多少棵小树呢?”这个问题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活动1. 初步感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将为他们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题目。

例如:2×3、4×5、6×7等。

这些题目将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并为后续的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2. 合作探究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将得到一张表格,上面列举了不同树种的棵数和每棵树的高度。

学生需要计算出这些树的总高度,并思考计算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将逐步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 汇报展示在小组探究活动结束后,我们将邀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计算方法和结果。

同时,老师将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和评价,进一步优化计算过程。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将更加深入地理解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巩固应用1. 基本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我们将提供一些基本的练习题目。

这些题目将涉及不同的数字和运算方式,如:12×13、24×25等。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这些题目,并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计算过程。

老师将对学生的答案和计算过程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拓展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我们将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目。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精选8篇)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精选8篇)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篇1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探究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算法的多样化。

因此,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的特点:1.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教学时,在学生列出乘法算式之后,教师不急于强调统一的计算方法,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在小组中讨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在探究中进一步明确算理,为提炼出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2.关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在教学中,当学生展示出各种计算方法之后,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算,是怎样想的,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到多种计算方法,更通过多种算法体会算式的意义,沟通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开拓了思路。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小树苗的图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质疑引新:师:同学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师:对,这一天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每年的这一天,园林工人都会忙着把各种小树苗运到全国各地,让这些树苗把我们的环境装点得更美。

师(出示教材情境图):你们看,淘气和笑笑也忙着帮园林工人清点要运走的树苗呢,我们看看他俩给大家带来了哪些信息。

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师:请大家说一说,从情境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独立寻找数学信息并汇报。

(杨树每捆20棵,每车装500棵)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的特征,然后照样子提出问题,注意把数学问题叙述完整。

《小树有多少棵》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小树有多少棵》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突破方法:讲解乘法符号的由来,让学生牢记乘法运算符号。
(3)乘法口诀的掌握:乘法口诀的记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通过趣味性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
突破方法:设计有趣的乘法口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记忆口诀。
(4)解决实际问题时乘法的运用: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乘法运算,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乘法的奥秘,通过《小树有多少棵》这个案例,让学生们体会到了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做得不错,但也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乘法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能够主动运用乘法来解决问题。这说明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乘法的意义,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乘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乘法意义的理解,我会通过小树例子和动手操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每组有多少个学生,每个学生有多少本书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每组学生用小棒代表小树,通过摆放小棒来演示乘法的原理。
突破方法:多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从问题中提取信息,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小树有多少棵》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公园或小区里是否看到过成排的小树?”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乘法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小树有多少棵》教案 (1)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小树有多少棵》教案 (1)

小学数学北师版三年级上册《小树有多少棵》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小树有多少棵”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会解决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自主探索,在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倾听、勇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手段,采用问题探究、发现、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去探寻问题、发现问题、类比迁移、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课前准备课件、练习本。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嗯,植树造林可以美化环境让我们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还可以减少沙土的形成,防止沙尘暴。

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我们到苗圃买几捆树苗,这节课我们研究关于小树棵数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二、新课学习1.了解信息,提出问题师:(出示主题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读懂图意,理解图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的实际意义,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养成认真读图、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生:3捆一共多少棵?生:4捆一共多少棵?生:5捆一共多少棵?生:6捆一共多少棵?3.解决问题,交流算法师:大家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很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提出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 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第1课时小树有多少棵∣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组合数学”的概念,能够应用“组合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通过主题讨论、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习惯性思维的局限性,以及当态度、方法和思路发生改变时所带来的清新感受,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拥有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

二、教学内容通过“小树有多少棵” 这个命题,学习与探讨组合数学的概念以及基本原理。

全面了解组合数学相关概念,《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理解组合数学相关概念b.运用基本原理进行组合数学运算c.运用组合数学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a.通过实际情境理解组合数学知识b.发掘问题背后的思维方法四、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竞赛式学习法、问答式学习法、讨论式学习法。

2.教学步骤:a.通过短片、图片等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入今天的主题。

b.利用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组合数学的初步探究,了解组合数学相关基本概念。

c.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工合作,理解组合数学运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组合数学的运算方法。

d.利用整体板书的方式,帮助学生概括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e.基于实际情境,设计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组合数学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f.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回归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组合数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五、教学评价1.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是否能让学生理解实际情境和组合数学之间的联系?3.学生是否能在活动中理解组合数学的基本原理和运算方法?4.学生是否能够通过组合数学解决实际问题?5.教学评价是否客观全面,是否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和提高能力?六、教学反思本课设计尝试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

北师大版三上数学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北师大版三上数学第1课时 小树有多少棵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看图复述课文内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复述 清楚。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汝亦知射乎 语言 吾射不亦精乎
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巩固练习
5.象爱吃香蕉。
(1)一堆香蕉够3头小象吃1天吗? 60×3=180(根) 180<200 够
巩固练习
5.象爱吃香蕉。
(2)1头大象一个星期会吃掉多少根香蕉? 90×7=630(根)
答:1头大象一个星期会吃掉630根香蕉。
巩固练习
5.象爱吃香蕉。
(3)一堆香蕉供3头象吃1天,结果还差10根。你知道 其中有几头大象和几头小象吗?
1.每种水果分别有多少
个?算一算,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
5盒
9盒
7盒
40×5=200(个) 20×9=180(个) 30×7=210(个)
巩固练习
2.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70×8=560 30×6= 180600×9=
5400
7×8=56
3×6=18
6×9=54
70×8=560
30×6=180
1、课文主要射写了箭酌油和
两个场面。
2、陈尧咨看待自己射技的尔句子安是敢轻吾射

吾射不亦精乎自、矜(或骄傲)
这些句子公表亦现以了此陈尧自矜

的态度。
3、从神态描写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技睨的之句子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 在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 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善于倾听、勇于表达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笑笑和淘气在哪里呢?
生:他们正在树林里。

师,没错,爱护环境的他们正为植树活动运送小树呢,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入本节课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究新知
1. 3捆一共多少棵?
师:观察图片,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杨树每捆20棵。

生2:每车能装500棵。

师:没错,同学们,如果把杨树绑成3捆。

一共有多少棵?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1:一捆20棵,3捆就是3个20相加,列式:20+20+20=60(棵)。

生2:一捆20棵,2捆就是40棵,3捆就是60棵。

生3: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列式:20×3=60(棵)。

师:从这些方法中我们不难发现,用乘法解决是最简便的。

那么20×3怎么计算出积呢?我们可以把20看作2个十,2个十×3就是6个十就是60,所以20×3=60(棵)
师:那20×4=,20×5=,20×6=你会算吗?
师: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有什么窍门吗?
生1:整十数乘数的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也有一个0。

生2:在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用整十数十位上的数字去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

设计意图:发现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 一共运走多少棵。

师: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运走多少棵?想一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1:一车装500棵,3车就是3个500相加,列式:500+500+500=1500
(棵)。

生2:可以用乘法计算,列式:500×3=1500(棵)。

师:我们可以把500看作5个百,5个百×3=15个百,就是1500。

师:下面这些算式你会吗?
师:计算整百数乘一位数有什么窍门吗?
生:在计算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用整百数百位上的数字去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

设计意图:发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 你发现了什么?
师:下面我们用上面的方法来算一算下列各题,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分享发现,全班交流。

师:你能再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计算观察每组算式,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口算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探索、交流、发现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三、巩固练习
互动练习。

1. 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 填空。

设计意图:这两题进一步巩固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3. 看图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进一步巩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在今后遇到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时,就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口算。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