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五柳先生传课件(1)

朗读节奏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 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 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 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曾不吝情去留; 忘怀得失。 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常著文 章自娱。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个什么样的 人?你喜欢他吗?说说你的理由。
建议:可采用如下句式回答
我(不)喜欢五柳先生的———。 因为他——————————,从文 中————————这些语句可以看 出。
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工夫,每当对 书中意旨有所领会,就高兴得连饭都忘了吃。 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 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
• 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有时 表承接 到、往 就 希望、愿望
•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竟不 舍不得
周围环着四堵墙
• 萧然,不蔽风日;
心情急切的样子
• 人之 俦 乎?
辈、同类
此、斯,这样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 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 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教学设计

a)开展陶渊明作品阅读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内涵。
b)组织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提高写作技巧。
c)举办课堂剧表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验课文情节,增强对文本的理解。
5.教学关注点:
a)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五柳先生传》的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在作文中,学生需阐述自己对五柳先生形象的理解,以及陶渊明隐逸思想对自己生活的启示。
2.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成语或典故,进行创作练习。可以编写一个与该成语或典故相关的小故事,也可以用这个成语或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1.作业内容要与课文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创新,形成自己的见解。
3.作业布置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难易适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提升。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作业质量。
5.鼓励学生在课后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提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到传统文化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但对于较为深奥的经典文学作品,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在《五柳先生传》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哲学思想和文学价值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此外,文中的一些成语和典故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引导。针对这些情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人教课标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五单元《五柳先生传》

• 一、导入设计 • (一)、 同学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处世态 度都是不同的,有时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对某种事 物的看法、追求,评定他的人生态度,如周敦颐 独爱莲是由于他与莲花一样具有洁身自好的品格, 世人甚爱牡丹则透视其追求荣华的心态,那么大 家知道陶渊明喜爱什么吗?──菊(追求高洁,隐 世避俗的品性) • 我们学过的作品中,哪些篇章反映了此个性? • • • • • • • • •
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放录音,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准字音、注意节奏、感情。 2.教师指导学生多形式的反复诵读,要读出语气、重音,特别强调读出层次. 3.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 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4.检查预习效果,学习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出示幻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嗜(Shì)辄(zhé )吝(lì )褐( hè )箪(dān ) n 汲( jí)戚(chóu)欤(yú )觞(shāng)俦(chóu)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领会书中的意思)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于是,就)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空荡,空寂)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高兴的样子)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 理解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 因以为号焉(古以:把……作为,今义:认为) 每有会意(古义:领会书中的意思,今义:相互 明白,心灵相通)造饮辄醉(古义:到、往,今 义:制造) • 5.特殊句式的理解: • 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 • 省略句:闲静少言 •
• 思考讨论: • 1.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 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 2.你喜欢五柳先生吗? •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明确:(出示幻灯) • 不戚戚于贫贱 照应: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 • • 不汲汲于富贵 照应:“不慕荣利” • •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照应:“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柳先生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五xx传》教案教学目标: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xx洗练的语言风格。
3.学习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方法:这篇课文字数不多,但寥寥数语却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
全文共两段,前一段以记叙为主,重在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议论为主,重在对五柳先生的品德进行歌颂和赞扬。
阅读这篇课文,要学习文中五柳先生“不慕荣利”、“忘怀得失”的优秀品格,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课时安排:安排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中找出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生活、志趣的词句。
四、理解词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并翻译这个句子:①亦不详其姓字().②因以为号焉()③不求甚解()_④造饮辄尽()_⑤环堵萧然()_⑥箪瓢屡空,xx如也()_⑦不xx于贫贱()_⑧不xx富贵()_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泽课文大意(2-3人);思考。
“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五柳先生”之号得来的原因是其宅边有五棵柳树,而人们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谁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称“五柳先生”。
作者说不知他是谁,其实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润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
这形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教学目的】1.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学习作者朴素、洗练、自嘲、自赏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展示画像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你是怎样知道的?谁知道有关他的故事轶闻?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4

读书目的,不是追求名利,是求得 精神享受和安慰,寄托感思。
3.哪些语句表现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 隐者风范(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书中求乐(志趣):好读书,不求甚解 • 率真放达(志趣):性嗜酒,期在必醉,曾
不吝情去留
• 安贫乐道(生活):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
寻向所志(标记) 志 处处志之(做标记)
颇示己志(志趣)
其亲旧知其如此(他,代五柳先生) 其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中的)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语气词,表揣测、 反问)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
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的忘样食子。)性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 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 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 ,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 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 之民欤?
检查预习
Shì zhé lìn hè
嗜 辄 吝褐
dān jí chóu shāng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 上级派一官员到彭泽视察,有 人深知此事马虎不得,劝陶渊 明好生准备,不料陶渊明却说“ 我不能为五斗米俸禄,卑躬屈 膝,向乡里小儿弯腰行礼!”当 即脱去官服,辞官回老家去了 。从此不再做官。后世用“不为 五斗米折腰”表示为人清高,有 骨气,不为名利奔走逢迎。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对于)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 汲汲于富贵。”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
(使……欢乐) 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 氏之民欤?”幻灯片 8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课件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亦:也。 其:代词,他,指五柳先生。 姓字:姓名和表字
译: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
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因而。 以为:以之为,把(它)当作。 焉:语气助词,无实义,不译。
译: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
用它做了自己的号。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闲:闲适。 静:沉静。 慕:羡慕。
中也稍微表达出自己的志趣。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忘怀:忘却。这里指不在意。
忘怀得失:忘却自己的得与失。
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译: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这样
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 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曰:赞语说。 之:助词,的。 有言:曾经说过。 于:因为。
译: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 官。”
之:指示代词,这。
译:这句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
译: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的,遮
不住风和阳光。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褐:粗布衣服。
穿:破洞。
结:补缀连结。 译: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 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 安然自若。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颇:稍微。 “颇受了这样的优待”。 (《滕野 先生》 颇:很。 示:表达,显示。
译:常常写文章来自我娱乐,从文
译: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
不羡慕荣华利禄。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好:爱好,喜欢; 甚:很,非常; 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 领会。意,指书中的旨意。 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译: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作深
八年级语文(下)五柳先生传人教版

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
2、分析陶渊明不慕荣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3、学习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叙写人物,感受其自然平淡而形象鲜明的写法
4、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五柳先生的品性和情趣
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难点: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课前准备:
教师: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可在课前播放关于陶渊明的录象资料,展示陶渊明的文本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为熟读成诵做好准备。
搜集陶渊明的故事。
教学设想:启发,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1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1人教版22五柳先生传教学目标1.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
3.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文词汇,了解汉字的性格、兴趣和精神,体验独特的写作方法。
教学上的困难理解了吴柳先生的“好读而不懂”。
教学过程一、导论1.导入: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
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
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
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
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
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2.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又名钱,性格鲜明,出生于旬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
他出生于东晋末年,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
他年轻时野心勃勃,博学不羁。
他从十几岁起就经历了许多政治动乱。
后来,他成为一名官员(一名小官员,如参军和县县长)退休。
他还经历了金、宋、彝三代的变迁。
他对社会动荡和官场的丑陋非常不满。
他退休时41岁。
尽管他有很多机会回归,但直到晚年他才“拒绝重返公职”。
他去世时享年63岁。
后人称他为景杰先生。
他是《陶渊明集》的作者。
他的代表作有《还乡词》、《园中居》、《桃花源》、《无流先生传》等。
2、第一次阅读知觉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质质疑问难,翻译全文。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内容?三、细读探究1.文中哪些句子反映了吴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兴趣?请查查。
2.从他的性格和志趣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性格: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宅边有五柳树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 _____________。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 好读书 性嗜酒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_______、 _______常著文章 、________。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多用否定句。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
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
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
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 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二、品味细节,再识人物性格志趣。
(请先找出描写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internet/ pep/zhongyu/jiao'anjiaofa/guiqulaixici.htm 陶渊明诗全集:
/gushi/
taoyuanming.htm
说说你所知道 的陶渊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 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 2.反复朗读,要读出语气和重音。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和句子。 1 、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 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这篇文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
有关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
自己的看法。 陶渊明的隐逸 : /edu/jyw/zxxjy/yw/book
3/hanweijin/guiyuantian/xiangguang/guiyuan
xg12.htm
《归去来兮辞》赏析
隐者心境
精神愉悦 率真放达 安贫乐道 自得其乐 淡泊名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
“性嗜酒” “期在必醉”
“环堵萧然” “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 “忘怀 得失”
三、概括态度,体会多面写人法。
对读书的态度:
对做客的态度:
对家境的态度:
对著文的态度:
对得失的态度: 对贫富的态度: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 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 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 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忘怀得失以此自 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 欤葛天氏之民欤
一、品味“不”字,初识人物性格志 趣。
讨论: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
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 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
用?
“不”字为一篇眼目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慕荣利”
“不求甚解”
9 “不” “家贫不能常得” “曾不吝情去留” “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