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作文素材人物事例及应用

作文素材人物事例及应用
人物事例及应用是指在写作中利用人物的具体情境或个人经历来进行阐述、论述、展开等。
这样的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有说服力,并且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以下是一些人物事例及应用的例子:
1. 历史人物:利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和经历来进行写作。
比如,介绍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或军事家的领导能力和背后的努力,可以用来阐述领导艺术或者成功的秘诀。
2. 文学人物:利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来进行写作。
比如,描述一个小说中的主人公的成长和变化,可以用来阐述人生的意义或者爱情的真谛。
3. 电影人物:利用电影中的人物来进行写作。
比如,描述一个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的心理活动和动机,可以用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道德的边界。
4. 名人人物:利用当代名人的事迹和经历来进行写作。
比如,描述一个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和成功之路,可以用来探讨创新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5. 亲身经历:利用自己或他人的真实经历来进行写作。
比如,描述一次外出旅行的经历和感受,可以用来分享旅行的乐趣和对生活的感悟。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人物事例及应用的例子,在实际写作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选择和运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人物事例及应用时,要注意选取与题目或主题相关的人物,并且要将故事情节或者人物形象与作者的观点和论证紧密结合,以达到写作的目的。
2021届高考作文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感受传统文化 思考现实人生

2021届高考作文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感受传统文化思考现实人生【任务】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材料选取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历史故事,让考生对其中感触最深的一位书写感受与思考。
这种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是不是会延续到2021年高考作文,这个尚不可知。
从目前各地模拟考试来看,就出现过不少这样类型的作文。
这类作文,以历史故事为引入,从传统文化切入,立意更开放,话题更思辩,使每一位考生都有话可说。
高考作文备考是全方位的,本节课,让我们来共同感受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的写法。
【认识】1.对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事迹或所谈言论发表议论、表达感悟;2.能鲜明地表达观点,有层次地给出充分的理由;(选取立意是难点)3.不把道理说偏,在行文当中能体现辩证的思维;4.展开联想与思考,联系社会现象,谈出这种认识和思考对于当下社会或青年未来发展的意义等;5.注意文体要求。
【高考真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满分作文】知人善任,德才并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很荣幸能在这次读书会上我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感悟与收获。
对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人,我感触最深的是鲍叔。
齐桓公成就“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孔子明说这里有“管仲之力也”,而史学家司马迁点得更透彻“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的确,鲍叔知人善任、德才并重的大贤大能光芒,在三位风云人物中是最恒久、最璀璨、最厚实的。
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集

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集历史是一面魅力无穷的镜子,它能够带领我们穿越时光,了解人类的成长和智慧。
而写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集,则需要深入研究历史,将事实与故事融合,以吸引读者的眼球并引发他们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如何写出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集,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展现历史的魅力。
一、挖掘历史中的人物故事历史故事集的核心是人物。
通过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人物,我们可以挖掘出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将吸引读者的兴趣。
要写出精彩的历史故事集,我们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历史人物,描写他们的生平和实践,以及他们对于历史进程的贡献。
通过丰富的细节和情感描写,我们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与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二、融入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环境历史是被时间和空间所框定的,因此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背景、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写作引人入胜历史故事集的重要要素。
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将这些因素融入故事中。
这样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影响,进而提升故事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三、运用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单一的叙述方式会让故事显得乏味。
为了写出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集,我们需要运用多样化的叙事手法。
可以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让读者仿佛亲身体验历史人物的故事;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客观的视角呈现历史事件。
此外,还可以加入对话、书信、日记等形式,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多样化的叙事手法,我们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四、保持历史故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在写作历史故事集的过程中,准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资料,确保故事中的事实准确无误,不出现错误或夸大其词的情况。
同时,为了提高可信度,可以引用历史文献、专家学者的观点,并标注出处,让读者相信所呈现的历史故事是真实可信的。
只有确保准确性和可信度,我们才能吸引读者,让他们更加沉浸在历史的世界中。
四年级作文历史人物故事450字(通用8篇)

四年级作文历史人物故事450字(通用8篇)四年级作文历史人物故事450字篇1古今中外,爱国人士比比皆是,古往今来,爱国人士层出不穷。
中国乃是屹立在东方的雄雄大国,拥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
上至商夏,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这个词,从未从人民的心中忘却。
中华儿女都已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王师比定中原日,家怨无忘告乃翁”这是宋朝陆游在临终前告诉自己的儿子,宋朝军队收复中原时,一定要告诉他。
陆游死时唯一挂念的还是自己的国家,这爱国之情有多么强烈啊!爱国的人,历来被世人称赞甚至于名垂千古,而卖国贼,不仅受到世人的唾骂,一致留下千古骂名。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爱国人物和事迹,这些人物和事迹深深的打上国家的烙印。
同时这些人物和事迹又代表着本国的国之情,推向世界。
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爱国事迹仿佛把每个国家都团结得更加紧密。
如今我以祖国的富强而骄傲,为祖国的繁荣而自豪。
当今,中华儿女遍布世界各地,让每个中国人放飞洁白的和平鸽,让和平鸽永远飞翔在中国领土,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首都,让五千年的古文化继续得到传承。
让爱国之情永远燃烧在国人心中。
四年级作文历史人物故事450字篇2我心目中的李时珍一天,我正翻看着《中外历史名人》这本书,偶然间看到了李时珍的故事,我看得入了迷,一刹那好像有身临其境地观察着李时珍的感觉。
李时珍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学医家之一。
他从小时候开始学习医学,李时珍出生在一个医学家庭,爸爸和哥哥都是学医的,李时珍从小就跟着他们一起学医。
有一次爸爸带着哥哥出门了,家里只留下了小儿子李时珍,不久,有两位病人来了,李时珍说:“我爸爸出去了,不到晚上回不来,我先给你们治吧。
”病人同意了,李时珍立刻开方抓药,晚上,他爸回来了,问:“这是你开的?”李时珍小声说:“是的,不知道对不对。
”然后把病人的症状,为什么开这种药讲得头头是道。
李时珍十几岁的时候,发现当时流行的《本草经》有误差,便准备将其修正。
作文中用历史故事的好处

作文中用历史故事的好处英文回答:Using historical stories in essays has several benefits. Firstly, historical stories provide a rich source of examples and anecdotes that can add depth and credibilityto the arguments presented in the essay. By referencing specific events or individuals from history, the writer can make their points more tangible and relatable to the reader. For example, when discussing the importance of perseverance, one could refer to the story of Thomas Edison and his countless failures before inventing the light bulb.Secondly, historical stories can help to engage the reader and make the essay more interesting. People areoften fascinated by stories of the past, and incorporating historical narratives can capture their attention and keep them hooked throughout the essay. Thi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academic writing, where it can be challengingto maintain the reader's interest. By using historicalstories, the writer can make their essay more engaging and memorable.Furthermore, historical storie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and lessons that are still relevant today. History often repeats itself, and by examining past events, we can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urrent issues and make more informed decisions. For instance, when discussing the dangers of unchecked power, one could refer to the rise and fall of dictators such as Adolf Hitler or Joseph Stalin.In addition, historical stories can help to foster a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pride. By learning ab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struggles of our ancestors, we can develop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our heritage and the values that have shaped our society. This can b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essays that explore topics related to culture, identity, or national history.Overall, incorporating historical stories in essays can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impact of the writing. They provide concrete examples, engage the reader, offer valuableinsights, and foster a sense of cultural identity. By drawing upon the lessons of the past,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present and shape a brighter future.中文回答:使用历史故事写作有很多好处。
小学生写作中如何进行历史故事与传说的改编与创作

小学生写作中如何进行历史故事与传说的改编与创作历史故事与传说是小学生写作中常见的素材之一,通过改编与创作这些故事和传说,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如何进行历史故事与传说的改编与创作。
一、了解历史故事与传说在改编与创作历史故事与传说之前,小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他们可以通过课堂学习、阅读读物、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途径,了解各种历史事件、人物和传说故事的背景。
只有对历史故事与传说有基本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改编与创作。
二、选择适合的故事与传说在改编与创作历史故事与传说时,小学生应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兴趣的素材。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历史的喜好,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故事和传说进行改编。
例如,他们可以选择《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或者传说中的神话人物。
三、把握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在改编与创作历史故事与传说时,小学生需要把握好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他们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适度的删减、增加或改动,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创作意图。
同时,他们要注意保持人物形象的连贯性和鲜明性,使读者对人物的特点和性格有清晰的认识。
四、注重语言和文采的运用在改编与创作历史故事与传说时,小学生需要注重语言和文采的运用。
他们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丰富故事的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他们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通顺性,用词要简练、地道,避免出现生涩难懂的句子。
五、加入自己的创造与想象改编与创作历史故事与传说并不意味着完全照搬原著,小学生可以加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
他们可以为故事增加一些细节,创造一些新的情节,让故事更具新意和趣味性。
当然,在加入自己的创造与想象时,也要尊重原著的基本精神和主题。
六、进行合理的改编与创作在改编与创作历史故事与传说时,小学生需要进行合理的改编与创作。
他们要注意故事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尽量避免出现不合逻辑或突兀的情节转折。
同时,他们要注重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通过精心设计的开篇和收尾,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产生共鸣。
高考作文素材:古代杰出人物事迹【十篇】

【导语】作⽂是语⽂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好作⽂就要多练多记⼀些素材,写的时候就能够灵活套⽤。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古代杰出⼈物事迹【⼗篇】》希望对⼤家的写作有启发和帮助。
篇⼀、周瑜:历史长河中的不灭星光 【获奖名⽚】坚守信念为国捐躯 【评价】 1.谈笑间,⽻扇轻摇,破敌百万;沙场上,征袍染红,⾎战南郡。
他⽤短暂的⼀⽣,诠释忠诚与智慧的真正含义。
2.国家危难,他⼒排众议,强据曹魏,尽显名⼠风采;⾚壁阵前,他泰然⾃若,拔剑相迎,破百万曹军。
他短暂的⼀⽣确如⾼⼭般让⼈仰⽌! 【颁奖词】 权⼒的巅峰,他触⼿可及;忠诚的信条,他永⽣不忘。
他⽕烧⾚壁,⾎战南郡,以⾃⼰短暂的⽣命,成就他⼈的王者霸业。
⼀颗忠⼼,东吴元⽼,他深谋远虑,助吴天下三分。
何谓贤谋,何谓良帅,何谓能⾂,公瑾是也。
【事迹】 周瑜出⾝⼠族,早年与孙策是挚友。
他尽⼼辅佐孙策,为孙策东渡江东⽴下汗马功劳。
孙策死后,周瑜⼜效⼒孙权。
建安七年,曹操下书责令孙权送其⼦为⼈质,众⼤⾂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周瑜⼒挽狂澜,分析利弊,最终说服群⾂。
周瑜对孙⽒忠贞不⼆。
他拒绝了曹操派⼈的游说,态度坚决。
建安⼗三年,曹操挥军三⼗万会猎江东。
周瑜英勇不惧,说服众⼈,与曹决⼀死战。
⾯对三⼗万曹军,周瑜展现的是⼀位真正的英雄拥有的豪迈。
⼀句“操直送死”,⼀计“⽕烧曹军”,⼀场“⾚壁之战”,成就了他的辉煌。
这场⼤⽕使曹元⽓⼤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
熊熊的⽕焰是周瑜爱国的⼼⽕,是他誓死效忠的⾚⼦之⼼。
⾚壁之战后,他为了扩张东吴的势⼒,主张攻打南郡,在那场战争⾥他失去了⽣命,但他在⾚壁船头傲⽴的风姿,依然让⼈仰望。
他将⼀⽣都奉献于东吴霸业,直到最后⼀刻都不曾倒下。
篇⼆、屈原:⾚⼦之⼼的汨罗英魂 【获奖名⽚】浊世清莲 【评价】 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在有些⼈看来,处世不于认真,世道清明,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可以与世浮沉。
历史故事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

历史故事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注重表达,多角度考查学生写作水平,这在近几年的中高考作文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
而将上述要求体现得最充分的莫过于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限制极少,十分开放,尤其在取材方面,鉴今通古,包罗万象,给学生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能很好地将视角贯注到古典文化当中,用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去生发或挖掘古典文化的巨大张力,这对于用例的典型,内容的充实,材料的丰富,意境的深远,包括对文句的意蕴,都有极好的效果。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的普遍存在:认为古典诗词佳句只简单地引用则可,历史故事只是简单搬用。
这些的想法做法不是不对,只是笔者认为还应加以“推敲”,方能使古典文化“出采”。
如何对待古典文化呢?笔者不揣简陋,试从自己的教学体会,结合历年中高考部分佳作,就历史故事的改用,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变换角度,写出新意。
写这类文章,最忌原原本本照搬历史,因为这类故事很多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甚至前因后果都耳熟能详,再复述一遍,既无意义又招人厌倦。
再者,阅卷老师之所以想读你的文章,并不是看你写了什么事,而是看你怎样写——从哪个角度写,用什么语言,有无新内容或新观点等等,从而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
因此,我们的目光不能紧紧盯着历史不放,我们的思维不能被生硬的历史所束缚,而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变换角度,在历史的骨架上展开大胆、丰富的联想或想像,增添一些史书上没有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细节,从而使历史这具骨架血肉丰满、情思灵动。
可以说,“想像”是历史故事类文章的生命,没有了想像,这种文章便成了干瘪的“死史”。
1、续写故事,移接现实。
《孔融让梨之后》这篇文章,借用“孔融让梨”这个中国妇孺皆知的故事,巧妙地把典故作为一个引子,把文章的主体放在之后发生的情节上,通过想像,把故事拼接到现实生活中,虚构出令人啼笑不得的“黑色幽默”。
孔融让梨之后成为名人而被炒作,引发了新闻、广告、出版、影视等方面的看好,用漫画式笔法状写“炒作成风”的浮躁世态;这些事情一环扣一环,因为合乎生活逻辑而显得真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故事在作文写作中的运用写作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注重表达,多角度考查学生写作水平,这在近几年的中高考作文试题中得到充分体现。
而将上述要求体现得最充分的莫过于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限制极少,十分开放,尤其在取材方面,鉴今通古,包罗万象,给学生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不少学生能很好地将视角贯注到古典文化当中,用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去生发或挖掘古典文化的巨大张力,这对于用例的典型,内容的充实,材料的丰富,意境的深远,包括对文句的意蕴,都有极好的效果。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的普遍存在:认为古典诗词佳句只简单地引用则可,历史故事只是简单搬用。
这些的想法做法不是不对,只是笔者认为还应加以“推敲”,方能使古典文化“出采”。
如何对待古典文化呢?笔者不揣简陋,试从自己的教学体会,结合历年中高考部分佳作,就历史故事的改用,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变换角度,写出新意。
写这类文章,最忌原原本本照搬历史,因为这类故事很多都是大家所熟悉的,甚至前因后果都耳熟能详,再复述一遍,既无意义又招人厌倦。
再者,阅卷老师之所以想读你的文章,并不是看你写了什么事,而是看你怎样写——从哪个角度写,用什么语言,有无新内容或新观点等等,从而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
因此,我们的目光不能紧紧盯着历史不放,我们的思维不能被生硬的历史所束缚,而应“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变换角度,在历史的骨架上展开大胆、丰富的联想或想像,增添一些史书上没有的但又合情合理的细节,从而使历史这具骨架血肉丰满、情思灵动。
可以说,“想像”是历史故事类文章的生命,没有了想像,这种文章便成了干瘪的“死史”。
1、续写故事,移接现实。
《孔融让梨之后》这篇文章,借用“孔融让梨”这个中国妇孺皆知的故事,巧妙地把典故作为一个引子,把文章的主体放在之后发生的情节上,通过想像,把故事拼接到现实生活中,虚构出令人啼笑不得的“黑色幽默”。
孔融让梨之后成为名人而被炒作,引发了新闻、广告、出版、影视等方面的看好,用漫画式笔法状写“炒作成风”的浮躁世态;这些事情一环扣一环,因为合乎生活逻辑而显得真实。
为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小说扣住“炒作”这一线索,采用了当今的术语、场景,以加强真实感,如“狗仔队”、保险、记者等,读来不禁让人感叹不已。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讽刺文章,多见于杂文,如《阿Q 也上网》、《武大郎炊饼涨价听证会》等,不妨引导学生多作练笔,定能有所受益。
当然,写作时要符合人物性格,不能作太大的改动。
2、变换形式,别具一格。
可根据话题既定的中心,围绕故事材料进行直接改用,即直接依托故事本身的典型性,形成自己作文的优势,只是将故事材料的形式做必要的改用。
如《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以访谈手记的形式来演绎话题,摹拟现场来访,便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内容的铺展和话题的深入,请看:记者:孙膑先生,您智谋过人,心思缜密,却惨遭庞涓毒手,被剜双髌,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孙膑(沉默片刻):我与庞涓,同师鬼谷,同习兵法,拜为兄弟,情同手足。
我从来没想过他会加害于我。
作为一个谋士,我熟谙兵法,知道不可过于相信别人;但作为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有情的人,我……(哽咽)我太相信他,从不怀疑他。
然而,害我的恰恰是我最信任的庞涓师兄……记者:如此说来,正是因为您对庞涓太信任,感情上太亲而使您没有认识到潜在的危险,从而遭此大祸:孙膑(缓慢点头):灾萌于不疑啊……3、变换情节,演绎成文。
在充分领会话题中心及故事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作文中心的需要,对故事材料的情节进行重新审视,包括对情节的虚设等。
情节的虚拟需要有绝对的勇气,勇气来源于对材料本身高屋建瓴的理解。
在反复咀嚼材料蕴含的精髓之后,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将材料的精髓付诸不一定真实的情节,并加以演绎,使得材料本身的信息更符合作者作文的特点,从而便于作者吐露自己的情感,写出更具个性的文章来。
如《三国演义》77回中记载了“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
权即赐马忠骑坐。
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这样一节材料。
有一位考生在写作中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
他扣住“马为何数日不食草料而死”,在原材料的基础上作巧妙的生发,节外生枝地引入伯喜。
然后描写他和马对话,发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加深我们对诚信的认识。
4、变换主题,独辟路径。
根据话题的中心,围绕故事材料,站在更高处对话题中心及对故事材料进行把握,使得故事材料的主题更合符话题的要求,同进具备更高水平。
如高考作文《既生“亮”,何生“关张”?》一文中这样写道:果不其然,主公为陆逊所乘,火烧连营六百里,大军所剩十之一二。
蜀国大势已去也,三军痛哭俱缟素。
一代名主,也于白帝城殒落,从此我孤单一人,操持军国大业,呕心沥血。
出师未捷,我“卧龙”愧对蜀国百姓!常言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我常想,如果我诸葛亮能获得主公对关张二人那样的情谊,也许我能避免这八百里火烧连营的悲剧,如果没有关张,蜀汉不会元气大伤,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未可说也。
天意作弄人,一切皆随缘,如此,我孔明只好哀叹一声:即生亮,何生关张?本篇可以说是对蜀国历史的一种解读:诸葛亮是刘备三备茅庐请出的军师,然而在这位蜀主心目中,远不如对他的拜把兄弟那么亲近。
在诸葛亮看来,正是刘备的无原则的亲疏酿成一个接着一个的悲剧,感情亲疏于国于人造成的危害竟至如此!可见,这则故事与考卷规定的题意可谓贴合得很紧密了。
二、突出描写,淡化记叙。
可能有不少学生会这样认为,这类文章应以记叙见长,以情节取胜。
其实记叙过多,就容易成为流水账,给人一种故事梗概式的感觉,产生不了细腻生动、酣畅淋漓、精彩感人的效果,再者,文章的篇幅也有限制。
怎么办呢?许多成功的佳作已明确地告诉我们,只需抓住故事中的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犹如我们日常生活拍照相,截取最动人、最精彩的那一瞬间,然后浓墨重彩,从不同角度描写到位、细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1、环境的渲染。
如《乌江为谁悲歌》一文中:“日落西山,乌江岸,那楚国的歌谣如泣如诉,搅得人撕心裂肺。
”“天,铅锅似的压在地面,远处的天边,一抹腥红色的云久久不愿离去;风,咆哮着,乌江的水沸腾似的翻滚;地球,似乎要在这一刻炸裂。
”这两处描写,既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渲染了萧瑟、悲凉的氛围,给文章增添了浓得令人窒息的色彩,让人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暗示一代霸王即将殒落。
2、心理的刻画。
如同上文中:“他(项羽)怀抱着他心爱的人,眼中流淌着从未有过的悲愁。
他又将如何?是生,还是死?是为了那些江东父老而生,还是为了他一生中的至爱而亡?”深刻地表现了楚霸王内心的矛盾交锋和艰难抉择,最终完成了影响中国几千年文化历史的生死抉择。
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3、对白的“刻录”。
如《孔明挥泪斩马谡》:蒋琬:臣听说春秋时楚国大将成得臣,带兵同晋文公作战失败,楚成王逼他自杀;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
在此关键时期,斩杀智谋之臣,难道不可惜吗?何况马谡与丞相感情弥笃。
孔明:孙武能制服天下,用法严明也。
今四方纷争,兵戈方始,若不严明执法,怎能成就大业?马谡与我皆兄弟,但感情与军律能等同吗?感情与军国大事相提并论吗?马谡之妻子儿女,我会善待他们的。
这段对话,塑造了孔明在军律、国事与个人感情之间,执法如山、严明军纪的忠臣形象。
语言极符合人物性格,读罢,其人其事栩栩如生,如在眼前。
4、细节的放大。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昭君的选择》就是选择了王昭君出塞这个古老而又凄美的题材,作者超越时空,大胆虚构,在行文中详细描写了“将扑火的蛾儿救出来”这个细节:“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玉钗落地,断有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
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
”通过情景的放大铺写,过程交代明白,显示了王昭君的美好心灵,丰满了人物形象,也暗示了情节的陡转。
当然,描写还有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
三、略写结局,以精取胜。
好的文章结尾,它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好的文章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写历史故事这类文章,由于结局人人皆知,没有必要做详细交代,若过于详细,反而损害的文章的韵味,只须用简短精炼、意味深长的句子做结即可。
比如下面文章的结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孔雀东南飞>新传》:“‘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湛不变;山沉稳,色不坚。
’焦仲卿看到刘兰芝最后留给他的话时,茫然若失……”2、《黄昏的火焰》:“幽王真的醉了,欣赏着那段舞,随后闭上了眼睛。
江山,此刻真的不值一钱。
”3、《陷井》:“韩信轻快地跳上了前来接他的马车。
马车‘嗒嗒’地响着,扬起岁月的风尘,向未央宫驶去。
那天,韩信没有从未央宫走出,以后也没有。
”以这样的句子结尾,精炼含蓄,耐人咀嚼,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流传下来的古典文化,历史故事不胜枚举。
在实际的写作中,围绕故事进行改用的材料,有时不单只源自名著和历史,还可能是源自传说或者新闻或者逸事,只要具有一定的知晓面,并且有成为故事原料的可能,都可以进行改用。
当代学生秉承民族灿烂的文化遗产,熏陶滋养,应该用自己丰富的古典文化素养,驾轻就熟的技法来写作,使得文章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