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试题(改)

合集下载

07年古生物学综合复习题

07年古生物学综合复习题

07年综合复习题一、判断1.介形虫和叶肢介都不是节肢动物。

2.我国华北地区的太古宇主要由各种动力变质岩组成。

3.中国南方的震旦系主要分布在扬子区、江南区和东南区,从西向东由稳定类型、过渡类型演变为活动类型。

4.寒武纪华北是一个水动力条件强的滨-浅海,形成了许多砾屑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

5.华南石炭纪中晚期为一个温暖的浅海,形成广布的灰岩沉积其中含大量的蜓和腕足动物化石。

6.无颌纲脊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具成对的偶鳍。

7.昆虫纲动物属环节动物门,其特点是胸部分为3节,一般具3对足和2对翅。

8.两栖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有变态过程,幼年期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年后用肺呼吸。

9.腹足动物是软体动物中唯一不对称的种类。

10.哺乳动物最为独特的特征是胎生和哺乳。

11.我国太古宙地层主要分布在华北和塔里木地区。

12.震旦纪的冰川遍及各个大陆。

13.扬子地区的奥陶系与寒武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14.华北地区自中奥陶世~早石炭世一直是浅海环境。

15.二叠纪我国华北地区经历了从炎热干旱到温暖湿润的历程。

16.鸟类是一种具有双翼和羽毛,能飞翔的脊椎动物。

17.珊瑚、海绵和水母都是腔肠动物。

18.腕足类为一种具腕骨构造的动物。

19.头足动物外壳隔壁与体壁的交线称为缝合线。

20.具有脊索、背神经管是无脊椎动物最主要的特征。

二、名词解释:实体化石山西式铁矿吕梁运动群落地层层序率埃笛卡拉动物群印模化石宣龙式铁矿晋宁运动化石群小壳动物群化石层序率三、填空1.化石可分为()化石和()化石两种类型。

2.在自然分类中,生物的基本分类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和()。

3.古近系(下第三系)从上到下可分为()统、()统和()统。

4.第四纪的脊椎动物主要有()、无脊椎动物主要有()。

5.新生代是被子植物大发展的时期,古近纪(早第三纪)是( )植物大发展的阶段,新近纪(晚第三纪)是()植物大发展的阶段。

6.白垩纪末,许多生物遭到了绝灭的厄运,其中脊椎动物中的()类的绝灭极为引人瞩目。

生物的进化经典试题及答案

生物的进化经典试题及答案

生物的进化经典试题及答案生物的进化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它涉及到物种如何随时间变化和适应环境。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生物进化试题及答案,供学生和教师参考。

一、选择题1.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A. 环境变化B. 基因突变C. 物种竞争D. 人为选择答案: A. 环境变化2.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证据?A. 化石记录B. 比较解剖学C. 分子生物学D. 物种灭绝答案: D. 物种灭绝3. 现代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有大约多少百分比的相似性?A. 50%B. 75%C. 98%D. 100%答案: C. 98%二、填空题1. 物种的进化过程可以通过________来追踪,这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________来实现的。

答案:化石记录;形态特征2.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其核心是“适者生存”,即________。

答案: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衍后代三、简答题1. 简述自然选择的过程。

答案: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变异、遗传、过度繁殖和适者生存。

首先,生物个体之间存在遗传上的变异。

其次,这些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

然后,由于资源有限,生物必须竞争生存和繁殖的机会。

最后,那些更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并繁衍后代,从而使得有利的变异在种群中逐渐积累。

2. 描述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案:现代综合进化理论是一个将遗传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整合的理论体系。

它认为生物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基因流、基因漂变和物种形成等。

这个理论强调了基因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以及自然选择在适应性进化中的重要性。

四、论述题1. 论述为什么说生物进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答案:生物进化被认为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主要是因为一旦物种适应了特定的环境并发展出了特定的特征,这些特征就不太可能完全消失,即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

此外,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适应性特征,如复杂的器官和行为模式,通常不会简单地退化回到更原始的状态。

冀人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3 化石里的古生物(同步试题}(word版有答案)

冀人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3 化石里的古生物(同步试题}(word版有答案)

3 化石里的古生物一、填空。

1.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 )、( )( )。

2.古生物是指生存在地球历史的地质年代中而现已大部分绝灭的生物,包括古植物( )、( )等、古无脊椎生物( )、动物( )、( )( )等、古脊椎动物( )、( )、( )等。

3.没有人知道古生物确切的样子,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从岩层中挖掘的( ),了解古生物的( )。

4.科学家就是利用化石中的线索了解霸王龙的( )、( )、( )等信息的。

二、选择。

1.关于古生物化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古生物化石的形成时间很长B.古生物化石可以在地层中找到C.古生物化石只具有观赏价值2.观察化石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 )。

(多选)A.不同种类恐龙体型的大小B.古代气候变迁的情况C.古生物生活的环境3.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我们发现恐龙的生殖方式是( )。

A.卵生B.胎生C.卵胎生4.( )被称为“古生物地质的一本书”。

A.化石B.文物C.科学家笔记5.从猛犸象的化石,我们发现其身上有细密的长毛和极厚的脂肪层。

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测猛犸象生活在( )。

A.热带地区B.比较温暖的地区C.比较寒冷的地区三、判断。

1.通过化石,我们可以获得古生物的相关信息。

( )2.通过分析化石,我们可以获得古代生物与现代生物的亲缘关系。

( )3.通过分析不同年代的地质层中保留的生物化石,我们可以推断各个年代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种类。

( )4.猛犸象的化石和现代大象的骨骼很相似,说明猛犸象和大象有亲缘关系。

( )5.保存在地层岩石中的几百万年前的动、植物的遗骸或遗迹叫做化石。

( )6.化石通常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形成。

( )四、课本习题解答。

1.恐龙、猛犸象等都是地球上已经灭绝的古生物,科学家是怎样知道这些生物曾经生活在地球上?这些古生物长什么样子?2.化石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呢?3.仔细观察各种化石,从中我们能发现哪些信息?4.没有人知道古生物确切的样子,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从岩层中挖掘的化石,来了解古生物的相关信息。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试题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试题

初二生物生物进化的历程试题1.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生物的化石,现在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生物的化石。

()【答案】×【解析】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所以化石记录显示,越晚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

故本题说法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是化石和生物进化的规律。

2.在古生物学的研究中,发现进化的中间过度类型的动物化石是A.始祖鸟B.恐龙C.三叶虫D.始祖马【答案】A【解析】化石是生物进化的证据,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因此,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其总的进化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科学家在地层中相继发现了一些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这些化石揭示了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始祖鸟和古鸟化石既保留了古代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又出现了鸟类的一些特征,这为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提供了证据。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规律和化石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3.下图表示的是“生物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请把图中5个数字所表示的动物类别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2)原始生命分化为原始藻类和原始单细胞动物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藻类植物生活在_________中,而被子植物大多生活在_________上。

古生物学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生物学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古生物学_南京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䗴类是哪个时期的标准化石?答案:二叠纪2.我国著名的化石产地——贵州安顺,产出著名的____生物群。

其中产出个体具大的海百合,和海生爬行动物鱼龙均为此生物群的代表,反映了三叠纪晚期富饶的海洋生态。

答案:关岭3.图中展示的生殖方式是:答案:世代交替4.下列属于直立人的是:答案:“汤山猿人”(南京汤山)5.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四足动物是:答案:潘氏中国螈6.腔肠动物刺细胞的作用是:答案:保卫和捕食7.四射珊瑚的隔壁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是:答案:主隔壁、对隔壁、侧隔壁、对侧隔壁8.珍珠贝常常被人用来培育珍珠,珍珠的形成与下列哪一个结构有关?答案:外套膜9.下图是双壳类动物的哪一种齿型答案:栉齿形10.在实验课上观察的三叶虫化石标本具有大而呈新月形的眼叶,据此可判别该化石生物应归属:答案:莱得利基虫11.下列动物门类中,两胚层的动物是:答案:刺胞动物12._____是生活在距今13万-3万年前的西欧、西亚、西伯利亚地区的一类智人。

他们具有一系列特殊的骨骼特征,例如鼻腔孔较大,或者说鼻子较大,眉脊高耸,身材较为矮小,但是脑容量较大,有1200-1750ML。

他们可以制作较为复杂的石器、骨器,还可以制作艺术品,可以使用鲜花埋葬同伴。

答案:尼安德特人13.三叠纪是_____海生爬行动物的主要辐射发展时期。

各门类的代表自早三叠世晚期陆续出现,在中三叠世晚期达到发展顶峰,而大部分种类在晚三叠世绝灭,只有鱼龙类和纯信龙类的后裔——蛇颈龙类存活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海洋中。

答案:调孔类14.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在全球范围内一致,这个规律是在19世纪初由英国的地质学家William Smith提出的,叫做:答案:生物化石层序律15.岩石里面所发现的生物化石,永远都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这个顺序决定了生物化石可以作为衡量地球时间,也就是地质历史的时间标尺,这个特性可以归结为古生物的_____属性。

古生物地史学试题库

古生物地史学试题库

古生物地史学一、名词解释:1.地层叠覆律:在未经变动的情况下,年代较老的地层叠覆在年代较新的地层之上。

2.生物层序律:不同的地层中生物化石各不一样,并根据一样的化石来比照地层并证明属于同一时代。

3.瓦尔特相律:只有那些目前可以观察到是彼此毗邻的相和相区,才能原生的重叠在一起。

〔在沉积环境连续渐变的情况下,相邻沉积相在纵向上的依次变化与横向上的依次变化是一致的。

〕4.层型: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和地层界限的典型模式剖面。

5.单位层型:给一个已命名的地层单位下定义和识别一个命名的地层做标准用的一个特殊岩层序列中特定的间隔的典型剖面。

6.界限层型:给两个命名的地层单位之间的地层界限下定义和识别这个界限做标准的特殊岩层序列中的一个特定的点。

7.磨拉石:随着褶皱山系的逐步形成,在山前凹陷和山间盆地中形成厚度巨大的山麓堆积,为砂砾岩且没有经过分选磨圆作用。

8.复理石:浊流沉积的海相地层。

其特征是厚度大,夹浅水生物化石或碎屑,由频繁互层的侧向上稳定的海相矿岩和较粗的其他沉积岩和页岩层组成层组成具有薄层的递变层理〔鲍马层序〕,具屡次重复性韵律层理,每一韵律层都包含由砂砾岩到泥质岩的顺序规律;单个韵律层厚度不大,但总厚度巨大;岩石类型单一,主要为砂岩和粘土岩。

9.小壳动物群:埃迪卡拉纪末期具外壳的多门类海生无脊椎动物。

广泛分布在寒武纪最早期的梅树村组地层中。

包括软舌螺、单板类,腹足类,腕足类。

10.EEL动物群:东亚地区晚侏罗世十分繁盛的热河生物群以出现叶肢介(Eosestheria)-类蜉蝣(Ephemeropsis)-狼鳍鱼〔Lycoptera〕为特征代表的植物群,为湖生生物组合。

11.澄江动物群:产于澄江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

主要发现三叶虫,水母,甲壳纲,腕足类,藻类等。

12.D-C植物群:三叠纪以天山-岭为界的南方以双扇厥科中的网脉蕨〔Dictyophyllum〕-格脉蕨(Clathropteris)植物群,代表热带亚热带近海环境。

古生物复习题

古生物复习题

华北板块奥陶纪的地层序列l 该剖面自下而上包括:冶里组、亮甲山组、下马家沟组和上马家沟组。

l 冶里组与寒武系之间为连续沉积,岩性为厚层灰岩夹竹叶状灰岩及页岩,含有三叶虫、腕足类和树形笔石等底栖型生物化石,砾屑灰岩中的灰岩砾石表面无氧化圈,为潮下浅海环境。

l 亮甲山组下部为灰岩,含有底栖的腕足类、腹足类、古杯动物和海绵等,仍为正常浅海环境,向上逐渐变为白云岩,且化石稀少,代表潮上蒸发环境。

l 上、下马家沟组都是由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组成,上马家沟组局部出现膏溶角砾岩,均代表浅海潮上环境。

晚古生代的沉积特点l 海相地层广泛分布;l 陆相和海陆交互相地层也比较发育;l 中后期的内陆或近海沼泽、森林有较为广泛的分布,形成含煤地层,成为地史上第一次重要的造煤期。

上石炭统本溪组l 下部铁铝岩层是含矿层位,在中奥陶统风化面上首先看到的是松散的粘土,其中含不规则团块状褐铁矿或赤铁矿层,即“山西式”铁矿。

其下部不具层理,上部稍具层理。

l 向上铁质逐渐减少,铝质成分不断增加,逐渐过渡为浅灰色具豆状或鲕状结构、层次较为清楚的铝土矿层(G层铝土矿),在所夹的页岩中曾发现属于晚石炭世的植物化石碎片和腕足类化石。

l 这种含铁铝质的沉积,是由于长期的风化侵蚀,铁铝等矿物相对富集的结果,当海侵发生时,这些物质在适当的环境下最先沉积,因此,这是代表海侵开始的滨浅海沉积。

l 铁铝矿层以上为滨海砂岩、沼泽相页岩和煤层以及浅海相灰岩,含小型腕足动物和珊瑚,页岩中含植物化石。

l 综上所述,上石炭统本溪组就是由古风化壳的陆相残积物开始—-滨浅海铁、铝质沉积—-滨海沼泽含煤沉积—-浅海灰岩沉积—-滨海沼泽沉积所组成,构成一明显沉积旋回。

上石炭统上部太原组l 为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包括3个沉积旋回,反映3次海侵过程。

每一旋回底部由内陆相或滨海相砂岩开始,向上为滨海沼泽含煤沉积到浅海相灰岩。

其中第二旋回的上部又包含了层3较稳定的灰岩和含煤沉积,反映次一级的韵律性。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试题

5.1 洁净的燃料—氢气试题

5.4古生物遗产---化石燃料试题1.用氢气吹的肥皂泡能迅速上升,说明了 ( )A.氢气常温下是气体 B.氢气无色无味C.氢气难溶于水 D.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2.下列事实能证明某种气体是氢气的是 ( )A.充满气体的气球在空中能上升B.在空气中点燃能燃烧,且火焰呈淡蓝色C.与空气混合,点燃时发出爆鸣声D.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生成物只有水3.在点燃氢气前须先检验其纯度是为了检验( )A.气体是否是氢气 B.氢气中否含有水蒸气C.氢气中是否混有氧气 D.氢气是否具有可燃性4.鉴别氢气、氧气、空气三种气体,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是 ( )A.试验其溶解性 B.测各自的密度C.闻各自的气味 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三种气体5.要得到2g氢气,需电解水的质量是()A.2gB.9gC.18gD.36g6.等质量的下列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多的是( )A.氢气 B .碳 C.硫 D.镁7.氢气是一种高能燃料,下了微粒中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是()A.HB.OC.H2D.H2O8.鉴别氢气、氧气、空气三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方法最简便的是()A.闻气味B.测密度C.用带火星的木条D.用燃着的木条9. 盛有下列气体的集气瓶,瓶口向下放在实验台上的是()A.氧气B.氢气C.二氧化碳D.一氧化碳.10.氢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已在北京等地试运行。

(1)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质量守恒定律观点看,水可以作为制取氢气的原料,其原因是。

(略,水中含有氢元素)11.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1)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理想的制氢方法是。

(2)目前已经开发和利用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转化为的装置。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化学能电能)12.可开采的石油越来越少,人们开始研究氢气,使之成为汽车的一种新能源,下面是汽油和氢气的热值,汽油(以C8H18为例)=4.6×107J/kg;氢气=14.3×107J/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原蕨植物门的主要特点?分析它们在植物进化上的重要意义?原蕨植物又称为裸蕨植物,植物体小而简单,高不过两米,多为草本,无根和叶。

茎二歧式分枝,地上直立茎的表面有角质层和气孔,或有刺状或鳞片状的突起,地下横卧的根状茎具假根,茎内有原始的维管束,为原生中柱。

孢子囊单个生于枝的顶端,少数聚集成孢子囊簇或孢子囊穗,同型孢。

原蕨植物的出现是植物界从水生生活扩展到陆生生活的一个转折点。

植物体出现了适应陆生环境的输导组织、假根、角质层、气孔等,但是原蕨植物分化还较简单,所以大多数还只能生活于滨海、沼泽或潮湿低地。

原蕨植物于晚志留世出现,繁盛于早、中泥盆世,晚泥盆世绝灭。

原蕨植物保留着一些与绿藻相似的特征,所以一般认为原蕨植物与苔藓植物一样,由海生绿藻演化而来。

原蕨植物是陆生高等植物发展演化的起点。

常见化石代表有瑞尼蕨、工蕨裸蕨。

原蕨植物的出现是植物进化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它完成了从水域到陆地的飞跃,是征服陆地的先驱。

2. 简述我国东部地区二叠纪华北与华南含煤地层的时空分布规律。

华北:下统太原组。

下中统含重要煤层: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中上统上石盒子组局部含不稳定煤层,但淮南含煤。

规律:豫北、晋中、晋东南等西部地区含煤好,向北煤层数、厚度渐减,向南含煤层位变高。

华南:P2 底部如梁山组、马鞍煤系、黔阳煤系;上部童子岩组、礼贤煤组等,主要在东部地区。

P3 龙潭煤系、全区分布长兴煤系在浙江、藏北、川黔桂交界处。

总体看我国二叠纪成煤期和聚煤区有从北向南、自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3. 试分析晚石炭世全球植物分区概况及其地质意义?分为四个区:1安加拉温带植物区,位于北方,以草本小型蕨类为主,木本具年轮;。

2欧美热带植物区,位于赤道附近,以高大石松、节蕨、科达为特征;3冈瓦纳寒带植物区,位于南方,以灌木、草本为主,属种单调;4后期又出现了华夏热带植物区,与欧美型植物混生,并有大量地方性属种,也位于赤道附近。

地质意义:1表明当时气候出现了分带现象(若进行综合分析可酌情给分)北方的温带区、赤道附近的热带区和南方的寒带区。

2有利于地层划分与对比4.分析我国东部三叠纪与侏罗纪古地理特征区别?三叠纪,南方为海相沉积,北方为陆地沉积;侏罗纪,东西分异,东边小型断相盆地,构造运动活跃。

西边是大型稳定沉降盆地。

5. 简单分析晚泥盆世总鳍鱼登陆的原因?外因:1、加里东运动使陆地扩展,海盆缩小,2、志留纪晚期裸蕨登陆,使陆地植物得到发展。

内因:1、总鳍鱼类具有肺2、具有硬骨支撑的发达胸鳍3、牙齿发达6. 简述我国侏罗纪有哪几个主要聚煤期和重要的聚煤带?各列举两个含煤地层岩石地层名称?早、中侏罗世,西北-华北聚煤带:甘肃芨芨山组、阴山地区的五当沟组、陕甘宁地区鄜县组、陕甘宁盆地延安组和大同组、豫西义马组、京西门头沟组等。

华南聚煤带:南方早侏罗世含煤地层有川西北白田坝组、湖北香溪组、湘桂地区门口山组、福建梨山组、江西林山组、浙江马涧组和花桥组、江苏象山组等;中侏罗世东南和中南等地区已不再形成可采煤层。

(东北聚煤域:早侏罗世含煤地层有吉林红旗组、辽西冀北的北票组及窑坡组、辽东长梁子组;中侏罗世有黑龙江密山虎林一带的东胜村组、吉林万宝组、东蒙新民组、辽东大堡组和三个岭组、辽西海房沟组。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尤其是东北、内蒙古地区早白垩纪早期是著名聚煤期,例如鸡西城子河组和穆陵组、辽西翼北阜新组、西藏多尼组。

7. 何为地槽和地台?它们有什么区别?地槽:一般把地壳上狭长而缓慢沉降、活动性强的凹陷带称为地槽。

地槽又分为优地槽和冒地槽。

地槽一般都是呈狭长带状分布,长度上千公里,宽度上百公里,是地壳运动十分强烈的地区,有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沉积物成熟度低,厚度巨大,可达万米之上。

地台:是地壳上相对稳定地区,地台一般为等轴的不规则多边形,面积广大,达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具双层结构是地壳运动相对稳定地区,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沉积物成熟度高,厚度不大。

8. 解释双变质带?它是怎么产生的?有何地质意义?在海沟俯冲带出现以蓝闪石片岩为标志的高压低温变质带,常与蛇绿岩套共生;靠大陆一侧出现高温低压型红柱石、硅线石变质带,常与混合岩、花岗岩共生。

它是因洋壳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而形成的。

它常沿地缝合线相伴平行出现,对研究古板块运动和古海洋封闭具重大意义。

9. 我国中、晚二叠世含煤地层的时空分布有何规律,举例说明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规律?华北:P2山西组、下石盒子组。

P3 上石盒子组含不稳定煤层淮南含煤好;华南:P2 早期:梁山段、铜矿溪段、马鞍煤系、黔阳煤系。

晚期:主要在东部地区:童子岩组、礼贤煤组、帝家段P3 龙潭组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浙江晚期:长兴组,分布在藏北、川黔桂交界处规律:我国二叠纪成煤期和聚煤区有从北向南、自东向西迁移的趋势。

原因:温暖潮湿气候的迁移、海陆交互相地层的变迁。

10. 简述四射珊瑚轴部构造?它们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征?中轴、中柱。

中轴:实心、纵向棍状体、灰质,由对隔壁在中央膨大或一级隔壁延至中心聚合而成。

中柱:上凸的内斜板和长隔壁在内端分化出来的幅板组成。

不是实心的,为疏松的蛛网状物质,横切面为多边形或近圆形,中央常见中板。

11.试分析我国石炭纪气候出现分带现象的古生物学证据?晚石炭世出现了四个明显的植物地理分区现象:。

安加拉温带植物区、欧美热带植物区、冈瓦纳寒带植物区、华夏热带植物区。

表明当时气候出现了分带现象。

12. 什么叫小壳动物化石?研究小壳动物化石的地质意义?小壳动物化石是指一些微小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软舌螺类、腹足类、腕足类、单板类、海绵类。

以一些分类位量不明的类别。

我国震旦纪时,出现了后生动物(裸露动物和少量小壳动物),在相当灯影组顶部地层中发现大量的多门类小壳动物化石,因此并以它的出现作为寒武纪之底,是划分对比该地层的重要依据。

13.什么是海西构造阶段?简述该时期地壳运动及表现?晚古生代的地质发展史基本上与海西构造阶段相吻合,所以常把海西构造阶段作为晚古生代为主的地壳运动发展时期。

D2 阿卡德运动(北美东部)海口运动(我国);D末布列东运动(西欧南山或昆仑运动(我国);C1末苏台德运动淮南运动(我国);P1 阿思杜运动云南或黔桂运动(我国);P2 萨尔运动北山或东吴运动(我国);P末法尔兹运动苏皖运动(我国)。

表现为:北方劳亚大陆与南方冈瓦纳大陆向形成联合古陆方向发展;海西构造阶段末期,联合古陆主体形成;海西地槽、乌拉尔地槽、天山—兴蒙地槽等均褶皱成山系,使大陆面积迅速扩大。

14.奥陶系五峰组生物相类型及其意义是什么?笔石页岩相,反映了一种滞留还原条件下的静水海湾或深水盆地环境,底层缺氧,不适宜底栖生物生存,漂浮笔石死后下沉保存为化石。

15. 何谓岩石地层单位?举一岩石地层单位(组)的实例说明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现象?岩石地层单位是根据可观察到并呈现总体一致的岩性(或岩性组合)、变质程度或结构特征,以及与相邻地层间关系、所定义和识别的三维空间岩石体。

它包括群、组、段、层。

例如太原组上部为早二叠世,下部为晚石炭世。

16. 简述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由简单向复杂发展、低等到高等发展、从海洋向陆地、空中和海洋全方位发展等。

17. 何谓平行不整合?平行不整合上指两套地层间隔着一起伏不平的大陆侵蚀面,但两者产状平行一致,这种关系称平行不整合。

18. 简单说明海侵、海退的概念?海侵概念:海洋向陆地推进,海水变深,岩性由下向上逐渐变细。

海退概念:海水从大陆后撤,海水愈来愈浅。

地壳上升,岩性由下向上逐渐变粗。

填空头足纲的缝合线:隔壁的边缘与壳壁里面的接触线。

根据缝合线褶皱强烈程度,可以分为鹦鹉螺式、无棱菊石式、棱菊石式、齿菊石式、菊石式。

两栖登陆:晚泥盆世,总鳍鱼;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蜓类旋壁的微细壳层可分为原始层,致密层,透明层,(内外)疏松层,蜂巢层。

中生代构造运动:三叠纪中-晚期,印支运动,侏罗纪-白垩纪,燕山。

生物带:组合带、延限带、顶峰带、富集带、谱系带。

始新世末。

地壳运动的基本类型:垂直运动、水平褶皱运动、断裂运动。

二叠系底部以蜓类假希瓦格蜓、球希瓦格蜓的出现而作为二叠系与石炭系的界线。

华北地区二叠系岩石地层: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孙家沟组。

巢湖地区石炭二叠纪地层:金陵组、高丽山组、和州组、黄龙组、船山组、栖霞组、孤峰组、龙潭组、大隆组。

1(四层)致密层、透明层、内疏松层、外疏松层5 恐龙,翼龙,鱼龙1、太康运动,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下石炭统2.纺锤蜓、小纺锤蜓、麦蜓(选二)1.(三层)致密层、内疏松层、外疏松层或致密层、蜂巢层、内疏松层。

2.二叠纪植物化石属鳞木、芦木、轮叶、瓣轮叶、楔叶、栉羊齿等。

名词解释:腕螺:在铰窝脊和铰板上长有腕骨构造,是一种支持腕的骨骼,三种类型:石燕贝型、无窗贝型、无洞贝型;中轴:实心的灰质轴,可由对隔壁膨大而成,也可由一级隔壁延至中心加厚交汇而成。

中柱:上凸的内斜板和长隔壁在内端分化出来的幅板组成。

不是实心的,为疏松的蛛网状物质,横切面为多边形或近圆形,中央常见中板。

单位层型:层型代表一个特定的间隔,或一个特定的点,它构成了定义和识别该地层单位或所确定的地层界线的标准。

这个特定的间隔即地层单位的单位层型;双变质带:板块碰撞后形成的兰闪石片岩为标志的高压低温变质带、以红柱石-硅线石为代表的高温低压变质带。

地层层序律:是指地层在未发生断裂和倒转的情况下,上下有序,先形成的地层在下,后形成的地层在上,即上覆地层年代新于下伏地层;组合带:指其所含的化石或其中某一化石,从整体说,构成一个自然组合,而有别于相邻地层内的生物组合。

黑色页岩笔石相:笔石通常保存在黑色页岩中,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沉积环境海水较为平静,海底还原作用强,氧气不足,含有较多的硫化氢,不适宜底栖生物生存,但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营漂浮生活的笔石可以在表层水体中生活,死后尸体沉入水底变成化石;另一种原因则可能是因为当笔石从正常的水体漂浮到这种不宜生存的水体中时,便大量死亡并沉入海底,而海底底栖动物稀少,没有将这些笔石尸体“消灭”掉,它们就大量保存下来并变成了化石。

扇状脉:叶脉几次二歧式分叉,成扇状展布叶面,常见于蕨类植物;邻脉:小叶脉不从中脉长出,而出自羽轴。

笔石相:含丰富的笔石而很少底栖生物为特征的生物相,反映滞留还原环境。

标准化石:少数特有的生物化石,它们的延限短,仅限于某段地层层位,而且有广泛的地理分布,这些化石叫标准化石。

相:相是指能反映沉积环境的岩石特征、古生物特征及它特征的总和。

水平运动(褶皱运动):水平方向挤压,使地层产生褶皱,产生断层,有岩浆活动,又叫造山运动。

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和遗迹。

从构造运动、沉积环境、古地理古气候三方面简要分析该地的地质发展史?1.上覆地层G组紫灰色砾岩、夹砂岩、泥岩条带60mF组棕红色、紫红色砾岩、夹砂岩,粉砂岩,含植物化石274mE组上部紫红色薄板状泥灰岩夹钙质泥岩,含双壳纲蚌类及淡水鱼化石,中下为紫红色砂岩、泥岩、夹页岩84mD组上部为紫红色泥岩、粉砂岩、下部绿黄色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含植物、孢粉及双壳纲蚌类等化石135mC组上部灰黑色粉砂岩、页岩、夹煤层多层,下部为肉红色砂岩含植物、孢粉等化石250mB组黄绿色粉砂质泥岩、夹有细砂岩、粉砂岩,产植物化石75m————————下伏地层A组灰黑色泥岩、砂岩、粉砂岩互层,夹煤层和煤线,产植物、介形类、双壳类等化石224m 答:A期陆相、气候温暖潮湿、植物繁盛、近海平原沼泽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