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

Vo l _ 3 2No . 1 2
De , C . 201 6
关 于鄱 阳湖生态经济 区生态旅游开发模 式 的研究
余 志 科
( 江 西科技 师 范大 学,江 西 南 昌 3 3 0 0 1 3 )
摘 要 : 伴 随 着 我 国近 几 年 的发 展 与 进 步 , 我 国的 生 态旅 游 业 得 到 了一 定 的发 展 . 并 且 成 为 了我 国旅 游 行 业 中增 长 最 快
第3 2卷 第 1 2期( 上)
2 0 1 6年 1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na r l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态经济区成 为一个具备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
3 鄱 阳 湖 生 态 经 济 区 生态 旅 游 开 发 的劣 势
可持续 的经济发展 目标.
对其生态旅游开 发模 式的研究 与应用 ,可 以将其具备 的旅 游资源优势发挥 出来 ,还 可以将 当地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建 设 良好 的结合起来 .
2 研 究 的 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三, 有 助于开拓 出一条旅 游开发 的新思路 . 由于不 同 的旅游 资源条件与优势 , 不 同的发展 情况等 , 就决定 了各个 国家以及各个地 区的旅 游发展方 向. 比如 , 新加坡作 为一个 旅游城 市, 其 比较注重城市 的观光游 以及购物 游等等 , 对 于 鄱 阳湖来说 , 需要结合 自身 的性质与特点 , 将其 良好 的原生 态 的 自然资源优势充 分的发挥 出来 ,对其人文化资 源进 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探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探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发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的管理模式探析【摘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现状和生态旅游产业地位进行分析,探讨了现有管理模式的优势和挑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管理模式的建议。

文章重点讨论了管理模式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提升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其他生态旅游产业区域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升级,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管理模式、集群、发展、优势、挑战、启示、未来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中部,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开发与发展备受关注。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建立健全的管理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的实践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管理不规范、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

探索建立适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为建立更为有效的生态旅游产业集群管理模式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生态旅游产业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地位,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生态旅游产业可以促进当地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体形象和知名度。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鄱阳 湖生态经 济区涵盖 了所有 8 个主类的 旅游资源 类型,其中 包括世界 遗产、世界 地质公园、 世界生物 圈保护网 成员、国家 一级保护 动物等众 多类型的 高品位旅 游资源。
资料来源: 根据互联网资料不完全统计、 综合整理而 成。
修 回 日 期 :2011-10-9 基 金 项 目 :江 西 省 高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项 目 阶 段 性 研 究 成 果 (项 目 编 号 :JC1028) 作 者 简 介 :袁 林 (1962-),女 ,重 庆 人 ,九 江 学 院 旅 游 学 院 副 院 长 ,教 授 ,研 究 方 向 为 区 域 旅 游 发 展 。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源赋存状况 鄱 阳 湖 生 态 经 济 区 涵 盖 了 江 西 省 内 38 个 县
(市、区)和鄱阳湖全部湖体,总面积达 5.12 万平方 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 30%。 区域内名山耸立、 名江横流、名人辈出,拥有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 丰富的动植物种群,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 条件。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旅 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国家 标准,可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资源赋存状 况概括归纳如下:
庐山植物园;白鲟、中华鲟、 白鹤、金雕等保护动物
庐山云海、庐山避暑气候地
鄱阳湖大战遗址、吴城遗址、 枭阳古城遗址等
滕王阁、浔阳楼、真如寺、能 仁寺、东林寺、白鹿洞书院、 美庐建筑群、陶渊明墓等
庐山云雾茶、 鄱阳脱胎漆产 品、鄱阳湖银鱼、不老菜等
陶渊明、周瑜等历史人物;鄱 阳湖大战、 太平军湖口大捷 等历史事件; 鄱阳湖国际旅 游节、庐山温泉旅游节等
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中转作用,在相当大程度上带 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活力。 2009 年 12 月 12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 略。 难得的政策性机遇,为该区域生态旅游业的加 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研究
黄 三 生
( 东 交 通 大 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学 院 , 西 南 昌 30 1) 华 江 303 摘 要 : 究 鄱 阳 湖 生 态 经 济 区 红 色旅 游 与 生 态旅 游 和谐 发 展 , 挥 红 色旅 游 资 源 与 生 态旅 游 资 源 的 经 济 、 治、 化 、 态 研 发 政 文 生 功能, 将有利于促 进该 区物质文明、 社会文明 、 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该 区丰 富的红 色旅游 资源和生 态旅游 资源、 各级政 府的 大力支持 、 捷的交通 网络等使得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 色旅 游与 生态旅 游和 谐发展 具有可 能性。要 将这种 可能性转化 为 便 现 实性 , 须 制 定 科 学合 理 的发 展 规 划 , 造 融 合 红 色旅 游 与 生 态 旅 游 的旅 游 区 , 确 处理 旅 游 资 源 保 护 与 开 发 利 用 的 关 必 打 正 系。 关 键 词 : 色旅 游 ; 态旅 游 ; 阳 湖 生 态 经 济 区 红 生 鄙 中 图分 类 号 :ຫໍສະໝຸດ 27 F9 . 文 献标 识码 : A
政 治 、 化 、 态功 能 , 有利 于促进 该 区物质 文 明 、 文 生 将 社会 文 明 、 生态文 明 协调 发 展 。本文 试 图从 鄱 阳湖 生 态 经济 区红 色旅游 与生 态旅游 和谐 发展 的重 要条件 、 能性 、 可 现实对 策 等方 面来探 索红 色旅游 与生态 旅游
的和谐 发展之 路 。
阳湖生 态旅游 格局 及其 发展 对策进 行 了探索 ; 积 红 等 (0 8 总结 了 鄱 阳湖 生态 经 济 区发 展 生态 旅游 刘 2o ) 的 7 对策 。而对 红色旅 游 的研究 较少 , 条 仅黄 三生 , 丽刚 (o 9 _研 究 了鄱 阳湖生 态经 济 区红 色旅 游 资 卢 20 ) ]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研究
市 的共 同努力 。 1 鄱 阳湖生态 经济 区区域 红色旅 游合作 的必要性
起义 策源地 和起义 主力部 队的出发 地 , 是秋 收起 义第一 也
枪 暨 中国工农革 命军第 一面军旗 升起 的地方 , 有 国民革命 拥 军第 2 师 叶挺指挥 部 旧址 、 划子会议 ” 址 、 迥 岭火 车 4 “ 小 会 马 站 、 革命 军 第一 军第 一 师师 部 旧址 、 革命 军第 一 军 工农 工农 第一 师 第一 团 团部 旧址 、 口整 编会 议 旧址 、 收起 义修水 山 秋 纪念 馆 等 , 还有 庐 山会议 旧址 及 庐 山别 墅建筑 群 、 山 中四 庐 路 26 8 号别 墅 、 万家 岭 战役 遗 迹 等 ; 潭 曾是 闽 浙赣 革 命根 鹰 据地 的 重要组 成 部分 , 上 清镇 会师 旧址 、 有 贵溪周 坊镇 革命

科学论证 , 高标准 、 高质量地搞好规划,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 、
在开 发 中保 护 , 保护 和开发 融为一体 , 使 实现生 态文 明 、 济 经 文明、 社会文 明协调 发展 。鄱 阳湖 生态 经济 区 的建设 需 要 6 地市 的共 同参 与 , 展该 区域 红色 旅游 合作 也离 不开 6 而发 地
tu s a do ecmetee it gp o lmsi h eeome to e o rs .3  ̄ OI e n oaina v na e d h e o rs co e t n o r m v ro h xsi rbe n te d v lp n frd tuim heISL' Sa d lc t d a tg sma e te rd tu im o p r i i n n I C o a o
升起 的地方 ”举 世 闻名 的“ 雄城 ”拥有 八一起 义 总指挥 部 , 英 , 旧址 、 旧居 、 德军 官 教导 团旧址 、 朱德 朱 贺龙 指挥 部 旧址 、 叶 挺指 挥部 旧址 、 昌新 四军 军部 旧址 、 南 小平小 道 、 命烈 士纪 革 念堂 、 八一南 昌起 义 纪念 塔 、 志 敏烈 士墓 、 方 方志 敏 广 场 、 新 八一 大桥等红 色资源 ; 曾是闽浙 ( ) 上饶 皖 赣革命 根据 地 的中 心, 有上饶 集 中营 旧址 、 闽浙赣省 委机关 旧址 等 ; 江 曾是八 九

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研究——基于机制和主体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研究——基于机制和主体的分析的开题报告

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研究——基于机制和主体的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南部,面积达4000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

环鄱阳湖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拥有优美的湖光山色、传统的水乡风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区。

当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环鄱阳湖地区的各县市也积极开展旅游业,但各地之间的合作关系较为弱化,互相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不够密切。

因此,对于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和主体进行研究,有利于完善旅游合作机制和加强区域间的协作,推动该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对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和主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目的和意义:1. 分析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的机制及其特点,为推动该地区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2. 探讨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方案,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性;3. 确定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主体及其作用,以及分析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优化旅游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4. 提高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对旅游合作机制和主体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旅游合作的积极推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和主体的分析,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阅读、案例分析和深度访谈等方法。

具体来说,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步骤:1. 收集相关文献,了解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业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和主体的概念和定义;2. 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环鄱阳湖地区旅游企业、相关政府机构和专家学者等进行调查,了解不同主体在旅游合作中的态度和看法,分析其优缺点;3. 基于文献调研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案例分析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和主体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提出优化方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支持;4.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环鄱阳湖地区旅游合作机制和主体优化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旅游合作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市 1县 ( 、 )景 德 镇 市 4 ( 、 )鹰 潭 市 3 ( 、 ) 2 市 区 、 县 市 区 、 县 市 区 和
中心 , 上 饶 集 中 营 旧址 、 有 闽浙 赣 省 委机 关 旧 址 等 。 江 曾是 九 八 一 起 义 策 源地 和起 义 主 力 部 队 的 出 发 地 . 是 秋 收起 义第 也 枪 暨 中 国工 农革 命 军 第 一 面 军 旗 升起 的地 方 。 有 国 民革 拥 命 军 第 2 师 叶挺 指 挥 部 1址 、小 划 子 会 议 ” 址 、 4 日 “ 会 马迥 岭 火
开 发 融 为一 体 。 现 生 态 文 明 、 济 文 明 、 会 文 明 协 调 发 实 经 社
车站 、 农 革 命 军 第 一 军 第 一 师 师 部 旧 址 、 农 革 命 军 第 一 工 工 军 第 一 师第 一 团 团部 旧 址 、 口整 编 会 议 旧址 、 收 起 义 修 山 秋 水 纪 念 馆 等 , 有 庐 山会 议 旧址 及 庐 山 别 墅 建 筑 群 、 山 中 还 庐 四路2 6 别 墅 、 家 岭 战役 遗 迹 等 。 潭 曾是 闽浙 赣 革命 根 8号 万 鹰
德 兴 市 绕 二 镇 重 溪 村 被 列 为 省 级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的 巾 国工 农 红 军红 十军 团 军 政 委 员 会 旧 址被 烟火 薰 得 漆 黑 ,破 烂 不 堪 .
据 地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上 清 镇 会 师 旧 址 、 溪 周 坊 镇 革 命 有 贵
烈 士 纪 念 碑 和纪 念 馆 、 溪 自 田 乡 “ 门 山 ” 色 分 类 号 ] F 2 中 17

[ 献标 识 码 ] A 文
[ 文章 编 号 ]0 7 8 8 (0 9 0— 0 2 0 10 — 4 72 0 )2 0 5 — 3 叶挺 指 挥 部 旧址 、 昌 新 四 军军 部 旧址 、 南 小平 小道 、 革命 烈 士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开发研究综述
2 . 鄱 阳湖 生 态 经 济 区 旅 游 资 源 转 化 为 旅 游 产 品 方 面 的
研 究
通 过对 中国知 识 资 源 总库 一C NKI 系 列 数 据 库 中搜 索 发现, 关 于鄱 阳湖旅 游 的文章 最早 出现 在 2 0 0 0年 ( 江西农 业 大 学学 报 , 2 0 0 0年第 2期 ) ] 。其 后 , 2 0 0 0年 ~ 2 0 0 8年共 发 表 2 1篇 , 这 些论 文 散见 在 各种 期 刊 中 。2 0 0 8年 4月 2 3日, 江 西省 发布 鄱 阳湖生态 经济 区重 大研 究课题 招 标公 告 , 设 立 1 O大前 期研究 课 题 , 面 向 国 内外 公 开 招 标 。随后 许 多 学 者 开 始涉 足鄱 阳 湖旅 游 的 研 究 , 2 0 0 9年 至 今 , 各 种 期 刊 出 现
闲、 运 动和学 习为 主题 的生 态 旅 游产 品, 以 构 建 南 昌 一 九 江


研 究 内 容 分 析
庐 山 一鄱 阳湖生态 旅游 区 ] 。王燕 、 谢桂 英 ( 2 0 0 8 ) 认 为应
通过 分析 l O O多篇 鄱 阳湖旅 游研究 的论 文 , 发 现研 究 内
容 主要涉 及七 个方 面 :
挑 战 ” 。
3 . 鄱 阳湖经济 区生态 旅游 市场 、 品牌 营 销 、 形象 、 策划 方
面的研究 谌 贻庆 、 甘 筱青 ( 2 0 0 4 ) 对 鄱 阳 湖 区 旅 游 客 源 市 场 的 构 成、 有 利 条 件 和 旅 游 者 的行 为 特 征 进 行 了 分 析 , 根 据 旅 游 客
游 开发 , 以实现 共享 资源 、 共 铸形 象 、 共 造 品 牌 。在 旅 游 开 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研究黄三生,卢丽刚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是提升区域红色旅游竞争力、克服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需要;资源及区位优势等使得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具有可行性;需要利用人文融合、加强组织管理等对策来实现区域红色旅游合作。

关键词 红色旅游;区域合作;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图分类号 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05-02191-02Study on the R egional R ed T ourism Cooperation in Poyang Lake E cological E conomic Z oneHUANG S an 2sheng et al (C ollege of Hum anities and S ocial Science ,E 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13)Abstract T he regional red tourism cooperation in P oyang Lake E cological E con om ic Z one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com petitiveness of regional red tourism and overcom e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 ent of red tourism.T he res ources and location advantages m ade the red tourism cooperation possible.In order to realize the regional red tourism cooperation ,s om e counterm easures sh ould be taken such as m aking the best of hum anistic integr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m anagem ent.K ey w ords Red tourism;Regional cooperation ;P oyang Lake E cological E con om ic Z one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6BK S03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黄三生(1974-),男,江西宁都人,硕士,讲师,从事红色旅游与思想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 20082112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源于2008年3月提出的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根据《环鄱阳湖经济圈规划(2006~2010)》,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包括南昌市9县(区)、九江市12县(市、区)、上饶市12县(市、区)、景德镇市4县(市、区)、鹰潭市3县(市、区)和抚州市2县,共6地市42个县(市、区)。

当前,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强调要科学论证,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规划,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保护和开发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需要6地市的共同参与,而发展该区域红色旅游合作也离不开6地市的共同努力。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的必要性1.1 增强区域红色旅游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由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的滞后,尽管有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方志敏纪念馆、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等在全国有着极强竞争力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以及南昌—吉安—井冈山、婺源—上饶—弋阳2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经过,但尚未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大旅游区。

相对于江西其他红色旅游热点地区,如井冈山、瑞金等,该区域红色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还较弱,只有加强合作,才能共同打造“鄱湖惊雷,模范苏区”的红色旅游品牌,从而增强其在全国的竞争力。

1.2 克服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需要 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如重复建设、规划缺乏整体性、资源保护上责任不明确、宣传促销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品牌等问题。

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期的6地市。

目前要建设生态经济区,6地市应树立全区一盘棋的观念,打破传统封闭发展的思想,在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实现全方位的合作。

在红色旅游发展中加强合作,就要在规划、开发、管理、营销、保护等方面共同参与、协调一致,杜绝各自为政,共同营造区域性的旅游市场,真正促进红色旅游大发展,实现区域各方的多赢局面。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的可行性2.1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合作提供重要前提 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举世闻名的“英雄城”,拥有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朱德军官教导团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小平小道、革命烈士纪念堂、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方志敏烈士墓、方志敏广场、新八一大桥等红色资源;上饶曾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有上饶集中营旧址、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等;九江曾是八一起义策源地和起义主力部队的出发地,也是秋收起义第一枪暨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方,拥有国民革命军第24师叶挺指挥部旧址、“小划子会议”会址、马 岭火车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山口整编会议旧址、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等,还有庐山会议旧址及庐山别墅建筑群、庐山中四路286号别墅、万家岭战役遗迹等;鹰潭曾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上清镇会师旧址、贵溪周坊镇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纪念馆、贵溪白田乡“四门山”红色堡垒旧址、志光镇、邹韬奋故居、余江血防纪念馆等;景德镇有“瑶里新四军改编”旧址、瑶里陈毅故居、小源暴动旧址、乐平烈士陵园、中共赣北特委旧址、乐平众埠镇界首村红十军建军遗址等。

各地旅游资源丰富,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各具特色,互补性强,这为开展合作提供了重要前提。

2.2 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合作提供必要条件 从区外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处于京九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点,东接经济发达的长三角、闽三角地区,西、北部与中部3大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新特区和皖江城市带)遥相呼应,构成一个四边形。

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吸纳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资本投入红色旅游的合作开发,也有助于引入先进的景区经营、管理模式和理念,有助于引进优质的人力资源。

从区内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全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

2005年经济总量占全省总量的54.2%,人均G DP 11907元,高于全省平均量的26.5%,财政总收入达232.27亿元,占全省总量的50%,是江西经济发展水平最成熟的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为红色旅游的合作提供优质的基础实施和更多的资金投入,从而打造上乘的红色旅游景区和服务。

该区也是全省科教文卫体人才的聚集地,可为红色旅游的合作提供更多优质的人力资源和咨询参考。

2.3 便利的交通运输,为合作提供坚实基础 目前,该区域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9,37(5):2191-2192,2195 责任编辑 郑丹丹 责任校对 张士敏基本形成陆路、水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环鄱阳湖“口”字形大交通运输网络(图1)。

陆路:京九铁路贯穿九江、南昌;沪昆铁路经过上饶、鹰潭和南昌;皖赣铁路途经景德镇、鹰潭;即将建设的九景衢铁路连接九江、景德镇;在建的向莆铁路连接南昌和抚州。

昌九高速、京福高速、九景高速、沪瑞高速将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连为一体。

经过该区的还有105、320、206、316国道。

水路: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5大水系。

长江、鄱阳湖、赣江、抚河和信江是江西省主要旅游通航的水道,南昌、九江为港口主枢纽。

航空:已有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九江庐山机场和景德镇罗家机场,上饶机场于2009年动工。

在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大背景下,今后该区的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

图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交通网络Fig.1 The traffic netw ork o f Poyang Lake E cological E conomic Z one2.4 更多的政策关怀,为合作提供内驱动力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高度重视,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2008年两会期间,苏荣率江西代表团召开了主题为“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构想”的记者招待会,目的是进一步扩大社会各界对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关注和支持。

为了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规划得更科学、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江西省政府具体组织设立了10项前期研究课题,每个课题资助50万元,在国内外招标。

关于鄱阳湖生态的研究,已有5项重大课题列入国家课题,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这是迄今为止对一个河系湖泊进行专题研究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

江西省委宣传部等4个部门还举办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建设高峰论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纲要(初稿)已编制完成。

一系列的重大举措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无疑会促使更多的组织、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红色旅游发展中。

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的对策3.1 利用人文融合,促进区域合作 利用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交往历史悠久、联系源远流长等因素,来推进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地理位置而形成的地缘关系,因人口流动而形成的人际交往,因历史传统而形成的相互了解等,可以减少区域合作的阻力,降低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成本,从而使得彼此的合作更加持久、更加深入。

因此要深度挖掘、研究6地市相互交往的历史,找到共同的历史文化基因,以更好地促进区域红色旅游合作。

历史上6地市因鄱阳湖而联系密切。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等革命先驱在该地创建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其鼎盛时期的核心区域范围仅江西就包括鄱阳湖周边20多个县。

赣东北人民共同对敌,反抗压迫,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也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提供了很好的人文基础,能更好地促进区域合作的开展。

3.2 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区域合作 为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合作机制的制度化、长期化,需要建立由6地市政府领导亲自担任其成员的合作机构,制订完善的合作章程,确定管理权限和范围,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合作机构和协调机制,如建立旅游局长联席会议制度、局长办公室主任协调制度、旅游行业各部门衔接落实制度3个层次的政府旅游协调机构,赋予一定的管理权限和范围,制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发展战略,对相关的重大专项问题进行交流和商讨研究,为区域红色旅游联合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