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精华篇
《礼记》所见“大学之道”礼记大学之道

《礼记》所见“大学之道”礼记大学之道[关键词]大学之道;中庸;小成;大成;君子西方人说“目标”;中国人说“道”。
目标是眼睛盯着的地方;道通向行路人想要到达的目的地,其间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目标就是目标;道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
《礼记》中所记载的大学之道主要存于三篇,其一为《大学》所说的“大学之道”,其二为《中庸》所说的“致中和”,其三为《学记》所说的“小成”和“大成”。
试分论之。
一、明明德,作新民,止于至善《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是这样一条道路:从明明德开始,通过作新民,最后止于至善。
“明德”就是明明白白的德。
“明明德”就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
小学阶段学习的是“六艺”,是洒扫应对之类的行为规范。
因此只读过小学的人只知道如何做人,只知道规规矩矩地做人,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人,更不能对人的本性、天命与人性的关系等人生重大问题作出自己的思考。
读过大学的人则不同,他思考过人生的重大问题,叩问过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有所谓“终极关怀”。
因此,读过大学的人能自觉追求做人的理想境界,他知道如何做人,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人。
他始终在自觉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成就自己的人生。
这样看来,今天许多拿了大学文凭的人恐怕连小学毕业的要求也没有达到。
“新民”包括自新和新民两层意思。
自新就是日新其德,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新民就是化民成俗,为生民立命,让老百姓树立新观念,过上新生活。
先自新,然后才能新民。
普通老百姓能遵循传统过日子也就不错了,大学生则要日新其德,然后以君子之德化民成俗。
谁说中国人泥古守旧,没有创新精神?儒家所设想的大学就是要培养不但能自新,而且能新民的人。
这是中华民族所固有的精神,汤武革命,周命维新,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在农业,“作新民”主要是指品德修养方面,而非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方面。
但今天的所谓创新几乎专指科学技术和制度方面的创新,而忽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则又是今人不如古人之处。
《大学》原文及注解

大学一、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
此谓知之至也。
(注:所谓知之至也,即明了“三纲八目”。
所谓三纲,是指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
”《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
”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大学之道译文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译文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见你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掩盖有什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曾子说:“十只眼睛看着,十只手指着,这难道不令人畏惧吗”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大学之道文言文翻译书

《大学》者,儒家经典之一,孔子门人曾子所著,传为儒家“四书”之首。
其文简练,义理深邃,历久弥新。
然文言文古奥难懂,非通晓古汉语者难以领悟其真谛。
是以,余采摭古籍,参校群经,汇编成《大学之道文言文翻译书》,以飨后学。
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此三纲领,乃大学之根本,故首章以“大学之道”开篇,阐明其宗旨。
翻译如下:大学之道,在于显明德性,在于亲近民众,在于达到至善之境。
此三纲领,乃大学之根本。
“明明德”,即显明自身之德性,使人知善而行善。
所谓“德性”,非独指道德,亦包括智慧、勇敢、仁爱等品质。
翻译为:“显明德性,使人知善而行善。
”“亲民”,即亲近民众,施以仁政,使民安其生。
所谓“亲民”,非独指爱民如子,亦包括以民为本,施政为民。
翻译为:“亲近民众,施以仁政,使民安其生。
”“止于至善”,即达到至善之境,使己身心皆善。
所谓“至善”,非独指道德之极,亦包括智慧之极、勇敢之极。
翻译为:“达到至善之境,使己身心皆善。
”《大学》之次章,论述“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八条目,为实践大学之道之途径。
翻译如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即探究事物之理,从而获得真知。
翻译为:“探究事物之理,从而获得真知。
”“诚意”,即真诚待人,不自欺欺人。
翻译为:“真诚待人,不自欺欺人。
”“正心”,即端正心志,坚守道德。
翻译为:“端正心志,坚守道德。
”“修身”,即修养自身,使德行高尚。
翻译为:“修养自身,使德行高尚。
”“齐家”,即治理家庭,使家庭和睦。
翻译为:“治理家庭,使家庭和睦。
”“治国”,即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
翻译为:“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
”“平天下”,即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翻译为:“使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
”《大学》之后章,阐述“修身之道”,包括慎独、内省、改过等。
翻译如下:修身之道,在慎独、内省、改过。
“慎独”,即在无人之处,仍能坚守道德。
《大学之道》知识点总结

《大学之道》知识点总结大学是一个人成长为社会栋梁的重要阶段,而大学之道,正是指引学生在这个阶段中取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
大学之道不仅包括学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人格修养、社交能力、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系统地总结大学之道的各个知识点,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一重要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一、学术方面1. 课程选择大学的课程种类繁多,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同时,要考虑课程间的关联性,以及是否符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在选择课程时,要充分咨询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做出合理的决定。
2. 学习方法在大学阶段,学习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同时,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包括定时复习、整理笔记、多做练习等。
要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和其他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3. 学术规范在大学之道中,学术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应该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尊重学术道德,严禁抄袭和剽窃他人成果。
同时,要积极参加学术讨论和研究活动,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4. 学业规划大学之道还包括学业规划。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长远的学业规划,包括本科学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制定学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将来的社会需求,设计出符合自己发展方向的学业规划。
二、人格修养1. 自律自律是一个人做任何事情的基础。
在大学阶段,自律更是至关重要。
学生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作息规律,远离不良嗜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2. 志向大学之道还包括培养良好的人生志向。
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
同时,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际情况,设置短期和中期目标,量力而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目标迈进。
3. 道德修养在大学中,学生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他人,关心社会,讲究道德操守。
大学之道 译文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着其善。
大学之道 译文之欧阳育创编

【原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原文】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大学之道 译文

欢迎阅读【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
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
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
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
【原文】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
己。
要像厌恶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丽的女人一样,一切都发自内心。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
谨慎。
???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坏
?
?
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