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初三上学期化学单元测验及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初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这次化学试卷检测的范围是第一单元至第四单元的内容,难易适中。

比较能如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次考试使用的化学试卷,共五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该试题以中考的题量与题型作为考试命题的基本模式,比较客观地检测了学生学业水平。

下面是本人对这次考试的具体分析。

一、总体评价试题总体紧扣教材,侧重基础,全面灵活的考察了学生目前所学的化学知识,无偏题、难题,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难度适中。

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点,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考查要求。

这次考试的年级平均分为:74.7分,最高分为97分,最低分为23分。

参与考试人数共118人,其中90分以上16人,80分至90分43人,优生率50%,及格人数98人,及格率为83%。

二、答卷质量分析1.选择题答题情况2.非选择题错误摘录第15题:(5)氯化镁的化学式书写的答错的学生大约有一半,错误原因是不会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

第16题:对于混合物、纯净物、氧化物、化合物、单质的概念还是有部分学生没掌握好。

第17题:(1)部分学生只注意生成了水,而忽视了必须是化合反应。

第18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什么决定,部分学生还是没理解。

第19题:此题目考查的是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的部分用途,答对率达95%,只有个别不学习的学生答不出来。

第20题:此题考查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简单内容,主要错误还是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第(3)小题不过关,约有1/3学生错误。

第21题:此题是元素化合物的推断题,约有1/4人不能准确把所有物质推导出来,其中(3)小题只有几个学生对,错误原因是审题不清,把质量比误认为是体积比。

第22题:(1)长颈漏斗写成分液漏斗;(3)学生的语言表述不清楚,部分学生不能达出关键点。

第23题:(1)语言表述欠佳;(3)现象描述不清,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

九年级化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1年

九年级化期中考试试卷分析11年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试卷分析(一)试卷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二、三、四单元知识,重点考察三、四单元知识,考察内容较全面,涵盖的知识点详细。

(二)试卷结构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1、选择题. (40分)注重化学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2、填空题.(35)考查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方法。

注重对重点核心知识的全面考查。

3、探究题.(19)考查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在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4、计算题.(6分)考查学生计算能力和应用。

试题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注重对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实验与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考查。

(三)试卷来源:本校老师命题(四)试题难度试题难易程度分为容易、中等、较难三种,赋分比例约分7︰2︰1,即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规律的试题约占70%,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题约占20%,体现一定综合能力的试题约占10%。

(五)试题的质量本试卷的命题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以“正确导向、重视基础、强调能力、全面考查、科学规范”为命题原则。

试卷充分体现对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

本次试卷难易适中,题量适度,命题质量高。

二、质量分析(一)基本数据显示1、九7班成绩略高于九1班,两班平均分相差1.54 分,差距不大。

2、比较全年级各班成绩,从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上看,我所带班级优良率较高,但平均分、及格率略低。

3、我所带班级低分在全年级所占比例比其他班低,特别是30分以下学生,40至59分学生较多。

(三)逐题分析I、基础知识部分得分情况尚可,实验仍然是难题。

II、典型失分情况分析从考试成绩看,由于试题难易适中,学生成绩普遍较好,但高低差异较大,两极分化严重,部分学生没有认真复习或只复习了部分内容,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性差,不重视化学课的学习。

答题中,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1.错别字多;2.基础不够扎实;3.审题不够认真,不能很好把握题干信息;4.分析能力较弱、表述不够准。

初中化学试卷分析范文

初中化学试卷分析范文

初中化学试卷分析范文
近年来,化学课程已成为中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门学科不仅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实验技能,还有助于他们了解自然现象和科学原理。

以下是本人对最近一次初中化学考试的试卷分析:
总体而言,试卷难度适中,考查了学生有关化学反应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其中选择题占了大部分,但大多数问题并不困难。

例如,“当钠和氯合成盐时,化合物的状态是什么?”和“氧气的化学式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在教材的前几章节中所讲到的,因此学生们应该能够准确回答。

此外,试卷还包括了一些填空题和简答题,其中的难度稍高一些。

例如,“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pH值分别是多少?”和“解释金属导电的原理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思考和回答。

然而,这些问题并不超出学生所学的课程范围。

总而言之,这次试卷对学生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并确保了问题难度的适度。

作为一名化学老师,我鼓励
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提高其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测考试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测考试分析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月测考试分析
此次考试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章和第二章知识,这些知识是自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后最基础的内容,因而试卷难度不大。

在考试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态度良好,答卷认真,然而考试成绩不是十分的令人满意。

就本次考试总结如下:
一、试卷分析
此次试卷结构科学合理,选择题26道、填空题3道、简答题2道、实验题4道,共计100分。

有以下特点:
1.试题注重对基本知识丶基本实验技能丶基本方法的考查。

2.增加了一些新颖的问题和实验题,着实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选择题22、23题,要求不但学会知识,还要学会怎样应用知识,达到了“授之以渔”的效果。

还有33、35题,该题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从各个方面回答问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二、学生分析
我所代课班级为九年级一和二班,一班参加考试人数为45人,1人缺考,及格人数26人,80分以上人数7人,平均分为60.67。

二班参考人数49人,无缺考,及格人数25人,80分以上人数8人,平均分为58.53。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学生的意识不够活跃,平时只对知识进行了简单的记
忆,没有花较多的时间去思考、理解。

这也警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类题的训练,给学生大量时间去去思考、理解。

四、展望
此次考给我的启发式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抓紧抓好基础知识同时,不失时机的进行思维扩散训练,多该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真正做到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九年级化学备课组何少恳本次十月测验试卷主要考查的的是九年级化学上册一、二、三单元和第四单元的内容。

一、全卷包括四道大题,选择、填空、实验、计算,与中考题形基本相符,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题量不大,分值较高,难易适中,学生的成绩较为理想,达到了考察的目的和预期的效果。

二、学生答题环境分析1、学生成绩分布情况,初三(1)班平均分61.3分,90分以上1人,80分以上的7人, 占16.67%,合格人数27人,合格率56.3%,不合格的为21人,不合格率43.7%,最低分38分。

,2、透过学生答题分析, 可以看出(1)学生选择题正确率不高,实验题和计算题分析和提取信息能力差。

(2)成绩不好的学生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不牢固,该记该背的没有做到位。

二是审题不清,粗心大意。

三、今后师生努力方向1、学生应该端正学习立场, 明确学习方针, 树立信心, 找到适合本身的学习要领,而且要刻苦、勤奋。

2、教师应该充分提高45分钟的课堂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增强教研, 。

同时积极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以及训练。

3、加强集体备课,互相交流, 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既然付出了,就一定要回报,5、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九年级一班上学期十月测考试反思何少恳一、班级现阶段情况:1、学习成绩上,初三(1)班学生基础较好,中上等级学生较多,但尖子生少,大部分学生在两次考试中成绩基本稳定。

个别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还是没有做好,在考试中仍然出现了几个个位数的得分和数十名20分以下的得分。

2、学习习惯和方法上,班级学习习惯上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同学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氛围也有所下降,学习方法上没有出现互相学习,中等生和后进生仍然出现学习方法上的问题。

3、学习态度上,学生的整体学习态度是端正的,但是有个别同学的学习态度还有待改进。

二、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1、整顿班级课堂纪律和晚自修纪律,在期中考前后,班级加强了班级自习和课堂的纪律管理,目前凸显了成效,强化了鼓励和鼓动学习,注重学习效率的提高。

化学上期期中试卷分析

化学上期期中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上期期末测试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这次化学期期末素质测试,绝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对待这次考试,并能独立完成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

通过这次考试,学生最高分与最低分的差距有点大,主要是有同学不注意题目要求,答题不按要求办,比如第二大题要求写化学符号,可有极少数同学就没按要求做而失分,但绝大多数同学还是能做得比较好。

二、试卷分析这次考试试卷共有五个大题,题型贴近中考,但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全面。

但由于时间不够充分,上完新课没有专门的复习时间,因而考试效果不太理想,学生间的最高分与最低分差距甚大。

从试卷上反映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不少,现分析如下:1、选择题(40分,每题2分):从试卷上看,知识涉及面较广,有的习题很好,有的习题很活,能与现实生活接轨。

并能与当今出现的一些与化学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在有些知识点上把握得不好,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因而失分较多。

如:第2小题对纯净物的理解没把握好,不能准确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第9小题,对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不没有很好的把握,课堂上老师的强调没有很好的引起学生的重视。

第12题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把握不太好,对反应发生的条件及生成物的状态等把握不好。

第19题对乳化的原理没有很好的把握等习题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因素。

2、填空题(28分):此题由6个小题构成,第21小题主要是考学生化学用语的运用,有好多学生对写原子、分子、离子的化学符号出错。

第25小题,学生不能根据题目的要求正确的填写硝酸的相关性质及化学方程式。

第26小题学生对化学反应后的溶质不能准确的填写等。

3、简答题(6分):此题有二个小题,第27题学生完成较好,第28题学生只能说出其中的一二条原因,不能完整的写出试管破裂的原因。

3、实验题(19分):由2个小题构成,第29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同时考查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对水。

第3小题对水的净化的操作顺序把握不好,对怎样达到净化水的效果更好学生有些困难。

2011-2012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1-2012第一学期化学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一、试卷简要评价总体来看,试题内容认真体现了课程改革实验的精神,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要求,知识覆盖面广,并能结合社会发展以及本地实际组织命题。

1、注重基础,淡化理论从试题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都是涉及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化学与社会的一些基本常识,涉及理论方面的较少。

2、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这次试题,较多的考查了化学与社会发展、生产和生活方面的联系,如第2小题的空气成分问题,第6小题的实验操作问题,第8题的微观粒子的问题,第1、11、13、16、21小题的生活问题,19小题的小实验等。

3、较好地体现了能力立意这次试题,有多数都是以能力为核心,对学生的化学素养、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以及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考查,并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很好的考查。

如第11、16、19、21小题就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4、强化实验能力考查这次试题,加强了化学实验能力的考查,如考查化学实验共11分,并在选择、填空都有涉及。

5、试题中的不足:试题整体简单了点,另外个别超出了范围。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九年级化学试卷,分选择、填空、简答、综合应用四个大题,共21个小题,试卷内容共4页,考试时间共60分钟,满分100分。

我们在阅卷后,随机抽样了53份试卷进行分析,其统计情况如下:各小题学生得分情况表三、教与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和应用,导致答题错误。

2、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和技能掌握不牢,实验的观察、分析、迁移、设计等能力都没有很好的形成,导致不能正确解答实验题3、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普遍较差,主要是化学用语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导致在答题中较多失分,如在第17、18、19、20、21小题的元素符号及意义书写不规范等,在填空、简答题、综合应用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有的学生词不达意、错漏百出、答不到点子上,还有的学生不能按试题的要求作答等等。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

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

合水县20010-201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中质量检测九年级化学试卷分析本次化学试卷的编制遵循了《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突出了新课程理念,恰当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试卷的编制突出了综合性,共覆盖了九年级化学前四章共40多个知识点,适当加大了开放性试题比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应用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

一、在真实情景中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次化学试卷约80%都是基础题,试卷中以消毒剂、大灾之后水的净化、苹果酸等情境编制的试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试题呈现形式体现从直接提问走向情境中展开,从原始应用走向信息构建的特点,很好地发挥了中考的导向作用。

整卷覆盖了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

包括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气体的制备、微观粒子的特征、实验基本操作等基础知识。

二、以更广泛的形式对实验内容进行考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基本规律,实验是化学中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实验内容的界定更加广泛,使得实验考查的形式也更为广泛,不再有专门的题型,而是把实验融合在全卷的选择、填空、科学探究题中进行考查,在综合题中对气体的制备作了系统的考查。

三、试卷重难点分布均衡,难度适中本试卷从面向大多数学生的角度出发,均衡分布试卷的难度,缩小了各题之间的难度差异。

本次试卷共抽样32份,第一题难度系数为0.709,第二题的难度系数为0.633,第三题的难度系数为0.715,第四题的难度系数为0.667,学生分数集中,区分度小。

四、注重探究,强调开放,力求创新注重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在新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探究一事和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开放,在探究中学会创新。

试卷中第15题涉及如何进行实验结果及实验操作与实验结论的猜想等问题。

该题本身是一个材料分析题,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过度到实际问题中并能进行综合运用,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学期化学单元测验及试卷分析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动植物的呼吸B. 食物的腐败C. 汽油的挥发D. 铁的生锈2. 氢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B. 相同条件下,是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C. 具有还原性D. 难溶于水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清新的空气B. 澄清的石灰水C. 高锰酸钾被加热制取氧气后的全部残留物D. 钢瓶中的液态氧4. 臭氧是空气中一种含量极少的气体,化学式是O3。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氧原子B. 它是化合物C. 它是只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D. 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85. 下列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中,既含氧气又含氧化物的是:()A. 水(其中加入少量硫酸)被通以直流电B. 高锰酸钾被加热C. 氯酸钾被加热D. 碱式碳酸铜被加热(1000℃以下)6. 在化学反应中,下列粒子可以再分的是:()A. 分子B. 原子C. 质子D. 中子7.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 氢分子B. 水分子C. 氢原子D. 氢原子和氧原子8. 鉴定已收集满的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为:()A. 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B. 闻集气瓶中气体的气味C. 观察气体的颜色D.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木条是否着火9. 下列化学反应中,有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的是:()A. 木炭在足量的空气中燃烧B.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 硫在空气里燃烧D.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10. 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A. 不能供给人呼吸,也不能支持红磷燃烧B. 既能供给人呼吸,又能支持红磷燃烧C. 能供给人呼吸,但不能支持红磷燃烧D. 不能供给人呼吸,但能支持红磷燃烧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同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B. 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氧C. 碱式碳酸铜中含有四种元素D. 二氧化硫中含两个氧元素和一个硫元素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种物质间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化合反应B. 生成两种其他物质的反应,一定属于分解反应C. 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间发生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D. 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可能属于分解反应,也可能属于置换反应1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通电分解不同质量的水,所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比均为1:8B. 5g二氧化碳与10g一氧化碳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C. H2SO4和H3P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D. 氮气和一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14. 氧化铜跟氢气反应,生成0.9g水,则被氧化的氢气的质量为:()A. B. C. D.15. 点燃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0g,充分反应后生成18g水,则剩余的不可能是:()A. O2和N2的混合气体2gB. H2和N2的混合气体2gC.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2gD. 2g N2二. 选择题(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质经化学变化,一定生成了其他新物质B. 质量不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D. 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是化学变化1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B. 可燃物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C.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是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D. 凡是在通常条件下不能燃烧的物质,都是不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18. 某物质含氧元素,关于该物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该物质一定是氧气B. 该物质一定是氧气物C. 该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D. 该物质不可能是混合物19.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B.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 每种氧化物都属于化合物D. 含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可能是氧化物20. 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单质的是:()A.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B.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D. 置换反应的生成物中,除化合物外的另一生成物21. 能把氢气变成水的是:()A. 通电分解水B. 把水煮沸C.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D. 氢气跟灼热的氧化铜反应22.X、Y两种元素间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已知其中一种化合物X2Y3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8%,则下列化合物中X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36.8%的是()A. X2YB. XYC. XY2D. X2Y523. 在反应A + 3B = 2C + 3D中,已知2.3g A与4.8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 C,则该反应中,B与D的质量之比为:()A. 1 : 1B. 16 : 3C. 16 : 9D. 16 :2724. 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大试管中,加热至不再放出气体为止。

反应前后相比较,试管中所盛固体物质里,发生改变的是:()A. 钾元素的质量B. 钾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C. 二氧化锰的质量D. 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25.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 将盛有液体的蒸发皿,直接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加热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让酒精灯直接固定在固体药品的下方C. 熄灭酒精灯的火焰时,用灯帽盖灭D. 试验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中,将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时,做到由上而下,缓慢插入三. 填空题26.有氢、碳、氮、氧四种元素,请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27.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等。

28.二氧化碳的一个分子是由构成的。

29. 钠的原子核中有11个质子和12个中子,核外有个电子。

30. MnO2(或Fe2O3)可以作为氯酸钾受热分解时的剂;在化学反应中,Fe2O3发生了(选填“氧化”或“还原”)反应,表现了还原性。

31.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 2,则该铁的氧化物中,铁、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要求写出原始计算式及结果)32.在化学反应4A + 5B 4C + 6D 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 : 3,当3.4 gA 与一定质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了5.4g D,则该反应中,B与C的质量之比为(写出最简整数比),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3.红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保证该反应中有4g氧气被全部耗掉,则提供的红磷的质量应当为g。

四.34.(1)按所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写出有水生成的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化合反应②置换反应(还要求有铜生成)(2)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通电分解水②细铁丝在纯氧中燃烧③实验室中用锌和某酸制氢气(生成的化合物中含三种元素)④实验室中制氧气(生成三种物质)35.(1)上图中,仪器a,b的名称为:a b(2)上图所示装置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氢气,在导管口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否则可能引起气体发生装置,造成事故。

把干燥的氢气通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时,应再加热氧化铜进行反应,其主要目的是,防止爆炸。

(3)上图所示装置中,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之所以使用图中所示方法收集氧气,是由于。

(4)当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为使收集的气体中不含空气,应注意做到两点:①;②。

(5)当使用上图B装置制取和收集气体,集满气体后,应先,后,否则可能36. (5分)下图表示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

试填写下列空白。

(1)与电池的负极相连接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

(2)与电池的正极相连接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气。

(3)用V A、V B分别表示A、B两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则约等于。

(4)用ρA、ρB分别表示A、B两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在实验条件下的密度,且ρA:ρ=1:16,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之比为。

(要求写出原始计算式及结B果)五. 计算题37. 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要求写出最简整数比),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8. kg化肥NH4NO3中含70kg氮元素。

39. 把干燥、纯净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5g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

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在试管中得到10.7g固体物质,试计算:这10.7g固体物质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试题答案】三.26. CO2、O2、H2O、N2、H227. SO2、CO、NO228.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29. 1130. 催化,还原31.32. 4 : 3,1733. ,≥3.1四.34.(1)①②(2)①②③④35.(1)水槽,铁架台(带铁夹)(2)A、C 检验氢气的纯度,爆炸,通一段时间氢气,赶尽装置中的空气。

(3)B,氧气不易溶于水。

(4)集气前,集气瓶要盛满水,用玻璃片把瓶口全部盖住,瓶口水面处勿留水泡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后,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5)将导管移出水槽移去酒精灯使水倒吸入试管中,使试管炸裂36.(1)氢,该气体可用火点燃,出现淡蓝色火焰,用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

(2)氧(3)2 : 1(4)五.37. 6 : 1 : 8, 40%38. 20039.解:生成氧气的质量=15.5g – 10.7g = 4.8g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

: = : =则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固体物质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答:固体物质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