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油藏动态分析经验方法
动态分析方法和实例 共83页

加大资料录取过程的考核力度,主要制定更 加便于资料录取过程考核的资料考核制度。
——资料的整理
1、绘制表格 (1)、油水井开采基础数据表; (2)、注采关系(连通关系)对应表; (3)、生产测试成果表; (4)、动态对比表; (5)、产量构成数据表等 (6)、其它分析对比表。
①、全面认识储层; ②、转变开发方式; ③、细分流动单元; ④、细分开发层系; ⑤、加密调整; 目的:努力延长油藏稳 产年限。
①、储层再认识; ②、开展三微研究; ③、寻找剩余油富集区; ④、实施EOR技术; 目的:努力延缓油藏递减。
开发初期(包括试采评价及产能建设阶段):
(1)、收集整理钻井后的各种地质资料,分析油藏的地质特征及规模, 油、气、水层的分布&相互关系,断层发育以及流体性质; (2)、油井投产后生产动态及地层压力的变化,分析边底水能量发育状 况; (3)、分析对比油井的生产压差、见水时间、含水上升规律等特点,分 析有无明显底水锥进,评价油井射孔方式、生产压差、采液强度等是否 合理; (4)、对比采油井、井组、单元、油藏的开采效果,评价落实产能建设 状况与方案设计的符合率,分析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调整的建 议;
——资料的收集
2、动态资料: (1)、产量数据:单井、井组、区块(单元)的日产液、日产 油、日常水、月产油、月产水、累计产油、累计产水等; (2)、含水数据:单井、井组、区块(单元)的综合含水; (3)、压力数据:油井静压、流压等; (4)、注水数据:注水井的注水压力、注水量、月注水量、累 计注水量等; (5)、油水井主要技术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 (6)、动态测试数据:示功图、动液面、注水指示曲线、产液 剖面测试成果、吸水剖面测试成果、剩余油测试成果、干扰试井、 地层测试等。
油藏动态分析经验方法

第一节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a1 = −
1 ∆Q dQ =− Qdt Q ∆t 1
第一节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三、产量递减规律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一般包括指数递减(exponential decline)、双曲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一般包括指数递减(exponential decline)、双曲 线递减(hyperbolic decline)、调和递减(harmonic decline)和产量衰 线递减(hyperbolic decline)、调和递减(harmonic decline)和产量衰 减曲线(depletion decline)四种类型,产量与递减率的关系可用下 减曲线(depletion decline)四种类型,产量与递减率的关系可用下 式表示:
T0 = 2 .3026 a
。
a= 0 .69315 T1
或
a =
2 . 3026 T0
递减半周期:即产量降为初始产量之半的时间T1: T1=0.69315/a; 递减半周期:即产量降为初始产量之半的时间T1: T1=0.69315/a;
第一节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根据累积产量的定义得:
∆N P = ∫ Qt dt
第一节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五、递减类型的对比与判断
2. 递减类型的判别方法 当油、气田进入递减阶段之后,需要根据已经取得的生产数据,采 取不同的方法, 判断其所属的递减类型,确定递减参数(a, ai和n),建立相关经验公 判断其所属的递减类型,确定递减参数(a, ai和n),建立相关经验公 式。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图解法、试凑法、曲线位移法和典型 曲线拟合法。 图解法 :图解法就是将实际生产数据按照表所列的指数递减和调和 递减的线性关系, 画在相应的坐标纸上,若能得到一条直线,就表明它符合于那一种 递减类型。反之,若不成直线,它必然属于其它的递减类型。
动态分析方法与实例

①、全面认识储层; ②、转变开发方式; ③、细分流动单元; ④、细分开发层系; ⑤、加密调整; 目的:努力延长油藏稳 产年限。油富集区; ④、实施EOR技术; 目的:努力延缓油藏递减。
动态分析方法与实例
开发初期(包括试采评价及产能建设阶段):
(1)、收集整理钻井后的各种地质资料,分析油藏的地质特征及规模, 油、气、水层的分布&相互关系,断层发育以及流体性质; (2)、油井投产后生产动态及地层压力的变化,分析边底水能量发育状 况; (3)、分析对比油井的生产压差、见水时间、含水上升规律等特点,分 析有无明显底水锥进,评价油井射孔方式、生产压差、采液强度等是否 合理; (4)、对比采油井、井组、单元、油藏的开采效果,评价落实产能建设 状况与方案设计的符合率,分析开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调整的建 议;
动态分析方法与实例
2020/11/11
动态分析方法与实例
目录
一、油藏动态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二、油藏动态分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三、油藏动态分析的内容 四、油藏动态分析的方法 五、典型实例分析
动态分析方法与实例
一、油藏动态分析的目的与意义
油田动态就是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藏内部多种因素的变化 情况,主要包括油藏内部油、气储量的变化,油、气、水分布的 变化,压力的变化,生产能力的变化。
动态分析方法与实例
——资料的整理
3、绘制图件 (1)、油层渗透率、有效厚度等值线图; (2)、油藏开采现状图; (3)、油藏水淹状况图(含水等值线图); (4)、砂体动用状况图(产液剖面、吸水剖面对应图); (5)、地层压力变化图、油藏等压图; (6)、其它分析图件
动态分析方法与实例
——资料的整理
动态分析方法与实例
——资料的整理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解析

2003
0 2005 2007
时间
采取了依靠科技进步、高速开发的方针。开展三年科技攻关会战,引进应用三维地震、盐膏层快速钻 井、适应高温高压的斯伦贝谢数控测井、大型压裂等先进技术,实现了“三快一高”的目标:储量探明快, 阶段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21亿吨,占目前的74.5%;储量动用快,累计动用石油地质储量3.16×108t, 占目前的61%;产量增长快,原油产量由1979年的22.4万吨快速增长到1988年的722万吨,平均年增长70多 万吨;采油速度高,连续11年大于2%,是全国采油速度较高的油田之一。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2)怎么做动态分析? 储层地质研究成果 → 动态分析的基础 取心、流体分析 → 把握渗流特征 每口井都能反映局部地下信息 → 诊断动态规律 油藏工程、测井、试井多种成熟技术 → 相互验证,提高精度 理论模型,计算机软件 → 提高工作效率
(3)达到什么目的? 认识油藏渗流规律,预测油藏未来开发趋势 抓住影响规律的主要矛盾,制定有效的开发决策 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
评价储量动用程度 递减规律分析 复核水体能量 计算经济极限产量 评价经济效益 评价增产措施效果 生产异常分析
中原油田开发阶段划分
当年动用储量(104t)
年产油(104t)
油田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
储量产量快速增长阶段
8000
(1979---1988年)
产量递减阶段
(1989---1995年)
目的与意义 (5)动态分析的阶段任务
上产期
稳产期
递减期
产能评价 评价岩心的五敏 计算井控储量 评价产量影响因素 分析合理生产压差 地层能量的利用状况 单井合理配产 生产异常分析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介绍

(BT
BTi ) mBTi
Bg Bgi Bgi
BTi
(1 m) 1 Swc
(C
f
CwSwc )P
(4-5)
N N p Bo (We W p ) BoiCt P
(4-14)
3. 溶解气驱动:
形成条件:无边底水注水,无气顶,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
We 0;Wp 0;Wi 0; m 0; Rp Rs Rsi 0
P
能否写成综合压缩系数的形式?
(4-15)
4. 气顶驱动:
形成条件: 无边底水注水,有气顶存在,地层压力等于饱和压力
We 0;Wi 0;Wp 0; m 0; Rp Rs Rsi 0
N
N p (BT (Rsi Rp )Bg ) (We Wi W p )
(BT
BTi ) mBTi
Bg Bgi Bgi
BTi
(1 m) 1 Swc (C f
CwSwc )P
(4-5)
N
N p (BT (Rsi Rp )Bg )
(BT
BTi ) mBTi
Bg Bgi Bgi
BTi
(1 m) 1 Swc
(C
f
CwSwc )P
(4-16)
根据简化条件可以得到各种驱动形式的物质平衡方程。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介绍
2021年7月17日星期六
什么是油藏的动态分析?
油藏、单井
为什么进行油藏的动态分析?
目的:研究掌握油藏的动态变化规律;寻找影响油田 动态变化的因素,为开发调整提供依据和方法。
方法:
理论方法: B-L方法、物质平衡、数值模拟、渗流力学
经验方法: 产量变化规律、含水变化、采收率计算
油藏动态分析讲义-PPT精选文档

6 、 编制归纳的资料
a) 采油井及注水井措施效果分析表; b) 采油井注水见效及见水数据表; c) 采油井单井开采曲线; d) 注水井单井注水曲线; e) 注水井全井、分层指示曲线; f) 产液剖面变化图; g) 含油饱和度变化图; h) 吸水剖面变化图。
8
8
油田(开发单元)开发动态分析基本资料
2、 井组注采平衡和压力平衡状况的分析
a) 分析注水井全井注入量是否达到配注要求,对应 分析各采油井采出液量是否达到配产要求,分析井组 注采比变化原因; b) 分析注水井各层段是否按分层配注量进行注水; c) 对比注采井组各油井产液量变化情况,分析各 油井采液强度与油层条件是否匹配; d) 分析注采井组油层压力平衡状况。
开发单元(油田)开发动态分析
1 、 开发单元措施效果分析
a) b) c) d) e) 注采系统完善、加密调整及效果分析; 提液及效果分析; 油层补孔及效果分析; 油、水井油层改造及效果分析; 其它措施效果分析等。
a) 分析产量指标变化情况:油量、气量、液量、水 量等; b) 分析开发指标变化情况:自然递减率、综合递减 率、含水上升率、存水率、注水利用率、水驱指数等; c) 分析管理指标变化情况:油水井综合利用率、油 水井免修期、躺井率、注水层段合格率等。
3 、 油井地面管理状况的分析
热洗清蜡制度,合理套压的控制等。
14
14
油、水井单井动态分析
注水井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 1 、 注水井油层动态分析
a) 注入层位变化情况分析; b) 注入压力变化情况分析;
c) 注水量变化情况分析;
d) 注水分层吸水量变化情况分析; e) 注采比的变化和油层压力情况分析;
1、 编制归纳的数据表
油藏动态分析.

段
大规模井网调整(加密、转注)前
动 态
油田稳产阶段结束,进入递减阶段前
分
析
的
分析的目标:
重
点
制定不同开采阶段的技术政策界限
为编制油田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为编制油田调整方案提供技术参数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内容规范
分析注采系统的适应性
阶 段
评价储量动
产量递减 分析方法
水驱特征 曲线分析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主要方法 内容规范 信息管理模式 基于动态分析的开发调整策略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1)为什么要做动态分析? 油藏深埋地下,黑箱-灰箱问题,只能根据数据来间接把握,静 (地震、测井、取心)动态(测试、日报)结合来认识油藏 对油藏的认识不可能短时间完成,而且开发中各种矛盾(储量、 压力、流体分布、相态)继续变化 动态分析是一个面广点多的大型系统工程,包括: ➢ 油藏内部和与之相邻的水体 ➢ 断层、隔层和夹层 ➢ 储层、上覆岩层 ➢ 油、气、水、岩石、颗粒 ➢ 地质、钻完井、油藏、采油、地面、经济等多学科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4)实现目的的途径
动态监测
评价、降低地质不确定性 为技术管理提供指导原则
理论模型 经验公式
生产 动态 分析
为生产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提
高
计算各个阶段的单井产能
开 发
效
评价动态储量及储量动用
果
动态数据库
为生产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评价生产调控措施的效果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内容规范
月/季生产动态分析
动 态 分 析 的 年度开发动态分析 阶 段 类 型
油藏动态分析方法.

中原油田开发历程图 为了减缓油田递减, 2003 年下半年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科技攻关会战。调整开发思路,实行“四个转
时间
变”、强化“三项工作”、调整“三个结构”,见到明显成效。新区产能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新动用储量
从698万吨上升到1422万吨,新建产能从8.3万吨提高到17.8万吨;老油田稳产基础得到加强,开发状况逐
(1996—2003)
精细调整阶段
(2003---目前)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当年动用储量(10 4 t)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陆相(河、湖沉积)砂、泥岩互层, 油藏非均质、多油层,油层及夹(隔)层 在纵向和横向的相态变化大是其特征。 纵向上不同油层的厚度、岩性、沉积 相,孔、渗、饱,吸入、产出状态等不同 。 横向上同一油层以上参数的平面展布变 化复杂。 纵向上不同夹(隔)层厚度、岩性、 沉积相等不同。横向上同一夹层由粉砂质 泥岩向泥岩、泥灰岩、灰岩转变,隔层多 为纯泥岩。 非均质、多油层砂岩油藏分层系注水 开发,出现的层间矛盾、平面矛盾、层内 矛盾也是贯彻开发始终的基本动态特征。 不同的开发井网、含水阶段,基本动态特 征也不同。
对于封闭未饱和高渗透连通性较好的油藏精度较高而对低渗饱和油藏精度较差压降法采出程度10适用于气田使用时须注意气藏是否为同一水动力学系统产量递减法开发中后期油气田及井均可使用估算可采储量统计法开发初中期预测地质储量及推算后备储量可采储量不稳定试井开发初期计算单井控制储量及小油气藏的储量储量分类与计算方法可采储量估算方法勘探评价阶段经验公式法类比法岩心分析法岩心模拟试验法分流量曲线法稳产阶段物质平衡法水驱特征曲线法数值模拟法递减阶段物质平衡法水驱特征曲线法产量递减法水淹区岩心分析数值模拟法储量分类与计算方法1选择合理的开发方式和布井方案既要合理利用天然能量又要满足并协调好采油速度和稳产时间的关系2确定合理采速及井的工作制度以充分发挥有效的驱动能量3控制油藏动态使之向高效驱动方式转化提高采收率评价油藏的主要驱动方式水压驱动气压驱动溶解气驱重力驱动目的油藏驱动能量分析计算驱动指数计算驱动指数分析判断驱动机理分析判断驱动机理生产气油比变化规律原理当多种驱动能量共同作用时每种驱动能量的作用程度可以根据实际的开发指标和油气水高压物性参数计算其大小和变化情况目的分析各驱动能量的利用率并通过人为干扰充分发挥有利的驱动能量提高开发效果和采收率判断依据油藏驱动能量分析11刚性水压驱动刚性水压驱动驱动面积油藏驱动能量分析地层压力常数常数qoqotrs常数井底压力常数11刚性水压驱动刚性水压驱动油藏驱动能量分析水体远远大于油藏22弹性水压驱动弹性水压驱动油藏驱动能量分析pipitqlqltqoqotrs常数井底压力常数22弹性水压驱动弹性水压驱动油藏驱动能量分析构造完整倾角陡渗透率高原油粘度低33刚性气压驱动刚性气压驱动油藏驱动能量分析pipitqlqlt井底压力常数rsrst33刚性气压驱动刚性气压驱动油藏驱动能量分析导致开发过程中油藏压力下降44弹性气压驱动弹性气压驱动油藏驱动能量分析pipitqlqlt井底压力常数rsrst44弹性气压驱动弹性气压驱动油藏驱动能量分析边底水少或无含油边缘基本不移动55溶解气驱动溶解气驱动油藏驱动能量分析pipitqlqlt井底压力常数rsrst55溶解气驱动溶解气驱动油藏驱动能量分析渗透性较好66重力驱重力驱油藏驱动能量分析pipitqlqlt井底压力常数ql常数rs常数66重力驱重力驱油藏驱动能量分析实例分析实例分析底水底水油藏油藏di0004020608开发时间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 油藏动态分析经验方法oo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o o 油田含水规律的研究和预测油田含水规律的研究和预测第六章 油藏动态分析经验方法油藏动态分析经验方法●油藏动态分析经验方法:直接系统地观察油藏的生产 动态,收集足够的生产数据,通过详细的分析和研究来发 现油田生产规律,其中包括主要的生产指标变化规律,以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等。
经验方法研究和运用的三个阶段 历史拟合阶段 动态预测阶段 校正完善阶段●油藏动态分析经验方法的基础:选择经验公式,利用 实际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其参数;●油藏动态分析经验方法的目的:运用经验公式,预测 和推断今后的生产变化规律。
和推断今后的生产变化规律。
o 一、油田产量变化的一般规律 油田开发全过程产量变化的三个阶段 产量上升阶段 产量稳定阶段产量递减阶段 Q t0 油田开发模式图 (1) 产量上升 (2) 产量稳定(3) 产量递减 ●不同的油藏类型、不同的地质条件、不同的开发方针、 不同的开发措施、不同的工艺技术水平,进入油田三个阶 段的时间、长短、产量水平及其变化规律就不一样。
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 二、产量递减率的定义●产量递减率(decline rate):就是单位时间内的产 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百分数。
递减率表示产量下降的速度,为小于1的数,单位是时间的倒数。
●产量递减率的计算(求斜率或数据差分法): ●若递减期的累积产量为 则: 递减率定义示意图dtdQ Q a × - = 1 t Q Q Qdt dQ a D D - = - = 1 1 1 PN D p N d dQ a D - = /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 三、产量递减规律●阿普斯(J.J.Arps)研究认为递减率与产量遵循如下关系:考虑初始递减率 和递减期初始产量 ,则递减期任 一时刻的递减率与产量关系为: 其中:n为递减指数,0≤n≤1。
n KQ a = i Q i a n ii Q t Q a t a ) ) ( ( ) ( = 阿普斯产量递减模型 指数递减(n=0)双曲线递减(0<n<1)调和递减(n=1)n=0.5时也称产 量衰减规律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 三、产量递减规律 n (一)指数递减规律●1.指数递减规律表达式由递减率为常数及递减率的定义式积分得: ★指数递减特征曲线之一; ★递减周期及半周期。
●2.指数递减规律的应用(1)预测油田递减期的产量 (2)求油田开发年限 (3)预测至某一年的累积产油量(从递减开始算起) n ii Q t Q a t a ) ) ( ( ) ( = at i eQ t Q - = ) ( at i e Q t Q - = ) ()( ln 1 t Q Q a t i= ] 1 [ at i P e aQ N - - = D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 三、产量递减规律n (一)指数递减规律(4)瞬时产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关系 ★指数递减特征曲线之二。
(5)估算最终累积产油量(从递减开始算起) ●3.指数递减规律的评述适用油藏类型:在某些封闭型弹性驱动油藏、重力驱动 油藏和一些封闭气藏。
优点:公式简单,使用方便;缺点:预测油田今后的产量变化时一般不能外推很远, 不然会引起较大的误差,用它计算的可采储量通常比实际的 偏低。
] 1 [ at i P e a Q N - - = D Pi N a Q t Q D - = ) ( a Q N i P = D max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 三、产量递减规律 n (二) 双曲线递减规律●1.双曲线递减规律表达式由递减率与产量关系及递减率的定义式积分得:●2.双曲线递减规律的应用(1)预测油田递减期的产量 (2)求油田开发年限 (3)预测至某一年的累积产油量(从递减开始算起)ii Q a n i i t na Q t Q / 1) 1 ( ) ( + = t na t Q Q i n i + =1 )( ) 或:( ] 1 ) ) ( [( 1 - = n i i t QQ na t ( ) ] 1 1 1 [ ) 1 ( ) ( 1 n n i i i P nt a n a Q t N - + - - = D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o 三、产量递减规律 n (二) 双曲线递减规律(4)估算最终累积产油量(从递减开始算起)(5)计算递减率 ●3.双曲线递减规律的评述特点:递减率a随时间而变,而且越来越小。
适用油藏类型:不但适用于各种天然驱动油藏,更主要 的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水压驱动油藏。
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 ) ] 1 1 1 [ ) 1 ( ) ( 1 n n i i i P nt a n a Q t N - + - - = D n a Q N i i P - = D 1 1 max n i i t na Q t Q / 1) 1 ( ) ( + = ii Q a tna a t a i i + = 1 ) (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 o 三、产量递减规律 n (三) 调和递减规律 ●1.调和递减规律表达式 ●2.调和递减规律的应用(1)预测油田递减期的产量 (2)求油田开发年限 (3)预测至某一年的累积产油量(从递减开始算起)(4)计算递减率 i i Q a t a Q t Q i i + = 1 ) ( n i i t na Q t Q / 1) 1 ( ) ( + = ] 1 ) ( [ 1 - = t QQ a t i i ) 1 ln( ) ( t a a Q t N i ii P + = D ta a t a i i + = 1 ) (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 三、产量递减规律n (四) 产量衰减规律●1.产量衰减规律表达式 ★来历 ●2.产量衰减曲线表达式及产量衰减曲线绘制若油田在衰减期中的可采储量为A,则油田开发到t时刻累计产量为 ,地层中剩余可采储量应为:则: 或:ni i Q t Q a t a ) ) ( ( ) ( = 2 ) (tBt Q = nii t na Q t Q / 1) 1 ( ) ( + = ) (t N P D t Bdt t B t N A t P = = D - ò ¥ 2 ) ( t BA t N P -= D ) ( BAt t t N P - = × D ) ( t t N P × D ) ( tqBqtg A = ct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 三、产量递减规律n (四) 产量衰减规律●3.产量衰减规律的应用(1)预测油田递减期的产量 (2)求油田开发年限 (3)求累积产油量 (4)瞬时产量与累积产油量的关系 (5)估算最终累积产油量 (6)计算递减率 2) ( tBt Q = BAt t t N P - = × D ) ( 2/ ) ( tB t Q =) (/ t Q B t = t B A t NP / ) ( - = D B N A t Q p / ) ( ) ( 2D - = AN t P = D ¥ ® max , tt B t B dt t dQ t Q t a 2) 2 ( / 1 ) ( ) ( 1 ) ( 3 2 =- - = - = Bt Q t a / ) ( 2 ) ( = 或: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 三、产量递减规律n (四) 产量衰减规律●4.校正衰减曲线及应用为了尽可能利用初期产量数据, 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需要对衰减曲线进行校正。
★确定校正系数cBAt t t N P - = × D ) ( 11 ) ( ) ( ) ( B c t A c t t N P - + = + × D tPN D 1 t 3t 2t 1P N D 3P N D 2P N D ( )3 1 2 21P P P N N N + = ) /( 1 1 1 1 c t B A N P + - = D ) /( 2 1 1 2 c t B A N P + - = D ) /( c t B A N +- = D 23 1 31 3 12 2 2 ) ( t t t t t t t t C - + - + =确定校正系数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 四、产量递减类型的确定●1.图解法指数递减:调和递减: 产量衰减规律:●2.试凑法 成线性关系 或 p N t Q t t Q D ~ ) ( ~ ) ( lg t a Q t Q ii + =1 ) ( ) 1 ln( ) ( t a a Q t N iiiP + = D ) ( ln ln ) ( t Q a Q Q a Q t N iiii i P - = D B At t t N P - = × D ) ( 利用试凑法求解的关系图t na t Q Q in i + =1 )( ) (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 四、产量递减类型的确定●3.曲线位移法即: 其中: ,b=1/n, c=1/na i。
●4.典型曲线拟合(curve fit)法曲线位移法求解的关系图( ) t na nQ Q i i + - = 1 log 1log log ( ) c t b a Q + - = loglog ( ) ni C Q a / 1 log = niit na Q t Q / 1) 1 ( ) ( + = ati e Q t Q - = ) ( n i i t na Q t Q / 1) 1 ( ) ( + = t a Q t Q i + = 1 ) ( at i et Q Q = ) ( / n i i t na t Q Q / 1) 1 ( ) ( / + = t na t Q Q i i + =1 ) ( /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四、产量递减类型的确定●4.典型曲线拟合(curve fit)法典型曲线图6-1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及其应用o五、应用实例某油田一个开发区的产量变化数据由表给出,从表可知 该油田产量是递减的,但是处于稳定递减期是1995年以后。
试求该油藏的递减率,预测2005、2006和2007年时的产量和累积产量,并预测其最终采收率,已知其地质储量为 2630×10 4 t。
某油田产量变化数据时间(a)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5 2006 2007年产量 (10 4 t/a) 85.083.281.378.8475.061.050.541.3533.127.322.810.158.31 6.80累积产量 (10 4 t) 070.5126.70172.80210.60241.50267.10324.25333.45340.98总累积产量 (10 4 t) 150.50234.40316.50396.60473.50508.00600.2646.30684.10715.00740.60797.75806.958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