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作业一(讲解)
浙江省义乌稠州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语文独立作业(解析版)

九年级阶段性学情调研(语文)参考答案 2023.03.07一、书写(3分)二、积累(17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4分)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
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nì)烟雾,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
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过来。
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
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________的房顶袅袅升起的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________在那个小村落里,________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mò)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
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
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1)根据拼音书写正确的汉字。
(2分)①细(nì)腻②落(mò)寞(2) 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分)轻笼.A( A. lǒng B. lóng)(3)依次填入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1分)A.错落有致缭绕升腾 B.长短不一缠绕奔腾C.长短不一缠绕升腾 D.错落有致缭绕奔腾2.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文明的积淀。
我们通过阅读经典诗文,可以走进大师们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文字的魅力,收获成长的力量。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按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
(11分)作者题目批注诗文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②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用典,以魏尚自比,抒发了作者想要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文天祥《③过零丁洋》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体现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
独立完成作业1

独立完成作业1【摘要】: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什么是独立完成作业。
2.知道做作业是小学生自己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自己动脑完成作业,才能学好知识。
情感: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责任感。
感到自己的作业自己做,理所应当。
愿意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真实的好成绩。
行为:1.自己的作业自己做,不依赖父母,不靠别人帮忙,不抄同学作业。
2.不会做的作业可向别人请教,然后自己完成。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什么是独立完成作业。
2.知道做作业是小学生自己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自己动脑完成作业,才能学好知识。
情感: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责任感。
感到自己的作业自己做,理所应当。
愿意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真实的好成绩。
行为:1.自己的作业自己做,不依赖父母,不靠别人帮忙,不抄同学作业。
2.不会做的作业可向别人请教,然后自己完成。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小学一、二年级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好好学习”德目的有关要求而设置的。
其中教学内容提出“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基本要求中认知要求是“结合事例说明独立完成作业有利于学好知识”。
行为要求是“作业书写工整、不拖拉、不马虎、不依赖大人”。
本课课文是一个儿童故事,课文中有三个明显段落,以王强三次摆手为提示,向学生讲明什么是独立完成作业,即自己动手做,自己写;不让别人替写;自己完成,不照抄别人的。
这三点既回答了什么是独立完成作业,又提示了行为要求。
本课设五个栏目。
第一个栏目“想一想”,设在课文的前面,起导入作用。
由此引出应该怎样完成作业,并说明独立完成作业有利于学习知识。
不独立完成作业,学不会知识,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
第二个栏目“讲一讲”,是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提炼课文所体现的教学观点。
第三个栏目“听一听”,是听老师讲卓娅独立完成作业的故事。
安排此题目,一方面是再次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独立完成作业是什么意思,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好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认知中的第三点要求:知道名人童年努力学习的故事。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学科独立作业.docx

201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学科独立作业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 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 ( ▲ )A 、向西走2米与向南走3米B 、胜2局与负3局C 、气温升高3°C 与气温为—3°CD 、盈利3万元与支出3万元2.121的算术平方根是 ( ▲ )A 、11 B 、±11 C 、 D 、±3.在4-,3.14 ,0.3131131113,π,10,1.51•• ,001.0-,72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 ) A 、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4.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绍兴市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增长.据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底,该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约为1193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应记为 ( ▲ )A 、1.193×1010元B 、1.193×1011元C 、1.193×1012元D 、1.193×1013元5.如图,检测4个足球,其中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负数。
从轻重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的是 ( ▲ )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 ―5―5=0B 、 1( 1.25)(1)04--+= C 、222(5)(12)(13)-+-=- D 、25371()1()3725÷+=⨯+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若两数的差是正数,则这两个数都是正数。
②任何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③零减去任何一个有理数,其差是该数的相反数。
④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任何数都有倒数。
A、①B、②C、③D、④8.甲、乙、丙三家超市为了促销一种定价为100元的商品,甲超市连续两次降价20%,乙超市一次性降价40%,丙超市第一次降价30%,第二降价10%,此时顾客要购买这种商品,若想最划算应到的超市是(▲)A.甲B.乙C.丙D.三个超市一样划算9.如果x<0,y>0,x+y<0,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x>y>﹣y>﹣xB、﹣x>y>﹣y>xC、y>﹣x>﹣y>xD、﹣x>y>x>﹣y10.正方形ABCD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A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若正方形ABCD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所对应的数为2;则翻转2016次后,数轴上数2016所对应的点是(▲)A、点CB、点BC、点AD、点D二、填空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32的相反数为________,倒数为________,绝对值为________。
浙江省东阳市部分学校联考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历史与社会试题(解析版)

A.体现自由平等B.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
C.体现“君权神授”D.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些规定表明它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D项正确;根据“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可见奴隶处于被压迫奴役的地位,不是体现自由平等,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对奴隶的压迫和统治,并没有凸显对社会等级的严格划分,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对奴隶的压迫和统治,并没有涉及君主权力的来源,无从体现“君权神授",排除C项。故选D项。
8.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
A.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B.庄园经济和现代工厂制的形成
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扩展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产生,他们的生产主要面向市场,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A项正确;庄园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农业生产方式,现代工厂制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排除B项;工业革命的扩展不符合中世纪晚期的时间限定,排除C项;苏联斯大林时期开展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排除D项。故选A项。
2020孔中八上第一次独立作业物理1

孔桥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一次独立作业 八年级物理试题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请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部分.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
合唱中“高声部”和“低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振幅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只要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一定能听到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C .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 D .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 3.如图1所示,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
此现象可以说明 ( ) 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 .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 .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 .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4.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 .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 .建造大礼堂时,墙壁要用吸音性能好的材料 D .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调不同 5.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就会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 A .汽化或升华 B .汽化或凝固 C .液化或凝华 D .液化或凝固 6.夏天,天气炎热,为了防止食物腐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运输车辆上放干冰,利用干冰汽化吸热给食物降温 B .把食物放在冰块上,利用冰块熔化吸热给食物降温 C .给放食物的盒子上盖上湿毛巾,利用水的升华吸热给食物降温图1 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密封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D .把食物放入冰箱内,利用冷凝剂液化吸热,使冰箱内部温度降低7.医生给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把不锈钢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给小镜子消毒B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腔中空气液化C .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D .给牙齿消毒8.百米赛跑时,计时员甲正确计时,计得小华的成绩是15.29s .如果计时员乙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计得的时间是(设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A .15sB .15.29sC .15.58sD .15.87s9.如图3是一种沙漠里能收集空气中水分的甲虫。
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含解析) 苏科版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独立物理作业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笤帚 B.筷子C.独轮车D.钓鱼竿2.(2分)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滑下滑梯B.弯折铁丝C.做功冲程D.压缩点火3.以下单位中,表示功率单位的是()A.千克 B.瓦特 C.牛顿 D.米4.炎热的夏天,小玥与家人到湄洲岛度假,她站在沙滩上脚感到烫,而当他站在海水中时脚却感到凉,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A.热量 B.热值 C.内能 D.比热容5.(2分)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下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A.B.C.D.6.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A.动车匀速上坡 B.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C.滚摆自下而上运动D.火箭加速升空7.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70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cm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所示.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 D.W1<W2、P1<P28.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个实验说明物体内能可用来对外做功B.对木塞做功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增加C.此过程中蒸气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D.这个实验基本反映出了热机的工作原理9.用图中装置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手的拉力为60N,滑轮的机械效率为()A.16.7% B.20% C.83.3% D.100%10.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A.动力臂逐渐变大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F保持不变D.动力F逐渐减小11.(2分)如图,小明用一轻质杠杆自制简易密度秤的过程中,在A端的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体,改变物体M悬挂点B的位置,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M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下列关于密度秤制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秤的刻度值向右越来越大B.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质量相同C.悬点O适当左移,秤的量程会增大D.增大M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增大12.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1分,共25分)13.某人用扳手拧开某个固定螺丝,如果他按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方式拧开螺丝,则相对较省力的是.原因是该方式的较大.14.(5分)小宇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经过定滑轮匀速拉起质量100g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2N,此结果表明,使用定滑轮不能;小宇向下用力,钩码向(填写钩码的运动方向)运动,说明使用定滑轮能.同组的另一同学用该器材再次实验,他发现保持钩码静止不动,测力计示数只有0.98N,如图所示,分析这位同学实验示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15.在水平地面上,用6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200N的小车前进5m,拉力做功J,重力做功J.16.(3分)如图是一种神奇的“魔罐”,其制作方法是:橡皮筋两头分别固定在罐子的顶部和底部,在橡皮筋的中间系一个钩码.当你将“魔罐”在水平地面上滚出后,它能自动滚回来的原因是能转化为能,“魔罐”滚回来后不能回到原抛出点的位置,主要原因是.17.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此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冲程的能量转化相同,某台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2400r/min,在1min 内,汽油机完成个工作循环.18.如图所示的杠杆(自重和摩擦不计),O为支点,A处挂一重为100N的物体,为保证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在中点B处沿(F或F1或F2)方向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为N.19.如图所示,甲气球装入少量水后,将甲,乙两个气球吹成一样大小,用细绳把它们挂在横杆上,烛焰靠近气球的底部加热,发现乙气球“啪”的一声破了,而甲气球加热很长时间,仍安然无恙.(1)在加热过程中,由于“烧不破”的甲气球装有水,水的比热容较,且水蒸发过程需要热,所以甲球的温度升高的慢.(2)在加热过程中,乙球内气体内能增大,是用的方法改变气体的内能.20.如图所示,撑杆跳高运动员从起跳到翻越横杆的过程中(不计机械能的损失),撑杆的弹性势能,运动员的机械能.(两空均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先增大后减小”或“先减小后增大”)21.现有30包大米,总质量为150kg,小明想尽快将它们搬上10m高处的库房,如图为小明可以提供的用于搬动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他可以提供的最大功率为W;为尽可能快地将大米搬上库房,他每次应搬包,若每次下楼时间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时间是s.(g=10N/kg)三、解答题(本题有6小题,共51分.解答22、23题时应写出解题过程)22.(6分)根据题目要求作图(1)如图a所示,用螺丝刀撬钉子,O为支点,画出动力F的力臂l.(2)通过图b滑轮组向上提升重物,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3)请画出使木棒在图c所示位置静止时作用在端点P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及其力臂L.23.(8分)燃气灶烧水时,把质量为2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100℃,共燃烧了0.02m3天然气(假设天然气完全燃烧).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m3.求:(1)水吸收的热量;(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3)燃气灶烧水时的效率.(4)列举家庭中使用天然气做燃料的优点和缺点.24.质量为20kg、底面积100cm2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5s内将物体匀速竖直提升3m,已知动滑轮重50N,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求:(1)提升前,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2)拉力F的功率;(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5.(7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将杠杆的中间支起,发现杠杆右端下沉,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这样可以排除对实验产生影响.(2)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如图a所示,则测量时,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小红在杠杆的一侧挂钩码,在杠杆的另一侧某一位置用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住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以便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如表是小红实验得到的数据,据此分析可以发现这次实验不妥之处.(5)小红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在杠杆右侧挂上钩码,在右端用测力计水平拉动,结果杠杆总不能转至如图b所示的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填“缓慢”或“快速”)时读数.实验中要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起始位置,是为了.(2)完成实验表格的填写.(3)从表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4)小芳对上述三个机械效率取平均值,并认为它是这个滑轮组准确的机械效率.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5)若利用本实验的装置继续探究机械效率与所提钩码高度的关系,简述需要进行的主要操作步骤:.27.(8分)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写出得出结论的思路:.(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与重力势能相关的结论是;(3)实验时,做对比的两组实验中木块摆放在水平面上的位置是否要一定相同?.你的理由是.(4)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b)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28.小明在学习“物质的比热容”时,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测得)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温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2)实验中选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可以认为相同时间内水和沙子相同.(3)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作出表示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图线.(4)沙子在1.0~1.5min内升高的温度有明显异常,其主要原因是.(5)小明再用50g水和100g水做实验,以吸收的热量Q为纵坐标,升高的温度△t为横坐标,分别画出50g水和100g水的Q﹣△t图象.它们都是过原点的直线,即Q=k△t.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两条直线的k值与对应水的之比相等.29.(2分)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测酒精的热值.加热前酒精灯的质量为m1,加热一段时间后变为m2;烧杯中水的质量为M,水的初温t1,末温t2,水的比热容用c表示.请你用以上符号写出该同学测酒精热值的计算表达式:.该同学测算发现,测量值比课本中的“标准值”小很多,请你写一条产生该误差的原因:.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学校九年级(上)第一次独立物理作业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4分)1.如图所示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笤帚 B.筷子C.独轮车D.钓鱼竿【考点】杠杆的分类.【专题】简单机械.【分析】结合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解答】解:A、笤帚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B、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C、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D、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选C.【点评】杠杆根据其省力情况可以分为三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省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为费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为等臂杠杆.2.(2分)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滑下滑梯B.弯折铁丝C.做功冲程D.压缩点火【考点】内能的利用及其意义.【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分析】内能与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确准转化方向即可.【解答】解:A、滑下滑梯,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错误;B、弯折铁丝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内燃机做功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压缩点火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能的转化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性题目.3.以下单位中,表示功率单位的是()A.千克 B.瓦特 C.牛顿 D.米【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A、千克是质量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B、瓦特是功率的主单位.符合题意;C、牛顿是力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D、米是长度的主单位.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容易解答.4.炎热的夏天,小玥与家人到湄洲岛度假,她站在沙滩上脚感到烫,而当他站在海水中时脚却感到凉,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子具有不同的()A.热量 B.热值 C.内能 D.比热容【考点】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解答】解:沙子烫,海水凉,它们的比热容有关,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在同样的日照条件下,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沙子的温度变化大,所以海水凉,砂子烫.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5.(2分)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下图是使用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的四种方式(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其中最省力的是()A.B.C.D.【考点】杠杆的应用;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简单机械.【分析】A、不计机械重和摩擦,则用机械做的功等于直接用手做的功.B、根据滑轮组的省力特点进行判断;C、使用定滑轮不省力;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不计机械重和摩擦,A、由图知,F1×4m=G×2m,所以F1=G;B、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承担,所以F2=G;C、由图知,是使用的是定滑轮,所以F3=G;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4×(L+3L)=G×L,所以F4=G.综上所述,D最省力.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功的原理、滑轮组的省力特点、定滑轮的特点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涉及的比较全面,是一道基础性很好的题目.6.下列现象中,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A.动车匀速上坡 B.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C.滚摆自下而上运动D.火箭加速升空【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专题】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本题考查了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若是由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即该过程中动能一定减小,重力势能一定增加;【解答】解:A、动车匀速上坡,所处高度增大,速度不变,重力势能增大,动能不变,不符合题意;B、小孩滑下,所处高度减小,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C、滚摆上升时,速度越来越小,所处高度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符合题意;D、火箭加速上升,速度增大,所处高度增大,其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增大,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分析能量转化时,就看什么能量减少了,什么能量增加,总是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7.举重是我国的优势体育项目.一位身高170cm的运动员和一位身高160cm的运动员,在挺举项目中用相同时间,把同样重的杠铃举起,如图所示.如果他们对杠铃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功率分别为P1和P2,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W1=W2、P1=P2B.W1>W2、P1=P2C.W1>W2、P1>P2 D.W1<W2、P1<P2【考点】功的大小比较;功率大小的比较.【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举起相同的杠铃时,t身高越高的运动员举起的高度越大,根据W=Gh分析做功大小;所用时间相同,再利用P=比较功率大小.【解答】解:由题知身高170cm的运动员和身高160cm的运动员举起杠铃的重力相同,身高170cm的运动比身高160cm的运动员将杠铃举得高,根据W=Gh可知,W1>W2;因为两运动员举起杠铃的时间相同,根据P=可知,P1>P2.所以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的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分析出高个运动员举起的高度大是本题的突破口.8.关于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个实验说明物体内能可用来对外做功B.对木塞做功的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增加C.此过程中蒸气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D.这个实验基本反映出了热机的工作原理【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其内能会减小;(2)在内燃机的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关系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解答】解:据图可知,当将试管中的水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水蒸气会将瓶塞推开;A、该过程中水蒸气对瓶塞做功,即说明内能可以对外做功,故A正确;B、水蒸气对瓶塞做功,水蒸气的内能会减小,故B错误;C、此过程中,消耗了水蒸气的内能,增加了塞子的机械能,是将水蒸气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的过程,故C正确;D、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而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该过程与热机的做功冲程原理相似,故本实验基本反映出了热机的工作原理,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结合木塞冲出的实验考查了能量转化关系,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此题是考查的知识点较为全面,要结合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9.用图中装置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手的拉力为60N,滑轮的机械效率为()A.16.7% B.20% C.83.3% D.100%【考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计算题;压轴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首先根据提升重物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是否一起运动可判定滑轮的种类;得出拉力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升高的高度h的关系,然后利用η=即可求出滑轮的机械效率.【解答】解:由图可知,提升重物时滑轮的位置根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则该滑轮为动滑轮;∴拉力移动的距离s=2h,η=====≈83.3%.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不是很多,但关键是根据滑轮的使用判断出拉力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升高的高度h的关系.10.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O点,在其下端施一始终垂直于棒的拉力F,让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A.动力臂逐渐变大B.阻力臂逐渐变大C.动力F保持不变D.动力F逐渐减小【考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专题】简单机械.【分析】先确定阻力臂、动力臂的变化,然后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分析动力的变化.【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木棒是一个杠杆,力F是动力,力F始终垂直与木棒,则木棒的长度是动力臂,木棒长度保持不变,动力臂保持不变,故A错误;B、木棒的重力是阻力,阻力大小不变,木棒在竖直位置时,重力的力臂为0,转过θ角后,重力力臂(阻力臂)逐渐增大,故B正确;C、已知:G、L保持不变,L G逐渐变大,由杠杆平衡条件:GL G=FL可知,动力F逐渐增大,故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会熟练应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11.(2分)如图,小明用一轻质杠杆自制简易密度秤的过程中,在A端的空桶内分别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体,改变物体M悬挂点B的位置,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M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下列关于密度秤制作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秤的刻度值向右越来越大B.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质量相同C.悬点O适当左移,秤的量程会增大D.增大M的质量,秤的量程会增大【考点】杠杆的应用;密度公式的应用.【专题】密度及其应用;简单机械.【分析】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对各个选项注意分析即可.【解答】解:A、当A端的空桶内的液体密度越大时,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可知,在M悬挂点处标出相应液体的密度值越大,故应将M向右移动,故A正确;B、在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质量越大,因此只有每次倒入空桶的液体体积相同,才能通过杠杆平衡条件得出液体质量的大小,从而判断液体密度的情况,故B错误;C、悬点O适当左移,阻力臂增大,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可知秤的量程会增大,故C正确;D、增大M的质量,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秤的量程会增大,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是正确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同时在处理方程的时候也要注意技巧.12.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G B.F1>F2>F3>G C.F1=F2=F3=G D.F1>F2=F3=G【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专题】简单机械.【分析】利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当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如果动力臂不变,只改动用力方向,其动力不变,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设拉力的力臂为L,则由题意可知,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G×OD=F×L由此可得:F=因为G,OD不变,OD=L=r,故F=G,由于F1、F2、F3的力臂都为圆的半径,相等,故F1=F2=F3=G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杠杆平衡问题的分析能力,此题关键是力臂的确定.二、填空题(本题有8小题,每空1分,共25分)13.某人用扳手拧开某个固定螺丝,如果他按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方式拧开螺丝,则相对较省力的是乙.原因是该方式的动力臂较大.【考点】力的三要素.【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把手尽量往扳手柄的远处移动,增大了动力臂,在阻力、阻力臂臂一定的情况下,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知道增大了动力臂L1,会更省力.【解答】解: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阻力臂L2和阻力F2不变,F1和L1成反比,L1越长越省力;如乙图所示,把手尽量往扳手柄的远处移动,增大了动力臂L1,就会越省力.故答案为:乙;动力臂.【点评】灵活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有关杠杆的实际做法,多积累,能恰当的使用好杠杆(省力或省距离).14.(5分)小宇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经过定滑轮匀速拉起质量100g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2N,此结果表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小宇向下用力,钩码向上(填写钩码的运动方向)运动,说明使用定滑轮能改变拉力方向.同组的另一同学用该器材再次实验,他发现保持钩码静止不动,测力计示数只有0.98N,如图所示,分析这位同学实验示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弹簧测力计未校零、弹簧测力计自重的影响.【考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专题】应用题;简单机械.【分析】(1)定滑轮的本质是等臂杠杆,所以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在实验时,若实验结论和理论结论不符,据实际情况分析即可判断;【解答】解:小宇同学用弹簧测力计经过定滑轮匀速拉起质量100g的钩码,即钩码的重力是:G=mg=0.1kg×10N/kg=1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2N,即表明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由图可知小宇向下用力,钩码向上运动,说明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同组的另一同学用该器材再次实验,他发现保持钩码静止不动,测力计示数只有0.98N,如图所示,分析这位同学实验示数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弹簧测力计未校零;弹簧测力计自重的影响.故答案为:省力;上;改变拉力方向;弹簧测力计未校零、弹簧测力计自重的影响.【点评】本题考查对定滑轮实质和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属于一道基础题.15.在水平地面上,用60N的力沿水平方向拉着重为200N的小车前进5m,拉力做功300 J,重力做功0 J.【考点】功的计算.【专题】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1)根据W=Fs求出拉力做的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解答】解:(1)拉力做的功W=Fs=60N×5m=300J;(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物体是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5m,没有在重力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0J.故答案为:30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功的计算公式和做功两个必要因素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16.(3分)如图是一种神奇的“魔罐”,其制作方法是:橡皮筋两头分别固定在罐子的顶部和底部,在橡皮筋的中间系一个钩码.当你将“魔罐”在水平地面上滚出后,它能自动滚回来的原因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魔罐”滚回来后不能回到原抛出点的位置,主要原因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减小.【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专题】应用题;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1)动能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形变程度;(2)此题中,由于罐与地面之间存在着摩擦力,所以罐的机械能会减小,魔罐滚回来后不能回到原抛出点的位置.【解答】解:魔罐在开始滚动的时候,具有动能,滚动的过程中,罐子动能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当动能为0时,弹性势能最大,魔罐开始向回滚动,在魔罐滚回来的过程中橡皮筋弹性势能减小,罐子动能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罐与地面之间存在着摩擦力,所以罐的机械能会减小,即一部分机械能会转化为内能,故魔罐滚回来后不能回到原抛出点的位置.故答案为:弹性势;动;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减小.【点评】本题考查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及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7.如图所示,在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玻璃筒底部放一小团干燥的棉花,快速压下活塞,可观察到棉花着火燃烧,此过程中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这与四冲程汽油。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附中八年级(上)第一次独立作业数学试卷(解析版)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泰州中学附中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B”,再把纸铺平,可以看到的是()A.B.C.D.2.与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3.下列等式:①=,②=﹣2,③=2,④=﹣,⑤=±4,⑥﹣=﹣2;正确的有()个.A.4B.3C.2D.14.有理数a的平方根为()A.a B.±a C.±D.±5.如图,在△ABC中,AB=AC>BC,点D、E分别在AB、AC上,连接BE、CD,相交于点F,BE=BC,∠ABE=∠BCD,若CE=5,则CF的长为()A.6B.5C.4D.36.如图,Rt△ABC中,∠C=90°,∠A<∠B,且∠A≠3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P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不同的点P的个数为()A.4B.5C.6D.7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7.如图,从镜子中看到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此时的实际时刻是.8.比较大小(填“>、=、<”)9.如图,在△ABC和△ADC中,AB⊥BC,AD⊥DC,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证明△ABC ≌△ADC,这个条件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10.的算术平方根是.11.如图,△ABC的面积为4cm2,BP平分∠ABC,且AP⊥BP于P,则△PBC的面积为cm2.12.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b,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如下,,如:,那么6*(5*4)=.13.已知y=+9,则3x+2y的算术平方根=.14.如图,在△ABC中,∠ABC=2∠C,AM和BN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若△ABN的周长为10,BM=2,则AB的长为.15.如图,点O在直线m上,在m的同侧有A,B两点,∠AOB=90°,OA=10cm,OB =8cm,点P以2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O﹣B路径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以1cm/s 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B﹣O﹣A路径向终点A运动,两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Q作PC⊥m于点C,QD⊥m于点D,若△OPC与△OQD全等,则点Q运动的时间是秒.16.如图,在△ABC中,∠A=90°,AB=AC,∠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若BD=8,则CE=.三.解答下列各题:17.计算:(1).(2)求4(1﹣2x)2﹣36=0中x的值.18.如图,在11×11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要求A与A1,B与B1,C与C1相对应);(2)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C的周长最小;(3)在(1)问的结果下,连接BB1、CC1,求四边形BB1C1C的面积.19.已知5x﹣1的算术平方根是3,4x+2y+1的立方根是1,求4x﹣2y的平方根.20.如图,∠1=∠2,∠A=∠B,AE=BE,点D在边AC上,AE与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2=40°,求∠C的度数.21.实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2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23.如图,DE⊥AB于E,DF⊥AC于F,若BD=CD、BE=CF.(1)求证:AD平分∠BAC;(2)已知AB=5,AC=8,求BE的长.24.如图,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1)求证:BD=CE;(2)若AD=BD=DE=CE,求∠BAE的度数.25.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任意一点(与A、C两点不重合).Q 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且始终满足条件BQ=AP,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 于D.(1)如图(1),当∠CQP=30°时.求AP的长.(2)如图(2),当P在任意位置时,求证:DE=AB.26.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05°时,∠EDC=°,∠DEC=°;点D从点B向点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B”,再把纸铺平,可以看到的是()A.B.C.D.【分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判定即可.解:根据题意,两个字母B,关于直线对称,故选:C.2.与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条高的交点D.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分析】可分别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思考,首先满足到A点、B点的距离相等,然后思考满足到C点、B点的距离相等,都分别在各自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于是答案可得.解:如图:∵OA=OB,∴O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OB=OC,∴O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OA=OC,∴O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三个交点相交于一点,∴与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故选:D.3.下列等式:①=,②=﹣2,③=2,④=﹣,⑤=±4,⑥﹣=﹣2;正确的有()个.A.4B.3C.2D.1【分析】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解:=,故①错误.=4,故⑤错误.其他②③④⑥是正确的.故选:A.4.有理数a的平方根为()A.a B.±a C.±D.±【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解决此题.解:根据平方根的定义,a的平方根为.故选:C.5.如图,在△ABC中,AB=AC>BC,点D、E分别在AB、AC上,连接BE、CD,相交于点F,BE=BC,∠ABE=∠BCD,若CE=5,则CF的长为()A.6B.5C.4D.3【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得到∠ABC=ACB.∠BEC=∠BCE,由∠ABE=∠BCD得∠EBC =∠ECD,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等量代换可得∠CEF=∠CFE,等角对等边可得出结论.解:∵AB=AC,BE=BC,∴∠ABC=∠ACB.∠BEC=∠BCE,∴∠ABC=∠ACB=∠BEC,∵∠ABE=∠BCD,∴∠EBC=∠ECD,∵∠CFE为△CBF的外角,∴∠CFE=∠CBF+∠FCB,∵∠ABE=∠BCD,∴∠CFE=∠CBF+∠FCB=∠ABC,∴∠CFE=∠CEF,∴CF=CE=5,故选:B.6.如图,Rt△ABC中,∠C=90°,∠A<∠B,且∠A≠30°,以△ABC的一边为边画等腰三角形,使得它的第三个顶点P在△ABC的其他边上,则可以画出不同的点P的个数为()A.4B.5C.6D.7【分析】①以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P,△BCP就是等腰三角形;②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P,△ACP就是等腰三角形;③以C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P,△BCP就是等腰三角形;④以C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P,△BCP就是等腰三角形;⑤作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P,则△APB是等腰三角形;⑥作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P,则△BCP和△ACP是等腰三角形.解:如图:故选: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7.如图,从镜子中看到一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此时的实际时刻是8:00.【分析】镜子中的时间和实际时间关于钟表上过6和12的直线对称,作出相应图形,即可得到准确时间.解:由图中可以看出,此时的时间为8:00.故答案为:8:00.8.比较大小>(填“>、=、<”)【分析】先比较出()3与()3的大小,即可得出答案.解:∵()3=9,()3=3,∴>;故答案为:>.9.如图,在△ABC和△ADC中,AB⊥BC,AD⊥DC,只需添加一个条件即可证明△ABC ≌△ADC,这个条件可以是CB=CD(或AB=AD或∠ACB=∠ACD或∠BAC=∠DAC)(写出一个即可).【分析】利用已知条件得到∠B=∠D=90°,加上AC为公共边,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添加条件.解:∵AB⊥BC,AD⊥DC,∴∠B=∠D=90°,∵AC=AC,∴当添加CB=CD或AB=AD时,则可根据“HL”判断△ABC≌△ADC;当添加∠ACB=∠ACD或∠BAC=∠DAC时,则可根据“AAS”判断△ABC≌△ADC.故答案为CB=CD(或AB=AD或∠ACB=∠ACD或∠BAC=∠DAC).10.的算术平方根是2.【分析】首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的值,然后再利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出结果.解:∵=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答案为:2.11.如图,△ABC的面积为4cm2,BP平分∠ABC,且AP⊥BP于P,则△PBC的面积为2 cm2.【分析】延长AP交BC于D,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P=PD,再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得S△ABP=S△DBP,S△ACP=S△DCP,然后求出△PBC的面积的面积等于S△ABC,再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D,∵BP平分∠ABC,AP⊥BP,∴AP=PD,∴S△ABP=S△DBP,S△ACP=S△DCP,∴△PBC的面积=S△DBP+S△DCP=S△ABC=×4=2cm2.故答案为:2.12.对于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b,定义一种新的运算如下,,如:,那么6*(5*4)=1.【分析】本题需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5*4的值,再求出6*(5*4)的值即可求出结果.解:∵,∴5*4==3,∴6*(5*4)=6*3,=,=1.故答案为:1.13.已知y=+9,则3x+2y的算术平方根=3.【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不等式求出x的值,再求出y,然后代入代数式求解,再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解:由题意得,x﹣3≥0且3﹣x≥0,解得x≥3且x≤3,所以x=3,y=9,所以,3x+2y=3×3+2×9=9+18=27,所以,3x+2y的算术平方根==3.故答案为:3.14.如图,在△ABC中,∠ABC=2∠C,AM和BN分别是∠BAC、∠ABC的平分线,若△ABN的周长为10,BM=2,则AB的长为4.【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CBN=∠ABC,由等角对等边可得BN=CN,得出BN+AN=AC①,过点M作MF∥BN交CN于点F,利用AAS证明△ABM≌△AFM,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BM=AC②,进而可得BN+AN=AB+BM,由△ABN的周长为10,BM=2,可求解.解:∵BN平分∠ABC,∴∠CBN=∠ABC,∵∠ABC=2∠C,∴∠CBN=∠C,∴BN=CN,∴BN+AN=CN+AN=AC①,过点M作MF∥BN交CN于点F,则∠CMF=∠CBN,∠AFM=∠ANB,∴∠CMF=∠CBN=∠C,∴MF=CF,∵∠ANB=∠C+∠CBN=2∠C,∴∠AFM=2∠C,∴∠ABC=∠AFM,∵AM平分∠BAC,在△ABM和△AFM中,,∴△ABM≌△AFM(AAS),∴AB=AF,BM=MF,∴MF=BM=CF,∴AB+BM=AF+MF=AF+CF=AC②,由①②得BN+AN=AB+BM,∵△ABN的周长为10,BM=2,∴AB+BN+AN=AB+BM+AB=10,∴AB=4.故答案为:4.15.如图,点O在直线m上,在m的同侧有A,B两点,∠AOB=90°,OA=10cm,OB =8cm,点P以2cm/s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O﹣B路径向终点B运动,同时点Q以1cm/s 的速度从点B出发沿B﹣O﹣A路径向终点A运动,两点都要到达相应的终点时才能停止运动.分别过点P,Q作PC⊥m于点C,QD⊥m于点D,若△OPC与△OQD全等,则点Q运动的时间是2或6或16秒.【分析】由题意可知只要PO=QO,则△POC与△QOC全等,所以根据PO=QO列出关于t的方程即可求解.解:①当0⩽t<5时,P在AO,Q在BO上时,∵∠AOB=90°,∴∠POC+∠QOD=90°,∵∠OQD+∠QOD=90°,所以当PO=QO时,△POC≌△OQD,∴10﹣2t=8﹣t,解得t=2;②当5<t<8时,P,Q都在OB上时,因为∠POD=∠QOC,所以当所以当PO=QO时,△POC≌△OQD,∴2t﹣10=8﹣t解得t=6;③当8<t<9,P在OB上,Q在OA上时,∵∠AOB=90°,∴∠POC+∠QOD=90°,∵∠OQD+∠QOD=90°,∴∠POC=∠OQD,所以当PO=QO时,△POC≌△OQD,∴2t﹣10=t﹣8,解得t=2(舍去);④当9⩽t<18,P与B重合,Q在OA上时,当PO=QO时,△POC≌△OQD,∴t﹣8=8,∴t=16.综上所述:t=2或6或16,故答案为:2或6或16.16.如图,在△ABC中,∠A=90°,AB=AC,∠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CE⊥BD,交BD的延长线于点E,若BD=8,则CE=4.【分析】延长BA、CE相交于点F,利用“角边角”证明△BCE和△BFE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EF,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求出∠ABD=∠ACF,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ABD和△ACF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D=CF,然后求解即可.解:如图,延长BA、CE相交于点F,∵BD平分∠ABC,∴∠ABD=∠CBD,在△BCE和△BFE中,,∴△BCE≌△BFE(ASA),∴CE=EF,∵∠BAC=90°,CE⊥BD,∴∠ACF+∠F=90°,∠ABD+∠F=90°,∴∠ABD=∠ACF,在△ABD和△ACF中,,∴△ABD≌△ACF(ASA),∴BD=CF,∵CF=CE+EF=2CE,∴BD=2CE=8,∴CE=4.故答案为:4.三.解答下列各题:17.计算:(1).(2)求4(1﹣2x)2﹣36=0中x的值.【分析】(1)首先计算零指数幂、开方、开立方和绝对值,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的值即可.(2)首先求出(1﹣2x)2的值,然后根据平方根的含义和求法,求出1﹣2x的值,进而求出x的值即可.解:(1)=5﹣(﹣3)+(﹣1)+1=5+3+﹣1+1=8+.(2)∵4(1﹣2x)2﹣36=0,∴(1﹣2x)2=9,∴1﹣2x=3或1﹣2x=﹣3,解得:x=﹣1或2.18.如图,在11×11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中有一个格点△ABC(即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直线l对称的△A1B1C1(要求A与A1,B与B1,C与C1相对应);(2)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得△PAC的周长最小;(3)在(1)问的结果下,连接BB1、CC1,求四边形BB1C1C的面积.【分析】(1)分别作出各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即可;(2)由于AC的长是定值,所以连接AC1交直线l于点P,则点P即为所求;(3)直接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解:(1)如图,△A1B1C1即为所求;(2)如图,点P即为所求;(3)S梯形BB1C1C=(2+4)×4=12.19.已知5x﹣1的算术平方根是3,4x+2y+1的立方根是1,求4x﹣2y的平方根.【分析】根据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求出x、y的值,求出4x﹣2y的值,再根据平方根定义求出即可.解:∵5x﹣1的算术平方根为3,∴5x﹣1=9,∴x=2,∵4x+2y+1的立方根是1,∴4x+2y+1=1,∴y=﹣4,4x﹣2y=4×2﹣2×(﹣4)=16,∴4x﹣2y的平方根是±4.20.如图,∠1=∠2,∠A=∠B,AE=BE,点D在边AC上,AE与BD相交于点O;(1)求证:△AEC≌△BED;(2)若∠2=40°,求∠C的度数.【分析】(1)由“ASA”可证△AEC≌△BED;(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EC,即可求∠C的度数.【解答】证明:(1)∵∠1=∠2∴∠BED=∠AEC,且AE=BE,∠A=∠B∴△AEC≌△BED(ASA)(2)∵△AEC≌△BED∴DE=EC,∠1=∠2=40°∴∠C=70°21.实数a,b,c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分析】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判断绝对值里边式子的正负,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解:根据数轴上点的位置得:b<a<0<c,且|a|<|c|<|b|,∴c﹣b>0,a+b<0,a﹣c<0,则原式=﹣a+c﹣b+a+b+c﹣a=2c﹣a.22.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一腰上的中线BD将这个等腰三角形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分析】设AB=AC=2X,BC=Y,则AD=CD=X,则有两种情况,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解:设AB=AC=2X,BC=Y,则AD=CD=X,∵AC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部分,∴有两种情况:①当3X=15,且X+Y=6,解得X=5,Y=1,∴三边长分别为10,10,1;②当X+Y=15且3X=6时,解得X=2,Y=13,此时腰为4,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而4+4=8<13,故这种情况不存在.∴腰长是10,底边长是1.23.如图,DE⊥AB于E,DF⊥AC于F,若BD=CD、BE=CF.(1)求证:AD平分∠BAC;(2)已知AB=5,AC=8,求BE的长.【分析】(1)求出∠E=∠DFC=90°,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Rt△BED≌Rt △CFD,推出DE=DF,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AF,由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答案.【解答】(1)证明:∵DE⊥AB,DF⊥AC,∴∠E=∠DFC=90°,在Rt△BED和Rt△CFD中,,∴Rt△BED≌Rt△CFD(HL),∴DE=DF,∵DE⊥AB,DF⊥AC,∴AD平分∠BAC;(2)由(1)知,Rt△ADE≌Rt△ADF,∴AE=AF,∵AB=AE﹣BE=AF﹣BE=AC﹣CF﹣BE,BE=CF,∴AB=AC﹣2BE,∵AB=5,AC=8,∴BE=.24.如图,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1)求证:BD=CE;(2)若AD=BD=DE=CE,求∠BAE的度数.【分析】(1)作AF⊥BC于点F,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到BF=CF,DF=EF,相减后即可得到正确的结论.(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到△ADE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角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解答】(1)证明:如图,过点A作AF⊥BC于F.∵AB=AC,AD=AE.∴BF=CF,DF=EF,∴BD=CE.(2)∵AD=DE=AE,∴△ADE是等边三角形,∴∠DAE=∠ADE=60°.∵AD=BD,∴∠DAB=∠DBA.∴∠DAB=∠ADE=30°.∴∠BAE=∠BAD+∠DAE=90°.25.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是AC边上任意一点(与A、C两点不重合).Q 是CB延长线上一点,且始终满足条件BQ=AP,过P作PE⊥AB于E,连接PQ交AB 于D.(1)如图(1),当∠CQP=30°时.求AP的长.(2)如图(2),当P在任意位置时,求证:DE=AB.【分析】(1)作PF∥BC交AB于点F.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求出∠QPC=∠DPA=90°,得出AB=3AP而求出结论;(2)作PF∥BC交AB于点F.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PFD≌△QBD就有DF=DB,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E=EF,由EF+FD=ED就可以得出结论.解:(1)如图(1),作PF∥BC交AB于点F,∴∠AFP=∠ABC,∠APF=∠C.∠PFD=∠QBD,∠FPD=∠BQD.∵△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C=60°.AB=BC=AC.∴∠AFP=60°,∠APF=60°,∴∠AFP=∠APF=∠A=60°,∴△AFP是等边三角形,∴AF=AP=PF.∵PE⊥AB,∴AE=EF.∵∠CQP=30°,∠C=60°,∴∠QPC=90°,∴∠DPA=90°,∴∠ADP=30°.∴AD=2AP.∴AD=2AF.∵DF+AF=AD,∴DF+AF=2AF,∴DF=AF,∵BQ=AP,∴BQ=FP.在△PFD和△QBD中,∴△PFD≌△QBD(ASA),∴FD=BD.∴BD=DF=AF=AB.∵AB=6,∴AF=2,∴AP=2.答:AP的长为2;(2)如图2,作PF∥BC交AB于点F.∴∠AFP=∠ABC,∠APF=∠C.∠PFD=∠QBD,∠FPD=∠BQD.∵△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C=60°.AB=BC=AC.∴∠AFP=60°,∠APF=60°,∴∠AFP=∠APF=∠C=60°,∴△AFP是等边三角形,∴AF=AP=PF.∵PE⊥AB,∴AE=EF=AF.∵BQ=AP,∴BQ=FP.在△PFD和△QBD中,∴△PFD≌△QBD(ASA),∴FD=BD=BF.∵ED=EF+DF=AF+BF,∴ED=(AF+BF),∴ED=AB.26.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05°时,∠EDC=35°,∠DEC=105°;点D从点B向点C 运动时,∠BDA逐渐变小.(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分析】(1)由平角的定义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EDC,∠DEC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判断∠BDA的变化;(2)当DC=2时,由“ASA”可证△ABD≌△DCE;(3)分AD=DE,DE=AE两种情况讨论,由三角形内角和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求∠BDA的度数.解:(1)∵∠ADB+∠ADE+∠EDC=180°,且∠ADE=40°,∠BDA=105°,∴∠EDC=180°﹣105°﹣40°=35°,∵∠AED=∠EDC+∠ACB=35°+40°=75°,∴∠DEC=180°﹣∠AED=180°﹣75°=105°,∵∠BDA+∠B+∠BAD=180°,∴∠BDA=180°﹣∠B﹣∠BAD=140°﹣∠BAD,∵点D从B向C的运动过程中,∠BAD逐渐变大,∴∠BDA逐渐变小,故答案为:35;105;小;(2)当DC=2时,△ABD≌△DCE,理由如下:∵∠ADC=∠B+∠BAD,∠ADC=∠ADE+∠CDE,∠B=∠ADE=40°,∴∠BAD=∠CDE,在△ABD和△DCE中,,∴△ABD≌△DCE(ASA);(3)若AD=DE时,∵AD=DE,∠ADE=40°,∴∠DEA=∠DAE=70°,∵∠DEA=∠C+∠EDC,∴∠EDC=30°,∴∠BDA=180°﹣∠ADE﹣∠EDC=180°﹣40°﹣30°=110°,若AE=DE时,∵AE=DE,∠ADE=40°,∴∠ADE=∠DAE=40°,∴∠AED=180°﹣40°﹣40°=100°,∵∠DEA=∠C+∠EDC,∴∠EDC=100°﹣40°=60°,∴∠BDA=180°﹣∠ADE﹣∠EDC=180°﹣40°﹣60°=80°,综上所述:当∠BDA=80°或110°时,△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
三年级数学独立作业

三年级数学独立作业
* 理解等差数列
* 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问题
* 应用表格计算
三年级数学独立作业:
一、理解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概念,即构成数列的数,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都有相同的差。
等差数列的一个重要性质是:除了第一项,其余每一项都等于第一项减去某个数,然后乘以某个数。
要想熟悉等差数列,孩子们可以多加联系,通过做比较,理解一个等差数列是怎么组成的,在这种数列中,共有几个数、从那个数开始、每个数之差是多少,以此类推,把各种等差数列的概念固定在脑海中,慢慢就能融汇贯通。
二、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问题
用思维导图解决数学问题是一项有效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它能帮助学生快速发现问题的关键点,调整故事脉络,把数学问题拆分成更小的问题,并将复杂的知识点清晰化。
在使用思维导
图解决数学问题时,还可以通过绘制图形、展开讲解等形式,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知识点,在研究运算规律的时候,思维导图则可以很好地概括和提示规律规律。
三、应用表格计算
通过应用表格计算,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更加清晰地进行认识,通过表格形式,迅速找出问题的特点,从而引出解题步骤,使数学问题一步一步明晰可见,降低学习成本同时也降低误解。
例如,在计算某一天之后同一时刻,每隔多少小时之后,经过几天,某个物体能完成一个圆周运行,这里可以用表格的形式来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通过表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更容易算出每一项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
1、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其空间电荷区宽度将 ①
(变宽、变窄、不变),PN结中 ② (扩散、漂
移)电流占优势;外加反向电压且反向电压数值
增大时,空间电荷区宽度将 ③ (变宽、变窄、 不变),PN结中 ④ (扩散、漂移)电流占优势。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 。
一、填空
6、欲使三极管工作于放大区,应使其发射结 ① , 集电结 ② 。为保证使场效应管具有高输入 电阻的特点,其中所有的PN结都不应该 ③ (正偏、反偏、零偏)。 (1)正偏 (2)反偏
二、二极管电路如图1(a)所示,其输入电压的波形如 图1(b)所示。假设二极管具有理想特性,试分析 二极管的工作状态,并画出输出电压uo的波形。 (要求标明数值)
图4
RC
R1 C1
+ +
VCC
R2
+
交流通路
ui
-
C3
RE
uo
-
ui R 1
-
R2 RE
RC
uo
-
uI / V
R
+ uI -
D
+
uO
-
6 4 2
3V
(a)
0
-2
t
(b)
图1
三、已知两只三极管两个电极的电流如图2 所示。试 (1)分别求出三极管另一电极的电流,标 出其实际方向; (2)在圆圈中画出管子的电路符号。
1mA
20μA
图2
30μA
1.5mA
四、硅三极管接成如 图3所示电路。已知 管子的β=100,试 问输入电压UI 最小 应为多大时,才能 保证三极管工作于 饱和状态?
3、二极管正向导通时,其直流等效电阻值随工作
电流值的增大而 ① (增大、减小、不变), 交流等效电阻值随工作电流值的增大而 (增大、减小、不变)。 ②
4、稳压管起稳压作用时应该工作在
(正向导
通区、反向截止区、反向击穿区)。
一、填空
5、三极管中参与导电的有 ① (一种、两种)载 流子,是 ② (电压、电流)控制器件。场效 应管中参与导电的有 ③ (一种、两种)载流 子,是 ④ (电压、电流)控制器件。
5V
2kΩ
40kΩ
UI
V
图3
五、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假设各电容对交流 信号近似为短路,试画出该电路的直流通 路和交流通路。
图4
RC
R1 C1
+ +
VCC
R2
+
直流通路
VCC
C2
+
R1 R2
RC
+
ui
-
C3
RE
uo
-
RE
五、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假设各电容对交流 信号近似为短路,试画出该电路的直流通 路和交流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