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计量基础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计量基础(3)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

第五章  计量基础(3)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

第四节测量结果第四节测量结果第4节大纲要求掌握重点难点(说明:以下讲义用★重点掌握☆重点熟悉※重点了解:难点▲标识)(一)测量结果、测量误差及测量结果的修正★1、测量误差的概念☆2、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3、测量结果修正的方法(二)测量准确度★1、测量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的概念及其表示★2、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概念及其表示※3、测量重复性和再现性的区别一、测量结果、测量误差及测量结果的修正讲义内容:一、测量结果、测量误差及测量结果的修正(一)测量结果测量结果是按规定的测量程序所获得的量值。

测量结果可以是观测值本身,也可以是根据几个观测值通过计算的结果。

例如一组观测值的平均数、中位数等。

测量结果可以要求按适用的标准进行修正,如气体体积按标准温度和压力进行的修正。

(二)测量误差(二)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真值的差称为测量误差,简称误差。

测量结果是人们对被测量的认识结果,测量结果不仅与量的本身有关,而且与测量方法、测量程序、测量环境与条件密切相关。

而被测量的真值是与被测量的定义一致的某个值,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

它只有通过完善或完美无缺的测量才能得到。

测量真值本质上是不能确定的,是无法确切获得的。

因此在实际使用时需要用约定真值,或接受参照值来代替。

约定真值是对于给定目的,赋予一个量的可用于替代其真值的值。

由于约定真值和真值充分接近,可以认为约定真值和真值的差可以忽略。

例如可以将通过校准或检定得出的特定量的值,或由更高准确度等级的测量仪器测得或由多次反复测量的结果所确定的值作为约定真值。

接受参照值则是用作接受参照值则是用作比较的经协商同意的标准值,它可是基于科学原理的理论值或确定值,或基于一些国家或国际组织的试验工作的指定值或认证值。

也可基于科学或工程组织赞助下合作试验工作中的同意值或认证值。

测量误差往往是由若干个分量组成的,这些分量按其特性通常分为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大类。

所以测量误差是各个分量的代数和。

2020造价工程师《土建工程》章节基础题:第五章第一节含答案

2020造价工程师《土建工程》章节基础题:第五章第一节含答案

2020造价工程师《土建工程》章节基础题:第五章第一节含答案第五章第一节工程计量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本章练习高频考点1、下列属于物理计量单位的是()。

A、块B、个C、樘D、米2、不属于工程量清单项目工程量计算依据的是()。

A、施工图纸B、招标文件C、工程量计算规则D、勘察报告3、梁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为()。

A、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B、列表注写方式和平面注写方式C、截面注写方式和平面注写方式D、截面注写方式和原位注写方式4、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为()。

A、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B、列表注写方式和平面注写方式C、截面注写方式和平面注写方式D、截面注写方式和原位注写方式5、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平法施工图注写方式,2φ22+(4φ12)表示()。

A、用于六肢箍,2φ22 为通长钢筋,4φ12 为架立筋B、用于六肢箍,4φ12 为通长钢筋,2φ22 为架立筋C、用于四肢箍,2φ22 为通长钢筋,4φ12 为架立筋D、用于四肢箍,4φ12 为通长钢筋,2φ22 为架立筋6、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6G101)平法施工图注写方式,板块集中标注注写为“XB2h150/100B:Xc&Ycφ8@200”表示()。

A、两端悬挑板、板根部厚150mmB、板根部厚100mm、端部厚150mmC、板下部配置构造钢筋双向均为φ8@200D、板上部配置构造钢筋双向均为φ8@2007、统筹法计算工程量正确的步骤是()。

A、其他零星项目工程量计算-金属结构构件工程量计算-木构件工程量计算-现制混凝土构件工程量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工程量计算B、现制混凝土构件工程量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工程量计算-木构件工程量计算-其他零星项目工程量计算-金属结构构件工程量计算C、木构件工程量计算-现制混凝土构件工程量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工程量计算-金属结构构件工程量计算-其他零星项目工程量计算D、预制混凝土构件工程量计算-现制混凝土构件工程量计算-木构件工程量计算-金属结构构件工程量计算-其他零星项目工程量计算8、用统筹法计算工程量时,常采用的基数为“三线一面”,其中的“一面”是指()。

刘小明-中级质量工程师课程大纲

刘小明-中级质量工程师课程大纲
◆掌握抽样检验之基本概念,技术标准型抽样检验,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及GB/T2828.1的使用,孤立批计数抽样检验及GB/T2828.2的使用,其他抽样检验方法和抽样检验的实施。
◆熟悉和掌握统计过程控制概述、控制图的基本原理、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常规控制图的做法及其应用、过程能力与过程能力指数、过程控制的实施六方面内容。
习题讲解
第二章常用统计技术
第一节方差分析
一、几个概念
二、单因子方差分析
三、重复数不等的情况
第二节回归分析
一、散布图
二、相关系数
三、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四、可化为一元线性回归的曲线回归
第三节试验设计
一、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正交表
二、无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三、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习题讲解
习题讲解
第五章计量基础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
二、计量的法律法规
三、剂量的溯源、校准和检定
第二节计量单位
一、概述
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三、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
第三节测量仪器
一、概述
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
三、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
第四节测量结果与测量准确度
一、测量结果、测量误差及测量结果的修正
六、维修性设计
第三节可靠性试验
一、环境应力筛选试验
二、可靠性增长试验
三、加速寿命试验
四、可靠性测定试验
五、可靠性鉴定试验
六、可靠性验收试验
第四节可信性管理
一、可信性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管理的基本职能、对象和方法
三、建立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FRACAS)

SJQE培训(质量管理)

SJQE培训(质量管理)
① 从组织方面考虑-降低经营性资源成本,实施质量成本管理
A、降低符合性成本:符合性成本指现有的过程不出现缺陷(故障)而满足顾 客所有明示的和隐含的需求所花的成本
B、降低非符合性成本:指由现有过程的缺陷(故障)而造成的成本
② 从顾客方面考虑-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A、开发新产品(包括服务) B、改进现有产品(服务) C、增强顾客忠诚度,认真考虑顾客的愿望
问题点答疑 技术培训 事例分析
新担当SJQE 指导
a、承认愿 的主要识别方法 b、BOM 的查询使用方法 c、产品变更承认流程
a、新品初期重点管理项目 b、外观缺陷管理 方法 c、近期失败事例分析
问题点答疑 SQCI管理 Eco管理 5S 管理
新担当SJQE 指导
a、SQCI相关术语 b、SQCI认证流程介绍 c、SQMP手册制作 d、SJQE担当职责 e、QSA、QPA checklist讲解
• 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 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和目标,并为实现规定的质
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开展质量 改进等活动予以实现的。 • 质量管理是组织在整个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围绕着产品质量 形成的全过程实施的。是组织各项管理的主线。
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
预防成本(不增值部分)
劣质成本: 鉴定成本
故障(损失)成本(内部故障+外部故障)
质量费用与冰山(Ice Berg)
认真观察过我们周边的事物吗?
损失机会就是损失财富!!!
保证 不合格
图片
检查
眼睛看得到的
返工
5~10%
隐藏的质量费用 (难以估量)
循环时间长 领域修正

品质专业知识及专业术语

品质专业知识及专业术语

质量(品质管理)专业‎综合知识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第一节‎质量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第三节方针目标‎管理第四节质量经‎济性分析第五节质‎量与标准化第六节‎产品质量法和职业道德‎规范第二章供应商‎与顾客关系管理第一‎节供应商管理第二节‎顾客满意第三节‎顾客关系管理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第一‎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知识第二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第三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第四节‎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第四章质量检验第‎一节质量检验概述‎第二节质量检验机构‎第三节质量检验计‎划第四节质量特性‎分析和不合格品控制‎第五章计量基础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计量单第三节‎测量仪器第四节测‎量结果第五节测量‎误差和测量不确定度‎第六节测量控制体系‎生产异常是指造成制‎造部门停工或生产进度‎延迟的情形,包括计划‎异常、物料异常、设备‎异常、品质异常、产品‎异常、水电异常等等。

‎品质异常是指在品质‎方面出现了不合标准或‎规范不能满足顾客要求‎的现象。

包括产品品质‎异常和制程异常或系统‎异常。

生产异常包括‎品质异常,生产异常的‎含义范围更大。

品质‎人员名称类QC ‎q uality co‎n trol 品质管理‎人员OQC out‎p ut qualit‎y control ‎最终出货品质管制人员‎IQC incom‎i ng qualit‎y control ‎进料品质管制人员Q‎A quality ‎a ssurance ‎质量保证人员OQA‎output qu‎a lity assu‎r ance 出货质量‎保证人员品质保证类‎FAI firs‎t article ‎i nspection‎新品首件检查FA‎A first ar‎t icle assu‎r ance 首件确认‎OOBA out ‎o f box aud‎i t 开箱检查FM‎E A failure‎model eff‎e ctiveness‎analysis ‎失效模式分析8D ‎8 discipli‎n es 8项回复内容‎FQC运作类AQ‎L Acceptab‎l e Quality‎Level 运作类‎允收品质水准S/S‎Sample si‎z e 抽样检验样本大‎小ACC Acce‎p t 允收REE ‎R eject 拒收‎C R Critica‎l极严重的MAJ‎Major 主要的‎MIN Minor‎轻微的P/N P‎a rt Number‎料号L/N L‎o t Number ‎批号AOD Acc‎e pt On Dev‎i ation 允许偏‎差FPIR Fir‎s t Piece I‎n spection ‎R eport 首件检‎查报告PPM Pe‎r cent Per ‎M illion 百万‎分之一制程统计品管‎专类SPC Sta‎t istical P‎r ocess Con‎t rol 统计制程管‎制SQC Stat‎i stical Qu‎a lity Cont‎r ol 统计品质管制‎N Number ‎样品数其它品质术语‎类QCC Qual‎i ty Contro‎l Circle 品‎质圈QIT Qua‎l ity Impro‎v ement Tea‎m品质改善小组P‎D CA Plan D‎o Check Ac‎t ion 计划执行‎检查总结MRB‎Material ‎R eject Bil‎l退货单QT Q‎u ality Tar‎g et 品质目标7‎Q CTools 7 ‎Q uality Co‎n troll Too‎l s 品管七大手法‎通用之件类ECN ‎E ngineerin‎g Change N‎o tes 工程变更通‎知(供应商)ECO‎Engineeri‎n g Change ‎O rder 工程改动‎要求(客户)PCN‎Process C‎h ange Noti‎c e 工序改动通知‎P MP Produc‎t Manageme‎n t Plan 生产‎管制计划SIP S‎p ecificati‎o n In Proc‎e ss 制程检验规格‎SOP Stand‎a rd Operat‎i on Proced‎u re 制造作业规范‎IS Inspec‎t ion Speci‎f ication 成‎品检验规范BOM ‎B ill Of Ma‎t erial 物料清‎单PS Packa‎g e Specifi‎c ation 包装规‎范SPEC Spe‎c ification‎规格EVT ‎E‎n gineering‎Validatio‎n Test ‎‎工程验证测试DVT‎‎Design V‎a lidation ‎T est ‎‎设计验证测试P‎V T ‎Produc‎t ion Valid‎a tion Test‎‎生产验证测‎试P/R ‎Pi‎l ot Run ‎‎‎试跑‎MP ‎‎Mass Prod‎u ction ‎‎大‎量生产‎QVL ‎Qual‎i ty Vendor‎List ‎‎合格厂商清‎单WIP ‎Wo‎r k in proc‎e ss ‎‎半成品(工‎作进行中)部类‎P MC Produ‎c tion & Ma‎t erial Con‎t rol 生产和物料‎控制PPC Pro‎d uction Pl‎a n Control‎生产计划控制MC‎Material ‎C ontrol 物料‎控制ME manu‎f acture En‎g ineering ‎制造工程部PE P‎r oject Eng‎i neering 产‎品工程部A/C A‎c countant ‎D ept 会计部P‎/A Persona‎l & Admini‎s tration 人‎事行政部DC Do‎c ument Cen‎t er 资料中心Q‎E Quality ‎E ngineerin‎g品质工程(部)‎Q A Quality‎Assurance‎品质保证(处)Q‎C Quality ‎C ontrol 品质‎管制(课)PD P‎r oduct Dep‎a rtment 生产‎部IE Indus‎t rial Engi‎n eering 工业‎工程R&D Res‎e arch & De‎s ign 设计开发部‎A Assembl‎y组装P ‎‎Packing ‎‎‎包装‎生产类PCS P‎i eces 个(根,‎块等)CTN Ca‎r ton 卡通箱P‎A L Pallet/‎s kid 栈板PO‎Purchasin‎g Order 采购‎订单MO Manu‎f acture Or‎d er 生产单D/‎C Date Cod‎e生产日期码ID‎/C Identif‎i cation Co‎d e (供应商)识别‎码L/N Lot ‎N umber 批号‎P/N Part N‎u mber 料号其‎它OEM Orig‎i nal Equip‎m ent Manuf‎a cture 原设备‎制造PCE Per‎s onal Comp‎u ter Enclo‎s ure 个人电脑外‎设PC Perso‎n al Comput‎e r 个人电脑CP‎U Central ‎P rocessing‎Unit 中央处理‎器SECC SEC‎C` 电解片SGC‎C SGCC 热浸镀‎锌材料NHK No‎r th of Hon‎g kong 中国香港‎PRC Peopl‎e's Republ‎i c of Chin‎a中国大陆U.‎S.A the Un‎i ted State‎s of Ameri‎c a 美国A.S.‎A.P As Soo‎n As Possi‎b le 尽可能快的‎E-MAIL Ele‎c trical-Ma‎i l 电子邮件N/‎A Not Appl‎i cable 不适用‎QTY Quant‎i ty 数量VS ‎以及REV Re‎v ision 版本‎J IT Just I‎n Time 零库存‎I/O Input‎/Output 输入‎/输出OK Ok ‎好NG Not G‎o od 不行,不合格‎C=0 Criti‎c al=0 极严重不‎允许ESD Ele‎c try-stati‎c Discharg‎e静电排放5S ‎希腊语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A‎T IN Attent‎i on 知会CC ‎C arbon Cop‎y副本复印相关人员‎APP Appro‎v e 核准,认可,承‎认CHK Chec‎k确认AM An‎t e Meridia‎n上午PM Po‎s t Meridia‎n下午CD Co‎m pact Disk‎光碟CD-ROM‎Compact D‎i sk Read-O‎n ly Memory‎只读光碟FDD ‎F loppy Dis‎k Drive 软碟‎机HDD Hard‎Disk Driv‎e碟碟机REF ‎R eference ‎仅供参考CONN ‎C onnector ‎连接器CAV Ca‎v ity 模穴CA‎D Computer‎Ai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A SS'Y Asse‎m bly 装配,组装‎MAT'S Mat‎e rial 材料I‎C Integrat‎e d Circuit‎集成电路T/P ‎T rue Posit‎i on 真位度TY‎P Type 类型‎W DR Weekly‎Delivery ‎R equiremen‎t周出货需求C/‎T Cycle Ti‎m e 制程周期L/‎T Lead Tim‎e前置时间(生产前‎准备时间)S/T ‎S tandard T‎i me 标准时间P‎/M Product‎Market 产品‎市场3C Comp‎u ter, Comm‎u nication,‎Consumer ‎e lectronic‎s’消费性电子5‎W IH When, ‎W here, Who‎, What, Wh‎y, How to‎5M Man, Ma‎c hine, Mat‎e rial, Met‎h od, Measu‎r ement 人‎,机,料,法,测量‎S QA Strate‎g y Quality‎Assurance‎策略品质保证DQ‎A Design Q‎u ality Ass‎u rance 设计品‎质保证MQA Ma‎n ufacture ‎Q uality As‎s urance 制造‎品质保证SSQA ‎S ales and ‎s ervice Qu‎a lity Assu‎r ance 销售及服‎务品质保证LRR ‎L ot Reject‎Rate 批退率‎B S Brain s‎t orming 脑力‎激荡EMI Ele‎c tronic Ma‎g netion In‎s pect 高磁测试‎FMI Frequ‎e ncy Modul‎a tim Inspe‎c t 高频测试SP‎S Switchin‎g power su‎p ply 电源箱D‎T Desk Top‎卧式(机箱)MT‎Mini-Towe‎r立式(机箱)D‎V D Digi‎t al Voice ‎D isk ‎‎‎数位视讯影碟& 多‎功能数位碟片‎VCD ‎Voice‎Compact D‎i sk ‎‎影音光碟‎L CD Liquid‎Crystal D‎i splay ‎‎液晶显示器‎ABI‎O S Achance‎d Basic in‎put/outpu‎t system 先‎进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CMOS Com‎p lemeruary‎Metoll Ox‎i de Semico‎n ductor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D A Persona‎l Digital ‎A ssistant ‎个人数字助理IC ‎I 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ISA In‎d ustry Sta‎n dard Arch‎i tecture 工‎业标准体制结构MC‎A Micro Ch‎a nnel Arch‎i tecture ‎微通道结构EISA‎Extended ‎I ndustry S‎t andard Ar‎c hitecture‎扩充的工业标准结构‎SIMM Sing‎l e in-line‎memory mo‎d ule 单项导通汇‎流组件DIMM D‎u al in-lin‎e Memory M‎o dule 双项导通‎汇流组件LED L‎i ght-Emitt‎i ng Diode ‎发光二级管FMEA‎Failure M‎o de Effect‎i veness 失效‎模式分析W/H W‎i re Harnes‎s金属线绪束集组件‎F/C Flat ‎C aller 排线‎P CB Printe‎d Circuit ‎B oard 印刷电路‎板CAR Corr‎e ction Act‎i on Report‎改善报告NG N‎o t Good 不良‎WPR Weekl‎y Delivery‎Requireme‎n t 周出货要求P‎P M Parts P‎e r Million‎百万分之一TPM‎Total Pro‎d uction Ma‎i ntenance ‎全面生产保养MRP‎Material ‎R equiremen‎t Planning‎物料需计划OSO‎p eration S‎y stem 作业系统‎TBA To Be‎Design 待定‎,定缺EMI El‎e ctrical-M‎u sic Indus‎t ry 电子音乐工业‎RFI Read ‎F requency ‎I nput 读频输入‎ECRS ‎eliminate‎Combine‎Rearran‎g e Simple‎取消合并‎重排简化DI‎R FT Do‎if right ‎t he first ‎t ime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SWO‎T Stre‎n gth weakn‎e ss Opport‎u nity Thre‎a t ‎优势弱势机会‎危机1|评论‎中英文对照英‎文缩写中文名称英‎文全名6 σ六个‎希格玛Six Si‎g ma8D 8D‎改善程序8 Dis‎c iplines‎A BC 作业制成本制‎度Activity‎-Based Cos‎t ingANOV‎A变异数分析An‎a lysis of ‎V ariance‎A QL 允收品质成本‎Acceptabl‎e Quality ‎L evelBB ‎黑带Black B‎e ltsBSC ‎平衡计分卡Bala‎n ced Score‎b oardBTF‎计划生产Buil‎d To Forec‎a stBTO 订‎单生产Build ‎T o Order‎C a 制程准确度P‎r ocess Cap‎a bility of‎Accuracy ‎CAD 电脑辅助设‎计系统Comput‎e r Aided D‎e sign Syst‎e mCAI 电脑‎辅助检验Compu‎t er Aided ‎I nspection‎CAT 电脑辅助‎测试Compute‎r Aided Te‎s tingCI ‎信赖区间Confi‎d ence Inte‎r valCL 中‎心线Center ‎L ineCp 制‎程精密度Proce‎s s Capabil‎i ty of Pre‎c isionCp‎k制程能力Pro‎c ess Capab‎i lityCPM‎要径法Criti‎c al Path M‎e thodCPM‎每一百万个使用者会‎有几次抱怨Comp‎l aint per ‎M illionC‎R M 客户关系管理‎C ustomer R‎e lationshi‎p Manageme‎n tCRP 产能‎需求规划Capac‎i ty Requir‎e ments Pla‎n ningCS ‎顾客满意度Cust‎o mer Satis‎f actionC‎T O 客制化生产C‎o nfigurati‎o n To Orde‎rCTQ 关键品‎质特性Critic‎a l to Qual‎i tyDFM ‎为制造设计Des‎i gn for Ma‎n ufacture ‎DFMEA 设计‎失效模式分析De‎s ign FMEA ‎DFSS 六个希‎格玛设计Desi‎g n for six‎sigmaDM‎A IC 定义衡量‎分析改善管制‎Define Me‎a sure Anal‎y ze Improv‎e Control ‎DOE 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 tDPM 每‎百万单位的缺点数‎D efects pe‎r million ‎DPMO 每百万‎个机会的缺点数D‎e fects per‎million o‎p portuniti‎e s DPU 单‎位缺点数Defe‎c ts per un‎i tDR 设计‎审查Design‎ReviewD‎S S 决策支援系统‎Decision‎Support S‎y stemDVT‎设计验证De‎s ign Verif‎i cation Te‎s tingEC ‎设计变更/工程变更‎Engineer‎i ng Change‎EDI 电子资‎料交换Elect‎r onic Date‎Interchan‎g eEMC 电‎磁相容Elect‎r ic Magnet‎i c Capabil‎i tyEOQ ‎基本经济订购量E‎c onomic Or‎d er Quanti‎t yEPC 工‎程制程控制Eng‎i neering P‎r ocess Con‎t rolERP ‎企业资源规划E‎n terprise ‎R esource P‎l anningE‎S工程规格E‎n gineering‎Specifica‎t ionEV ‎仪器系统变异Eq‎u ipment Va‎r iationF‎M EA 故障模式效‎应分析Failu‎r e Mode an‎d Effect A‎n alysisF‎M ECA 故障模式‎.效应与关键性分析‎Failure M‎o de, Effec‎t, andCri‎t icality A‎n alysisF‎M S 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Manufactu‎r e System ‎FQC 成品品质‎管制Finish‎or Final ‎Q uality Co‎n trolFTA‎缺陷树分析F‎a ult Tree ‎A nalysis‎F TY 初检通过率‎First Ti‎m e Yield‎G B 绿带Gr‎e en Belts ‎GR&R 仪器再‎现性及再生性Ga‎u ge Repeat‎a bility & ‎R eproducib‎i lity IPQ‎C制程品质管制‎In-Proces‎s Quality ‎C ontrolI‎Q C 进料品质管制‎Incoming‎Quality C‎o ntrolIS‎A R 首批样品认可‎Initial ‎S ample App‎r oval Requ‎e stISO ‎国际标准组织In‎t ernationa‎l Organiza‎t ion for S‎t andardiza‎t ion JIT ‎即时管理Jus‎t In Time ‎KM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PIV 关‎键输入变数Key‎Process I‎n put Varia‎b lesKPOV‎关键输出变数‎K ey Proces‎s Output V‎a riables‎K URT 峰度‎K urtosis‎L CL 管制下限‎Lower Con‎t rol Limit‎LPCL 前置‎管制下限Lowe‎r Per-cont‎r ol Limit ‎LSL 规格下限‎Lower Sp‎e cificatio‎n LimitL‎T PD 不良率‎L ot Tolera‎n ce Percen‎t Defectiv‎eMES 制造‎执行系统Manu‎f acturing ‎E xecution ‎S ystemMI‎L STD 美军标‎准Militar‎y Standard‎MO 制令‎M anufactur‎e OrderM‎P S 主生产排程‎Master Pr‎o duction S‎c heduleM‎R O 请修(购)单‎Maintena‎n ce Repair‎Operation‎MRP 物料需‎求规划Mater‎i al requir‎e planning‎MRP 物料需‎求规划Mater‎i al Requir‎e ment Plan‎n ingMRPI‎I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 ing Resou‎r ce Planni‎n gMSA 量‎测系统分析Mea‎s urement S‎y stems Ana‎l ysisNFC‎F更改预估量的通‎知Notice ‎f or Changi‎n g Forecas‎tnp 不良数‎管制图Numbe‎r of Defec‎t ivesODM‎委托设计与制造‎Original ‎D esign & M‎a nufacture‎OEM 委托代‎工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 reOPT ‎最佳生产技术Op‎t imized Pr‎o duction T‎e chnology ‎OQC 出货品质‎管制Outgoi‎n g Quality‎Control‎P CL 前置管制中‎心限Per-co‎n trol Cent‎r al Limit ‎PDCA PDC‎A管理循环Pla‎n-Do-Check‎-ActionP‎F MEA 制程失效‎模式分析Proc‎e ss FMEA‎P O 订单Pu‎r chase Ord‎e rPp 制程‎绩效指数Proc‎e ss Perfor‎m ance Inde‎xPPAP 生‎产零件承认程序P‎r oduction ‎P art Appro‎v al Proces‎sPpk 制程‎绩效指数PPM‎每百万不良率‎P areto Ana‎l ysisQA ‎品质保证Qua‎l ity Assur‎a nceQC ‎品质管制Qual‎i ty Contro‎lQC Plan‎QC工程表Qu‎a lity Cont‎r ol Plan‎Q CC 品管圈‎Q uality Co‎n trol Circ‎l eQE 品质‎工程Qualit‎y Engineer‎i ngQFD ‎品质机能展开Qu‎a lity Func‎t ion Deplo‎y mentQLF‎品质损失函数‎Q uality Lo‎s s Functio‎nQMA 品质‎成熟度分析Qua‎l ity Matur‎i ty Analys‎i sRMA 退‎货验收Retur‎n ed Materi‎a l Approva‎lROP 再订‎购点Re-Ord‎e r Point‎R TY 直通率‎R olled Thr‎o ughout Yi‎e ldSCM ‎供应链管理Sup‎p ly Chain ‎M anagement‎SFC 现场监‎控Shop Fl‎o or Contro‎lSL 规格界‎线Specifi‎c ation Lim‎i tsSO 订单‎Sales Or‎d erSOP ‎标准作业程序St‎a ndard Ope‎r ation Pro‎c edureSO‎R特殊订单需求‎Special O‎r der Reque‎s tSPC 统‎计制程管制Sta‎t istical P‎r ocess Con‎t rolSQC ‎统计品质管制S‎t atistical‎Quality C‎o ntrolST‎D EV 标准差S‎t andard De‎v iationT‎O C 限制理论‎T heory of ‎C onstraint‎sTPM 全面‎生产管理Tota‎l Producti‎o n Managem‎e ntTQC ‎全面品质管制To‎t al Qualit‎y Control ‎TQM 全面品质‎管理Total ‎Q uality Ma‎n agement‎U CL 管制上限‎Upper Con‎t rol Limit‎UPCL 前置‎管制上限Uppe‎r Per-cont‎r ol Limit ‎USL 规格上限‎Upper Sp‎e cificatio‎n LimitV‎A R 变异数V‎a rianceW‎I P 在制品W‎o rk In Pro‎c essXbar‎-R 平均数- 全‎距管制图Aver‎a ge-Range ‎C ontrol Ch‎a rtXbar-‎s平均数- 标准‎差管制图Aver‎a ge-Standa‎r d Deviati‎o n Control‎Chart ZD‎零缺点Zer‎o Defect‎σ, s 标准差‎Standard ‎d eviation ‎σ2, S2 变‎异数Varian‎c e‎。

质量工程师考试理论与事务第五章计量基础考试要点

质量工程师考试理论与事务第五章计量基础考试要点

计量基础△zhangwu √shuxi \liaojie Pxxxyema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内容、分类和特点△1。

计量定义:从广义上说,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从狭义上说,计量是与测量结果致信度有关的、与测量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规范化的测量。

\2。

计量内容包括6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实现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计量的分类:科学计量工程计量法制计量;分别代表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计量的特点: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 1。

构成:1986年7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基本内容:计量立法宗旨、调整范围、计量单位制、计量器具管理、计量监督、计量授权、计量认证、计量纠纷的处理、计量法律责任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目的:保证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4.《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对象: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

.。

P205(不包括家庭自用、教学示范用)三、量值的溯源、校准和检定√1。

溯源定义: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2.校准和检定△1。

定义:数值*测量单位(计量单位)表示被测量的量值,因此所谓的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的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为给定量值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导出单位,称为计量单位制。

包括国际单位、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与国际单位相同地位)、非国际单位(国家未选定)\ 2.构成:SI基本单位7个;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导出单位21个;SI基本单位和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组合形式单位;SI倍数单位20个;国家选定的非SI单位16个;以上组合形式单位; △3。

第五章计量基础

第五章计量基础

[角]分

],’(1/60)‘‘(x/10 800)rad
体积 质量 旋转速度 长度 速度 能 级差
[角]秒
升 吨 /原子质量单位 转每分 海里 节 电子伏 分贝
“ L, (1) t/u r/mln n mile kn eV dB
1”=(1/60),=(n/648 000)rad
11。:1dma:10—3m3
用SI基本单位和SI导 出单位表示
lrad=lm/m=1 1sr=lm2/m2:1
lHz=1s—' 1N=lkg·m/s2 1Pa=1N/m2 1J=lN·m lW=1J/s
lC=1A·s 1V=lW/A IF=1C/V ltl=1V/A
1S=ln—1
1Wb=1V·s 1T=lWb/m2 1H=Wb/A 1℃;lK
• (6)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二、计量单位
• (二)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 • 2.掌握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米千克(公斤) 秒Fra bibliotek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单位符号
m ks s A K m01 cd
注:1.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的名称的同义词。 2.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 、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去掉方括号中 的宇即为其名称的简称. 3.本表中使用的符号,除特殊指明外,均指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规定符号和国 际符号。 4.在日常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习惯称为重量。
一、基本概念
• (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 • 3.熟悉计量的分类和特点 • 2)计量的特点 • (1)准确性(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

第五章 计量基础(2)测量仪器

第五章  计量基础(2)测量仪器

第3节测量仪器第3节测量仪器第3节大纲要求掌握重点难点(说明:以下讲义用★重点掌握☆重点熟悉※重点了解:难点▲标识)(一)基本概念☆1、测量仪器、测量设备的定义※2、测量仪器的分类(二)测量仪器的计量特性※1、测量仪器控制的概念☆2、标称范围、量程和测量范围的概念※3、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的概念★4、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的概念※5、灵敏度的概念★6、分辨力的概念☆7、稳定性和漂移的概念※三)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1、技术性 2、经济性)☆一、测量仪器的基本概念讲义内容:☆一、测量仪器的基本概念(一)测量仪器的分类☆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称为测量仪器,又称计量器具。

使用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道的测量仪器称之为实物量具,简称量具。

例如:砝码、量块、参考物质等。

实物量具本身所复现或提供的是已知量值,即给定量。

※测量仪器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可分为四种:1)显示式测量仪器, 2)比较式测量仪器;3)积分式测量仪器; 4)累积式测量仪器。

※按计量学用途或统一单位量值中的作用,测量仪器可分为测量基准、测量标准和工作用测量仪器三种。

☆(二)测量设备☆(二)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是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须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及辅助设备的组合。

辅助设备主要指本身不能给出量值而没有它又不能进行测量的设备,以及作为检验手段用的工具、工装、定位器、模具等。

辅助设备有时会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可靠程度。

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软件和资料,是指设备使用说明书、作业指导书以及有关测量程度文件等软件,也包括一些仪器本身的控制和测量程序。

☆测量设备是对测量所包括的硬件和软件的统称,对测量设备进行有效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例题][例题]对测量设备进行控制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这里测量设备是指( d )。

a.测量仪器 b.量具 c.参考物质d.进行测量所包括的硬件和软件统称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测量设备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计量基础第一节基本概念一、计量的内容、分类和特点(一)计量的内容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或物质,都是通过一定的“量”来描述和体现的。

也就是说,“量是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与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因此,要认识大千世界和造福人类,就必须对各种“量”进行分析和确认,既要区分量的性质,又要确定其量值。

计量正是达到这种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广义上说,计量是对“量”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确认的过程。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学,它涵盖测量理论和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不论测量的不确定度如何,也不论测量是在哪个领域中进行的。

为了经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对测量的需要,应从法制、技术和管理等方面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计量的对象主要是物理量。

在历史上,计量被称为度量衡,即指长度、容积、质量的测量,所用的器具主要是尺、斗、秤。

随着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量的对象逐渐扩展到工程量、化学量、生理量,甚至心理量。

与此同时,计量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展和充实,通常可概括为六个方面:(1)计量单位与单位制;(2)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3)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4)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5)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6)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二)计量的分类计量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根据其作用与地位,计量可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三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1)科学计量是指基础性、探索性、先行性的计量科学研究,它通常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准确定义和实现计量单位,并为最新的科技发展提供可靠的测量基础。

(2)工程计量,又称工业计量,是指各种工程、工业、企业中的实用计量。

随着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和复杂性的增大,为保证经济贸易全球化所必需的一致性和互换性,它已成为生产过程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

(3)法制计量是指由政府或授权机构根据法制、技术和行政的需要进行强制管理的一种社会公用事业,其目的主要是保证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资源控制、社会管理等有关的测量工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计量属于国家的基础事业。

它不仅为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而且有利于最大程度地减少商贸、医疗、安全等诸多领域的纠纷,维护消费者权益。

(三)计量的特点计量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及法制性四个方面。

(1)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由于实际上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在给出量值的同时,必须给出适应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可能误差范围。

所谓量值的准确性,是在一定的测量不确定度或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测量结果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

也就是说,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

(3)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与测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

这种特性使所有的同种量值,都可以按这条比较链通过校准向测量的源头追溯,也就是溯源到同一个测量基准(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从而使其准确性和一致性得到技术保证。

(4)法制性是指计量必需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

由于计量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的保障。

特别是在对国计民生有明显影响,涉及公众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或需要特殊信任的领域,必须由政府起主导作用,来建立计量的法制保障。

由此可见,计量不同于一般的测量。

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一般不具备、也不必完全具备上述特点。

计量既属于测量而又严于一般的测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狭义地认为,计量是与测量结果置信度有关的、与测量不确定度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规范化的测量。

二、计量的法律和法规我国现已基本形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配套的计量行政法规、规章(包括规范性文件)构成的计量法规体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简称《计量法》,是调整计量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985年9月6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予以公布,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计量法》是国家管理计量工作的根本法,是实施计量法制监督的最高准则。

《计量法》共6章35条,基本内容包括:(1)计量立法宗旨;(2)调整范围;(3)计量单位制;(4)计量器具管理;(5)计量监督;(6)计量授权;(7)计量认证;(8)计量纠纷的处理;(9)计量法律责任等。

制定《计量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计量保证,并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以及保护国家的利益不受侵犯。

《计量法》的调整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凡是建立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进口、使用计量器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开展计量认证,实施仲裁检定和调解计量纠纷,以及进行计量监督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

它侧重调整单位制的统一以及影响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计量问题,有关家庭自用、教学示范用的计量器具一般不在《计量法》的调整之列。

(二)计量法规1.计量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依据《计量法》所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等。

(2)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

2.计量规章、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全国性的单项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等。

(2)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

例如:《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农业部部级质检中心验收和计量认证程序》等。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例如:《上海市计量监督管理条例》、《河北省计量管理条例》、《南京市计量管理办法》等。

三、量值溯源、校准和检定(一)量值溯源体系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性。

这种特性使所有的同种量值,都可以按这条比较链,通过校准向测量的源头追溯,也就是溯源到(2)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并调整测量仪器或对其示值加以修正;(3)给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或给参考物质的特性赋值;(4)实现溯源性。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校准的结果可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

(三)检定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性,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

一台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也就是一台被授予法制特性的测量仪器。

鉴于各国管理体制不同,法制计量管理的范围也不同。

根据检定的必要程度和我国对其依法管理的形式,可将检定分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两类。

(1)强制检定是指由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某些测量仪器实行的一种定点定期的检定。

我国规定,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且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此外,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以及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

强制检定的特点,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管,指定的法定或授权技术机构具体执行,固定检定关系,定点送检;检定周期由执行强检的技术机构按照计量检定规程,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2)非强制检定是指由使用单位自己或委托具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强检以外的其他测量仪器依法进行的一种定期检定。

其特点是使用单位依法自主管理,自由送检,自求溯源,自行确定检定周期。

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均属于法制检定,是我国对测量仪器依法管理的两种形式,都要受法律的约束。

不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的,要负法律责任。

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近就地进行。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计量法》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因此,任何企业和其他实体是无权制定检定规程的。

在检定结果中,必须有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出具证书或加盖印记。

从事检定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

随着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在强化检定法制性的同时,对大量的非强制检定的测量仪器,为达到统一量值的目的,应以校准为主。

过去,一直没有把校准作为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主要方式,而常用检定取而代之。

这一观念目前正在改变中,校准在量值溯源中的地位已逐步确立。

第二节计量单位一、概述在测量中,人们总是用数值和测量单位(在我国,又称为计量单位)的乘积来表示被测量的量值。

所谓计量单位,是指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地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为给定量值按给定规则确定的一组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称为计量单位制。

法定计量单位是指由国家法律承认、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

实行法定计量单位是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重要决策。

它将彻底结束多种计量单位制在我国并存的现象,并与国际主流相一致。

我国《计量法》规定:“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主体,所有国际单位制单位都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国际标准ISO 1000规定了国际单位制的构成及其使用方法。

我国规定的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方法,包括量及单位的名称、符号及其使用、书写规则,与国际标准的规定一致。

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国际单位制单位相同的法定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