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设计《学习抒情》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重点】1.学习运用情感词、感叹句、反问句、排比、反复、呼告等方法来直接抒情。

2.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融情于事”“融情于景”的方法来间接抒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入:请你诵读下面的诗句,说说这些诗句表达了哪种相同的情感?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北朝民歌《木兰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明确:离别之情。

提问:人生之中,我们会多次经历与亲人、朋友的离别。

离别时很多人会有深切的不舍,也会有殷切的期盼。

那么,哪次离别最令你难忘呢?在离别的时候,你都有哪些情感与感受呢?学生回忆并交流。

过渡:同学们在离别时候的情感与感受多么丰富!我们把这种情感与感受抒发出来,就是抒情。

怎样才能更好地抒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设计意图:通过诵读诗歌,引出“离别”这一话题,营造出一个课堂的“情感场”,再让学生回忆“离别”的情境与情感,明确抒情含义,为后面的写作蓄势、铺垫。

二、技法指导(一)技法点拨1.提出问题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很多篇的抒情都很精彩,要注意体会模仿。

回顾学过的课文,结合教材《学习抒情》的内容,总结要点及技法。

提示:教材给了抒情的几个要点,可以采用勾画法,将教材上提示的抒情要点勾画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三、习作诊断
我想握住你的手
亲爱的爸爸:
1、见信好!最近在吉林还好吗?您的身体怎么样?最近还那么忙吗?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是想了好久的事了!您每次打电话来询问我的学习情况,给我鼓劲,我怕在上课期间给您写信,会引起您的不高兴!
2、现在我坐在考场上,看到“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时,我想到了您,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谈谈你女儿的生活、学习,还有属于自己的理想!爸爸,很感激您和妈妈对我这些年来的照顾,您为我开启了我前进的那盏灯,还记得春节回家时,您带来了好多送给我的礼物吗?我最喜欢您送给我的那本笔记本了,尽管我已经有好多好多笔记本了,但我把它珍藏着,我用它记下了自从拥有它后的高三每一天的欢与忧。
秋,已是这般的深了。
本来不该这样执拗地说,因为秋季刚刚随着夏的落幕上场,并且也不会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根深蒂固,可是秋却绽放了永恒的美丽,那美丽来自秋的深沉与包容。
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煦暖不属于秋,在人们眼中秋也许只是一抹冷寂的泪痕;“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也不是它的本色,人们听不到它的吟唱,只我的关心和爱护,但爸爸给“我”的感情是空洞的,以致文章的感情空乏。
8、昨天您打来电话,您告诫我不要太紧张了,顺其自然就行了,您说您不能像别的同学的父母一样陪同我考试,您为此很愧疚,爸爸,我不会怪您。真的!您给我的是用语言无法形容的。我很知足了。
9、爸爸,当您转身选择再一次离开,再一次奔波时,我想握住您的手。
6、您总说您所做的事一点都不辛苦,让我好好学习。我明白您所说所做的一切,爸爸,您放心吧!我会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的!
7、真心地对您说,爸爸,作为您的女儿我很骄傲!您教会我许多关于做人的道理。您曾说过,高三是个转折点,要好好把握。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学会坚强地去面对,心态很重要,爸爸,在这个重要的阶段,谢谢您给我的鼓励。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2.引导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过程】一、体会抒情之美。

⑴简介抒情的表达方式。

⑵比较本单元课文抒情句的使用。

体会抒情的作用,导入课题。

二、归纳抒情之法。

1.比较讨论:我们要抒发怎样的情感?(1)真实的情感;(2)独特的情感。

2.向名家取经:我们能够怎样抒发情感?⑴分析名家名作中包含情感的语句,分析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作用:直接抒情也即直抒胸臆,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水准时,直截了当地把内心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含而不露,委婉动人,耐人寻味。

⑵比较归纳,学习抒情的方法。

分别给出含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语句的文段资料,学生讨论分析其中手法使用的特点。

①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直抒胸臆(内心独白)变换人称(第二人称)②间接抒情的具体方法例举: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融情于物);三、比较抒情之度1.例文比较,体会抒情之度。

明确:所谓“恰当书法”,一是指要把握好抒情的度,二是指要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2.问题引导,学习恰当抒情。

⑴把握好抒情的度;⑵选择好抒情的方法。

明确:恰当地抒发情感,前提是对情感要有深刻的体验和细致的揣摩。

对情感的回味,能够促发与原初情感相似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反复体验,能将情感本身的意味感受得更深、体会得更准。

另外,找到触发情感的点并将其写在作文里,会更容易打动读者。

四、实践抒情之法。

1.课堂作业。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抒情作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要求。

2. 掌握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写作:学习抒情》2. 抒情作文示例3.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网球老师上课之前,学生完成口头作文:回想一件令你感到温馨的事,用一两句话抒发出你心情。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老师做点评,引入下面的学习内容。

二、展示与讲解(15分钟)1. 展示课文《写作:学习抒情》,介绍抒情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 解读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三、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讲解抒情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2. 给学生分发抒情作文示例,让学生阅读示例并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3. 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经历写一篇抒情作文,要求注意语言表达和情感描写。

四、合作与分享(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写的抒情作文,并相互评价。

2. 选取几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抒情作文的写作要点和方法。

2. 教师进行课堂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抒情作文,并写出对自己作文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2. 准备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案新人教版21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案新人教版21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导学目标】1、初步了解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的特点。

2、借助课文文本,分析两种抒情方式在适用范围、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3、通过写前指导和写后修改,学会运用恰当的方式抒发感情。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教材及名师导航材料进行自学,教师适时举例点拨,为实践写作奠定基础。

2、学生利用名师导航中的方法指导进行实战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指出共性问题。

5、学生自主修改。

6、教师批阅。

学法指导:叙事六要素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住处;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原因,为何发生找原因;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抒情是记叙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感情。

这种感情的抒发有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同学们生活中常说的“今天天气真好啊!”“这件衣服真漂亮!”等等都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下面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抒情,学习如何选择恰当的抒情方式。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写作要求】1、写片段作文时,选择想要表现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写“爱”时,可以直接表达对某人某物的感情,也可以在写景、叙事中渗透感情。

3、写“烦恼”时,要把烦恼的事、为什么烦恼写清楚,还要写出烦恼时的具体感受,让人读了以后能体会你的处境和心情。

4、作文写完以后,可以和同学们互相交流。

如果情感不够动人,讨论问题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然后作出相应的修改。

【技术点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恰当的抒情方式,犹如平湖中的一蓬绿荷,又如原野上的一树桃花,往往可成为记叙中的一抹亮色,成为我们作文生辉的亮点。

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部编版 初中七年级下 第2单元作文“学习抒情”写作教案2

部编版 初中七年级下 第2单元作文“学习抒情”写作教案2

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通过阅读、交流、展示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自我,热爱生活,抒发真情。

4、学会理性的思考,真实抒情。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抒情方式及作用。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练习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赏析下面两个片段。

片段一: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世界上任何形容母亲的好词加上都不为过。

我曾经在一本书上读过一篇文章,说所有的母亲都喜欢在孩子睡觉时端详他们……?片段二:我能感觉到妈妈并没有出去,她好像站在了我的床前。

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那里,手里抱着毛毯,眼睛静静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霞与小草的交谈,妈妈呀,我愿在您温柔的怀里甜甜如梦!你觉得哪一个片段写得好?二、什么是抒情(一)、抒情,就是对主观感情的抒发和表达。

表达方式除抒情外,还有记叙、描写、议论、说明。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就是抒情。

?记叙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人物或事物、描绘景或物的过程中,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喜或悲,或热爱或厌恶,或赞美或批评)抒发和表达出来。

(二)、从情感的表达方式上讲,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之分。

1、“我爱你,中国!”这是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比较直白、热烈,多用带有浓重感情色彩的判断句、陈述句等,同时经常会在句中使用感叹词,如“好美啊”、“真想你呀”。

直接抒情还经常用于作者感受最深刻、感情最强烈的地方,以精练的语言表达浓郁的感情和强烈的感染力。

间接抒情常用方法2、间接抒情则比较含蓄。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推荐5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抒情是人类进行创作的缘由之一,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范文一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

教学方法:写作--修改--点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没有无心之文”,写作离不开情感的抒发,无论记叙、议论甚至在说明事物时,作者的笔法都带着自己的感情,情感就是文字的灵魂。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写作时怎样抒情。

二、写作指导1.在写作中,恰当地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2.除了直接抒情以外,还可以将情感渗透在叙述和描写中,即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法: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法: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②触景生情法: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

③咏物寓情法: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④咏物言志法: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

⑤融情于事法: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⑥融情于理法: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⑦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作文一、片段作文选取适当的抒情方式,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如幸福、喜悦、痛苦、忧伤、渴望等。

200字左右。

写作提示:1.选择想要表达的情感,回忆自己产生这种情感的情境。

2.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

七年级-统编版-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

写作学习抒情教学目标1.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2.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3.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教学重点1.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体会二者的表达效果。

2.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抒发情感。

3.按照要求独立完成写作任务。

教学难点1.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2.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抒发情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诗人白居易有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倾听雨声,我们或许会产生不可名状的哀愁;漫步月下,我们或许会倍加思念自己的亲人;仰望星空,远眺沧海,我们心胸开阔;俯视大地,近观流水,我们豪情万丈。

而这些美好的情感又该如何诉诸笔端呢?新知探究一、学以致用【活动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说说什么是抒情,常见的抒情方式有哪几种。

教师提示学生,先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中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再归纳总结,最后进行分类。

2.教师出示课件中《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中抒情的句子,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其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引导学生了解抒情的含义,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二、写作指导【活动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向好朋友倾诉自己的烦心事,争取让对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烦恼。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借助多种抒情方式来让对方产生切实的感受。

2.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说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并讨论二者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本单元所学,先找出课文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句子,再归纳总结二者的区别与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

3.教师追问,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在表达上各有特色,因此在抒发情感时,应当把握好抒情的度,选择好抒情的方式,合理恰当地抒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与在表达效果方面的不同,明确在抒情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把握好抒情的度,恰当地抒发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抒情
【学习目标】
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学习难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抒情方式的把握。

【学法指导】
典型例子引导法、写作实践法、提问法、仿练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课题
二、话题探讨——引导学生发现美
1.(大屏显示风景照片:让学生进入美的情境)
结合课文纪伯伦的《美》(节选)明确——什么是美?
请同学们齐读纪伯伦的《美》(节选)
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

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啭、枝叶窸窣、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听出美。

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人的智慧,你们就会看到美。

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脸颊,罂粟花样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

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长发同夜色一样黑,那受赞扬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

请你们把躯体当圣台,奉献给善行;把心灵作祭坛,对爱情膜拜顶礼,那么为这种虔诚而奖赏你们的恰是美。

那些天降予你们以美的奇迹的人们!你们可以欢呼,可以欣喜!因为你们可以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小结:
这篇散文诗告诉我们,美是无处不在的,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

其实美就是生活。

2.讨论:如何发现美?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形成答案后举手交流。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出发现美的四个途径: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增加文学艺术知识积累-----多投入审美实践(板书)小结:
法国着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前高中生作文的弊端之一,是善于发现丑,而不善于发现美。

作家格非说过:“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

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

动辄‘反腐败’,动辄‘环境污染’,千篇一律的大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容易流于空洞……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除了升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

而写作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进而认识生活,丰富自身。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多投入审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扩大知识面,渊博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客观事实的美;丰富生活阅历,阅历越广,就越能发现美。

思考: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

三、学习抒情——引导学生借用发现的美,学习些抒情文字。

提问:既然我们能发现了这些美的“景”,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从“景”到“情”的转化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抒情方式的简单介绍,表明重点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方法。

(一)借景抒情
1.展示两个抒情段落,让学生在赏析及教师的点评中归纳出借景抒情手法的特点。

习作一:
青草白鹅
那绿油油的草地,便是一块葱茸的地毯,地毯上还零星地点缀着各色的野花,仿佛碧天上最神秘的梦。

可是,在那几点洁白的鹅的映衬下,草啊花啊都成了背景。

白鹅是那么的纯洁、悠然!我终于明白,那飘逸的王羲之为何爱鹅成痴了——那原本就是天地间自由与美的最好诠释了。

抽一个同学自己。

夏花
有人说,生当如夏花般绚烂!可见夏花的绚烂是多么闻名了。

我喜欢那一团团、一簇簇、密密匝匝、热热闹闹地努力开放的夏天的繁花。

它们是那么的张扬、耀眼,把本就是陪衬的绿叶完全挤成了可有可无的背景。

就那么一大群骄傲地绽放着——任谁都无法忽视的美啊!
集体朗读。

分别提问:(1)两段文字描绘的分别是什么景物,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文章通过哪些字句表达这些情感的?
2.从学生的回答中师生共同总结借景抒情的方法,即:
(1)所写景物要与自身情感一致。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

(3)抒情要真挚自然。

(4)多采用修辞手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来抒情。

小结:正如罗丹所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要学会发现美,并学会借助美来抒发情感。

3.写作练习:课文59页,练习一、二、三题任选一题,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抒情文
字。

(二)托物言志
请同学们阅读一篇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
雨荷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燃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及绿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经无知地在期间雀跃,你曾经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
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对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不忘我,当没有阳光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
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这美丽的湖畔──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
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描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的雨季何患?
1.思考:
《雨荷》这篇文章中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寄托了作者怎能样的感悟?为了把这份情感
和感悟传达到极致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寄情于物,托志于物时,需抓住事物特点并赋予特定内涵。

一切景语皆情语。

2.下笔如有神
(1)仿写练习:选择某一个物象,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成为描述想象的两首精短小诗,
要有一定的思想意蕴。

示例(多媒体展示):竹
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
过分的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

昙花
每绽放一次,都会倾注自己的全部;
过分地展示自己,终究不能成就永恒。

提示以下事物:腊梅、风、金钱、蝉、彩虹......
腊梅:每绽放一次,都展现出风骨和气节。

过分清高孤傲,终究不能成为春天百花园的一员。

风:每一次久旱后的甘霖,都是你辛勤的功劳。

万里迷茫的沙尘暴的降临,你都有不可推卸
的责任。

金钱:金钱是一个化妆师,可以描绘出青春友谊和荣耀。

金钱是刽子手,可以杀掉亲情勤奋
和创造。

蝉:每次演唱,都充满了激情。

过分的地追求声势,终究不能登上舞台。

彩虹: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献出自己的人生。

只务虚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是昙花一现。

(2)请同学们把写好的小诗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欣赏,并选出最好的一首进行展示,全班交流。

小结:“某一物象”的选择很关键。

因为要求写的两句话“语意相对”,那么,选择的这一
物象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应有正反两种评价,其实就是要写的两句话中一句是褒扬,一句是批
评;应选择具体的事物,最好是人们都熟悉的事物,绝对不能选抽象的事物,也不能选“人”。

同时,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一定的文学情趣、一定的哲理,给人一定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真感受美、体验美、并能通过多种抒情方法表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