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

奥黛丽赫本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介绍: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生于1929年5月4日,死于1993年1月20日。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的血统是比利时人,是50~60年代好莱坞著名舞台剧与电影演员。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 特使。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顿(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位的穿着而著称。
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日》、《蒂凡尼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也是著名法国品牌纪梵希(GIVENCHY) 的缪斯。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式的优雅传递至今,仍然是时尚圈最怀念的优雅典范,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也是最多当今明星争相模仿的偶像明星。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 个人档案:英文姓名:Audrey Hepburn中文姓名:奥黛丽·赫本出生:1929年5月4日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身高: 五呎七吋(170公分)体重: 110磅(50公斤)三围: 32-20-35发色: 棕色爱好:芭蕾最喜爱的颜色:白色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代表作: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1953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1956修女传(The Nun's Story)1959窈窕淑女(My Fair Lady)1964第凡内早餐1961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
奥黛丽赫本精美中英文课件

她对公益事业的推动作用
榜样力量
奥黛丽赫本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榜样,她的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激发了更多人参与进来。她的名声和影响力也帮 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创新思维
奥黛丽赫本不仅参与传统的慈善活动,还通过自己的名声和影响力来推动创新思维。她认为解决贫困问题需要创 新方法,因此她支持一些创新项目,如学校建设和提供医疗保健等。
她的生平
1948年,19岁的奥黛丽赫本到伦敦 学习芭蕾舞,并开始成为一名模特
1960年,31岁的奥黛丽赫本与梅尔· 费勒结婚,之后便息影,并和丈夫一 起从事慈善事业
1953年,24岁的奥黛丽赫本主演了 电影《罗马假日》,并因此获得了奥 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1993年6月2日,奥黛丽赫本因乳腺 癌病逝于瑞士日内瓦,享年64岁。
《龙凤配》
详细描述
2. 赫本表演:赫本在片中的表演 自然、生动、充满灵气,成功地 诠释了萨布里娜这个角色。
总结词:这部电影是赫本与导演 比利·怀尔德合作的代表作之一, 也是她早期的一部经典之作。
1. 故事情节:讲述了一个贫穷家 庭的女儿萨布里娜与富家子弟托 尼之间的爱情故事。
3. 电影影响:该片获得了第27届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多项奖 项,也是赫本早期演艺生涯中的 重要作品。
越南难民援助
在20世纪70年代,奥黛丽赫本积极参与越南难民的援助工作,她多次前往泰国、 老挝和柬埔寨,为流离失所的人们提供帮助。
她的慈善精神
坚持原则
奥黛丽赫本不仅关注全球贫困问题,还关注种族歧视、战争 和疾病等其他社会问题。她坚信通过教育和关爱可以改变一 个人的命运。
身体力行
奥黛丽赫本不仅是一位电影明星,更是一位有爱心的人士。 她经常参与慈善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来呼吁更多人关注弱势 群体。
奥黛丽赫本简介

奥黛丽赫本简介导语:有某种东西,有些人身上有,有些人就没有。
有时候你会遇上一个让你神清气爽的人,你忍不住用镜头去捕捉她的神韵。
奥黛丽·赫本就是这么一个不具有可替代性的人,她是不朽的,在她的时代……奥黛丽·赫本是一个崭新的典范,她创造了一个新时代的经典。
以下是unjs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欢迎借鉴与阅读!奥黛丽赫本简介{基本信息}姓名: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全名:奥黛丽·凯瑟琳·赫本·罗斯顿(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原名:埃拉·凯瑟琳·凡·希姆斯拉·赫本·罗斯顿(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香港译名:柯德莉·夏萍国籍:比利时血统:有比利时、荷兰、英国和爱尔兰四国血统语言: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佛兰德语(原比利时官语之一,1980年并入荷兰语)等多国语言出生:1929年5月4日,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Brussels)逝世:1993年1月20日,因阑尾癌(Appendiceal Cancer)逝于瑞士沃州的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样貌特征}发色:棕色瞳孔:棕色身高:五英尺七英寸(170cm)体重:103磅(47kg)(来源:传记《奥黛丽·赫本的私密肖像》)三围:34A-20-34(来源:1953年《名人侦探》杂志)服装尺码:6鞋码:10血型:A型{家庭成员}远祖:英王爱德华三世(King Edward III of England)苏格兰玻斯威尔第四代侯爵詹姆士·赫本(James Hepburn, 4th Earl of Bothwell)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Joseph Victor Anthony Hepburn-Ruston)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男爵长兄:阿尔勒·罗伯特·亚历山大·寇勒斯·凡·尤弗德(Arnoud Robert Alexander Quarles van Ufford)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乡绅次兄:伊恩·埃德加·布鲁斯·寇勒斯·凡·尤弗德(Ian Edgar Bruce Quarles van Ufford)荷兰贵族后裔,爵位为乡绅配偶:梅尔·费勒(Mel Ferrer)(1917.8.25~2008.6.2)安德烈·多蒂(Andrea Dotti)(1969.1.18~1982)伴侣:罗伯特·沃德斯(Robert Wolders)(1983~1993)长子:西恩·赫本·费勒(Sean Hepburn Ferrer)(1960)次子:卢卡·多蒂(Luca Dotti)(1970)宠物:约克夏犬出名(Famous)、山姆(Sam)小鹿依比(Ip)杰克罗素犬 Missy、Tuppy、Penny、Piceri、Jackie{其他信息}爱好:芭蕾最喜爱的颜色:白色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比利·怀德奥黛丽·赫本呈现的是一些消逝已久的特质。
天使在人间-----奥黛丽赫本

世界顶尖奢侈品——纪凡希
• Givenchy,来自法国的时 装品牌,纪梵希最初以香 水为其主要产品,后开始 涉足护肤及彩妆事业。该 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 室(World Brand Lab)编 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 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 四百一十一。 • 纪梵希主要经营: 服装、香水、彩妆、护 肤品、高跟鞋
• "For attractive lips, speak words of kindness. • For lovely eyes, seek out the good in people. • For a slim figure, share your food with the hungry. • For beautiful hair, let a child run his fingers through it once a day. • For poise, walk with the knowledge you'll never walk alone ... • People, even more than things, have to be restored, renewed, revived, reclaimed and redeemed and redeemed and redeemed. • Never throw out anybody. • Remember, if you ever need a helping hand, you'll find one at the end of your arm. As you grow older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 have two hands. One for helping yourself, the other for helping others."
奥黛丽

•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赫本虽然逐渐淡出影坛,但 仍然老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 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 职位上,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 造访一些贫穷地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 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 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 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 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 人间。
18岁放弃家庭去修道,“50年来,丝毫没有动摇过决 心”
特蕾莎本名艾格尼丝,1910年8月27日出生在马其顿斯 科普里的一个商人家庭,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她的父母是阿尔巴尼亚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父亲尼 古拉斯•波亚修与一位意大利人合伙经商,经常对地方上的 教堂慷慨解囊。他曾告诉艾格尼丝:“在你还没有准备好 把食物和别人分享之前,自己也最好别去动它。”艾格尼 丝一家经常给当地贫苦人食物和金钱。慈善的种子早就种 在艾格尼丝的心田。 尼古拉斯死后,他的生意伙伴将他的所有生意和财产 据为己有,艾格尼丝一家除了居住的房子外,一无所有。 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母亲卓娜总是会对孩子们说: “天助自助者!我们一定要自助,为了上帝的缘故!” 艾格尼丝深受母亲奉献上帝的信念影响,她相信母亲 的话:为上帝工作这个行为的本身,已经可以得到足够的 回报,不需要获取别人的认同。卓娜经常告诉孩子们: “你们做善事,不要勉强地做,要像是在岸边丢小石子到 大海那么自在才好。”在卓娜的努力下,整个家庭笼罩在 宗教的气氛之中,他们靠对上帝的虔诚度过艰难岁月。
爱能治愈任何伤口,而且会让生命变得更美好,她做到了—用 爱去对待世界,同时也得了—世界对她的爱。 迷人的银幕形象和对时尚的完美把握使奥黛丽· 赫本成为传奇, 但她的爱心使传奇成为永恒。 赫本一生都关注慈善事业,这可能与她的童年经历有关。赫 本在二战的困苦环境中度过童年,对缺乏关爱的儿童的痛苦有深 刻体会。赫本在数十年后还对战争结束后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救助的情景记忆犹新,帮助他人的力量让赫本记忆深刻。这也是 赫本与联合国儿基会的首次接触。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赫本虽然逐渐淡出影坛,但仍然老 骥伏枥,为公益事业发着光和热。 1988年,她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这个职位上, 她不时举办一些音乐会和募捐慰问活动,并不时造访一些贫穷地 区的儿童,足迹遍及埃塞俄比亚、苏丹、萨尔瓦多、危地马拉、 洪都拉斯、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孟加拉等亚非拉许多国家,受 到当地人民的广泛爱戴和欢迎。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 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她的爱心与人格难得一 见的瑰宝:她的容貌清纯秀丽, 既不俗艳,而又耐看,很多摄影 师喜欢为她拍照以捕捉那“无法 比拟的美”。有“时装圣经”之 称的时装杂志《VOGUE》2004 年的时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 29%的票数,荣登女性榜首 • 赫本似乎还有一种使导演化 腐朽为神奇的惊人影响力。譬如, 斯坦利· 多南本是一位娱乐派导 演,但他一和赫本合作后,拍出 来的电影就不同凡响,从《甜姐 儿》经《谜中谜》到《俪人行》, 无不令人刮目相看。
奥黛丽·赫本励志名句

奥黛丽·赫本励志名句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是二十世纪最知名的女演员之一。
她不仅因她的才华和美丽而闻名于世,还因她的善良和慈善事业而备受推崇。
虽然她在人世间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她留下了许多励志名言,这些名言不仅激励着无数人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也让我们意识到了生活的真谛和价值。
以下是奥黛丽·赫本的部分励志名句:1.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enjoy your life—to be happy—it's all that matters.(最重要的是享受生活,做到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切。
)2. Living is like tearing through a museum. Not until later do you really start absorbing what you saw, thinking about it, looking it up in a reference book, and remembering, because you can't take it all in at once.(生活就像欣赏一座博物馆,只有在后来,你才会真正开始吸收所见的一切,思考它,查找参考书,并记住它,因为你无法一次性把它全部记住。
)3. The beauty of a woman is not in a facial mode, but the true beauty in a woman is reflected in her soul. It is the caring that she lovingly gives, the passion that she shows. The beauty of a woman grows with the passing years.(女人的美不在于面容,而在于她灵魂中所反映出的真正美。
audrey hepburn 英语课文

audrey hepburn 英语课文摘要:1.奥黛丽·赫本的简介2.奥黛丽·赫本的成就3.奥黛丽·赫本的影响4.奥黛丽·赫本的人格魅力5.奥黛丽·赫本的遗产正文: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是一位具有世界知名度的英国女演员,她的职业生涯成就斐然,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她的才华和美貌不仅在电影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观众。
奥黛丽·赫本的成就始于她在好莱坞的早期成功。
她的第一部主演电影《罗马假日》使她一跃成为国际知名女演员。
此后,她又主演了一系列经典电影,如《蒂凡尼的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这些作品巩固了她在电影界的地位。
除了在电影方面的成就,奥黛丽·赫本还曾获得过托尼奖,展现了她在舞台剧方面的才华。
奥黛丽·赫本的影响力不仅限于电影和舞台剧领域。
她的时尚品味和优雅气质使她成为时尚界的偶像。
她的经典形象,如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的小黑裙造型,至今仍被视为时尚经典。
此外,奥黛丽·赫本还曾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亲善大使,致力于慈善事业,她的人道主义精神深受人们的敬仰。
奥黛丽·赫本的人格魅力在于她的才华、美貌和善良。
她的美貌和气质使她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但她的才华和善良才是真正令人敬仰的地方。
她对待工作和生活的认真态度,以及对慈善事业的无私奉献,使她成为了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伟大女性。
虽然奥黛丽·赫本已经离世多年,但她的遗产仍在影响着人们。
她的电影作品、时尚品味和慈善精神都是她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
作文鲜素材:奥黛丽 赫本--她有一颗不被苦难打倒,不受名利羁绊的美好灵魂。

作文鲜素材:奥黛丽·赫本--她有一颗不被苦难打倒,不受名利羁绊的美好灵魂。
奥黛丽·赫本是谁?有人说,上帝亲吻了一个小女孩的脸颊,奥黛丽·赫本就诞生了。
的确,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赫本,都是因为她那张令人过目不忘的脸,优雅且美丽。
但赫本说,“女人的美丽不在于外表,真正的美丽折射于一个女人的灵魂深处。
”她不仅是伟大的女演员,是纪梵希的灵感缪斯,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她也是一个渴望爱与被爱的普通女人,是优雅的化身。
翻阅她的人生,就像打开一部女性在激荡时代大潮中的灵魂成长书。
从美开始,却不止于美。
给人指引,也给人力量。
总有人问,为何我们都在怀念奥黛丽·赫本?其实她的人生就是最好的答案——我们深深感怀的,不只是清丽的容颜与事业的辉煌,还有举世称叹的优雅,善良,才华和修养。
赫本出身高贵,但成长并非一帆风顺。
她的母亲埃拉是荷兰皇室后裔,真正的蓝血贵族,奉行维多利亚式的教养理念,也重视品格与意志的锻造。
在赫本的童年时期,母亲经常会带她去看画展,听歌剧,感受艺术的熏陶。
母亲想在她身上延续一颗贵族的灵魂,但过度的严苛也让她从小缺失了母爱的温柔。
母亲让赫本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一切按照淑女的标准。
年仅7岁,她就被母亲送到千里之外的寄宿学校去学习芭蕾,锻炼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品质。
赫本的父亲罗斯顿在银行工作,却是个不负责任的荡子,而且还有右倾的政治意向,以至于在女儿6岁的时候,就离家出走,一去不返。
父亲的离去让童年的赫本感觉天塌了一半,也带给了赫本一生的伤痛,从而影响了她多年后的感情倾向,她渴望被爱,同样渴望爱别人。
好在还有芭蕾。
做一名首席芭蕾舞演员,是赫本人生中最初的梦想和精神支柱,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则磨炼了她的意志,让她有力量第一次走出心灵的沼泽。
青春本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值得追忆的芳华。
然而,赫本的青春却是在战火、杀戮、饥饿、被困中度过的,是一段噩梦般的岁月。
二战爆发后,荷兰沦陷,赫本母亲整个家族一夜之间一无所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attractive lips, speak words of kindness.
若要优美的嘴唇,要讲亲切的话;
For lovely eyes, seek out the good in people.
若要可爱的眼睛,要看到别人的好处;
For a slim figure, share your food with the hungry.
若要苗条的身材,把你的食物分享给饥饿的人;
For beautiful hair, let a child run his or her fingers through it once a day.
美丽的秀发,在于每天有孩子的手指穿过它.
For poise, walk with the knowledge that you never walk alone.
若要优雅的姿态,走路时要记住行人不只你一个。
People, even more than things, have to be restored, revived, reclaimed and redeemed; never throw out anyone. 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并非向人抱怨.
Remember, if you ever need a helping hand, you'll find them at the end of each of your arms. As you grow older, you will discover that you have two hands, one for helping yourself, the other for helping others.
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求助于自己的双手.
在年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双手能解决很多难题,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