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冰山理论 .ppt
冰山理论海因里希法则安全事故理论分析事故预防的3E原则

❖ 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专程去飞行 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 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 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 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后来军 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 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 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 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 立刻变成零。
一、 安全事故
目录
二 安全事故理论分析
1
一、安全事故
事故
事故的定义和特性 事故案例视频
2
1.1事故的定义和特性
(1)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突然 发生的、违反人们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 或永久停止,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 失或环境污染的意外事件。
(2)事故的特性 ❖ 事故的因果性 ❖ 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随机性与规律性) ❖ 事故的潜伏性 ❖ 事故的可预防性
17
基本介绍
➢海因里希(美国) ➢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 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 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 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 29:300
18
基本介绍
说明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 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 ➢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 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 生。 ➢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 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 则终会酿成大祸。
死亡 失能伤害 医疗事件 包扎事件
不安全行为 不安全环境
安全事件说明
14
任务描
根据DuPont的经验绝大 部分安全伤害不是由条 件和设备,而是由不安全
安全工作可以借鉴的八个理论

安全工作可以借鉴的八个理论1.冰山理论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于世。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等等。
杜邦的事故冰山理论:事件:伤害:死亡=300:29:1启示:安全管理必须突破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不能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不能只看到水面上的事故,还要看到水面一下的事件、隐患,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深度入心。
2.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公司就象一只木桶。
这个理论还可以延伸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新木桶理论认为传统的木桶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个木桶能不能容水,容多少水,除了看最短木板之外,还要看这个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木板之间是否有缝隙。
木桶底板是木桶能否容水的基础。
木桶是否有缝隙是能否容水的关键。
木桶的底板是基础,桶箍是关键,而最短木板决定了能容水的最大容量。
成君忆先生在其管理学新著《水煮三国》中将木桶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引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木块与木块之间是否紧密。
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战斗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企业才不会变成一个漏水桶。
团队成员之间对不安全行为相互提醒、监督。
启示:短板:法律保障、安全信息、应急救援、风险识别、安全教育……底板: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如果规程、制度存在缺陷,那么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桶箍:管理指挥70%的事故是违章造成的,大于70%的责任在于直接管理者。
冰山理论与安全生产

冰山理论与安全生产冰山理论与安全生产冰山理论是一种常被用来描述问题的实际状况的比喻。
冰山通常只有十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而大部分的冰山隐藏在水下。
类似地,实际问题通常只有一小部分被人们所看到,而大部分问题隐藏在其背后。
对于安全生产来说,冰山理论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安全生产中,表面上看起来安全的场所或操作却可能隐藏着潜在的危险。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一些事故现象或事件,但却很少关注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就好比只看到冰山上方的部分,却不知道冰山底部有多大。
只有了解了冰山的实际情况,才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安全。
在分析安全事故的原因时,冰山理论也是非常有用的。
很多时候,事故只是冰山顶部的表现,而真正的问题往往埋藏在事故背后的无数因素中。
例如,一个工人在操作机械时发生事故,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训,或是因为机械设备设计存在缺陷,甚至是因为管理层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
这些因素都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单纯地把事故归因于工人的错误是不够全面的。
冰山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预防事故中的隐藏危险。
计划和执行安全措施时,我们往往只能看到表面上的风险,而难以预见到每一个潜在的危险。
通过运用冰山理论,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审视安全风险,找出那些潜在的、尚未显现出来的危险,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消除这些危险。
冰山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安全管理。
在冰山理论中,冰山上部分是可以被看到和感知的,而冰山底部则需要通过调查和研究来了解。
在安全管理中,我们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调查,了解所有与安全相关的因素,找出潜在的风险点和问题所在。
只有全面了解了冰山的情况,才能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
总之,冰山理论在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真正的问题所在,预防事故的发生,改善安全管理。
只有通过全面的分析和思考,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冰山理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运用

冰山理论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运用1、隐患背后有更多的隐患。
在日常安全检查中,我们经常能够发现一个个孤立的隐患,如一次违章作业,一个标识的缺失,一个零部件的损坏……这些隐患就如同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容易发现,也容易处置。
但是,每个隐患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的隐患,比如为什么违章情绪问题培训问题监督问题环境布置不合理问题或者是综合因素导致把这些问题都是隐藏在后面更为可怕的隐患。
就如同冰山藏在水下的更大的部分。
因此,运用冰山理论查处隐患,要更多关注导致隐患的隐患,这才是治本之策。
2、“小”隐患蓄积大破坏力。
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看似不起眼,微不足道。
但是,一旦产生破坏力,发力的是隐藏在水下更大的部分,其破坏力绝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表象。
就如同被我们通常认为的“小隐患”,认为无所谓,不值一提。
可一旦导致事故,后果不堪估量。
很多惨烈事故都是因为一个火花、一个烟头、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疏忽导致的。
因此,在对待隐患问题上,我们要摈弃“大”与“小”的人为区分,“大”隐患不一定酿成大事故,“小”隐患不一定酿不成大事故。
只要是隐患,就要即时处理,迅速解决,杜绝后患。
3、安全培训要关注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态度。
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占1/8,隐藏在水下的部分占7/8。
就如同我们看到的,员工显现出来的安全行为和安全技能只占1/8,而安全意识和安全态度是隐藏起来的7/8。
企业安全培训更加注重的是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的培训,而作为核心部分的安全意识和态度却培训的不够,甚至被忽视。
因此,培训的收效不多,影响力不够持久。
只有把员工隐藏的意识和态度挖掘出来,更大的发挥7/8水下部分的核心作用,促进1/8水上部分的改进和提高,实现水上水下的协同,才是有效的安全培训。
微信公众号:安监站发布。
安全基本理论

安全基本理论一、冰山理论(一)冰山理论的含义冰山理论表明,雄伟壮观的冰山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而其他八分之七隐于水面下,而水下部分是冰山的基础和主体。
将冰山理论运用于安全管理可以得出:造成死亡事故与严重伤害、未遂事件、不安全行为形成一个像冰山一样的三角形,一个暴露出来的严重事故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行为掩藏其后,就像浮在水面的冰山只是冰山整体的一小部分,而冰山隐藏在水下看不见的部分,却庞大的多。
对冰山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1)每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都对应有相当多的未遂事故未遂事故是指有可能造成一定后果,但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实际上没有造成损失的事件。
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大量发生的是轻微伤害或者无伤害,容易造成人们对此忽视,另一方面,未遂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过程极有可能造成严重伤害或重大事故。
如果分析这些轻微伤害或者无伤害的事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则重大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研究未遂事故,消除其发生的原因和斩断事故的发展过程,就必然能控制严重事故的发生。
从这一点讲,未遂能够对导致重大事故的原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是有效的“免费教训”。
(2)从事故直接成本和间接损失方面理解事故直接的、可见的、有形的损失是通过财产(如医疗费、补偿费、复原费、误工费、生产环境恢复费、设备修复费等)来衡量的,对事故成本的分析表明,该损失是冰山露在水面的部分,比较小,而间接的、看不见的、无形的事故损失(工作延误、设备损坏、管理者时间延误等)是隐藏在水下的部分,两者基本上是6:53的比率。
因此,注意重大事故的信号,防止事故的潜在损失。
(二)冰山理论的启示用冰山理论指导安全生产,企业必须把握好两个环节:大力排查未暴露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可从人员、设施、材料、环境等方面进行清理识别,切实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对已发现的隐患,及时治理和消除。
对已发或未遂事故,要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安全意识、个人素质、安全监督、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等方面认真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内容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内容安全生产冰山理论是一种以冰山为比喻的安全生产管理理论,通过揭示安全事故的内在原因和危险因素的深层次联系,引导企业从上层建筑、管理层、员工等各个方面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安全事故只是表象,其背后隐藏着很多的不可见的危险因素和潜在的隐患。
就像冰山一样,只有一小部分是露出水面的,而更多的部分则隐藏在水下。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冰山的底部,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真正解决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冰山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表象与本质:安全事故通常只是一种表象,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才能找到事故的本质原因。
企业应该将安全事故作为一种信号,认真对待,并深入挖掘隐蔽的危险因素。
2. 多因素综合作用:冰山理论强调了安全事故往往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些因素包括管理层的不良决策、员工的不良行为、设备的不正常操作等。
企业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3. 预防为主:冰山理论强调了预防事故的重要性。
企业不能仅仅依靠事故发生后的整改和处理,而应该从源头上防控事故的发生。
同时,企业还应该加强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安全培训等工作,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4. 全员参与:冰山理论倡导的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是全员参与。
不仅管理人员要重视安全事故,制定科学的安全生产方案,还要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使每个人都成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人。
5. 持续改进:冰山理论认为,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不能止于一次修修补补,而应该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改进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实现安全事故的根本消除。
总之,安全生产冰山理论通过揭示事故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引导企业从更深层次上进行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只有全面深入地掌握冰山底部的信息,才能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管理八大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八大理论--无理论不成系统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弗洛伊德著名的“冰山理论”也就传布安全工作可以借鉴的八个理论于世。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这个冰山的尖角,其实人的心理行为当中的绝大部分是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三角形底部,那是看不见的,但正是这看不见的部分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包括战争、法西斯,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等等。
1、事故冰山理论:事件:伤害:死亡=300:29:1启示:安全管理必须突破水面上的八分之一,不能流于形式、浮在表面,不能只看到水面上的事故,还要看到水面一下的事件、隐患,真正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深度入心。
2.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桶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块,公司就象一只木桶。
安全工作可以借鉴的八个理论这个理论还可以延伸一下,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如果木板间存在缝隙,或者缝隙很大,同样无法装满水,甚至一滴水都没有。
新木桶理论认为传统的木桶理论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个木桶能不能容水,容多少水,除了看最短木板之外,还要看这个木桶是否有坚实的底板、木板之间是否有缝隙。
木桶底板是木桶能否容水的基础。
木桶是否有缝隙是能否容水的关键。
木桶的底板是基础,桶箍是关键,而最短木板决定了能容水的最大容量。
成君忆先生在其管理学新著《水煮三国》中将木桶理论作了进一步的引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木块与木块之间是否紧密。
一个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名成员的战斗力,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均衡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企业才不会变成一个漏水桶。
团队成员之间对不安全行为相互提醒、监督。
启示:短板:法律保障、安全信息、应急救援、风险识别、安全教育……底板: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如果规程、制度存在缺陷,那么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冰山理论与煤矿安全生产10.11.21》

《冰山理论与煤矿安全生产10.11.21》[xx年11月21日上午,在工作布置楼四楼学习余世维博士主讲《打造高绩效团队》第五光盘心得体会]办公室—赵玉朝19xx年4月15日那个寒冷的夜晚,号称史上最大、最豪华的梦幻邮轮“泰坦尼克号”撞上了冰山,1502人不幸罹难,酿就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海难。
海难告诉我们,露在海面上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冰山主体是隐藏在海面下的那部分。
“冰山理论“告诉我们:真正曝露在海面上的隐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藏在海下的隐患才是真正的炸弹。
所以,安全生产必须破“冰”才能顺利远航,才能真正实现安全运转。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每一次人身伤亡事故的背后,都有3万次不安全行为。
用冰山来比喻:“一次伤亡事故”就像冰山浮在海面上的部分,“3万次不安全行为”就像海面以下的部分,这个道理被称为“冰山理论”。
一般情况下,但凡发生了事故的地方,必然存在许多未暴露的隐患问题,在安全管理中,重点应该放在隐患问题的解决上,必须高度重视对未暴露的安全隐患问题的排查、发现和及时解决,将事故解决在萌芽状态。
事故就像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样能够引起重视,不安全隐患就像海面以下的冰山部分一样,不易发觉。
即使有人察觉到了,也会存在侥幸心理,日积月累就酿成了事故。
杜绝事故的发生,关键是要规范人的操作行为、消除制度的缺失和严格操作规程,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
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大检查就是要找出海面之下的不安全行为和因素,采取1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可控和能控,防患于未然。
对已发生的事故,要认真开展安全反思活动,从各个层面进行分析查找事故发生的原因,从安全意识、个人素质、安全监督、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等方面认真进行反思,要从制度的缺陷和可操作性、设备本质化的安全水平、管理的流程、计划的落实、现场环境等方面拾漏补遗,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安全反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找出事故发生的根源和不安全行为,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