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海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花海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

花海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
1 . 1 . 2 气候 因 素 。 花 海灌 区气 候 干燥 , 降水少 , 蒸 发 量大 , 目
靠这 种 简单 的节水 措 施 而没 有 其他 配套 工 程 是 不足 以 彻 底
改善 当地 缺 水 问题 的 。 1 . 3 管 理 因素
照 时数 长 , 太 阳辐 射强 , 夏季 炎热 , 最高 温 度 3 8 . 4℃, 年降 水 量仅为 5 8 . 3 m m, 年 蒸 发 量 高达 3 3 0 0 mm。 灌 区 内 主要 农 作 物 生 长期 为 4 —9月 , 正处 于 降水 量 小 、 蒸 发 量高 的 时 期 , 土
农业 工程 学
现 代农 业科 技
2 0 1 7年 第 1 3期
花 海 灌 区农 业 节 水 灌溉 的影 响 因素及 措 施 分 析
李 生斌
( 甘 肃 省 疏 勒 河 管 理 局 花 海 灌 区管 理 处 , 甘肃 玉门 7 3 5 2 1 1 )
摘 要 花 海 灌 区水资 源 匮乏 , 利 用 率不 高 , 需要加 大基 础 水利 设施 建设 的投 资力度 、 提 高农 户节 水 意识 、 加 强 节水 措 施推 广 落 实 力度 , 从 达到 促进 灌 区持 续稳 定发展 的 目的 。 本 文分析 了影响 灌 区农 业节 水灌 溉 的 因素 , 并提 出 了节水 灌 溉有 效措 施 , 以期 为发 展 节 水农 业提 供 科 学参 考 。 关键 词 农 业节 水灌 溉 ; 影 响 因素 ; 措施 ; 花 海灌 区 中图分 类号 ¥ 2 7 4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7) 1 3 — 0 1 8 6 — 0 2
水 灌溉 闭 。 1 . 2 . 3 节水灌 溉新 技术 发 展滞后 。 我国发 达地 区 早 巳实 施节 水灌溉 , 并 开 发 了较 为先 进 的节 水 灌溉 新 技 术 , 如滴灌 、 膜 下滴灌 、 中心 支 轴 式喷 灌 、 平移式喷灌 、 微喷 灌 等 都 是 灌 溉 水 利 用 系数 较高 的灌溉 形 式 , 其 中滴灌 、 膜 下滴 灌 技 术 在我 国部 分地 区 已成 型 。 而花 海 灌 区地 处较 落 后 的西 北 地 区 , 经 济发展相 对迟缓 , 一 些新 技术 的应用在 当地还 没有全面 展 开 . 相 应 的一 些节水 新项 目投 资较 少 。 目前采 用最 多的 节水 措施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而节水灌溉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农业节水灌溉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本文将就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存在的问题1. 水资源短缺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业用水需求逐渐增加,而水资源却相对有限。

尤其是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造成灌溉用水难以保障。

2. 传统灌溉方式低效问题传统的灌溉方式主要靠人工或者简单机械设备进行,操作不便,效率低下,导致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3. 农业生产对水质的影响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化学品会渗入土壤和水源中,影响水质,导致土壤盐碱化、水体污染等问题。

二、发展对策1. 提高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例如滴灌、微喷灌、渗漏灌等方式,可以大大降低灌溉水的用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推广节水灌溉设施对于传统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灌溉设施进行更新换代,推广使用智能化、自动化的灌溉设备,更好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3. 引导农业生产绿色发展加强对农业生产中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控,以及推广有机农业、种植绿色作物等方式,减少对水质的影响。

4.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调度,严格限制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保护水源涵养区等措施,保障灌溉水资源供应。

5. 政策支持和投入政府应大力支持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推动农业节水灌溉的技术创新和应用。

6. 加强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宣传通过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于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和了解,推动广大农民主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发展对策,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摘要】农业节水灌溉在现代农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农业用水浪费严重、传统灌溉方式效率低下、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技术落后等都制约了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节水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广精准农业技术、鼓励农民使用节水灌溉设备、加强灌溉水资源管理等。

只有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节水灌溉问题的重视和有效的发展对策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发展对策、用水浪费、传统灌溉、水资源浪费、技术落后、节水技术、精准农业、农民、灌溉水资源管理、重视、可持续发展共同努力1. 引言1.1 介绍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农业节水灌溉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在满足作物需水量的基础上,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实现农业生产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好水资源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至关重要。

农业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因此推行农业节水灌溉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消耗,保护水资源。

农业节水灌溉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节水灌溉不仅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在当前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推行农业节水灌溉已成为当务之急,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提出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农业用水浪费严重。

在传统农业生产中,许多农民依靠大量的灌溉水来满足作物的需水量,导致了很大一部分水资源被浪费掉。

据统计,中国每年农业用水浪费的现象依然很普遍,这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传统灌溉方式效率低下。

传统的灌溉方式主要依靠人工指挥或定时灌溉,存在着浇水不均匀、浪费水资源等问题,无法满足不同作物对水分需求的差异性,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影响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

影响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

影响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因素分析灌区灌溉管理的环境因素是指对灌溉系统、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的自然和人为环境要素。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灌溉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

在进行灌区灌溉管理时,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灌溉策略和管理措施,提高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作物产量。

一、气候因素气候因素是影响灌区灌溉管理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气候因素包括降水量、温度、湿度和风速等。

降水是灌溉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土壤湿度和作物水分需求。

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较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灌溉周期和水量的确定。

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水分蒸发速率,对灌溉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风速不仅会增加水分蒸发的速率,还可能对灌溉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需要做好抗风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二、土壤因素土壤因素是影响灌区灌溉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和土壤排水能力等。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水分的保持和输送能力有所差异,对灌溉周期和水量的确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土壤的排水能力也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水分状况,需要进行有效的排水措施和管理。

三、水资源因素水资源因素是影响灌区灌溉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环境因素。

水资源因素包括水量、水质和供水可靠性等方面。

水量是进行灌溉的基础,需要根据作物需水量和灌区特点确定合理的供水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不足。

水质则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和土壤质量,对水质的监测和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供水可靠性可以通过改善灌溉设施和提高水资源调度能力来保证,确保农田的正常灌溉需求。

四、生态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灌区灌溉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态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

合理的灌溉管理需要注意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对于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灌区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灌区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灌区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问题描述灌区农田水利灌溉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灌溉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灌区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由于灌溉设施不完善,灌溉水分布不均匀,导致了农田水分利用不足和浪费的问题。

灌区农田水利灌溉中还存在着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田的生产力和土壤的健康状况。

如何解决灌区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田水利灌溉的效率和水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1. 水资源浪费问题灌区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着大量的水资源浪费现象。

一方面是由于灌溉设施老化,存在漏水、渗漏等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常规灌溉模式下,水的利用效率较低。

特别是在干旱地区,灌溉水资源的浪费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灌溉水分布不均匀问题除了水资源浪费,灌区农田水利灌溉中还存在着灌溉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传统的灌溉方式往往是以人工控制水流的方向和强度,导致了农田内部水分的不均匀分布。

一些地方缺水,而一些地方出现了水浸现象,严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 水质污染和土壤退化问题随着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加之农田灌溉水质不佳,导致了灌区农田水利灌溉中出现了水质污染和土壤退化的问题。

水质污染不仅损害了农作物的健康,同时还对农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土壤退化的问题则直接影响了农田的肥力和产量。

三、对策研究1.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了解决灌区农田水利灌溉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是加大对灌溉设施的更新和改造力度,提高其抗渗漏能力。

另一方面是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以减少浪费现象的发生。

还可以通过水资源调度,优化农田灌溉制度,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改善灌溉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需要引入先进的灌溉技术。

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实现对农田水分的精准控制,提高灌水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花海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影响研究

花海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影响研究

第14卷 第1期2024年1月农 业 灾 害 研 究Journal of Agricultural CatastrophologyVol. 14 No. 1 Jan. 2024花海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 供需的影响研究田多明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中心昌马灌区管理处,甘肃玉门 735211摘 要:在花海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且存在严重的流失和浪费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农田灌溉的供需关系。

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影响尤为突出。

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灌溉水供给不足,使得农田无法获得足够的水资源满足作物的需求,进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地下水位下降还可能导致农田土壤的盐碱化加剧,进一步恶化灌区的生态环境。

为此,分析了花海灌区灌溉水资源供需现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花海灌区;地下水位变化;灌溉水资源供需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1–0259-03在花海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的供需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花海灌区作为我国主要的农业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灌溉水资源,但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地下水位出现了持续下降和波动的趋势。

这种地下水位变化不仅会对灌溉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造成威胁,还会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产带来一系列问题。

因此,深入探讨花海灌区地下水位变化对灌溉水资源供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1 项目概况花海灌区是疏勒河流域三大灌区之一,位于玉门市新市区以北75 km,石油河下游的花海盆地。

灌区南靠宽滩山北麓戈壁,北接马鬃山前戈壁,西邻昌马灌区青山农场,东与金塔县接壤,隶属于玉门市[1]。

花海盆地地属河西走廊北盆地系列的花海鼎新盆地,其南北两侧为低山丘陵,西侧经红山峡、青山峡与玉门盆地相连,东侧以断口山洪积扇轴与金塔盆地相邻。

盆地内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海拔高程在1 425~1 210 m。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1. 引言1.1 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农业节水灌溉是指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利用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和高效利用,以最小的水量实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最大化。

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无论是全球的粮食安全还是国家的农业发展,都离不开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的供给日益紧张,尤其是农业用水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水资源需求。

通过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农田水分浪费,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节水灌溉还可以减少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降低水资源的使用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节水灌溉还有利于减少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上,更重要的是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节水灌溉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必须加强相关工作的研究和推广,促进农业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

1.2 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农业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不高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主要以灌溉为主,但传统农业灌溉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水资源浪费严重、土地盐碱化加剧、节水意识薄弱等。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相对滞后,缺乏创新,导致灌溉效率低,水资源利用不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损失。

急需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提高灌溉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农业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1. 水资源供需失衡: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供给却面临不足的情况。

农业节水灌溉在这种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现有的灌溉系统仍存在浪费水资源、效率低下的问题。

2. 土地沙漠化加剧: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分配导致了土地沙漠化的加剧,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浅析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及对策

浅析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及对策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及对策农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部门,不仅是保障国人口粮食安全的关键,而且还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不断扩大的农业生产中,节水灌溉成为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因此,探讨农业节水灌溉问题及对策,对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农业节水灌溉问题1.缺水状况突出。

中国自然条件较差,是世界上最大的缺水国家之一。

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缺水状况尤为突出。

经济飞速发展导致农业使用水量不断增加,但水资源却没有相应增加,导致缺水状况加剧。

此外,农业用水采取的全面露天和直接渠道供水,浪费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2.灌溉技术陈旧。

中国农业灌溉技术虽然不断提高,但在一些落后地区灌溉技术相对落后,现有的灌溉设备大多需要人力、机械辅助等方式。

这种落后的灌溉方式容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3.水土流失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土地被深度开发。

这种大规模的开发容易造成土地的水土流失,进而导致农业用水的浪费。

二、农业节水灌溉对策1.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通过采用新技术,改进灌溉渠道以及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用水的使用量。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新型灌溉设备,如水循环灌溉系统、滴灌系统等,可以有效地应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

2.加大水资源的综合治理力度。

重点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制定更加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规范农业用水行为,制定更加科学的用水指标,使企业、农民更加注重节水用水,从而实现对水资源的保护。

3.加强水文监测和信息共享。

加强对水文监测的覆盖率,掌握地下水、河流水情状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监测结果,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进节水、防水减灾、种植绿色农业等措施的实施。

总之,农业节水灌溉问题的解决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推动农业水利工程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海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影响因素及措施分析作者:李生斌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7年第13期摘要花海灌区水资源匮乏,利用率不高,需要加大基础水利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加强节水措施推广落实力度,从达到促进灌区持续稳定发展的目的。

本文分析了影响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因素,并提出了节水灌溉有效措施,以期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农业节水灌溉;影响因素;措施;花海灌区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3-0186-02花海灌区位于玉门市新城区以东约75 km处,石油河下游的花海盆地,区内海拔为1 210~1 320 m,地形南高北低。

气候属典型的大陆荒漠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8.1 ℃,最高气温为38.4 ℃,最低气温为-27.2 ℃,无霜期达150 d,常年盛行西北风,风沙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3 mm。

花海灌区管辖赤金峡水库下游的花海镇、小金湾东乡族乡、柳湖乡、独山子东乡族乡、黄花农场分场、赤金镇金峡村四、五、六组等乡镇、农场和村组的农业灌溉用水。

目前,花海灌区总灌溉面积现达到1.436万hm2,其中:河灌面积1.30万hm2,井河混灌面积1 386.7 hm2。

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花海灌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在灌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

1 影响灌区农业节水灌溉的因素1.1 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1.1.1 地理环境因素。

花海灌区地处河西走廊西部,戈壁深处,灌区内耕地以沙土地、盐碱地为主,此类土壤不利于保持水分,必须加大农田灌溉次数才能保证土壤湿润,这就加大了灌区灌溉需水量[1]。

1.1.2 气候因素。

花海灌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强,夏季炎热,最高温度38.4 ℃,年降水量仅为58.3 mm,年蒸发量高达3 300 mm。

灌区内主要农作物生长期为4—9月,正处于降水量小、蒸发量高的时期,土壤水分流失过快,必须加大水分补给才能避免旱情发生,进一步加大了灌区灌溉需水量。

1.2 工程因素1.2.1 水利灌溉工程规划不合理。

灌区内水利灌溉工程缺乏合理的规划,各水利工程均为早年建设,运行年代较长,与日益发展的灌区不相匹配。

以赤金峡水库为例,赤金峡水库位于花海灌区上游,是花海灌区灌溉引水的源头,1959年建成投入运行,1994年完成扩建。

总库容3 878万m3,调节库容2 118.5万m3,调洪库容1 328万m3,承担着下游灌区1.436万hm2耕地的灌溉任务。

水库库容小,调蓄能力有限,受水库库容小的影响,丰水期上游进库水量不能完全拦蓄,不能充分利用上游来水。

赤金峡水库运行至今,库容淤积较严重,进一步减小了水库调蓄能力。

水库的调蓄能力远达不到下游花海灌区灌溉需求。

1.2.2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从现阶段花海灌区的农业水利灌溉现状来看,大部分仍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这些工程只能满足基础的灌溉活动,存在明显缺陷。

除此之外,这些工程大多都是由农民自己投工投劳建成的,缺乏科技含量,难以达到建设的基本标准,且工程建设较简陋,从而造成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相对较差,设备严重落后,并且配套设施不完善。

再加上灌区内部分主干渠运行时间过长,如花海北干渠建于1966年,至今已运行50年,导致渠道存在渗漏、垮塌等老化的现象。

渠道输水效率大大下降,不利于节水灌溉[2]。

1.2.3 节水灌溉新技术发展滞后。

我国发达地区早已实施节水灌溉,并开发了较为先进的节水灌溉新技术,如滴灌、膜下滴灌、中心支轴式喷灌、平移式喷灌、微喷灌等都是灌溉水利用系数较高的灌溉形式,其中滴灌、膜下滴灌技术在我国部分地区已成型。

而花海灌区地处较落后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在当地还没有全面展开,相应的一些节水新项目投资较少。

目前采用最多的节水措施是地膜覆盖种植,这种措施能有效保持土壤水分,但仅仅依靠这种简单的节水措施而没有其他配套工程是不足以彻底改善当地缺水问题的。

1.3 管理因素1.3.1 灌区农民思想落后,节水灌溉意识不强。

因花海灌区地处偏远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很多用户的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认识较陈旧,在水利灌溉中缺乏节水意识,认为水资源的浪费与经济利益没有太大关系,因而缺乏节水积极性。

1.3.2 灌区农民田间管理能力差,不利于节水灌溉的实施。

花海灌区的农田管理方式比较粗放,农民为了方便种植作物将小地块整合为大地块,造成农田漫灌水量增加。

以单块地1 666.7 m2以下、1 666.7~2 666.7 m2、2 666.7 m2以上为例,经过实测,1 666.7 m2以下地块平均灌水定额为165 m3,1 666.7~2 666.7 m2地块平均灌水定额为195 m3,2 666.7 m2以上地块平均灌水定额为240 m3。

由此可见,大地块不利于节水。

灌区内农民对平整土地、作物培土、地膜覆盖等简单农田管理应用不足,节水意识不强[3]。

1.3.3 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

2016年,灌区内作物种植面积达1.436万hm2,其中食葵种植面积达8 666.7 hm2,香菜种植面积达2 666.7 hm2,枸杞种植面积达1 000 hm2,葡萄种植面积达333.3 hm2,小麦种植面积达333.3 hm2,玉米种植面积达266.7 hm2,瓜菜等其他种植面积达1 093.3 hm2。

从种植结构上分析,食葵、香菜等高耗水作物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78.9%,葡萄、枸杞等耐旱作物仅占总面积的9.3%。

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较大,灌溉需水量增加,严重影响灌区内节水灌溉。

2 花海灌区农业节水灌溉有效措施2.1 加大节水灌溉的宣传力度政府主管部门及水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成立节水宣讲小组,深入灌区内各村组进行讲解,要让广大农民从思想上意识到节水灌溉的意义,并通过“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等活动对灌区各用水协会进行培训,提高各用水协会灌溉管理、节水应用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形成全民节水的良好氛围。

2.2 对水利灌溉工程进行合理规划赤金峡水库作为花海灌区的中心枢纽,对整个灌区灌溉起决定性作用。

面对石油河来水几近干涸的问题,通过其他方式调水成为水库的一大任务。

目前修建的从昌马水库引水的疏花干渠主体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是维系整个灌区灌溉的生命线,充分解决了灌区灌溉引水问题,保证了灌溉水量。

赤金峡水库因泥沙淤积,库容逐年减小,必须清除淤积,恢复水库正常库容才能充分发挥水库调蓄作用[4]。

2.3 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完善水利设施建设针对花海灌区基础水利设施老化、发展滞后等问题,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增加水利工程投资。

要对灌区内引水干渠及下游各支渠进行重点改建,提高干渠引水能力和各支渠输水能力,使各渠道输水畅通,提高供水效率,有效配合农田节水灌溉。

另外,还要加大节水灌溉投资,引进适合当地的节水项目作试点工程,试点成功后逐步向全灌区推广,从根本上改善花海灌区落后的灌溉方式。

2.4 合理布局,优化作物种植结构面对灌区内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政府部门要从全局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进适合花海灌区种植的节水型作物并大力推广。

目前,政府引导农民种植葡萄,并大力扶持葡萄产业就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式,可大大节省灌溉用水量。

棉花、枸杞等作物都可以作为节水灌溉作物引进,政府要加大力度扶持,形成产业链,才能进一步实现节水灌溉。

2.5 全面推进“大地改小”工作花海灌区管理处对花海灌区内耕地面积进行了多方位的调查,其中有1项关于地块数及单个地块大小的统计,分别统计了1 666.7 m2以下、1 666.7~2 666.7 m2、2 666.7 m2以上的地块数,最后统计结果为:1 666.7 m2以下地块数占总块数的20%,1 666.7~2 666.7 m2地块数占总块数的 40%,2 666.7 m2以上地块数占总块数的40%。

灌区内灌溉大多采用比较落后的大水漫灌方式,面积较小(1 666.7 m2以下)的地块灌溉速度较快,所用的灌溉时间较短,最后测算出的单位面积灌水定额较小。

而面积较大(2 666.7 m2以上)的地块灌溉速度较慢,灌溉时间较长,最后测算出的单位面积灌水定额较大,造成水资源浪费。

针对灌区内这种特有的情况,实施大地改小工作是很有必要的,2017年玉门市政府和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已经开始实施,如果整改进展顺利,花海灌区节水灌溉工作会更进一步。

3 结语总的来说,水资源缺乏将会是花海灌区面临的长期而严峻的问题。

面对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以及落后的发展状况,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将是花海灌区今后发展的重点。

农业节水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体系,涉及很多领域,花海灌区在今后的农业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中要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增加水利建设投入,积极采用适用于当地的、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极大地发挥节水灌溉措施在农田水利灌溉中的作用。

4 参考文献[1] 王建强.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探讨[J].水资源保护,2006,22(1):68-69.[2] 蔡晓莉,韦顺凡.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8):20-21.[3] 牟玉娟.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趋势[J].山东农业科学,2014(1):124-126.[4] 景静可,李珠怀.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对策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0):138-1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