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2015-2016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期中参考答案
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山西大学附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历史试题(考查时间:90分钟;内容:必修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可能是A. 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 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了中西文化的基础C. 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2.“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上述材料揭示的主旨是A. 三纲五常B. 家国同构C. 社会起源D. 君主专制3.《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
”周代铜器“毛公鼎”铭文记载:“丕显文武,皇天宏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
这一政治理论的思想核心是A.天人感应B.君权神授C.天人合一D.敬天保民4.“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以上言论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消极无为B.仁政治国C.严刑酷法D.经世致用5.“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
……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B.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自由C.认为儒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6.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B.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C.强化君主专制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D.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7.《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的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修)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历史(选修)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刑、德并用C.小国寡民D.无为而治2.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讲究“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绘画艺术追求水墨画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追求自然美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一艺术追求体现的思想源于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
《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
这反映了秦国当时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4.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A.《韩非子》B.《论语》C.《老子》D.《墨经》5.有学者指出,除秦律外,历史上的法典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
学者是想说明A.儒学的正统地位 B.儒学的包容性C.儒学的积极作用D.儒学的局限性6.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
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明理学D.佛教7.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
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
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衰退B.专制集权的巩固C.理学思想的影响D.审美意识的觉醒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高二历史-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必修)试题

2015——2016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必修)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答题时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
2.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分值为100分。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纸。
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2.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庄子的“齐物”观点3. 1175年6月,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和朱熹在在信州(今江西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寺举行的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
在认识事物的途径方面,“二陆”主张()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循序渐进 D.天人感应4.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由中国传入欧洲,并由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5. 秦始皇曾经在东巡中立了六块碑刻,右图为其中之一的《泰山石刻》,据传为当时大臣李斯所书。
它的字体应是()A.甲骨文 B.篆书 C.行书 D.楷书6.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风骚”原为文学的代名词,是指古代中国文学中的()A.唐诗和宋词 B.《诗经》和楚辞C.楚辞和汉赋 D.《诗经》和元曲7. 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汉王朝统治的头两百年也是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撰史方面的文化大繁荣时期。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附答案)

[键入文字]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附答案)唐太宗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小编准备了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希望你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302=60 分)1、马克思认为,新航路的开辟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这主要是指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 )A、商业资本的发展B、商品种类的增加C、航路中心的改变D、贸易范围的扩大2、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这位大人物是( )A、乔托B、彼特拉克C、但丁D、塞万提斯3、在圈地运动的冲击下,英国农村发生了从未有的新变化。
这主要是指( )A、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B、养羊业随着制呢业的发展而兴旺C、农田日趋缩小,牧地不断扩大D、封建主加强了对农民的封建剥削4、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 )①天赋人权②实行法治③批判神权④反对专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有关封建的和采邑的权利和义务,均无偿废除之;各种性质的什一税,一概废除之。
上述法国大革命君主立宪派当政时期颁布的法令,其反封建的意义是( )A、废除了贵族和教会特权B、否决了君主制度C、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D、取消了封建地租6、下列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重大成果,和吉伦特派当政无关的是( )A、废除君主制度B、发布《人权宣言》C、确立共和政体D、处死路易十六7、法国大革命中,超出资本主义经济自由原则的典型措施是( )1。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解析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测试高二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自1985年把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以来,到2014年我们已经度过了30个教师节。
可是近年来有网友建议,把每年教师节改在孔子诞生之日,主要是因为孔子()A.“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和教育实践 B.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C.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D.主张“民贵君轻”2、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这位儒学大师是()3、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顾炎武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4、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5、顾炎武指出:“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与该观点相呼应的先秦儒家思想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C.“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6、据《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为纸。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B.文字记载是获得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社会需求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D.原料的选择和造纸成本关系不大7、今天象棋中有“炮”和“砲”二字,唐代象棋使用“砲”,宋代象棋中的“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B.宋代发明了火药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洋炮在宋代传人中国8、京剧已经被教育部规定为中小学的必修课,有关京剧说法错误的是()A.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B.京剧中用京胡、二胡、笛子、唢呐、鼓、板、大锣等伴奏C.京剧角色分为生、旦、净、末四大行当D.京剧虚实结合,形神兼备9、“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普通班)试题(附答案)

巴市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出题人:彭雪涛审题人:文金双试卷类型:A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 分,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 共60分)1.阅读表格,在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中,体现的共同思想是A.教育思想B.农本思想C.民本思想D.重农抑商2.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诸子百家,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下列各项明显符合法家主张是A.人性本恶,仁义教化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C.兼爱非攻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3.《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楚王慕庄子之名而派人以钱财相位相邀, 但庄子以祭牛为例,认为其蓄养多年衣着华丽无非是为了送入太庙当祭品,还不如自由自在的小猪,在污泥中自得其乐。
材料反映出庄子的人生态度是A.齐物B.逍遥C.先义后利 D.重义轻利4.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政治发达、人性复苏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5.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对天地非常崇敬。
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要政治活动。
右图是明清皇帝祭祀上天祈求丰收的天坛。
这种现象与我国古代儒家A.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有关B.荀子的人道有为思想有关C.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有关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有关6.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A.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的风气B.儒家思想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C.儒家思想成为历代政治家改革图治理论武器D.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7.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8.陆九渊与朱熹的学术思想的根本区别是A.对“理”的认识不同B.求“理”的方法不同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不同D.义利观的不同9.李贽说:“寒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势能伏金,而不能伏竞奔之子。
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高二期中考试历史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封建”、“郡县”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清朝2.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
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③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l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
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4.《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有嫡子。
钧:均等。
)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D.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5.“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隋朝长安城B.唐朝长安城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6.“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
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商周时期丝绸产品远销欧洲 B.唐代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C.明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 D.清朝官营手工业依然占据主导地位7.清初经学家万斯大在《宗法》中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理)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高二历史(理科)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1.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①“仁者爱人”②“克己复礼”③“兼爱”④“无为而治”A. 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主张出自于战国时期的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3.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中,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潮流并为秦始皇所采用的是A.儒家B.道家 C.法家 D.墨家4.下列人物的思想不存在继承关系的是A.孔子—孟子B.老子—庄子C.墨子—韩非D.二程—朱熹5.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6.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A.荀况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7.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8.西汉时,一位书生若要到长安报考太学,他所准备考试的内容应该包括①《春秋》②《易经》③《墨子》④《诗经》⑤《尚书》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④⑤9.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君主权力制造舆论 B.剔除不适应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0.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统治者反对儒学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佛教占统治地位D.儒学的僵化缺乏生命力11.“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儒家道德伦理B.自然规律C.人的良知D.上天的意志12.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13.南宋的朱熹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将儒学发展成为理学,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提出:A.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 B. 存天理,灭人欲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1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蓟县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答题表:(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16分)
(1)春秋战国时期;(2分)百家争鸣局面;(2分)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分)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分)
(2) 汉武帝;(1分)儒家思想。
(1分)
(3)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标准为标准,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2分)
经济原因:商品经济发展,(2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2分)
27、(20分)
(1)人是万物的尺度;(2分)人文主义精神。
(2分)
(2)英国人。
(2分)人文主义。
(2分)
(3)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
(任意两个人,4分)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或者批判现有的国家制度等)(2分)
(4)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自由平等,社会契约论、民主与法制等。
(任意3点,6分)
28、(14分)
(1)关键:取信于民。
(1分)政治思想:为政以德。
(2分)
(2)主要思想: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原因: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大一统的需要(2分)
(3)存天理,灭人欲;(2分)朱熹(1分)
(4)观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指出两点即可给2分)
(5)儒家思想在不断发展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