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一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伟大的转折》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

作品描写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

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

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沥、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表现出人类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有制作不够精良、特型演员的形与神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问题。

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虽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依旧任重道远。

(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光明日报》2019年11月5日) 材料二80 多年前,长征的胜利鼓舞了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III)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III)

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III)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B. 凸显出两人不同的阶级立场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2.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下列言论与之属于同一流派的是A. 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B.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D.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3. 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这表明墨子主张A. 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B. 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C. 国家应加快生产金属工具D. 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4.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这反映了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5. 凯伦·阿姆斯特朗在《轴心时代》一文中认为:800BC.——200 BC.之间,尤其是600 BC.—300 BC.之间是人类的轴心时代。

这一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

古希腊的先哲和中国先秦百家诸子几乎同时都把关注的目标转向了A. 宗教神学B. 自然哲学C. 社会现实D. 民主与科学6. 《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9-2020高二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满足”秦实现统一的理论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

墨家思想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3。

《后汉书·卷二十六·韦彪》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大学》中有“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这些说法本质上反映了( )A。

忠孝观念是统治者治国之本 B。

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C.家国同构是古代社会显著特征D.齐家治国是孝子的最高追求4.“出入于老、释者几十年"的程颢指出:“佛学只是以生死恐动人”,“佛之学为怕生死,故只管说不休",并以世界为虚幻是强生事。

程颢如此评价佛教的主要原因是( )A.与儒家重世间伦理的理念不符B.佛教的传播直接冲击着儒学地位C。

三教合流推动佛教渐趋中国化 D。

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5.在我国古代儒家思想中,反对“率兽食人”的暴政、强调“民为贵"的民本主义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等级观念和“牧民”思想共存共生.这种共生意味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是一种思想体系中相互呼应、彼此补充的两种特质.其特定价值内涵同源于()A.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 B。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平谷五中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测试试题历史2020.11一、选择题(共5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50 分)1.“官事至重,古法虽圣犹试。

故令丞相设四科之辟,以博选异德名士,称才量能,不宜者还故官。

第一科曰德行高妙,志节贞白。

二科曰学能行修,经中博士。

三科曰明晓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

四科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照奸,才任三辅剧令皆试以能,然后官之”。

依据材料判断这应是在A.西周时期B.东周时期C.两汉时期D.明清时期2.孔子之后“朋友”“同志”有了新的解释:“同处师门曰朋,同执一志为友”。

这一解释打破了原有的A.禅让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世禄制3.史料记载:“世祖章皇帝(顺治帝)亲政之初,即日至票本房,使大学士在御前票拟。

康熙中虽有拟旨之例,而机事仍属。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承旨……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矣。

”其中空白处依次应填入A.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B.南书房——宰相——军机大臣C.中书省——南书房——参知政事D.南书房——内阁——军机大臣4.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

这说明了A.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B.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5.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

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6.唐太宗时常给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武则天时期,中书省开始直接参与政务处理。

上述调整使得A.中书省地位最高B.行政效率不断提高C.相权被剥夺殆尽D.皇帝权力得到加强7.《唐六典》被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行政法规之巨典”,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礼记·大学》记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

由此可知A.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产生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D.国人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家族的和睦2.唐末五代时期,军阀争相“收养”部将为义儿。

终五代之世,不仅有百余平民子弟以军阀义子的身份留名史册,更有四位义子承继大统登上皇位。

对军阀养子之风的解读合理的是A.彻底抑制和改善了骄兵悍将难以节制的局面B.军阀养子之风是政权割据和更替频繁的根源C.假借宗法伦理笼络将才以强化对军队的控制D.五代皇位继承已经摆脱血缘宗法伦理的束缚3.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

这表明古代雅典A.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B.宣扬公民参政的平等原则C.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D.暴露直接民主形式的弊端4.公元前462年,保民官盖尤斯·阿尔萨利用执政官正在外面与伏尔喜人作战的时机,向元老院提出,应“一劳永逸地禁绝这种漫无拘束的恣睢放纵”,“绝不允许执政官把自己的放纵和任性当作法律”。

可见罗马人A.制定成文法着力维护平民权益B.重视构建法治程序缓和阶级矛盾C.反对贵族统治主张法律系统化D.主张限制权力滥用保证民主秩序5.关于英使节马戛尔尼有没有跪谒乾隆帝一事,军机大臣和珅的奏折“该贡使等向上行三跪九叩头礼”。

但是,马夏尔尼在其日记里写道:“吾等曲一膝以为礼,华官则行其本国礼节”。

随行的副使斯当东记录是“单膝下跪,简单致辞”。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试卷类型:A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2020.11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书·薛宣传》载:“殆今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

”这表明A.刺史干预郡县行政B.官吏之间相互制衡C.军阀割据局面形成D.监察制度日趋完善2.法国革命固然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法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却也因此丧失了超越英国的机遇。

法兰西民族的历史证明,长期的革命或者内乱,最终是有利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

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A.带有过于激进的弊端B.对法国社会并非完全必要C.从总体来看弊大于利D.有利于法国社会结构调整3.《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货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B.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C.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上计制是古代中国由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的一种制度。

西汉时郡、国上计主要由郡丞、长史承担;东汉后期郡、国上计则由郡丞、长史的下属——“上计缘史”承担。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王国问题的基本解决B.外成与宦官交替专权C.专制集权的相对削弱D.地方长官的地位下降5.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因而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展示的1992年以来,全国法院接受的“行政案件”增多,但原告撤诉率、败诉率下降,被告败诉率上升等现象,反映了法律在规范政府行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建成“完备的法律体系”,B项错误;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已经“完全”得到保障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依法治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
11.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但是日耳曼各国纷纷尊奉罗马为正统,特别是各个日耳曼王国将各自部落的习惯,借助于罗马法的某些术语,并吸收罗马法的一些原则,编纂为成文法典。这说明
A.罗马法丰富了其他民族文明的成果B.罗马法的适用地域和对象不断扩大
C.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渊源D.被征服地为罗马法的完备发达折服
10.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邓稼先等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出来的最突出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A.实事求是B.崇尚节俭C.无私奉献D.勇于创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些人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无私奉献的优秀的英雄模范人物,故C项正确;ABD项并不是其共同点。
5.有人认为秦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帝国”,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隋唐是“第二帝国”,形成了新的官僚政治。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因为
A.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B.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C.国家走向统一与强盛D.藩镇割据削弱皇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削弱世族力量,导致新的官僚政治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科举制的产生与发展,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隋唐政体更具有官僚政治特色的表现,而非原因,B项错误;国家走向统一与强盛是秦汉与隋唐政治的相同点,不是两个时期政治不同的原因,C项错误;唐朝后期削弱中央集权的藩镇割据不是官僚政治发展的原因,D项错误。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山东省潍坊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高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毎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汉书・薛宣传》载:“殆今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昝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

”这表明A. 刺史干预郡县行政B. 官吏之间相互制衡C.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D. 监察制度日趋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的意思是政局繁琐,官吏苛政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和刺史有关,刺史和地方官吏勾结,参与地方政事。

故选A;没有体现制衡,排除B;材料与地方割据无关,排除C;材料体现的不是监察的完善,排除D。

2. 法国革命固然推翻了专制统治,为法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却也因此丧失了超越英国的机遇。

法兰西民族的历史证明,长期的革命或者内乱,最终是有利于自己的竞争对手的。

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A. 带有过于激进的弊端B. 对法国社会并非完全必要C. 从总体来看弊大于利D. 有利于法国社会结构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描述,法国大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是长期的革命造成社会动荡,长时段来看,最终使得法国落后于自己的竞争对手英国,因此总体来看,法国大革命弊大于利,C正确;题干并未凸显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弊端,排除A;法国有通过革命推翻帝制的必要性,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弊端而非益处,排除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 A B C C 6—10 D A B D C 11—15 D C C B D
二、非选择题:
16.(12分)图3:西南设有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东北设有奴儿干都司等,这与明朝设立都司管理边疆政策相符,据此判断图3是明朝。

图4:西北设有西域都护府、敦煌郡,这与西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以及在河西走廊设立敦煌、酒泉、张掖、武威“河西四郡”的史实相符,据此判断图4是西汉。

图5:边疆设有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安东都护府、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等,这与唐朝设立大都护府、都督府等边疆管理机构相符,据此判断图5是唐朝。

17.(14分)观点:中国近代的社会动荡是由于科举制度被废除造成的。

(4分)
示例一:此观点不正确。

(2分)理由:科举制度在中国近代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它的废除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国近代社会的动荡并非科举制度被废除造成的,而是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造成的,即使不废除科举制,社会也会出现动荡。

(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示例二:此观点正确。

(2分)理由:科举制不仅有利于公平公正地选拔人才,也有利于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治权力的垄断;科举制的废除,使选拔人オ失去了制度化保障,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动荡。

(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18.(14分)示例:
《义勇军进行曲》符合“中国特征”的要求。

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精神被激发出来。

歌曲以长城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歌词“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号召国人不分地域,万众一心,团结一致,抵抗侵略。

歌曲在世界各地传唱,并成为中国的代表曲目。

《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政权特征”的要求。

这首歌曲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中流传了十余年,由政协会议征集、讨论并通过,成为国歌,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体现,代表了工农群众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意愿。

这说明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获得广泛认可。

《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新民主主义”的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

解放战争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改编为《反美帝扶日进行曲》,表达了人民要求民主自由的呼声。

这首歌曲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充分肯定,却被国民政府列为禁歌,这体现出它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在新中国成立后,它提倡的团结奋斗精神也符合新民主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

《义勇军进行曲》符合“新中国之远景”的要求。

建国之初,国家尚未完全统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政治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的政策。

《义勇军进行曲》能够号召人民不忘创建新中国的艰难历程,发扬爱国精神,激发国人为捍卫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而奋斗。

《义勇军进行曲》符合“限用语体,不宜过长”的要求。

歌词采用了白话文,全文70余字,通俗易懂,社会各阶层都能传唱,收录于中国共产党的《群众歌曲选》中。

19.(15分)《大宪章》和《权利法案》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它们是研究英国走向法治社会的一手史料;《大宪章》的条文限制国王不得随意侵犯人身自由以及不得随意征税,可用于研究13世纪英国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的确立;《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在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等方面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可用于研究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及统治方式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