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学人
九品中正制发明者,颍川陈氏四代兴旺的秘诀何在,为什么衰落

九品中正制发明者,颍川陈氏四代兴旺的秘诀何在,为什么衰落在汉魏两晋时代,颍川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地方,也是一块盛产世家大族的风水宝地。
比如曹操的大谋士荀彧他们家,比如大书法家钟繇他们家,比如东晋权臣庾亮他们家,都出自颍川。
而颍川最著名的家族当属陈氏。
这是一个习惯打造经典的家族,这是一个连续四代都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家族,这当然也是一个有兴起就有衰落的家族。
那么,这个家族是怎样兴起的,又是怎样衰落的呢?梁上君子历来富贵之家,往往起于贫贱。
这个家族的第一代叫陈寔。
陈寔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但是他为人忠厚老实,酷爱读书,这样的人往往容易博得地方官的好感。
在那样一个察举制盛行的时代,才德兼优的陈寔很快被人推荐,踏入仕途。
他先从小吏干起,然后督邮,功曹,一直当到太丘的地方长官,因此他也就有了一个绰号叫“陈太丘”。
为官一处,德被一方。
陈寔这个人当官有个特点,就是凡是好事就说是领导的功劳,犯了错则说是自己的不对,“善则称君,过则称己”,深明大义,舍己为人。
那可是东汉的末年,宦官和外戚把好端端的天下弄的乌七八糟。
这样肮脏的时代,竟有这么一个好人,陈寔渐渐成了当时的人望。
事实上,如果用四个字概括陈寔一生的话,那就是“德被天下”。
陈寔的德能够感化小偷。
有个著名的成语叫“梁上君子”。
有一天夜里,一个小偷爬到了陈寔家的屋梁上,准备行窃。
陈寔发觉后,并没有声张抓小偷,而是把儿孙们都叫过来训话,说:“你们啊,一定要努力上进,堂堂正正做人,那些坏人本来并不坏,只是平时不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地就变坏了,梁上君子不就是这样的人吗?”那小偷听完这话以后,惭愧莫名,就从屋梁上跳下来,跪在地上,说:“我错了,请您处罚我吧。
”陈寔看了看他的模样说:“我看你并不像坏人,以后一定要痛改前非,好好做人,哎,贫穷是万恶之源啊!”说完,陈寔送给小偷两匹绢,让他走了。
这件事传开以后,陈寔所在的那个县从此再也没有盗窃事件发生。
陈寔甚至取代地方官府,担起了批判是非曲直的责任。
目录学第五课(定稿)

(3)《七志》的缺点
《隋书·艺文志》:“不述作者之意”;
阮孝绪《七录序》:“刘氏之世,史书甚寡,附 见春秋,诚得其例。今众家纪传,倍于经典,犹 从此志,实为繁芜!”
唐马怀素:“南齐以前典籍,旧编王俭《七 志》;以后著述,其数盈多。望括检近书篇目, 并前志所遗者,续王俭《七志》。”
2.阮孝绪与《七录》
阴阳志:“王以数术之称,有繁杂之嫌,故改 为阴阳”; 图谱志:“王氏图谱一志,刘略所无,刘数术 中虽有历谱,而与令谱有异”;
术艺志:“方伎之言,事无典据,又改为术 艺”。 两个附录:“所阙之书”;道经,佛经附。
郑樵《通志·图谱略》:“刘氏《七略》,只 收书不收图。„„惟任宏校兵书,有图四十卷, 载在《七略》,„„王俭作《七志》,六志收 书,一志专收图谱,谓之《图谱志》。不意末 学而有此作也。” 余嘉锡《目录学发微》:“王俭图谱一志,最 为郑樵所称,实则各书之图本可随类附入,俭 第欲足成七篇之数,故立此志耳,未必如樵所 云云也。”
(1)《七录》产生的时代背景
梁朝帝王对文化的喜爱; 私家目录的普遍流行。
梁朝帝王对文化的喜爱;
《梁书·王泰传》:“宜选陈农之才,采河间之 阙。怀铅握素,汗简杀青,依秘阁旧录,速加缮 写。”
阮孝绪:“齐末兵火,延及秘阁。有梁之初,缺 亡甚重,爰命秘书监任昉躬加部集。又于文德殿 内别藏众书,使学士刘孝标等重加校进„„其尚 书阁内别藏经史杂书,华林园又集释氏经论,自 江左篇章之盛,未有逾于当今者。”
《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王俭撰
《南齐书·王俭传》:“ 王俭,字仲宝,琅琊 临沂人也。„„解褐秘书郎、太子舍人。超迁 秘书丞。上表校坟籍,依《七略》撰《七志》 四十卷,上表献之,表辞甚典。又掇定《元徽 四部书目》。”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汉代文学-两汉散文和辞赋

11
贾谊的论说散文以《过秦论》最著名,最富 文学色彩。它分上、中、下三篇,基本内容 是指斥秦始皇、秦二世和子婴的过失,分析 秦灭亡之因在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
其写作目的是总结秦王朝的灭亡教训,所谓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为巩固汉王 朝的封建统治而提供借鉴。
2019/5/30
12
2019/5/30
19
晁错(前200——前154)
2019/5/30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汉 文帝时,晁错因文才出众任 太常掌故,奉命从济南伏生 受《尚书》,迁博士,拜太 子家令,举贤良文学,对策 高第。景帝即位,迁御史大 夫,请削藩,吴楚七国反, 被腰斩于西安东市。他的著 名政论文有《贤良文学对 策》、《论贵粟疏》等。
2019/5/30
10
贾谊文学成就主要在辞赋和政论散文
其赋今存5篇,皆骚体。代表作有《吊屈原赋》 和《鵩鸟赋》。
《汉书·艺文志》记载贾谊散文共 58 篇,收录于 《新书》。其作品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专题 政论文,如《过秦论》;一类是就具体问题所写 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还有一些是杂论。
2019/5/30
这篇赋对比鲜明,感情激切,堪称汉初赋的代表之作。
2019/5/30
18
《鵩鸟赋》则采用人禽问答体,叙写作者对人生 祸福无常的深沉的哲理思考:“祸兮福所倚,福 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德人无 累,知命不忧。细故蒂芥,何足以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 ‘鵩’。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 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2019/5/30
6
汉大赋的发展,一般分为三期
《世说新语》两则(优秀模板16套)

《世说新语》两则(优秀模板16套)《世说新语》两则1世说新语教学目标:①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心: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人大家应当知道司马光的故事吧。
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
二、介绍作者及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语言”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三、诵读课文:教师教读;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调、表情,注意节奏;教师要给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心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四、复述并疏通文意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心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乃至”、“期行”等。
教师精讲点拨。
五、问题讨论: (1) 文中的这一家人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下聚会的?(轻松,温馨)从哪里看出来?(内集,欣然,大笑)⑵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⑶“公大笑”一句中简略了谢安的话,如果你是谢安,你会说出什么话来?把雪比作“柳絮因风起”和“撒盐空中”哪个更好?(前者较有韵味)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⑷文末为何要强调谢道韫是王凝之的妻子?(表示一种赞扬与敬佩)(5)重心分析两个比喻哪个更好?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每每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中国历代文学名家概况总表

魏 曹植 晋
阮籍 嵇康 陆机
陶渊明 365?-427 谢灵运 385-433
灵运 —— 蔚宗 —— 季伯 康王 玄晖 —— 善长 ——
南 范晔 北 刘义庆 朝
谢朓
398-445 403-444 464-499
郦道元 470?-527
顺阳 (今河南淅川) 彭城 刘宋 (今江苏徐州) 陈郡阳夏 南齐 (今河南太康) 范阳涿州 北魏 (今河北涿州)
韩孟诗派 唐宋古文运动 —— 现实主义诗人 唐宋古文运动 —— 苦吟诗人 韩孟诗派 浪漫主义诗人 韩孟诗派 —— 花间派 —— 花间派 婉约派丶愁宗 隐逸诗人 婉约派丶情长 ——
刘禹锡 772-842 白居易 772-846
中 唐 柳宗元
元稹 贾岛 李贺 卢仝 杜牧
773-819 779-831 779-843 790-816 795-835 803-852? 812-866?
1037-1101 1030-1106/
欧阳修
永叔
文圣
司马光 王安石 晏几道
公实 迂夫、迂叟 君实 号:半山 介甫 谥:文 叔原 小山 子瞻 东坡居士 和仲 涪翁 山谷道人 鲁直 少游 淮海居士 太虚 邗沟居士 美成 清真居士 —— 易安居士 鹏举
涑水先生 荆国公 王荆公 小晏 苏东坡 大苏
—— —— 宋词小令第一 词圣 诗神
江西诗派 闽学派 程朱理学 豪放派 雅正(格律)派 —— —— —— 豪放派 —— —— 清丽派 —— —— —— —— 铁崖体
元晦 晦庵、晦翁、 朱子 仲晦 考亭先生 紫阳夫子 幼安 稼轩居士 坦夫 尧章 白石道人 宋瑞 文山 履善 浮休道人 已斋 —— 已斋叟 仁甫 兰谷 太素 千里 东篱 —— —— 希孟 云庄 可久 小山 天锡 直斋 梦符 笙鹤翁 惺惺道人 —— —— —— —— —— 马神仙 —— —— —— —— —— 邵庵先生 欧阳元 杨铁崖
汉晋颍川荀氏家学研究

强调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注重早期教育
强调父辈的榜样作用
重视家庭教育基础
倡导全面教育培养
强调实践与理论结合
荀氏家族认为,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基础,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荀氏家族非常注重实践教学,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重视实践教学
荀氏家族认为,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相互补充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荀氏家族在教育孩子时,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承袭先贤思想
荀氏家族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广泛吸取诸子百家之长,融合各家思想,为己所用,不断丰富和完善家族的文化底蕴。
博采众长
荀氏家族在传承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创新和发展。他们结合时代背景和政治需求,对儒家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和发展,推动儒家文化的与时俱进。
推陈出新
注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促进文化交流
荀氏家族积极与各地区、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吸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丰富家族的文化内涵。
强调文化交流与融合
尊重多元文化
荀氏家族认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性和价值,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借鉴。
融合多元文化
荀氏家族在文化交流中,注重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荀氏家学。他们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合到家族的文化传统中,使其成为荀氏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颍川荀氏家学中的教育理念
通过对荀氏家学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提供社会治理的借鉴
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
增强文化自信和认同
THANKS
感谢观看
秩序思想
荀氏家学强调秩序,认为秩序是治理国家的基础。他们认为,只有社会秩序得到维护和巩固,才能使国家安定、繁荣和稳定。因此,他们主张通过礼制和教育来维护社会秩序,使人民服从统治者的管理。
幼学琼林 文事

《幼学琼林》释译(文事)周道云考辑【原文】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儒,学富五车。
【注释】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学富五车:形容学问渊博。
《庄子》:“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陈汝元《金莲记》:“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另一联略异:名士才储八斗;鸿儒学富五车。
【译文】才华横溢的士人才储八斗,学识广博的儒士学富五车。
【原文】三坟五典,乃三皇五帝之书;八索九丘,是八泽九州之志。
【注释】三坟五典: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
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八索九丘:古书名,已经遗失。
汉代孔安国《尚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索,求其义也。
九洲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
另一联略异:三坟五典,古圣之真传;七纬九经,先民之秘要。
【译文】三坟五典是记载三皇五帝事迹的历史书;八索九丘是描写八泽九州的地理志。
【原文】书经载上古唐虞三代之事,故曰《尚书》;易经乃姬周文王周公所系,故曰《周易》。
【注释】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为伪书。
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亦称易经,简称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传为周人所做。
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另一联略异:《尚书》皆虞夏商周之政事,《周易》乃羲文姬孔之精微。
【译文】尚书上记载的是上古时期尧、舜和夏、商周三代的政事;周易由周文王、周公所编纂,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圣的精心杰作。
谁是楷书书法创始人?

谁是楷书书法创始人?钟繇概述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
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
官至太傅,魏文帝时与当时的名士华歆、王朗并为三公,有二子:钟毓、钟会。
钟繇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是楷书书法艺术(小楷)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
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
钟繇书法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
后人评其隶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书法家胡昭并称“胡肥钟瘦”。
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
临终时授子会曰:“吾精思学,学其用笔,每见万类,皆画像之,其专挚如此”。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
”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竞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
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钟繇,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变迁。
钟繇从政传说钟繇小时长相不凡,聪明过人。
后在宫中任过廷尉正及黄门侍郎,成为皇帝身边侍从官,董卓之乱时,钟繇随曹操平乱,献计献策,深得曹操重用。
当董卓挟持献帝刘协时,钟繇又与尚书郎韩斌一起商议,救献帝出长安,因钟繇屡立奇功,被拜为御史中丞,又迁侍中、尚书仆射,并被封为东武亭侯。
所以,钟繇因其德高望重,功勋卓越,与曹魏皇室关系极为密切。
文帝曹丕还曾赐给钟繇“五熟釜”(一种器皿),而且亲自作铬文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
厥相惟钟,实于心膂。
靖恭夙夜,匪遑安处。
百僚师师,楷兹度矩。
”钟繇的书法地位钟繇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重要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书法成就经常被人称颂,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他和东汉的张芝被人合称为“钟张”,他又与东晋书圣王羲之被人并称为“钟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多年 来 刘 道 全 教 授 承 担 的 教 学课 程 有 : 《外 国 文 学 史 》、 《美 国 小 说 史 》、 《福 克 纳 小 说 研 究 》 、 《外 国 文 学 名 著 欣 赏 》 、 《公 共 关 系 学概 论 》等 , 教 学 效 果 优 秀 , 曾 获 学校 青 年 教 师 课 堂 教 学 大 奖 赛 一 等 奖 , 所 教 课 程 《外 国 文 学 史 》 为 校 级 精 品 课 程 。 多年 来一 直 从 事 美 国 小 说 的 研 究 , 重 点 研 究 对 象是 美 国 南 方 小 说 的 代 表 人 物 威 廉 福 克 纳 。 先 后 在 《当 代 外 国 文 学 》 、 《国 外 文 学 》 、 《云 南 社 会 科 学 》等 学 术 刊 物 上 发 表 论 文 2 () 余 篇 , 其 中 多篇 被 人 大 复 印 资 料 全 文 复 印 , 5 篇 被 C S S c I 收 录 , 论 文 曾 获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优 秀科 研 成 果 二 等 奖 ; 学 术 专 著 《福 克 纳 小 说 研 究 》 , 中 国 文 史 出 版 社 2 (] ()7 年 3 月 出 版 , 并 获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2 0 0 7 年 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研 究 优 秀 成 果 二 等 奖 。 参 编 出 版 《外 国 文 学 史 》 、 《外 国 文 学 名 著 提 要 与 精 选 》 、 《大 学语 文 》等 教 材 3 部 ; 主 持 完 成 了 河 南 省 哲 学社 会 科 学规 划 项 目 “ 威 廉 福 克 纳 研 究 ” 、 河 南 省 教 育厅 2 0 0 5 年 度 人 文 社 会 科 学研 究 项 目 “ 美 国 南 方 小 说 研 究 ” 等 学 术 课 题 。 刘道 全教 授 目前 正 在 进 行 的 研 究 课 题 主 要 有 : 福 克 纳 与 中国 当代 作 家 比 较 研 究 、 后 殖 民 主 义 批 评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