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版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用竖式计算加减法,基本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

本单元内容包括:三位数加三位数、三位数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估算。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理解验算的意义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形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习。

三、教学重点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掌握验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1、连续进位加法。

2、连续退位减法。

五、教学建议1、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形式。

六、课时安排1、加法…………………………………………课时2、减法…………………………………………课时3、加减法的验算………………………………课时4、整理和复习…………………………………课时第一课时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P15-17例1及全部习题。

第二课时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内容:P18页的例2第三课时练习课第四课时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教学内容: P22页的例1和相关练习。

第五课时数的中间或尾数有0的退位减法教学内容:P24页的例2和例3和相关练习。

第六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六及《基础训练》第七课时加减法的验算教学内容:P27 28页的例1、例2和相关练习。

第八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 P29—31页练习七第九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P32页、33页。

第十课时讲解《基础训练》第十一、十二课时单元检测与讲评。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二) 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二) 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第十一课时两位数除两、三位数(二)教学内容:课本第24、25页教学目标:1.解和掌握除法的试商方法之一——“首位试商”法。

2.初步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除法笔算。

3.通过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4.通过对除法进行验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师:我们昨天已经学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你知道了哪种试商方法呢?(首位试商法)2. 用“首位试商法”进行试商84÷35 96÷24 65÷11451÷88 789÷95 364÷52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 列竖式计算师:请你们第一行和第二行的题各选一题来列竖式计算。

学生笔练、汇报交流4. 揭示课题师:今天我们进行来解决昨天还没有解决完的问题。

(出示课题:两位数除两、三位数)二、探究过程1.师:小猪用所有的钱的买了价格是37元的纪念册,是不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296÷37= 889 837) 2 9 6 37) 2 9 63 3 3 2 9 6 … 8×371) 问:296里有几个37,你是怎样试商的呢?(想:296里有几个30?296里有9个30。

9×37>296。

)师:9×37等于333,大于296,说明什么,怎么办呢?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2) 追问:这题的初商是几?为什么商要改小?正确的商是多少?3) 计算并验算2.问:今天我们的式题和昨天的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相同点:都是用“首位试商法”来试商的;不同点:昨天的题一次试商就成功的,今天的题第一次的试商的大了,要改小。

)师:对!如果初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应该把上改小,直到余数小于除数为止。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练习)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笔算除法(练习)教案

第十五课时笔算除法(练习)教课内容:练习教课目的知识: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巧试商的方法,能较快地求出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培育学生的剖析、比较和灵巧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力:培育学生初步运用迁徙规律进行类推和综合归纳的能力.要点:理解并掌握用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难点:灵巧运用知识,能较快地求出一位商.审美手段:媒体教课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集体进行口算练习.42÷391 ÷740÷20560 ÷462+38180÷3070 ×663÷2194÷24690÷ 30180×424 ×5360-8080÷16350 ÷ 7012× 4084÷2880×572-49240 -60 2.下边括号里最大能填几.15×() <7616 ×() <12026×() <15814 ×() <1213.师:我们今日持续学惯用两位数去除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用两位数除商是两位数)二、稳固练习(以研究书上的习题为例)1.笔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法例.( 思虑片晌 ) 而后在作业本上计算下边各题.略同学们达成后,集体校正.第 (1)(2) 题,复惯用“首位”试商, (2) 题是有余数的.第(3)(4) 题,复惯用“五入”法试商,(4)题有些难度,商是三位数第 (5)(6) 题,复习“灵巧试商”法.即“同头无除”及口算请同学表达一下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法例.2.判断对错.3、独立计算4、应用①,一辆汽车 8 小时行 360 千米,它的速度是多少?要求的应是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要求速度.应当是:行程÷时间=速度②、扔掷飞镖三、总结。

小学三年级第二章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第二章数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第二章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3.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1.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具等;2. 学生每人准备一份算术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加法与减法”,并简单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老师出示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口算。

二、学习新知(15分钟)1. 老师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做例题让学生跟随计算。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几道练习题,加深理解。

三、小组讨论与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互相帮助解答练习题。

2. 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思路,其他组员进行讨论。

四、课堂检测(10分钟)1. 老师出示几道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进行笔算。

2. 学生在算术练习册上完成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老师进行实时批改。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和减法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

2. 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记在笔记本上。

六、布置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2. 学生在家中练习解决其他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与运算方法,能够简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解决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

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通用11篇)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的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一定的指令正确搭出立体图形。

四、教具:正方体五、学具:正方体,彩笔。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用3个4个正方形摆图形,师提问:我们可以从几个方向来观察它?你看到了几个正方形?(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游戏一。

(1)引语: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好吗?我用4个正方形木块摆一个图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摆的图形,请你根据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师发指令,生活动。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2.游戏二。

(1)我们在来做第二个游戏。

师:我摆了一个图形,请你们向我提问题,然后根据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样的图形。

(2)两人一组,玩这个游戏。

游戏规则:a.两人不许互相看各自摆的图形。

b.指令尽可能少。

(3)学生活动。

(4)学生汇报。

(三)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搭一搭游戏一游戏二练习三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第2篇教学内客:九年义务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1-2页。

教学目标:1、在以前学习上下左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主动构建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能够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周围事物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渗透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学会合作交流中学习。

经历辨别方向和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的体验,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道德体验。

教学重难点:学会利用一定的参照物识别东、西、南、北4个不同的方向。

教学准备:1、实物:东西南北的方位标,太阳的图片、导游牌等。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教案

沪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

浩瀚的知识海洋伴你成长,每天都有新的进步!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学习吧!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内容: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正确理解内在的算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会辨析计算中的错误,学会自我检查。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口算:10×14 = 20×12 = 13×2 =* 5×3+2×3 = * 4×4-2×4 =打*的两题你是怎么做的?2.出示P13的图小朋友春天到了,今天动物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瞧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小刺猥在进行团体操比赛时排队的情况,每行排的只数,有12只,排的行数,有14行。

问题是参加团体操比赛小刺猥一共的只数。

师:要我们求参加团体操比赛小刺猥一共的只数,算式怎么列?生:14×12师:你列式的根据是什么?生:我是根据每份数×份数=总数这个数量关系来列式的。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出示课题)二、学习与探究1.请学生估一估小刺猥大约有几只?(小组里轻声的说一说)生1:小刺猥只数大于120只,接近120只。

生2:小刺猥只数大于140只,接近140只。

师:到底接近几?为什么?生:接近140,因为12接近整十2.请你们用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

(分拆方法和分解方法)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做的各种情况,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生1:我是这样算的:12=10+2 生2:我是这样算的:14=5+9 我先算14×10 我先算5×12再加上14×2 再加上9×1214×12 14×12=14×10+14×2 =5×12+9×12=140+28 =60+108=168 =168 生3:我是这样算的:14=20-6 生4:我是这样算的:12=3×4 我先算20×12 我先算14×3再减去6×12 再乘414×12 14×12=20×12-6×12 =14×3×4=240-72 =42×4=168 =168 师小结:刚才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分拆方法和分解方法来学习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大家做得很好。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教案

第七课时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教课内容: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p17
教课目的:掌握因数是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乘法笔算
教课要点: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算理教课难点:书写格式
教课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丛林运动会开得很喧闹,各样竞赛正在进行中。

小松鼠为参加竞赛的运动员们送来了牛奶。

丛林牛奶每箱有112 袋,共有 28 箱,一共送来了多少袋牛奶?
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算式怎么列?
板: 28×112
二、研究阶段
28 乘以 112 的多少呢?谁来先估量一下
板: 20×112=2240
30×112=3360
小松鼠送来的牛奶在2240 袋到 3360 袋之间,靠近3360 袋,那么 28× 112如何计算?
小组活动:计算、沟通
可能出现:( 1) 28×112(2) 28( 3) 112
=20×112+8×112×112× 28 =2240+89656896
=313628224
283136
3136
比较:( 2)和( 3)那种方法简单?
三、稳固练习
1、试一试
124 ×12376×3425×333
1、练一练
427× 32807×54739×25
503 ×24465×12425×36
3、小象想买 19 箱牛奶,按每箱224 元计算,带 4000 元钱够吗?
四、小结:
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第二单元小练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第二单元小练习(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

教案:第二单元小练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针对三年级下册数学沪教版第二单元的内容进行练习,包括加减法运算、两位数乘法、除法的应用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加减法运算、两位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除法的应用和运算顺序。

四、教具学具准备1. 练习本、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回顾第二单元所学内容,重点复习加减法运算、两位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加减法运算、两位数乘法和除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讲解和分析(10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重点讲解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除法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4. 巩固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减法运算、两位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和准确性。

六、板书设计1. 第二单元小练习加减法运算两位数乘法除法的应用2. 重点知识点加减法运算规则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除法的运算顺序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了第二单元所学知识,提高了运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要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的关注度,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的内容。

在这个部分中,涵盖了复习导入、课堂练习、讲解和分析、巩固练习以及课堂总结等环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乘与除乘整十数、整百数(一)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教学目标:1.会运用惩罚模式“乘是同数连加”来计算乘整十数、整百数,加强对乘法定义的理解。

2.运用推算,从4×3、4×30来计算乘整十数。

3.通过推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掌握所有的方法,并知道算理;学习困难学生只要求掌握自己喜欢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并能熟练计算乘整十数,整百数。

教学难点:理解推算:从4×3推算4×30、4×300。

就是表示4个3时,4个3百,即(4×3)个十和(4×3)个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

教学设计:一.情景引入:师:为了迎接新的一学期,也为了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小胖早在暑假期间就开始积极筹备。

这不,今天,自信的他带来了一道乘法题目,向各位小朋友提出挑战,你们是否愿意接受挑战?探究阶段:1.出示小胖的问题:4×30是多少?问:这题的数有什么特点?生:是一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决乘整十数的乘法。

(揭示课题:乘整十数)2.解答阶段1)师:这道4×30的积是多少呢?你会算吗?如果你可以独立解答,算完后就把你的解答方法和你的同桌介绍一下。

如果有困难也可以先找小组内的小朋友讨论后再解答。

2)交流汇报计算方法:方法一:因为4×30表示4个30连加,30+30+30+30=120所以4×30=120方法二:我使用推算的方法,因为4×3=12,所以4×30=120(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出示点子图介绍算理)师:把30看成3个10,那么4×30就是(4×3)个十,也就有12个十,是120,所以我们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方法三:学生也可能会想到:把30拆成3×10,即4×3×10=12×10=120(教师要引导学生留意方法二和方法三的联系)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数时,可以利用乘法的定义——同数相加来计算;也可以先想一位数乘一位数再推算出结果。

3.运用这两种方法(方法一、方法二)进行练习:1)像小亚一样计算:(在书上的框中写出计算方法)5×30 4×60 3×70 6×504×80 7×20 2×90 8×70像小巧一样计算:6×4= 4×6= 7×8= 8×7=6×40= 4×60= 7×80= 8×70=4×9= 5×2= 9×3= 3×8=4×90= 5×20= 9×30= 3×80=问:小巧是怎么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数的?那通过7×9这道题,你可以推算出哪些乘法题呢?生:7×9=63,7×90=630,7×900=6300……二.实际应用阶段:1.出示:第9页的图问: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要求三纸板鸡蛋,一共有几个?我还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条件?从图中观察一纸板鸡蛋有几只?方法1:一个一个地数,假如正确的话会得到答案“30个”。

方法2:每排6个,有5排:6×5=30。

方法3:每列5个,有6列:6×5=30。

方法4:斜着数,再相加。

1+2+3+4+5+5+4+3+2+1=30。

方法5:斜着分成两半,先算一半:1+2+3+4+5=15,再算整个:15+15=302.问:三板鸡蛋一共与几个?3×30=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

说说方法:(1)30+30+30=90 (2)3×3=93×30=90 3×30=90师:运用刚才的两种计算方法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生活实际问题。

3.完成第9页的练习师:现在请你根据送货单,帮助工人叔叔计算四所小学所需要的鸡蛋数量?你喜欢用哪种算法,就用哪种算法来计算。

送货单:新世纪小学:6×30=180 新世纪小学:6纸板鸡蛋实验小学:8×30=240 实验小学:7纸板鸡蛋时代小学:7×30=210 时代小学:8纸板鸡蛋田园小学:5×30=150 田园小学:5纸板鸡蛋三.总结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是收获呢?整十数、整百数(二)教学内容:课本第10、11页教学目标:4.运用推算,从4×30、4×300来计算乘整十数、整百数。

5.知道整十数、整百数,也可以交换位置,积不变。

6.通过推算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要求困难生会用推算的方法口算乘整百数的计算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师:雅典奥运会的战火刚刚熄灭,我们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也如火如荼地开始了。

2.出示:第10页的主题图师:看!在田径赛场上,正在举行800米的长跑比赛,小胖跑在最前面。

让我们在为他加油的同时,解决几道题目吧!二.探究一位数乘整百数:1.师:从图中你能收集到哪些信息?生:在200米的跑道上进行比赛,表示跑一圈是200米,小胖刚好跑完3圈。

2.问题一:小胖已经跑了多少米?学生列式:3×200=尝试解答,汇报:方法1:方法2:3个2百相加3个2百就是6个百200+200+200=600 3×2=63×200=600 3×200=600答:小胖已经跑了600米。

答:小胖已经跑了600米。

师:乘整百数和乘整十数一样,也可以运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师:最后小胖以绝对优势获得了第一名。

比赛结束了,但我们的问题又来了!3.问题二:小胖、小亚、小巧、小丁丁都跑完了800米长跑比赛,他们4个人共跑了多少米?学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并说说算理。

4×8=324×800=3200(米)答:他们4人共跑了3200米。

4.运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

1)像小胖一样计算:(第11页的练习)5×3= 7×5= 5×7= 3×5=5×30= 7×50= 5×70= 3×50=5×300= 7×500= 5×700= 3×500=问:这些题你是怎样算的?仔细观察这几组题,你有什么新的发现?(这些题都是先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在积的末尾填上相应个数的“0”。

)2)完成第2题师: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比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对?5×400= 5×900= 4×900= 7×800=8×300= 4×800= 3×800= 6×800=10×700= 9×700= 4×700= 5×800=问:哪种方法计算的可以更快些,为什么?10×700在计算时,你是怎么想的?三.交换:1.出示:11页的图师:学校在操场旁的小花园里铺了一条新的小马路,有了多少块方砖?学生列式并计算,有两种情况:工人叔叔:小丁丁:3×20=?20×3=?3×2=6 2×3=63×20=60 20×3=603×20 = 20×3答:一共用了60块方砖。

问:两道题的积为什么相同呢?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小结:这是交换题。

2.学生独立完成:(11页的练习题)3×200=()200×3=()3×200 ○200×3四.拓展练习:看谁算得又快有正确?300×2= 20×90= 900×10= 50×20=6×500= 70×6= 30×50= 70×80=4×70= 500×8= 600×40= 600×800=五.总结:师:在计算乘整十整百数时,我们可以运用推算,把两个数相乘,再在后面填上这两个数末尾的0之和。

如40×30,先算4×3=12,所以,40×30=1200。

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一)教学内容:课本第12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整十数被个位数除、整十数被整十数除、整百数被一位数除、整百数被整百数除。

)2.能力目标:推理“因为……所以……。

”※要求优等生能用各种方法来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要求学习困难生会用一种方法计算。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用整十数、整百数的乘法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算式的特征,利用“推算的方法”来计算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故事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一段我小的时候老师给我讲的一个小故事,好不好?猴山上,猴王带着一群小猴子生活,其中有一只名叫肥肥的小猴子,它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猴王就利用分饼子的机会教育帮助了它。

猴王分别给每只猴子8块饼,要它们平均分2天吃完,许多小猴子拍起手来表示满意,唯独肥肥大叫着说:“8块饼太少了,不够吃。

”猴王说:“那好,我给你8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

”话音刚落,肥肥又叫又跳:“不够,不够。

”猴王又说:“那我给你800块饼,平均分200天吃完。

怎么样?”肥肥得意地说:“够了,够了。

”猴王和其它小猴子都笑了起来,而肥肥却莫名其妙。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8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

”“8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

”“800块饼,平均分200天吃完。

”得出以上的条件后,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块饼。

8÷2=4(块)80÷20=800÷200=师:在计算80÷20,800÷200时,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揭示课题: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二.探究新知:1.师:先请你们小组一起讨论计算方法,试着算一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方法1:因为8÷2=4,80里有8个十,20里有2个十,所以,8个十除以2个十的商也是4;同理,800÷200商是4。

方法2:因为 4 ×20=80,所以,80÷20=4;同理,因为4 ×200=800,所以,800÷200=4问:还有别的想法吗?(让学生畅所欲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