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3《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唐诗五首【教材分析】《唐诗五首》是第三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包含五首唐代律诗。
“唐代是诗的时代。
”五位诗人笔下描绘的山川风物各有灵秀,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歌咏,寄寓了五位诗人不同的情怀。
学习这五首诗歌,要指导学生积累唐诗知识、律诗知识及王绩、X颢等诗人的生平和主要文学成就,学会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领略律诗的艺术魅力。
同时,通过本课的教学,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八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诗句,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并不陌生。
但怎样真正走进诗歌意境,充分咀嚼其思想情感与艺术之美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时必须依学定教,充分考虑学情起点。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2.发挥联想与想象,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3.品析重要诗句的意境及表达妙处。
【预习提示】(1)我搜集的资料(了解五位诗人的生平、写作背景及创作成就)(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读准字音:东皋、萋萋、燕然、某某、白沙堤。
注意字形:徙倚、落晖、征蓬、候骑。
(1)诵读五首诗,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大意。
(2)结合诗人写作背景,思考:借助描绘的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体会五首诗不同的写作手法。
(4)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古代文学长廊中,“唐诗”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有人说,唐诗是一种大美,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读,都能把我们的心灵提升到清醇而又高迈的境界。
读唐诗,不但可以借助诗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丽,还会让我们情不自禁地陶醉于诗中形象所构成的或含蓄凄美或开阔奔放的意境之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下面就让我们步入唐诗的殿堂,领会唐代大诗人的精神世界。
二、赏读《野望》(一)检查预习,落实基础1.试读全诗,正字正音。
2.作者档案(关于王绩的生平思想及主要文学成就)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某某河津)人。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水平和写作水平,提升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
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增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
关于新闻文体:新闻是使用广泛的文体。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时发生的事件报导,要求真实、客观、简洁、时效。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报道。
特写是抓住新闻消息中一个细节重点叙写的一种报导。
报告文学是一种兼具新闻和文学双重特点的文体,它以真人真事为对象,能够以文学性的表现手段报导。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叙人或事情经过为主要目的,要求记述完整。
后者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叙人或事表达一定的情感,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叙事是为抒情服务的。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陶渊明《桃花源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所从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最新整理】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下面我就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阅读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是25篇课文,估计六册应该也是25篇课文。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
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以前教材的重点篇目,在教学时应加以注意。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
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红星照耀中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掌握阅读纪实性文学作品的方法;2. 选读书中人物的某一章节,了解人物故事,初步感知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初步感受红军的精神;3.带着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本书,激发起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创作背景,把握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每日进行阅读时,请做好你的读书笔记(不少于200字)2.边读边悟(1)在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说说“汉代青铜”有什么含义?……见附录1每篇思考问题3.学贵有疑你的疑问:【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视频导入,了解背景1.课前布置阅读周克冰的《新闻界的_哥伦布_埃德加_斯诺和他的_红星照耀中国》并观看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选段师小结:这本《红星闪耀中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
1936年6月,一位在旧中国生活了八年的外国记者,带上一封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外加“两架照相机、24个胶卷,还有足够的笔记本”,由北平秘密出发,开始了充满风险与传奇的陕北之行……这本书发行后,“一个月印刷了五版,销量在10万册以上”。
有人读了这本书后说:“原来还另外有一个中国啊!”美国记者白德修这样评价道,“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这样一部传奇之作,究竟有怎样的魅力?2.由学生起来交流在预习中搜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信息明确: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生于美国坎萨斯城。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的结构方式,情文并茂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和成就,同时我们也能获得一些欣赏园林的方法。
文章介绍的是整个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因此,在教学时,应重点让学生体会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怎样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的。
同时,指导学生准确理解和表述举例子、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作用。
品味准确、严密的说明语言。
《故宫博物院》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建筑群的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良传统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本文应重点帮助学生理清空间顺序,学习根据说明中心确定文章的详略,使得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并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贯穿、渗透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加深对祖国的爱,发扬民族创造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桥之美》是一篇精美的科学小品文,文章极具个性色彩和艺术表现力的语言与《中国石拱桥》平实的表达形成鲜明的对照。
通过对比就会发现《中国石拱桥》的描写不够细致,主观感情色彩也淡化得多,而这正是说明文里的描写性文字的特点。
所以教学时宜将两文从主要表达方式及给人的阅读感受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掌握逻辑顺序,重点品味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字。
《说“屏”》是一篇洋溢着浓浓诗意与韵味的轻松、随意的科学小品文。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并期待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本单元综合学习“说不尽的桥”使学生在活动中比较全面地了解桥,并且用说明性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为写作说明文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分析《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有“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没有提出对写作的要求。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并进一步提出“阅读科技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注意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鉴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古文基础薄弱,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在课堂随时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
基于对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教学过程中采用读译结合、读说结合、读思结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声中,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内容美和情感美。
同时,积极体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其乐于探究,而且有所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巧借工具,感知文章大意。
2.积累文言字词,整理文言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三、德育目标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1.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2.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1.学生自主预习,做完自主学习单。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字源识字法图片导入。
出示“峡”字的字源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理解“两山夹水即为峡”。
2.师:在中国,峡之极品当属长江三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步伐,去1500年前的“三峡”探寻一番。
3.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1)巧借工具,感知文章大意。
(2)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3)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1.根据自主学习单,听读课文,圈画出重点生字词。
2.师生分享重点生字词。
生分享,师点播。
(重点词语:阙、曦、巘、裳)3.生自由读朗读课文。
4.点名读课文。
生互评,师点评。
5.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多样朗读,感受美景1.划分节奏,读出音乐美(1)“领起”词,读好短暂拖音(生自主读,师纠错。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2)四字词语,读好节拍(生自主读,师范读。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
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
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部编八上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八上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其中四个现代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
主题包括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记忆、美景依然、情感哲思、文明的印记、情操与志趣。
本册教材旨在培养学生对记叙文和说明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名著导读中的《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为必读书目,要求学生进行专题探究。
选读科目包括《长征》、《飞向太空港》、《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和《寂静的春天》。
第一单元以变化着的社会为主题,包括四篇新闻类文章。
学生需要进行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的任务。
此外,口语交际是讲述,要求学生注意对象和场合。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记忆,重点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单元课文都是写普通人的故事。
通过研究,学生可以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以风景名胜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小品散文。
形式上,课文以文言文和古诗的形式呈现。
第四单元以情感哲思为主题,选编了四篇各具特色的经典散文。
教学此单元,不仅要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经典散文的朗读。
第五单元为说明类文章,选编了四篇经典说明文。
由于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因此本册对说明文的要求已降低了。
本册教材的编排特点包括明确的阅读任务和阅读提示,以及旁批形式的思考与探究。
名著导读中的必读书目和选读科目,旨在帮助学生将教材与实际生活和社会认知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选文问题类别上属于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型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使学生在活动中比较全面地了解桥,并且用说明性语言介绍具体的桥。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生活,并从中获取知识,为写作说明文奠定基础。
单元教学重难点目标
1、认识说明文,在阅读中获取知识。
2、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情感目标:
3、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
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学的说明性文章较为简单,对有关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和要求也知之甚少,所以,应首先明确什么是说明文。
为避免概念化倾向,完全可以将知识传授建立在学生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
在教学时通过朗读、回忆、比较前面所学过的记叙文和抒情意味比较浓重的课文的不同之处,来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教学要点:
教学时间:1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