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全部语文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水平和写作水平,提升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
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增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
关于新闻文体:新闻是使用广泛的文体。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时发生的事件报导,要求真实、客观、简洁、时效。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报道。
特写是抓住新闻消息中一个细节重点叙写的一种报导。
报告文学是一种兼具新闻和文学双重特点的文体,它以真人真事为对象,能够以文学性的表现手段报导。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叙人或事情经过为主要目的,要求记述完整。
后者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叙人或事表达一定的情感,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叙事是为抒情服务的。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陶渊明《桃花源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所从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最新整理】

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说明文教学理所应当成为本册教材的重点。
其次,它体现了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的阅读目标:“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这表明对说明文的阅读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非常重要的语文能力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的具体内容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
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下面我就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阅读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是25篇课文,估计六册应该也是25篇课文。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
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以前教材的重点篇目,在教学时应加以注意。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说明文已经从第四册提前到了新教材的第三册,阅读的量由以前的三个单元 15篇课文减少到两个单元10篇课文,并在单元设置上,把说明文单元安置在两个记叙文单元和两个文言文单元中间,与以前教材第四册前三个单元都是说明文相比,更为合理,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另一点变化是,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第一次将文言文收编在两个单元中,后面的教材也相应地都有了两个单独的文言文单元。
(完整版)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
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等。
下面按五个板块加以说明:(一)阅读: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二单元,散文诗;三单元,关注自然,保护自然的科学文艺作品;四单元,关于节日风俗,民间艺人轶事的文章;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谊);六单元,文言文单元,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
共有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3篇。
本册教材沿袭上册教材安排将文言文单独收编在两个单元中集中学习。
根据以往经验,最好是将两个文言文单元分开教学。
上半期教授1、2、5单元,后半期教授3、4、6单元,使学生有更充足的识记的时间。
在有些课文的后面,还有与课文相应的语文知识短文,特别是语法知识是一个难点,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
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
在口语交流中感受母爱的伟大,并能写成感人的文字;第二单元:寻觅春天的踪迹。
收集资料,出墙报或写成文章。
第三单元:科海泛舟。
收集资料,动手实践。
第四单元:到民间采风去。
关注我们平常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
第五单元:古诗苑漫步。
古诗朗诵比赛。
第六单元:背起行囊走四方。
(三)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四)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结构图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结构图1、新课标实验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都力求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新教材虽然没有用明显的文字概括每个单元的内容,但从每一单元的内容能够推测出编者的编辑意图。
第一单元人生第二单元人生第三单元四季第四单元科学第五单元亲情第六单元想像2、编排。
新教材淡化了文体的概念,每个单元以内容的相同或者相近为依归,如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既有诗歌(《理想》),又有散文(《短文两篇》、《我的信念》),还有古文(《〈论语〉十则》)。
每个单元后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以一个主题活动为统帅,使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相互关联,互为影响,这是一个亮点。
新教材仍然传承过去那种“讲读(精读)、自读(略读)”的做法,将每个单元的自读(略读)课文用星号标出,本册有14篇略读课文。
安排了五篇古诗文,相当于一个单元。
将要求背诵的十首古诗词七年级上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一单元这就是我:自我介绍·推荐自己·模拟面试(以“这就是我”为题作文)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生活中学习使用语文·相关语文学习的讨论·相关语文学习的作文第三单元感受自然:我有一个“朋友”·走过四季·心中的美景(自拟题目作文);参考资料(告示牌、广告语、流行语)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月球奥秘知多少·观察月亮运行情况,参观天文台或天文馆·丰富多彩的月亮文化·我是月球小专家·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故事接龙、围绕“月球”话题作文、日记记下该活动的体会;参考资料(月球的几大谜团、很多文献记载,月亮并非自古就有、与月亮相关的神话传说、我国古代关于月亮的富有幻想色彩的诗歌、赏月佳对、月亮的美称与雅号、月球外星文明的传说、参考书目和推荐网站)第五单元我爱我家:老照片的故事(以“老照片的故事”为题作文·我家的一件珍品(自拟题目表达家庭往事)·妈妈的唠叨(模拟交谈和写信)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搜集整理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并在班级讲·搜集从猿进化到人的资料完成进化表格·讨论“神创造人类”·搜集人类起源说资料并与同学交流·作文;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进化论与“神创论”的激烈论争、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新说法由此可见,新教材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将学生的语文学习置于社会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背景中,不但丰富多彩,而且生动活泼。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语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本册特点:突出学作品和议论体裁,以专题、体方式构成,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兼有言单元集中教学。
本册目标:侧重培养欣赏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的能力和阅读浅易言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的综合素养。
一、各单元教学目标及操作策略第一单元以歌颂大自然为专题(诗歌)(一)达成目标(三维)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诗歌,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自然美景,体味诗情意,感悟人生真善美。
(二)各基本内容五首均抒情诗,其中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
《沁园春雪》本词借景抒怀,主要描写雄伟壮阔的雪景,纵论历史人物,抒发诗人对祖国壮丽河的热爱之情。
《雨说》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普写的爱之歌,既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的祝愿。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充满希望之歌。
该诗是运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作。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和《夜》两首均为赞美大自然永恒之美的田园诗。
(三)单元教学要求教学诗歌,重在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感性认识,进入诗中情境,体验情感,感悟诗意。
(四)综合性学习内容:在活动中把握和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诗的语言,感受大自然之美。
形式:通过诵读诗歌,搜集有关资料,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抒怀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单元以“雨的诉说”引出相关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读诗兴趣、丰富情感。
第二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专题(演讲、书信)(一)达成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掌握演讲辞和书信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增强自主朗读,学习在语境中掌握句义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类精英活跃思维、丰富的情感和闪光的思想。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八年级上册四个现代文单元的专题分别是战争、普通人与平民、建筑园林与名胜古迹、科学,其中前两个单元以记叙类文章为主,后两个单元以说明类文章为主。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了解两种文体: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相应地了解两种表达方式:记叙与说明。
另外,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第一单元是以战争为主题组元的。
五篇课文,有反映解放战争的《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扛》《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有反映反法西斯战争的《蜡烛》,有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布特勒上尉的信》,有反映抗日战争的《芦花荡》,有反映德国法西斯暴行的《亲爱的爸爸妈妈》“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也以战争为主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第二单元主要由记叙类作品组成,着重培养阅读记叙类作品的能力。
从单元课文的内容来说,都是写普通人的。
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安排了一个写杰出人物的单元,让学生领略了世界杰出人物的风采。
那么有必要再安排一个写普通人的单元,让学生对人世间亿万普通人民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一单元的前边;恰恰是一个写战争的单元,显得十分沉重。
因此,这个单元有必要高声赞颂人间的爱,吁唤,“让世界充满爱”。
通过这个单元,可以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受到熏陶和启示。
第三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文体类别上侧重于说明文。
《课程标准》7~9年级阅读目标中没有关于阅读说明文的要求,只是提出“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而在写作目标中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清楚明白”。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人教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人教版《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学情分析:学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2-15岁之间。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能力。
对于散文《湖心亭看雪》这样的文学作品,学生可能需要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在寒冷的天气里去湖心亭观赏雪景的经历,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抒发,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情感。
教学设计: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雪景的图片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雪的看法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雪景的氛围,并激发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独立阅读散文《湖心亭看雪》,重点关注文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加深对于雪景的想象与感受。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比如作者为什么会选择在寒冷的天气去湖心亭看雪?作者在观赏雪景时有什么感受?等等。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学生根据散文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自由写一段自己观赏雪景的经历,并分享给同桌或全班。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 学生可以选择用图片、绘画或其他方式来展示自己对雪景的理解和感受。
四、文本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比如,散文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雪景?作者的语言节奏和叙述方式如何呈现出作者内心的情感?等等。
五、深入思考(15分钟)1.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散文中的湖心亭和雪景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通过描写雪景和湖心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考?2.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理解,表达对雪景的独特感受,并理解雪景对于人们内心情感的影响。
课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我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入更多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与应用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与应用一、教材分析初中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
本次分析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针对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进行深入剖析。
二、课文分析课文板块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选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过对课文进行分类,可以将课文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诗歌等。
其中,记叙文和散文是教材中的重点,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阅读分析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阅读材料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形式。
课内阅读材料一般与课文内容相关,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课外阅读材料则更加广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
四、写作分析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部分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等多种体裁的写作练习。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需要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如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指导,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创新表达。
五、口语交际分析口语交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口语交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部分通常以课堂讨论、演讲等形式呈现,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表达。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口语交际技巧的传授,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等方面的指导。
六、综合性学习分析综合性学习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综合性学习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文化、历史、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材分析初中语文教学总体要求把握:以新课程改革的四大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听说读写能力为终极目标,以具体课文为例子,引入教学,举一反三,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引导、促使学生领悟、学会学习语文(读写)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三个年级、六册课文围绕总体目标,各有侧重点,层层深入(具体见下各册各单元分表)。
分析课文,不要纠缠在一些细微末节,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线索和脉络,从字——词——句——节——段——篇,学会从具体内容中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习掌握更多的词汇(读、写的基础)。
3、读懂、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从表层义——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及作者如何表达的基本方法。
七年级上册本册重点提示:本册教材针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这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把握好本册语文的教学重点:引发兴趣,关注语文(大语文),立好规矩,打好基础。
针对初一新生,要发扬继承好小学中学语文的一些传统(如认真书写、教师指导细致等),又要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学、自我分析的能力。
基础能力培养的重点一是阅读能力(重点是记叙文),二是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写得一笔好字),三是写作能力(逐步了解和掌握五种表达方式,重点是记叙文),四学习语文的一些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写作五种表达方式:初中开始,学生将接触文言文,所以应明确初中文言文教学总体目标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要围绕文言文阅读的一些基本规律和方法展开教学(如实词的古今变化、虚词的运用、词类活用、主要的句式等),给予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
各篇课文又要根据要求突出一、两个重点,逐步深化,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实译能力)。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寓言:寓言是一种隐含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作者把要说明的道理寄寓在故事中巧妙含蓄地表达出来。
拉·封丹说:“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
所讲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育好比灵魂。
”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到唐朝柳宗元开始,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西方有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本册教材共有古诗15首。
从时代分:东汉三国2首,唐代7首,宋代5首,元代1首。
从体裁分,古体四言(旧题乐府)2首,格律诗9首(七绝5首、五律3首、七律1首)从题材内容看,一类写景抒情,一类写人生哲理。
教学:1、熟读并延伸介绍有关古诗。
2、介绍有关诗歌和诗人的知识。
3、诗歌艺术手法:直抒情感、间接抒情(写景抒情,景中寓情)。
4、诗歌语言特色和诗人风格。
七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童话:是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它通过奇异动人的幻想,奇妙曲折的情节间接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儿童情趣的一种文学样式。
童话具有折射性(曲折反映现实)和变异性(虚构幻想)的特点。
它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也便于学生学习写作,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神话、传说与神话故事: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描述和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
传说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和历史人物为基础,通过幻想进行加工、充实的口头故事,带有史实的影子,是历史和文学的结合。
神话故事是后世利用神话形式创作的故事。
比喻与象征: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它与“兴”有联系有区别,在《诗经》中已经娴熟使用。
在此基础上,至屈原的楚辞作品中发展为具有整体构思、相对固定的“寄兴”,即寄托、象征。
象征主要是就写作的构思而言,它往往通过比喻来具体形象表现,所以两者有联系有区别。
象征的内容往往是一种民族的、历史的、社会的积淀,如“美人香草”、“青松苍柏”、“红旗”等。
七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本册课本选入古诗12首,其中南朝2首,唐代8首,宋代1首,清代1首。
乐府体1首,五言古绝3首,格律诗8首(七绝7首,五律1首)。
诗歌题材有歌颂友情、写景抒情、叙写人物、感慨世事等,内容广泛。
教学时可适当根据题材或作者延伸介绍。
初二承上启下,继续积累语文知识和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表达技巧,培养文体感。
重点是学好复杂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同时也加强了文言文的教学,为初三的议论文教学及总复习打下基础。
关于新闻文体:新闻是使用广泛的文体。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时发生的事件报导,要求真实、客观、简洁、时效。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尽、生动的报道。
特写是抓住新闻消息中一个细节重点叙写的一种报导。
报告文学是一种兼具新闻和文学双重特点的文体,它以真人真事为对象,可以以文学性的表现手段报导。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真实性。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二)记叙文与记叙性散文:前者以记叙人或事情经过为主要目的,要求记述完整。
后者的重点在于通过记叙人或事表达一定的情感,不要求事件的完整,叙事是为抒情服务的。
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三)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陶渊明《桃花源诗》:赢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日入所从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
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
是为小康。
杜甫《前出塞》:“挽弓当挽强,用箭当有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八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六)张岱《陶庵梦忆·烟雨楼》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
然烟雨楼故自佳。
楼襟对莺泽湖,涳涳蒙蒙,时带雨意,长芦高柳,能与湖为浅深。
湖多精舫,美人航之,载书画茶酒,与客期于烟雨楼。
客至,则载之去,舣舟干烟波缥缈。
态度幽闲,茗炉相对,意之所安,经旬不返。
舟中有所需,则逸出宣公桥、甪里街,果蓏蔬鲜,法膳琼苏,咄嗟立办,旋即归航。
柳湾桃坞,痴迷伫想,若遇仙缘,洒然言别,不落姓氏。
间有倩女离魂,文君新寡,亦效颦为之。
淫靡之事,出以风韵,习俗之恶,愈出愈奇。
本册选入古诗词25首(含课文练习中),涉及到汉至宋代的15位诗人,另有毛泽东《长征》诗。
从诗歌体裁上讲,有古体诗(《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望岳》等)、乐府诗(《长歌行》、《西洲曲》、《石壕吏》等)、有词(《破阵子》、《浣溪沙》等),其余均为格律诗(七绝、五律、七律)。
从内容、风格、手法上看,也十分丰富、广泛。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关于散文:广义散文泛指与韵文相对的文章。
狭义散文是指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手法灵活、声情并茂的文学样式。
其特点是散:内容上的取材广泛、自由和形式手法上的自由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鲁迅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
”“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风景静物,虫鱼,即一花一叶均可。
”散文的分类:一般分为记叙性散文(不以记事为目的)(有记人、记事、游记等)、抒情性散文(写景状物抒情寄托)、议论性散文(文艺性议论文或议论中抒情,如杂文等)、散文诗(介乎于诗歌与散文之间,比抒情性散文情感更强烈凝练,语言更精练优美)。
《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老子》:“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四)刘克庄《贺新郎》(端午):“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平生,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五)王国维《人间词话》:“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言。
诗之道广,词之体轻。
”孙麟趾《词迳》:“近人作词,尚端庄者如诗,尚流利者如曲,不知词自有界,越其界限,即非词。
”李渔《窥词管见》:“作词之难,难于上不似诗,下不类曲,不淄不磷,立于二者之中。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诗庄词媚,其体元别。
”王士祯《花草蒙拾》:“或问诗词曲分界,予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定非香奁诗。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定非草堂词也。
”八年级(下)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六)本册选入古体诗词曲21首,不同时代、不同体式、不同风格。
游记与游记性散文:游记是以记叙游览地的风光景物为主的散文,我国最早的游记当推南北朝时郦道元的《水经注》及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早期游记以客观记叙为主,很少融合个人情感。
至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由于柳宗元遭到贬谪,借游记抒发其个人忧愤,遂形成记叙客观景物与抒发个人情感的结合,习惯上人们把后一类称为游记性散文。
另有一类更客观介绍风光景点的文章,则又可归之于说明文。
九年级(上)语文单元、课文总体目标(一)九年级是初中的最后阶段,继续学好记叙文、说明文外,重点学好议论文,并全面复习归纳各种知识,进一步培养、提高语文的各种能力,拓宽语文眼界。
关于“雨”的诗词: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