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互相传递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尺度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网络。

3. 什么是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的一组规则,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方面的规范。

4. OSI模型和TCP/IP模型有什么区别?OSI模型是指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是互联网协议套件的基础,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5. 什么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将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大小进行分割,并在网络中独立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重组,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第二章:物理层1.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数据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通常以比特为单位进行计量。

2. 数据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数据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发送器(发送数据的设备)、接收器(接收数据的设备)和传输介质(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如电缆、光纤等)。

3.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有什么区别?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信号,它只有两个状态(0和1),可以表示为数字序列。

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的信号,可以表示为不同的幅度和频率。

4. 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过程。

常见的编码技术包括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5. 信道的概念和信道的分类信道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用于传输数据的媒体或路径。

信道可以根据传输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单工信道、半双工信道和全双工信道。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9
1.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信息处理工作带来了革命 性的变化,同时也给传统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目前,计 算机网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字通信
分布式计算
远程教育
信息查询
计算机网络 的应用
虚拟现实
电子商务
办公自动化
企业管理与决策
20
1.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公用电话网
CCP或FEP 主机
集线器
利用集线器的结构示意图
8
1.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2、多机互联网络阶段 计算机网络要完成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两大基本功能,因 此在逻辑结构上可以将其分成两部分: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资源子网:是计算 机网络的外层,它由提供 主机 资源的主机和请求资源的 CCP CCP 主机 终端组成。资源子网的任 务是负责全网的信息处理。 通信子网
21
1.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4、远程教育 远程教育是利用Internet技术开发的现代在线服务系统, 它充分发挥网络可以跨越空间和时间的特点,在网络平台上 向学生提供各种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 、任何地点,可以学习任何课程”。 5、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传感技术、机器人技术、 人工智能及心理学等高速发展的结晶。虚拟现实与传统的仿 真技术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即两者都是基于模型的活动, 而且都力图通过计算机及各类装臵达到现实世界尽可能精确 地再现。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与 仿真技术必将在21世纪异彩纷呈,绚丽夺目。
A 图 1-4
B 计算机互连网络系统基本模型
14
1.1.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均衡 负荷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大纲要求:●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分类(LAN、MAN、WAN、接入网、主干网)。

●OSI/RM。

●TCP/IP协议,包括应用层协议、传输层协议(TCP、UDP)、网络层协议(IP)、数据链路层协议。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1.1.1 考点辅导计算机网络是指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这里强调构成网络的计算机是自主工作的,是为了和多终端分时系统相区别。

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各个计算机(工作站)本身拥有计算机资源,能独立工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同时还可以使用网络中其他计算机的资源(如CPU、大容量外存或信息等)。

1.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它实际上是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除了一台中心计算机,其余的终端不具备自主处理能力。

这种网络也称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大型主机,典型代表是ARPANET。

该时期的计算机网络是多台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的,它和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的主要区别是,在这种网络中每台计算机都有独立的处理能力,在这些机器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

但是由于该时期的计算机网络是由研究单位、大学等部门各自研制的,没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因此要把这些计算机连接起来很困难。

网络工程师考试同步辅导(上午科目)(第3版)3. 计算机网络标准化阶段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TC97信息处理系统技术委员会SC16分技术委员会开始着手制定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

作为国际标准,OSI规定了可以互联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遵从OSI协议的网络通信产品都是“开放系统”。

这种网络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能够很方便地把不同的计算机连接起来。

4. 微型机局域网的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1972年,Xerox公司发明了以太网,以太网与微型机的结合使得微型机局域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

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按网络覆盖范①局域网②城域网③广域网④网际网
④网际网通常是指连接多个国家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因特网)就 是世界上最大的网际网。 通常把互联的网络集合称为互联网,Internet是指特定的世界范围 的互联网,它通过网络互连设备把不同的众多网络或网络群体根据 全球统一的通信规则(TCP/IP协议)互连起来形成全球最大的、开 放的计算机网络。 另外一个典型网络是Intranet,Intranet也称“企业内部网”。从原 理上来说,Intranet其实就是一个局域网。 Intranet是在一个协同作业的企业或者组织的内部,使用Internet技 术实现应用需求的网络应用系统。 它可以建立在企业内部原有的硬件、软件和服务器基础上,实现 Internet上的几乎所有应用。 另外,以Intranet为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可获得高效的开发和 企业级应用。
1.2计算机网络结构
星型拓扑结构
③星型: 星型: 星型拓扑结构如图所示。在星型拓扑结构中,每个节点 星型拓扑结构如图所示。在星型拓扑结构中, 都由一个单独的通信线路连接到中心节点上。中心节点控制 都由一个单独的通信线路连接到中心节点上。 中心节点上 全网的通信,任何两个节点的相互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心节 全网的通信,任何两个节点的相互通信, 点。
1.2计算机网络结构
树型
④树型拓扑结构有以下的优点: 树型拓扑结构有以下的优点: •易于扩展。 易于扩展。 易于扩展 •故障隔离容易。 故障隔离容易。 故障隔离容易
Concentrator (or hub) 网络骨干
树型拓扑的缺点是对 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 根的依赖性太大, 发生故障, 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 常工作, 常工作,因此这种结构的 可靠性与星型结构相似。 可靠性与星型结构相似。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1.3.2 计算机网络的模式
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1.4.1 星型拓扑结构 • 1.4.2 总线拓扑结构 • 1.4.3 环型拓扑结构 • 1.4.4 树型拓扑结构 • 1.4.5 全互联型结构 • 1.4.6 混合型拓扑结构
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 1、定义 • 网络拓扑结构分物理拓扑结构与逻辑拓扑结构。 • 物理拓扑结构是指:网络中结点的物理分布。 • 逻辑拓扑结构是指网络结点的内部结构。 • 拓扑结构不同,网络工作原理不同。 • 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 • 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是设计计算机网络的第一步
2、资源共享 (1)共享硬件资源 (2)共享软件资源 (3)共享数据
1.2.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3、数据传输与集中处理
– 将各地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综合、集中处理。如铁路、 航空定票系统,地震资料收集系统,大公司的信息 管理系统等。
4、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 可靠性:网上计算机互为后备,一台故障另一台接 替工作
主要问题:网络对用户不是透明的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第三阶段(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现代计 算机网络阶段,特征是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和网 络协议的标准化
在计算机通信系统的基础之上,重视网络体系结 构和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建立全网统一的通信规 则,用通信协议软件来实现网络内部及网络与网 络之间的通信,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对网络资源 进行管理,极大的简化了用户的使用,使计算机 网络对用户提供透明服务。 局域网技术出现突破性进展。
1、结构 • 将网上的设备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任
何两台计算机之间不再单独连接。如图
1.4.2 总线拓扑结构
2、工作方式 – 网上计算机共享总线,任意时刻只有 一台计算机发送信息(广播式),其 他计算机处于接收状态。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使计算机的作用范围和其自身的 功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计算机网络虽有各种各 样,但作为计算机网络都应具有如下功能:
1. 数据通信 2. 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共享 3. 进行数据信息的集中和综合处理 4. 能均衡负载,相互协作 5. 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6. 进行分布式处理
统速率不用匹配,适于数据通信。 缺点:时延较大,“分组”(或“打包”)的过程比较
复杂,丢包服务质量无保证。
三、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多用户分时系统,微机
哑终端 虚拟机
主机
T
T
T
T
终端-计算机网络模型
虚实概念
If it's there and you can see it It's REAL If it's there and you can't see it It's
二、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
平时常接触的网络
计算机网(局域网,因特网)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结合的产物 共享资源
公共交换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
有线电视网 电网
电路交换
最早的交换方式,源自电话系统。 建立电路交换的过程:(以打电话为例) 建立链路(象拨打电话并接通,通信的两端接通,便拥有一条实
是一种可以在网络环境中以客户和服务器模式工作的 多功能操作系统。
支持域管理,提供对网络资源管理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Unix操作系统
Unix
催生了计算机辅助制造,制造控制系统,实验室模拟和因特网 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贝尔实验室, 71年用C代码重写 众多版本(没有当今网络,各不相同)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统研究小组(CSRG)使用Unix对操作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异步通信的通信开销较大,但接收端可使用廉价 的、具有一般精度的时钟来进行数据通信。
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
SYN SYN 一个或多个 SYN字符 控制字符 ...... 数据字符 控制字符
字节5 字节4
字节3 字节2
字节1
t
b6 b 5 b4 b 3 b2 b 1 b0 终止位 (逻辑 “0”) 起始位 (逻辑 “1”)


若 1 个码元只携带 1 bit 的信息量,则“比特/秒” 和“波特”在数值上相等。 若 1 个码元携带 n bit 的信息量,则 M Baud 的码元 传输速率所对应的信息传输速率为 M n b/s。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2. 误码率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传输可靠性的指标。 它的定义是:二进制码元被传输出错的概率。 传输的二进制码元总数为N,被传错的码元数 为Ne则误码率为: Pe=Ne/N 例: 若收到10000个码元,经检查后发现有一个错 了,则误码率为万分之一,用10-4 表示。
1位 5位、6位、7位、8位 1位或无 1位、1.5位或2位 任意数量
信道复用技术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



频分复用: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 带宽资源。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 频带宽度。 波分复用 WDM 码分复用 CDM
频分复用
频率 频率 5
频率 4
频率 3 频率 2
15 个话路
15 个话路
例:SDH的复用结构
T1 T1 多 路 复 用 器
. . .
STS-1
STS-3
T1
T3
多 路 复 用 器
STS-1

2013年H3CNE题库官网最新完整版第1篇-计算机网络基础(附答案详解)

2013年H3CNE题库官网最新完整版第1篇-计算机网络基础(附答案详解)

第1篇计算机网络基础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以下关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A. 电路交换延迟小,传输实时性强B. 电路交换网络资源利用率高(低)C. 分组交换延迟大,传输实时性差D. 分组交换网络资源利用率低(高)Answer: ACP92. 以下关于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分组交换网络资源利用率低B. 分组交换延迟大,传输实时性差C. 电路交换网络资源利用率高D. 电路交换延迟小,传输实时性强Answer: BDP93. 网络的延迟(delay)定义了网络把数据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节点所需要的时间。

网络延迟包括______。

A. 传播延迟(propagation delay)B.交换延迟(switching delay)C. 介质访问延迟(access delay)D. 队列延迟(queuing delay)Answer: ABCDP104. 对于分组交换方式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分组交换是一种基于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的交换方式B. 传输的信息被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转发C. 每个分组都载有接收方和发送方的地址标识,分组可以不需要任何操作而直接转发,从而提高了效率D. 分组交换包括基于帧的分组交换和基于信元的分组交换Answer: ABDP95. 对于分组交换方式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选择一项或多项)A. 分组交换是一种基于直通转发(cut-through switching )的交换方式B. 传输的信息被划分为一定长度的分组,以分组为单位进行转发C. 分组交换包括基于帧的分组交换和基于信元的分组交换D. 每个分组都载有接收方和发送方的地址标识,分组可以不需要任何操作而直接转发,从而提高了效率Answer: BCP9第2章OSI参考模型与TCP/IP模型1. TCP/IP 协议栈包括以下哪些层次?A. 网络层B. 传输层C. 会话层D. 应用层E. 网络接口层F. 表示层Answer: ABDE* TCP/IP协议栈包括:应用层(ISO/OSI: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ISO/OSI: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1.4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5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6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这两大现代技术密切 结合的产物。它代表了当代计算机体系结构发展的一 个极其重要的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包括了硬件、软 件、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技术。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 )
初级网络
分布在不同办公室,甚至不同地理位置的本地终端 或者是远程终端通过公共电话网及相应的通信设备 与一台计算机相连,登录到计算机上,使用该计算 机上资源,这就有了通信与计算机的结合。这种具 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如图)或多机系统(如图) 被称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 网,也是计算机网络的初级阶段。严格地讲,这不 能算是网络,但它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了, 可以让用户以终端方式与远程主机进行通信了,所 以我们视它为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参考书籍:
计算机网络实用教程-技术基础与实践 刘四清,田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尚晓航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黄智诚, 陈少涌编著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3.8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篇 ) 张学军 大连理工 200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于鹏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3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它由通信子网和用户资源子网(第一代网络)构 成,用户通过终端不仅可以共享本主机上的软硬 件资源,还可共享通信子网上其他主机上的软硬 件资源。
计算机通信网络在逻辑上可分为两大部分:通信 子网和资源子网,二者合一构成以通信子网为核 心,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网络。计算机通信网的 最初代表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发的 ARPANET,它也是如今Internet的雏形。
1.资源子网
终端(Terminal)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 面。终端可以是简单的输入、输出终端, 也可以是带有微处理机的智能终端。智 能终端除具有输入、输出信息的功能外, 本身具有存储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终端 可以通过主机联入网内,也可以通过终 端控制器、报文分组组装与拆卸装置或 通信控制处理机联入网内。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陈月波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主编李晓桓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刘文清主编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5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实训教程 会 海洋出版社 2004
编写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编写委员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与应用 成先海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
第一代计算机网络是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又称为联机系统,建于 20世纪50年代初,是第一代计算机网络。它 是由一台主机和若干个终端组成,较典型的有 1963年美国空军建立的半自动化地面防空系 统(SAGE),其结构如图1-1所示。在这种 联机方式中,主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 端(键盘和显示器)分布在各处并与主机相连, 用户通过本地的终端使用远程的主机。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在Internet中,用户计算机需要通过校 园网、企业网或Internet服务提供商 (Internet Services Provider, ISP) 联入地区主干网,地区主干网通过国家 主干网联入国家间的高速主干网,这样 就形成一种由路由器互联的大型、层次 结构的现代计算机网络,即互联网络, 它是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延伸。
3.标准化网络与互联网
197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适应 网络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在研究分析已 有的网络结构经验的基础上,开始研究" 开放系统互连"(OSI)问题。ISO于 1984年公布了"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 模型"的正式文件,即OSI参考模型 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1.广域网的发展
当时,网络应用也正在向各行各业甚至于个人 普及和发展,发展网络的需求十分迫切。这就 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许多国家加强了 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始建设公用数据网。早期 的数据网是采用模拟的公用交换电话网,通过 调制解调器(Modem),将计算机的数字信 号调制为模拟信号,经交换电话网传送给另一 端的Modem,经Modem的解调再将模拟信 号恢复为数字信号被计算机接收,以完成通信, 这种技术传输速率比较低。
3.标准化网络与互联网
计算机广域网和局域网大多是由研究部门、大学或计 算机公司自行开发研制的,他们没有统一的体系结构 和标准,各个厂家生产的计算机产品和网络产品无论 在技术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从而造成不 同厂家生产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很难实现互联,这给 用户的使用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约束了计算机网 络的发展。这个时期各个计算机网络公司都纷纷研究 开发自己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如:IBM公 司于1974年公布了"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DEC 公司于1975年公布了"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 DNA"等。 这种发展形势对网络的继续发展极为不利,于是统一 网络的标准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与多机系统)
初级网络
单机系统是一台主机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连接,在 每个终端和主机之间都有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 这种系统的线路利用率比较低。当这种简单的单 机联机系统连接大量的终端时,存在两个明显的 缺点:一是主机系统负担过重;二是线路利用率 低。为了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和减轻主机的负 担,在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中使用了集中器 和前端机(Front End Processor,FEP)。集 中器用于连接多个终端,让多台终端共用同一条 通信线路与主机通信。前端机放在主机的前端, 承担通信处理功能,以减轻主机的负担。
• 计算机网络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它是通过通信 线路将远方终端资料传送给主计算机处理,形成一种 简单的联机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 发展,计算机网络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 多机的发展过程,其演变过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 段。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2. 初级计算机网络 3. 开放式的标准化计算机网络 4. 新一代的计算机综合性、智能化、宽带高速网
2.局域网的发展
早期的计算机网络大多为广域网,局域网的出现与 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微型计算机(PC) 以后。20世纪80年代,由于PC机性能不断地提高, 价格不断地降低,计算机从"专家"群里走入"大众" 之中,应用从科学计算走入事务处理,使得PC机大 量地进入各行各业的办公室,甚至家庭。这时,个 人计算机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个人计算机的大量 涌现和广泛分布,基于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求 越来越迫切,人们要求在一栋楼或一个部门内的计 算机互联,于是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LAN)应运而生。局域网一经问世就得到了迅速的 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2.通信子网
通信线路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通信控制 处理机、通信控制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 供通信信道。计算机网络采用了多种通 信线路。例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 纤、无线通信信道、微波与卫星通信信 道等。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又称现代计算机网络。 随着微型计算机、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广泛 应用,使用大型机与中型机的主机-终端系 统的用户减少,网络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大量的微型计算机通过局域网联入广 域网,而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 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1.广域网的发展
目前广域网又开发了诸如帧中继(Frame Relay)、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交换 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等公用数据网。这 些公用数据网的诞生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广域 网的发展。当前,由于光纤介质的不断普及, 直接在光纤介质上传输数据和波分多路复用的 技术(WDM)业已开始投入使用,使得广域 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大提高 了广域网的数据传输 速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程
刘四清, 龚桂平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是将若干台独立的计算机通 过传输介质的物理连接,并通过网络软 件逻辑地相互联系到一起而实现资源共 享的计算机系统。"网络"主要包含连接 对象(即元件)、连接介质、连接的控 制机制(如约定、协议、软件)和连接 的方式与结构四个方面。
1.广域网的发展
后来又发展为公用数据网,典型的公用 数据网有:美国的Telenet、日本的 DDX、加拿大的DATAPAC。我国于 1993年和1996年分别开通了公用数据 网CHINAPAC和提供数字专线服务的 DDN,这些都为广域网的发展打下了基 础。公用数据网在20世纪70至80年代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 的需求得到很大的发展。
2.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cessor, CCP)、通信线路和其他通 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 等通信处理任务。
2.通信子网
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 为网络结点。一方面,它作为与资源子 网的主机、终端相连接的接口,将主机 和终端连入网内;另一方面,它又作为 通信子网中的分组存储转发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完成 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转发等功能, 实现将源主机报文准确发送到目的主机 的作用。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
1.广域网的发展
ARPANET是第一个分组交换网,它的出 现标志着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计算机网 络的诞生,广域网的发展也是从 ARPANET的诞生开始的。这一时期美国 许多计算机公司开始大力发展计算机网 络,纷纷推出自己的产品和结构。如 1974 年 IBM 公司推出"系统网络体系 结构SNA"以及1975年DEC公司提出"分 布式网络体系结构DNA"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