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总集

合集下载

中考必备文言文16篇

中考必备文言文16篇

1、《论语》十则 (七上)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处来这,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但我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可以凭(这一点)当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但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但不读书,就会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教给你认识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品德高尚的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品德不好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见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刚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2、桃花源记陶渊明(八上)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九年级文言文

九年级文言文

1.《岳阳楼记》- 范仲淹1.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解析: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描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引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政治抱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4.艺术特色:1.结构严谨。

采用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文章开头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中间写景部分一暗一明,形成鲜明对比,最后通过议论升华主题。

2.语言富有感染力。

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2.《醉翁亭记》- 欧阳修1.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2023中考文言文汇编

2023中考文言文汇编

2023中考文言文汇编好的,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2023中考文言文汇编:一、初一童奚七逐普袁王(初一是古代读书人的童子时)《击弦》诗云:“子鸣,知否?大器晚成者,我辈也。

”记子弃机从普学击弦之时。

袁家多怪,欲逐子,普力救之。

王闻之,召普问曰:“子之弟子,何人也?”普对曰:“袁公之子也。

”王曰:“子之学何也?”普对曰:“击弦而已。

”王曰:“善哉!子之教也。

”遂留之。

二、初二孟赵齐赵孟齐赵赵(初一的孟子与赵国)孟子初二至齐国,见齐王,王曰:“寡人欲富国矣。

”孟子对曰:“君欲富之,则齐无故而富者,难矣。

”王曰:“然则寡人将可(如何)而富?”孟子对曰:“贵贤使能,赏善罚恶。

”王顾左右而言他。

又引赵人夜半刺幽王故事劝其安国家,惠人民。

王益其问“礼之用”。

孟子详说之后,退而和诸生言。

齐王数日不来矣。

三、初三项重成余吴有叶文(初三时的重担落在吴余成余项上)一日初三项重时,项公欲起吴人重建祖庙。

有人私言余事且私钱财重担交与余也。

余以为可告之于吴中人而皆曰“难”。

余则说于众曰:“大业之初其功半于始事矣,慎始之事,有必大者也。

”众皆曰善。

余遂举其财于官,而工事具矣。

明年初三而庙成矣。

项公闻之喜曰:“吾得三人矣!”遂与三人皆为诸侯。

后吴国之庙犹存焉。

余成叶文以传于世。

四、初四文王文王文(文王的勤政爱民)昔文王有勤政爱民之美德,昼夜不息,旦夕思之。

一日出游于田间,见一妇人病卧,询之知其无钱医病。

文王闻之,即解囊助之,并赠之以言:“医病之道,以德为本,以术为用。

民之病苦,在己疾痛。

”自是农事倍速而人民乐业。

四方诸侯皆知文王仁德之名矣。

五、二五为中间行下五为中间为(在古代,五指五谷)古之人云“中间行五”,以为谷名。

初春种黍稷,夏秋收谷而食之。

古人以五谷为养生之源,不可不食也。

故古人云“食五谷以养身”。

今人不知其源而妄食之,岂不哀哉!六、三六齐人一二三六(齐人的故事)齐人有二子居于东郊。

一日一人耕而一人织。

天雨大水没其庐而耕者独存。

初三语文必背文言文全部

初三语文必背文言文全部

初三语文必背文言文全部
初三语文必背文言文全部如下:
七年级上册
01七上《论语》十二章-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七年级下册
02七下《陋室铭》-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03七下《爱莲说》-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04七下《河中石兽》-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八年级上册
05八上《三峡》-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记诵
06八上《答谢中书书》-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07八上《记承天寺夜游》-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08八上《富贵不能淫》-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记
09八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八年级下册
10八下《桃花源记》-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11八下《小石潭记》-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12八下《北冥有鱼》-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13八下《虽有佳肴》-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14八下《马说》-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九年级上册
15九上《岳阳楼记》-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16九上《醉翁亭记》-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17九上《湖心亭看雪》-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九年级下册
18九下《鱼我所欲也》-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19九下《送东阳马生序》-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20九下《曹刿论战》-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21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22九下《出师表》-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23九下《伯牙善古琴》-2022年中考语文23篇文言文。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篇目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篇目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篇目1、《论语十则》2、《爱莲说》3、《陋室铭》4、《三峡》5、八上《记承天寺夜游》6、《桃花源记》7、八下《马说》8、八下《送东阳马生序》9、八下《醉翁亭记》10、《岳阳楼记》11、《小石潭记》12、九上《出师表》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4、《鱼我所欲也》15、九下《曹刿论战》16、九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必背34首古诗词1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 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6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7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9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中考50篇基本篇目(文言文) 精品

中考50篇基本篇目(文言文) 精品

1.《论语十则》孔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考语文文言文50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50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50篇1. 中考语文文言文50篇分别是哪50篇你好1、《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孟子》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4.曹刿论战《左传》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6、出师表诸葛亮7、桃花源记陶渊明8、三峡郦道元9、马说韩愈10、陋室铭刘禹锡11、小石潭记柳宗元12、岳阳楼记范仲淹13、醉翁亭记欧阳修14、爱莲说周敦颐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17、关雎《诗经》18ر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19ر蒹葭(蒹葭苍苍)诗经20ر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潜21ر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王勃22ر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王湾23ر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24ر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李白` 25ر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26ر望岳(岱宗夫如何)杜甫27ر春望(国破山河在)杜甫!28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杜甫29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30ر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1ر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刘禹锡32ر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白居易33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白居易34ر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35ر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杜牧36ر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37ر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38ر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39ر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李煜40ر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41ر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晏殊42ر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王安石43ر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苏轼44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45ر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46ر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U47ر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48ر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49ر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张养浩50ر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2. 中考语文古文必背50篇1、观沧海曹操2、次北固山下王湾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5、望岳杜甫6、春望杜甫7、石壕吏杜甫8、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9、使至塞上王维 10、渡荆门送别李白 11、游山西村陆游 1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3、赤壁杜牧 14、过零丁洋文天祥 1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6、水调歌头苏轼 17、饮酒(其五)陶渊明 18、行路难李白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21、己亥杂诗龚自珍 22、西江月辛弃疾 23、渔家傲秋思 24、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25、武陵春李清照 26、破阵子辛弃疾 27、望江南温庭筠 28、关雎 29、蒹葭 1、观沧海曹操 2、次北固山下王湾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归纳

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归纳
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归纳
序号
题目
选自
朝代
作者
字、号
1
为学
《白鹤堂集》

彭端淑
2
天时不如地利
《孟子》
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编撰
名轲,字子舆,被尊称〝亚圣"
3
橘逾淮为枳
《晏子春秋》
4
伤仲永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字介甫,号半山
5
周处
《世说新语》
南北
刘义庆编撰
6
小石潭记
《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字子厚
7
卖油翁
《欧阳文忠公文集》

欧阳修
字永叔,谥号文忠
8
核舟记
《虞初新志》

魏学洢
9
口技
《虞初新志》

林嗣环
10
陋室铭
《全唐文》

刘禹锡
11
爱莲说
《周元公集》

周敦颐
12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
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编撰
名轲,字子舆,被尊称〝亚圣"
13
公输
《墨子》
战国
墨子
名翟
14
曹刿论战
《左传》编年体
春秋
左丘明
1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国别
20
黔之驴
《柳河东集》

柳宗元
字子厚
21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战国
列子
名御寇
22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字留仙,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考试说明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四阶段(7—9年级)明确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80篇。

”在评价建议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及中考文言文的要求,实际上就是四个字,即读、背、译、析。

读:在朗读、默读的基础上诵读,主要强调诵读的过程,在诵读中体验、领悟和积累。

背:背诵优秀文言文,主要是必背篇目。

做到会背诵、会默写。

译:在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翻译。

翻译浅显的文言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析:理解并分析文章内容。

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能够对文意进行简单的分析,正确把握文章的内容、观点和表达方式。

考点归纳
这些要求体现在中考试题上,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考点设置主要是:对有关文言实词的理解或辨析;对常见文言虚词的词义及作用的理解或辨析;对文言文语段中重要的语句,特别是对主旨句、名言警句的背
诵、理解及赏析;对文言文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理解或解释;对文言文诵读节奏的划分与把握;对文言文语段、篇章的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文言文语段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与文言文语段相关的成语或名句的默写;与语段相关联的其他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

文言文阅读考查材料主要以选段或短文形式出现,考查《课程标准》附录中推荐的诗文篇目以及课外选文(选段)。

题型分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以主观试题为主,兼顾客观型试题。

客观型试题主要是默写题、选择题、注音和词语解释题型,主观型题主要是翻译题、简答题等。

由此可见,文言文阅读基本题型呈现五种形式,即①
选择题;②解释题;③填空题;④简答题;⑤翻译题。

(一)文言实词(联系语境,解释词义)
考试说明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通假字的意思。

知识归纳
1、辨析通假字
通假现象主要有两类:
1,同音字借代本字。

如“反”通“返”。

2,形似字通用。

如“说”通“悦”。

现行初中课文中有注释的通假字约有70个,平时多读,记牢会用,中考才会迎刃而解。

题型分析
中考文言实词试题有单项考查(读句解词)、综合考查(读文析词)两种形式。

主要考查识记、解读(辨析、解释)、理解、应用等能力。

近几年中考已出现将知识与能力、积累与应用加以整合命题的新题型。

其命题由客观题为主走向主观题为主,由单项考查走向综合考查,由课内取材走向课外取材已成明显趋势。

复习策略及误区提醒
中考文言实词试题中,考生常见失误有两种:一是以今代古,望文生义。

不少考生阅读理解差,又缺乏历史眼光和古汉语知识,解题时往往以今代古,随意答题。

“夫战,勇气也”中“夫”当作“大丈夫”
解,就是证明。

二是脱离语境,断章取义。

文言实词的古音通假、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等现象,没有具体语境,都无法断定落实,如“食”在“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饲”作“喂养”解。

可见,
脱离语境去死记硬背词语,既不科学,又难免出错。

须知“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才是学好文言文的传统良方。

掌握文言实词,一靠多识记多整理,勤于积累是基础,只有掌握足够的文言实词量,才能举一反三,多应用,培养语感是关键。

要学会整体阅读、比较、阅读以及分析综合方法,在解读时,既能整体感知文句内容,又能具体辨析理解文言实词,这样培养语感,形成习惯,古诗文能力定能有效提高。

七—九年级常见通假字表
解析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古今词义变化大,如“坐.盗”:古,犯罪;今,坐下。

只要把握其词义在“扩大、缩小、转移、改变”等方面的古今差异特点,就不难解析。

七—九年级古今异义字表
说明:本表收选由两个字构成的古今异义词语。

3、掌握关键性实词
这里古诗语文阅读的重点,难点。

主要考查这些实词的一词多义和活用现象,读解时,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即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方法)去确认其词义,还要了解其构词方式,掌握其本义、引申义或比喻义等古汉语知识,方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一词多义
说明:
(1)本表多义词在课本文言文中一般包含有3个或3个以上意思,只有两个意思的仅个别词语入选。

(2)多义词的某一个意思一般只选一个例句。

(3)某一多义词的另一个常用而没有出现在课本中的意思适当选用常见成语加以介绍。

(4)每个多义词后的空格请自作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