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实验一、网络认识实验

EIA/TIA-232 EIA/TIA-449 X.121 V.24 V.35 HSSI
RJ-45 注意: 插脚引线不同于 典型网中用到的RJ-45
区分不同的WAN串行连接器
端接用户 设备 DTE 连接到路由器
CSU/ DSU
服务商
DCE
EIA/TIA-232
EIA/TIA-449
V.35
X.21
移动用户
分部
公司总部
因特网
LAN的物理层实现
• 物理层实现多种多样
• 有些物理层实现方式支持多种物理介质
数据链路层 (MAC子层) 10Base2 10Base5 10BaseT
802.3
10BaseF 802.3u 说明了100mb (快速) 以太网规范
物理层
DIX 标准
802.3 说明了10mb 以太网规范
位, 1个停止位, 不设流量控制
这是通过控制口的一种管外管理方式
AUX端口用于调制解调器的远程连接访问
当主机与router的console口用反转线连好后,启动 Window系统里的HyperTerminal程序即可对router 进行连接,其配置如下: 1.Bps:9600 2.Data bits:8 3.Parity:None (奇偶校验) 4.Stop bits:1 5.Flow control:none (流量控制)
以太网介质比较
10BaseT
双工型介质接口 连接器 (MIC) ST
区分不同的连接类型
ISO 8877 (RJ-45) 连接器和插孔比电话连接 器RJ-11和插孔略大 AUI 连接器是DB15
光纤连接器接口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安全实验1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操作系统安全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防护方法,提高对操作系统安全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dows 10 和Linux(Ubuntu 2004),实验设备为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账户管理创建新用户账户,并设置不同的权限级别,如管理员、标准用户等。
更改账户密码策略,包括密码长度、复杂性要求、密码有效期等。
启用账户锁定策略,设置锁定阈值和锁定时间,以防止暴力破解密码。
2、防火墙配置打开 Windows 防火墙,并设置入站和出站规则。
允许或阻止特定的应用程序通过防火墙进行网络通信。
3、系统更新与补丁管理检查系统更新,安装最新的 Windows 安全补丁和功能更新。
配置自动更新选项,确保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并安装更新。
4、恶意软件防护安装并启用 Windows Defender 防病毒软件。
进行全盘扫描,检测和清除可能存在的恶意软件。
(二)Linux(Ubuntu 2004)操作系统安全配置1、用户和组管理创建新用户和组,并设置相应的权限和归属。
修改用户密码策略,如密码强度要求等。
2、文件系统权限管理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如读、写、执行权限。
设置特定文件和目录的权限,限制普通用户的访问。
3、 SSH 服务安全配置安装和配置 SSH 服务。
更改 SSH 服务的默认端口号,增强安全性。
禁止 root 用户通过 SSH 登录。
4、防火墙配置(UFW)启用 UFW 防火墙。
添加允许或拒绝的规则,控制网络访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Windows 10 操作系统1、账户管理成功创建了具有不同权限的用户账户,并能够根据需求灵活调整权限设置。
严格的密码策略有效地增加了密码的安全性,减少了被破解的风险。
账户锁定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暴力破解攻击。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铁盐
有机物质 2,4-D
200倍液
100倍液 1.0 mg/ml
5 ml
10ml 1ml
——
5 ml
10ml ——
5 ml
10ml 1ml
NAA
KT 蔗糖
1.0 mg/ml
1.0 mg/ml 30 g
0.2ml
1.0ml 30 g
——
—— 30 g
0.1ml 30 g
琼脂
pH值
8g
5.8
8g
5.8
8g
五、作业要求:完成实验报告,回答下面的思考题 1、根据以下所给母液浓度、蔗糖和琼脂量,配制烟草愈伤组织诱 导和培养的培养基(MS1),按MS配方(Murashige and Skoog, 1962)计算各种母液吸取量或药品的直接称量量。 2、简述高压蒸气灭菌的步骤;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气灭菌应注意哪 些事项?
药品名称
母液倍或母 液浓度 (mg/ml)
配制1 L培养基 配制0.25 L培养基所需母液量(ml) 所需母液量(ml) 或质量(g) 或直接称量量(g) MS 1 MS 2 MS 3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铁盐 有机物质 2,4-D NAA KT 蔗糖 琼脂 pH值
10倍液 100倍液 200倍液 100倍液 1.0 mg/ml 1.0 mg/ml 1.0 mg/ml 30 g 8g 5.8
5.8
——
5.8
1)在烧杯内放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用量筒或移液枪按上述表 格内配方加入各种母液及激素。 2)加入蔗糖30g,待蔗糖溶解后(可搅拌)加水定容至1L。 3)调节PH值,用酸度计测量PH值至5.8,常用1mol/l的HCl或 NaOH调整。 4)在MS1和MS2中加入琼脂8g,加热溶解,溶解过程中不断 搅拌,加热时烧杯口上盖上锡箔纸,防止水分过度蒸发。 5)分装:将配好的培养基及时分装到小三角瓶中,防止凝固 ,每瓶约30ml-40ml(约覆盖瓶底),分装时不要沾壁口。 6)封口:用封口膜将将三角瓶封口。
实验一物理层实验

实验一物理层实验一、实验目的1.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
2. 了解并掌握物理层的特性。
3. 掌握物理层典型的接口规范EIA RS 232C的功能特性,并利用RS 232C通信接口实现两台PC间会话的基本通信程序。
4. 进一步掌握Windows下事件编程机理,掌握VC++/C++Builder中用户自定义事件、消息的使用方法,以及消息响应函数的编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1.观察实验用串行口连线的连接情况。
2.按图1-5(a)所示的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物理连接模型,将PC连接起来。
3.仔细阅读TSerialPort类的定义及实现的源代码。
4.设计基本串行通信程序,在两台通过RS 232C串行口连接的PC间传输单个字符。
(a)(b)图1-5网络原理实验物理连接方法三、相关知识计算机或终端与调制解调器间的接口是物理层协议的一个实例,其中典型的物理层标准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提出的RS-232C。
在数据通信中,数据终端设备(DTE)是指具有一定数据处理能力及收发数据能力的设备,如计算机。
数据电路端接设备(DCE)是指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功能,并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的连接,如MODEM。
RS232就是DTE和DCE就是之间的接口标准,其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特性:采用25芯连接器,DTE为插头,DCE为插座。
电气特性:采用非平衡型电气特性,低于-3V为“1”,高于+4V为“0”,最大20Kbps,最长15m。
功能特性:定义了21条线,许多子集,基本与CCITT V.24兼容。
规程特性:对不同的功能子集,有不同的规程。
RS-232C有14中不同的接口类型,适合于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同步、异步。
RS-232C的缺点是传输性能低,距离短,速率低。
1977年以RS-232C为基础,进行改进,提出RS-449。
之后重新设计,提出了X.21接口规范。
EIA RS-232C采用25针连接器(DB-25),图1-2给出了25针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实验一安全教育(认领化学实验仪器)

实验一安全教育(认领化学实验仪器)2实验一安全教育(认领化学实验仪器)Exp.1 Safety Practices in the Chemistry Laboratory一、实验目的1.基础化学实验(I)的意义和任务2.安全教育3.本学期实验的大致安排4.认领、清洗化学实验仪器二、安全教育(一)实验室规则1.课前应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的内容、方法和基本原理。
2.进入实验室的每位同学都必须穿工作服,必要时佩戴防护眼镜、手套和口罩,请不要穿拖鞋、背心。
3.实验时应遵守操作规则,注意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药品和水、电、煤气。
4.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保持室内安静。
5.实验中要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各种现象,将实验中的现象和数据如实记在报告本上。
根3据原始记录,认真地分析问题,处理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6.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火柴、纸张和废品等必须丢入废物缸内。
7.实验完毕后,将玻璃仪器洗净,公用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台和药品架整理干净,清扫实验室。
最后应检查门、窗、水、电、煤气是否关好。
(二)化学实验室内的安全操作在进行化学实验时,需经常使用水、电、煤气,并常碰到一些有毒、有腐蚀性或者易燃、易爆的物质。
不正确和不经心的操作以及忽视操作中必须注意的事项都能够造成火灾、爆炸和其它不幸的事故发生。
发生事故不仅危害个人,还会危害周围同学,使国家财产受到损失,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因此,重视安全操作,熟悉一般的安全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决不要麻痹大意,但也不4能盲目害怕而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做实验。
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必须熟悉和注意以下安全措施:1.熟悉实验室及其周围环境和水、电、煤气、灭火器的位置。
2.使用电器时,要谨防触电,不要用湿的手、物去接触电源,实验完毕后及时拔下插头,切断电源。
3.一切有毒的、恶臭气体的实验,都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4.为了防止药品腐蚀皮肤和进入体内,不能用手直接拿取物品,要用药勺或指定的容器取用。
实验一混凝实验

给水处理工程实验一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2、学会求得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3、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4、了解混凝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方法去除。
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可以使分散颗粒相互结合聚集增大,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
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胶体颗粒(胶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粒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来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Zeta电位的测定,可通过在一定外加电压下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率计算:ξ= KπηuHD (1-1)式中:ξ——Zeta电位(mV);K ——微粒形状系数,对于圆球体K=6;π——系数,为3.1416;η——水的粘度(Pa·S),(此取η=10-1Pa·S);u ——颗粒电泳迁移率(um/s/\V/cm);H ——电场强度梯度(V/cm);=81。
D ——水的介电常数D水Zeta电位值尚不能直接测定,一般是利用外加电压下追踪胶体颗粒经过一个测定距离的轨迹,以确定电泳迁移率值,再经过计算得出Zeta电位。
电泳迁移率用下式进行计算:u=GL(1-2)VT式中:G ——分格长度(um);L ——电泳槽长度(cm);V ——电压(V);T ——时间(s)。
一般天然水中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毫伏以上,投加混凝剂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毫伏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投加量不足不可能又很好的混凝效果。
最新实验一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特定条件下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并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各种因素。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加深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1. 0.1M的硫酸铜溶液2. 0.1M的锌硫酸溶液3. 磁力搅拌器4. 恒温水浴5. 滴定管6. 温度计7. 计时器8. pH计9. 电导率仪10. 实验室常规仪器和安全设备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所有溶液和仪器,并确保仪器校准准确。
2. 将一定体积的硫酸铜溶液倒入锥形瓶中,并置于磁力搅拌器上。
3. 使用恒温水浴调整溶液温度至预设值(如25°C)。
4. 同时,将锌硫酸溶液吸入滴定管中,并调整至初始读数。
5. 开始计时,立即将锌硫酸溶液缓慢滴入锥形瓶中,同时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
6. 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及沉淀物的生成情况。
7. 使用pH计和电导率仪定期测量溶液的pH值和电导率,记录数据。
8. 当反应接近完成时,停止滴定,并记录总耗时和消耗的锌硫酸溶液体积。
9. 清理实验现场,处理废液,并确保所有仪器设备得到妥善保管。
实验结果:1.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所有观察数据,包括时间、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物的量、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
2. 根据消耗的锌硫酸溶液体积和反应时间,计算化学反应的速率。
3. 分析温度、浓度、pH值和电导率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讨论:1.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化学反应速率与预期的关系。
2. 探讨实验条件(如温度、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
3. 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测量了在特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并通过数据分析,验证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关键因素。
实验结果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理论相符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行为。
实验一-种子活力测定

高级植物生理实验报告种子生理农学院农药学东保柱20132020542013年12月27日种子活力种子活力即种子的健壮度,是种子发芽和出苗率、幼苗生长的潜势、植株抗逆能力和生产潜力的总和,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
长期以来都用发芽试验检验种子的质量,生产实践表明,实验室的发芽率与田间的出苗率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距。
由于种子活力是一项综合性指标,因此靠单一活力测定指标判定其总活力水平或健壮度是不科学的。
实验 1 种子活力的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的测定(垂直板发芽法)一 原理种子在适宜的水分、氧气、温度条件下经一段时间可以萌发。
在最适宜条件和规定天数内,发芽的种子数与供试的种子的百分比,叫发芽率。
为了表示萌发速度与整齐度,反映种子活力程度,规定在短时间内能正常萌发的种子数叫发芽率(测定发芽与发芽天数可参看下述的《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
发芽数与发芽相应天数之比的和叫发芽指数。
二 材料与设备1 材料 :小麦种子。
2 设备:玻璃板 滤纸或湿沙 恒温箱 镊子3 药品: 1%次氯酸钠(NaClO ) 三 实验步骤1 选取完整健壮的种子10-15粒,三个重复,用1%次氯酸钠消毒0.5—1min,将种子均匀地排列在有滤纸的培养皿中,种子之间留有一定距离,加入适量蒸馏水,放于所需温度条件下萌发。
2 每天定时记录发芽粒数。
根据附表《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计算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
3 计算正常发芽的种子数 1、发芽率(%)= ×100供试种子数 2、发芽指数(∑=Dt GtGi )式中:Gi —发芽指数Gt ——在时间t 日发芽日数 Dt ——相应的发芽日数四 注意事项1 对于1—2天内全部萌发的迅速发芽类型种子,不适用上述公式计算,宜采用简化活力指数(见实验21)。
2 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定(附表)实验2 种子活力指数的测定一 原理萌发种子幼根的生长势是反映活力的一个较好生理指标,如将发芽指数与幼苗生长量联系起来(二者的乘机),以活力指数(Vl )来表示,可以作为种子的活力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压力传感器基本特性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和性能;2.测量应变传感器的压力特性.二、实验要求1.测量应变式传感器的压力特性,计算其灵敏度;2.测量应变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工作电压的关系.三、实验仪器YJ-YLY-1压力传感器特性及应用综合实验仪、实验装置、标准砝码等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四、实验原理1 金属导体的电阻随其所受机械形变(伸长或缩短)的大小而发生变化,其原因是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电阻率以及它的几何尺寸(长度和截面)有关.由于导体在承受机械形变过程中,其电阻率、长度和截面积都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电阻发生变化,因此电阻应变片能将机械构件上应力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R/R=Kε(1)式中△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 L /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2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电阻应变片一般由敏感栅、基底、粘合剂、引线、盖片等组成.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使用面积和电阻值来表示,如“3×10mm2,350Ω”.敏感栅由直径约0.01mm--0.05mm高电阻系数的细丝弯曲成栅状,它实际上是一个电阻元件,是电阻应变片感受构件应变的敏感部分.敏感栅用粘合剂将其固定在基片上.基底应保证将构件上的应变准确地传送到敏感栅上去,故基底必须做得很薄(一般为0.03mm--0.06mm ),使它能与试件及敏感栅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另外,它还应有良好的绝缘性、抗潮性和耐热性.基底材料有纸、胶膜和玻璃纤维布等.引出线的作用是将敏感栅电阻元件与测量电路相连接,一般由0.1mm--0.2mm 低阻镀锡铜丝制成,并与敏感栅两端输出端相焊接,盖片起保护作用.在测试时,将应变片用粘合剂牢固地粘贴在被测试件的表面上,随着试件受力变形,应变片的敏感栅也获得同样的形变,从而使电阻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反映出外力作用的大小.压力传感器是将四片电阻分别粘贴在弹性平行梁的上下两表面适当的位置,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用于加载荷外力 F.弹性梁受载荷作用而弯曲,梁的上表面受拉,电阻片R 1和R 3亦受拉伸作用电阻增大;梁的下表面受压,R 2和R 4电阻减小.这样,外力的作用通过梁的形变而使四个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压力传感器.应变片R 1= R 2= R 3= R 4.3.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特性 应变片可以把应变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为了显示和记录应变的大小,还需把电阻的变化再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最常用的测量电路为电桥电路.由应变片组成的全桥测量电路如图3所示,当应变片受到压力作用时,引起弹性体的变形,使得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受片R 1--R 4的阻值发生变化,电桥将产生输出,其输出电压正比于所受到的压力.为了消除电桥电路的非线性误差,通常采用非平衡电桥进行测量4.用标准砝码测量应变式传感器的压力特性,计算其灵敏度. (1) 按顺序增加砝码的数量(每次增加20g ),测传感器的输出ΔU ; (2) 再逐一减砝码,记下输出电压; (3) 用逐差法求出传感器的灵敏度ss =ΔU /Δm (mV/g)(4) 测量传感器电源电压E 与电桥输出电压ΔU 的关系,作E -ΔU五、使用方法1.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特性的测量:(1) 将100g 传感器输出电缆线接入实验仪电缆座II ,测量选择置于内测20mV (或200mV ).接通电源,调节工作电压为2V, 按顺序增加砝码的数量(每次增加10g )至100g ,分别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2)按顺序减去砝码的数量(每次减去10g )至0g ,分别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3)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灵敏度s. 2. 压力传感器的电压特性的测量: 保持传感器的压力不变(如50g ),改变工作电压分别为3V 、4V 、5V 、6V 、7V 、8 V 、9V 、10V 测量传感器电源电压E 与电桥输出电压ΔU 的关系,作E -ΔU 关系曲线.六、实验数据实验2.固体密度的液体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测量应变的压力特性;2.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二、实验要求1.测量应变式传感器的压力特性,计算其灵敏度;2.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三、实验仪器YJ-YLY-1压力传感器特性及应用综合实验仪、实验装置、标准砝码等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四、实验原理1.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将四片电阻分别粘贴在弹性平行梁的上下两表面适当的位置,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用于加载荷外力 F.弹性梁受载荷作用而弯曲,梁的上表面受拉,电阻片R1和R3亦受拉伸作用电阻增大;梁的下表面受压,R2和R4电阻减小.这样,外力的作用通过梁的形变而使四个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压力传感器.应变片R1= R2= R3= R2.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特性应变片可以把应变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为了显示和记录应变的大小,还需把电阻的变化再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最常用的测量电路为电桥电路.由应变片组成的全桥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当应变片受到压力作用时,引起弹性体的变形,使得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受片R1--R4的阻值发生变化,电桥将产生输出,其输出电压正比于所受到的压力.即SFu=∆(1)式中F为所承受的拉力,u∆为相应的电压改变量,系数S为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3.用标准砝码测量应变式传感器的压力特性,计算其灵敏度.图1(1) 按顺序增加砝码的数量(每次增加20g ),测传感器的输出Δu ; (2) 再逐一减砝码,记下输出电压; (3) 用逐差法求出传感器的灵敏度S S =ΔU /Δm (mV/g)4.固体密度的测量物体的密度ρ为其质量m 与体积V 之比,即vm=ρ (2)用流体静力法称法测量固体密度,如图3所示,用硅力敏传感器式测力计分别测出其在空气中的重量mg 及浸没在水中的视重m 1g.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其所受的浮力等于其所排开的液体的重量,即vg g m mg F 01ρ=-=浮 (3)式中V 为物体所排开同体积液体的体积,0ρ为水的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显然,由(1)式可得用硅力敏传感器制成的测力计称量质量为m 物体的重量时,输出的电压U 1为Smg u =1 (4)当称量待测固体浸没在水中时,该物体的视重为m 1g ,其输出电压U 2为g Sm u 12= (5)在(4)式和(5)式中,S 为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由(2)、(3)、(4)和(5)式得待测固体的密度为0211ρρu u u x -=(6) 5.液体密度的测量用密度均匀的固体浮子浸没于待测液体中,如图3所示.由(3)式可得浮子所受的浮力为vg g m mg F x ρ=-=3浮 (7)式中mg 为浮子在空气中的重量,m 3g 为浮子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的视重,ρx 为待测液体的密度,V 为浮子所排开同体积液体的体积.同理,由(1)式可得用半导体测力计称量浮子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的视重m 3g 时,输出的电压U 3为g Sm u 33= (8)查表可准确得到对应温度的水的密度ρ0,由(3)式可得固体浮子的体积为gS u u v 021ρ-=(9) 由(7)式和(8)式和(9)式可得02131ρρu u u u x --=(10) 可见.用压力传感器采用静力称衡法,可以对固体、液体和密度进行测量.而且实现了非电学的物理量微拉力测量转换为电压的测量.五、使用方法1.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特性的测量:(1) 将100g 传感器输出电缆线接入实验仪电缆座II ,测量选择置于内测20mV (或200mV ).接通电源,调节工作电压为5V, 按顺序增加砝码的数量(每次增加10g )至100g ,分别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2)按顺序减去砝码的数量(每次减去10g )至0g ,分别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3)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灵敏度S. 2.固体密度的测量分别测出待测物体在空气中及浸没在水中数字电压表的计数U 1及U 2.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查表得水的密度ρ0,利用公式(6)计算出固体的密度.3.液体密度的测量分别测出浮子在空气中、浸没在水中以及浸没在待测液体中数字电压表的读数U 1、U 2及U 3,并测出待测液体的温度,查表得该温度时水的密度,再利用公式(10)计算出液体的密度.六、实验数据实验3.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用砝码对力敏传感器进行定标,计算该传感器的灵敏度,学习传感器的定标方法 .2、观察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并用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定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加深对物理规律的认识.3、测量纯水(或其它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二、实验仪器YJ-YLY-1压力传感器特性及应用综合实验仪、实验装置、标准砝码等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三、实验原理1.力敏传感器金属导体的电阻随其所受机械形变(伸长或缩短)的大小而发生变化,其原因是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电阻率以及它的几何尺寸(长度和截面)有关.由于导体在承受机械形变过程中,其电阻率、长度和截面积都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其电阻发生变化,因此电阻应变片能将机械构件上应力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电阻应变片一般由敏感栅、基底、粘合剂、引线、盖片等组成.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使用面积和电阻值来表示.敏感栅由直径约0.01mm--0.05mm高电阻系数的细丝弯曲成栅状,它实际上是一个电阻元件,是电阻应变片感受构件应变的敏感部分.敏感栅用粘合剂将其固定在基片上.基底应保证将构件上的应变准确地传送到敏感栅上去,故基底必须做得很薄(一般为0.03mm--0.06mm),使它能与试件及敏感栅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另外,它还应有良好的绝缘性、抗潮性和耐热性.基底材料有纸、胶膜和玻璃纤维布等.引出线的作用是将敏感栅电阻元件与测量电路相连接,一般由0.1mm--0.2mm低阻镀锡铜丝制成,并与敏感栅两端输出端相焊接,盖片起保护作用.在测试时,将应变片用粘合剂牢固地粘贴在被测试件的表面上,随着试件受力变形,应变片的敏感栅也获得同样的形变,从而使电阻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反映出外力作用的大小.压力传感器是将四片电阻分别粘贴在弹性平行梁的上下两表面适当的位置,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用于加载荷外力 F.弹性梁受载荷作用而弯曲,梁的上表面受拉,电阻片R1和R3亦受拉伸作用电阻增大;梁的下表面受压,R2和R4电阻减小.这样,外力的作用通过梁的形变而使四个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压力传感器.应变片R1=R2=R3=R4.由应变片组成的全桥测量电路,当应变片受到压力作用时,引起弹性体的形变,使得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受片R1--R4的阻值发生变化,电桥将产生输出,其输出电压正比于所受到的压力.2.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特性应变片可以把应变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为了显示和记录应变的大小,还需把电阻的变化再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最常用的测量电路为电桥电路.为了消除电桥电路的非线性误差,通常采用非平衡电桥进行测量. 3.用标准砝码测量应变式传感器的压力特性,计算其灵敏度. (1) 按顺序增加砝码的数量(每次增加500mg ),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U i ; (2) 再逐一减砝码,记下输出电压; (3) 用逐差法求出传感器的灵敏度KK =ΔU /Δm (mV/g) (1) 4.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将一表面洁净的U 形金属片框竖直地浸入液体中,令其底面保持水平,然后轻轻提起.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金属片框四周将带起一部分液膜,液面呈弯曲形状,如图2所示.这时,金属片框在竖直方向受力为(1)向上的拉力F ;(2)金属框所受的表面张力2fcos θ,θ为液体表面与金属框的接触角,考虑θ很小,cos 1θ=,22()fcos d l θα=+;(3)金属框所沾附液膜的质量为g ldh ρ,l 为金属框的长度,h 为液膜拉脱前的高度,d 为金属片的厚度.当金属框脱离液体诸力平衡条件为:(2))(2l d gldh F +-=ρα (3)M ´Mgldh l d F ρα++=)(2四、使用步骤1、将10g传感器输出电缆线接入实验仪电缆座II,测量选择置于内测20mV(或200mV).接通电源,调节工作电压为5V,开机预热15分钟.2、清洗器皿和金属框.3、在器皿内放入被测液体并安放在升降台上.4、将砝码盘挂在力敏传感器的钩上.5、待整机已预热15分钟后,可对力敏传感器定标,安放砝码时应尽量轻.6、换金属框前应先测定金属框的厚度和框的内空长度,然后挂上金属框,在测定液体表面张力系数过程中,可观察到液体产生的浮力与张力的情况与现象,以顺时针转动千分尺时,液体液面上升,当金属框均浸入液体中时,改为逆时针转动千分尺,这时液面往下降,使金属线框上边刚好与液面重合(为便于观察,实验时可用白纸作背景,从下往斜上观察),记下此时升降装置千分尺的读数h1,继续逆时针转动千分尺使液面往下降,观察金属框从液体中拉起时的物理过程和现象;特别应注意记录金属框中液膜刚好拉破瞬间数字电压表读数值为U1,同时停止转动千分尺,记录液膜拉破后数字电压表读数为U2.然后记下千分尺的读数h2五、实验数据1.力敏传感器定标力敏传感器上分别加各种质量砝码,测出相应的电压输出值,实验结果见表12、用温度计测量待测液体的温度t3、水的表面张力系数的测量用游标卡尺测量金属框内空长度:l= mm,用千分尺测金属框厚度d= mm,调节升降装置千分尺,记录液膜在刚好拉破时数字电压表读数U1,拉破后数字电压表的读数U2,结果见表2.N/m.71.96 mN/m,百分误差为 %.六.使用注意事项1、金属框须严格处理干净.可用NaOH溶液洗净油污或杂质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并凉干.2、金属框须调节平衡.3、仪器开机需预热15分钟.4、在旋转千分尺时,尽量使液体的波动要小.5、工作室须避风.6、在测量过程中应防止灰尘和油污及其它杂质污染.特别注意不能用手直接接触金属框及被测液体.7、力敏传感器使用时用力不应大于0.098N.过大的拉力容易损坏力敏传感器.8、实验结束须将金属框用清洁纸擦干,用清洁纸包好待用.实验4. 电子秤的设计与制作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电子秤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秤是通过压力传感器,把被测量物体的质量转换成电信号输出,通过放大器放大后,由二次仪表直接显示出来. 一.设计研究要求1.研究、测量应变式传感器的压力特性,计算其灵敏度;2.根据应变式传感器的压力特性设计、制作一个电子秤,该电子秤应达到如下的技术指标:量程:0—199.9g.精度:在量程范围内,额定误差小于最大量程的0.5% 灵敏度:0. 1 g显示:电压输出0—199.9mV要求确定整体设计方案,说明测量的原理,给出各组成部分的性能测试数据,证明能达到以上技术指标,写出设计研究总结报告.二.原理和方法提示1.压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双孔平衡梁和粘贴在梁上的电阻应变片R 1—R 4 组成,电阻应变片一般由敏感栅、基底、粘合剂、引线、盖片等组成.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使用面积和电阻值来表示,如“3×10mm 2,350Ω”.敏感栅由直径约0.01mm--0.05mm 高电阻系数的细丝弯曲成栅状,它实际上是一个电阻元件,是电阻应变片感受构件应变的敏感部分.敏感栅用粘合剂将其固定在基片上.基底应保证将构件上的应变准确地传送到敏感栅上去,故基底必须做得很薄(一般为0.03mm--0.06mm ),使它能与试件及敏感栅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另外,它还应有良好的绝缘性、抗潮性和耐热性.基底材料有纸、胶膜和玻璃纤维布等.引出线的作用是将敏感栅电阻元件与测量电路相连接,一般由0.1mm--0.2mm 低阻镀锡铜丝制成,并与敏感栅两端输出端相焊接,盖片起保护作用.在测试时,将应变片用粘合剂牢固地粘贴在被测试件的表面上,随着试件受力变形,应变片的敏感栅也获得同样的形变,从而使电阻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反映出外力作用的大小.压力传感器是将四片电阻分别粘贴在弹性平行梁的上下两表面适当的位置,梁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用于加载荷外力 F.弹性梁受载荷作用而弯曲,梁的上表面受拉,电阻片R 1和R 3亦受拉伸作用电阻增大;梁的下表面受压,R 2和R 4电阻减小.这样,外力的作用通过梁的形变而使四个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压力传感器.应变片R 1= R 2= R 3= R 4.3.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特性应变片可以把应变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为了显示和记录应变的大小,还需把电阻的变化再转化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最常用的测量电路为电桥电路.由应变片组成的全桥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当应变片受到压力作用时,引起弹性体的变形,使得粘贴在弹性体上的电阻应受片R1--R4的阻值发生变化,电桥将产生输出,其输出电压正比于所受到的压力.4.传感器电源电压E与电桥输出电压ΔU的关系改变传感器工作电压E,其输出电压正ΔU比于工作电压E.5、电子秤的设计由于应变式压力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仅为毫伏量级,如果后级采用数字电压表作为显示仪表.则应把荷重传感器输出的毫伏信号放大到相应的电压信号输出.整套装置的组成框图如图3所示三.实验设计内容1、总体方案设计要设计一台电子秤,首先要根据对测量所提出的精度和灵敏度的要求.对各组成部分的主要性能参数提出合理的要求,这一步属于总体方案设计阶段.在总体设计中,首先要分析这套测试装置中哪一部分是主要的关键部分,它的性能参数将对其他部分起关健的决定性的作用.就本课题而言.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是关键部分,它的特性指标将对放大电路及显示仪表的选择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首先要研究和测量荷重传感器的特性指标,在实际问题中.哪一部分是关键并不是唯一的和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和条件而定.总体设计中,在决定荷重传感器的特性参数后,再定出其它部分的设计参数和指标.2.压力传感器的参数测试和性能研究用某种方法测量该传感器内部各桥臂的电阻值.要求不打开传感器.用电学测量方法就能知道各桥臂应变片的阻值及连接方法.这是第一个设计内容.实验中提供万用表、数字电压表.(电缆插头1、3为电源,2、4为输出)测定荷重传感器的其它性能.①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及线性即在某一定的供桥电压下,单位荷载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用Sp表示:Sp=△V/△P实验中,不但要求出Sp值,还要求利用两个变量的统计计算法求输出电压V0和荷重P 之间的相关系数,即线性度.②压力传感器电压灵敏度即在额定荷载下,供桥电压变化所引起的输出变化,用Sv表示,则Sv=△V0/△V桥同样,也要研究其线性,求其相关系数.实验仪器有数字电压表、稳压电源、砝码若干.3.决定其他部分的设计参数根据压力传感器的量程和电子秤的称重范围,在充分利用传感器量程的前提下,设计计算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和传感器的工作电压.设计放大电路,并进行调试和安装测定.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熟悉有关的放大线路.并进行线路的测定和调试.由于荷重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是很小的.一般为毫伏的量级.根据设计的要求.要在0—100.0g的称量范围内,直接以电压值显示.所以需要放大系统将该信号进行放大再输入显示系统显示物体的重量.本设计中采用运算放大器实现,运算放大电路除可自行安装调试外,也可直接采用实验室提供的放大倍数可调的实验模板,模板使用和调试方法参见附录.4.整机测定和调试把传感器、放大器和显示装置(采用适当量程和精度的数字电压表)连成一体,进行模拟测试,求物体重量变化与输出电压示值的关系,验证各项指标是否达到要求.5.总结,写出研究测试报告.附录:基本使用方法: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基本特性的测量 1.压力传感器的压力特性的测量:(1) 将100g 传感器输出电缆线接入实验仪电缆座II ,测量选择置于内测20mV (或200mV ).接通电源,调节工作电压为2V, 按顺序增加砝码的数量(每次增加10g )至100g ,分别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2)按顺序减去砝码的数量(每次减去10g )至0g ,分别测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3)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求灵敏度Sp. 2. 压力传感器的电压特性的测量: 保持传感器的压力不变(如50g ),改变工作电压分别为3V 、4V 、5V 、6V 、7V 、8V ,9V 测量传感器电源电压E 与电桥输出电压ΔU 的关系,作E -ΔU 关系曲线, 求灵敏度Sv.3.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实验模板如图4所示,R 1—R 4应变式压力传感器的四个应变电阻,由R 1—R 4等电阻组成的电压为V 01,R w1为零点调节.由R 7—R 13、IC 1等组成的差动放大器放大倍数由R w2调节,输出的电压为V 02.使用、调试方法: 1)、用电缆线连接实验仪电缆I 插座和实验模板,并将100g 传感器电缆线接入实验模板,用导线短路放大器输入端,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实验仪测量输入相连,实验仪测量选择置200mV 外测档,打开实验仪电源开关,调节放大器调零旋钮使放大器输出电压为0.0mV,去掉短路线用连接线将放大器的输入端与非平衡电桥的输出端相连,放大器的输出端与实验仪测量输入相连,实验仪测量选择置200mV 外测档.2)、在压力传感器秤盘上没有任何重物时,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调节零点调节R w1旋钮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0.0mV3)、将100g 标准砝码置于压力传感器秤盘上,测量放大器的输出电压,调节放大倍数调节Rw3旋钮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为100.0mV.(0.1mV 相当于0.1g.)4)、改变压力传感器秤盘上的标准砝码,检验放大器的输出电压与标准砝码的标称值是否对应.5)、重复2)、3)步操作,使误差最小. 6)、评估你设计制作的电子秤. 参考文献[1] 丁镇生编著. 传感器及传感技术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8 [2] 陈群宇主编. 大学物理实验(基础和综合分册).实验仪电缆传感器零点调节 放大倍数调节放大器调零 图4实验5. 液体密度的实时测量在生产和科研中,经常需要对液体的密度进行实时的测量和控制.所谓实时的测量,就是在生产流程进行的过程中,通过测试探头(常称传感器),采用接触或非接触的方式,把被测液体的密度转换成电信号输出,通过放大器放大后,由二次仪表读数或直接通过A/D 转换,由微机进行数据采集和显示. 实时测量的优点在于能迅速地反映液体密度大小,以便进行反馈控制.例如,在石油钻探中,就需要对井用的泥浆的密度进行实时的测量和控制,这对钻井的安全和成功至关重要.一.设计研究要求设计组装一套具有实时测量液体密度功能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应达到如下的技术指标:量程:0.5~1.50g/cm 3.精度:在量程范围内,额定误差小于最大量程的1% 灵敏度:0.01 g/cm 3显示:电压输出0~20.0mV要求确定整体设计方案,说明测量的原理,给出各组成部分的性能测试数据,证明能达到以上技术指标,写出设计研究总结报告.二.原理和方法提示1. 液体密度的实时测量原理概述对液体密度进行实时测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如图1所示,浸于液体中的浮子.其所受浮力等于其所排开的体积液体的重量,即F 浮=ρvg其中v 为浮子的体积, ρ为液体的密度.显然,悬挂物体的吊线的张力F T 为F T =mg-ρvg上式表明,液体密度的变化将引起悬线中张力的变化.2. 测量方法为测量包含有待测液体密度参量的悬线张力,并把该张力转化为可以进行传输放大的电压,可采用应变式荷重传感器,它能把其所受的拉力转化为一定的电压输出.本实验采用的传感器是由电阻应变片构成的一种非平衡电桥.应变片贴在敏感元件(弹性梁)上,并构成桥路,如图2所示.当其所受的荷重改变时,梁的形变情况发生变化.应变片构成的桥路就有输出信号.所以,液体密度的变化.就反映为输出的电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