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
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主要研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第一种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为后面进一步学习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概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反射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兴奋地传导过程,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有掌握了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机理。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而且比较抽象,因此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本节内容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以神经系统的调节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通过多媒体演示、读书指导法、组织学生讨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学法上,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和合作探究等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本课我将用两课时来完成,本次说课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为此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用多媒体播放“足球比赛中队员之间密切配合”的视频,引发学生的讨论:队员要有好的表现,各器官的配合又是如何实现的?进而引入今天的新课《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以这样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我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然后我用多媒体出示反射弧基本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里面的几个小问题,学生派代表交流本小组的成果,我对学生的回答做及时的点评和补充,让学生对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有一个深入的认识。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设计说课稿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的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设计说课稿: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教学设计背景和目标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内容是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属于生物学的范畴。
神经系统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传递信息,调节人体内部的各种生理过程。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它对人体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知识水平。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神经元的结构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神经系统对人体的调节作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纤维和神经节)。
2. 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
3. 神经冲动的传递:静息态、兴奋态和复极态。
4. 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感知刺激、传递信息和调节生理过程。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介绍神经系统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神经系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与示范(15分钟):a. 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图示和实物模型展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
b. 详细解释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说明。
c. 讲解神经冲动的传递过程,包括静息态、兴奋态和复极态的变化。
3. 概念讲解与讨论(20分钟):a. 解释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包括感知刺激、传递信息和调节生理过程的功能。
b. 引导学生思考神经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感知疼痛、调节呼吸和心跳等。
c.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神经系统调节作用的理解和应用场景。
4. 实践活动(20分钟):a. 分发实验材料和工具,组织学生进行神经冲动传递实验。
b.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讨论。
c.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进一步巩固对神经冲动传递的理解。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第一课时说课稿

1 教材 分析
1 教材 地位 和作 用 . 1
为 实现本 节课 的教 学 目标 , 在教 法 上通 过学 生熟
悉 的生 活现 象引 入课题 ,为其 知识 的学 习创 设 情境 ,
本 节 课 是人 教 版 高 中生 物 必修 3第 二 章第 1 节 的 内容 , 在教 材 中起承 上启 下 的作 用 。它是 在学 习过
探究 问题 1什 么是 反射 ? : 探究 问题 2反射 的结 构基 础是 什 么? : 探究 问题 3反射 的过 程 和条件 是什 么 ? :
根 据 j 教学 目标 , 虑到 学生 在初 中阶段 已经 二 述 考
【 确定依据 : 学生参 与活动 , 引发学生思: , 考 通
过 游戏激 发学生 的学 习热情 , 学 生在 游 戏 中分 析 生 让 物 学 问题 。这 样 为引 出反射 定 义打 好基 础 , 有利 于 概
引导学 生应 用概 念解决 现 实生 活 中的 实际 问题 ; 通过 对 知识 的理 解和 应用 , 引导 学生 进行 总结 和反 思 。 在学 法 上 , 彻 的指 导 思 想 是 “ 学生 的 主动 权 二贯 把
的维持 内环 境 的稳定第 一 种调 节方 式 , 内环境 和稳 是 态 的延 续 和拓展 , 同时又 为学 习体 液调 节和 免疫 调节
的能力 。 3 教 学过 程 在教 学 的过 程 中 , 者采 取 “ . 情 景 、 入新 笔 1 创设 导 课 ;. 析 总结 、 建 概 念 ;. 入 探 究 、 获新 知 ;. 2分 构 3深 收 4
① 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② 说 明兴 奋在 神经 纤维 上 的传导 和在 神 经元 之 间 的传递 。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3

人教版生物必修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人教版生物必修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部分。
基于《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20电子版)《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通过对教材、学情的具体分析,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
主要从课标、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评价、反思八个方面说课。
一、说课标1、生命观念通过对神经纤维细胞膜在静息和受到刺激时离子通透性的差异分析、突触结构的理解,学生能建立起相应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科学思维(1)通过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机制的理解,构建起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模式图。
(2)通过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比较,训练学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对教材中示意图、模式图的分析,探究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形式、过程、特点。
4、社会责任通过对可卡因对人脑部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
二、说教材教材地位:本节选自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作为最早发现的稳态调节机制,在必修三知识网络中占有重要地位,编者将其放在本章开始,为构建“个体水平的稳态调节”这个核心概念,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节与第一章“稳态”相照应,又为后续的“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起铺垫作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析:“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共五部分内容,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前三部分内容,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其中第一部分内容,关于反射弧的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已有详细介绍,因此需要引导,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而不再详细讲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 课稿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课题介绍: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生物必修本中的一大内容,它主要涉及到动物机体的内在调节,知识相对来说非常抽象,也较难理解。
每次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总是感到比较头疼、难教,可它却是高考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大知识要点。
对于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效果分析”这样4个方面进行剖析。
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一 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第二章“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命的使命。
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
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
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课时的安排: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
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二 目标分析(一)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②经过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b、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c、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二) 教学方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 的思想,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
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教案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的地位《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尤其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近年高考的热点,几乎每年高考都考,所以在教材中本节内容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点如“细胞膜、细胞器、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
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的确定在本节课中,有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
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而且较为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兴奋传导时膜电位的变化和突触释放递质的过程,所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不仅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重、难点突破: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为了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认知规律,以层层设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针对这部分的特点是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运用多媒体这个工具,通过展示图片以及动画过程,帮助学生能更形象、直观的理解这部分内容。
3.课时安排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第二课时为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高级功能。
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我制定了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①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②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③概述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④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说课稿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板书等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
一、说教材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3中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和人体的体液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完成着生命活动的调节。
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生理基础,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2)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以生物的结构求生理功能、以生物现象求生命本质的学科学习方法。
(2)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联系生活和自身生理特点学习本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教学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4.教材处理及重点难点突破在本节课中,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它不仅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在理解的过程中还要用到物理学的知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认知规律,我将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阅读教材,运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以及通过师生之间的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说教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思想,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三、说学情、说学法根据我们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自主学习能力差,需要老师跟紧和督促,我设计了以下的学习方法: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长期阅读,潜移默化之中也培养着自己的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2.组织学生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认识方法。
3.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原创)

语言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听觉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说、不能听懂) 书写语言中枢(W区)——书写障碍
(能看、能听、能说、不能写)
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视觉性失语症 (能听、能写、能说、不能看懂文字)
细胞核 轴 突 髓 鞘 神 经 末 梢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神经和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长的突起及外部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 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
一、基础知识回顾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 与生俱来的,其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反射 固定,永不消退,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条件反 射是后天获得的,其神经中枢一般位于大脑皮层, 反射易消退,需要强化,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
一、基础知识回顾
3、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一、基础知识回顾
3、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必须完整,反射才会发生。反射弧分为感 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 经(运动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例题1
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 反射须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 有些反射活动只需要一个神经元就能完成
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2)在神经元之间(如图3-2-11)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导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 上的传导速度,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 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 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