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不寐跟师病案2

合集下载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个案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个案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个案
针灸结合中药治疗失眠个案
广东省中医院王新民
患者,女性,60岁,失眠12年,自诉每晚只能睡2-3小时,喝茶后加重,有颈椎病,大便干结,呈羊粪样,夜尿每晚2-3次,睡前喝茶后加重,经病友介绍来求诊。

初诊:2012年5月31日。

从患者的症状,中医学认为是肝血不足引起的失眠,针灸:照海,太冲,行间,血海,右侧内关,曲泽中药4剂,处方:生地黄20 土茯苓20 桑椹子20 女贞子20 旱莲草15 布渣叶10 白花蛇舌草10 甘草15 蔓荆子15 何首乌30 桑叶10 丹参20
二诊:2012年6月7日自诉针灸结合中药内服后,睡眠明显改善,每晚能睡5-6小时,夜尿消失了,大便也软了。

效不更方,继续针灸和中药内服。

多年的疾病,一次针灸和4剂中药,能有这样的疗效,虽然只是个案,我还是把它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针灸治疗不寐跟师病案3

针灸治疗不寐跟师病案3

不寐6叶某女,48岁就诊时间:2009-8-4主诉:失眠多梦1年余。

现病史:失眠多梦反复1年余、胸腹满闷、神疲乏力、精神倦怠、胃纳欠佳,舌淡红、体胖大边有齿横,苔薄白,脉细。

既往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输血、中毒史。

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诊断:不寐(脾胃虚弱、心失所养)治则:调和脾胃、养血安神。

处方:(1)内关神门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2)胃俞脾俞心俞厥阴俞操作:每次可使用一组处方,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气海穴。

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治疗1疗程后,夜已能寐,唯梦多。

效不更方,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诸症皆愈。

嘱其服归脾丸2周以善后。

按: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轻症不易入睡,或入睡并不困难,但易醒觉。

重症通宵达旦不能成寐,常伴有头昏、神疲、心悸、健忘等症。

有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卧塌不适等而引起失足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

因发热、咳嗽、疼痛等疾患引起的失眠,则应着重处理原发病。

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等可引起失眠。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入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景,均可作不寐论治。

不寐的原因很多,《内经》云:“阳气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

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不寐。

故取心经原穴神门调理心经经气,宁心安神,三阴交协调脾肾气机。

选取本经原穴及背俞穴。

如心俞、脾俞、可用补法补养心脾。

取胃俞、足三里、阴陵泉以增强抵抗力。

刘氏针法|针治不寐

刘氏针法|针治不寐

刘氏针法|针治不寐
刘氏头针精品班(线上+线下)
NO.79 学员案例分享
女,55岁。

眠差10天。

近10天来,每天约11点左右入睡,2点左右会醒,要到4—5点后才能再次入睡,睡不着的时候双脚有发热感。

纳差,没有食欲。

舌质偏淡,苔薄白稍干,脉双尺躁象。

不寐(阴虚火旺)。

2020年8月11日。

①刘氏头针:滋阴针
②五神针+泻南补北方
2020年8月15日
今天复诊,病人很开心,症状大为好转,偶尔中间会醒,但很快可以重新入睡,两脚夜晚发热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胃纳好转,舌质
淡红,有齿印,尺脉的躁象已经没有了。

予五运针法,起土运,配合头针大回环。

留针时很快进入深睡眠。

出针后全身轻松,说要去楼下超市买原料做毛血旺吃。

刘氏泻南补北针法和五运针法均是师父三期课程的原创针法,强调五行流注,生克制化,功效强大,与刘氏的其它针法配合使用,治疗内科病时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薛军,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学士,临床中医学博士,加拿大BC省注册中医针灸师。

博士导师为全国名老中医、岭南著名中医大家陈镜合教授。

2012年移居加拿大,出国前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副院长,2017年4月正式拜入美国著名针灸专家刘伟教授门下,现在加拿大温哥华执业。

针灸治疗不寐跟师病案5

针灸治疗不寐跟师病案5

不寐8黄某男,38岁就诊时间:2009-6-15主诉:失眠多梦半年余现病史:因工作原因,近半年来失眠多梦,甚至彻夜难眠,伴精神紧张、胁肋胀满、郁闷、善叹息,舌淡红、体胖大边有齿横,苔红,脉弦。

既往史: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输血、中毒史。

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诊断:不寐(肝郁脾虚、邪扰心神)治则:调肝和脾、养血安神。

处方:(1)内关神门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2)胃俞脾俞心俞厥阴俞肝俞操作:每次可使用一组处方,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气海穴。

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治疗1疗程后,夜已能寐,唯梦多。

效不更方,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诸症皆愈。

嘱其服逍遥丸2周以善后。

按: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轻症不易入睡,或入睡并不困难,但易醒觉。

重症通宵达旦不能成寐,常伴有头昏、神疲、心悸、健忘等症。

有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卧塌不适等而引起失足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

因发热、咳嗽、疼痛等疾患引起的失眠,则应着重处理原发病。

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等可引起失眠。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入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景,均可作不寐论治。

不寐的原因很多,《内经》云:“阳气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

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不寐。

故取心经原穴神门调理心经经气,宁心安神,三阴交协调脾肾气机。

选取本经原穴及背俞穴。

如心俞、脾俞、可用补法补养心脾。

取胃俞、足三里、阴陵泉以增强抵抗力。

气血亏虚型不寐针灸治疗病例

气血亏虚型不寐针灸治疗病例

气血亏虚型不寐针灸治疗病例
气血亏虚型不寐针灸治疗病例:
王某,女,30岁,冷冻厂职工。

主诉:患失眠已半年。

现病史:半年来,多梦少寐,心悸心跳,头晕眼花,健忘。

伴有食欲不振,饥不欲食,两颞疼痛,腰部困痛,气短(中气不足如腹中空虚,欲屈曲侧卧,欲蹲坐位,坐高椅则气短不舒),身困乏力,四肢无力等症状。

舌淡苔白,脉象沉细无力。

血压11.5/9.33kPa。

曾用中西药久治无效。

辨证:证属气血亏虚,心失所养。

治则:补益气血以安心神。

取穴:针补合谷、三阴交。

隔日针治1次。

效果:针治2次痊愈。

随访:1973年11月12日其爱人接信后前来告知在此针愈未发。

按:本例属于八珍汤证。

系气血亏虚,血不养心之不寐证候。

故针补合谷(补气)、三阴交(益脾养血),补益气血以安心神,具有八珍汤之效。

本例病程半年,针治2次痊愈,是因施用辨证取穴,整体治疗,从本图之穴配伍切合病机之故。

针灸治疗之不寐

针灸治疗之不寐

谢谢分享
Thank you
四、理化检查: 经各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有妨碍睡眠的其 它器质性病变。
病因病机示意图
饮食 不节
损伤脾胃 酿生痰热 痰热上扰 胃失和降
暴怒伤肝
情志 五志过极
失常 喜笑无度 脏腑功能失调 邪扰心神 暴受惊恐
不 寐
劳逸 失调 劳倦思虑太过伤脾 气血生化乏源 心神失养
病后 体虚
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阴阳亏虚,心肾不交
操作: 所有腧穴常规针刺, 背俞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浅。 以睡前2小时、病人处于安静状态下治疗为佳。
其他疗法
1、中药治疗: 肝火扰心证【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痰热扰心证【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心脾两虚证【方药】归脾汤加减 心肾不交证【方药】六味地黄汤合交泰丸加减 心胆气虚证【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 枣仁汤加减
证治分类
1、肝火扰心证 2、痰热扰心证 3、心脾两虚证 4、心肾不交证 5、心胆气虚证
证治分类:肝火扰心证
【症状】 主症: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寐 兼次症: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 鸣,口苦便秘 舌象:舌边尖红,苔黄 脉象:弦数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辩证要点】不寐+肝火表现+舌象+脉象
证治分类:痰热扰心证
【治法】补养心脾,养心安神 【辩证要点】不寐+气血不足+舌象+脉象
证治分类:心肾不交证
【症状】 主症: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 兼次症: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咽干,遗精,月经不调 舌象:舌红少津,苔少或无 脉象: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辩证要点】
不寐+肾阴虚表现+心火表现+舌象+脉象
治疗思路(二)

分享《现代针灸医案选》里两个失眠的案例

分享《现代针灸医案选》里两个失眠的案例

分享《现代针灸医案选》里两个失眠的案例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现代针灸医案选》里选录的两个失眠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位48岁的女性,患有失眠已经有七八个年头,每天晚上仅能睡2~3个小时,同时还伴有心悸、口苦、四肢无力。

舌质淡,苔薄,脉细软无力。

这就是个典型的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

针取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就这三个简单常用的穴位,针刺2次后,病人就可以睡5个小时,针刺5次后就已经能够睡6~7个小时,别的症状也都消失了。

思考:这虽然是一个极其简单的病例,但却代表了一大类有这样病机的失眠病人,我相信绝大部分针灸医生都能够准确识别,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一般来讲,能让我们动手治疗失眠的,在此之前绝大部分病人肯定服用了安眠药物,根据临床经验,心脾两虚的失眠口服安眠药效果并不好。

所以临床上我们就会看到比较有趣的现象,一些失眠病人用助眠药效果很好,而一些病人几乎没有效果。

这类失眠病人临床上其实并不少见。

前几天会诊的一个失眠病人就是典型的心脾两虚,也用了神门、足三里、三阴交,不过还配合使用了头针,效果也很好。

神门温补心气安神,足三里补脾胃之气,三阴交养血活血。

三个穴位同时使用共同起到温补心脾气血、养血安神的功效。

•神门【类属】手少阴心经的原穴。

【位置】在掌后豌豆骨的桡侧下缘,第一或第二横纹,但不完全在横纹。

手腕横纹处,在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腱之间,尺动脉处,在豌豆骨的桡侧缘,于尺骨和腕骨的关节缝隙中。

【取穴方法】握拳,先定好尺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

从掌长肌腱往尺侧摸,深部有一丛指浅屈肌腱,而神门穴就在这条肌腱和尺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狭窄缝隙中。

【主治】主要治疗神志病,如失眠,记忆力减退,老年痴呆症,精神狂躁症,精神分裂症,癔病,小儿惊风等症。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悬灸(禁重灸)。

【针感】多数有麻酥酥针感传至小指。

有部分心脏传导束障碍者,针感可穿传到肘,个别可传到胸部。

【功效】安神养血,益心气。

由于心经主火,且神门是土穴,能泻本经的浮火,所以有引火归原之功。

针灸为主辨证施治不寐症120例

针灸为主辨证施治不寐症120例

针灸为主辨证施治不寐症120例不寐症在现代医学中属神经衰弱范畴,是大脑机能平衡失调引起的功能性疾患。

其中顽固性失眠者,病程长,夜睡累计不超过2小时,甚至彻夜不眠,伴有精神萎靡,怔忡健忘,内脏功能紊乱,严重影响工作生活。

笔者采用辨证施治治疗此组病例,临床疗效较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120例病例中,88例来源于楚雄州中医院针灸科,7例为老挝门诊病例,25例为省中医学会门诊病例,全部病例均由本人收集。

其中,男24例,女9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以38~50岁为最多;病程最短3月,最长27年。

服镇静药情况:每夜服药72例,偶服药42例,不服药6例;服药最长26年。

2治疗方法2.1肝郁化火型症见不寐,烦躁易怒,胸闷胁痛,头痛面红,目赤,口干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宁心安神,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取穴:神门、内关、合谷、太冲、风池。

2.2心脾两虚型症见不寐或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则:宁心安神,健脾益气。

取穴:神门、内关、地机、三阴交。

2.3心虚胆怯型症见不寐或多梦易惊,心悸胆怯,舌淡苔薄,脉弦细。

治则:宁心安神,疏肝利胆。

取穴:神门、内关、阳陵泉、心俞、侠溪。

2.4阴虚火旺型症见不寐或时寐时醒,心烦,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口干少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宁心安神,滋阴清热。

取穴:神门、内关、太溪、三阴交、太冲。

2.5痰热内扰型症见不寐或寐不安,心烦懊 ,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治则:宁心安神,清热化痰。

取穴:神门、内关、合谷、丰隆、阴陵泉。

此外,头痛、头晕加风池、完骨、天柱、百会;气滞加太冲;瘀血阻滞加血海、阳陵泉;阳虚加温灸。

以上各型根据症状分别采用补、泻或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6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2个疗程统计疗效。

针灸后加耳压神门、心、肾、枕四穴,各型必取,隔3日换1次,两耳交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寐3
杨某,男,61岁
就诊时间:2009-6-9
主诉:失眠反复发作20余年,加重3月。

现病史:患近3月来焦虑不安,自述每日睡眠不足2h,入睡慢约2小时,严重时彻夜不眠,伴头胀、头晕,腰酸腿软,神疲乏力,嗳气,食欲不振,烦躁易怒,手足心发热,舌尖红,苔薄白,脉沉弦。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l0年,就诊时BP:140/90 mmHg,自服替米沙坦80毫克,每天1次。

否认有、糖尿病、冠心病病史。

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

否认输血、中毒史。

未发现药物、食物过敏史。

诊断:不寐(肝肾亏虚,肝阳上亢,心神不安)
治法: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养心安神。

处方:(1)内关神门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大陵
(2)胃俞脾俞心俞肾俞心俞
操作:
每次可使用一组处方,宜用平补平泻,加6502型电针治疗仪2-3组,输出波形为连续波,强度为轻度,留针20~30分钟;用TDP电磁波照射气海穴。

每日针刺1次,12次为1疗程。

再以背部督脉、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侧线、第二侧线为选择点,采取离穴不离经的原则,一般拔10个左右火罐,每次留罐5~10分钟,每日1次。

结果:3周后,睡眠时间延长,醒后头胀头晕明显减轻,精神较前好转。

每日均能入睡,情绪稳定,食欲改善,不适症状明显减少。

继续治疗3疗程,症状基本消失。

按:
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

轻症不易入睡,或入睡并不困难,但易醒觉。

重症通宵达旦不能成寐,常伴有头昏、神疲、心悸、健忘等症。

有因一时情绪紧张或因环境吵闹,卧塌不适等而引起失足眠者不属病理范围,只要解除有关因素即可恢复正常。

因发热、咳嗽、疼痛等疾患引起的失眠,则应着重处理原发病。

西医学中的神经衰弱等可引起失眠。

不寐,通常称为“失眠”凡经常不易入寐,入寐时间短,或寐不深熟,或连续梦景,均可作不寐论治。

不寐的原因很多,《内经》云:“阳气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

有因思虑劳倦,内伤心脾,生血之源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因惊恐、房劳伤肾,以致心火独炽,心肾不交,神志不宁;有因体质素弱,心胆虚怯;情志抑郁,肝阳扰动;以及饮食不节,脾胃不和亦能导致不寐。

心为神气之宅,肾为精气之舍,本例患者头晕是肾精不足之征,手足心发热是阴亏之疾,舌尖红虚火上炎之象。

乃肾水衰亏,真阴不升,水火不济,心阳独亢,以致神不守舍而致。

故用滋补肝肾、平肝潜阳、养心安神以滋真阴,调畅气
机,阴阳交合,即能安寐。

故取心经原穴神门调理心经经气,宁心安神,三阴交协调脾肾气机。

选取本经原穴及背俞穴。

如心俞、脾俞、可用补法补养心脾。

心俞配肾俞能补益心肾,使水火相济。

因肝阳上扰而致心神不宁,取肝俞、太冲、以泻肝。

脾胃不和取胃俞、足三里、阴陵泉以和胃安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