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包含 钩 字的成语

钩深极奥,汉语成语,拼音是gōu shēn jí ào,意思是指探索 极尽深奥的意义、道理。出自《玄文先生李子材铭》。
〔汉〕蔡邕《玄文先生李子材铭》:休少以好学,游心典谟,既综七 经,又精群纬,钩深极奥,穷览圣旨。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学术等。
窃钩窃国,汉语成语,拼音是qiè gōu qiè guó,意思是偷钩的 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出自《庄子·胠箧》。
作宾语、定语;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
包含"钩"字的成语
银钩虿尾,汉语成语,拼音是yín gōu chài wěi,意思是比喻 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 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 出,故遒劲有力。出自《论书》。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南朝·齐·王僧虔《论书》:“(索靖)散骑常侍张芝姊之孙也,传 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
作谓语、定语;指十分有吸引力
示例
这和尚法名性空,河南少林寺出身,皈依国师座下……有万夫不当之 勇,能压生咒死,摄魄钩魂。
近义词:勾魂摄魄
明·朱权《冲漠人》第二折:“你三个自今日,当远离,再休要咏月 吟风,摄魄钩魂,把人狐魅。”
摄:收取。旧时传说,妖魔鬼怪或某种迷信邪术,能钩取人的魂魄, 来祸害人。
窃钩盗国,汉语成语,拼音是qiè gōu dào guó,意思是偷钩的 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成为诸侯。讽刺小盗被杀、大盗窃国的反常现象。 出自《有感》。
关于中国古代术数的数学理念的札记

关于中国古代术数的数学理念的札记(一)关于发现新的数学的可能。
我们现在对于数学的理解,来自于现代科学的框框,也只是通过现代的数学来看待数学这一门学问。
这种框框必然把数学当作现代自然科学的一部分来看待,也必然局限在现代自然科学研究范围的框框中来谈论、研究数学,同时,也使数学没有逃脱现代自然科学对于自然、宇宙、生命、人类和社会历史的局限看法,最终导致数学的研究走入了现代人研究科学的框框中——也就是认识了一种事物以后才去研究他。
现代人一般是把计数和度量当作数学的全部范畴。
所以,数学史家们在研究数学史的时候,一般从人类怎样发明记数的符号和文字开始研究,然后就是关于记数的方法和各种测量的工具等等的考古发现,最后就是关于古代一些关于现代数学的定理、公式、方程式等等的发现。
比如,我看了一个关于数学大事年表的排列,截取一段给大家瞧一瞧,见表【注1】:时间国家内容前4000 中国西安半坡遗址出土陶器上有许多刻符,据考证有些是数字刻符。
前3000 前1700 巴比伦巴比伦的数学记载:建立60進位计数法与记数符号,使用简单的乘法表、平方表、立方表和倒数表;出现简单的二次方程,利用相似原理计算三角形与梯形的边长等。
前3000 埃及象形数字,采用10進位记数。
前2698 前2357 中国尸佼《尸子》称:“古者倕为规、矩、准、绳,使天下放焉“。
相传倕为黄帝时代人,规、矩、准、绳虽为四种几何工具,但可说明,当时已有方、圆、平、直等概念。
前2400 前1600 巴比伦早期巴比伦泥板楔形文字,掌握某种开平方的方法,已知勾股定理并给出若干组勾股数。
前2200 中国据《易经》所载,有《洛书》、《河图》等数学文献。
前2000 中国山东省城子崖遗址出土陶器上有数字刻符。
前1900 埃及埃及的数学载:解形如ax^2=b的方程;出现表示加法、减法和平方根的符号;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和棱柱体的体积;用A=〔〔8d〕/q〕^2求圆面积〔d为直径〕,取pi=3.16;出现含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比例分配等内容的问题。
白可凡兰天一封信的内容

白可凡兰天一封信的内容你是一个很赞的人你有一封信之11年的红颜知己里面白可凡开信时的歌曲是什么“红颜”指年轻女子红润脸色,。
“知己”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对人有了解,有交情”。
1.红颜知已就是一种在精神上高于妻子的爱情形式,一种不能生活在一起的思想情人,一种灵魂交流胜于肉体交流的精神伴侣。
2.对红颜知己的感情,比爱情少一点,比友情又多了一点,因为红颜最美,知己难求,所以,这一种感情,就叫做红颜知己。
白可凡真名是什么”白可凡“非公众人物,为笔名,其真名尚未公布。
“白可凡”被最初被大家所知晓是由于兰天先生发布并被广为转发的一条微博。
而她露面是在深圳卫视2014年06月05日21:50播出的节目,《你有一封信》上。
扩展资料:“你有一封信”节目:兰天先生,2012年他收到了一封2001年寄出的信(信被父亲扣下了),就开始在网络上发微博,找写信人白可凡。
“2001年,我参加完高考的那个暑假,刚接触到QQ,结果“遇到了1395公里以外的白可凡”。
她是那么多女生中跟我聊的最投机的一个。
没想到,这个刚兴起的网络通讯软件让我们两个本不相识的人成了彼此鼓励的好朋友。
“最近和老爸聊天,才知道她当时给我写了一封信,老爸怕影响我学习就默默扣下来没跟我说。
11年后看到这封信感慨万千,就手写了一封回信给她。
不知道万能的微博能不能让她看到那条转发量5000多条的热门微博,并没有给兰天带来音讯。
《你有一封信》节目组不辱使命,仅凭“白可凡”这个笔名和一张高中时代的青涩照片,寻人成功。
百度百科-你有一封信白可凡真名是什么”白可凡“非公众人物,为笔名,其真名尚未公布。
“白可凡”被最初被大家所知晓是由于兰天先生发布并被广为转发的一条微博。
而她露面是在深圳卫视2014年06月05日21:50播出的节目,《你有一封信》上。
扩展资料:“你有一封信”节目:兰天先生,2012年他收到了一封2001年寄出的信(信被父亲扣下了),就开始在网络上发微博,找写信人白可凡。
探赜索隐_钩深致远——基于《九章算术》的学科融合探索

我们着重解方程,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着重 计算,要把计算的过程、方法、步骤说出来。这个 方法步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相当于所谓算法…… 中国的古代数学是一种算法的数学,也就是一种计 算机的数学。
下、利民用”的工具,分析得出中国古代数学具有“实
用性”和“算术化”的特点。紧接着,我们以此为
基础,一同探究任务七。
任务七:探究中国古代数学发展至近代衰落的
原因。
教师在课前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阅读学案材
料,引导学生从“内部”与“外部”两大角度探究
衰落的原因。
材料 1:
《九章算术》
《几何原本》
《代计实生的数此要“际。在学活书九算,第问全算中研章为一题以文经的究算中章并解共数弓之术心《提决,》收学形首方供人密是问的集”田其们。切中题内2章生解4它联国为容6》产法系目主个。以古、。《希全设义证推影研第书、、明演究几腊响3 卷共54构能弓何数深6条中5成力形原学远13公,个,和的本的而卷共理命》科内最巨对,、8题代学容高大人由个11及。表思主水们命95 相此想要了理平条个题的在关书,公定性。古
算方法,得出“今解”(用扇形面积减去三角形面 积)。紧接着提问学生,那么古人们是怎么计算的 呢?进入到任务三的探究中。
任务三:探究中国古人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弓形 田面积的原因。
教师将展示古人的的计算方法——“术解”, 并用数学语言转述。这是一个经验公式,得到的只 是弓形面积的估计值。教师提问学生,古人为何没 有提炼出计算弓形面积的精确方法?由于古代学者 缺乏对角的认识与度量,没有发展出三角函数,因 此“今解”未被当时的数学家发现。让学生从这一 事例中体悟数学之道——“数学来源于生活,高于 生活”。而“术解”作为一种经验公式,在实际应 用过程中会出现较大误差,那如何优化呢?进入到 任务四当中。
探赜索隐成语解释

探赜索隐成语解释
导读:【成语】:探赜索隐
【拼音】:tànzésuǒyǐn
【简拼】:tzsy
【解释】: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
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
”
【示例】:惟群治之进,礼俗之源,~,鲜有专家。
刘师培《论中土文字有益于世》
【近义词】:探幽索隐、探奥索隐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探究深奥的道理
【顺接】:隐介藏形隐几而卧隐占身体隐名埋姓隐天蔽日隐姓埋名隐居求志隐忍不发
【顺接】:怵惕恻隐发奸摘隐发摘奸隐父为子隐钩深索隐挂冠归隐花遮柳隐见贤不隐
【逆接】:探丸借客探口而出探囊取物探囊胠箧探头探脑探头缩脑探奇穷异探奇览胜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 《周易明意》读后

国哲学研究与传统经学研究相结合基础上诠释《周易》,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为当代《周易》哲学体系建构与发展路径贡献了智慧,指明了方向。
《周易明意》分为“导论”“易经明意”“易传明意”三部分。
其中,“导论”是书的总纲,在说明解读《周易》基础知识的同时,昭示《周易明意》的哲学意义。
“易经明意”是温海明教授在卦变体系的基础上对玄学如此,理学亦然,现代新儒学的构建也不例外。
总体而言,温海明教授面对国际哲学舞台,向内厘清《周易》的内在哲理,向外统合各文明的哲学,构建意本论的《周易》哲学,以探究当代儒学发展之新“意”。
《周易明意》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还具有较强的普及价值。
在第一部分“导论”中,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周易》的文化价值、原理和基础、内在结构、卦爻符号系统以及《经》与《传》等,使《周易》入门者、中高层次学者都能理解,受众面广。
就研究著作而言,如果不能使更多的读者理解该书的文本语义、主要理论以及写作目的,就无法达到其预想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在第二、第三部分“易经明意”和“易传明意”中,作者对《周易》原文进行了考辨,难字有注音和解释,并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文字作了哲学注释及发挥。
《周易明意》可谓博古今、中西众多学说,而又通过融汇古今中外学说领悟到以简驭繁之法则,成一家之言,含弘而光大。
二、精义入神,明辨晳也《周易明意》一书的内在理路主要有两点,其一,继承了十二消息卦生六十四卦的汉易传统卦变说;其二,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天之意”作为根本缘发点发明“意”哲学。
该书独特之处,便是将此两点融会贯通于第二、第三部分的“明解”和“明意”之中。
“明解”,即以卦变为基础具体解释易例;“明意”,即依托易而阐明意哲学体系。
“明意”以“明解”中的卦变为基石,由卦变体会象变,进而可以打通人与天地之间的界限,使意念之生接续天道之生。
全面而科学的《周易》研究,需要系统的卦变体系,否则便无法知晓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这幢精美的大厦是如何构造的。
包含-”致”-字的成语

14▲杀敌致果△shādízhìguǒ△典故:
致:使得到;果:
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出处:
《xx·xx二年》:
“杀敌为果,致果为xx。”△例子:
要知道这种举动,和战士在战争时的~,功罪是绝对相反的。(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立此存照”》)
15▲声罪致讨△shēngzuìzhìtǎo △典故:
9▲豪情逸致△háoqíngyìzhì△典故:
豪情:
指兴奋豪放的感情;逸致:
悠闲脱俗的情趣。兴奋豪放的情感和洒脱的情趣。
△出处: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三话·上·戏楼旧联》:△hãqìzhìxiáng △典故:
致:招致。xx融洽,可致xx。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出处:
《论语·xxxx》:
“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13▲淋漓尽致△línlíjìnzhì△典故: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出处:
明·xx《三垣笔记·崇祯补遗》:
“(刘若愚)著《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例子:
17▲兴致勃勃△xìngzhìbï△典故:
兴致:
兴趣;勃勃:
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出处:
清·xx《镜花缘》第五十六回:
“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
‘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例子:
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18▲兴致索然△xìngzhìsuǒrán △典故:
7▲钩深致远△gōushēnzhìyuǎn △典故:
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包含-”索”-字的成语

△典故:索:找;骥:良马。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出处:《汉书·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例子:每见一班~者,多失于骊黄牝牡。
(明·赵汸《葬书问对》)2▲暗中摸索△ànzhōngmōsuǒ△典故:摸索:寻求,探索。
在黑暗中寻找。
后比喻没有人指导,独自钻研。
△出处:唐·刘餗《隋唐嘉话》:“许敬宗性轻傲,见人多忘之。
或谓其不聪。
曰:‘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刘(刘孝绰)、沈(沈约)、谢(谢眺),暗中摸索者亦可识之。
’”△例子: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
(《鲁迅书信集·致沈振黄》)3▲不假思索△bùjiǎsīsuǒ△典故:假:假借,依靠。
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
△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卷四:“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例子:华安~,援笔立就,手捧所做呈上。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六)4▲大寒索裘△dàhánsuǒqiú△典故: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
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
△出处: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5▲倒裳索领△dàochángsuǒlǐng △典故:索:搜寻、寻求。
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
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出处:《邓析子·无厚篇》:“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6▲钩深索隐△gōushēnsuǒyǐn △典故:钩:钩取;索:探索。
色取深处的,探索隐秘的。
指钻研深奥的学问,探索隐秘的事情。
△出处:《周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一次新体育课程改革不仅需要体育专家的指导,更需要一线体育教师来支撑起这一重任,有了理论的指导就需要指导下的实践,没有了实践,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所以一线教师更应该落实,领会、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然后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在实践中为理论提供依据,使之相互支撑,共同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一、新课标修改后对课程内容的解读
1、改造现有项目,合理界定内容
对于新课标修改后课程内容的界定,负责给我们培训的毛振明教授在讲座中提到要为终身体育打基础的观点,要教深,教透,教好。
对现有运动项目要进行分类教学,分门别类地教好运动技术,避免教学内容出现低级重复和蜻蜓点水的现象。
因此,我将现有项目的一些教学内容划分后的大体要求归纳如下:
(1)多练多排“锻炼性教材”,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习,和精学教材有关的专项素质练习、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练习。
(2)多练少排“粗学教材”,如轮滑、体育舞蹈、跆拳道、防身术等。
(3)多练多排“精学教材”,如:篮排足、武术、乒乓球等。
每个人都要学,每天都要学,学好,学精,两至三项。
(4)少练少排”介绍性教材”,如:高尔夫球、台球、网球等。
2、善选教学内容,教学轻重有度
毛教授提到,要使我们的学生学会在未来生活中基本够用的运动技能,要有2~3项比较擅长的技能,有了多项“师傅领进门可以修行在个人”的技能。
学生们就不会再说“我们上了6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而是掰着手指能数出哪此些运动技能是在体育课中遇到的、学会的。
所以,我们要认清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要学会善选教学内容,要轻重有度。
(1)我们应该把“趣味性和技能性都强”的内容当作教学的重点,可以将其理解为“饭”(主食),是主教材。
如:篮足排、乒乓球、健美操等。
(2)对必须要教的那些“技能性强但趣味性不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其理解为“菜”(副食),也是重要的教材。
如:体操、身体素质练习、武术、跨栏跑等。
(3)对“技能性不强但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味精”(作料),它们不能是主教材。
我们更多的是作为调节教学的辅助内容来运用。
如:某些游戏、简单的舞蹈。
(4)对“趣味性和技能性都不强”的教材,可以将其理解为“药”(针对某种症状),他们不可能成为主教材。
我们更多的是作为锻炼学生和教育学生的特殊内容来使用。
如:铅球、某些队列练习等。
3、拓宽课程内容,注重校本开发
课改推广至今,我觉得课程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教学内容上的变化十分大,二年前参加江苏省五届能手比赛,各地老师们的课都非常精彩,如跆拳道、棒垒球、武术等多种体育资源被引到体育课堂中来,大大的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很多新兴和民族传统的成分也被安排在了体育课中,学生对这些也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这些都得利于各地市对所在区域、所在学校校本特色课程内容的开发上。
新课标修改后,各校的校本课程更要以此为依据,从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开发的资源出发,以本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评估,在社区和学校体育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出方案。
通过培训,我们了解到各地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一般都会根据现有的场地资源情况分两类来实施。
第一类公共课程部分在每周4课时的体育课中占2课时。
教学内容制定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各省的实施方案为指导,并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实施。
第二类校本课程部分在每周4课时的体育课中占2课时。
教学内容的制定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开设。
二、新课标修改后对开展体育教学的几点解读
1、让游戏成为体育教学的“拐杖”。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辅助内容,是支撑教学的一根“拐杖”。
以前一直以为,每节课都要尽可能多的安排
游戏,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要善用游戏,游戏也有无意义的游戏、浪费时间的游戏、浅薄的游戏、作秀的游戏等等,这些游戏不仅无助于体育教学,甚至还会产生负作用,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去鉴别。
游戏的设置与运用要与教学目标、主教材有关,游戏不能多,要有育人价值和锻炼价值,一切干扰教学目标达成的游戏,都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应力戒避免。
因此,要注意好对象和时机合理运用好这根“拐杖”,让体育游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少用慎用情景教学和主题式教学。
对于这次的新课程改革,毛教授特别强调要少用慎用“情景教学”和“主题式教学”,甚至用幼稚给予定义。
希望以后在教学中尽量不要用,要用也只是在一年级学习一些模仿动作时稍微用用,在一些比较单调、枯燥的和难度比较大的教材,如耐久跑等,稍加利用榜样、明星创设情景。
不能使用假情境,更不能错用情景,运用情景教学频率要适当,不能滥用!任何偏离教学目标的情景教学法都是要避免的!
3、注重安全教育和课堂安全。
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前提,但安全不是靠不活动、害怕和躲避得来的。
现在起,我们的体育课堂上不仅仅只教学生动作或运动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安全、自护等知识与能力,这将是我们体育课更高层次的追求。
我们要凭着自己的责任心、爱心,从细节做起,
认真布置场地、器材,充分考虑气候对运动安全的影响,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知识的教学。
当今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作为一名一线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认知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来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消除新课标带来的陌生,一起迎接新的历程。
【作者单位:无锡通江实验小学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