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葡萄沟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活动(精选7篇)葡萄沟教学设计活动篇1教学目标:1.会认12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难点:1.生字的教学。

2.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生字“摘”的记忆与书写。

4.葡萄干是怎样做成的。

教具准备:1.一张地图中国地图。

2.多媒体课件或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

3.少量的葡萄干。

教学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猜谜:树弯弯藤弯弯,结的果实一串串,一个一个圆又圆,吃到嘴里酸又甜。

2、出示中国地图:在我国新疆吐鲁番有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这就是葡萄沟。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认识的字同桌互相解决。

2、出示本课生字:自己会的可以不读,不会同桌讨论。

3、指名领读。

同位互教互读。

开火车读。

4、指导写“摘”“搭”(1)看看这两个字,看你发现了什么?(2)写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师范写,生书空。

(4)生自己书写两个,师生共评。

评后再写一个,找找自己的进步。

5.再读课文,要读通句子。

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如:葡萄沟的水果那么多,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同时利用手势引导学生把写水果名字的词语读的一高一低,显得抑扬顿挫。

4、教师引读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欢的葡萄成熟了。

5、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体会人们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语:读了“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你有什么疑问吗?生质疑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1、自读、指名读2、理解、感悟:葡萄种在哪儿?(出示课件展示)3、指导读“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绿色的凉棚。

”(1)听了你的读,我知道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教案5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葡萄沟》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理解、口语交际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葡萄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长句子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葡萄沟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并书写。

4. 句子解析:挑选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结构和运用。

5.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6. 口语交际:设置情景,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口语交际。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葡萄沟》2. 生字词:葡萄、沟、美丽、风光、热情、好客等。

3. 句子解析:例句及句子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抄写生字词,熟读课文。

2. 答案:课后作业答案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查找关于葡萄沟的资料,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课文长句子的理解与解析3.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1.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字词,如“葡萄、沟、美丽、风光、热情、好客”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字形、字义和字音。

2. 通过多种方式呈现生字词,如卡片、PPT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葡萄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生字“搭”、“摘”。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难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爱吃水果吗?喜欢哪些水果?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盛产水果的地方看一看,那就是(生读题:葡萄沟)教学生字“沟”2、你知道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当补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过渡: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1、学生自由朗读。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字词2、检查重点教学多音字“钉”,形近字“密”和“蜜”。

3、读了之后,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文中也用了一句话来概括,找一找。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三、再读课文,感受“好地方”(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过渡: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去找一找。

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1、你读懂了什么?(水果多)2、了解顿号的读法、用法,朗读训练。

2、读着读着,又发现了什么?(了解按时间顺序来写)(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过渡: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仅仅是因为水果多吗?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在这段话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理解梯田)3、交流喜欢的句子句子一: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1)读了之后,你明白了什么?葡萄种得多(一个个)枝叶密,景色美(2)朗读练习句子二: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教学设计(8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教学设计(8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葡萄沟》优秀教学设计(8篇)葡萄沟优秀教学设计篇一《葡萄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

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学情分析:新疆对他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好奇和向往。

孩子渴望了解那里,对教材中的许多地方充满了好奇。

因此要上好这堂课,就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种符合学生的特征、心理接受水平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支撑,以求达到突出点、突破难点,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如果说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

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

因此对于本教材,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美读、品读,在读中入情入境、披景悟情,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夏天和秋天的景色美丽,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

二是通过自由朗读、体验性朗读、教师引读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学习课文中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一大串葡萄:小朋友们看看这是什么水果呀?对,是葡萄。

多么诱人的葡萄呀!都吃过葡萄吧,说说葡萄是什么味道的?我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但是产量最多、吃起来最甜的,要数我国新疆出产的葡萄了,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新疆出产葡萄的一个地方,是哪儿呢?板书:葡萄沟2、齐读课题。

《葡萄沟》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

《葡萄沟》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

《葡萄沟》教师教学设计(优秀3篇)《葡萄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沟”等11个字,会写“吾”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能读懂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教学难点: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题在我国的新疆吐鲁番有一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被称作水果之乡,同学们想不想到那里游览一下?今天,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去游览这个美丽的地方——葡萄沟。

(板书10、葡萄沟)出示生字“沟”,与形近字“钩”区别认记。

师范写“沟”字,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2、检查认识生字情况大屏幕出示生字词语:新疆吐鲁番杏子蜜桃山坡梯田茂密秋季碉堡钉着吃够(同桌互读互检,再指名读,其他同学跟着读)三、细读课文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生自由读课文后回答。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2、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呢?预设:生1:可能说那里的葡萄五光十色师相机板书:葡萄生2:可能说这里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师相机板书:葡萄干生3:可能说那里出产水果师相机板书:出产水果师小结板书,按学生喜欢程度随机学习各段3、学习第一段。

(1)学生读第一段,边读边悟:你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2)这里都出产哪些水果呢?(3)葡萄沟既然出产那么多种水果,为什么不叫水果沟?(让学生明白葡萄沟虽然出产多种水果,但是葡萄最让人喜欢。

)(4)怎样读这段才能表达出人们对葡萄沟的喜爱?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5)学生互读互评。

(6)小结:葡萄沟出产许多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齐读这一句)4、学习第二段。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葡萄沟教学设计第【1】篇〗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本课位于第六单元起始课,有着很重要的教学地位。

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盛产水果,最有名的是葡萄和葡萄干。

表达了作者喜爱葡萄沟的思想感情。

进一步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语句和意思。

这样的处理,也为《美丽的北海公园》一课深入体会景物的美奠定了基础。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起始课引领、搭桥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1、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位于本课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分析课文内容,完成本课教学重点难点,为重点课时。

2、本课要完成的单元目标及教法体现:结合单元目标群,本课要落实三个训练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关键语句和意思, 体会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例如一个个、五光十色、一大串一大串等)(按点)。

2、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凭借课文提供的情境,展开想象,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

了解葡萄沟是一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那里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对葡萄沟产生喜爱之情。

3、通过本课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在教学中仍然以整体感悟为基础,让学生在读熟全文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同时配以录像,激发学生对吐鲁番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理解词句时,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巩固前面学习的理解句子的方法。

3、本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能用“五光十色”造句。

②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④能了解葡萄沟是盛产葡萄的好地方,那里的葡萄干非常有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本课时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是了解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教学设计(优秀8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优秀8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优秀8篇)《葡萄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通过虚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世界里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自主感悟葡萄的特点和人们的热情好客,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师生搜集新疆吐鲁番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谜引入。

1.出示谜语:“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这是什么?(葡萄)2.在我国有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

你们知道是哪里吗?(板书课题:葡萄沟)葡萄沟在我国新疆的吐鲁番。

(出示地图,指给学生看)相机学习生字“沟”。

二、初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利用生字卡互相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同时提醒多音字的读法:葡萄干(ɡān)钉(dìnɡ)着好(hào)客水分(fèn)3.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字的,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4.利用课件,采用开火车、抽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认读生字词。

5.再读课文,说说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6.再次默读文,讨论: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并进行简单批画。

三、品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一)语段一:1.从“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2.课件出示语段一,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练习朗读,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语段二:1.从课文二自然段也可以看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课件出示课文二自然段,重点抓住描写“夏季枝繁叶茂”“秋季葡萄美丽”和“老乡热情好客”等语句进行感悟。

(1)教师用手势表演让学生感悟什么是“凉棚”,利用课件和朗读让学生读文辨析“一个个”和“一个”的区别。

《葡萄沟》教学设计优秀8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优秀8篇

《葡萄沟》教学设计优秀8篇《葡萄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以旅游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葡萄沟,去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运用多种方法品词品句,理解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3、以情促读,以读怡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进入情境1、我会写:看拼音写词语。

2、引读第一段。

3、引入课文,让我们从课文中再次走进葡萄沟吧!二、品读感悟景和情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在葡萄沟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2、反馈交流:⑴ 在葡萄沟你看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现句子)① 研读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a、指导朗读。

b、课件欣赏茂密的枝叶。

c、给画面配音。

② 研读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a、体会葡萄多:a、从哪个词中看出葡萄多?b、课件欣赏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

b、体会葡萄美:a、从哪些词中看出葡萄美?b、理解体会“五光十色”,并进行说话训练。

③ 指导朗读:⑴ 在葡萄沟,你听到了什么吗?研读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准会摘下最甜、最美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① 读一读,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② 表演维吾尔老乡热情地招待客人,让学生体会维吾尔老乡的热情好客。

3、参观阴房,品尝葡萄干:⑴ 默读第三自然段,了解阴房。

⑴ 用自己的话说说葡萄干的晾制过程。

⑴ 品尝葡萄干,感受色鲜味甜。

三、拓展实践升华情感1、课外拓展,感受葡萄干的有名。

2、语言实践:为葡萄沟的葡萄、葡萄干做广告。

3、总结升华:说说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

《葡萄沟》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四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

3、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陶冶美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识字,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盛产、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并练习概括主要段落的意思。

3、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老乡的喜爱之情,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练习概括主要段落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葡萄沟》的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词语。

(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说一说,葡萄沟这个地方怎么样?(是个好地方)
3、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它好在哪些方面?为什么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理解的问题。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思考;葡萄沟在哪里?那里都出产些什么水果?画出有关的词语。

(2)回答思考问题:葡萄沟在哪里?(新疆吐鲁番)新疆是我国一个自治区,吐鲁番是这个自治区中的一个县,葡萄沟在这个县内。

(齐读第一句)(3)那里出产些什么水果?(杏子、香梨、蜜桃、沙果、葡萄)众多水果中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所以,这个地方不叫水果沟,而叫葡萄沟。

(4)指导朗读。

引读、指名读、齐读。

2、读讲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思考;为什么人们喜爱葡萄沟的葡萄?(葡萄长得好)(2)本段有几句话?哪句是讲葡萄的?
(3)分析第二、三句。

①指名读第二句。

这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枝叶茂密)解释“凉棚”。

这句话说明葡萄怎么样?(种得多)
②指名读第三句。

这句讲了葡萄的什么?(果实累累)先讲什么?(成熟的季节)再讲什么?(葡萄果实成熟后的样子)结合课件,理解“一大串、一大串”。

最后讲什么|(果实的颜色)这么多颜色用个什么词可以概括?(五光十色)
③指导朗读。

葡萄钟得多,长得好,颜色美,难怪人们最喜爱葡萄,要读出这种喜爱的语气。

(范读、齐读)
(4)这段除了讲葡萄沟的葡萄好,还讲了这个地方什么好?(指名读第四句,启发学生说出“人好”)课文中哪些词讲出了那里人好?(热情好客、摘下、吃个够等)
(5)这一段的第一句讲了什么?(指名读)读后回答。

(葡萄种植的地方)(6)齐读第二段。

(7)小结:第二段,作者先讲葡萄种植的地方,接着讲葡萄的枝叶成长情况、果实成熟的情况,最后讲老乡会拿最甜的果实招待客人,叙述有条理讲出了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人更好。

3、读讲第三段:
(1)第三段讲了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默读课文。

这段有几句话?
(2)葡萄干在什么地方制作?(晾房)
(3)看图:晾房建在哪儿?什么样子?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理解“山坡、碉堡、小孔”等的词义。

(4)葡萄怎样被制成葡萄干的?指名读第三句。

引导学生看图。

热空气从小孔中流进,把葡萄的水分蒸发掉。

慢慢地,葡萄就被制成了葡萄干。

(5)在晾房制成的葡萄干有什么特点?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词语。

(颜色鲜、味道甜)
(6)谁能说一说,这一段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阴房的样子和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最后讲葡萄干的特点。


4、总结全文。

(1)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好在哪些方面?如果你去葡萄沟,想做什么?
(2)教师归纳:葡萄沟水果出产多;最有特色的是葡萄。

葡萄长得好(量多、色美),葡萄干有名(色鲜、味甜);那里的人热情好客。

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3)齐读全文。

三、指导背诵课文第二段。

自由练习背——指名背——集体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