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3.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课题:《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内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过程与方法:阅读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

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教学重点】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它们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教学难点】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资料、毛巾、橡皮泥、泡沫塑料块、彩色笔等。

教师演示:火山和地震对地形地貌影响的图片或课件、反映地壳板块运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二、了解火山和地震1、知道火山和地震吗?能把知道的和大家交流交流吗?2、师生共同交流收集来的关于火山和地震的资料。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上的三个相关事例。

3、通过刚才的交流和学习,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火山和地震会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三、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1、教师介绍。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我们知道,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就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

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的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2、学生阅读资料。

3、教师课件演示地表分裂形成六大板块,以及六大板块间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运动方式。

4、指导学生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

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设计龙南县实验小学林淑梅一、授课教师:林淑梅(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实验小学)二、教材: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三、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开始指导学生学习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形成和重塑的内容。

地球上,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球内部的力量,另一个是地球外部的力量。

内力是指由地球的内能所引起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作用,外力是指地表受太阳能和重力而产生的各种作用,如风化、流水、冰川、海流、波浪、潮汐以及风力等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等。

地球上巨大的地貌形态及变化都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内力创造了地表形态的基本轮廓,即海陆的分异和大的地形起伏;外力则进行雕塑加工。

内力作用造成高山盆地,使地面崎岖不平;外力作用则破坏高山、填平低地,使地面趋于平夷。

二者在地形发展方向上是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

本节课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

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怎样改变着地形,学生可能不很清楚。

本课教学正是基于学生这样的认识基础进行的。

教科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火山和地震”;第二部分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本课的教学思路是通过现象寻找原因,从而认识地球内部运动改变地形地貌的事实。

教学方式主要是阅读、交流和讲解、模拟实验。

学生所认识的地貌现象是本课教学的起点,仅仅依靠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形地貌的种类、特征认识还是不够的,课前的资料搜集活动对本课的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设定明确的要搜集的资料任务,使得学生有的放矢。

建立在学生对地形地貌的认识基础上,寻求现象形成的原因,利用火山和地震学生特别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探究,进一步引出地球内部运动对地形变化的影响的探讨。

最后利用模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地壳板块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形成的地貌。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每课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

2.从我国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从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知道:(世界上海洋多,陆地少。

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4.丘陵的地形特点是:(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5.山地的地形特点是:(蜿蜒起伏,层峦叠嶂)6.平原的地形特点是:(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7.高原的地形特点是:(地势较高,周边有明显的陡坡为界)8.盆地的地形特点是:(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9.我们家乡的主要地形是(平原)。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球内部从内到外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组成的。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3.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4.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拉张形成的。

5.(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的很猛烈如(地震)(火山);有时表现的极其缓慢如(板块运动)、(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岩石变化的原因是(冷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风化继续风化岩石————岩石碎裂————小石子和沙1.冷热的作用会改变岩石模样吗?(模拟)实验设计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岩石、烧杯、护目镜)实验步骤:(点燃酒精灯。

用镊子夹着岩石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

)实验现象:(岩石碎裂了或烧杯底部有岩石的碎屑)实验结论:(在冷热的作用下,岩石改变了模样。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2020秋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我国西部地区多高山、东部地区多平原。

2.我国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

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3.地球从外到内可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4.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在地球内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第三课:岩石会改变模样吗1.岩石变化的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作用等。

2.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岩石风化的过程图:岩石(风化)岩石碎裂(继续风化)小石子和沙(继续风化)成为土壤中的微粒第四课:土壤中有什么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2.土壤的微粒的从大到小分为:沙砾、沙、粉沙、黏土。

3.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4.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

第五课:雨水对土地的侵蚀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2.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3.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使地形地貌发生了变化。

第六课:探究土地被侵蚀的因素1.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雨量大小有关。

2.土地坡度越大,被侵蚀的程度越大。

3.土地上覆盖的植物越少,被侵蚀的程度越大。

4.降雨量越大,被侵蚀的程度越大。

第七课:河流对土地的作用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溪流汇集在一起就成为了河流。

2.河流对土地不但有侵蚀作用,而且也有沉积作用。

3.河流坡度较大的地方水流速度大,容易发生侵蚀。

4.河流坡度较缓的地方流速小,容易发生沉积。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班级:姓名:第一课:地球表面的地形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2、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3、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

4、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西部多高原,东部多平原。

家长签名:()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4、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板块。

5、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6、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有些是猛烈的,比如地震、火山。

有时候也极其缓慢,就像喜马拉雅年复一年的隆起。

7、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地进行的,是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的。

第 2 页第 3 页家长签名:()1、研究题目: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程度有影响吗?我的猜测: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程度有影响。

土地坡度大,侵蚀程度大;土地坡度小,侵蚀程度小。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不同的条件:土地的坡度相同的条件: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土壤结构、降雨高度等。

2、研究题目: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程度有影响吗?我的猜测: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程度有影响。

无植物覆盖,侵蚀程度大;有植物覆盖,侵蚀程度小。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不同的条件:有无植物覆盖相同的条件:土地的坡度、降雨量的大小、土壤结构、降雨高度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后反思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后反思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后记
本节课一开始就与学生一起回忆了地球上一些典型的地形,在学生了解地球上有哪些地形的基础上提问“你觉得地形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地形会发生变化。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地形发生变化?先让学生就已有的知识介绍自己对火山和地震的了解认识,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共享信息,让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告诉别人,他们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与自豪感,同时教师更应给予表扬,激起学生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然后再进行系统的讲解,但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触及不到,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解决难点,化抽象为具体,在教学中尽量发挥教学模具的功用,用实物进行模拟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能观察的更为清楚,了解地形会发生隆起、断裂、褶皱等,并让学生推测了地形发生了变化会对应生成什么地形。

了解了地球内部运动会使地形发生猛烈的变化,但同时有些地形在进行一些细微的变化,先让学生自由交流,也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PPT课件
火山喷发,熔岩阻塞 白河河道,形成五个相互 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 大连池。
拓展延伸
• 日本富士山是怎样形成的?
富士山是由地壳运动而 形成的一座火山 ,虽被人们 称为休眠火山 正处在休眠状 态, 可地质学家依旧把它列 入活火山行列 。
拓展延伸
• 长白山天池形成的原因? 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
地球内部结构
地幔
地核
地壳
地震发生在地壳 这一部分
新知探究
地壳
地幔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新知探究
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理是一个整体, 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大陆 板块。
• 板块运动模拟实验
新知探究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推测
实验结论
图书 把图书放在桌面,模拟板块碰撞,观察板块的 变化。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3.2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授课老师:11
新知导入
火山:一个大山包,平时静悄悄,一旦发了怒,喷火又咆哮。 地震:晨起坡前留雨迹,日出池上水无痕 。
火山和地震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新知导入
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能的一种释放。
它们会使地球发生什么变化呢?
• 地形地貌
断层 岩溶高原
新知探究
堰塞湖 火山锥
新知探究
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 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 而形成的湖泊。由火山熔 岩流堵截而形成的湖泊又 称为熔岩堰塞湖。
新知探究
小结: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新知探究
• 地球内部的运动 火山和地震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反思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反思1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学反思《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

地球、宇宙之浩瀚,地球和宇宙的内容抽象、不易理解,一直以来这一类课型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调动和体现。

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融入“发展与创新”课题的理念,设计教学过程时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寻求创设多元开放课堂的切入点,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贯穿始终的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的运动”两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

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这些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

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

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

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资料分析、交流讨论、模拟实验、合作探究等方式,为学生破解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内容,为学生架起了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与理解地球内部运动对地形地貌的作用。

二、利用不同形式的“导”推动学生主动探究。

1、指导学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分析火山地震资料时对第一个事例的导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资料分析的方法,为紧接着的自主分析资料这一活动铺设基石;2、引导思维,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分离、平移,导致地表巨大变化”是个宏观现象,既观察不到,又难以察觉,如果光靠教师讲解或阅读资料,学生是很难理解的。

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把橡皮泥想像成大陆板块,用橡皮泥模拟大陆板块的碰撞、分离、平移,观察运动结果,体会领悟山脉、裂谷等地形的形成,引导学生经历由操作思维到形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用两本科学书模拟两大板块 的水平移动、上下移动,观察地形发 生什么变化。
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
雄居世界之颠的喜 马拉雅山,是印度 版块向亚洲版块冲 撞挤压后隆起的巨 大褶皱。山上那些 沉积岩和三叶虫、 海葵、石菊等水生 物化石,都向我们 诉说着2000万年 前这里曾经是一片 古地中海。
地壳是由几个板块构成的,这几个板块像拼图玩具 一样组合在一起,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这些板块相互碰 撞、分离、平移。
我们来做板块碰撞、平移的模拟实验:
实验一:用两本科学书表示两个大陆 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模拟板 块碰撞,观察板块的变化。想一想, 板块这样的碰撞运动会使地表产生怎 样的地形地貌。
概 念 小 结
火山和地震是由地球内部的运 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地壳的运 动,从而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 沟等地形地貌。 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猛激 烈的,有时是缓慢不易觉察的。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选择 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 A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4月7日, 在所罗 门群岛 的拉农 加岛, 当地居 民站在 地震过 后抬升 出海面 的珊瑚 礁上。
现今拉农加岛的实地景色
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的八级 地震造成地面隆起和升高,这是地壳 板块受到挤压而断裂、错位造成的升 降运动。
1920年宁夏地震形成的湖泊
这次地震的特点是山崩地陷,山、地开裂;河流堵塞, 形成堰塞湖
1、从火山和地震带给人们的信息中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 √ )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 ) 3、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压力作用下冲出地面,形成地震。( × ) 4、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 ) 5、火山和地震引起地球表面的地形发生变化。( √ )
6、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 ( √ )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填 空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 地壳 、 地幔 、 地核 。 。
2、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 高 ,压力越 大 3、地球表面在 流水 、 风
、 冰川 、 海浪 等自然力的
作用下,也会缓慢地发生变化。 4、地球释放能量的方式有 火山 和 地震 等形式。
有时这种变化表现得很猛烈, 就会在瞬间产生较大的变化, 比如地震、火山。
探索活动
地球表面是如何变化的?
活动步骤 用泡沫表示岩层,手的挤压或拉伸表示岩层受到 的作用力: ① 把一块泡沫板平放在桌上,两手按在泡沫板的 两边,用力慢慢向中间挤压,泡沫板的中间部分 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当你用力到一定程度时,有 没有出现什么现象? ② 把一块泡沫板平放在桌上,两手拉着泡沫板的 两边,用力慢慢向外拉。泡沫板会发生什么变化? 当你用力到一定程度时,有没有出现什么现象? ③ 把两块泡沫板平放在桌上,离开一定距离,然 后用力使它们碰撞,多试几次,你发现了什么? ④ 你能想象地球表面是怎样变化的了吗?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 它是由地球表面,也就是地壳 的变化引起的。有时候,两个 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或者摩擦, 这样就会导致地震。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地震堰塞湖
地震使地形发生变化
地震地陷
地震地裂
地震塌方
思考
以上几个事例中, 火山和地震使地形发生 了什么样的变化?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 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 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 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 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 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 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 公里的中国大地!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 ) 3、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 ) 4、冰川不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 × ) 5、地震会产生湖泊。(√ )
6、地球上的几个大陆板块是在漂移的。( √ )
7、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会带来好处。( × ) 8、地球表面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化。( √ )
在地震中地壳会发生什么变化?
四川省北川县地震前后对比
地球内部的运动
地震和火山是地 球内部运动引起 的。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 地幔:熔蚀 状缓慢流动 的物质
地核:充 满温度极 高的岩浆
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 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 像一锅煮热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 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长白山天池
Hale Waihona Puke 长白山天池火山锥火山锥
火山锥是火山喷出 物在喷出口周围堆 积而形成的山丘
钓鱼岛属于火山岛
火山岛是由海底火山喷发物堆积而成。
火山群
火山口
火山湖
日本富士山
长白山天池
火山岩浆
2007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
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成人员伤亡的 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 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 米, “拔高”了3米,岛屿周围的珊瑚礁 受到影响露出水面。
喜马拉雅山
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东非大裂谷
在非洲大陆的卫星照片上,科学家发现了 一条大裂缝,它宽约几十至200公里,深达 1000至2000米,谷壁如刀削斧劈,总长超 8000公里。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4厘米。
东非大裂谷是两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断裂谷
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 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 变化。假若这种变化极其缓 慢,就会形成山脉、高原、 裂谷和海沟等。
火山
地震
1963年,冰岛以南的大西洋中, 一艘渔船在海面作业,人们突然看到
那里的海水汹涌翻滚,烟柱腾空而起,
结果一昼夜之内在海面升起了一座岛 屿(苏尔特塞岛), 屿(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 加了一块新的土地。
火山喷发
什么是火山
火山是一座山。当炙热的岩 浆从地球表面的裂缝中喷出并 堆积起来时,就形成了火山。 从火山里流出来的岩浆,叫做 熔岩。熔岩冷却后会变成坚硬 的岩石。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 有关。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2、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 C )内。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3、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 C )形成的。 A、一次次的火山喷发 B、一次大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4、东非裂谷是( C )形成的。
A、河水冲涮
B、大地震 C、两个板块拉张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判 断
1、地球的地壳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