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奖作品数学说课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说课一等奖 ppt课件

高中数学说课一等奖 ppt课件

设计意图
巩固强化:
2.3例1:判断下列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 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随机事件? ⑴“导体通电后,发热”; ⑵“抛出一块石块,自由下落”; ⑶“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⑷“在标准大气压下且温度低于0℃时, 冰自然融化”; ⑸“方程x2+1=0有实数根”; ⑹“如果a>b,那么a-b>0”; ⑺“西方新闻机构CNN撒谎”; ⑻“从标号分别为1,2,3,4,5的5张 标签中,得到1号签”。
2、高一学生个性活 泼,思维活跃,动 手实践、合作探究 的积极性高;
3、学生基础参差不 齐,个体差异比较 明显,在教学中要 关注不同层次的学 生的学习和发展。
Company Logo
三、目标定位
❖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 能事件的概念; ⑵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 的稳定性;
❖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动手试验,体会随机事件发 生的随机性和规律性;⑵在试验、探究和讨论过程中理解 概率与频率的区别和联系,学会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 方法. .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 生的试验、观察、归纳和总结的技能,培育学生团结协作 探究、合作交流表达的团队意识。
LOGO
随机事件的概率
条目
1
教材分析
2
学情分析
3
目标定位
4
教法、学法
5
教学过程6板书设计 Nhomakorabea7
教学反思
Company Logo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背景、地位及作用
说教材
初中:概率初步
高中:统计
随机事件的概率
承上启下:概率
动手实践:试验
数学思想方法

一等奖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PPT说课稿

一等奖幼儿园大班数学说课PPT说课稿

THANKS
感谢观看
交流合作
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分享 自己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04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观察记录幼儿表现及进步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观察幼儿 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反应、兴 趣、参与度等。
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设计个 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他们的 进步情况。
通过观察记录,及时发现幼儿 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 难,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家长辅导孩子数学学习的建议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 适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集中
精力进行数学学习。
激发孩子的兴趣
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实验等活 动,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和好 奇心。
鼓励孩子多动手
鼓励孩子多动手尝试和解决问题, 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及时反馈和鼓励
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引导发现
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帮助幼儿 发现数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和方法, 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实践应用:操作练习与拓展延伸
操作练习
设计多样化的操作练习,让幼儿 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 们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
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等奖幼儿园大班数 学说课PPT说课稿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 • 教学效果评价与反馈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 • 家园共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
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说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说课: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

二、过程意识
3、练习巩固,感悟新知----知识的运用
(1)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课本P40)
①a=4,b=1,焦点在x轴上
②a=4,c= 15 ,焦点在y轴上
如果该椭圆上一点P到焦点F1的距离等于6,那么P到
另一个焦点F2距离是---------------
(2)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为 (2,0),(2,0) ,并
图1
二、过程意识
现在请同学们将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 定在圆板的两点F1、F2处,移动笔尖一周,看看这时笔 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图形?
这时候动点P满足的几何条件又是什么?学生不难说 出动点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常数)。
这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结合
教具的演示让学生直观感知,假如 绳子的的长度(常数)小于或等于
36 16
36 16
D. x2 y2 1
64 4
二、过程意识
(4)如图:画出所给的椭圆的焦点的位 置,并说明理由。(补充练习)
y
x o
二、过程意识
说明:这个环节结合教学目标对教材例题、习 题进行了重组和加工,以学生的练习、感悟为 主,不预设例题,那个题目需要分析、讲解由 课堂实际而定,另外练习尽可能体现题形多样 性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分析解答中注意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注意 不同思维、方法的碰撞。 设计意图:不同于以往,这个环节通过放手让 学生自己练习、感悟,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 游泳”,以增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 效性。
三、探究意识
y p
o
课外探究(2)
设计意图:通过创造性的使用 教材,一方面使针对教材内容所 开展的探究性活动成为一种真 x 实的可能;另一方面通过这样 的设计可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自我探索的良好习惯,并 最终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 方式,同时为对学生数学学习 的过程性评价找到一种比较好 的形式和一个很好的落脚点。

一等奖作品数学说课课件

一等奖作品数学说课课件

05
CHAPTER
教学资源与应用
课件制作与展示
课件内容设计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 课件内容,包括概念引入、知识讲解、例题分析、学生互 动等环节。
课件制作技巧
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动画、音效、视频等,增强课件的视 觉效果和吸引力。同时,注意课件的版面设计、色彩搭配 和字体选择,使其清晰易读、美观大方。
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变式训练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变式训练,培养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 新能力。
归纳小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
04
CHAPTER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
1 2 3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小组 讨论、上台演示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 积极性和参与度。
学生实践操作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数学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如探索数学问题、验证数学定理等,提高 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网络资源的利用
01
网络资源获取
介绍一些优质的数学教育资源网站和在线学习平台,如Khan Academy
、Coursera、中国大学MOOC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元
化的学习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发现、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意 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特点分析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注重基础性、 系统性和实用性,强调数学知识 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符合学生的

一等奖作品数学说课课件

一等奖作品数学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反思课件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是否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同时,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数学竞赛
组织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 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数学 应用能力。
学习交流会
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会,让学生分享 学习心得和经验,促进彼此之间的 学习和进步。
04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
情境导入
通过创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际 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说课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教 学问题,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 素养。
推动教育改革
说课课件可以作为教育改革的 重要参考和借鉴,推动教育教
学的创新与发展。
02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概述
01
本次数学说课课件的教学内容为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02
该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 学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理解其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 正确的数学观念。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 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原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
通过课件中的思维训练和探究活动,预测学生的 思维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数学 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说课课件一等奖

小学数学说课课件一等奖

小学数学说课课件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

详细内容包括: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定义,能够正确表示分数,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卡片。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水果切割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切割后的水果份额,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表示切割后的水果份额。

b. 讲解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c. 举例说明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

b.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初步认识》2. 内容:a. 分数的定义与表示方法b. 分数的基本性质c.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d. 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图1:一个正方形被切成四个小正方形,其中一个涂色)(图2:一个圆形被切成八个扇形,其中三个涂色)2/5 + 1/5 = 3/4 1/4 =c. 举例说明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a. 图1:1/4 图2:3/8b. 3/5 1/2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基本性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针对性指导。

数学说课课件一等奖

数学说课课件一等奖

数学说课课件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次函数》的第三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主要包括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开口方向与二次项系数的关系、对称轴的求法及位置、顶点的求法及位置、增减性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理解开口方向与二次项系数的关系。

2. 学会求解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顶点,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开口方向与二次项系数的关系、对称轴和顶点的求法。

难点:开口方向与二次项系数的确定,对称轴和顶点的求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抛物线形状的公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2. 知识点讲解:(1) 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增减性。

(2) 开口方向与二次项系数的关系:a > 0 时,开口向上;a < 0 时,开口向下。

(3) 对称轴的求法:x = b/(2a)。

(4) 顶点的求法:(b/(2a), c b^2/(4a))。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1) 开口方向(2) 对称轴(3) 顶点(4) 增减性2. 开口方向与二次项系数的关系a > 0 时,开口向上a < 0 时,开口向下七、作业设计y = x^2 4x + 42. 教材练习题 2、4、6。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特点、开口方向与二次项系数的关系、对称轴和顶点的求法是否掌握。

2. 拓展延伸:研究三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并与二次函数进行对比。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二次函数》的第三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拔萝卜》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拔萝卜》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37 _+___1__2__
49
63 __+____5__
68
72+27= 99
72 _+___2__7__
99
森林医生
2、一共有多少个键?
36+52 = 88(个) 答:一共有88个键。
4、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55+14= 69(只) 答:一共有69只天鹅。
5、一共收了多少棵白菜?
24+24= 48(棵) 答:一共收了48棵白菜。
59
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加起
用竖式计算。
25+71= 96 66+13= 79 40+49= 89
25 _+___7__1__
96
66 _+___1__3__
79
40 _+___4__9__
89
竖式计算要注意,相同数位写上几。
3、用竖式计算。
37+12= 49 5+63= 68
数学
语文
35本
34本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一共有多少本?
35 +34 = 69(本)


试一试,你准行!

62 36 55 43 52
我学会了:
两位加两位数旳计 算措施,并认识了 竖式,学会了用竖 式进行加法运算。
50+9=59
1.用计数器拨一拨,算一算。
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6 ○+□23=□59(个)
36+20=56 56+3=59
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3□6 ○+□23=□59(个)
答:一共拔了59个萝卜。
认一认,算一算。
36+23=59
十个 位位
36 _+__2___3__
59
跟我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2 圆柱表面积公式推导



展开



课 后 提 升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3 圆锥表面积公式推导



堂 实
l

r




S圆锥侧 S扇 rl
侧面展开
S圆锥全 S扇 S底圆 = r(l r)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情境 教学
小组 合作
自主 探究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教教 教
学学学 学
分策过 析略程
反 思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前 教师准备1


教师到幼儿园参观,了解蒙氏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目的:瞄准专业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



课 后 提 升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圆柱体积
课 堂 实 施


提 升
观微课(课前),答问题
V圆柱
r2h
圆锥体积
V圆锥
1 r2h 3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1组 准
制作底面半径为 5cm,体积为300cm3 的圆柱,并计算所需纸张的面积。

2组 制作底面半径为 5cm,体积为100 cm3 的圆锥,并计算所需纸张的面积。
圆柱和

李广全 (下册) 第五节
圆锥
学 目
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2课时

重 难
点 本节课的学习对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重要意义。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 学前教育专业 ——


分 析
良好的专业素养
善于沟通、表现

学 目
能力 和 素养

一年级
旋转体有初步认识 空间想象力需进一步提升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准 备



未能正确找出圆锥展开前后各数量的对应关系





正确找出圆锥展开前后各数量的对应关系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准
规定尺寸的 圆柱和圆锥

课 堂 实 施
课 后 提 升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课堂总评 前

3.搜集蒙氏教具图片上传至微信群;

4.观看《圆柱、圆锥的体积》微课视频。

课 后 提 升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课堂实施步骤 准 备



3

2
思维拓展 鼓励创新
4
5
6

1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准 备

堂 实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观视频,导新课


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
3.3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例

1.圆柱、圆锥的表面积
学生板书
---分段函数的应
一、用温故知新
学生展示:
1.函数值的求法.
(选择、代入)
2.圆柱、圆锥的体积 2.图像的作法.
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数据整理; 2.数据分析; 3.构建函数; 4.分析应用.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小组合作 设计制作 堂

3组 制作母线长为1 0 c m,高为8 c m 的圆锥,并计算所需纸张的面积。

4组 制作半径长为 6 c m ,表面积为168 cm2 的圆柱,并计算其体积。

后 提
5组 把一个直角边长为 4 c m 的等腰三角形绕斜边旋转一周,求所得旋转体的侧面积和体积,并 制作该旋转体。
教 材 分 析

情 分
感受
圆柱、圆锥表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重点
析 思考


实践
难点
圆锥表面积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重 难 点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 教教 教 学 学学 学 分 策过 反 析 略程 思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任务 驱动
类比 教学
一等奖作品数学说课课件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目录
Content
教教教教 学学学学 分策过反 析略程思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教教教 学学学学 分策过反 析略程思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 材 分 析

情 分
圆柱、圆锥的概念与性质
第1课时

高教出版社 基础模块 第九章
创 新 杯 说课大赛
敬请专家评委批评指正!
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
汇报结束
谢谢大家! 请各位批评指正
3 圆锥表面积公式推导
准 备
提出问题:如果公式中的母线或半径并未给出,则圆锥的表面积如何求?
课 堂 实 施
分析问题:母线、半径和高满足 怎样的数量关系?
得出结论:满足勾股定理
l2=r2 h2
解决问题:趁热打铁, 例题巩固
课 后 提 升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4 圆柱、圆锥体积公式
准备课来自01堂 实 施多元评0价2 激励上进

后 提
03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准 备
1. 课本习题9.5A组4.5.6题。

学习与训练9.5.2。

实 施
2. 创意比拼:以圆柱、圆锥为基本元
素,用彩泥为幼儿园制作环创摆件。
课 后 提 升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准 备
1 任务检查

堂 实
观察分析 2 圆主柱表动面探积公究式推导

3 圆锥表面积公式推导
课 后
4 圆柱、圆锥体积公式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1 任务检查


小组代表展示解说课前搜集的蒙氏教具图片
课 堂 实 施
课 后 提 升
知识 和 思维
重 难 点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析 学
知识目标
掌握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 并会应用。


析 教
能力目标
提高动手能力、审美能力以及空间问题 向平面问题转化的能力。


标 重
情感目标
体会数学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密切关系,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课 前 教师准备2 准 备
建立微信群并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和微课视频。
课 堂 实 教师准备3 施
根据班级情况把学生分为5个小组,经小组成员共同
课 后
商议,确定每人在组内的具体任务,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教学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学生准备


学生任务:1.准备卡纸、剪刀、圆规等工具;

2.复习圆、扇形等面积公式并预习新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