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8年专插本《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陈慧琳《人文地理学》(WORD版)参考资料

内容提要本教材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人类各种活动的产生、发展、变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构建教材体系,按人地关系主要领域和问题设置章节,建立一个联系各人文地理要素或现象的解释体系,以探讨和总结人地关系,是一部通论性的人文地理学教材。
本教材与目前中学使用的新教材密切结合,特别适合作为师范院校大学本科地理专业的人文地理学教材,也可作为非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公共课程教材,还可供中学地理和环境教育课的老师以及经济、规划等专业人员作参考。
成员及分工主审陈才主编陈慧琳副主编黄成林郑冬子绪论陈慧琳贵州师范大学第一章陈慧琳贵州师范大学第二章黄成林安徽师范大学第三章梅林东北师范大学第四章李诚固东北师范大学第五章陈亚颦云南师范大学第六章殷红梅贵州师范大学第七章彭贤伟贵州师范大学第八章周国富贵州师范大学第九章秦丽杰东北师范大学吴贞丽东北师范大学第十章郑冬子信阳师范学院前言这本《人文地理学》教材是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学生及大学非地理专业普及人文地理科学教育的新教材。
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人地关系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两者之间构成的关系体。
人地关系的性质、内容、结构、演变深刻地影响着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20世纪里,尤其是该世纪中后叶,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强调人地关系理论体系在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然而,我国的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传统是强调分支学科和经验知识介绍,忽视基本理论教学。
怎样将这一强一弱两个方面统一起来,是摆在人文地理教学改革面前的实际课题。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庞大,如果仅将人文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基本内容集中于同一本教材内,难免结构繁杂、论述冗长,不利于理论的完整表达和探讨。
因此,迫切需要一本理论性或者通论性的基础教材,以便更好地显示出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层次,有利于大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学科体系的全面认识。
在这方面,这本教材做了实质性的工作。
根据教育部师范司有关面向21世纪高师教材改革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以及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地理教师这一特定目标,适应人文地理学在新形式下发展需要,经贵州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和云南师范大学五院校10多位教师通力合作,完成了这本人文地理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大三人文地理学考纲及答案模板

第1章绪论1.何为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征分别是什么?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色与人类活动赖以生计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露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商讨怎样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样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
学科特征:综合性、社会性、地区性2.明确世界和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史。
德国——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着重学术思想的研究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李特尔:人文地理学奠定人拉采尔:人文地理学首创人地理环境决定论赫特纳:地区学派代表施吕特尔:景观学派代表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关系可能论英国——麦金德:陆权学说(大陆要地论)罗士培:适应论美国——森普尓:环境决定论索尔:文化景观学派哈特向:地区学派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地区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中国竺可桢:近代地理学的奠定者,编著中国第一部高等学校地理教材《地理学通论》。
张相文: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地理学期刊《地学杂志》;1908 年编著中国第一部自然地理著作《地文学》 ;1909 年在天津倡始中国第一个地理学术集体——中国地学会胡焕庸:胡焕庸线现代中国: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构造主义第 2 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什么是文化?应怎样理解文化的“三位一体”的一致性?广义上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建的物质财产和精神财产的总和;狭义上指社会心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物质为基础,包含宗教、崇奉、民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样制度等。
拥有历史连续性、阶级性和民族特色。
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位一体”的一致,三者拥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相互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构成文化的整体。
如一座建筑物(民居)它是由多种资料建成的,是属于物质文化,但典型的民居多由四合院甚至几个四合院构成,反应中国传统的大家庭制度,几代同堂,这类格局属家庭制度文化;民居内的各样陈设、建筑装修等属于艺术产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
2018年广东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纲

2018年广东省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大纲《高等数学》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本大纲适用于所有需要参加《高等数学》考试的各专业考生。
Ⅱ考试内容总体要求:考生应按本大纲的要求了解或理解“高等数学”中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分学初步、常微分方程初步和常数项级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或熟练掌握上述各部分的基本方法。
应理解各部分知识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应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确地判断和证明,准确地计算;能综合运用所掌握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部分函数、极限和连续㈠函数⒈考试内容⑴函数的概念:函数的定义,函数的表示法,分段函数。
⑵函数的简单性质: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周期性。
⑶反函数。
⑷函数的四则运处与复合算。
⑸基本初等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⑹初等函数。
⒉考试要求⑴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求函数包括分段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及函数值,并会作出简单的分段函数图象。
⑵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和周期性定义,会判断所给函数的相关性质。
⑶理解函数y=f(x)与它的反函数y=f-1(x)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⑷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⑸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⑹掌握初等函数的概念。
㈡极限⒈考试内容:⑴数列和数列极限的定义。
⑵数列极限的性质:唯一性、有界性、四则运算定理、夹逼定理、单调有界数列极限存在性定理。
⑶函数极限的概念:函数在一点处的极限定义,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有关系,趋于无穷大(x→∞,x→+∞,x→-∞)时函数极限的定义,函数极限的几何意义。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8年专插本《安全学原理》考试大纲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8年招收本科插班生《安全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本大纲为安全工程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安全学原理是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该课的学习和考试,使学生了解安全科学的发展历史及安全科学的学科体系,理解与安全科学相关的基本概念,掌握事故致因理论及其在事故预防中的应用,对常用的安全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为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考试知识点第一章、绪论识记安全的概念、人类对安全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安全科学的相关刊物及其出版时间、安全工程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安全的基本特征,了解安全科学学科体系的构成,掌握安全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了解安全科学的发展情况,识记我国《安全生产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1990-2000-2020 年)》中提出准备重点研究和解决的安全问题。
第二章、安全属性(不作为考核内容)第三章、安全观了解安全观的历史演变,识记安全价值观、安全价值工程的含义,掌握大安全观的内涵。
第四章、安全认识论识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掌握安全与事故的相关定义、事故的基本特征及其预防原则,掌握事故模式理论的相关内容。
第五章、安全方法论识记本质安全化方法、熟悉人机匹配法、识记全面安全管理方法,识记系统方法的相关概念、了解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方法,识记风险分析与评估的相关概念。
第六章、安全社会经济原理识记安全文化内涵的相关内容、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掌握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管理体制,识记安全法规的本质与特征、安全法规的功能与分类、了解我国安全法规体系构成,了解安全经济学的内涵、特点,识记安全经济学的基本术语、能对企业的安全效益进行分析。
三、考试时间及题型1.时间:120分钟2.题型:名词解释(15分)、填空(10分)、不定项选择(30分)、简答题(30分)、案例分析(15分)四、参考书张景林,林柏泉,《安全学原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2月。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8年专插本《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8年招收本科插班生《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本大纲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人文地理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该课的学习和考试,为其他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有关课程打下一个理论基础,考察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二、考试知识点第一章、绪论地理学的分类、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整合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程序、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的阶段、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的概念、人口分布影响的自然因素、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民族的共同特征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类型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工业革命出现的国家、工业革命推动发展的工业类型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聚落的定义与类型、城市的类型、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城市景观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语言的定义、我国的地名景观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世界三大宗教、民族宗教第十章、旅游地理大众旅游、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乡村旅游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政治地理单元、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政治地理过程、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领土形状、国家领土位置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直接活动空间与间接活动空间、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特征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不作为考核内容)三、考试时间及题型1.时间:120分钟2.题型:判断题(2分×5=10分)、单项选择题(2分×10=20分)、填空题(2分×10=20分)、名词解释(4分×5=20分)、问答题(15分)、材料分析题(15分)四、参考书赵荣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
2018届高三地理考试大纲及解读 精品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课标实验版)及解读一、考试大纲: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课程的内容,确定高考地理科考试内容。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8年本科插班生《中国古代文学》考试大纲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8年招收本科插班生《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大纲一、考试要求本大纲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自先秦至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包括其间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文学流派、文学团体、重要作家、优秀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等内容,从而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试知识点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识记“神话”这一概念。
2.了解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等作品。
第二章《诗经》1.重点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了解《小雅·采薇》、《豳风·东山》、《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周南·关睢》、《卫风·氓》;《邶风·谷风》、《秦风·无衣》、《小雅·采薇》等作品。
第三章先秦散文1.《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释名;了解《殽之战》《召公谏厉王弭谤》《苏秦始将连横》等作品。
2.了解《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和《韩非子》。
具体掌握《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逍遥游》、《疱丁解牛》等篇。
第四章屈原和《楚辞》1.识记楚辞的名称、来源。
2、了解屈原的时代、生平、思……3、重点掌握《离骚》、《山鬼》、《湘君》、《湘夫人》、《国殇》等篇。
第五章汉代乐府民歌1.掌握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东门行》、《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平陵东》、《妇病行》、《古歌》、《悲歌》、《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等诗作。
第六章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与《古诗十九首》1.识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和它在我国五言诗史中的地位。
2.了解《行行重行行》、《庭中有奇树》、《冉冉孤生竹》和《迢迢牵牛星》等诗作。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赵荣)广东专插本复习资料

人文地理第一章:绪论一定义:人文地理学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狭义的人文地理学不包括经济地理学。
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在地理环境影响下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1 、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9世纪中叶之前,是积累地理知识和资料的过程。
荷马史诗《伊里亚特》和《奥赛德》被认为是关于人文地理知识的最早记述性著作。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创立了自然地理学,卡尔.李特尔是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
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提出环境决定论。
法国人文地理学家维达尔.白兰士竭力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提出“人地相关论”,白吕纳进一步发扬了他的思想。
英国地理学家麦德金提出“心脏地带学说”,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世界政治活动的规律性,开创了政治地理学的先河。
美国形成了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形成了经济地理学。
3、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理论和哲学方法的多元化:实证主义,经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研究方法不断革新:计量方法和数学模型广泛应用,引入了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行为地理学,遥感技术的应用。
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
4、简述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 近代人文地理学:公元前500年左右,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汉司马迁著《史记》中的《货殖列传》卷,汉班固著《汉书》中专辟《地理志》,明末的《徐霞客游记》。
(2) 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引进和发展:.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先驱者,张相文,竺可桢等,竺可桢等人的推动下,中国近代地理学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得到了发展,(3) 文地理学的发展:1949-1979年,是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衰落的时期,1980-1990年,是人文地理学复兴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8年招收本科插班生
《人文地理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
本大纲为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插班生专门编写,作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人文地理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该课的学习和考试,为其他跟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有关课程打下一个理论基础,考察学生对人文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二、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地理学的分类、人文地理学的概念、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形式文化区和功能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整合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程序、第一手资料、第二手资料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
世界人口大幅度增长的阶段、人口容量和适度人口的概念、人口分布影响的自然因素、人口迁移、人口流动、民族的共同特征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类型
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
工业革命出现的国家、工业革命推动发展的工业类型
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
聚落的定义与类型、城市的类型、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城市景观
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语言的定义、我国的地名景观
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
世界三大宗教、民族宗教
第十章、旅游地理
大众旅游、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乡村旅游
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政治地理单元、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政治地理过程、国家的基本特征、国家领土形状、国家领土位置
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
直接活动空间与间接活动空间、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特征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不作为考核内容)
三、考试时间及题型
1.时间:120分钟
2.题型:判断题(2分×5=10分)、单项选择题(2分×10=20分)、填空题(2分×10=20分)、名词解释(4分×5=20分)、问答题(15分)、材料分析题(15分)
四、参考书
赵荣等,《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