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广东专插本生态学试题+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专升本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8年专升本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

2018年专升本生态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详解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引起植物黄化现象的最主要因子是()A.温度B.光C.风D.空气2.下列植物群落中,在水生演替系列中最先出现的是 ( )A.沉水植物B.浮水植物C.挺水植物D.湿生草本植物3.某块农田上种植某种作物。

土壤中的氮可维持300kg产量,钾可维持150kg产量,磷可维持50kg产量。

不考虑生态因子间补偿作用情况下,该作物理论产量大约是( )A.50 kgB.150kgC.300kgD.500kg4.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光谱的主要范围在 ( )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远红外光区5.在离散种群的增长方程Nₜ+t=λNₜ中,参数λ代表 ( )A.自然增长率B.种群数量C.环境容纳量D.周限增长率6.按照饶基耶尔的植物生活型分类,马尾松属于 ( )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高位芽植物D.隐芽植物7.与低纬度地区植物相比,高纬度地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有效积温通常 ( )A.较高B.较低C.相同D.不确定8.狼和羊的种间关系是()A.互利共生B.捕食C.偏利共生D.竞争9.甲乙两个群落都由5种植物构成,其中甲群落每种植物的个体数几乎相同,而乙群落90%的植物个体属于同一种,则甲乙两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相比( ) A.甲高 B.乙高C.相等D.不确定10.下列关于生态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B.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C.深根作物和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生态位体现了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11.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和霸王鞭是不同种类的植物,但它们都以肉质化的茎等来适应干旱生境,这种现象称为 ( )A.趋同适应B.竞争C.互利共生D.趋异适应12.下列属于群落交错区特征的是 ( )A.环境均一B.物种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边缘效应不明显D.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3.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捕食者通常是 ( )A.营养生态位较宽的特化种B.营养生态位较宽的泛化种C.营养生态位较窄的特化种D.营养生态位较窄的泛化种14.在植物所固定的能量中,除去呼吸消耗外,用于自身生殖和生长的部分称为 ( )A.总初级生产量B.净初级生产量C.次级生产量D.生物量15.生态系统中后一个营养级与前一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比值称为 ( )A.同化效率B.林德曼效率C.生长效率D.利用效率16.西双版纳和小兴安岭地区的地带性植被分别是 ( )A.热带雨林和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和针阔叶混交林C.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17.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不影响其所在的环境B.群落具有水平结构C.群落具有演替特征D.群落由一定的物种组成1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是 ( )A.小麦B.绿藻C.蘑菇D.狮子19.在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模型dNdt =rN(1−NK)中,(1−NK)表示()A.环境容纳量B.种群数量C.种群密度D.环境压力20.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时,与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O₂量相比,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₂量()A.较多B.较少C.相等D.不确定二、填空题:2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专升本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

A. 种群的增长B. 物种的进化C.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D. 环境的污染与治理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因素答案:D3. 以下哪种关系不属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A. 捕食B. 共生C. 竞争D. 光合作用答案:D4. 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是()。

A. 初生演替B. 次生演替C. 顶极群落D. 演替停滞5. 以下哪种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食物供给B. 气候调节C. 废物处理D. 物种灭绝答案:D6. 生态足迹是指()。

A.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B. 人类对环境的污染C. 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人类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答案:A7. 以下哪种不是生态学研究的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计算法答案:D8.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包括()。

A.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 个体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 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 个体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A9.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B. 群落C. 生态系统D. 食物链答案:D10. 以下哪种不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类型?()A. 抵抗力稳定性B. 恢复力稳定性C. 动态稳定性D. 静态稳定性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_________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自然系统。

答案:非生物2. 种群的_________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的差值。

答案:增长率3.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_的。

答案:单向4.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通过_________作用固定太阳能。

答案:光合5. 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数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现象称为_________。

2016广东专插本生态学试题+答案

2016广东专插本生态学试题+答案

机密★启用前广东省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生态学基础本试卷共4页,43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注意事项: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按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

3.答题卡上选抒题选项有[A][B][C][D][E]5个信息点,考生应根据试题的实际情况填涂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试题答案是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按顺序作答,并注明大题号和小题号。

如需改动,先画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沽,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属于竞争的是BA.真菌与藻类形成地衣B.水稻与稗草长在同一块稻田中C.藤壶附生在鲸鱼的背D.牛吃草2.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最先出现的生物是CA.乔木B.苔藓C.地衣D.草本植物3.下列属于次生演替的特征是BA.速度慢B.不可逆转C.结构与物种稳定D.可以从任意一个阶段开始4.一个地区的湿润程度,不只决定于降水量一个因素,而是诸多气候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这体现了生态因子的CA.阶段性作用B.间接作用C.综合作用D.直接作用5.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的范围,即一个最低点和一个最高点,这个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DA.生态容量B.生态型C.生态位D.生态幅6.在水中生活的鱼龙和海豚分别属于鱼类和哺乳类动物,但都进化形成了适应游泳的流线型身躯,这种现象属于BA.趋异进化B.趋同进化C.协同进化D.平行进化7.空气的各种主要组成成分中,总体上对生物影响最大的是AA. OB. COC. ND.惰性气体8.农业种植制度中不同种类作物的间套作,属于B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态系统多样性 D .景观多样性9.生态学发展历史上,提出著名的“十分之一定律”的学者是BA.谢尔福德B.林德曼C.贝塔朗菲D.辛柏10.我国从东南至西北,依次出现森林区、草原区及荒漠区3种植被类型。

广东专插本2017生态学真题

广东专插本2017生态学真题

广东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生态学基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941年,美国科学家林德曼发表《一个老年湖泊内的食物链动态》,第一次A、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B、用确切的研究数据揭示了在食物链顺序转移中生物量的数量关系C、提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D、描述了一个受到人造化学品危害的悲惨世界2.作为边缘种的栖息地,一般情况下,在廊道中见不到A、外来种B、濒危种C、一般种D、多生境种3.以精神追求为主的生态旅游,不在追求A、到大自然中去B、缅怀人类曾和谐相处的怀旧情结C、身体享乐D、使自己在融入自然的过程中进入最高的精神境界4.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大部分草地,以及许多栽培农作物的耕地,其年净初级生产力通常为A、2000~3500 g/(㎡·a)B、1000~2000 g/(㎡·a)C、250~1000 g/(㎡·a)D、0~250 g/(㎡·a)5.生态系统中含氮有机物的转化和分解过程不包括A、氨化作用B、固氮作用C、硝化作用D、反硝化作用6.下列不适应荒漠区生长的生活型是A、荒漠灌木及半灌木B、肉质植物C、短命植物与类短命植物D、乔木7.广义的捕食关系不包括A、食草动物吃绿色植物B、食肉动物捕杀其他动物C、蚊子叮人吸血D、寄生昆虫产卵在其他昆虫体内,孵化后幼虫以寄主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8.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主要传递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营养信息D、行为信息9.一些植物为了传花授粉,会散发出香味。

香味物质包括A、类胡萝卜素B、叶黄素C、叶绿素D、单萜化合物10.土壤退化现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资源环境问题,目前我国石漠化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黄土高原D、东北地区11.在种群的Logistic增长模型dN/dt=rN(1-N/K)中,当种群增长率dN/dt达到最大值时的N值为A、KB、K/2C、K/3D、K/412.影响植物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是A、低温B、高湿C、强光D、充足的氧气13. 群落生态学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A、动物顶极B、土壤顶极C、地形顶极D、气候顶极14.下列具板状根、气生根、老茎生花等植被特征的生物群落是A、热带雨林B、北方针叶林C、温带草原D、红树林15.生物的个体发育以及植物群落的演替,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不会颠倒。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

实用文档成人高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真题201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分。

共40~20小题。

每小题2一、选择题:1 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 1.种群年龄锥体的基本类型有A.2种B.3种C.4种D.5种B答案:通过测定水体中某物质的浓度来测定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2.黑白瓶法答案:( )生产量,该物质是氧气A. 二氧化碳B. 氮气C. 二氧化硫D.A答案:( ) 对策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对策生物和K下面关于3.r 对策者适应不稳定环境A.r 对策者幼体存活率低B.r 对策者竞争能力强C.K 对策者种群恢复能力强D.KD答案:( ) 4.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碳的主要贮存库是A.大气B.水C.岩石圈生物D.C答案:( ) 从裸岩到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起始阶段是5. 苔藓阶段A. 地衣阶段B. 草本阶段C. D.灌木阶段B答案:某一生态因子在生物生长发育初期是限制因子,但在后期为非限制因子,6.( )这种现象体现了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A. 互补性B. C.直接性D.间接性A答案:( ) 7.华北平原没有天然橡胶林分布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短A.实用文档温度过高B. 土壤贫瘠C. D.温度过低D答案:这一“十分之一定律”,8.林德曼通过对某生态系统的研究得出能量流动的( )生态系统是A.森林B.草原C.湖泊D.农田C答案:( ) 9.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占有一定的空间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元C. 种群是多种生物的集合D.D答案:( ) 下列不属于描述陆地植物群落特征的指标是10. 多度A. 优势度B. 内禀增长率C. 盖度D.C答案:被引入我国后,因其繁殖迅速而泛滥成灾,并对水俗名水葫芦)(11.凤眼莲( )体中原有物种的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该现象属于A.扩散B.迁移C.生态入侵D.适应辐射C答案:( ) 下列属于热带雨林特点的是12. 植物密度高,季相变化明显A. 植物密度高,季相变化不明显B. 植物密度低,季相变化明显C. D.植物密度低,季相变化不明显B答案:( ) r对策的是13.下列生物中,其生活史对策属于鹰A. 大象B. C.松毛虫D.斑马C答案:( ) 14.下列陆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苔原A.实用文档热带雨林B. 北方针叶林C. D.温带阔叶林B答案:( ) (1980)中未采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单位是15.《中国植被》A.群丛B.群系C.植被型D.生态型D答案:( ) 16.对鸟类换羽和兽类换毛起主要调控作用的是A.光周期B.湿度食物C. 风D.A答案:( ) 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层次的是17. 遗传多样性A. 物种多样性B. 种群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C答案:) ( 0.6℃对应的海拔升高18.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2、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3、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A、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有效积温D、天数4、早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5、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团粒结构C、核状结构D、片状结构6、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7、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A、矮化B、顶冠C、根系发达D、旗冠8、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9、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A、疏选结构B、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10、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11、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1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13、种群平衡是指()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14、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来看,沿海的"赤潮"现象,属于()A、周期性波动B、种群爆发C、不规则波动D季节性消长21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16、法瑞学派群落分类方法的基础是()A、演替原则B、植物区系C、植被型D、群落生态17、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A、蒙古标B、长白落叶松C、红松D、兴安落叶松18、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19、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20、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气候项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项级21、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2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23、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A、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增加总生产量D、增加净生产量24、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荒漠25、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A、草原B、森林C、海洋D、农田26、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A、湖泊B、草原C、果园D、热带雨林,27、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A、石油B、天然气C、煤D、水能28、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生态学题库及答案

生态学题库及答案

生态学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 生物群落B 生态系统C 生物圈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涵盖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以及整个生物圈。

2、以下属于种群特征的是()A 年龄结构B 出生率和死亡率C 性别比例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种群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数量特征主要有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等。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E 以上都是答案:E解析: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共同组成,它们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4、以下哪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A 热带雨林B 草原C 农田D 荒漠答案:A解析:热带雨林的物种丰富度高,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最强。

5、生物多样性包括()A 遗传多样性B 物种多样性C 生态系统多样性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二、填空题1、生态因子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答案: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2、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

答案: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群落的演替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答案:初生演替;次生演替5、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其调节机制主要是________。

答案:负反馈调节三、简答题1、简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 C、H、O、N、P、S 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可分为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如碳循环、氮循环)和沉积型循环(如磷循环)。

2018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试题(二)-成人高考.doc

2018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试题(二)-成人高考.doc

2018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试题(二)-成人高考整理“2018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试题(二)”,更多2018成人高考模拟试题,请及时关注成人高考网或搜索公众微信号“万题库成考”获取!点击查看:2018年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练习试题案汇总一、选择题1~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海洋生活的大多数生物体内的盐量与海水相比是()A.低渗的B.高渗的C.等渗的D.不确定2.就有效防护距离来讲,效果最差的林带类型是()A.通风林带B.紧密林带C.混交林带D.疏透林带3.不同坡向生物状况有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坡向()A.母质不同B.太阳辐射量不同C.气候不同D.土壤不同4.生态出生率是指()A.最大出生率B.生理出生率C.实际出生率D.理论出生率5.达到气候顶极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是()A.后顶极B.前顶极C.分顶极D.亚顶极6.裂唇鱼种群中如果雄鱼死去,种群中最大的雌鱼就会发生性转变而迅速变成雄鱼。

这一现象说明生物的()A.领域特征B.密度效应C.社会等级D.环境决定性别7.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后期则无关紧要的是()A.生物的散布能力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C.生物的生产量D.生物的繁殖能力8.人类向海水中排放含汞离子的化学废料,导致大型鱼类死亡的原因是()A.水温的变化B.营养的改变C.有毒物质的富集D.矿物质的循环9.农业生态系统是属于()A.无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B.人类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C.自然补加能的太阳供能生态系统D.燃料供能生态系统10.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A.现代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生物学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密★启用前广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生态学基础本试卷共4页,43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注意事项:1.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2.答卷前,考生务必按答题卡要求填写考生信息栏、粘贴条形码。

3.答题卡上选抒题选项有[A][B][C][D][E]5个信息点,考生应根据试题的实际情况填涂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试题答案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按顺序作答,并注明大题号和小题号。

如需改动,先画掉需改动部分再重新书写,不得使用铅笔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沽,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第一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学者是(A)A. 坦斯利B. 奥德姆(生态学传统→现代)C. 林德曼D. 贝塔朗菲(系统论创世人)2. 下面对生物的生长起间接作用的因子是(C)A. 光照B. 温度C. 地形D. 二氧化碳3. 基于系统论、控制论和生态系统学之上的跨学科的生态地理学科是(D)A. 系统生态学B. 理论生态学C. 控制生态学D. 景观生态学4. 根据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 t=N0e rt,当种群的数量保持稳定时,r值应为(B)A. <0B. 0C. >0D. 15.紫茎泽兰原产墨西哥,进入中国后大面积扩展并成为“害草",这种现象属于(D)A. 种群暴发B. 种群波动C. 种群平衡D. 生态人侵6. 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这条食物链中,假设浮游植物的能量为1000J,按十分之一定律,则转移到小鱼时所损耗的能量是(C)A. 900JB. 950JC. 990JD. 999J7.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物理信息传递方式的是(A)A. 燕雀发出某频率的声音报警B. 雌蚕蛾释放性激素吸引雄蚕蛾C. 狼排尿标记活动路线D.云杉种子丰收使林中松鼠数量上升8.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最优调控的是(C)A. 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转动(随动调控)B. 鹰依靠其敏锐的视觉跟踪跑动的鸡(随动调控)C. 鱼的流线型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阻力(最优调控)D. 群落演替有一定的顺序(程序调控)9. 温室气体甲烷的一个主要来源是(D)A. 土壤的反硝化作用B. 化肥的使用C. 冷冻剂的使用D. 湿地有机物质的厌氧分解10. 生态系统具有不同层次上的稳态调控机制,下面属于个体水平调控的是(A)A. 部分低等动物器官受伤后会再生B. 水稻通过分蘖维持一定的密度水平C. 农林牧结合使各业良性循环发展D. 草原中的草和动物维持一定的量比11.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时间结构的是(D)A. 不同土地类型的作物布局B. 土壤的不同深度分布着不同的生物C. 作物秸秆的多重利用D. 农田中水稻与花生的春秋轮作12. 下列属于干扰斑块的是(B)A. 沙漠中的绿洲B. 泥石流暴发形成的小面积斑块C. 自然湿地D. 原始森林13. 植物沿着河流的堤坝迁移,体现了廊道的(B)A. 栖息地功能B. 通道功能C. 过滤器功能D. 源或汇功能14. 臭氧层的破坏会导致到达地球表面(C)A. 红外线强度的增加B. UV-A区紫外线强度的增加(波长为315-400nm的紫外光,不对地表生物圈造成损害)C. UV-B区紫外线强度的增加(波长为280-315nm的紫外光,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最大危害的部分)D. UV-C区紫外线强度的增加(波长为200-280nm的紫外光,穿透力弱,在到达地面前全部倍臭氧层吸收,不对地表生物圈造成损害)15. 达尔文1859年出版的能充分反映其生物进化和生态学思想的著作是(A)A.《物种起源》B.《人口论》C.《塞尔波恩的自然史》D.《地质学原理》16. 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B)A. 生殖隔离B. 无性繁殖C. 地理隔离D. 独立进化17. 水生植物一般具有(B)A. 发达的机械组织(叶片无角质层)B. 发达的通气组织C. 较厚的水下叶片(水下叶片无气孔,较薄)D. 发达的根系(不发达)18. 广义的捕食关系不包括...(D)A. 寄生B. 拟寄生(杀死宿主)C. 食草D. 同种相残19. 种群绝对密度(全部个体数)取样调查法不包括...(C)A. 样方法B. 标记重捕法C. 总数量调查法D. 去除取样法(排除抓捕取样)20.高大的乔木一般属于(D)A. 地上芽植物B. 地面芽植物C. 隐芽植物D. 高位芽植物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21. 植物生长期间,当温度低于一定的临界值时便会停止生长,这个临界温度称为生物学零度;高于这个临界值的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22. 生物通过遗传获得的行为方式称为先天性行为;通过后天学习或模仿取得的行为方式称为后天性行为。

23. 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种群新出生的个体数与种群个体总数之比值(百分率),通常可分为最大出生率和实际出生率两种。

24.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有种群离散增长(点图)模型和种群连续增长(J 型)模型两种。

25. 关于生物种群调节的理论,主要有气候学派、生物学派、遗传调节学派、内分泌调节学派和行为调节学派等。

26.边缘效应是指斑块的边缘部分由于受相邻斑块或周围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与斑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在斑块的边缘,常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与种群密度。

27.在“荷木>马尾松>鸭脚木>芒萁”群落中,荷木是建群种;在这一群落的后续演替中,最先消失的乔木是芒萁。

28.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森林群落从上往下依次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

29.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空间异质性有关,空间异质性包括垂直方向上的空间异质性和水平方向上的空间异质性。

30.北半球的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是,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带苔原→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31. 在植物群落调查中,盖度是指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草原中以茎基断面积计算的盖度称为基盖度,森林中以乔木胸茎断面积计算的盖度称为基盖度。

基盖度:对于草原群落,常以离地面1英寸(2.54cm)高度的断面计算;对森林群落,则以树木胸高(1.3m处)断面积计算。

32.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在“大白菜→蚜虫→七星瓢虫”食物链中,大白菜属于生产者,蚜虫属于初级消费者。

33. 动物对极端低温的行为适应主要有休眠和迁移两种方式。

34. 生态系统水平的稳态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系统中交错的种群关系、生态位的分化和严格的食物链量比关系等途径实现。

35. 以自然的方式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这种修复过程称为生态恢复;以人工的力量去除干扰因素,使生态系统恢复到原有的利用方式,这种修复过程则称为生态修复。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6. 请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主要特征。

答:1. 综合性作用;2. 非等价性作用/主导因子作用;3. 不可替代性和补偿性作用;4.阶段性和限制性作用;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37. 根据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人类在利用资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人利用资源时,应处理好以下问题:1.保证公平性,做到代际公平、代内公平;2.保证持续性,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费标准;3.保证系统性,从全局着眼,从系统的观点对资源和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宏观调控。

38.请简述寄生性种子植物与寄主的关系。

答:寄生性种子植物根据其对寄主营养的依赖程度可分为两类:半寄生和全寄生。

半寄生植物,依赖于其他植物而生存在,但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和矿物质则全部来自寄主;全寄生植物从寄主那里摄取全部营养。

39.请简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具有:1、一定的种类组成;2、具有一定的外貌;3、具有一定的结构;4、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5、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6、形成一定群落环境;7、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8、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40.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研究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手段,请简述其概念及组成。

答: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它的组成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系统开发、管理和使用人员,空间数据,应用分析。

41. 请简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的去向。

答:生态系统中的净初级生产指初级生产力减去呼吸所消耗的光合产物所剩余的部分。

它的去向包括三个方面:1、生产者用于自身生长、繁殖;2、被初级消费者摄入体内;3、被分解者利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2.请根据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阐述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情况,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对策。

答:生物多样性: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复杂性,包括所有物种和及其基因,以及它们组成的群落和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的层次: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生态系统多样性。

目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情况:①遗传层面:环境污染改变生物遗传物质,使其繁殖受阻,遗传信息丢失,遗传多样性丧失;②物种层面:不恰当引种导致生物入侵,本地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丧失;③生态系统层面:生境的丧失和片段化,压缩生物的生存空间,生态系统多样性丧失。

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对策:1、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保护生物物种;2、建立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保护生物的遗传物质;3、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4、完善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并树立人们的环保意识,让人们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43.请分别阐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和磷循环的主要过程,并以此说明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的主要特点。

答:生态系统中的氮循环:是指大气中的氮经微生物等作用而进入土壤,为动植物所利用,最终又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返回大气中的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磷循环:含磷灰石岩石的风化,将大量磷酸盐转交给了陆地和水体中的生态系统,之后大量磷酸盐被淋洗并被带入海洋并沉积于海底,直到地质活动使它们暴露于水面,并再次参加循环的过程。

气体型循环:是指物质以气体形态在系统内部或者系统之间循环,如:植物的固氮过程与死后的反硝化作用。

气体型循环的主要特点是: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大气和海洋,循环周期较短,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循环性能最为完善。

沉积型循环:贮存在地壳里的矿物元素,通过自然风化、沉积物的分解和人类的开采冶炼转变为可被生态系统利用的营养物质,为植物所吸收,参与生命物质的形成,并沿食物链转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