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基础生态学试题A卷答案

合集下载

《生态学基础》考试题与答案

《生态学基础》考试题与答案

《生态学基础》考试题与答案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植物花芽的分化和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 )A.光照时间B.光照强度C.光照长度D.光照速度答案:B第2题物种频度从高到低分A、B、C、D和E五级,按饶基耶尔频度定律,不正确的是( )A.E级越高,群落的均匀性越太B.群落的均匀性与A级和E级的大小成正比C.属于A级频度的种类通常是很多的D.B、C、D级的比例增高,群落中种的分布变均匀答案:D第2题自然环境中影响生物有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因子是( )A.限制因子B.生态因子C.生存条件D.环境因子答案:B第4题下列植物中防风能力最强的是( )A.常绿阔叶树B.灌木C.针叶树D.落叶阔叶树答案:A第5题中国植物群落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 )A.群丛B.群系C.植被型D.群系组答案:A第6题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 )A.奥斯汀B.克列门茨C.德鲁提D.布朗一布朗喀答案:B第7题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周转期是.( )A.周转率的倒数B.能效的倒数C.流入量除以库存容量D.流出量除以库存容量答案:A第8题生物个体间竞争剧烈,对抗作用强,则其内分布型是( )。

A.成丛分布B.均匀分布C.随机分布D.群集分布答案:B第9题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则该种群属于( )A.增长型种群B.衰退型种群C.稳定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答案:A第10题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 )A.以微观层次为主B.向微观和宏观发展C.以宏观层次为主D.以个体层次为主答案:B第11题生态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原因是由于( )A.它与其他学科的交叉B.它研究内容的广泛和深入C.它的理论逐渐形成D.以上全部内容答案:D第12题 1866年首次定义“生态学”一词是由( )A.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B.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C.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D.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答案:C第13题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 )A.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B.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C.生态学研究层次D.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答案:D第14题生态位是一个既抽象而含义又十分丰富的生态学专有名词,它的主要内涵是( )A.生态环境B.生物单位适应性的总和C.生物单位生存条件的总集合体D.生物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答案:B第15题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A.周期性波动B.不规则波动C.季节消长D.种群平衡答案:B第16题不属于群落成员的是( )A.亚优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优势种答案:C第17题粳稻和籼稻属于( )A.气候生态型B.土壤生态型C.生物生态型D.以上都不正确答案:A第18题高原植物叶肉组织具有丰富的含较多单宁或胶状物质的异细胞,其作用是( )A.形成CO2的储库B.增加抗寒、抗旱能力C.有利于增加光的吸收量D.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辐射答案:D第19题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弹性,这种植物往往是( )A.中生植物B.旱生植物C.湿生植物D.水生植物答案:D第20题决定生物的分布范围的因子是( )A.主导因子B.生态幅较窄的因子C.生态幅较宽的因子D.限制因子答案:B二、填空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学研究的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的研究范畴?A. 种群数量变化B. 物种多样性C. 基因突变D. 生态系统功能答案:C2. 在生态系统中,以下哪项不是生物群落的组成部分?A. 生产者B. 消费者C. 分解者D. 非生物环境答案:D3.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A. 净化空气B. 调节气候C. 土壤侵蚀D. 提供食物答案:C4. 物种多样性的三个主要层次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遗传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C. 物种多样性D. 生态系统多样性答案:B5.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A. 可逆B. 单向流动C. 可循环D. 双向流动答案:B####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位置、角色、功能2. 食物链中,生产者通过_______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光合3. 物种丰富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物种的_______。

答案:数量4. 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单位。

答案:生态系统5. 物种间相互作用包括共生、寄生、_______和捕食。

答案:竞争####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种平衡对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因为它保证了生态系统能够持续提供服务和支持生物多样性。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

答案: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如碳、氮、磷等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这些物质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理和化学过程在生态系统中循环。

3. 什么是生物放大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案:生物放大作用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浓度逐渐增加的现象。

生态学基础试题库与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库与答案

生态学基础试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84题,每题1分,共84分)1.下列选项中,属于水生植物对水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A、通气组织发达B、根系发达C、叶片角质层厚D、贮水组织发达正确答案:A2.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是()。

A、随机型B、均匀型C、成群型D、均匀集群型正确答案:C3.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__________浓度的增加()。

A、CO2B、SO2C、NO3D、NH3正确答案:B4.在年降水量100mm以下的温带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A、荒漠B、阔叶林C、针叶林D、草原正确答案:A5.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燥红土B、灰化土C、黑钙土D、红色石灰土正确答案:D6.氮循环中引起的环境问题有()A、气候变暖B、水污染C、偏施氮肥,造成养分失衡D、使土壤成分缺氮正确答案:A7.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荒漠生物群落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落叶阔叶林正确答案:A8.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

A、生物组织层次B、生境类型C、应用领域D、生物类群正确答案:A9."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土壤顶级B、地形项级C、偏途顶级D、气候项级正确答案:D10.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A、稳定型B、下降型C、衰退型D、增长型正确答案:D11.下列关于阳性植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光饱和点较低,生长在阴湿环境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环境C、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环境D、光饱和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环境正确答案:B12.下列属于人工辅助能的是()A、太阳能B、种苗和有机肥料中的化学潜能C、风D、潮汐能正确答案:B13.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正确答案:D14.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A、种群动态研究B、种内、种间关系C、种群调节D、种群数量正确答案:A15.下列中国科学家中,对生态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生态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课程考试试卷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生态学基础A姓名:学年学期:2011-2012-1学号:考试时间:2011-11-24班级: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24分)1.生态学一词的提出者是()。

A. C.TansleyB.C.Darwim C. H.HaeckelD.E.P.Odum2.由于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开始出现了全球性的问题是在( )。

A.10世纪后期B.进入20世纪后C.20世纪60年代D.20世纪90年代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A. 单向的B. 双向的C. 循环的D. 递减的4.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A. 均匀型B. 随机型C. 成群型D. 聚集型5.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有机体的集合群是( )。

A. 种群B. 群落C.生态系统D. 有机整体6.旱生演替系列的先锋群落是()。

A.草本群落B.苔藓群落C.大型真菌群落D.地衣群落7.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曲线呈()。

A. J型B. S型C. 倒J型D.直线型8.森林中鸟的数量与森林的周长成正比,是因为服从()。

A.阿利氏原理B. 协同进化C.边缘效应D. 岛屿效应9.气候顶极可称为()。

A.地带性顶极B.非地带性顶极C.附属顶极D.转化顶极10.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砂土B.壤土C.粘土D.盐碱土11.下列属于r-对策生物的是()。

A.老虎 B.大熊猫 C. 猫头鹰 D.蝗虫12.下列生态系统中独立性最强的是()。

A.森林B.稻田C.城市D.实验室13.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

A. 高生物产量B. 高经济产量C. 高生物多样D. 输入输出特点14.营养级划分的依据是()。

A. 生物的大小B. 生物的种类C. 生物的食性D. 生物的密度15.在初级生产力估算中,实际产量上限是指()。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2一、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全部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

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答案:D2.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答案:B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答案:D4.使多样性维持高水平的措施是()。

A.保持平静B.低度干扰C.中度干扰D.强度干扰答案:C5.一些次生演替的群落复生属()。

A.快速演替B.中期演替C.长期演替D.世纪演替答案:A6.前顶极也叫()。

A.后顶极B.先顶极C.亚顶极D.分顶极答案:B7.按()划分,生态学可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等。

A.生物类群B.生物的组织层次C.生态学的应用D.生态系统答案:B8.生态系统把植物、动物、微生物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

A.功能上的统一性B.生物学上的一致性C.都是生物D.都生活在一起答案:A9.植物群落分类中采用双轨制分类系统的是()。

A.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体系B.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体系C.生物地理群落学的分类D.中国植物群落的分类体系答案:A10.下表是不同群落中高位芽植物生态型的比例,问下列哪组数据是正确的()。

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A 97.4% 74.3% 52.0% 25.4%B 9.74% 7.43% 5.20% 2.54%C 2.54% 5.20% 7.43% 9.74% D25.4% 52.0% 74.3% 97.4% 答案:A二、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多个空之间用分号隔开!)1.层间植物包括藤本植物、_________和寄生植物。

答案:附生植物2.对生态因子具有较大耐受范围的生物,分布就比较广泛,这些生物称为_________。

答案:广适性生物3. 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A.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B. 只有生物群落C. 只有非生物环境D. 生物群落和人类活动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食物供给B. 气候调节C. 物种保护D. 疾病传播答案:D3. 物种多样性的度量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物种丰富度B. 物种均匀度C. 物种数量D. 物种分布答案:D4. 在生态学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单向流动,逐级递增D. 双向流动,逐级递减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类型?A. 抵抗力稳定性B. 恢复力稳定性C. 适应力稳定性D.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位置、角色2. 群落演替的过程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先锋阶段、过渡阶段、顶极阶段3. 根据生态位宽度的概念,生态位宽度越宽,物种的________越强。

答案:适应性4. 在生态系统中,________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载体。

答案:生物群落5. 环境容纳量(K值)是指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所能维持的________的最大数量。

答案:生物种群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请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

答案: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群落内部各物种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达到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特点。

答案: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和不可耗尽性的特点。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等,它们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进行着循环和转化。

3. 解释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并简述其重要性。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个体生物的行为B. 种群的遗传特性C. 种群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物种的分类和分布答案:C2. 以下哪一个不是生态系统服务?A. 净化空气B. 调节气候C. 土壤肥力D. 工业生产答案:D3.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A. 出生率B. 死亡率C. 迁入率D. 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4. 群落演替的驱动力不包括:A. 自然灾害B. 人类活动C. 物种的自然灭绝D. 土壤的pH值变化答案:C5. 以下哪个是顶级捕食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A. 维持能量流动的平衡B. 促进物种多样性C. 控制食草动物的数量D. 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二、填空题1. 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它们之间可以进行________。

答案:交配和繁殖2.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它反映了物种对________、空间、食物资源以及天敌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利用情况。

答案:资源3. 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的,而物质循环是________的。

答案:单向的;循环的4. 物种多样性通常包括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和________。

答案:生物群落的复杂性5.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答案: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三、简答题1. 描述生态学中的“稳态”概念,并解释它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答案:生态学中的“稳态”指的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其原始状态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能力。

这种稳态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因为它允许生态系统在面对自然或人为干扰时保持其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的提供。

2. 解释什么是“生态足迹”,并讨论它在环境可持续性评估中的作用。

答案:生态足迹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特别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

基础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基础生态学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阿朔夫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超冷:纯水在零下40℃以后开始结冰,这种现象叫超冷;适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叫露点温度;相对温度:大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最大水汽压之差;饱和差:最大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之差;蓄水量:生产单位重量干物质所需的水量;土壤质地:机械成分的组合不同百分比;基因型: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等位基因:决定一个性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组合;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叫基因型频率;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或得数据编制得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又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 growth rate,记作 rm;动态生命表:根据观察一群同一时间出生的生物死亡或存活的动态过程而获得数据编制的生命表;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一个年龄结构调查,并根据结果而编制的生命表;-3/2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领域性:生物具有领域行为的特性叫领域性;集群:动物聚集在一起叫集群;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剩和种群过低或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等级;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基础生态位: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物种实际占据的生态位叫实际生态位;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生态元:从基因到生物圈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称为生态元;存在生态位:在一定时间和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对某一生态元存在和可占据的生态位;非存在生态位:在一定时间和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对某一生态元不存在和不可占据的生态位;生态位宽度:在现有的资源谱中,一个生态元所能利用的各种资源总和的幅度;生态位重叠:指不同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程度;竞争排斥原理: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种不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零增长线:一种生物利用某种必须营养元素时该种生物能存活和增殖的边界线;寄生:一种生物从另一种生物体液、组织或已消化的物质获取营养,并造成对宿主的危害,这种现象叫寄生;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往往造成不利影响;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上的连续变化,导致基因频率或表现型的渐变,形成一个具有变异梯度的群体;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个体数量与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仍起着一定作用的植物种;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物种个体数的比值;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一个系列;生态等值种:在不同地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地区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层间植物:群落除了自养、独立支撑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原生演替:从原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次生演替:从次生裸地开始的演替;演替系列:从生物定居开始直到形成稳定的群落为止,这样的系列过程称为演替系列;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伴随种:不固定在某一定的植物群从内的植物种;排序:把一个地区内所调查的群落样地按照相似度来排定各样地的位序,从而分析各样地间及其与生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一个或多个已知的环境梯度进行排序的方法;间接排序:根据群落本身的属性例如种的相关性、群落相似性等导出抽象轴或群落变化方向的排序;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群丛:凡是层片结构相同各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相同的植物群落;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营养级:食物链上每个位置上所有生物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同资源种团: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现存量:在调查的时间内,单位空间中存在的活着的生物量;产量:生物体的全部或一部分的生物量;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总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空间内,包括生产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机物质在内的所积累有机物质的量;净初级生产力:在单位时间和空间内,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机物质之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群落净生产力:单位时间和空间内,生产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流通率:物质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移动量;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休眠:指生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生理机制;同化效率: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动物摄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表型可塑性:由于环境对基因型的影响,表型发生变化的能力叫做表型可塑性;种群:是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竞争:是指利用有限资源的个体间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生态演替:指在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的、单方向的、有顺序的变化过程;稳态:有机体在可变动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稳态;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内聚集在同一地段上的许多物种种群的集合;有害生物:和人类竞争食物或遮蔽所、传播病原体、以人类为食,或用不同方法威胁人类健康、舒适或安宁的生物;适应:生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生殖的任何遗传特征;内调节:生物细胞不可能在剧烈的变动环境中运行,因此,有机体要采取行动以限制其内环境的变异性,这一过程称为内调节;负反馈: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生态系统:是指包括生物群落和与之关联的、描述物理环境的各种理化因子联成的复合体;适合度:是指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基础生态位:在没有竞争和捕食调节下,有机体的生态位空间叫做基础生态位;栖息地生境:指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相对湿度:是指空气的水蒸气含量,用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含量的比率来表示;驯化: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适应性反应;气候循环:有机体对自然环境条件变化沉水的生理适应性反应;光合能力:当传入的辐射能是饱和地、温度适宜、相对湿度高、大气CO2和O2的浓度正常时的光合作用速率;生物量:指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富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养化;矿化: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中,无机的元素从有机物质中释放出来的过程;异化: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进而成为矿物成分的过程;再循环:进入分解者亚系统的有机物质也通过营养级而传递,但未利用物质﹑排出物和一些次级产物,又可以成为营养级的输入再次被利用;自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中,日光能的输入量大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则属于自养生态系统;异养生态系统: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生态系统;二、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 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A.植物的种类 B.植物的高度 C.植物的作用 D.植物的功能4、关于群落与环境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A.群落只是被动受环境制约B.群落在环境制约下具一定的分布和特征C.群落可形成内部特殊环境D.需要特殊环境的群落对环境具有指示意义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 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 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7、群落内部不具备的特点是D;A.光照强度减弱B.空气湿度增加 C.土壤湿度增加D.气温增加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 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 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 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A.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 B.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 D.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12、关于群落镶嵌性的概念正确的论述是B;A.是不同群落片段的镶嵌分布格局 B.是同一群落内部水平结构的进一步分异现象C.每一个镶嵌体仅包括一种小群落疯狂学习网 D.镶嵌体中小群落与整个大群落垂直结构差异很大13、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 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 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4、采用植物区系作为群落分类原则的是B;A.英美学派B.法瑞学派 C.前苏联D.中国15、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 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 B.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D.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8、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C;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 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热带雨林生境优越,生态位宽的广域物种十分丰富19、按拉恩基尔的生活型分类,下列植物中属于一年生的是D;A.莲藕B.芦苇 C.马铃薯D.玉米20、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D;群落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A.B.C.D. 9552121 152120 3382062 14515 01422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 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演替越来越慢 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A.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B.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群落结构一定型D.种类数量不稳定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A.信息少 B.稳定型高 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 D.食物链简单25、英美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D;A.生态环境 B.群落外貌和结构 C.群落种类组成 D.群落动态26、法瑞学派的群落分类原则是B;A.优势种B.特征种C.建群种D.偶见种、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A.沼泽 B.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D.荒漠群落28、不符合非地带性顶极的论述是C; A.可出现在多种大气候下 B.可分布于多个地带性群落中C.只受局部环境制约,大气候对其毫无影响 D.具有大气候的烙印29、从裸盐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C;A.次生演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演替D.外因性演替30、关于异龄林的正确说法是D;A.一般阳性树林多形成异龄林 B.异龄林指树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下的林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题(卷)2011—2012学年第1学期《基础生态学》课程 A 卷专业班级:命题教师:张晓鹏李刚审题教师:标准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得分:分1.趋异适应: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在不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表现出性状不相似的现象。

2.顶级群落:生物群落由先锋阶段开始,经过一系列演替,到达中生状态的最终演替阶段(或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主要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达到平衡,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产生量和消耗量也都达到平衡)。

3.生物的生活史对策:指种群在其生活史各个阶段中,为适应其生存环境而表现出来的生态学特征。

4.特征替代:重叠区内长期共存的物种,因其生态要求发生分化而导致形态分化,使它们在形态上又略有不同。

但形态上的种间差异只在两个物种的重叠分布区内才存在,而在各自独占的分布区内则消失,这种现象就叫特征替代。

5.协同进化: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是作为对前一物种性状的反应而进化的现象。

6.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第 1 页共10 页7.生态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原来的分布区域扩展到一个新的地区,其后代在新的区域内繁殖、扩散并维持下去的过程。

8.生态阈值:生态系统忍受一定程度外界压力维持其相对稳定的这个限度。

9.边际效应: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比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的现象。

10.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态,它包括生态系统内部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和能量输入和输出的稳定。

二.填空题(每空1,共20)得分:分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群丛。

2.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物种形成学说是地理物种形成学说。

3.五种北美莺同以云杉为生,分处不同的位置,达到避开竞争的效果,这是由于形成了生态位分异(分化)的结果。

4.构成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是水。

5.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特点和速率主要取决于分解者种类和资源质量、环境条件三个方面。

6.驱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能(阳光)。

7.动物种群的生殖适应对策中,高纬度地区的哺乳动物每胎产仔数比低纬度地区多。

8.阳地植物的光补偿点比阴地植物高;飞鼠每天开始活动以温度为信号;鹿秋天进入生殖期以日照长短为信号。

第 2 页共10 页9.物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0.种群数量的调节实际上是通过种群本身内在增长势和有限环境两个反向力间的平衡而实现的。

11.按照演替发生的起始条件不同可以将群落演替划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类。

12.能够准确反映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关系的生态金字塔是能量金字塔。

1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气候顶级。

14. 在生态系统氮的循环中,一方面通过固氮作用进入生物群落,另一方面又通过反硝化作用重新返回大气。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得分:分1. 如果某种群个体间竞争强烈,排斥性强,则其内分布型最可能是以下哪种( B )A. 随机分布B. 均匀分布C. 成丛分布D. 群集分布2.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 B )。

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3.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 A )。

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4.下列关于生态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C )。

第 3 页共10 页A.任何物种的生态位都是一个n维的超体积;B.n维超体积包含了一个物种生存和生殖所需要的全部条件C.高矮作物,深根浅根作物间作时,它们的生态位完全重叠D.生态位是有机体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位置5.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 B )。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6. 在生物群落中,判断一个物种是否为优势种的主要依据是( D )。

A. 物种数量B. 物种生物量C. 物种的体积D. 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7.草原上的草食动物数量总是变动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由于( B )所导致的。

A.内禀增长能力B.生态系统的负反馈作用C. 存活曲线D. 年龄结构8.生物休眠的意义体现在( A )。

A. 适应逆境B.提高生产力C.促进代谢D. 推迟生育9.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A )。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10.假设1992年我国人口约为12亿,出生率为22‰,死亡率为7‰,以该增长率增长,那么我国人口加倍时间大约为( A )(ln2=0.6931)A.46年 B.38年 C.56年 D.75年11.一般适用于寿命长、难于追踪、世代重叠的生物的生命表类型为(B )。

A.动态生命表B.静态生命表C.垂直生命表D.特定时间生命表第 4 页共10 页12.我国植物群落群落的分类原则是( A )。

A.群落生态学原则B植物区系原则 C 动态分类原则 D.演替分类原则13.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 D ) 。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14.植物在新地点上定居成功的标志是( D ) 。

A.植株能够生长好B. 植株开花多C. 植株不休眠D. 植株能繁殖后代15.下列生活型谱中,符合苔原群落的生活型谱是( D )。

群落类型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A B C D 95521211521203382062145151422四.简答题(共20,每小题4分)得分:分1. 什么是“r”对策?什么是“K”对策?各有什么优缺点?r对策在气候不稳定,难以预测的天灾多的环境中,生物密度很低,基本没有竞争,种群经常处于增长状态,是高增殖率的,称为r选择,这类适应对策称为r对策。

(1分)K对策第 5 页共10 页在气候稳定,很少有难以预测的天灾的环境中,生物密度很高,竞争激烈,物种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因此,称为K选择,这类适应对策称为K对策。

(1分)优点:K对策者的种群数量比较稳定,所以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性较小,它们具有亲代关怀行为、个体大和竞争力强等特征,保证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0.5分)r对策者能使种群迅速恢复,高扩散能力又使它们迅速逃离恶化的生境。

并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种群(0.5分)缺点:K对策者由于r低,种群数量下降后恢复困难,若密度过低,就有灭绝的危险(0.5分)r对策者抵抗力弱、无亲代关怀,死亡率很高(0.5分)2. 什么是有效积温法则?该法则在农业生产中游和应用有何用途?植物和某些变温动物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总热量(有效积温)是一个常数(1.5分)①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0.5分)②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0.5分)③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0.5分)④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0.5分)第 6 页共10 页⑤推算生物的年发生历(0.5分)3. 简述什么是种群的密度制约作用和非密度制约作用?并举例.影响种群个体数量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和种群的密度变化密切相关,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该因素对种群密度的调节作用被称为密度制约作用,(1分)如捕食,寄生等(1分);影响作用与种群本身密度大小无关的因素,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该因素对种群的密度的调节作用被称为非密度制约作用(1分),如温度、风等(1分)。

4. 简述植物对于极端温度的生态适应?⑴植物对低温的适应①形态方面:植株矮小,叶片及芽有油脂类物质保护,也具鳞片,器官表面有蜡粉和密毛。

(0.5分)②生理方面:减少细胞中自由水的相对含量,增加束缚水的相对含量,增加可溶性糖等保护性物质含量,降低膜相变温度,增加膜透性稳定,休眠;(1分)③分子方面:抗冻蛋白(0.5分)⑵植物对高温的适应①形态方面:叶片密生绒毛或鳞片,有些叶片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能够反射阳光,叶片垂直排列或在高温下折叠,减小光吸收面的;树干和根茎有很厚的木栓层(0.5分)②生理方面: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糖或盐的浓度,旺盛的蒸腾作用(1分)第7 页共10 页③分子方面:热激蛋白(0.5分)5. 简述能量是如何进入到生态系统中的?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路径及传递特点?能量以日光形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以植物物质形式贮存起来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通过生态系统,以动物、植物物质中的化学潜能形式贮存在系统中,或作为产品输出,离开生态系统,或经消费者和分解者生物有机体呼吸释放的热能自系统中丢失。

(2分)A.生态系统能量传递遵循热力学定律(0.5分)B.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是单向性的(0.5分)C.能量在生态系内流动在过程中能量逐级递减(0.5分)D.能量流动通过食物链形成生态金字塔(0.5分)五.论述题(共25分)得分:分1. 试分析干扰频率对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干扰在生态管理中的应用? (10分)干扰是生物群落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使多样性降低(2分);如果干扰间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极期,多样性也不很高(2分)。

因此,只有中等程度的干扰能使多样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分)。

干扰理论在自然生态的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要保护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就不要简单的排除干扰,也不能过于频繁的干扰群落,充分利用干扰理第8 页共10 页论以增加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4分)2.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11月23日报道,《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1》白皮书日前发布,未来五年,我国将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

现在减排二氧化碳已得到各国政府共识。

请应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论述碳循环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及可能的防治措施(15分)。

①碳循环对于生物和生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②全球碳主要贮存在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4个库里,存在形式为CO2,无机盐,有机碳(2分)③碳循环生物的同化和异化过程(2分);大气和海洋间的CO2交换(1分);碳酸盐的沉淀作用(1分)④一般来说,大气中CO2的浓度基本上是恒定的(1分)⑤大量的燃烧化石燃料,加之森林的大面积砍伐,直接干扰了陆地、海洋与大气之间CO2交换的平衡(2分)⑥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加,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层而导致温度上升,土地沙漠化,生态环境改变(1分)⑦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气温逐渐上升,将会引起全球性气候改变,促使南北极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许多沿海城市和广大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