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利昂替代品研究现状模板
氟利昂制冷剂的替代与发展探讨

宁波化工 Ningbo Chemical Industry 2009年第2期宁波化工- 9 -氟利昂制冷剂的替代与发展探讨吴晓阳(公安海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211)摘 要:简要回顾了氟利昂制冷剂的发展历史,提出了制冷剂的替代现状,探讨了未来替代制冷剂的发展趋势,指出制冷剂的替代必须始终贯彻可持续的发展观。
关键词:氟利昂;制冷剂;替代;可持续发展;环境 中图分类号:TB61+2 文献标识码:A引言制冷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冷冻冷藏、医疗卫生、学术科研等领域,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制冷行业中使用的制冷剂多为氟利昂,包括CFCs 、HCFCs 与HFCs 。
这些物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影响,对其的替代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近几年,新的替代制冷剂不断出现,在制冷设备与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得了充分认可。
应当看到,制冷剂的替代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因此在制冷剂的替代工作中必须始终贯彻可持续的发展观。
1氟利昂制冷剂的发展历史1926年, 托马斯·米奇尼(Thomas Midgely )开发了首台CFC (氯氟碳)机器,并使用R-12作为制冷剂。
由于CFC 族(氯氟碳)不可燃、无毒并且能效高,该机器于1931年开始商业生产并很快普及使用。
随后不久,威利斯·开利(Willis Carrier )开发了第一台商用离心式制冷机。
20世纪30年代,一系列卤代烃制冷剂相继出现,美国杜邦公司将其命名为氟利昂(Freon )。
这些物质性能优良、无毒、不燃,能适应不同的温度区域,显著地改善了制冷机的性能,迅速在制冷空调中普及,包括CFC-11、CFC-12、 CFC-113、CFC-114和HCFC-22。
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共沸制冷剂,60年代开始使用非共沸制冷剂。
1963年,这些制冷剂占到整个有机氟工业产量的98%。
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两位教授olina 和Rowland 提出了著名的CFC 问题[1]。
制冷剂的替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制冷剂的替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冷剂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于空调、冰箱、汽车空调等各种制冷设备中。
然而,传统的制冷剂如氟利昂等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引发温室效应和破坏臭氧层,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替代传统制冷剂,寻找环境友好的选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传统制冷剂的环境问题。
氟利昂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制冷剂,其分子中的氟元素能够对臭氧层造成破坏。
破坏臭氧层会增加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对人类和其他生物带来危害。
此外,氟利昂还是一种温室气体,它具有引发全球变暖的潜力。
因此,替代氟利昂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环境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年来,人们已经开始研究寻找环境友好的替代制冷剂。
这些替代品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良好的制冷性能、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不具备温室效应、低毒性、易获取等。
几种常见的替代制冷剂如下:1.群体替代:群体制冷剂常作为氟利昂的替代品,它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能力,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也不具备温室气体的潜力。
群体替代制冷剂有一系列的变种,如氢化物、氢氟醚等。
2.CO2替代:CO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替代制冷剂。
它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并且CO2在大气中的寿命相对较短,不会引发全球变暖。
此外,CO2具有较高的制冷能力,使其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制冷剂。
3.氨替代:氨是另一种环境友好的替代制冷剂。
它具有良好的制冷性能和能力,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也不会引发温室效应。
氨制冷系统广泛用于工业领域,例如制冷库和冷藏车辆。
替代传统制冷剂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替代制冷剂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一步降低全球变暖的风险。
其次,替代制冷剂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能够减少紫外线的穿透,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另外,环境友好的替代制冷剂还具备低毒性,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最后,替代制冷剂的研发和使用可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然而,替代制冷剂也存在一些挑战。
中国含氟制冷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含氟制冷剂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含氟制冷剂产业概述1、含氟制冷剂的定义及分类含氟制冷剂是指由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作为制冷剂。
这类制冷剂的化学稳定性强、热力学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制冷领域,如冰箱、家用空调、汽车空调等。
根据其物理状态和化学特性,含氟制冷剂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含氟制冷剂,它一般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气体,但在低温加压情况下会变成透明状液体。
含氟制冷剂分类2、含氟制冷剂行业发展历程全球推行制冷剂生产约束政策接近40年。
受政策因素影响,氟制冷剂趋向环境友好的种类演变。
截至目前第一代CFCs制冷剂因对臭氧层产生严重影响,已被完全淘汰。
第二代HCFCs制冷剂,对臭氧层破坏相对第一代而言较小,在中国目前仍广泛应用,但在发达国家已基本淘汰。
第三代HFCs制冷剂对臭氧层无破坏,目前被全球广泛使用,但由于其温室效应仍显著,2016年将18种HFCs正式列入受控清单。
第四代制冷剂HFOs则拥有零ODP和极低的GWP值,被认为是HFCS的新一代替代品之一,但目前还未被大规模应用。
含氟制冷剂行业发展历程二、含氟制冷剂行业发展相关政策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决议,中国正在加速淘汰第二代制冷剂,即HCFCs类产品。
第三代氢氟烃(HFCS)制冷剂正在逐步替代第二代制冷剂。
这个转型过程不仅受到政策的影响,也是为满足环保要求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含氟制冷剂行业发展相关政策相关报告: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含氟制冷剂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三、含氟制冷剂行业产业链1、含氟制冷剂行业产业链结构图含氟制冷剂行业的产业链包括原材料、生产、下游应用等多个环节。
上游主要为原材料,包括萤石和磷矿石以及由萤石和磷矿石产生的氢氟酸。
萤石是氟化工行业的基础原料,其价格对氟化工成本有较大影响。
下游为含氮制冷剂应用商,主要应用于家用冰箱、空调、汽车空调等。
含氟制冷剂行业产业链结构图2、含氟制冷剂行业下游应用分析中国家用空调市场规模庞大,是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调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
氟利昂替代品研究现状

氟利昂替代品研究现状目录引言 (1)1.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及危害 (1)1.1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理 (1)1.2氟利昂的主要危害 (2)2.削减和禁用氟利昂的进程 (3)3.正确认识无氟的氟利昂替代品 (4)4. 各种替代方案 (5)4.1氟利昂目前最合适的替代品 (5)4.2 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替代方案 (7)4.3 以德国、英国、荷兰为代表的替代方案 (8)4.4 其他替代方案 (8)5.各方案特性比较及替代效果 (8)6.结语 (9)参考文献 (10)摘要氟利昂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它的温室效应效果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
在被发现会破坏臭氧层前,氟利昂在世界上用于冷却目的,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室内冷藏、空调、冰箱、电器的冷却等方面。
为了保护地球上的生物,防止臭氧层再受到破坏,需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开发氟利昂替代品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通过调查研究氟利昂的危害、替代方案、替代成果等, 阐述了氟利昂替代品的研究现状及各种替代品的性能比较, 指出了氟利昂替代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氟里昂, 替代品, 研究现状引言目前,比较常用的氟利昂有F11( 三氯氟甲烷,CFC11, 分子CCl3F) 、F12( 二氯氟甲烷, HCFC22,分子式CCl2F2) 、F1l3(CFC113, C2Cl3F3 ) 等, 分别用作发泡剂、制冷剂和洗净剂。
作为含氟烃类化合物, 氟利昂具有挥发性高、比重大、表面张力小、亲油性适度、沸点低、不燃、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高等特性。
当其中含有氯原子时, 亲油性将变得更佳。
由于具有这些特殊性质, 加上价格低廉, 氟利昂不仅广泛用于运输制冷装置、空调装置、热泵系统, 而且在化学工业中用于生产灭火材料、烟雾剂、泡沫塑料等。
但是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影响人类生活和生物生长。
然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限用和禁用上述物质就必须研究开发相应的替代物。
因此寻找氟里昂的替代物是研究的重点。
气雾剂抛射剂氟利昂替代品的研究现状

气雾剂抛射剂氟利昂替代品的研究现状论文导读:二甲醚因其稳定的化学性质、优良的物理特性以及低毒性特别适合作为性能优越的气雾制品抛射剂。
综上所述,烷烃,氢氟烷烃,二甲醚,压缩气体在作为抛射剂应用时,性质稳定,毒性较低,性能优良,可作为气雾剂抛射剂氟利昂替代品。
关键词:氟利昂,烷烃,压缩气体,二甲醚,替代品氟利昂(chlorofluorocarbon,CFC)因其沸点低,理化性质稳定,不易燃,基本无臭,不溶于水等良好性质,常用作气雾剂的抛射剂。
但CFC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且会对某些高敏感病人产生冷效应,并可造成温室效应使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规定从2010年1月1日起,生产吸入式气雾剂停止使用CFC作为药用辅料(国食药监注[2006]279号),但CFC的替代品在国内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
目前,国外已用作医用气雾剂抛射剂的CFC替代品有两类,即:液化气体抛射剂,包括丙烷、丁烷、异丁烷、戊烷、异戊烷、二甲醚、氢氟烷烃(包括HFA-134a和HFA-227);压缩气体抛射剂,包括二氧化碳(C02)、氧化亚氮(N2O)、压缩空气及氮气(N2)[1]。
本文拟通过对烷烃、氢氟烷烃(HFA)、二甲醚、压缩气体的理化性质、优点及应用的分析,为我国CFC替代品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1 烷烃类抛射剂1.1 理化性质烷烃类抛射剂包括丙烷、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和异戊烷[1]。
它们的理化性质相似,为无毒,无色、无味或稍有气味的气体;微溶或不溶于水,溶于乙醚;易燃;有适宜的蒸气压和密度、化学性质稳定;表面张力低,易气化。
1.2 作用特点烷烃类抛射剂不会消耗臭氧层,也不会产生温室效应。
烷烃类抛射剂较稳定,毒性低,具有较好的溶解性且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特别适用于在用烃类作溶剂溶解药剂中的有效成分时使用,在制剂的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时还可免去溶剂[2]。
烷烃类抛射剂并非新发现,目前在国内外已被广泛使用,并有较成熟的与包材相容性方面的技术支持。
浅析制冷剂的替代与发展

浅析制冷剂的替代与发展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制冷剂成为了重要的关注焦点之一。
尽管制冷剂在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但它们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和健康方面的问题。
氟利昂、氯氟烃等常用的制冷剂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大气臭氧层和全球气候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寻找替代品成为了当前制冷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就制冷剂的替代与发展进行浅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目前常用的制冷剂。
最为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氯氟烃、氟利昂和碳氢化合物。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商用冷库、制冷设备等领域。
这些化合物不仅对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还存在着燃烧性能差、毒性大、易挥发等缺点。
寻找替代品成为了当前制冷技术发展的一个紧迫任务。
目前,制冷技术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替代品,并且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最为被看好的替代品包括天然制冷剂、低GWP(全球变暖潜在)制冷剂以及新型的绿色制冷技术。
天然制冷剂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制冷剂替代品之一。
以二氧化碳、氨、水为代表的天然制冷剂具有零臭氧耗损、零温室效应和零毒性的特点,不会对环境产生气候变化影响。
这些制冷剂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替代氟利昂和氯氟烃的重要选择。
由于天然制冷剂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其在自然条件下分解的速度远远快于合成制冷剂,因此备受关注。
除了天然制冷剂外,低GWP制冷剂也成为了替代品的热门选择。
低GWP制冷剂是指其全球变暖潜在(GWP)值较低的一类新型制冷剂。
GWP值越低,对大气层的破坏性越小。
典型的低GWP制冷剂包括HFO(氢氟醚)、HFC/HFO混合物、HFC/CO2混合物等。
这些新型制冷剂不仅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的氟利昂和氯氟烃,而且对大气层具有更小的破坏性。
低GWP制冷剂被认为是未来替代制冷剂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型的绿色制冷技术也成为了制冷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包括磁制冷、固态制冷、声波制冷等新型制冷技术正在被研究和开发。
这些新技术不仅在能源利用效率上有所提升,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更小。
浅析制冷剂的替代与发展

浅析制冷剂的替代与发展【摘要】制冷剂在现代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制冷剂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替代制冷剂的需求日益迫切。
HFC制冷剂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
自然制冷剂因其优势备受瞩目,但面临挑战仍需攻克。
新型制冷剂在研究进展中不断涌现,绿色制冷技术的推广应用也逐渐成为趋势。
可持续发展的制冷剂替代方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制冷行业也将朝着绿色、环保的方向不断前进。
未来,制冷行业将在绿色环保的道路上持续发展,为全球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关键词】制冷剂, 替代, 发展, 环境影响, HFC, 自然制冷剂, 新型制冷剂,绿色技术, 可持续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1. 引言1.1 制冷剂的重要性制冷剂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它在各种制冷设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无论是家用冰箱、空调、商用冷库还是工业制冷设备,都需要制冷剂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和调节。
制冷剂通过循环运作,在吸收热量的同时冷却物体,使其保持在所需的低温状态。
制冷剂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制冷设备的性能和效率,也关系到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传统制冷剂带来的环境影响越来越关注。
大多数传统制冷剂属于氟利昂类化合物,对臭氧层的破坏和全球变暖产生负面影响。
开发替代制冷剂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
新型制冷剂的研究和开发势在必行,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制冷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制冷剂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舒适性和便利性,更体现了对环境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不可小觑,只有找到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替代方案,才能实现制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替代制冷剂的需求替代制冷剂的需求来自于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是制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必须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寻找更加环保的制冷剂替代品,才能实现制冷行业的绿色发展。
2. 正文2.1 传统制冷剂的环境影响传统制冷剂是导致全球变暖和臭氧层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氟利昂替代之路仍艰辛

氟利昂替代之路仍艰辛我国药业的氟利昂替代任务十分艰巨。
目前国内使用氟利昂的药用气雾剂有69种,其中化学药品种40个,中药品种29个;涉及182个批准文号,59个生产企业;直接喷至皮肤的外用气雾剂和喷至腔道黏膜的非吸入式气雾剂有44个品种,吸入式气雾剂有25个品种。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副所长金少鸿教授介绍,目前我国外用气雾剂的氟利昂替代进展相对靠前,已于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停止应用氟利昂,并基本完成相关替代工作。
同年3月,我国“外用药用气雾剂行业计划”获得多边基金600万美元的支持。
多边基金将从起草替代物标准、研究替代政策、MIS系统建立、替代技术研究和设备改造、审计以及替代物筛选、注册、验证、人员培训、运行补偿等多方面进行援助,以加快我国外用药用气雾剂中氟利昂的替代进程。
与外用气雾剂不同,我国的吸入气雾剂的氟利昂替代进展较为缓慢。
金少鸿指出,我国药用气雾剂氟利昂的年消耗量在700~800吨,尽管整个医药行业用于药品之中的氟利昂的消耗并不大,但吸入气雾剂生产企业多、品种多,共涉及38家生产企业,总计25个品种,104个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牵扯面大。
目前,我国吸入气雾剂中的氟利昂替代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应的替代产品和制剂均未见上市,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根据已颁布的关于限制氟利昂类抛射剂使用的有关规定,以氢氟烷烃(HFA)替代氟利昂是生产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进行的变更研究工作。
尽管国内的制药企业已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国家恰当的宏观政策指导,大部分药企仍处在不知所措和观望的状态。
除少数企业进行了以氢氟烷烃为抛射剂的吸入气雾剂的外包生产外,国内并无国产的同类产品上市。
目前仅浙江仙琚药业和山东京卫药业在2007年申请了甾体激素的氢氟烷烃气雾剂,哮喘治疗不可缺少的速效β受体激动剂至今仍未有国内的研究或生产机构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SFDA)提出注册申请。
金少鸿透露,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药用气雾剂行业氟利昂淘汰计划协调小组,制定有利于行业计划执行的政策,同时将由SFDA和环境保护部外经办分别组织制定相应的注册政策和氟利昂管理政策,以期通过国家层面的协调发展,加快我国药用气雾剂氟利昂替代计划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氟利昂替代品研究现状
目录
引言 (1)
1.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及危害 (1)
1.1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理 (1)
1.2氟利昂的主要危害 (2)
2.削减和禁用氟利昂的进程 (3)
3.正确认识无氟的氟利昂替代品 (4)
4.各种替代方案 (5)
4.1氟利昂当前最合适的替代品 (5)
4.2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替代方案 (7)
4.3以德国、英国、荷兰为代表的替代方案 (8)
4.4其它替代方案 (8)
5.各方案特性比较及替代效果 (8)
6.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氟利昂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它的温室效应效果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
在被发现会破坏臭氧层前, 氟利昂在世界上用于冷却目的, 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及室内冷藏、空调、冰箱、电器的冷却等方面。
为了保护地球上的生物, 防止臭氧层再受到破坏, 需努力寻找解决方案。
开发氟利昂替代品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经过调查研
究氟利昂的危害、替代方案、替代成果等,阐述了氟利昂替代品的研究现状及各种替代品的性能比较,指出了氟利昂替代品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氟里昂,替代品,研究现状
引言
当前,比较常见的氟利昂有F11(三氯氟甲烷,CFC11,分子CCl3F)、F12(二氯氟甲烷,HCFC22,分子式CCl2F2)、F1l3(CFC113,C2Cl3F3)等,分别用作发泡剂、制冷剂和洗净剂。
作为含氟烃类化合物,氟利昂具有挥发性高、比重大、表面张力小、亲油性适度、沸点低、不燃、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高等特性。
当其中含有氯原子时,亲油性将变得更佳。
由于具有这些特殊性质,加上价格低廉,氟利昂不但广泛用于运输制冷装置、空调装置、热泵系统,而且在化学工业中用于生产灭火材料、烟雾剂、泡沫塑料等。
可是氟利昂严重破坏了臭氧层, 影响人类生活和生物生长。
然而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在工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限用和禁用上述物质就必须研究开发相应的替代物。
因此寻找氟里昂的替代物是研究的重点。
1.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及危害
1.1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原理
当前,世界氟利昂年产量已达160万t。
大量使用氟利昂会使大气层中的臭氧层遭到破坏,使臭氧减少。
臭氧层对保证地球上生
命的存在,起着重要的作用,臭氧层能吸收对人类、牲畜和植物有害的太阳射线中紫外线(波长240nm~329nm)。
氟利昂挥发到大气中以后,长时间不会被分解,且一直扩散到平流层,在距地面20~50Km高度与臭氧层相遇。
由于在平流层受到强烈太阳紫外线照射,含氯的氟利昂分子便分解出游离氯原子,而氯原子能够催化分解臭氧分子。
在反应中氯原子被不断地放出,分解反应不断进行,引起臭氧浓度的降低,使得臭氧层变薄和遭到破坏。
其破坏机理如下(以CF2Cl2为例):
CF2Cl2→CF2Cl•+•Cl
自由基链反应
Cl•+O3→ClO•+O2
ClO•+O→Cl•+O2
总反应: O3+O=2O2
1.2氟利昂的主要危害
由于臭氧层被破坏, 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B段辐射(UV-B)将增强, 预计UV-B辐照水平的增加不但会影响人类, 而且对植物、野生生物和水生生物也会有影响。
1)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臭氧层破坏后, 人们直接暴露于UV-B辐射中的机会增加了。
UV-B 辐射会损坏人的免疫系统, 使患呼吸道系统的传染病人增多; 受到过多的UV-B辐射, 还会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万死于皮肤癌, 大多数病例与UV-B有关。
据估计平流层臭氧每损耗1%, 皮肤癌的发病率约增加2%。
总的来说, 在长期
受太阳照射的地区的浅色皮肤人群中, 50%以上的皮肤病是阳光诱发的, 即肤色浅的人比其它种族的人更容易患各种由阳光诱发的皮肤癌。
另外, 紫外线照射还会使皮肤过早老化。
也有专家分析, 平流层臭氧减少万分之一, 全球白内障的发病率将增加0.6-0.8%, 即意味着因此引起失明的人数将增加1万到1.5万人。
2)对植物的影响
一般说来, UV辐射使植物叶片变小, 因而减少俘获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
有时植物的种子质量也受到影响。
各种植物对UV辐射的反应不同。
对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 UV辐射会使其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的损害。
臭氧层厚度减少25%,可使大豆减产20~25%。
3)对水生系统的影响
UV-B的增加, 对水生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
水生植物大多数贴近水面生长, 这些处于水生食物链最底部的小型浮游植物最易受到平流层损耗的影响, 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
研究表明, UV-B辐射的增加会直接导致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幼体鱼类、幼体虾类、幼体螃蟹以及其它水生食物链中重要生物的破坏。
研究人员已发现臭氧洞与浮游植物繁殖速度下降12%有直接关系, 而美国能源与环境研究所的报告表明, 臭氧层厚度减少25%导致水面附近的初级生物产量降低35%, 光亮带(生产力最高的海洋带)减少10%。
4)对其它方面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 UV-B增加会使一些市区的烟雾加剧。
一个模拟实验
发现, 在同温层臭氧减少33%, 温度升高4℃时, 费城及纳什维尔的光化学烟雾将增加30%或更多。
另一种经济上很重要的影响是, 臭氧耗竭会使塑料恶化、油漆退色、玻璃变黄、车顶脆裂。
氟利昂在大气中浓度增加的另一个危害是/温室效应0,原本地球表面温室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大多数氟利昂也有类似的特性。
因此导致地球大气中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增加,气温异常上升、海平面上升,从而给地球环境、生态平衡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另外长时间接触氟利昂还会对人体产生危害,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死亡或受伤。
2.削减和禁用氟利昂的进程
1987年9月16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议书,简称蒙特利尔协议书(MontrealProtocol),规定了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氟利昂等受控物质的削减和禁用时间表。
此后,几经修改,禁用期限不断提前。
中国于1993年1月制订并由国务院批准实施了中国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国家方案。
方案的实施表明中国政府对大气臭氧层的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保护臭氧层行动自发现大气臭氧层耗减以来,国际组织经过了多次会议,拟订了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种类及其生产、使用和排放进行全球性限制作出了规定。
中国对此也作出承诺,并于7月1日实现了CFCs(全氯氟烃类物质)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冻结,将按承诺的时间表逐渐削减直至完全淘汰。
例如, 氟利昂在洛阳市。